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人的20個傳統節日(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人的20個傳統節日(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2 元
定價
:NT$ 72 元
優惠價
876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這本由武世同編寫的《中國人的20個傳統節日》是“中華傳統文化通俗讀本”系列之一。
《中國人的20個傳統節日》介紹了包括二月二、花朝節、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天貺節、乞巧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寒衣節、下元節、冬至、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等節日在內的20個傳統節日。

名人/編輯推薦

上元節、二月二、花朝節、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天貺節、乞巧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寒衣節、下元節、冬至、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這本由武世同編寫的《中國人的20個傳統節日》是“中華傳統文化通俗讀本”系列之一,介紹了包括以上節日在內的20個傳統節日。

目次

我們的節日
第一個節日 春節
第二個節日 立春
第三個節日 上元節
第四個節日 二月二
第五個節日 花朝節
第六個節日 上巳節
第七個節日 寒食節
第八個節日 清明節
第九個節日 端午節
第十個節日 天貺節
第十一個節日 乞巧節
第十二個節日 中元節
第十三個節日 中秋節
第十四個節日 重陽節
第十五個節日 寒衣節
第十六個節日 下元節
第十七個節日 冬至
第十八個節日 臘八
第十九個節日 臘月二十三
第二十個節日 除夕
愛國 愛家 愛過節

書摘/試閱

所以,在這個大地回暖、萬物萌動的最佳耕種時節,把人們從“冬眠”的“昏睡”狀態中推醒,振奮精神,鼓舞干勁,盡快投身到春耕勞動中去,就是“立春”作為一個節日的主要目的所在。當然,在這樣重要的日子里,祈求神明的護佑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據說,把“立春”這個節氣同時當做節日來過的歷史,起碼也有3000多年了。在歷史上,慶祝立春首先是由官方舉辦的活動,爾後逐漸成為民間的風俗,就是古人所說的“上以風化下”:君王皇帝以堅持不懈禮儀活動形成一種風尚,并用來教化天下子民。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的時候,每逢立春,周天子都要提前戒酒、不吃葷腥,穿戴整潔的服飾,虔誠地做好迎接春天之神來臨的準備。在古代神話中,金木水火土各路神仙中,木神是執掌春天的神仙,名叫“句芒”,居東方。因此,在立春這一天,周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來到距離國都以東八里外的郊區舉行迎春儀式,儀式中安排了許多象征耕種的表演,以及祈求豐收的祭拜,顯示君王身體力行的表率意義,號召普天之下的臣民們趕快行動起來,抓緊春耕、春種。這種順應天時,組織和推動全國春耕生產的活動,後來變成了皇家、朝廷的一項制度,一直延續到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立春演變為民間節日以後,仍然以“勸農春耕”為主題,但內容則豐富了許多。節日活動中最為普遍的,要數“鞭春牛”了。各地的能工巧匠們,用泥土塑造或用彩紙扎制耕牛的形狀,百姓在舉行了“迎春牛”、“拜春牛”等一系列儀式後,便爭相上前鞭打“春牛”,直到打爛,慶祝活動在一片喧鬧的熱烈氣氛中達到高潮。以至于人們干脆就把立春這一天稱為“打春”。再到後來,人們在彩紙扎制的“春牛”肚子里裝上干果食品,彩紙被人們用鞭子打破以後,這些干果食品便拋灑出來,圍觀的小孩子們一哄而上,爭而食之,更增加了節日的熱鬧氣氛,同時也更直接地預示了耕種與收獲的內在聯系。春牛也成了立春節日中標志性的吉祥物,民間藝人多制作玩偶一樣的小泥牛,以供人們相互之間“送春”;張貼用黃紙繪畫耕牛的“春牛圖”也廣為流行。除了“春牛”之外,在立春節日期間,婦女們把叫做“春雞”的剪紙貼在窗上,姑娘們把用羽毛粘制的“春蛾”戴在頭上,長輩們把絹制的“春娃”拴在小孩的身上。也有一些地方,講究把盛著五谷雜糧的小布袋掛在耕牛的犄角上,取春耕順利、五谷豐登的吉祥寓意。
但凡過節,吃喝總是少不了的;不僅要吃喝,還要吃好喝好。在古人看來,“吃好喝好”不一定非要吃大魚大肉,而是要講究“時令”,要“應時應季”,要嘗“時鮮”。比如民諺說的“春人飲春酒”,比如大詩人杜甫詩中的“春日春盤細生菜”,比如大文豪蘇軾提到的“青蒿黃韭蔟春盤”。
先說“春酒”。由東漢末期流傳下來的一部叫做《四民月令》的農書當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春酒是每年正月所釀之酒,原料是稻米。曹操曾經將自己家鄉亳州特產的“九醞春酒”進獻給漢獻帝劉協,并詳細介紹了這種美酒的釀制方法和滋補特性,使春酒名聲大振。而我們對于春酒的認識,可能更多的是從臺灣女作家琦君的散文《春酒》中得來的。從《春酒》中透出的濃濃春意、悠悠鄉情中,我們不僅深切體會到中華民族傳統家庭里母親的勤勞智慧、親眷鄰里之間的和睦融洽,也了解了春酒的醇厚與美妙。
再說“春盤”。有一種說法認為,春盤就是“五辛盤”的雅稱,“五辛盤”由蔥、蒜、椒、姜、芥五種辛辣食物拼成一盤,作為節日就餐的作料,以辛辣食品佐餐,具有催人清醒、趕走困倦的作用。更為普遍的說法來自古書:“立春日,食蘆菔、春餅、生菜,號春盤”的記載,由此人們認為,把蘿卜、春餅和生菜一起裝盤,就叫做“春盤”,吃春餅、吃生蘿卜,叫“咬春”,既品嘗了春鮮,還可以祛除久積腹內的濁氣。而春餅的制作,因地而異,門道就更多了。我們以北京地方特色為例,說說春餅的故事。
春餅是一種有餡兒的面食,但它的餡兒不是事先包在里面的,而是在吃的時候用面餅裹住的,裹在里邊的餡兒叫“合菜”,裹“合菜”的面餅也叫“荷葉餅”,但吃春餅用的“荷葉餅”和吃北京烤鴨用的“荷葉餅”不同,吃烤鴨的“荷葉餅”是在籠屜里蒸出來的,吃春餅的“荷葉餅”則是在餅鐺上烙出來的。烙“荷葉餅”是有講究的,烙出來的薄薄一張餅,口感不能艮硬,也不能過于綿軟,吃起來咬得動,又有嚼頭。“合菜”的制作就更講究了,春餅的所有“春意”都在這盤“合菜”里面。古人認為,“春初早韭,秋末晚菘”,為蔬菜中的最鮮,吃春餅自然少不得春韭。北京人吃春餅的合菜是用青嫩新鮮的韭菜、綠豆芽、粉絲與切成絲的豬里脊肉一起炒制而成的,即將炒熟出鍋前,一定要加少許香醋,把這種合菜卷裹在荷葉餅里大口吃下去,清香爽口,味道好極了。有條件的人家,炒合菜不放肉絲,另外把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肥瘦相間的醬肉切成細條,把攤得薄薄的雞蛋餅也切成細條,與素合菜一同卷裹在荷葉餅里,吃起來更是風味獨具、大快朵頤。不要以為這僅僅是民間百姓的吃法,皇宮貴胄也不例外,末代皇帝溥儀在他寫的《我的前半生》這本書里,就念念不忘地回憶起曾經一下子連吃六個春餅,撐得幾乎走不動路的‘‘糗事”。P15-1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