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簡體書)
滿額折
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簡體書)
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簡體書)
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簡體書)
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簡體書)
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簡體書)
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簡體書)
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簡體書)
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簡體書)
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簡體書)
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簡體書)
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簡體書)
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簡體書)
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簡體書)

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從歷史和哲學的角度,分別探討了中國是否具有獨具特色的權利思想,以及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的中西方進行權利對話是否可能的問題。《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結合宋明以來中國儒家思想與19世紀後中國權利概念和權利話語的發展歷程,以大量的思想史材料證明,中國始終存在一種與自身文化傳統一脈相承,并且基于自身需要而產生的獨特權利話語,但這種特色并不會也不應妨礙中國與西方在權利話語方面進行密切交流和對話。《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認為,跨文化的權利話語對話是一個動態和復雜的過程,只有具有各自獨特權利話語的中西方國家都對此持開放態度,權利對話才能成為跨越彼此觀念隔閡的橋梁。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安靖如(Stephen C.Angle) 譯者:黃金榮 黃斌 叢書主編:萬俊人

安靖如(Stephen C. Angle),美國密歇根大學哲學系博士,現為美國維思里安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哲學系教授。2006-2007年為北京大學哲學系富布賴特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儒家倫理和政治哲學、德性倫理學、宋明理學、現代中國政治哲學以及比較哲學方法論等。著有《人權與中國思想》、《中國人權讀本》、《聖境:宋明理學的當代意義》及二十余篇學術論文。

名人/編輯推薦

《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為政治哲學叢書之一。

目次

前言與致謝
人物表
第1章 導論
1.1 最近的歷史
1.2 目前的方法:洞見與局限
1.2.1 多元主義
1.2.2 普遍性
1.2.3 “厚實”與“單薄”
1.2.4 對話與變革
1.2.5 歷史與儒家思想
1.3 關于本書的內容

第2章 語言、概念與多元主義
2.1 各種概念
2.1.1 語言與概念
2.1.2 邁向整體性理論
2.1.3 一種共同的實踐
2.1.4 客觀性
2.2 概念的距離
2.2.1 交流的中斷
2.2.2 由詞來說話
2.3 多元主義

第3章 多元主義的後果
3.1 我們自身的價值觀
3.2 靜態的態度
3.2.1 忽略
3.2.2 壓制
3.2.3 適應
3.3 動態的接觸
3.3.1 實用主義的分歧
3.3.2 實質性接觸
3.4 多樣化的策略與分裂的共同體

第4章 新儒家思想向合理欲望的轉變
4.1 新儒家思想反對欲望?
4.2 包容欲望
4.2.1 黃宗羲
4.2.2 陳確
4.2.3 顧炎武
4.2.4 戴震
4.3 結論

第5章 19世紀的淵源
5.1 國際法的翻譯
5.1.1 《海國圖志》
5.1.2 丁韙良的《萬國公法》
5.2 洋務運動
5.3 日本
5.3.1 翻譯
5.3.2 儒家、自由主義者、激進主義者與官僚
5.4 19世紀90年代的改良主義者
5.4.1 改革的傳統
5.4.2 1898年前的民權
……
第6章 20世紀初的活力
第7章 1949年以前的變化、延續與合流
第8章 保持特色與繼續接觸
第9章 結論
參考書目
詞匯表與索引
譯者後記

書摘/試閱

就杜威所設定之目標的淵源或正當性方面而言,讀過杜威演講的現代讀者很可能會發現其相當讓人難以捉摸。例如,他說道,他的社會哲學要優于以前的社會哲學,因為它“使人們對沖突的各種目標進行不帶感情色彩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并且使人們有可能對其對整個社會結構可能帶來的益處進行評估”。這是一個標準(盡管較為模糊),不過他卻很少談及我們為什么要選擇它,除了宣稱它是一種將為具體問題帶來具體解決辦法的方法。然而,即便他是正確的,我們為什么一定要認為,其理論能引導我們得出的解決辦法肯定是正確的呢?同樣,在另一次演講中,他一開始就說,習慣、習俗和社會制度的“最終標準”一般都是要看“它們能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共同生活的發展和實質性改善”。這是一個相當清晰的標準,但同樣,我們為什么一定要接受它呢?在隨後的一些段落中,杜威說道:“在這些方面(正如在所有其他方面一樣),我們期望的社會是一個有最大自由交換和交流機會的社會”。但“我們”是誰呢?
我并不想說,杜威的文章沒有暗示這些問題的答案。在說出他的回答之前,我想先考慮一個具有啟發性的(盡管是錯誤的)可能回答。或許杜威之所以極端重視“共同生活的改善”是因為它們有助于我們實現基本的人權。他主要是在討論社會改革需要經過的階段時提到了人權。一個社會開始會默認現狀,接著,隨著社會改變,這種現狀就會受到挑戰,最終改革會取得“成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