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震撼世界的女領袖(簡體書)
滿額折

震撼世界的女領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默克爾、希拉里、埃娃·庇隆、海倫·克拉克、格羅·布倫特蘭、貝·布托、梅加瓦蒂、索尼婭·甘地、瑪格麗特·撒切爾、埃倫·約翰遜·瑟利夫……國家總統、總理這些頂級權職不再是男人們的專屬,女人們一樣可以登上這些權利的巔峰。她們或是因為家族原因,或是因為自身的努力,最終坐上了權利的寶座。雖然身為女人,她們同樣有波瀾壯闊的政治生涯,這些女領袖是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的,因為她們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愿望特別是廣大女性的權利。她們用智慧與權力改變了世界。

作者簡介

陳鷹翔,南京大學文學碩士,現居北京。自由撰稿人。曾任某知名廣告公司策劃、文化公司總編,雜志社和出版社編輯部主任等職。策劃、編著多部人文社科讀物。

名人/編輯推薦

《震撼世界的女領袖(經典珍藏版)》介紹了精英女性從平凡到卓越的奮斗歷程。她們的成功雖然難以復制,但是她們獲得成功的經驗我們可以借鑒。 在男性主宰的世界中,她們彰顯了自己對權利的控制力,對社會和歷史廣泛的影響力,以及女性獨有的柔性魅力。而某些時候,美貌和性別成為她們在商業運作和權力紛爭中游刃有余的利器。這些闖入了財富和權力“香巴拉”的女性,給充滿競爭、剛硬鐵血的商界和政壇注入了更多感性與溫情。

目次

默克爾
五度登頂“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女性”榜首
立志學習語言或心理學專業,卻獲得物理化學博士學位
35歲正式從政,很快成為德國戰後首位女性大黨領袖
確立了黨內絕對領導地位,準備角逐總理之職
成為德國首位女總理和最年輕的總理
閃電般出國訪問,一一化解政治難題
經歷兩次婚姻,面對鏡頭從來不化妝
宣傳海報中競酥胸半露,順利再次當選德國總理

希拉里
從州長夫人到第一夫人再到國務卿
父母非常想把她訓練成強悍的孩子
韋爾斯利學院第一個在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的學生
邂逅比爾·克林頓,遭到了幾乎所有親朋的反對
一路協助克林頓,從州長夫人到總統夫人
忍辱負重,幫助克林頓渡過“萊溫斯基緋聞案”難關
從政之路充滿了荊棘與坎坷
與美國第一位女總統僅一步之遙,最終成了國務卿

哈洛寧
從單親媽媽到芬蘭第一位女總統
赫爾辛基大學法學碩士,勤勉積極、抱負遠大
出任外交部長,為登上總統寶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堅持為平民代言,成為芬蘭第一位女總統
特立獨行、離經叛道、我行我素的另類總統
迫于政治壓力,與男友結士昏

埃娃·庇隆
阿根廷人永遠的偶像
一位窮裁縫的私生女,15歲慘遭蹂躪
15歲闖入布宜諾斯艾利斯演藝圈,走入銀幕
投身播音事業,成了一位炙手可熱的明星
她的魅力征服了慣于征服他人的庇隆上校
宣傳庇隆成為她唯一的工作,庇隆在政壇如日中天
組織“無衫漢”掀起示威運動,
拯救被投入海軍監獄的庇隆
聲望如日中天,卻不幸得了子宮癌

海倫·克拉克
三次連任新西蘭總理的女強人
政治觀點與父親相悖,不惜跟父親大吵了一架
反對黨把她描繪成一個權力欲望過強的女人
身著休閑長褲出席國宴招待英國女王
連續3次出任總理,創造了女性政治家的奇跡

賴斯
美國首位非洲裔女國務卿
11歲的她望著白宮說:
“總有一天,我會在那間屋里工作!”
原本學習鋼琴,一場講座喚起她的從政熱情
斯坦福大學最年輕的女助理教授
斯坦福大學史上最年輕的教務長,被老布什看中
進入白宮工作,成為小布什內閣核心人物
出任美國國務卿,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女人”

貝·布托
越挫越勇的政壇“鐵蝴蝶”
參加牛津大學辯論社,成功當選辯論社主席
父親被推翻,她經歷了無盡的磨難
35歲時成為總理,贏得“鐵蝴蝶”的美譽8
執政之路一直步履艱難,險勝“不信任提案”
雖選舉遭到慘敗,不久再度成為世界最年輕的總理
因親人涉嫌貪污等被革職,被迫流亡國外8年
不幸遇刺身亡,兒子繼任人民黨主席,丈夫成為總統

格羅·布倫特蘭
確立“可持續發展”概念的“綠色女神”
學生時代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出任環境事務大臣
愛挑手下毛病的挪威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擔任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主席,確立“可持續發展”概念
居然挑選了7名博學能干的“才女”擔任內閣部長
雖然丈夫是自己的“政敵”,但家庭依然和諧
世衛組織第一位女總干事,為人類環境的改善繼續奔波

尤莉婭·季莫申科
美麗的麻花辮鐵腕政治家
幼時家境貧寒,一個陌生男子的電話改變了她的一生
成為女富豪,強烈的“領袖欲望”推動她成為副總理
在“橙色革命”中沖在最前面,成為美女總理
從不掩飾自己的政治野心,與尤先科分道揚鑣
第二次出任總理,“烏克蘭政府中唯一的‘男人’”
沖刺總統寶座失敗,遭到法院多起指控

梅加瓦蒂
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國家首任女總統
最初的志向是成為一名農業科學家
和父親一起經歷政治劫難,從“公主”跌落到“賤民”
一年之中,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男人相繼離去
情感雖經歷挫折,但最終收獲幸福
從不在政治上亂出風頭,被稱為政壇“乖乖女”
創建印尼民主斗爭黨,無奈之下只能擔任副總統
成為世界人口第四大國的第一任女總統,毀譽交加
連任夢碎,一度淡出政治舞臺
第三次沖刺總統敗落,繼續奉獻余熱

魯思·金斯伯格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女權主義者
第一位在兩大世界級名校法學院雜志擔任編輯的女性
貫通美國憲法精神,為婦女權利而斗爭
60歲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二位女性最高法院大法官
以“公正”著稱,不惜代價維護女性權益
溫文爾雅的她為遭到不公正待遇的女性發怒
兩次戰勝癌癥,年近八旬仍堅持工作

索尼婭·甘地
拒絕總理職位的印度政壇“女神”
18歲到英國求學,邂逅印度“王子”
本想遠離政治,但婆婆遭槍殺,丈夫被迫繼任總理
丈夫遇刺身亡讓她更加厭惡政治,拒絕出任國大黨主席
國大黨不復往日的輝煌,終于出任國大黨主席
親歷兩代血光之災,心有余悸,讓出總理之職
不貪戀權力,贏得了舉世的尊敬
2010年再次連任國大黨主席,兒子正在崛起

瑪格麗特·撒切爾
從平民姑娘到政壇“鐵娘子”
小雜貨商的女兒,學生時代辯論演講很出色
考入牛津大學化學專業,成為牛津保守黨俱樂部主席
把工作掙來的錢作為參加政治活動的經費
養成不回頭、不怕別人議論、不為他人左右的性格
成為保守黨史上第一位女黨魁,蘇聯媒體稱她為“鐵娘子”
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
企圖重振“日不落”帝國的雄風
成為20世紀英國唯一一位蟬聯的保守黨首相
跟自己的政黨進行一番血雨腥風的斗爭,無奈黯然辭職
流露出壯志未酬的失落感,英國人對她愛恨交加
風燭殘年的生活,等她百年後英國將為她舉行國葬

西麗瑪沃·班達拉奈克
從家庭主婦到世界首位女總理
出身名門望族,從小就對政治、社會工作產生興趣
24歲時嫁給了比她大17歲的班達拉奈克
在丈夫的鼓勵下,從事社會福利工作和政治活動
丈夫不幸遇刺身亡,毅然決定自己走上政治前臺
家庭主婦成了世界上第一位女總理
第二次出任總理,改錫蘭國名為斯里蘭卡共和國
第三次出任總理,“班達拉奈克王朝”的終結

埃倫·約翰遜·瑟利夫
改寫非洲歷史的利比里亞女總統
畢業于哈佛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多次被監禁和流亡
回國競選總統,與“世界足球先生”較量
反敗為勝。“加時賽”戰勝“足球先生”
宣誓就任利比里亞總統,發誓改變滿目瘡痍的國家
赫然入選“全球10位最受尊重國家領袖”
主要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立志學習語言或心理學專業,卻獲得物理化學博士學位 安格拉·默克爾,原名安格拉·多羅特婭·卡斯納爾(德文:Angela Dorothea Kasner),于1954年7月17日生于聯邦德國(西德)北部港口城市漢堡一個福音教派牧師家庭。
她的父親是一名知識淵博的路德教會牧師。在默克爾出生6星期後,她的母親帶著她離開漢堡到民主德國(東德)的勃蘭登堡尋夫,她就隨同遷居東德烏克馬克縣的小鎮滕普林,并在那里長大。她的母親是社民黨黨員,受過良好的教育,性情開朗、活潑,她在漢堡曾是英語和拉丁語教師。但在東德,牧師妻子的身份使她失去了當教師的資格,因為當局不想讓她的“錯誤”世界觀影響東德的下一代。于是,默克爾的母親將自己的熱情全部傾注在對子女的教育和照顧上。
父親的牧師身份不僅影響了他妻子的社會地位,對他的兒女們也是一個潛在的威脅,這使他們有可能被排除在主流社會之外,從而成為性格孤僻的人。不過,好在這種不幸并沒有發生在默克爾的身上。
默克爾在3個孩子中排名老大,她的童年在一所又大又舒服的房子里度過。那所房子建在一所神學院的校園里,默克爾的父親就是這所神學院的院長。校園里還有一個智障人教會學校。由于是家中的長女,默克爾喜歡發號施令,并且總能夠讓弟弟高高興興地為她跑前跑後,這就使她從小練就了一身領導才能。默克爾的牧師家庭常有一些特殊的客人來訪,這使她很小就學會了跟社會不同階層的人打交道。默克爾的父母給她創造了一個十分開放的成長環境,父親堆滿“禁書”的藏書室,使默克爾有機會閱讀大量書籍,體味很多從沒有過的新鮮經歷,她的思想由此變得十分活躍。
少年時代的默克爾可以說是個乖乖女。但是,她偶爾也任性和放縱一把,那是因為她的弟弟馬庫斯和妹妹伊雷妮招惹了她。有時媽媽也讓她不高興,當然天底下幾乎所有的母親都愛絮叨,尤其是母親總是給她布置讓她絲毫不感興趣的任務,例如在花園里種香菜等等。難以忍受的默克爾大聲反抗,甚至罵人,但是這種場面只是偶爾出現。
默克爾從小并沒有表現出超常的政治才能,她甚至還曾是個膽小的姑娘。12歲的默克爾在游泳課上練習跳水時,竟然在跳板上站了足足45分鐘才鼓足勇氣起跳,對此,默克爾後來說:“我是那種需要很多準備時間,盡量想得多一些的人,而不是天生勇敢的人。”在上學的時候,默克爾也從來不是個愛出風頭的學生,她從不注意打扮自己,總是一身灰不溜秋的衣服,被同學們嘲笑為“灰老鼠”。
默克爾的父母對她的期望頗高,希望她將來出類拔萃。而默克爾顯然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她很小的時候就顯露出了科學方面的天才,她在學校學習成績優異,老師總是把最高分留給她。在周圍人的眼里,默克爾是一個勤奮、努力、刻苦、博學多才、聰明伶俐的好學生。她利用等校車的間隙自學俄語,不久就能說得一口流利的俄語,并獲得俄語奧林匹克競賽冠軍。到8 年級,她獲得了優秀學生稱號,乘友誼列車前往蘇聯參加了兩國學生交流活動。她還曾兩次參加華約國家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當時的教練評價說:“ 我從來沒在數學班上見過她這樣的女孩。她真的很少見——邏輯性強,分析能力強,注意力非常集中。” 在當時的小鎮滕普林,要想與眾不同太容易了,只要添幾件西邊的東西就能引起他人的注意。默克爾的文具盒里有一支鵜鶘牌的自來水筆,讓同學們羨慕不已,那是住在西德的親戚在聖誕節時寄給她的禮物。
有一位老師評價她說:“要我說,她不是那種書呆子,她總是讓別的孩子抄她的作業。”在學校,默克爾一向樂于助人,深受同學們的歡迎。作為牧師的女兒,默克爾有點不可思議地加入了少先隊,後來她又突破這一身份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體——“自由德國青年”,并擔任過宣傳部總書記。
“自由德國青年”組織鼎盛時期一度有300萬名成員。因此,毫無疑問,默克爾加入“自由德國青年”對她後來從政很有幫助,這個團體成為她進入政治舞臺的第一個練兵場。但是,直到上大學,默克爾的政治才能仍不為人所見。在那個不鼓勵有個人見解的時代里,默克爾和其他的東德青年沒有什么兩樣,她大學時代的教授曾回憶說:“她從不表達自己的意見。”事實上,從1973年進入萊比錫大學到1986年獲得物理化學博士期間,默克爾不僅沒有表現出突出的政治才能,她給人的感覺甚至還有些害羞。
1973年,默克爾中學畢業。在選報大學志愿時,她想學習語言或心理學專業,但考慮到作為牧師的女兒,在東德學習這些專業很難有良好的就業前景,默克爾最終選擇了物理學。憑著數學、科學和語言幾門功課的優異成績,默克爾成功進入萊比錫大學物理系學習。1986年,默克爾獲得萊比錫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後,默克爾在原東德柏林科學院的物理化學中心研究所找到了一份工作,成為一名研究員。
35歲正式從政,很快成為德國戰後首位女性大黨領袖 1989年5月,匈牙利開始拆除通往奧地利邊界上的鐵絲網,打開了民主德國居民經匈人奧逃往聯邦德國的缺口。10月7日,在民主德國40周年國慶日前後,東柏林、萊比錫等許多城市爆發了游行示威活動,要求東德當局發揚民主,進行改革,放寬對出國旅行和新聞媒介的限制。
1989年11月9日,全世界的電視觀眾目睹了在柏林上演的偉大一幕:長久以來作為東西方對抗最有力標志的柏林墻最終被推倒了,成千上萬的東德公民涌人西德,與他們自1961年因關閉邊境而被迫分離的朋友和親戚們再度團聚。東西兩邊的德國再度走向聯合。
就在一片亂世中,35歲的默克爾發現了體內隱藏的政治激情。1989年 12月,默克爾加入原民主德國“民主覺醒”組織,正式開始其政治生涯。
她很快在政治工作中找到了人生的新樂趣,她發現了自己潛藏著的自信、熱情、高度的概括力、清晰的表達能力和強烈的學習欲望。默克爾所具有的科學家的嚴密邏輯思維和處變不驚的氣度,在不可避免的混亂中開始凸顯出來。人們評價她說:“她是個少木了的人,走投無路時她總有辦法,不起眼,但友善和藹。”于是,向來不愛在公開場合表達見解的默克爾,後來竟然成為“民主覺醒”組織的新聞發言人,她的代言地位更多是在工作中自然形成的,并不是黨理事會的決定。
“民主覺醒”組織讓默克爾體內的政治欲望也開始“覺醒”,1990年2 月,民主德國舉行人民議院選舉,為了給“民主覺醒”組織在競選中爭得一席之地,默克爾向科學院請了長假,全職投入黨務活動。此時,她出任原民主德國最後一屆政府的副發言人。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