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現當代文學(第二版)(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現當代文學(第二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9.8 元
定價
:NT$ 359 元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中國現當代文學(第2版)》凝聚主編20年教學經驗,吸收最新學術研究成果,采用全新授課理念打造。教材按照中國新文學歷史的發展順序組織章節,有詳有略,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在時間上,打通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不必要的隔閡,使其前後融為一體;在空間上,以內地文學為主體,包括了臺港澳文學,同時也吸收海外華文文學的精華,將其共冶一爐。自2006年出版至今,廣受師生好評,2008年獲評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此次修訂,增加了緒論,順應學術潮流,將海外華文文學改為附錄,并對相關章節作了較大增刪。

目次

緒論 關于中國現代文學史“重構”的幾個問題
第一章 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基本輪廓與總體特征
第一節 中國現代文學的歷史發展進程及主要特點
第二節 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主要階段及重要特色

第二章 “五四”文學革命的發生及初期新文學創作
第一節 “五四”文學革命的背景和意義
第二節 新文學初期的創作實踐

第三章 魯迅創作的根本價值及文學史意義
第一節 一出現就是高峰
第二節 現實題材的小說集《吶喊》、《彷徨》
第三節 歷史題材的小說集《故事新編》
第四節 抒情敘事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
第五節 社會眾生相的藝術記錄--浩瀚的雜文創作

第四章 郭沫若新詩的開創性與歷史劇的獨創性
第一節 “青春型”的浪漫主義詩人
第二節 開創和奠定一代詩風的《女神》
第三節 獨具慧識與大膽創新的《屈原》

第五章 四大文學社團的貢獻與影響
第一節 文學研究會“為人生”的文學主張與創作實踐
第二節 創造社“為藝術”的文學主張與創作實踐
第三節 新月社對新詩格律化的追求和貢獻
第四節 語絲社的散文理論及小品散文的獨特成就

第六章 革命文學的興起與20世紀30年代文學思潮
第一節 20世紀30年代文壇的繁榮與多種風格流派的交映
第二節 從革命文學的倡導、論爭到“左聯”的成立
第三節 左翼作家群的創作
第四節 “京派”及其他作家的文學創作
第五節 “海派”的文學創作

第七章 現代小說五大家的創作
第一節 《子夜》及茅盾對現代長篇小說的貢獻
第二節 《家》及巴金小說創作的藝術風格
第三節 《駱駝祥子》及老舍小說創作的藝術風格
第四節 《邊城》及沈從文小說創作的藝術風格
第五節 《死水微瀾》及李劫人的“大河小說”

第八章 曹禺、夏衍等人的戲劇創作
第一節 《雷雨》、《日出》及曹禺劇作的藝術風格
第二節 夏衍、田漢、洪深劇作的藝術風格

第九章 戴望舒、艾青等人的詩歌創作
第一節 初期象征主義的詩歌創作
第二節 戴望舒及現代派詩歌的發展
第三節 臧克家、田間的詩歌創作
第四節 艾青:現代新詩的又一個高峰

第十章 抗戰時期的文藝運動
第一節 抗戰文藝運動的意義和特點
第二節 解放區文藝運動的意義和特點

第十一章 解放區的文學創作
第一節 趙樹理、孫犁的短篇小說創作
第二節 丁玲、周立波的長篇小說創作
第三節 《白毛女》、《王貴與李香香》等戲劇和詩歌創作

第十二章 國統區和淪陷區的文學創作
第一節 國統區與淪陷區的文學創作概觀
第二節 錢鐘書和他的《圍城》
第三節 張愛玲和她的《傳奇》、《流言》
第四節 《馬凡陀的山歌》、《升官圖》等諷刺文學創作
第五節 “七月”派的小說、詩歌創作
第六節 馮至、穆旦等人的文學創作

第十三章 新中國十七年的小說創作
第一節 革命歷史題材的長篇小說
第二節 農村題材的長篇小說
第三節 其他題材的長篇小說
第四節 十七年的短篇小說

第十四章 新中國十七年的詩歌創作
第一節 聞捷、李瑛、李季的抒情敘事詩
第二節 郭小川、賀敬之的政治抒情詩
第三節 邵燕祥、張志民等人的詩歌創作

第十五章 新中國十七年的散文創作
第一節 楊朔、秦牧、劉白羽等人的散文
第二節 魏巍等人的報告文學
第三節 雜文在當代的新發展

第十六章 新中國十七年的戲劇創作
第一節 老舍的《茶館》等現實題材劇作
第二節 郭沫若、田漢等人的歷史題材劇作

第十七章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文學狀況
第一節 特殊時期特殊的文學現象
第二節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小說創作
第三節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地下詩歌創作
第四節 八個樣板戲的問世
第五節 “高、大、全”審美模式的形成

第十八章 新時期小說創作的開放性發展
第一節 傷痕小說
第二節 反思小說
第三節 改革小說
第四節 文化小說
第五節 軍事小說
第六節 歷史小說
第七節 先鋒小說

第十九章 新時期詩歌創作的多元化形態
第一節 現實主義詩歌的挺進
第二節 “朦朧詩”的興盛
第三節 “後朦朧詩”的崛起

第二十章 新時期散文創作的多樣化格局
第一節 老作家散文的新收獲
第二節 中青年散文作家群的崛起
第三節 女性作家群散文創作的高潮
第四節 文化散文的興盛
第五節 雜文與報告文學的復興

第二十一章 新時期戲劇的多方面探索
第一節 現實主義戲劇的復蘇與發展
第二節 戲劇形式的革新與探索
第三節 新式戲劇的高品格追尋

第二十二章 新世紀之交文學發展的新動向
第一節 新世紀之交文學發展概述
第二節 現實主義主潮的再次勃興
第三節 不斷滲入的現代主義思潮

第二十三章 20世紀臺港澳文學
第一節 臺灣文學的發展歷程及其代表作家
第二節 香港和澳門文學的發展歷程及其代表作家

附錄 海外華文文學的發展歷程及其代表作家
第一節 海外華文文學的區間板塊與總體發展態勢
第二節 東方板塊的構成與發展特色
第三節 西方板塊海外華文創作的歷史變遷
第二版後記
主編簡介

書摘/試閱

先說新舊文學的關系問題。其實,這里所謂的舊文學,并不是上一個問題所說的中國古代文學,而是指與新文學一直同時并存、并駕齊驅的通俗文學。要求把通俗文學納入新文學的研究、納入20世紀中國文學史的研究的呼聲近年來一直很強烈。比如,李天福在《通俗文學: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不可偏廢的元素》中提出:“只有破除傳統的‘中心’,消解傳統的‘正宗’,以巴赫金式的平等對待‘大眾文學,和‘精英文學’的美學立場去開展文學史研究,方能呈現文學發展史的全貌--雅文學史和通俗文學史的二元統一。
由此,通俗文學便成了科學的文學史研究范式不可或缺的內容。”他從文學通俗化的角度、從文學大眾化運動所構成的文學發展的通俗化歷史的角度來強調應該將通俗文學和以往所謂“五四”傳統的精英文學并行看待,它們共同構成20世紀中國文學史的基本元素。陳波在《論通俗文學的合理性》-文當中也指出“當我們追溯到人類文學發展歷史中去看待問題的時候,或許能暫時撇開‘五四’時期離我們太近而無法審視的局限。任何文學作品的流傳與留傳都不是某一時段某一意識形態所能決定的,當我們看到塵封書架上大量的革命文學作品時,我們或許更應該將一部作品的好壞交給歷史,交給大眾讀者去評斷。
畢竟,無論嚴肅文學如何鼓吹文學的崇高理念,強調其藝術性,強調它對人性的解剖,對社會人生的洞悉,它始終無法脫離文學作為文學必需的‘意味’。”在強調通俗文學應該進入現代文學史書寫的話題之中,蘇州大學范伯群先生、湯哲生先生等人的努力是最為執著的,也是最有成效的,當然這里首先要說明一點,就是范伯群、湯哲生等在通俗文學前面都加上了“現代”二字,這表明他們不是把通俗文學簡單地看做是舊文學的。我認為這兩個字加得好,事實證明,與“五四”新文學同步而來的通俗文學,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內容上,都的確具有現代意義,正如湯哲生所強調的:“通俗文學入史使得我們關注的視角必須發生改變,治史者應該特別關注文學市場的變化。
其實現代文學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市場意識,只是長期以來被文化觀念和創作觀念遮蔽住了。關注文學市場就要求我們注意到作家身份的確立和對社會生活的關注。”范伯群則更關注現代通俗文學與整個現代文學史整體格局的問題:“首先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起點是否要向前位移,問題,這實際上是一個古今演變與文學史重新分期的大問題。現在有幾位中國現代通俗文學史的研究者提出,通俗文學從古典型轉化為現代型的標志是1892年開始連載、1894年正式出版的《海上花列傳》,認為韓邦慶的《海上花列傳》是現代通俗小說的‘開山之作’。”此外,還有諸多學者,普遍關注通俗文學的合理性與合法性的問題,其基本的觀點在于,缺失了通俗文學的進入和研究,那么中國現代文學史乃至20世紀中國文學史的地位和研究,就存在是否合法、是否合理的問題。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定價:100 35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