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無形的生產力:信息(簡體書)
滿額折

無形的生產力:信息(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3.8 元
定價
:NT$ 143 元
優惠價
8712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無形的生產力(信息)》從信息的識別、收集、篩選、分類、整理、傳播、特征、應用等幾個方面介紹信息的基礎知識,進而使我們享受信息給我們工作和生活帶來的便利和舒適。《無形的生產力(信息)》由林靜編著。

名人/編輯推薦

對于我們來說信息并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我們的生活每時每刻部離不開信息。我們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每天都不可避免地和成千上萬條信息打著交道。
那么什么是信息呢?它的傳播途徑都有哪些?我們經常稱現代為信息時代,在當今社會,我們人類又是如何利用信息?讀完林靜編著的這本《無形的生產力(信息)》,希望并相信你會對信息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了解。

科學是一種世界觀
科技進步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原動力。回眸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進步無不與科技的重大突破緊密相連。三次科技革命,更是使人類文明發生了徹底改變。我們不得不贊嘆科技,它猶如魔法師手中的魔杖,使人類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將人類從頭到腳都武裝起來。望遠鏡的發明讓人類視覺得到了延伸,使“千里眼”不再是神話故事中的虛擬人物;電話是人類聽覺的“順風耳”,它讓即使遠隔重洋的親人也能像就在面前一樣述說家長里短;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是人類腳步的延伸,日行千里、日行萬里不再是人類遙不可及的夢想;計算機是人腦的延伸,當人的智慧得到延伸的時候,人的創造力被無限放大;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更是推動了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科技的發展不但在物質上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同時在人類的意識形態上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不斷形成新的、更加科學的世界觀。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推翻了長期以來居于宗教統治地位的地心說,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而這僅僅是人類世界觀的一個變化,諸如此類的認識變化實在太多了。
今天我們在全社會倡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是科學的世界觀、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及集體主義的價值觀。科學的世界觀是最為基本的出發點。如果沒有正確的科學思想來指導行為,就難免會走彎路,所以科學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最根本的環節。
英目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曾經說過:“知識的力量不僅取決于其本身的價值大小,更取決于它是否被傳播以及被傳播的深度和廣度。”
我們說的科普是指采用讀者比較容易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推動科學技術的應用。這對于廣大讀者來說,可以了解一定的科學知識,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科技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來說,在全社會開展科普知識教育是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渠道。
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雖然曾經在科技上長時間走在世界的前列,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科技成果,但是由于長期的封建思想統治,廣大民眾的科學意識比較單薄。所以在我國民眾中開展廣泛的科學技術普及教育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科普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譬如建科技館、自然博物館,舉辦各種科技講座等,但是相對來說,圖書出版無疑是所有科普活動中最為重要和易于實施的途徑。有關科普教育和科普讀物出版發行工作,多年來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和政府部門以及相關社會團體的廣泛支持。2002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正式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科普事業進入法制化的軌道。為持續開展群眾性、社會性科普活動,中國科協決定從2005年起,將每年9月第三周的公休日定為全國科普日。2003年以來,為支持老少邊窮地區文化事業發展,由文化部、財政部共同實施送書下鄉工程。2009年2月,中國科協等單位五年內在全國城鄉建千所科普圖書室的活動舉行了啟動儀式。2003年以來,由民政部、中央文明辦、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電總局、中國作家協會聯合舉辦的“萬家社區圖書室援建和萬家社區讀書活動”,已經援建城鄉社區圖書室16.2萬個,援建圖書5600萬冊,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為科普圖書,約3.5億城鄉居民從中受益,對廣大社區居民的科技普及起到了一定作用,提升廣大社區居民的科技素質。
為了幫助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系統、全面、準確、深入地學習和掌握有關自然科學方面的基礎知識,用科學發展觀引領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中國社會出版社按照國家確定的學生科普知識標準,編輯出版了《探究式科普叢書》。
該套叢書是一套百科全書式的科普系列讀物,共100本,分為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物理科學、現代科技4個系列。與其他科普類圖書相比,該套叢書最大的特點是其全面性,幾乎囊括了自然科學領域的各個方面,通過閱讀這套叢書,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次這套叢書的叢書名也很有特色,“探究式科普叢書”從題目上就滿足了廣大讀者對科學技術的興趣,注重探究性,讓讀者帶著問題去了解科學、學習科學,從而真正讓閱讀融入人們對世界的認識當中,讓人們通過閱讀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宏偉藍圖。我相信這套科普圖書的出版必將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廣大讀者對科普知識的全面需求,為讀者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打下一定的基礎。
是為序。

目次

第一章 科技與財富的源泉——信息的世界
第一節 信息概述
1.漫談信息——信息的概念
2.重要資源——信息的價值
3.五次演變——信息活動發展史
4.個性鮮明——信息的特征
第二節 信息百態
1.生命信息——大自然里的語言
2.信息存在的形式——信息的載體
第三節 信息安全
1.信息安全的概念
2.脆弱的神經——網絡安全
3.行家出招——網絡安全手段
4.防患于未然——逐步消除網絡安全隱患
第四節 整合資源——信息收集
1.采摘擷取——信息收集
2.汲取精華——信息加工
3.慧眼獨具——信息的真偽
4.去偽存真——信息的篩選
5.耳聽面授——信息的傳遞
6.學以致用——信息的處理和使用
第五節 信息市場
1.信息市場的特點
2.信息市場的意義
第二章 科學的“順風耳”——信息的傳播
第一節 信息傳播史
1.通信之初——烽火狼煙
2.聲音通信——擊鼓傳聲
3.地上通信——快馬傳書
4.天上的通信——飛鳥傳書
5.新的發明——通信塔
6.遠距離傳聲——電話通信
7.移動通信——手機
第二節 郵政通信
1.郵政的由來——郵政業的興起
2.國家名片——郵票
第三節 電話通信
1.推陳出新——電話新秀
2.跨越空間的會議——電話會議
3.無繩電話
4.書寫電話
5.IP電話
第四節 雷達
1.仿生——由蝙蝠到雷達
2.軍事應用——秘密雷達站
3.神奇的“眼鏡蛇”——雷達的新發展
第五節 網絡通信
1.追本溯源——計算機網絡發展史
2.計算機網絡的應用
第三章 信息是生產力——信息的應用
第一節 信息化
1.知識改變世界——信息化
2.現代化辦公——企業信息化
3.打造新型城市——城市信息化
4.現代化教育——教育信息化
第二節 信息技術
1.什么是信息技術
2.信息技術的內容
第三節 信息科學
1.信息科學的由來
2.信息科學的內容
第四節 信息資源管理
1.企業信息資源管理
2.重要地位
3.信息資源管理與競爭情報
4.信息不對稱理論
5.實現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的途徑
第五節 信息組織
1.信息組織的概念
2.信息組織的研究對象
第六節 信息經濟
1.信息經濟的概念
2.獨到之處_信息經濟的特點
3.覆蓋面一信息經濟的范疇
4.信息經濟的確立
5.信息經濟的結構特征
6.信息經濟與知識經濟的關系
7.信息經濟時代的新特征

書摘/試閱

第一節 信息概述
我們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每天都不可避免地和成千上萬條信息打著交道。我們讀的書,聽的廣播,看的電視,上網瀏覽的網頁,就連街上隨意張貼的非法小廣告也都包含著豐富的信息。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呢?
1.漫談信息——信息的概念
廣義來講,信息就是消息。一切存在的事物都包含有信息。對我們人類而言,五官生來就是為了感受信息的,它們是信息的接收器,它們所接收到的一切,都是信息。比如我們眼睛看到的顏色,耳朵聽到的聲音,鼻子聞到的氣味,都可以歸為信息。然而,還有大量的信息是我們的五官所不能直接感受到的。所以,人類就通過各種手段,發明各種儀器來感知它們,發現它們。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沒有給信息一個確切的定義,然而信息的形式卻是多種多樣的,它的傳播途徑更是五花八門。
一切事物都會發出各種各樣的信息,由此也展示了大干世界的千姿百態。我們之所以能夠分辨各種事物的不同狀態,也源自它們傳遞給我們的不同信息。聞到花香,你會知道附近肯定有花綻放:聽到鳥鳴,你就會推測,周圍有鳥類出沒;地震前雞飛狗跳,也是動物傳遞給我們的信息。信息是表示事物特征的一種普遍形式,是物質世界的一個重要方面。信息如同能量、空氣一樣,無時無刻不存在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我們的認識中。
2.重要資源——信息的價值
在當今社會,信息已經和土地、森林、礦產等一樣,成為我們人類社會的重要資源。有用的信息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源泉。一條有價值的商業信息足以讓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起死回生;一條準確的氣象預報也足以挽救難以估計的生命財產;一條確切的股市信息可以使一個人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由此可見,信息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和物質資源相比,信息資源更有它的特殊重要意義。信息的這種重要意義和它自身的特點是分不開的。你一定想知道信息到底有哪些特點吧?概括起來信息的特點有五條:?信息資源的可反復使用性。信息資源是可再生性資源,不會因為反復使用而減值。?信息資源的總量增長總是呈“爆炸式增長”。據統計,在20世紀60年代,信息總量為72萬億字符;到了80年代,信息的總量就增加到500萬億字符;到了1995年,信息總量已經達到了1985年的2400倍。?信息資源傳播的速度也是很快的,尤其到了現代,其速度可以和光速相媲美。?信息資源無國界,它可以通過各種媒介向四面八方傳播。?信息資源具有時效性。也就是說信息資源有一個保質期,如一條天氣預報過了某段時間也就失去它的價值了。
信息作為一種資源,它的開發利用在很多國家已經成為了產業,被稱為信息產業。目前,信息在人類社會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已成為國民經濟的增長點。當今時代,我們稱之為信息時代,可見信息在我們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
P2-5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2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