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大通脹:美國財富的過去和未來(簡體書)
滿額折

大通脹:美國財富的過去和未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9 元
定價
:NT$ 234 元
優惠價
87204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大通脹》是美國歷史上一個巨大的斷層。獲獎專欄作家羅伯特?薩繆爾森在這本發人深省的著作中指出,“大通脹”是戰後最糟糕的國內政策錯誤,并在改變美國的政治、經濟和日常生活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這段歷史卻少有人記起,也很少有人給予恰當評價。在目前的經濟動蕩時期,為避免重蹈覆轍,弄清楚20世紀60~70年代發生的事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大通脹》追溯了1981~1982年嚴重的經濟衰退期間兩位數通脹率的起源、上漲和回落,這一過程是由當時的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領導的聯邦儲備委員會一手策劃的,并獲得了里根總統的堅定支持。
但是,這還只是故事的一半。高通脹率還引發了經濟和政治的變革,這些變革今天仍在進行。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雙雙繁榮就是兩個直接結果,美國的企業變得更具生產力,同時工人受到的保護則大幅減少,全球化得到了推動。
薩繆爾森認為,不弄清“大通脹”及其後果,我們就無法理解當今的世界。如果我們不汲取教訓,我們也無從應對未來。這本深刻而且頗具啟發意義的著作,將會成為記述我們這個時代一個標志性事件的權威讀本。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羅伯特?薩繆爾森(Robert J. Samuelson) 譯者:魯剛偉 何偉 安海謙

羅伯特?薩繆爾森(Robert J. Samuelson)是美國《新聞周刊》和《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1969年,他以《華盛頓郵報》記者的身份開始了他的新聞業生涯,著有《美好生活及其不滿:授權時代的美國夢,1945-1995》和《謊言:為什么傳統智慧總是錯》,這兩本書是其專欄文章的合集。目前他和妻子朱蒂?赫爾住在馬里蘭州的貝塞斯達,他們育有三個孩子。

名人/編輯推薦

《大通脹》并沒有詳談通貨膨脹的經濟學原理;相反,塞繆爾森分析了導致美國通貨膨脹從20世紀60年代初的1%,急劇攀升至80年代的近15%,隨後又逐漸回落的歷史和政治力量。

引 言
我之所以決定寫這本書,是因為之前沒有人寫過類似的著作,之後看起來也不會有人去寫了。對我來說,作為一個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以來一直從事經濟報道的記者,很顯然,兩位數通脹率的潮起潮落,對那一時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其影響并不僅限于經濟領域。因為美國人將很多希望都寄托在經濟表現上,所以,過山車一樣起起落落的通貨膨脹,對這個國家的心理和政治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此外,通貨膨脹的漲落還改變了大公司管理企業及員工的方式。所有這些關系看起來都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我一直在等待有人闡明它們之間的關聯。因為我并不是個創作速度很快的作家,加之我的前一本書《美好生活及其不滿:授權時代的美國夢,1945~1995》(The Good Life and Its Discontents)讓我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我并不想急于開始一個其他人“即將”完成的項目。但是,一直沒有人來做這件事情,所以,我決定自己開始,以免這件事從我們的集體意識中消失。
就像我做過的很多新聞報道一樣,在這里我也將主要解釋發生的事情、事情發生的原因及其後果。本書的主旨也很簡明,那就是,雄心勃勃的經濟原則——全國處于領導地位的經濟學家對其推崇備至并大肆宣揚的經濟原則——承諾,能通過將衰退控制在最低限度甚至使其完全消除而有效掌控經濟周期,但是,這些思想最後以失敗告終。意外的副作用不但引發了高企的通脹率,而且還造成了更加頻繁、更為嚴重的衰退,這些衰退跨越了從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80年代初的整個時期。在那段時間,通貨膨脹產生的通脹心理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幾乎所有人都絕望地認為,它已經根本無法消除了。唯一的一次例外是1981~1982年的那次嚴重衰退,當時的失業率高達11%,那次,人們成功控制了通貨膨脹。那次通脹率下降以後——從很大程度上說,也是通脹率下降的結果——是一個長時期的全國性繁榮,標志就是更少、更溫和的衰退。但是,與此同時,而且也很矛盾的是,這一結果讓各個企業及其員工更加缺乏安全感了。現在和以前都存在著這樣一種關系:各個企業及其員工感受到的不安全感和競爭壓力,是通脹率更低的經濟狀況的結果,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一結果反過來又有助于控制通貨膨脹。
比起我快速完稿、按原計劃出版來,從很多方面來說,本書現在出版——比我最初預期的時間晚了兩年——更為及時。直到最近,高通脹的危險才似乎剛剛遠去,但是,當我寫作本書時,也就是2008年的初夏,受高企的石油價格和食品價格的影響,美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上升了大約5%,在其他國家,價格上漲的速度還要更快。現在,人們面臨的一個懸疑問題是,美國通脹率的這次溫和上升,是某些更糟糕問題的前奏呢,還是只是偶然現象而且不久就會回到價格每年上漲不到2%的水平。本書傳達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關于通貨膨脹的信息:如果我們不能抑制它,那么,我們就會遭受嚴重的經濟問題,盡管我們不能完全肯定那些經濟問題會以什么面目出現。高通脹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破壞性力量。
即使通脹率下降了,本書也仍具可讀性。我認為,從1960年到現在的近半個世紀,代表著一個由通貨膨脹的漲漲落落控制的經濟長周期——尤其是過去1/4世紀以來,經濟擴張的引擎到現在已經疲憊不堪了。這一經濟周期內發生的事件包括,消費者的花費因為快速上漲的股價和住房價格而強勁增長,股價和住房價格的上漲,在很大程度上則是由與下降的通脹率相伴的利率降低推動的。最後,股價和房價的上漲引發了過度投機,讓很多投資者和房主損失慘重。人們最初感知到的價格上漲最後演變成了“泡沫”。但是,即使這些泡沫成本在經濟生活中被消除——就像股票市場發生的情形那樣——很多美國人一度誤以為理所當然的財富巨額增長依然無法延續。美國的經濟信心和經濟擴張需要其他資源,如果那些資源沒有如期而至,經濟增長便會放緩。辨識這一變化并弄清其發生原因是至關重要的。在本書的最後,就如何改善我們的經濟前景問題,我提出了某些建議。
就像讀者將會看到的,我將“經濟”視為一個比商品、服務、勞動力、儲蓄、投資、工作和休閑等各個市場混合在一起的內涵更多的一個概念。對我來說,“經濟”同時也是一個社會、政治和心理的活動,它是思想、制度(私人制度和公共制度)、價值觀、信仰、習慣、技術的集合,它們之間相互影響,構成了我們的生產體系和分配體系。這就意味著,思想、制度、價值觀和信仰的變化對經濟生活的改變,就像新技術、價格變化和利率變化對經濟生活的影響一樣大,有時候甚至會更大。我在本書中的講述,就是基于這樣的大背景對經濟發展的追根溯源。本書詳細描述了一系列思想和價值觀如何因為未能實現其承諾而被另一系列思想和價值觀所取代,同時描述了這些變化會如何影響政治、流行的觀點以及企業的管理。這些思想轉化的外在表現,就是通貨膨脹的起起落落,但是,價格的變化只是思想轉變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本書旨在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面向普通讀者,是為那些有求知欲而且擁有一定理解力的讀者而撰寫的。閱讀本書并不需要經濟學的專業知識。我試圖給出足夠的解釋和事件的背景,以使專家和通才,老人和年輕人都能輕松理解。要想理解它們的意義,讀者并不一定非要經歷過那些事件不可。盡管本書主要面對的是大眾讀者,不過,我希望,它對美國近期歷史的不同觀察角度也能給學者們——經濟學家、歷史學家和政治學者——帶來啟示。我的目標是讓讀者讀完本書以後,能更好地理解美國是如何走到現在的,同時,還要弄清為什么說通貨膨脹的往事是未來的前車之鑒。其中,不但要了解維持價格穩定的重要性,而且不能根據它們宣稱的意圖(這些意圖始終是良好的)而是根據它們可能產生的長期結果(這些結果往往是事與愿違的)來判斷政策的優劣。
經濟評論常常走向兩個極端。我們不是走向天堂——由某個令人驚奇的技術、創業天才或者靈活的市場,創造出神奇而永恒的繁榮,就是走向地獄——其形式就是由非理性的投機行為、缺乏競爭力的公司、不熟練的員工或者愚蠢的政府政策給經濟帶來的災難性崩潰或者長期的停滯。無論是好是壞,嘩眾取寵都很有市場。但因為我確信這兩種極端往往都脫離實際,所以,我會盡量避免陷入任何一個極端。過去數年來,我對美國的經濟前景一直持相當樂觀的態度。我們國家的文化——強調個人的機會、勤懇的工作以及不斷進取——與健康的商業體系以及對效率、增長和利潤的不懈追求相結合,一般都會創造出根基穩固的繁榮。過去的某些顯而易見的問題(比如通貨膨脹)是完全可以矯正的,盡管常常要為此付出代價。
可是,我得承認,近年來,我變得不再那么樂觀了,因為我們對某些顯見問題的處理太不嚴密了。在本書的結束章節,我談到了其中的某些問題:老齡化社會問題;失控的衛生保健支出問題——現在已經接近整個經濟總量的1/5;世界經濟可能會成為危險的不穩定因素問題;對全球變暖問題毫無尖銳評判分析的反應——這種反應可能導致我們采取代價過于高昂的策略,那些策略最終可能對全球變暖問題于事無補,但卻削弱了我們的經濟表現。
我將自己寫的這些東西稱之為“記者隨筆”。就像我寫的前一本書一樣,這本書也是先提出一個論點,之後,提出證實這一論點的報告——事實、證據等。本書早期草稿的篇幅可能比最終版本長1/3,但在朋友和編輯的建議下,我將某些部分刪除了,因為盡管那些部分也很有趣,不過與我提出的中心論點沒有什么關系。另外,我還應該說明一點,這本書不是聯邦儲備委員會、總體貨幣政策和經濟政策(包括稅收政策和規章)的詳盡歷史,不是對美國家庭和員工經濟財富的詳盡檢視,不是對美國“競爭力”(技術、工人的技能、經營效率以及類似環節)的詳細評價,也不是對全球化或者全球通貨膨脹的調查研究。本書的內容對所有這些方面都有涉獵,但對更為詳盡的細節感興趣的讀者應該去閱讀別的著作。我在書中將上述各個方面當做了“一個拼圖的小圖片”,并試圖將它們組合到一起,以便取得這樣的最終成果:一幅生動的并帶有美國現代歷史那些被人誤解的特點的完整畫卷。

羅伯特?薩繆爾森

目次

致讀者 VI
引 言 VII
第一章 1
忘卻的歷史
第二章 43
對“充分就業”的迷戀
第三章 71
貨幣的關系
第四章 99
信念堅定的契約
第五章 131
資本主義的重建
第六章 165
不穩定的繁榮
第七章 193
財富的未來
附錄一?1950年以來的美國經濟 237
附錄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美國經濟周期 241
致 謝 243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忘卻的歷史
I
歷史就是我們說什么就是什么的東西。如果讓一群學者說一說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他們會將下列事件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羅列出來:越南戰爭,民權運動,約翰?肯尼迪、羅伯特?肯尼迪和馬丁?路德?金遇刺,水門事件和尼克松總統的下臺,性解放運動,計算機芯片的發明,羅納德?里根在1980年當選總統,冷戰的結束,互聯網的創建,艾滋病的出現,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襲擊,兩次伊拉克戰爭(1991年和2003年)。如果要提到國外的情況,這些學者可能會將以下事件羅列其中:日本作為一支重要的經濟力量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崛起,20世紀80年代中國從閉關自守到改革開放的變化,以及核武器(向印度、巴基斯坦和其他國家)的擴散。但是,任何名單都不會羅列的事件,是美國兩位數通脹率的潮起潮落。這是個重大的疏漏。
現在,我們到了一個經濟周期的末期,這一周期為期大約半個世紀,是由通貨膨脹來主導的,無論好壞。盡管我們往往會忘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不明就里,不過通脹率的上升和下降的確造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巨大動蕩。從1960年到1979年,美國的通脹率從微不足道的1.4%上升到了13.3%。到了2001年,又回落到了1.6%,幾乎與1960年的水平完全一樣。在整個周期中,通脹率的上漲和跌落,對經濟的成功和失敗以及很多其他方面都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通貨膨脹及其回落,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決定了美國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社會、選舉以及政策的特點,企業如何運作以及如何對待自己的員工,美國的經濟如何與外部世界聯系起來。盡管沒人認為通貨膨脹的副作用是過去這幾十年來影響這個國家的唯一力量,不過它的重要性比大多數人——包括大部分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記者——想象的都更大。不弄清“大通脹”及其後果,就不可能解讀我們這個時代,就不可能明智地思考未來。
穩定的物價為人們提供了安全感,有助于確立一個可靠的社會秩序和政治秩序,它們就像安全的街道、清潔的飲用水和可靠的電力供應一樣。只有當它們出現問題的時候,其重要性才會被人們注意。20世紀70年代的物價狀況就曾讓美國人驚恐萬狀,在大部分年份里,大范圍的價格上漲都是常態,就像一場永遠也不會停下來的雨,有時候淅淅瀝瀝,有時候則勢如傾盆,但是,它就是一直下個不停。一周又一周,人們不知道在食品、公用事業、電器、衣服干洗、牙膏以及比薩餅上的開銷到底是多少。人們無法預知自己的薪水是否能跟上物價上漲的步伐,人們無法做計劃,他們的儲蓄風險叢生。看起來沒人能控制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令人煩惱不已、充滿幻滅感的體驗,使美國人對自己的未來和領導人的信心大打折扣。
通貨膨脹會產生影響廣泛的後果。如果沒有兩位數的通脹率,羅納德?里根在1980年就幾乎肯定不會當選為美國總統,此外,他發起的保守政治運動出現得就會更晚,甚至可能根本不會出現。毋庸置疑,高通脹破壞了經濟的穩定性,并導致了嚴重程度遞增的四次經濟衰退(分別是:1969~1970年、1973~1975年、1980年和1981~1982年),1982年年末,失業率達到了10.8%的峰值。高通脹降低了生產率的增長,進而阻礙了生活水平的提升。此外,高通脹還導致了股票市場的低迷——1982年的道瓊斯工業指數甚至還達不到1965年的水平,并導致了影響到美國農場主、美國的儲蓄、貸款行業以及發展中國家的一系列債務危機。
如果說通貨膨脹的後果算不上什么的話,最多也就只配成為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故事中一個篇幅很大的章節。但實際上,它的意義要大得多。通貨膨脹率的下降——“反通貨膨脹”(Disinflation)——帶來了利率的降低,進而推高了股票價格,後來,又推升了住房價格。這一反通脹政策促成了過去1/4個世紀的繁榮。在1982年以後的20年里,經濟周期有所緩和,我們國家只經歷了兩次輕度經濟衰退(分別為:1990~1991年和2001年),兩次輕度衰退共持續了16個月的時間。1992年6月,失業率達到7.8%的頂峰。隨著股票價格和住房價格的上漲,美國人覺得自己更富裕了,所以,他們大把大把地花錢,一股強勁的“購物狂潮”隨之產生,同時,儲蓄率則逐漸下降。美國人對汽車、計算機、玩具和鞋子等商品永不滿足的胃口,刺激了貿易逆差的大幅上升。但另一方面,這次持續很長時間的繁榮也助長了人們的自鳴得意和疏忽,最後,這種情緒以一種完全不同的經濟動蕩和金融動蕩的形式達到高潮,2007年和2008年,這些動蕩突襲了經濟生活。
經濟可以永遠增長的信念本身破壞了經濟的增長。最初是通脹率和利率的降低,後來,先是股票價格上漲,隨後,住房價格也提高了,這些變化觸發了投機狂潮。人們開始認為,股票價格和住房價格只能上漲。這種令人迷醉不已的念頭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以後,價格便上漲到了瘋狂的危險高度,并導致了2000年股票市場和2007年住房市場“泡沫”的破裂。住房貸款發放給了那些信用很差的購房者,而且只需很少甚至完全無須首付款。住房在明天的價值永遠會高于今天的預期,讓貸方產生了一種錯誤的安全感,事後看來,那種自圓其說、文過飾非的信貸標準注定會在劫難逃。當這些“次級”抵押貸款開始出現大規模的違約時,房地產市場的繁榮終結了,住房價格開始下跌,金融機構——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等——在抵押貸款證券上的投資遭受了慘重的損失,進而,經濟陷入又一次衰退(或者瀕臨衰退的邊緣)。?
我們這個故事中的重要一點是,現在的經濟問題仍然是通貨膨脹及其回落所造成的另一個令人不快的後果。雖然住房市場崩潰的直接原因在于太過寬松的借貸,但是,寬松借貸政策的背景和推動力則在于對房地產價格將會永遠上漲的預期,而這種預期產生的土壤則是反通脹政策和利率的下降。這一後果與經濟體系之外我們現在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有更多的聯系:與通貨膨脹的關聯就在那里,但我們就是對其視而不見。我們不妨看看公司對待員工的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的數十年內,政府和大公司結成了一個非正式聯盟。政府發誓要掌控經濟周期,將經濟衰退降低到最低限度甚至完全消除衰退;大公司則信誓旦旦地要提高員工的生活水平,并要為他們提供經濟保障——安全的工作、充足的健康保險以及可靠的退休金。
但是,當通貨膨脹打破了政府控制經濟周期的承諾時,這一隱形的社會契約便土崩瓦解了。20世紀80年代成了公司行為改變的分水嶺。如果公司不能提高產品的價格,那么,他們便會削減成本(而且也確實這么做了)。裁員、“重組”以及為了讓人提前退休而“買斷”等舉措變得越來越普遍,而且廣為人們接受。“資本主義”這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數十年的時間里已經從公眾中消失的詞語,再次成為大眾的流行語匯。結果很矛盾:1982年以後,盡管總體經濟狀況越來越穩定,但個人的不安全感卻在逐漸增加,因為公司不再像以前那樣堅守戰後數十年形成的行為規范了——保護員工的工作、使員工免受破壞性變化的沖擊。從某種程度上說,“新資本主義”對通貨膨脹的控制是通過控制工資和物價所造成的緊張來完成的。此外,它還縱容更大的不平等——富人和中產階級、窮人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
我們再來看看“全球化”,這是一個通過貿易、資金和信息的流動,使各個國家的經濟更加一體化的過程。雖然我們還沒有將這一過程和通貨膨脹聯系起來,不過我們確實應該將它們聯系起來。如果美國的經濟狀況依然處于20世紀70年代的狀態——深受難以應對的通貨膨脹以及最嚴重經濟衰退的困擾,那么,美國就不會有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倡導全球化的那種信心。當然,美國的領導者并沒有在那種經濟狀況下嘗試過,不過即使他們呼吁了,也不會有人聽。經濟穩定和經濟活力的恢復源于對通貨膨脹的控制,這種經濟狀況使美國領導者獲得了追求國際主義政策的資格。同樣的力量還讓美元——作為在國際貿易中首要全球貨幣的角色——獲得了新生。公司和個人都認為,他們可以依靠美元來購買和銷售商品,可以將美元當做既能促進貿易,也能促進資金跨境流動的財富的儲藏手段。
通貨膨脹是經濟如何對幾乎所有其他領域都產生影響的例證,如果不能認識到通貨膨脹的中心角色,我們就無法敘述美國過去半個世紀的真實歷史。很多我們認為正常的事情以及常規的事情,不是源于通貨膨脹的經歷,就是受到了通貨膨脹的決定性影響。購物狂潮、資本主義這一詞匯的再現以及不斷加快的全球化進程就是其中的三個例證。但現在,這個時期就快結束了。下一個經濟周期會給我們帶來什么還是個懸疑問題,在某種程度上說,會涉及應對這場大通脹很多影響所產生的後果。購物狂潮已經平息了,那么,什么會來取代它呢?就像新資本主義一樣,全球化似乎也對很多美國人構成了威脅。我們是把這些力量轉化成自己的優勢,還是會被它們擊垮呢?我們能讓經濟增長和經濟穩定保持令人滿意的水平嗎?
現在的經濟動蕩以其對經濟穩定和生活水平的威脅,昭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在本書的結尾部分,我將談到我們所面臨的某些威脅,并就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但是,一個新時代并不意味著“大通脹”變得毫不相干了。相反,它的歷史依然是未來重要的前車之鑒,其中的一個教訓就涉及通貨膨脹本身。正如本書將會談到的,通脹率已經上升到了令人不安的5%左右,在很大程度上,這一通脹水平是由國際市場高企的石油價格和食品價格推動的。通脹率是繼續上升,還是回落到無足輕重的0~2%的范圍(大部分經濟學家認為,在這種通貨膨脹水平下,價格的變化幅度很小,對大部分美國人和美國企業都幾乎不會構成任何影響),現在還無從知曉。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我們的現狀與造成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高通脹的情形的相似性。當時,微不足道的通脹率似乎無傷大雅,但是,“微不足道”逐漸升級,最後愈演愈烈。
我們面臨著一個持久的兩難處境:為了未來的收益,我們目前能忍受多少痛楚?壓制不斷上漲的通脹率最輕松的辦法,就是允許(甚至促使)經濟衰退的發生,因為衰退可以通過更高的失業率、對商品和服務更少的需求以及閑置產能的更多過剩來抑制工資和物價的上漲。但是,幾乎沒人喜歡這樣的衰退,同時,公眾要求避免衰退或者將衰退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壓力始終很大。事實證明,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我們對這一兩難處境的應對方式弄巧成拙,而且是錯誤的。我們對當下痛楚的接受程度很低,以至于我們的忍受非但沒有帶來未來的收益,反倒在未來遭受了更大的痛苦。通脹率上升,衰退變得更加嚴重。起初,通貨膨脹的社會成本和經濟成本并不很明顯,甚至,通貨膨脹最初的影響常常令人欣喜。人們和企業都相信,自己的收入更高了,他們沉浸在“貨幣幻覺”(Money Illusion)中——這是一種更高的工資、薪金和利潤就意味著購買力的真正提高的幻覺,但事實上,它們不過是對通貨膨脹具有欺騙性的副作用的反映。當人們面對現實覺醒時,通貨膨脹已經在工資和物價變化中構建了強大的灘頭陣地,這些變化已經很難扭轉了。自此,“通貨膨脹心理”和工資—物價的螺旋形上漲已落地生根。
“大通脹”給我們帶來的一個教訓是:應該把通貨膨脹消滅在萌芽狀態,我們等待的時間越長,它就變得越難處理。這個教訓值得吸取,但是,隨著關于“大通脹”的記憶慢慢淡化——很多美國人甚至認為根本就不存在這樣一個“大通脹”——它帶給我們的教訓可能也會最終消失。從表面看來,通貨膨脹的危害可能并不十分危險,所以,只有再經歷一次,我們才會記起它毀滅性的力量。回顧歷史的作用之一,就是防范錯誤的發生,但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必須獲取正確的歷史。為此,我們將面臨一個范疇更為廣泛的課題:我們如何調節、控制自我改善的國民熱情。自我改善是美國一個效力強大的美德,但是,事實一次又一次地證明,它也曾多次將我們引入嚴重的困境。面對社會改良頗具誘惑力的訴求,懷疑主義并不一定就是悲觀主義或保守主義,事實上,它常常是明智的現實主義。
兩位數的通脹率并不是自然發生的事情,也不是隨機事件,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聯邦政府在國內政策上所犯的一個最大錯誤:是善意經濟政策——國內某些最受尊敬的學院派經濟學家推崇的經濟政策——導致的惡果。這些經濟政策許諾要掌控經濟周期,但是,結果卻使經濟狀況變得更為糟糕。這一事件堪與越南戰爭比肩,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在外交政策上所犯的最大錯誤。?兩個錯誤有很多相似性,都緣起于良好的愿望——一個是想保護自由,另一個是想促進繁榮;兩個事件都有知識分子為其搖旗吶喊,無論是經濟學家,還是有限戰爭的理論家;兩個事件都遭受了“走過頭”和簡單化帶來的打擊;兩個政策都在當時就不斷顯現出事與愿違的結果。但是,兩個事件存在著一個重大的區別,那就是,一個事件(越南戰爭)在歷史記憶中占據了很大的空間,而另一個事件(通貨膨脹)則沒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4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