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7/10,三民書局週年慶暖身活動,簽到拿好禮!
華爾街23號:摩根財團的前世今生(簡體書)
滿額折
華爾街23號:摩根財團的前世今生(簡體書)
華爾街23號:摩根財團的前世今生(簡體書)
華爾街23號:摩根財團的前世今生(簡體書)
華爾街23號:摩根財團的前世今生(簡體書)
華爾街23號:摩根財團的前世今生(簡體書)
華爾街23號:摩根財團的前世今生(簡體書)
華爾街23號:摩根財團的前世今生(簡體書)
華爾街23號:摩根財團的前世今生(簡體書)
華爾街23號:摩根財團的前世今生(簡體書)
華爾街23號:摩根財團的前世今生(簡體書)
華爾街23號:摩根財團的前世今生(簡體書)
華爾街23號:摩根財團的前世今生(簡體書)
華爾街23號:摩根財團的前世今生(簡體書)

華爾街23號:摩根財團的前世今生(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價
:NT$ 210 元
優惠價
87183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先有華爾街,后有紐約城,再有美利堅國。《華爾街23號:摩根財團的前世今生》以摩根家族及其建立的摩根財團為線索,描繪出當今世界金融中心、美國華爾街的風云歷程。介紹了三代摩根掌舵人對這個金融帝國的經營始末,折現出近200年世界經濟金融潮流的變幻,以及一個紳士時代的終結。

作者簡介

杜大可,財經作者,《管理學家》“管理編年”撰稿人,潛心觀察中國商業進程,已出版《中國首富報道》、《渠道江湖》、《謎者仰融》等作品。

名人/編輯推薦

給美國金融社會提供強力支點!為美國財富夢想豎立經典豐碑!
回溯世界金融巨擎摩根史丹利、摩根大通、摩根建富的發源處!
探秘史上唯一同時兼任美國外交部、中央銀行和財政部職能的財團!
先有華爾街,后有紐約城,再有美利堅國。杜大可所著的《華爾街23號:摩根財團的前世今生》以摩根家族及其建立的摩根財團為線索,描繪了當今世界金融中心、美國華爾街的風云歷程。

為什么2012年要讀摩根家族
現實總是能引發人們對于歷史的聯想,而歷史的沉浮又常常讓現實陷入悵惘。在惆悵與鼓舞之中,現實漸行漸遠,終而化為歷史的一部分。只是,每當前行受阻,不免回頭,在歷史輪回中尋找現實的答案。
2011年盛夏,全球股市大跌,美國股市跌幅創下新低,直追3年前的次貸危機。表層原因雖是歐債危機,折射出經濟復蘇的不濟,然而,市場信心不足,背后乃是對金融改革的普遍失望。
事已至此,定然不會戛然而止,而接下來發生的事實,卻讓幾乎所有人均大感意外。
一個多月后的9月17日,一個寧靜、閑逸的秋日,名為“占領華爾街”的示威活動在那條舉世聞名的街道上平靜地展開了。活動倡議者公然宣稱:“我們是占總人口99%的普通大眾,對于僅占總數1%的人的貪婪和腐敗再也無法忍受。”別有意味的是,這天也是美國憲法日。
示威矛頭直指華爾街,其實乃是出于對金融制度的強烈不滿。在發起者看來,制度弊端是導致2008年金融海嘯的罪魁禍首,更是今日經濟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然而,即便美國在危機中損失慘重,但華盛頓和華爾街都未重視,銀行家和政治家依舊享有種種特權,享受著巨額年薪和紙醉金迷,而普羅大眾的辛苦錢卻在源源不斷地流向金字塔頂尖。
2011年年末之際,華爾街震蕩仍未停止,而國內資本市場適逢多事之秋,對于未知的明天不禁多些惴惴。沒人能夠預料2012年將會發生什么?是喜、是憂,雖在天命,但也為人事。
那么,不妨讓我們從歷史中尋找答案,從華爾街23號的沉浮起落中體察自身的存在感。
長久以來,寸土寸金的華爾街一面引人入勝,一面又被被視作投機、貪婪、虛妄和驕縱的代名詞。這條狹窄、灰暗的街道總是如此復雜、惶惑而又迷人,仿佛集聚了人類所有的惡劣與不堪,又容納了萬丈雄心與不可一世。這里是金錢的游戲場,富人大亨的游樂園,也是普通人的眼中釘。
無論富有或者貧窮,地位高低,渺小抑或偉大,任何個體都是歷史的參與者,改變自身命運的同時,也在不經意間影響歷史走向。如今的華爾街早已面目全非,但不可否認,它之所以走到如今這個地步,乃是所有參與者的歷史性選擇,那些“占總數1%的人”只不過是關鍵一環。
時光倒轉,放到100多年前,華爾街示威者大可不必興師動眾,那時的人們會盯著華爾街23號,看J.P.摩根怎么辦。
不禁要問:從J.P摩根時代,到當下的華爾街,世界金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發生在美國人身上的這一幕會不會在中國重演?世界是平的,那么金融界的“蝴蝶效應”影響若何?經濟危機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本書將一步步揭開這些問題的答案。
世間沒有救世主,銀行從來都是為了賺錢,只不過,J.P.摩根在自身賺錢的同時,亦促成了“美國世紀”的繁榮,并將華爾街的資本帶到世界各地。對于企業、銀行、政府等機構來說,它是膜拜的對象,效仿的榜樣,是國家金融面對復雜形勢時的抉擇取舍,是永不過時的教訓和經驗。
——盡管J.P摩根這個名字早已成為另一個時代的事物,而摩根精神卻是永恒不滅。
當放棄摩根傳統,J.P.摩根銀行步步沉淪,成為被收購的對象;摩根建富則只能在極權政治中尋求庇護,最終竟被德意志銀行收入囊中;在利益的誘惑下,摩根士丹利也變得面目恐怖。
摩根士丹利在新興市場猙獰可怖,甚至對個人投資者也沒有手下留情,同時還是眾多金融丑聞的幕后黑手,投資者對其怨聲載道。投機是投機者的墓志銘,金融危機則是全人類的大敵。對于普通個人,投資者來說,銀行并不遙遠,它影響著國家政治經濟政策,也與每個個體息息相關。對于普羅大眾來說,也許并不主動投機,而瘋狂投機引發的金融災難卻會主動上門。在難以制服的欲望、不可駕馭的金融恐慌面前,每一個人都是弱者,每個人都無法幸免。
大人物決定歷史的時代已經終結,而銀行影響世界的年代一直未曾遠去。華爾街23號幾經變遷,如今已經面目全非,而這,或許就是歷史的本來面目。不幸的是,摩根不過是眾多金融機構的代表,它們虛與委蛇,卻一直存在于你我之間,生死契闊,難以擺脫……
如果說華爾街是大人物與普通人共同點綴的星河,那么摩根財團無疑是其中最為耀眼的一抹星光。在若干節點,摩根家族為華爾街打上了獨特的烙印,在更長的時間中,成為一種制度。在某種程度上,摩根財團的歷史或許可以代表華爾街,甚至也可以成為世界金融發展史的一個段落。
華爾街歷史上,極少有那一家銀行可以如摩根財團這樣持久地影響著這條街道的當下與未來。
微觀地看,這是一個數代人創業、守業的故事。其中不乏成功的輝煌,但更多是失敗的警醒,就像先行者那樣,探明雷區,留下彌足珍貴的指引。然而世殊時異,今非昔比,自然不能用同一套標準衡量,況且,后來者也未必當真。于是,這個故事便在悲喜之間不斷回溯。
故事的起點與摩根家族無關。一個名叫喬治·皮博迪的私人銀行家從新大陸跑到倫敦闖天下,為急缺資金的各個聯邦州在歐洲籌集貸款。在那樣一個混沌年代,信用是商業成功的本錢,金錢不過是隨之而來的附加之物。喬治·皮博迪在歐美之間兩頭討好,成為紳士銀行家的典范。
摩根家族的出現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喬治·皮博迪漸漸老去,龐大基業需要接班,但他偏偏無后,穩健理性的J.S.摩根就這樣成為他的合伙人。從此,摩根家族走進故事的核心。
直到20世紀,倫敦一直作為全球金融中心而存在,紐約不過是它的一條旁支,華爾街魚目混珠,盡管熱鬧,但并不掌握權力。投射到國家層面,恰恰生動地表明了英國與美國之間的地位。
當喬治·皮博迪去世之后,J.S.摩根將自己的名字寫入公司,坐鎮倫敦,發揮政府融資職能。而他的兒子,J.P.摩根則在大西洋彼岸的華爾街歷練。父子之間保持緊密聯系,但是J.P.摩根不得不看父親臉色行事——就像英國與美國,倫敦與紐約,大溫徹斯街和華爾街。
倫敦是紳士銀行家的聚集地,而紐約則是暴發戶、草根賤民和投機者的天堂。J.S.摩根將紳士銀行家的傳統注入公司,J.P摩根則把投機本領發揮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不過,在老摩根的牽制下,J.P摩根的棱角漸漸磨平,當他掌管家族事務的時候,已經成為一個令人信服的商人。
早期的摩根財團充其量只是二流角色,巴林兄弟公司和羅斯柴爾德家族才是世界金融界的“霸主”。摩根財團取代后兩者的過程,也是紐約與倫敦金融地位的逆轉歷程。J.P摩根公司最終在華爾街23號站穩腳跟,成為那個時代出類拔萃的商人銀行,無人能出其右。
美國經濟每隔十年一次的危機,讓J.P摩根出盡風頭。他總是在最后關頭出場,憑借個人之力挽救危局;他屢屢承當中央銀行的作用,為華爾街遭殃的同行提供資金;他常常用令人驚訝的大手筆促成一樁樁合并案,將鐵路、鋼鐵公司統統裝進托拉斯,財力與威信與日俱增,甚至讓華盛頓感到不安。
西奧多·羅斯福與J.P.摩根的暗中較量延續到富蘭克林·羅斯福與小J.P.摩根,最終以摩根財團的分家為結束。于此,一個傳統被逐步剝離的時代開始了。摩根建富、摩根士丹利和J.P.摩根按照各自的方式野蠻生長,三家分公司的歷史不斷豐富,規模日益擴大,嫌隙也隨之拉大。
無疾而終的“百慕大會議”標志著摩根財團三支“余脈”的分道揚鑣。J.P.摩根這個名字借助摩根擔保公司死而復生,摩根士丹利在垃圾債券和杠桿收購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摩根建富則偏好與鐵幕國家和老牌貴族打交道,在朝鮮、蘇聯、古巴、烏干達都有它的客戶。
然而,摩根建富偏偏是最不爭氣的那個。1988年,它出現有史以來第一次虧損,第二年就被德意志銀行收購,151年的歷史就此結束。某種意義上,宣告了純正商人銀行時代的落幕。

接下來的時代,是投機的時代。摩根士丹利在20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經濟中占據鰲頭,但也損失慘重。J.P摩根公司最終還是沒能逃脫被兼并的命運,成為大通曼哈頓的囊中物。華爾街23號依舊威嚴,只不過已經成為歷史的標桿,是回不去的今生前世,J.P.摩根這個名字不復存在。
而對華爾街來說,21世紀第一個十年是一個喪失原則的時代。它變得更加圓滑,與華盛頓親密有加,像J.P摩根那樣與總統分庭抗禮的銀行家不復存在。種種跡象表明,華爾街開始仰仗華盛頓,從政策中捕捉生存之道,成功的銀行家紛紛進入白宮,晉身政界高層。
美國政府向來有借貸傳統,2003年“9·11”之后,為了提振美國經濟,布什政府出臺鼓舞消費的刺激性政策,誘使民眾大膽消費,華爾街趁機設計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品,制造了短暫的繁榮。
2008年,次級貸款將華爾街的驕傲一掃而光。金融風暴席卷之下,洗牌在所難免。五大投行當中,只有高盛與摩根士丹利幸免于難。摩根大通則是危機中最大的贏家。因為保持了必要的警醒,它得以保存勢力,接連收購貝爾斯登和華爾頓互惠銀行,一躍成為美國第一大商業銀行。它在危機期間的表現可圈可點,以至于人們仿佛看到久違的摩根傳統——對風險的警J惕。
但漸行漸遠的華爾街已無法回頭,摩根精神也無力扭轉大局。2011年秋天,“占領華爾街”聲勢高漲,一路蔓延至全球數十個國家的近千個城市。然而,抗議者終究不是華爾街銀行家和華盛頓政客的對手。11月15日凌晨,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一聲令下,警方強行清理示威者營地……
一百多年前,J.P摩根在給兒子的信件中寫道:“某種程度的野心固然重要;可一旦步人貪婪的戰場,再也沒有比這更悲慘的事了。”也許,這應該成為華爾街23號永久的注腳。

目次

前言 1653—1853:風起于青萍之末
1. 尋找繼承人
2. 華爾街的前世今生
3. 黑鐵時代:奴隸中轉站
4. 根深蒂固的投機傳統
5. 廢黜中央銀行
6. 發跡于危難之間
第一部 1854—1878:青春期
第一章 父子金融家
1. 威爾士移民的發家前傳
2. 步入華爾街:“一個有希望的年輕人”
3. “一開始就遇上了多事之秋”
4. 人生第一支股票和豐厚的咖啡生意
5. 卷入卡賓槍交易風波
6. 美利堅:債券之國
第二章 摩根起家前傳
1. 兩個逃兵,一樁生意
2. 精明的J.P. 摩根
3. 父與子:兩種理念的交輝
4. “不要對生意或者利潤過于熱衷”
5. 愛德華· 凱徹姆金融丑聞
6. 公眾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7. 大西洋海底電纜與華爾街未來
8. 老摩根獨具慧眼的創見
第三章 轉折年代
1. 綠鈔戰后大貶值
2. “金本位”呼聲的發端
3. 奧薩鐵路爭奪戰
4. 老摩根資助安德魯· 卡內基
5. 老摩根的冒險
6. 博弈和抗衡: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
第四章 華爾街新星
1. 德雷克塞爾大樓屹立于華爾街23 號
2. 虎口奪食:大戰“白須帝王”杰伊· 庫克
3. 1873 年金融大崩潰
4. J.P. 摩根拯救華爾街
5. 與腐敗劃清界限
6. 氣質相投的伙伴很重要
7. 金銀本位之爭
8. 一樁神秘而重要的生意
第二部 1879—1901:大整合浪潮
第五章 在金融與實業間穿梭
1. 主宰國家債券承銷權
2. 摩根為美國打開通向資本的大門
3. 范德比爾特:“船長”之死
4. 摩根:“你的鐵路!你的鐵路是屬于我的客戶的!”
5. 愛迪生的電燈:從科學發明到商品化
6. 鐵路之巔:“我們終于戰勝了一切”
第六章 鐵路界的仲裁者
1.1883 年華爾街破產風潮
2. 巨頭相爭:賓夕法尼亞與紐約中央鐵路的惡仗
3. “摩根先生設想出了解決方案”
4. “摩根模式”重組費城-雷丁鐵路公司
5. 運價大戰帶來鐵路畸形繁榮
6. J.P. 摩根:“巨型鐵路托拉斯之王”
第七章 輝煌的序曲
1. 通用電氣創建始末
2.“1884 年以來最糟糕的一天”
3. 告急,美國經濟到了崩潰邊緣!
4. 冰與火之歌:摩根拯救世界
5. J.P. 摩根時代開始了
6. 總統選舉激流:“我們贏得了輝煌的勝利”
第八章 改變世界的力量
1. 摩根重組《紐約時報》和哈珀出版公司
2. 華爾街新變——信息開始變得重要起來
3. J.P. 摩根盯上了卡內基鋼鐵公司
4. 卡內基一夜之間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人
5. 鋼鐵“巨無霸”——美國鋼鐵公司
6. “他控制了半個美國”
7. 一場預謀已久的股權爭奪戰
8. 摩根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挽救危局
第三部 1902—1929:世界不再令人著迷
第九章 最后的榮耀
1. 華爾街與“美國世紀”
2. J.P. 摩根——“了不起的金融妖怪”
3. 國際商業航運公司:對北大西洋的美好向往
4. 喬治· 珀金斯組建農用機械托拉斯
第十章 國家意志
1. 分拆北方證券:羅斯福總統向J.P. 摩根開戰
2. “握有巨額財富的壞蛋”
3. 1907 :華爾街金融大崩潰
4. 摩根:“現在是出手解決問題的時候了”
5. 尖峰時刻:性命攸關的摩根召集令
6. “不可能總由摩根幫我們對付金融危機”
7. “最邪惡的托拉斯”——貨幣托拉斯
8. 銀行業改革浪潮醞釀新時代
第十一章 戰爭與利益
1. J.P. 摩根之死
2. 杰克· 摩根主掌華爾街23 號
3. 以退為進:杰克· 摩根新政
4. 被辛亥革命中斷的中國業務
5. 1914 :戰爭開始了
6. “要想保持繁榮,我們就必須提供資助”
7. 戰爭與機遇:摩根財團背后的美國公司
8. “戰爭是在這些墻里贏得的”
第十二章 混亂之治
1. 直指摩根銀行的馬車爆炸案
2. 瘋狂的20 年代
3. 杜蘭特再次失去通用汽車控股權
4. 高貴的傳統:只與政府、貴族、大企業做生意
5. 美國資本涌入一戰戰敗國
6. 1929:“華爾街跌了一個大跟頭”
第四部 1930—2011:潮起潮落
第十三章 艱難歲月
1. 大蕭條:摩根銀行“失靈”了
2. 問罪華爾街:摩根財團難逃追責
3. 向摩根發難:佩科拉聽證會
4. 《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劍指銀行界
5. 罪與罰:摩根被“肢解”了
6. 摩根士丹利——“其他任何新成立機構望塵莫及”
第十四章 時代不同了
1. 二戰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2. 從私人合伙銀行到公眾公司的蛻變
3. “最后一位金融大亨”的離去
4. 戰后金融新秩序:摩根銀行一落千丈
5. 在傳統與現實之間舉步維艱
6. “摩根永遠也不與人合并”
第十五章 新紀元
1. “蛇吞象”——摩根銀行與擔保信托合并
2. 摩根擔保公司成為銀行業務變革的主角
3. 國庫券業務風生水起
4. 重整旗鼓:向海外進軍
5. 摩根財團最后的復興
6. 無疾而終的百慕大“三角”會議
第十六章 光芒正在湮滅
1. 摩根士丹利峰回路轉
2. J.P. 摩根“就像一尊偶像一樣被打破了”
3. 德意志摩根建富:古老商人銀行的最終歸宿
4. 摩根士丹利在新興市場展露猙獰
5. 官司纏身,聲譽大貶
6. “華爾街的晴天霹靂”—— 摩根士丹利添惠橫空出世
7. 變革之道:“我們雖然有很多產品,但沒有足夠的客戶”
8. 新危機:光環盡散華爾街
結語
附錄一:摩根財團人物關系圖
附錄二:摩根財團年表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1.威爾士移民的發家前傳
自從1854年秋天遷居倫敦,朱尼厄斯就被這個金融中心的氣質深深吸引,即便與皮博迪的合作不盡如人意,并且動過離開的念頭,但他卻從未付諸行動。
在倫敦金融圈,朱尼厄斯尤其對羅斯柴爾德那樣的金融世家懷有好感。他明白,對一個銀行家來說,信譽比什么都重要,傳統就信譽的保證,而這正是摩根家族所欠缺的,因此他決定秉持那種悠久家族代代相傳的風格,按照接班人的標準去培養兒子,17歲的J.P摩根。
摩根家族并非古老的商業家族,也不是生來巨富,至少美國歲月如此。早期他們不僅與金融毫無干系,甚至沒有從事任何生意,更談不上投資,唯一的資產就是波士頓鄉間的一塊土地。
這個后來風光無限的家族來自大不列顛,是威爾士的豪門。在美國的第一代人叫邁爾斯·摩根,他20歲時遠渡重洋來到新大陸,在波士頓定居下來,娶妻生子,務農為生。邁爾斯一共有9個孩子,最小的男孩叫納撒尼爾,他的孫子叫約瑟夫,重孫也叫約瑟夫,也就是朱尼厄斯的父親,J.P摩根的祖父。
就像大多數移民家族一樣,摩根家族一直安分地待在定居地,過著自給自足的自耕農生活。200年的時間中,他們的莊園不斷擴大,到第五代小約瑟夫出生時,摩根家族已經成為波士頓的富戶。
19世紀早期,美國社會經商風氣日濃,無形中影響著摩根家風。1813年,33歲的小約瑟夫一面在田中勞作,一面關注商業機會。相比種田,他對做生意更感興趣。這年年初,他的兒子朱尼厄斯降生;年底,他的父親老約瑟夫離世。他決定不再當農民,摩根家族的商業傳統這里開始了。
小約瑟夫從父親那里得到1.5萬美元遺產,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資產,即便留到今天,按照現在的購買力,仍高達數十萬美元。小約瑟夫打定經商主意,他用其中的370美元購置了一些農田,雇人耕種,每月支付6到12美元的費用,由自耕農變身為農業資本家。
1815年,小約瑟夫用1萬美元購買了一家客棧和一條公共交通線,從此踏上商業道路。兩年后,他搬家到哈特福德,又購人了一家新客棧。把哈德福德比作摩根家族的福地也許并不過分。得益于城市化運動的興起和貿易業的發展,他們的客棧與運輸生意十分紅火,為其帶來滾滾財源。
小約瑟夫從商業中嘗到甜頭,但他并非故步自封的保守派,一刻不閑地計算著如何做大生意。他對財政部部長漢密爾頓的那套理論十分癡迷,隨著資本的積累,他開始參與到市場的方方面面:組建銀行、籌備保險公司、購買政府債券、投資鐵路和運河——就好像天生懂得如何放大資本一樣,小約瑟夫的這些投資令其資產迅速暴漲,為摩根家族完成了原始積累。
結果,摩根家族在短短幾十年中積累的財富,遠遠超出過去兩個世紀的總和。當小約瑟夫在1847年去世時,留下了100多萬美元的財產,這成為朱尼厄斯加盟波士頓合伙公司的啟動資金。
另一方面,小約瑟夫為家族樹立起經商典范。哈德福德是美國保險業的發祥地,摩根家族則是最早的創辦者。小約瑟夫建立的埃特納保險公司在1835年冬天的那場華爾街大火中因為堅持為客戶賠付而損失慘重,卻因此贏得空前信用,也為摩根家族在華爾街建立了良好聲譽。
當時幾乎所有的保險公司都拒絕賠付,約瑟夫·摩根卻信守承諾,動用幾乎所有的資金為客戶賠償。危機過后,人人紛紛到埃特納公司投保,小約瑟夫斬獲豐厚,不僅賺回了賠償費,更讓埃特納公司聲譽大振。時至今日,這家公司仍在運行,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財產意外險承保公司之一。
當人們回憶起這段往事,總是感慨小約瑟夫的投機眼光和冒險精神。他就是這么令人捉摸不透。這種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自然而然地遺傳給后輩子孫,成為摩根財團在華爾街崛起的另一層因素。
在父親的影響下,朱尼厄斯也對投資產生興趣。16歲時,他成為波士頓一位銀行家的學徒,21歲時與另一位銀行家在華爾街40號合伙成立了一家公司。朱尼厄斯年輕的眼睛目睹了19世紀30年代華爾街的瘋狂、繁華與落寞,他那種冷靜克制的性格就是在那時養成的。
1837年4月,大蕭條到來前三個星期,朱尼厄斯的兒子出生了,夫婦倆給他取名約翰·皮爾龐特·摩根。這是一個體弱多病的嬰兒,體質異常脆弱,以至于全家人總是擔心他會突然夭折。可是他不僅頑強地活了下來,還在日后擁有了令人生畏的強大力量,盡管身體上的病痛伴隨了他終生。
之所以得名約翰·皮爾龐特·摩根,是為向他的外祖父,約翰·皮爾龐特致敬。與摩根家族一樣,皮爾龐特家族也屬于歐洲移民,1640年從倫敦移居波士頓。第一代人名叫約翰·皮爾龐特,第二代的詹姆斯是耶魯大學的創建者,還有一個女婿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創始人。顯而易見,這是一個書香門第。
J.P.摩根的祖父是皮爾龐特家族的第五代人。他畢業于耶魯大學,嘗試過教師、律師和詩人等許多職業,還有一段不成功的商人經歷。最終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牧師,在哈佛大學神學院的高墻里研究學問,卻時刻關注著世俗世界的種種不公,是一個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衛道士。
無論從哪方面看,約翰·皮爾龐特與約瑟夫·摩根都不是一類人,他曾對后者的商業成功嗤之以鼻,但最終卻結成秦晉之好。無從得知摩根家族與皮爾龐特家族的兩個年輕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的,當然,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兩個氣質完全迥異的家族聯姻時,注定誕生與眾不同的下一代。
就像后來發生的事情那樣,J.P.摩根身上時時顯露出瘋狂與理性、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對抗。這種兩面性一度左右華爾街走向,也構成美國的國家性格,甚至時至今日,仍在影響著它的運轉。
2.步入華爾街:“一個有希望的年輕人"
19世紀的美國,從1837年開始,每過一段時間就會爆發一輪經濟危機,1857年、1873年、1884年和1893年都是如此。就好像一個貪吃的食客,總是在酒足飯飽之后打些響亮的飽嗝。
令人憂心的是,飽嗝的頻率越來越高,華爾街的胃口也愈發難以調教,到后來便養成那種忽冷忽熱的脾性。伴隨著經濟危機的洗禮,朱尼厄斯家的小男孩慢慢長大成人。
P18-20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