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中國製造業集聚與對外貿易:微觀經濟視角的分析(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製造業集聚與對外貿易:微觀經濟視角的分析(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制造業集聚與對外貿易:微觀經濟視角的分析》是應用空間經濟學的最新成果,圍繞產業在一定地理范圍內的集聚這條主線,從微觀視角深入分析并實證檢驗規模經濟、本地市場,以及對外貿易在中國產業空間分布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對開放經濟下制造業集聚的內在機制和演化路徑的研究在產業升級、產業轉移及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具有很強的政策含義和借鑒意義。

作者簡介

鄧慧慧,女,經濟學博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國家留學基金委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項目中外聯合培養博士。研究方向為空間經濟學與國際貿易。曾在China & World Economy(SSCI收錄期刊)等國際期刊及《經濟研究》《財經研究》《財貿經濟》《國際貿易問題》等國內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1項,參與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面上項目。擔任《經濟研究》等多家學術期刊匿名審稿人。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制造業集聚與對外貿易:微觀經濟視角的分析》運用國際貿易和區域經濟學的方法,從理論和買證兩方面分析了對外貿易在中國產業空間分布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與以往研究相比,《中國制造業集聚與對外貿易:微觀經濟視角的分析》應用新經濟地理學(空間經濟學)的最新成果,強調規模經濟的作用并把空間地理因素納入分析框架。

目次

第一章緒論
1.1問題提出
1.2研究背景與意義
1.3本書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與框架結構
1.3.1研究思路
1.3.2本書的研究方法
1.3.3本書框架與篇章結構
第二章文獻綜述:分工、貿易和產業集聚
2.1早期產業集聚的研究
2.2新經濟地理學(NEG)對產業集聚研究
2.2.1關于對外貿易與內部地理的研究
2.2.2關于本地市場效應的研究
2.3關于中國制造業集聚的實證研究
2.4區域分工理論與產業集聚
2.4.1絕對利益與區域分工
2.4.2比較利益與區域分工
2.4.3要素稟賦理論
2.4.4相似條件下的地域分工理論
2.4.5新區域主義理論
2.4.6集聚經濟與空間經濟理論
第三章貿易自由化與制造業集聚——一個理論視角
分析
3.1引言
3.2C—P框架下的三區域空間均衡模型
3.2.1消費函數的設定
3.2.2生產函數的相關設定
3.3國內市場均衡分析
3.3.1開放經濟下的資本和制造業分布
3.3.2國內勞動力市場均衡分析
3.4國際資本市場均衡分析
3.5小結
第四章國際資本流動與制造業集聚——一個理論視角
分析
4.1國際資本流動與制造業分布
4.2要素流動與制造業集聚的空問均衡模型
4.2.1基本假設
4.2.2均衡方程
4.3動態均衡方程
4.4兩個國家相同分布結構的均衡分析
4.4.1核心一邊緣分布結構的均衡分析
4.4.2對稱分布結構的均衡分析
4.5麗個國家不同制造業分布結構的均衡分析
4.6資本流動與一國產業集聚
4.6.1國際資本流動和一國內部區際貿易成本
4.6.2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貿易成本
4.7小結
第5章貿易自由化和資本流動如何影響制造業生產和貿易——基于實證視角的研究
5.1引言
5.2描述性分析
5.3實證檢驗與結果
5.3.1ADF單位根檢驗
5.3.2協整檢驗
5.3.3誤差修正模型(ECM)
5.3.4Granger因果檢驗
5.3.5外商對華直接投資與中國進出口產品類型
5.4結語
第6章區域貿易自由化的福利效應分析
6.1引言及文獻簡述
6.2多國一般均衡模型
6.3福利分析
6.3.1單輪軸H—S結構福利分析
6.3.2輻條拓補福利分析
6.3.3多軸心和多邊貿易福利分析
a.4中國的FTA參與戰略
6.5結論與啟示
第7章市場規模與制造業集聚——一個理論視角分析
7.1本地市場效應概述
7.2O—T—T框架下的本地市場效應模型
7.2.1消費函數的相關設定
7.2.2制造業生產
7.3本地市場效應分析
7.3.1開放經濟下的本地市場效應
7.3.2封閉經濟下的本地市場效應
7.4勞動力可流動時的本地市場效應
7.5小結與政策啟示
第8章市場規模與制造業集聚的實證分析
8.1空間經濟學對區際貿易結構的解釋
8.2實證模型
8.2.1計量方程
8.2.2數據
8.3實證檢驗和結論
8.4Heckseher—Ohlin模型比較優勢和本地市場效應
8.5小結
第9章比較優勢、內需與制造業生產和貿易
9.1引言
9.2融合比較優勢、規模效應的HME模型
9.3實證檢驗
9.3.1檢驗方程
9.3.2計量結果與分析
9.4結語及啟示
第10章本地市場效應如何影響分部門產業出口
10.1引言
10.2基本理論架構
……
第十一章區域經濟增長空間差異及其協調發展
第十二章結論與前瞻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書摘/試閱



在全球化、國內貿易一體化進程加快,制造業中的資本(技術)密集度不斷提高的背景下,通過這個模型,我們試圖找出以下問題的答案,理解中國這個具有特殊代表意義的大國在開放經濟中的貿易模式以及國內的制造業集聚趨勢。
在一個開放的經濟中,市場規模、開放程度、國內貿易壁壘、國際貿易自由化是怎樣相互作用、影響制造業分布的,對外貿易如何影響內部地理?很多實證經驗表明它們之間有密切的關系。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拋棄了封閉的自給自足的經濟體制,在開放的經濟下,國內區域間顯著的外貿成本差異,對區域經濟格局產生了很大影響。沿海地區得益于地理優勢(first nature),成為了制造業集聚的先發區域,在規模報酬遞增的正反饋效應下,這種先發優勢被鎖定并不斷加強(second nature)。但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內市場一體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要素流動性的加強,中西部地區對外貿易成本下降,東部沿海不再具有壓倒性的外貿優勢。在這個背景下,制造業布局會發生什么樣的改變,演變背后的機理是什么?
第二個我們關心的問題是,我國現在發展制造業的比較優勢在于我們擁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資源,但是隨著技術進步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我們正在逐漸喪失這種優勢。與此同時,世界上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也開始逐漸改善自身的投資環境,以更低廉的勞動力價格來吸引外資。面對來自內外兩方面的壓力,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的轉變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那么制造業中要素密集度的變化對制造業的產出結構和貿易模式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在不同的國際貿易成本和國內運輸成本下,資本的分布與勞動力的分布是什么關系,由此決定的制造業分布又是什么樣的?
最后,在對外貿易中,是否像新經濟地理中的“本地市場效應”理論所解釋和預測的,大國對某些工業制成品的超常需求在規模生產的優勢下,將使大國成為生產的集聚區域和凈出口國?貿易自由化和制造業中資本密集度的提高對這種效應有什么影響?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