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陰陽五行匯中醫(簡體書)
滿額折

陰陽五行匯中醫(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6 元
定價
:NT$ 156 元
優惠價
8713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陰陽五行匯中醫》作者結合臨證醫案,將陰陽五行、五臟六腑、氣血津液、經絡、病因病機、治則治法等中醫傳統理論以口語化的形式加以闡述,較之中醫學專著更加直觀和生動,較之養生科普圖書更加嚴謹和可信,適於廣大中醫愛好者學習瞭解中醫防病治病和養生保健知識。.

作者簡介

丁宇,男,39歲,解放軍總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北京針灸學會理事,專業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統編教材《針刀醫學診斷學》編委,參加了國家“973”項目一項,軍隊“十一五”國家級項目一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基金一項,承擔一項“北京市首發基金”,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0余篇,主編出版專著4部,獲嘉獎8次,優秀共產黨員2次,優秀教學個人1次,院教學成果一等獎1次。.

名人/編輯推薦

《陰陽五行匯中醫》適于廣大中醫愛好者學習了解中醫防病治病和養生保健知識。

中醫很熱嗎?從中央電視臺到地方電視臺,到處是中醫健康養生保健的講座,看起來很熱。
但是,中醫卻不是主流醫學,中醫在中國的醫療體系中,只占了很有限的一部分。中醫只是西方醫學“有益的必要的”補充,甚至有一部分人還質疑其“科學性”,有人還理直氣壯地說:“陰陽五行,那不就是迷信嗎!”
對于這些言論,中醫界很多人保持沉默,然而,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有一部分百姓還是會因此對中醫產生偏見。于此,我有些痛心,發源于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在中國有淪為“迷信”的可能。“陰陽五行”對于中醫來說是無可辯駁的哲學基石。“陰陽五行”學說應用于中醫,分析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我相信是恰如其分的。我雖人微言輕,但是總想找個機會說說,這本書就是我的機會。
現代醫學的發展,追求的是“高精尖新”,那么,“簡便效廉”這個中醫的特性就顯得“不合時宜”,中醫也就必然被主流醫學拒之門外,只有流落于江湖市井中才能體現其不朽的生命力。
這就是為何中醫可以在電視臺、書籍、報刊中大行其道,而不能在醫院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原因。因為中醫是平民的醫學,是百姓醫學。它告訴您的不單是如何治病、如何防病,更重要的是告訴您如何生活、如何處世,它讓每個了解它的人都成為自己的醫生。也許它的要求和這浮躁的社會有些格格不入,但是終究有一天它會被證明:依此行之,方是正道,才得健康。
中醫的陰陽五行并非玄妙、難以理解。它是從生活自然中歸納演繹出來的理論,之所以給人以玄妙的感受原因有二:一是它不見于主流教學和媒體,從小我們接受的都是基因、病毒、解剖的教育,與此相反,大多數人都是在小說中了解到的陰陽五行;二是中醫的書籍多為文言文,講述基礎理論部分尤其如此,讓人不好理解。
長期以來都有個愿望,希望大家能夠多多了解中醫知識,一是讓大家能夠按照中醫的理論來生活保健,二是讓我與患者溝通時不用那么費勁。雖然現在媒體里關于中醫的講座很多,但是限于形式只能講中醫的很少一部分,而且為了追求講座的效果,經常把效果夸大,絕對化。“某某病按壓某穴,立刻就好,用什么藥,立竿見影”,要是長期這么宣傳,也會讓患者對中醫產生錯誤的理解。
為了讓更多的人正確地理解中醫,讓中醫成為百姓維護自身健康唾手可得的工具。我決定寫這本《陰陽五行匯中醫》,以白話、病例、實例為主來述說中醫基礎理論。如果順利的話,我將繼續用這種方法寫《望聞問切知百病》《四氣五味嘗百草》《君臣佐使話方劑》《奇正縱橫明經絡》《天人合一悟養生》,把基礎、診斷、中藥、方劑、經絡、養生以簡單明白的方式呈現出來,讓所有愛好中醫、愛好健康的人能夠比較系統地了解中醫。
本書稿幾經修改,自己仍不滿意,總覺得尚未將事理徹底說清,尤其是后半部分,還是有些艱澀。只是水平有限,悻悻作罷。
愛好相同者謂之同道,職業相同者謂之同行,愿以此書與同道共同參詳,望同行不吝指正。

目次

第一章 漫說中醫
一、秀才學醫,籠中抓雞
二、毋庸置疑的科學中醫
三、第一部經典:《黃帝內經》
四、中西醫的分水嶺:《傷寒雜病論》
五、中醫的理念
(一)整體觀念
(二)辨證論治
六、中醫的心

第二章 中醫學的哲學
一、中醫的矛盾論:陰陽學說
(一)天地之陰陽
(二)人身之陰陽
(三)陰陽的相生相剋、相互制約、相互轉化
(四)斷陰陽,治百病
二、中醫的聯繫論:五行學說
(一)五行是什麼
(二)五行的世界
(三)五行的相生相剋
三、神奇的陰陽五行

第三章 中醫的核心:五臟六腑
一、五臟
(一)心(附:心包絡)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腎
二、六腑
(一)膽
(二)胃
(三)小腸
(四)大腸
(五)膀胱
(六)三焦
三、奇恒之府
(一)腦
(二)髓
(三)骨
(四)脈
(五)胞宮

第四章 中醫的精髓:氣血津液
一、生命之根本為氣
(一)什麼是氣
(二)氣的生成
(三)氣的功能
(四)氣的分類
二、生命之基礎為血
(一)什麼是血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循行
(四)血的生理功能
三、生命的儲存為津液
(一)津液的代謝
(二)津液的功能
四、氣血精津液的關係
(一)氣與血的關係
(二)氣與津液的關係
(三)血與津液的關係

第五章 中醫的網絡:經絡
一、經絡的組成和經絡的作用
(一)經絡的組成
(二)經絡的作用
二、十二經脈
(一)手太陰肺經
(二)手陽明大腸經
(三)足陽明胃經
(四)足太陰脾經
(五)手少陰心經
(六)手太陽小腸經
(七)足太陽膀胱經
(八)足少陰腎經
(九)手厥陰心包經
(十)手少陽三焦經
(十一)足少陽膽經
(十二)足厥陰肝經
三、奇經八脈
(一)督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二)任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三)沖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四)帶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五)陰蹺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六)陽蹺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七)陰維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八)陽維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第六章 人為什麼會生病
一、病因
(一)外感病因
(二)內傷病因
(三)病理性因素
(四)其他病因
二、發病機制
(一)邪正鬥爭與發病
(二)影響發病的因素
(三)什麼是虛實
(四)陰陽失調
(五)氣血失調
(六)津液失常
(七)臟腑病機
(八)內生“五氣”病機

第七章 如何才能祛病延年
一、天人合一是養生的基本法則
(一)想要長壽,就一定要知道為什麼會衰老
(二)如何養生:減緩衰老的三種原則
二、平衡陰陽五行是治病的基本方法
(一)調整陰陽
(二)平衡寒熱虛實
(三)扶正祛邪
(四)調和氣血
(五)調整臟腑
後記.

書摘/試閱



1.陰陽互根陰陽互根,是指陰陽之間的相互依存、互為根據和條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
從陰陽魚中可以看出,如果這個圖都是黑色或者都是白色,就不能稱為陰陽圖了。
同樣,在陰陽所代表的性質或狀態中,如天與地、上與下、動與靜、寒與熱、虛與實、散與聚,等等,不僅互相排斥,而且互為存在的條件。如上屬陽,下屬陰,沒有上之屬陽,也就無所謂下之屬陰;沒有下之屬陰,也就無所謂上之屬陽。陽依賴于陰,陰依賴于陽,每一方都以其對立的另一方為自己存在的條件。如果事物不具有相互依存的關聯性,并不是統一體的對立雙方,就無法分析其陰陽屬性,也就不能用陰陽來說明了。
所謂“婦女能頂半邊天”,實際上,婦女必須頂半邊天。如果男女比例嚴重失調,這個社會就不穩定了。任何事物都一樣,當陰陽失調時,就是病態,就一定會有大的變化,在人體就會生病,在社會就會動蕩。
陽根于陰,陰根于陽,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陽蘊含于陰之中,陰蘊涵于陽之中。陰陽互根深刻地揭示了陰陽兩個方面的不可分離性。
中醫學用陰陽互根的觀點,闡述了人體臟與腑、氣與血、功能與物質等在生理病理上的關系。
就個體的生理活動而言,在物質與功能之間、物質與物質之間、功能與功能之間,均存在著陰陽互根的關系。物質屬陰,功能屬陽,物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功能是生命的主要標志。物質是功能的基礎,功能則是物質的反映。臟腑功能活動健全,就會不斷地促進營養物質的化生,而營養物質的充足,才能保護臟腑活動功能的平衡。
2.陰陽消長所謂的陰陽消長實際上就是陰陽相互斗爭的過程,陰消陽長。陽消陰長。穩定在一定范圍內,機體與環境之間,才能保持正常的平衡狀態。如陰陽消長超越了一定的限度,則平衡被打破,在自然界則引起災害,在人體則引起疾病。
從陰陽魚圖中可以看出,陰多時,陽就少,陽多了,陰就少,但是總是平衡在圓圈中,也總是有陰也有陽,陰陽就是在相互平衡中消長,在消長中相互平衡。
在自然界中,四季氣候的變化,春去夏來,秋去冬至,四季寒暑的更替,就是陰陽消長的過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