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錦衣夜行第三部03:霸業千秋
滿額折

錦衣夜行第三部03:霸業千秋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50 元
優惠價
9022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殺戮可以奪天下,不能得人心。看輔國公展現政治實力,肅清朝廷亂象!
新世代磅礡巨作,月關是歷史長河中最讓人折服的文字掌舵手!

★ 起點中文網 2012 年書友收藏榜、VIP 收藏榜、作品盟主榜前十名
★ 起點中文網 2011 年讀者票選冠軍小說、Google 搜尋十大中文關鍵字
★ 起點中文網 2010 年讀者票選冠軍作家、累積點閱率突破 1800 萬人次
★ 民國100年閱讀習慣調查結果,全國公共圖書館借閱率最高Top第三名!

軟硬兼施,智解暗流;霸業,霸業只求千秋!

永樂大帝朱隸正式登基!雖然建文帝下落成謎,但羅克敵也順利將錦衣衛的秘密傳承給夏潯,讓潛龍密諜更加茁壯,能夠全力尋找建文帝的下落。另一方面,建文舊屬並非全心臣服於燕王,甚至趁機上朝刺殺朱隸!夏潯該如何帶領新一代的錦衣衛,在檯面上拉攏、檯面下剷除對永樂大帝不懷好意的建文舊屬?

告白被拒的小郡主徐茗兒雖然氣得牙癢癢的,但看到其它官員設圈套陷害夏潯,卻還是二話不說的幫忙解圍,不過剛被封為輔國公的夏潯卻只想著用整頓海防的藉口,盡快奔去雙嶼島找妻女。究竟徐茗兒的芳心會花落何處,而招降海盜的政策又會掀起什麼樣的風波呢?

永樂大帝靠著戰爭完成靖難,執政後卻自知不能繼續用殺戮奪得人心,夏潯軟硬兼施,不僅提議用計拉攏文官,一邊也擴大了奸佞榜的彈劾範圍,一時風聲鶴唳、人人自危,不過這些手段卻也趁機奠定了永樂大帝的威信。只是樹大招風,有人正在暗地裡偷偷設計拔除夏潯這個最礙眼的樁腳,風暴,已然在永樂朝廷中緩緩成型。

作者簡介

月關

中國東北部某間國有銀行二級分支行高級業務主管,但已在網路發表文章多年,為起點中文網白金作家,自稱其名出自「秦時明月漢時關」,取其中二字,簡稱「月關」,與酒徒、阿越並稱大陸三大新歷史小說名筆新秀,
作品有《回到明朝當王爺》、《大爭之世》、《一路彩虹》、《步步生蓮》、《狼神》。

中國大陸起點金鍵盤獎讀者票選冠軍作家
《錦衣夜行》一書在起點中文網所舉辦之「金鍵盤獎」中,以領先第二名整整一倍的優勢獲得讀者票選年度冠軍作品,粉絲追捧更勝《回到明朝當王爺》。作者也連續兩年獲得讀者票選第一、第二名作家,為目前大陸當紅的知名作家。

目次

第六十七章 為情所苦
第六十八章 知進退
第六十九章 投其所好
第七十章 從此不相見
第七十一章 今非昔比
第七十二章 不慚世上英
第七十三章 刺駕
第七十四章 天子一怒
第七十五章 不屑仁者譏
第七十六章 明知不可為
第七十七章 煞費苦心
第七十八章 示警俏佳人
第七十九章 永樂敲鐘
第八十章 八月桂花香
第八十一章 東海行
第八十二章 聯手做戰
第八十三章 一個心肝,一個寶貝
第八十四章 一家人
第八十五章 招安 第八十六章 條件
第八十七章 討厭的……
第八十八章 一個鍋裡,一個碗裡
第八十九章 好輕功
第九十章 警鐘
第九十一章 本心不移
第九十二章 蛛絲蟲跡
第九十三章 敲山震虎
第九十四章 密事
第九十五章 心事深深藏
第九十六章 又起風波
第九十七章 沒得選擇
第九十八章 睚眥必報
第九十九章 難測天機
第一零零章 下套
第一零一章 投石問路
第一零二章 當丫環要暖床
第一零三章 順藤摸瓜

書摘/試閱

第六十八章 知進退

夏潯到了宮門口,迎面正有幾位官員出來,兩下裡正打個照面。
一眼看見夏潯,解縉又驚又喜,連忙迎上來拜見:「下官翰林待詔解縉,見過輔國公。」

「解縉?」夏潯看見是他,也不禁笑了。
解縉已經知道夏潯就是在燕王面前為他說話,替他求下寫《登基詔》這等名垂青史機會的大貴人,登基大典上也見過他了,還抽暇過去拜見了一下,只是當時大家都在忙,也沒顧上說幾句話。接下來夏潯受封輔國公,卻還沒有自己的國公府,這幾天一直在到處打游擊,他也沒機會拜訪,此時看見,急忙趨前拜見。
夏潯站住腳步,喚著他的表字,親熱地道:「哈哈,大紳呐,當日我說你必有苦盡甘來之日,如何?」

解縉感激地道:「昔日多虧國公指點激勵,否則學生心灰意冷,早做了秦淮河底之鬼了,國公於學生有救命之恩,學生一直銘記在心。」
李貫幾人在後邊看著,又驚又羨,他們還不知道,解縉居然認識這麼位大人物,國公爺啊!居然喚著解縉的表字,和他這般親熱。
夏潯笑吟吟的,剛想拿當初說的那句:「我看你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骨骼清奇、靈根甚佳,來日前程必不可限量,未嘗不能位極人臣」的話再來調侃幾句,可話到嘴邊,他突然咽了回去。

說不得!正因為他清楚地知道解縉確實前途不可限量,所以這話絕對說不得。如果這話說出來,解縉來日果然位極人臣,絕不會想到自己未卜先知,唯一的想法只能是自己從中說和,在皇上面前為他說了話。他夏潯在皇上面前說句話,就能捧起一個當朝首輔,這是好事嗎?
永樂大帝可是個很強勢的老闆,一旦這種消息在朝堂上傳揚開來,絕不是一件好事,而是招災惹禍。常言道禍從口出,夏潯如今爵高位顯,一舉一動都有人注意,說話可是不能不謹慎了。

他打個哈哈道:「好了,皇上傳召我呢,就不與你多說了,改日咱們再親近親近。」裝神弄鬼的話是不能說的,可這未來的當朝首輔,該親近還是要親近的,解縉一聽國公爺這麼客氣,受寵若驚地道:「是是是,國公爺先忙著。」
那句改日再親近親近的話,自動被他忽略了,國公爺這麼說是跟他客氣,他一名小小的九品待詔,憑什麼跟人家一等公爵親近親近?人貴自知,人家捧是人家給面子,自己可不能不知進退。

夏潯笑笑,一抬頭看見胡靖、李貫、高庸三個人,三人正眼巴巴地瞅著,一見輔國公向他們望來,趕緊拱揖道:「下官見過國公爺!」
夏潯笑了笑,擺手道:「三位毋須客氣!」便向宮中走去。
待他一進宮門,李貫三人立即圍住瞭解縉,豔羨驚嘆道:「大紳兄,你竟認得輔國公大人?好大的面子,這是幾時結下的交情?」
解縉得意洋洋,邊走邊吹噓道:「這個嘛,可是說來話長。話說當年,建文元……喔,洪武三十二年的時候……」

夏潯進宮的時候,紀綱和劉玉玦已經走了,永樂大帝正在用餐。
朱棣跟他爹一樣,比較摳,吃飯穿衣比較節儉。建文用餐時依照周禮,吃飯的時候要擺多少個盤子多少個碗都有規定,食用六穀(稻、黍、稷、粱、麥、菰),飲用六清(水、漿、醴、醯、涼、酏),膳用六牲(牛、羊、豕、犬、雁、魚),珍味菜饈一百二十款,醬品一百二十甕……

還要有八佾之舞,也就是八行八列六十四名美人載歌載舞,要有禮樂,奏優雅的皇庭宮樂等等,朱棣頭一天吃飯的時候不知道,御膳房還是按老規矩上膳食,朱棣一看那滿殿的杯盤,讓他心疼的不得了,第二天就削得只剩一桌幾道菜了,至於什麼美人載歌載舞還要奏樂,也被他免了,永樂帝嫌吵。

夏潯直接到了膳宮,木恩傳報進去,朱棣聽說他到了,便道:「宣他進來!」
夏潯進去見駕,朱棣擺手道:「行了行了,俺吃飯的時候,無須什麼禮節了。」
他說歸說,夏潯還是恭恭敬敬地行了禮,朱棣手裡拿著饅頭,往旁邊一指:「坐,一塊吃吧!」

皇上用膳,照例要擺一張空桌子,這是規矩,因為皇上可以賜膳,受賜的人可以是皇后、妃嬪、皇子女或寵臣,皇帝賜膳的時候不是另做一份,而是從皇上這桌拿幾道菜過去,讓那人食用,與天子共食,以示恩寵,這種恩寵是不許辭謝的。
夏潯連忙謝恩,在那張桌子後面規規矩矩地坐了下來,木恩親自帶著幾名小太監,從朱棣桌上拿了幾道菜,外加兩個白麵饅頭給他端過去,夏潯再次謝恩,然後很秀氣地吃起來。陪皇上吃飯,還能真當飯吃嗎?

朱棣瞥了他一眼,沒好氣地哼了一聲,使勁咬了一口饅頭,然後就拿那饅頭點著夏潯道:「你呀,在俺面前就會裝模做樣,既然叫你吃,該吃就吃,像個受氣小媳婦似的做什麼!」

夏潯笑道:「皇上,這裡比不得軍中,規矩大,臣不知不覺就惶恐起來了。」
朱棣聽了哈哈大笑起來,其實夏潯雖然從未與皇帝共宴過,可是久在宮中行走,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代帝王他都見識過了,尤其是朱元璋,那老頭的氣場非常厲害,雖是老邁之人,不過一舉手一投足,甚至一個眼神,都令人有莫大的壓力,夏潯能在他面前混那麼久,哪能禁不起這種場面?

可是,該裝的場合就得裝,得知進退。別看皇上說他忸怩,可是見他這麼規矩,其實心裡還是高興的。古人說「伴君如伴虎」,皇帝們倒不見得個個都是如狼似虎般兇殘,可這句話是沒錯的。和誰相處久了,不會有發生矛盾的時候?只不過尋常的朋友彼此有爭執時,你們兩個就算動了手,也沒什麼大礙,過些日子氣消了,說不定就重歸於好了。

可是皇帝手中掌握的權力實在是太大了,你讓他不痛快的時候,他的一句話就足以定你生死,而皇帝身邊又圍繞著太多的權力集團,如果有人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你連和皇上重修舊好的機會都沒有。所以地位越高,為人處事越要謹慎,夏潯自從受封國公那一刻起,他就開始不斷告誡自己,今後要注意為官之道了。

皇帝是高高在上的,高處不勝寒呐,所謂孤家寡人就是如此了,縱然滿桌子珍饈美味,只有你一個人在那裡吃,也夠冷清的,朱允炆是皇太孫,從小就這麼過,他習慣了,朱棣卻不同,這兩天吃飯他一直很彆扭,現在總算有人陪他吃飯聊天了,他的興致也高起來,兩個人有說有笑,惹得朱棣胃口大開,一頓吃了三個嗆麵大饅頭,又喝了一大碗湯,這才心滿意足地放下筷子,叫夏潯陪著他散步往御書房走去。

待二人進了御書房,內侍上了茶退下,殿上只剩下他們兩個人的時候,朱棣的神色便凝重起來:「文軒,你還年輕,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得多替朕分擔些事情,現在還不是你享清福的時候啊。」

夏潯剛把茶端起來,又趕緊放回去,起身道:「皇上請吩咐。」
朱棣瞪了他一眼,擺擺手叫他坐下,沉吟著說道:「那件事,有著落了嗎?」
夏潯道:「皇上,臣表面上悠哉悠哉,不過是演給別人看的,這幾天臣沒忙別的,一直在操持此事。從臣現在掌握的情況看,那人恐怕是確實逃走了……」
朱棣有點出神,半晌才悠悠地道:「都說俺殺伐決斷,可俺……比不上他!對敵人,俺朱棣不吝舉起屠刀,可是對自己的妻兒……,哼!要俺朱棣拋妻棄子,獨自逃生,俺做不來!」

皇帝家事,外人還是不要置喙,夏潯沒接這話碴,只是接著說道:「臣已派出幾路人馬暗中緝索,為他安排脫逃的應該是錦衣衛原指揮使羅克敵羅僉事,臣曾與此人共事過,羅克敵足智多謀,這件事他安排的滴水不漏,眼下,臣手下的人還沒有查到什麼有用的線索。」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放縱他遁逃在外,終究是個麻煩,這件事不能鬆懈,生要見人,死要見屍,不管多久,你要給朕一直查下去,務必查個清清楚楚!」
「是!」

朱棣思索了一下,放下茶杯,輕輕捶了捶胸口,說道:「人心,人心呐!朕之所以如此慎重,不是怕他,他昔日高高在上,擁有整個天下,尚且不是朕的對手,就算他現在出現在任何一個地方,還能掀起什麼風浪呢?還能推翻朕的天下不成?」
朱棣輕蔑地一笑:「以前,他不行!現在,他更不行!將來,他算個什麼東西?那麼……朕為什麼怕,朕怕什麼,你知道嗎?」

夏潯先是一怔,可是腦海間靈光一閃就突然明白過來。他的腰杆子不知不覺地挺了起來,神情肅穆,帶著誠敬,沉聲道:「臣,明白了!」

第六十九章 投其所好

朱棣有些意外,似乎不相信夏潯真的明白他心中所思,便很感興趣地道:「哦?你真的明白?說來聽聽。」
夏潯道:「皇上怕的不是他,也不是那些仍想跟他走的人!這天下已經掌握在皇上手中,他們沒有那個本事奪走。皇上怕,是因為皇上有要維護的東西。」
「哦?」朱棣眼中已隱隱放出光來。

夏潯一字一句地道:「以前,這是他的天下;現在,這是皇上您的天下!」
朱棣眼中露出一絲笑意,讚許地點點頭道:「不錯,區別正在於此。以前,這是他的天下,朕是那個打天下的人,要打天下,就得『破』。朕不怕天下大亂、不怕黎民百姓流離失所。因為這天下是他的,他才是守護者。天下越亂,對朕就越有利,百姓們越吃苦,就越會憎惡他的無能,對他怨聲載道。」

朱棣的目光灼熱起來,沉聲說道:「可現在不同,這天下現在是朕的,天下黎民現在都是朕的子民,朕才是守護者。所以,朕不想亂,也不能亂!朕不能讓子民們顛沛流離、困苦不堪,朕要做一個萬民稱道的好皇帝!朕要給子民富足、太平、安樂的生活、天朝上國的尊嚴和榮耀!朕要大治,不要大亂。

然而,偏有些人只重道統。哼!古來聖帝明君,有幾個是前人指定的呢?可是他們不在乎,他們個人的生死,他們不在乎;別人的生死,他們同樣不在乎;天下人的生死,他們統統不在乎,他們只在乎他們心中的道!」
朱棣喘了口大氣,聲音低沉下來:「朕欽佩他們的氣節,卻不能容許他們這樣胡來。然而,這世間最難征服的就是人心,朝陽門外,連楹、董鏞明知必死,卻攔馬罵駕;黃觀、王叔英,募兵歸來,聞知朕已得天下,竟爾投河自盡,這些事你都知道了吧?」

夏潯點點頭,朱棣嘆息道:「如果只是這樣也就罷了,他們以自己的一死,報效他們的君王,氣節可嘉且又無損於他人。朕只是擔心,有些人會居心叵測,不斷地在暗中搗蛋,甚至以所謂的大義蠱惑愚民跟著他們一起搗亂。
朕不可能把天底下的愚官都殺光,就算都殺光了,換上來的還不是他們的門生弟子,還不仍舊是讀書人嗎?以前,朕取天下憑的是手中一口劍;而今,朕坐天下卻不能靠殺戮,殺戮得不到人心。」

夏潯心中一動,脫口說道:「莫非皇上打算赦免方、黃、齊三人?」
這句話一出口,夏潯就知道自己說了蠢話。朱棣可是自始至終都以靖難自詡的,好嘛,你靖來靖去,把皇上靖死了,自己坐了天下,接下來,你要靖的那幾個朝中奸佞一個個啥事沒有,拍拍屁股放回家去了,甚至招為己用,你這不是授柄於天下?你就是說破了天去,還是亂臣賊子!

再說,對於方、黃、齊泰那幾個人,受其迫害的那些王爺們在死死地盯著,屈死的將士家屬們也在盯著,四年的戰爭需要有人負責,無數亡靈需要有人負責。放了這幾個愚夫子換不來士子們的擁戴,反而要丟失了諸王和北平系將士的民心。這是政治,不是請客吃飯,必要的血,是必須要流的。

果然,朱棣冷笑一聲道:「朕不恨忠於建文之臣,卻恨極了誘導建文禍害宗室、敗壞祖宗成法的那幾個奸佞!方孝孺、黃子澄、齊泰,罪大惡極,斷不能饒。」
說到這裡,他又睨了夏潯一眼,不屑地道:「你以為他們是什麼東西,放了他們,就能換取天下士子人心?天下士子會把他們看得比道統、比建文更重要?」
夏潯趕緊道:「是,臣失言了。不過,盡收天下人心,這個實在難辦……」

朱棣截口道:「你錯了,朕哪有那麼狂妄!盡收天下人心?沒人辦得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統統做不到,再溯源而上,上古聖君、三皇五帝、堯舜禹湯,他們同樣辦不到,那根本就是癡心妄想。朕是說,盡可能的收文人之心,只要大部分文人為朕所用,那就夠了。可是,文人不好對付啊……」

朱棣苦笑起來:「他們拿不動刀槍,也不怕刀槍。他們的武器是筆,怕的也是筆,他們就怕那一枝筆汙了他們名聲,為此他們可以不怕死,可以不要高官厚祿,軟硬不吃、油鹽不進,你說朕還能拿這些讀書人怎麼辦呢?」
夏潯忽地想起了方才在宮門口偶然遇到的解縉,不由精神一振,脫口說道:「那皇上何不做一件文化大盛事,讓天下士子參與其中呢?這是彪炳千秋的榮耀之舉,足以流芳百世,世上還有比著書立說更能流芳百世的嗎?僅此一舉,皇上就能招攬天下士子之心了!」

朱棣身子一振,「騰」地一下站了起來:「你說什麼?仔細些,快快說與俺聽。」
夏潯見他站起,忙也起身道:「從古到今,經史子集、佛藏道經、戲曲小說、工藝醫藥、志乘雜史汗牛充棟、無窮無盡,各種典籍卷帙浩大已極,如果皇上號召天下文人,把自有文字以來,歷代經史子集、百家之書、天文地志、陰陽醫卜、僧道技藝等諸子百家各種書籍全部收集起來,謄錄整理在一起,彙編成一部大典,這豈非曠古未有之文化盛事嗎?」

朱棣兩眼發亮,呼吸也急促起來,他已經明白了什麼,可是還想聽夏潯說的確切,便疾聲道:「你說下去!」
夏潯道:「是,咱們號召天下文人捐獻圖書,無需原本,只需抄本即可,對價值非凡的孤本、珍本、善本還可以在大典中注明擁有者的名字或予表彰,這樣文人必然踴躍。像這樣一件文化盛事,普天下的讀書人都可以參予其中,光是集中在京師負責採選、清抄、校正的名士文宗、宿學老儒至少也得數千人,而這數千人,可就是天下文人中的精英了。」

「等等……」
朱棣一舉止,制止了夏潯說話,在殿上快速地踱起了步子,半晌,他突然停住,喃喃地道:「這樣一件文化盛事,無關於本朝,無關於朕,它是繼承列朝列代之文萃,傳承千古的一樁大功德,沒有哪個讀書人會不願參與其中的。
可是這件大功業,是在朕的支持下才完成的,又豈能少得了朕的功勞?當天下文藝之英,薈萃於京師,共同參與這樁大功德的時候,他們還能生起反抗朕的心思嗎?朕與他們共同完成這文壇盛舉,於潛移默化中不就獲得了他們的擁戴嗎?哈哈……」

朱棣仰天大笑,欣然道:「妙啊,太妙了,這是投其所好,而且是他們無法拒絕的誘惑。哈哈哈,楊旭,真有你的,你怎麼就能想出這樣的好主意,好!太好了!」
朱棣在房中走來走去,一副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的樣子,好像恨不得馬上就著手實施。

夏潯見狀,忙又提醒道:「皇上,此事重大,急不得。首先,皇上得有幾個得用的才子名士,其次,懲辦建文朝奸佞必將在朝野激起一片震盪,總得等風聲稍歇。再者,這是皇上主持的一樁文壇盛事,如今還是洪武三十五年呢,總要到了永樂年,才好頒佈實施,如此,才是永樂之盛事!」

朱棣受他提醒,憬然道:「不錯,不錯,飯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地走。俺不能操之過急,這事得待天下稍穩之後再說,那時招攬民心,也比現在容易些。」
他沉住了氣,重新坐回椅上,笑瞇瞇地看著夏潯道:「俺心中這樁大愁事,因你一言而解啊。呵呵,對了,聽說你今天去王寧府上吃酒了?沒讓俺攪動了你的興致吧?」

夏潯苦笑道:「吃酒是假,其實是為了問候郡主,小郡主現在住在王駙馬府上,臣也不能把郡主往那裡一丟就不聞不問了呀。」
「啊,對!」
朱棣拍拍額頭,說道:「茗兒那丫頭現在怎麼樣了,已經過去這麼久了,她不再為增壽之死而時時傷心了吧?」

夏潯道:「那倒沒有,不過……她還是不肯回中山王府去。」
朱棣臉色沉重下來,輕輕嘆了口氣道:「這丫頭也著實地可憐,等她姐姐從北平過來,俺和她姐姐商量一下,找戶好人家把她嫁了吧。」
夏潯聽到這話,心中倏地閃過一絲難言的滋味,忽然覺得那心沉甸甸的像灌了鉛似的,他張了張嘴想說話,卻不知該說什麼。

朱棣抬起頭,又對夏潯道:「她不回去就不回去吧,朕準備把增壽名下的房產,再加上原中山王府的一部分產業拿出來,做為定國公的產業,增壽的長子是要繼承定國公之位的,如今他已經知道增壽是被他的伯父綁到宮中為建文所殺,這一個屋簷底下,是住不得了。
你和增壽素有淵源,明日,就由你替朕走一趟,讓增壽這一房遷居,妙錦要是願意,叫她也搬過去,先住在定國公府,什麼時候有了人家,就什麼時候從定國公府風風光光地嫁出去。」

夏潯起身,默默地應了聲是。
朱棣的臉色稍稍陰沉了一些,又問:「徐輝祖,現在都在做些什麼?」
夏潯答道:「徐輝祖每天都守在祖祠裡,已經三天了。」
朱棣冷笑一聲,道:「不然,他還能怎麼樣?眾叛、親離,莫過於此!」
夏潯有些擔心地道:「皇上準備對他怎麼辦呢?」
朱棣沉默了許久,緩緩揚起頭來,盯著殿頂藻井,久久方道:「明日,你去中山王府,把這件事一併解決了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2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