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白銀帝國:翻翻明朝的老帳
滿額折

白銀帝國:翻翻明朝的老帳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20 元
優惠價
9037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2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2013/6/2 中時:白銀帝國,毀於明朝官商勾結〈點選可見相關閱讀〉

明帝國亡於「白銀」
晚明歷史充分證明:經濟第一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作為當時世界上的唯一超級大國,無論經濟、軍事,還是科技文化都遠遠強於世界其他國家。然而,晚明卻在最強大的時候滅亡了,人們應該驚訝,但又不應該驚訝。因為,白銀帝國的虛假繁榮掩蓋了一切滅亡因素。

本書從商業經濟、貨幣政策、三農政策等經濟政策角度分析入手,揭開有明一代如何成為「白銀帝國」這一歷史現象,並闡述分析了明代「白銀帝國」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走向的意義。

白銀雖然促進了商業的繁榮和物質財富的大規模增加,但是它的出現對於當時的明朝來說所起的負面作用要大於正面作用,它加速了明帝國的衰落。而白銀之所以有這麼大的負面作用,罪不在於白銀,而在於官僚、官商。

白銀成為法定貨幣後,雖然帶動了商業的興旺,但卻沒有給百姓帶來實質性的好處,反而帶來了無窮災難。因為,白銀不在百姓手中。誰有?皇族、官員、富商。因為,明代中後期皇帝日益荒淫怠政,造成自身收入(內帑)的減少,皇親國戚、宦官、文武官員反而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這些人將大量白銀「窖藏」,而民間商人、百姓的「窖藏」行為也比較普遍。

明朝中央政府反而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因為,它手中沒錢。再加上自身的腐敗和自然災害,終於導致了農民起義,使帝國大廈在看似最牢固的時候轟然倒塌。

本書緊緊圍繞白銀帝國的形成以及對社會、文化、風俗、政治、經濟、軍事的影響進行說明,將白銀帝國下的真實百姓生活剖析得淋漓盡致。

作者簡介

李連利

字孟錛。北京人。資深出版策劃人、作者、編輯。畢業後從事企業工作,後因愛好寫作投入出版行業。出版專著《生產企業管理手冊》、《IBM百年傳記:大象的華爾茲》、《桃花庵下桃花仙:唐伯虎》、《左宗棠評傳:晚清第一帥》等。個人策劃出版小說、經管、勵志、青少讀物若干。因自幼喜好評書,深感業內寫作同質化較重,乃創新「評書體」寫作。作為一種新開闢的文體,「評書體」將帶給您專著般的深厚、通俗圖書的閱讀快感。

前言

白銀帝國的形成必須要有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在需求方面,明帝國商業的發達,催生出了官僚商人和走私商人兩大商人勢力。在他們和傳統統治階層的共同享樂化消費傾向下,明朝中後期出現了全國性的享樂化消費,因此造成了對白銀的巨大需求,這便構成了前三章的主體內容。

第一、二章主要介紹了官僚商人和走私商人勢力的增長。因為明政府希望壟斷商業利益,這便使得一些政府行為的背後有了官僚商人的影子,例如王崇古、張四維等老晉商的崛起。

第四章則主要談及了貨幣供給以及白銀帝國的正式形成。明帝國並不承認白銀的法定貨幣地位,這便與民間的巨大需求產生了矛盾。因此,這就需要政府在經濟政策特別是稅收政策上予以最終承認,這便使一條鞭法的出現成為必然。

經過四章的闡述,白銀帝國是如何形成的已經躍然紙上,讀者也將從中讀出筆者對白銀帝國的批評。在當今史學界,絕大部分專家學者都對白銀帝國持正面評價,只有少部分專家學者對其提出批評,而這部書的批評算得上是最系統、措詞最嚴厲的了。

因為,在筆者看來:白銀帝國形成後,全民性的享樂主義造成絕大部分白銀流入權力階層、走私集團和官僚商人集團的私囊中,明中央政府以及廣大中小商人和百姓其實並沒有多少白銀。明帝國一些行業的興盛,特別是娛樂業的興盛,所托起的階層則是上述集團及其幫閒者,與廣大百姓無關。明帝國亡於「白銀」是筆者寫作本書的主體思想。

作為當時世界上的唯一超級大國,無論經濟、軍事,還是科技文化都遠遠強於世界其他國家。然而,晚明卻在最強大的時候滅亡了,人們應該驚訝,但又不應該驚訝。因為,白銀帝國的虛假繁榮掩蓋了一切滅亡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有兩點。

其一,白銀帝國造成吏治腐敗和社會風氣奢靡,官員插手經濟領域,將官場變成商場,這一現象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唯一。

其二,白銀帝國造成中央沒錢,帝國政府在應對自然災害、瘟疫、農民起義等問題時,沒有財力支持,朱元璋所創立的非常先進的救災體系,甚至整個荒政政策(包括救災體系、預防體系、災後救援)完全失效。

歷來對於明帝國衰亡的原因有許多種說法,其實,晚明敗亡的直接原因在於白銀帝國的光環掩蓋了諸多亂政問題,這些問題在第五章進行了重點分析。

第六章是在本書完成後,在各位師長、朋友、部分提前閱讀草稿的讀者的提醒下新增的章節。側重描述了商業與貿易方面的政策的出臺過程及權力鬥爭,以及對百姓的影響,但對於農業經濟中的權力鬥爭及影響涉及非常少。所以,倉促間補寫的第六章並沒有按照「評書體」去寫。

〈後記〉
以評書體寫作方式闡釋晚明敗亡

一個強大的帝國至此已經變得無可救藥,儘管它的軍事實力、經濟實力傲視全球,但最終它還是失敗了。在當時,歐洲列強無論從何種角度看都對晚明政府構不成威脅。即使到了乾隆時期,面對乾隆的傲慢英國也無可奈何,這並非英國人懂禮節、懂外交,而是它深知打不過。清朝中後期尚且如此,更何況二百多年前的晚明。

晚明是在中國經濟實力最強大的情況下敗亡的,其歷史原因尚待研究。本人是持綜合影響論者,本人的理解是:過多的白銀所造成的虛假繁榮,某些行業興隆僅僅是表面現象,大部分人的生活非但沒有進步反而倒退了。中央政府經濟政策的失敗,造成稅收大量流失,財政收入增長緩慢。

可悲的是,晚明進入了一個多災多難的時期,政府沒有資金進行救助,從而造成瘟疫流行、農民起義大規模出現,還有外族入侵,晚明政府受到了兩面乃至多面夾擊,最終轟然倒下。作為第一部作如此詳細的論述和例證的作品,難免會有不周詳之處,還望海涵。在寫作過程中,我採用了較為新穎的寫作風格,這就是評書體寫作。

歷史讀物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專家式的正襟危坐,一種是民間的嬉笑怒罵,民間的嬉笑怒罵間則派生出三種寫作方法。

一種是純粹的綜合普及,這種書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攢書」,儘管它有些問題,但卻在普及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第二種就是類似於曲藝中的相聲體,它帶給民眾的是趣味下的歷史。典型的代表就是當年明月、袁騰飛等先生。他們發揚的這種文體本來需要作者有很強的幽默細胞。很可惜,許多後續的模擬者將該文體變成了沒有積澱的戲說、陶醉於文字的口水書。

第三種就是本書所代表的評書體,它帶給民眾的則是快感下的歷史。

相聲體寫作給予的是笑談歷史,在笑中體味歷史的宏大。評書體與相聲體最大的區別,其實早在作為曲藝的相聲和評書中就已經奠定了。相聲以及前身笑話如果不逗人笑就稱不上相聲、笑話,因此,它不以讓人明白某些道理為根本目的。評書及其前身故事則必須要以道理為根本,因此,評書界常說:評書從來不教人壞。

因此,評書體歷史寫作無論在深度、廣度、理論體系上都非常恰當。當然,如果您想從本書中得到頁頁笑聲,那麼,您顯然會失望。因為,本書能夠給您的是酣暢淋漓下厚重的歷史感,在欣賞案例的瀟灑與酣暢之後您會有淡淡的憂傷。最終,它會變作歷史中的笑聲並成為您永久的案頭之作。

評書作為口頭語言藝術,圖書作為書面語言藝術,兩者有著根本的區別。口頭藝術活潑中有著趣味,書面藝術則嚴肅中透著理性。彌合兩者的區別其關鍵就在於案例的尋找。本書所涉及的百餘個案例九成多都是有案可循的歷史真實案例,只有幾個因為案例難以尋找,作者結合相關歷史事件、史料進行了發揮。

鑒於「評書體寫作」屬於初創,希望讀者不吝賜教。顯然,一種新誕生的文體會引來「閱讀不適」,望請讀者朋友多多愛護、指正。

在長達半年的沒日沒夜的閱讀、寫作,數月的修改中,我的家人、親朋、同事給予了大量的幫助,在寫作過程中,也得到了他們的祝福和一如既往的幫助。

感謝我的同事:李明建、李朝輝、劉熠、張靜、王佳新、張長靈、張長利、張美英等人,在資料收集、整理、彙編方面的幫助。

感謝我的朋友:張建偉、楊勇、李連峰、張振新、許曉善、呂志勇、陳肯、班繼胤、李全黃、仁勝、移然、熊廣平、何奇、張為良等人,在對外聯絡方面的支持。

感謝我的師長:張印軍、張印民、張習偉等,在寫作方向、手法方面的指點。

最後,望各位讀者朋友讀後多多批評指正。

二○一二年四月十日於「五無齋」

目次

□《實用歷史叢書》出版緣起
□自序:晚明啟示──經濟第一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內容簡介

第一章 帝國前奏:貓鼠遊戲中的走私與反走私
 第一回 明代九成的商業稅進了誰的口袋
陸路交通四通八達
封建社會利用得最好的大運河
明代九成的商業稅進了誰的口袋
官鬥不過商
引領風尚的明代商人
 第二回 明代的搶鹽風波
重新認識鹽:被鹽商打破的權力平衡
私鹽氾濫:從萬曆與浙江官員的一次對抗說起
不斷改革下的真實:從明代七位百姓的悲慘命運說起
鹽荒下的明財政智慧
 第三回 茶的神聖使命:從朱元璋殺婿說起
駙馬歐陽倫之死
茶馬貿易的真諦:以茶馭番
楊一清數學政治思維
私茶氾濫:圍攻楊一清
陸地各國貿易:以與明朝最親近的鄰居朝鮮為例

第二章 帝國軟肋:謠傳了三百年的「閉關鎖國」
 第一回 鄭和到了美洲又如何
謠言抑或真實:劉大夏火燒航海圖
中國人不可能實現歐式地理大發現
鄭和下西洋的真實意圖
 第二回 明帝國的短視1:海上貿易興盛與衰敗
朱元璋禁海的八大原因
「最不安分的鄰居」的一次不安分帶來了世界格局的改變
「提督之死」與「禁海派」和「弛禁派」之爭
隆慶開放:明代的有為之君
 第三回 明帝國的短視2:邦交國政策的嚴重缺失
 第四回 明帝國的短視3:沒有對「國家海盜」進行強有力的反擊
葡萄牙的興盛之路
中葡之戰:打出來的尊嚴
被朱紈打怕了的葡萄牙學乖了:作為鄉級地方官的葡萄牙人
中國與歐洲三強的戰戰合合
 第五回 明帝國的短視4:不重民生終至三大海盜集團相繼興盛
順天王與佛山二十二老
徽商─海盜集團的崛起:倭寇的主人王直
閩商─海盜集團的崛起:鄭芝龍的海上帝國

第三章 帝國思維:從輕商走向重商直到倚商
 第一回 明政府與商人的故事
朱元璋與沈萬三的謠言是怎麼煉成的
五花八門的特權壟斷商
商人的艱難:懸在商人頭上的四把刀
 第二回 明代商業大興
表現1:不易呀,商人終於有了戶口
表現2:仲介組織──朱元璋毀「橋」建「橋」
表現3:今日報業從業者的楷模──明代報業工作者
表現4:以景德鎮的興起為例講述城市行會和白圍裙運動
表現5:十大商幫大競爭
 第三回 面對白銀誘惑的固守與從流
我們何以戲謔清官
以唐伯虎為例講述明代興盛的娛樂業

第四章 帝國的無奈:從紙幣帝國到白銀帝國
 第一回 三大貨幣的競爭
紙幣發行:一切都是沒錢惹的禍
朱元璋禁止用銅用銀
貧銀國──中國
 第二回 白銀帝國形成的必備條件
中日貿易:繞不開的倭寇問題
中國琉球貿易縱橫談
悲情馬尼拉:「馬尼拉大帆船」的故事
七子之首澳門:白銀帝國的形成
十六世紀六○年代到一六四三年流入中國的白銀數量估計
總評白銀帝國
 第三回 白銀帝國與一條鞭法
是是非非張居正
一條鞭法的前世今生
 第四回 白銀成為法定貨幣後
白銀不夠用
數億兩白銀去了哪裡

第五章 帝國崩潰:明王朝被什麼擊潰了
 第一回 官風民風敗壞
思想蛻化,人人為銀而生死
 第二回 官僚主義盛行:悲劇朱元璋
什麼樣的行為是官僚主義
反官僚的極端形式:屠戮功臣
 第三回 人口統計嚴重失真
人口統計失真真相1:戶籍制度的禁錮
人口統計失真真相2:人分三六九等的賤民制度
 第四回 洪武荒政體制衰敗
千古壯舉:救災政務公開
洪武荒政的衰敗過程
 第五回 各階層主導人群的流氓化
流氓群像1:皇權流氓化
流氓群像2:請銘記人類曾經的殘忍
流氓群像3:文武官員與軍痞
流氓群像4:以北京十虎為例講述城鄉流氓

第六章 帝國之殤:明朝二百餘年的經濟政策與權力鬥爭
 第一回 土地兼併中的權力鬥爭
重提土地兼併、賦役改革的必要性
為抑制土地兼併朱元璋大開殺戒
 第二回 國家控制與經濟自由之爭
明代自由經濟的開創者
令人驚訝和歎服的丘濬經濟思想
土地兼併嚴重化,國家控制思想抬頭
 第三回 一條鞭法權力鬥爭中的七大集團
內閣與六部的權力鬥爭
張居正的權力鬥爭之路
三健將與張居正的衝突
 第四回 一條鞭法推行中的權力鬥爭
一條鞭法內涵解釋
優免對象
既得利益群體的反抗
反對張居正一條鞭法的人理由也很充分
一條鞭法被反對者閹割

後記:以評書體寫作方式闡釋晚明敗亡
附錄:相關參考文獻及資料

書摘/試閱

明代九成的商業稅進了誰的口袋

□陸二燒燈草

萬曆二十八年(一六○○),有個叫陸二的人見街坊有人因為經商致富,便決定利用家鄉的資源去A處賣燈草(即燈芯的原料),他雇了一艘船把燈草放到船上直奔A處而去。

「陸老闆,前邊有個收費站!」船老大的聲音傳來。「這麼快呀,到收費站了!」「不是,七天前剛設的!聽說是知府劉大人設的。」「哦,交吧。」

陸二並沒有當回事兒,命手下人出面交稅。他懂法,稅率是三十稅一。船上的草價值八兩銀子,交稅二錢六,再加上各種費用四五錢銀子夠了。隨後,陸二便叫小夥計陸炳拿了壺酒,端上一盤牛肉準備小酌一番。酒剛斟上,船老大走了進來,「陸爺,稅款交了。」「船老大,來來來,坐下,咱們喝口!」船老大笑了笑,也坐在了船艙內。

二人舉杯欲飲,就聽船夫高喊「收費站到了,交稅!」陸二一愣,「船老大,怎麼又到收費站了?」「哦,對了對了,這是王知縣設的收費站。」「哦,陸炳,你去交吧。我跟船老大喝酒。」二人對視而笑,「唉,這年頭只要是能跟官府靠上邊兒,他就能收稅!」「是呀,是呀。來來,咱們喝一口!」二人一飲而盡。

陸二手中的酒盅還未放下,就聽船夫嚷道:「收費站到了,交稅!」「啊!」陸二臉色一變,「船老大,這是怎麼回事兒呀!」「這是京城回家休養的趙公公設的收費站,人家可是京城的人呀,不敢惹呀,交稅吧!」陸二陰沉著臉,從包袱中取出四錢銀子交給了船老大。船老大起身出去,不一會兒回到船艙二人繼續飲酒。

你一言,我一語,家長里短話不盡。就在這時,一人高呼「交稅!」陸二手中的酒杯猛地往桌上一放,「這咋又到收費站了呀!」「你不知道,這是前邊正規收費站臨時增設的臨時收費站。」「臨時多久了?」「好像臨時了七八年了吧。你是第一次做生意,所以不知道!」「這、這,唉,沒辦法,交吧!」

陸二和船老大就這樣一邊吃一邊交稅,結果一百多里的水路有十來處收費站,陸二為此交了足有四兩銀子。陸二的心拔涼拔涼的。這船燈草價值八兩,收稅四兩,買草和雇船以及路上的花銷也有四兩。這傢伙,自己這次買賣不要說賺錢了,不賠已經阿彌陀佛了。

陸二端著酒杯的手在顫抖,他的心在滴血。這時,又聽有人高聲喊「收費!」陸二哎呀一聲,手中的酒杯噹啷一聲掉在了地上。「這可如何是好啊?賠了,賠了!」就在他手足失措之際,船老大一拍他的肩膀,「喂喂,陸老闆,咋了?不是收費站到了,是『首飛山』到了!您上岸休息休息吧。」

「啊?『首飛山』,我呸,怎麼和收費站諧音呀。」陸二和船老大、陸炳等人上了岸。此刻,陸二再一看京杭大運河上的船隻更少了,他不禁問道:「船老大,前往A處還有多少個收費站呀!」「陸老闆,這個我還真不好說,收費站天天都在增,剛才經過的那個收費站,上次我路過的時候還沒有呢。保守估計還有十處吧!」「啊!」陸二一聽,眼淚撲簌簌地掉了下來。

沉思良久之後,陸二顫抖著說:「陸炳,你去把船上的燈草全都放到岸上來!」「為啥?」船老大和陸炳都非常好奇。「燒了吧!」「燒了?咱們辛辛苦苦的……」「別說了,你們想想,前後二十多處收費站,光收費站就要去了我們八兩多銀子,除去往返船費、吃住、買草的錢,如果我們再繼續走,那可就賠大了。如果想不賠就得把這船燈草的價格提高到二十兩,而A處的價格是八兩,你們說我們能賣得出去嗎?總而言之都是賠呀,倒不如燒了它,我和陸炳從陸路走回去。這樣的話,也許就只賠個一兩。唉,早知買賣這樣,我就不做了!」

如果不是明代人周輝,在他的《金陵瑣事》中記載下陸二的故事。今人恐怕很難明瞭明朝後期貪官污吏對小商人的壓榨有多麼嚴重。萬曆年間,是明代商業受到壓制比較嚴重的時期。即使如此,因為前後皇帝們或無所作為或治國有方,商業並沒有因此衰落,仍然螺旋式上升著。明朝後期中國商業的發達的主要表現為:東南沿海發達的走私經濟和海盜經濟、邊關的貿易、鹽茶產區的走私經濟、江南絲織棉貿易、京杭大運河沿線貿

然而,這些地區也是受盤剝比較重的地區。例如,京杭大運河除了運軍糧和政府攤派的糧食之外,商業糧食和其他商品的運輸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商稅主要有四大類。
 
第一類是貨物稅(商稅,針對貨物徵收)。洪武年間除了農用工具和教育用品不用繳稅外,其他都需要繳稅。收稅額度是商品售價的三十分之一。稅收收繳是除北京、南京、鳳陽這三個都城外,當時的一線城市都由朝廷委派的稅收人員負責,二線城市以下則歸各省負責。地方商稅是小部分上繳國庫,大部分留做地方財政支出。

第二類是船鈔(通行稅,針對交通工具徵稅,戶部徵收)。宣德四年(一四二九)明政府開徵船鈔,之前則徵收通行稅。明政府在南京到淮安、淮安到徐州、徐州到濟寧、濟寧到臨清、臨清到通州這五段,對運載能力在一百石的船隻,每過一段行程徵收稅款一百貫鈔(折銀一‧二五兩)。收稅站設在揚州、淮安、臨清、河西務、九江、杭州、滸墅關。徵收船鈔後,除了臨清外,其他大部地區都不再徵收通行稅。

第三類是抽分(特別商品稅,工部徵收),即對木料、竹子、麻、桐油、鐵、煤、木炭、釘子、銅線等製造船隻等交通工具所用的物品進行徵稅。收稅站一般在北京、南京、淮安、正定、蘭州、廣寧、荊州、太平、蕪湖、杭州等地。除了北京有四個收稅站外,其他地區都是一個。

第四類是貨物堆放許可稅(門攤稅,對貨主徵收):貨棧、貨攤每三個月繳納一次許可稅,徵收方式是由該地行業協會中的頭面人物(會長)收繳後交給地方官。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明代稅收機關人員、徵收種類越來越多。每個收費站的工作人員多達上百名,如果加上相應的保安隊伍,每個收費站的工作人員多達數百人。徵稅的品種,包括奢侈品(如絲織品、高級瓷器)、進口商品(香料等)、日常用品(草鞋、手絹、西瓜、大蔥等我們今天常見的東西),多達兩千種。對這些商品都作了細緻的稅收規定。例如:

藥材每斤、白小碗每十五個,稅鈔、牙錢鈔、塌房鈔各二百文;荔枝、圓眼、冬筍、松子、桐油、柏油、黑砂糖、蜂蜜每斤,臘胭脂每兩,土粉、土硝、鹼、松香、墨煤、麻、肥皂末香槐花、膠棗、雞頭、螃蟹、蛤蜊每十斤,乾兔、雞、鴨每隻,白茶盅每六個,甘蔗、藕每十根,竹箸每一百雙,竹掃帚每十把,蒲席每領,雜毛小皮每張,氈、帽每個,草鞋每十雙,稅鈔、牙錢鈔、塌房鈔各一百七十文。

明朝初期,朱元璋要求不對日常生活用品徵稅(喪葬用物及舟車絲帛之類免稅,又蔬果飲食畜牧諸物免稅),到了中後期幾乎對所有東西都徵稅。很顯然,稅收對民眾生活的負面影響很大。再加上明朝施行政府官員低薪制度,特別是吏役沒有薪水,這種制度的負面作用比我們今天某些行業的「低底薪高提成」更甚。

由於稅收的多少與吏役的收入掛?,因此,他們在積極徵稅的同時,必然勒索剋扣,甚至對一些戰略物資強行徵稅。明政府不得不在成化五年(一四六九)規定:對於執行政府任務的運糧、運物資的漕運軍船不得徵收船鈔。起初,吏役們還不敢明目張膽地對漕糧等徵稅,只是對漕運糧船上的船員所帶的自備糧草、燃料徵稅。但其後,隨著吏治的腐敗,吏役們的膽子也越來越大。

明政府對吏役們的所作所為並非沒有察覺,也數次明文禁止這種行為,然而,基層政府的運作要靠他們,而他們不徵稅就沒有收入來源,那他們的積極性從何而來?所以,最終還是老樣子,役吏們仍然無法無天,商業稅徵收的地點越來越多,直到明朝滅亡。

皇家田莊的宦官們見徵稅大有甜頭,便紛紛私設徵稅點。為此,弘治十五年(一五○二)明中央政府明令禁止此惡行。

同時,徵稅時暗中索取、罰款、強迫捐獻等事情也屢禁不止。

還有嚴苛的懲罰偷逃稅的措施,例如:稅收清單上的商品有一件沒有繳納稅款的話,清單上的所有商品都要雙倍繳納。而且徵稅的隨意性也很大,稅如何徵、哪些該減免完全由徵稅官員做主。

此外,重複徵收嚴重,例如從河西務到北京這一河段上就有三個收稅站。

明中央政府和皇帝本身為了某項事務,也往往強行向商家無端徵稅,美其名曰「捐獻」。例如成化元年(一四六五)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吳琛就建議對通州、徐州的船隻徵收「濟漕」費,也就是要求商家無償幫助官家的漕運。理由就是為了國防建設,「國」好了他們自然就好了。

明政府既然如此大規模、大幅度地徵稅,那麼,稅收成績肯定很好了。然而,從數字上看,商業稅並不多,例如弘治元年(一四八八),全國的貨物稅和通行稅總計四千六百萬貫鈔。該年鈔和銀子的比價是一貫折合○‧○○三兩,因此,折銀為十三‧八萬兩。

嘉靖二十三年(一五四四),全國的貨物稅和通行稅總計五千二百萬貫鈔。該年鈔和銀子的比價是一貫折合○‧○○五兩,因此,折銀為二十六萬兩。

然而,萬不可被假象迷惑。真實的稅收則遠不止二十六萬兩。因為上述徵稅的弊端,真正進入中央財政的稅收不及真實稅收的十分之一。據黃仁宇先生估計,每年光在京杭大運河上運輸的棉布價值就高達五十萬兩。而棉布只是十種大宗商品中的一種而已,況且棉布與木材、食鹽、糧食等相比,其每年運送的數量要低得多。因此,全年實際上的商品貨物價值,估計一千萬兩是沒有問題的。那麼,保守估計,每年僅貨物稅就可以徵收三十三萬兩,比全國的商業稅收還要多,即使我們承認十分之一這個數字,那麼,其餘十分之九的稅又跑到了誰的口袋裡去了?

除了前面提到的政府(各級、各種權勢人物)的稅收盤剝外,商人中的官僚商人、與官員聯合的巨商富賈和走私者的偷稅行為,都是造成稅收不能進入政府口袋的原因。

更為嚴重的是,走私經濟下許多商人的財富在短時間內膨脹,不但使稅收出現問題,更使「官鬥不過吏,吏受制於商」這種現象成為常態。因為,官一般是外派的,而吏則是當地人,官要是想做事只能靠吏,而吏的收入則需要搜刮民脂民膏,這樣商人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吏的「老闆」。到後來,商人甚至到了影響地方政局的地步,而這又加強了「白銀帝國」的負面因素,從而使晚明亡於商人的證據更加充分了。

下面我們就介紹一個官商鬥的案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