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鐵娘子撒切爾(簡體書)
滿額折

鐵娘子撒切爾(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0 元
定價
:NT$ 180 元
優惠價
8715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鐵娘子撒切爾》主角為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包含內有她任英國首相時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她退休後的方方面面。撒切爾夫人以一種有力的、不拖泥帶水的方式,為世人提供了一份最不容置疑的鐵娘子垘本,她闡述了何為“撒切爾主義”及其真實含義。故事開始於不列顛1978~1979年的蕭條冬季。在如此不利的起點上,撒切爾夫人接任首相一職.然而,在她歷時11年的勵精圖治下,整個英國經濟形勢明朗,國家民眾重拾自信。作者以簡潔的篇章和短小精悍的引文,描述了撒切爾夫人在處理突發性事件時體現出的果斷風格、處亂不驚、臨危不亂懼和迷人的吸引力。他將撒切爾夫人任期中的種種事件、英國國內外因素聯繫起來,解釋了政治改革和當今英國政壇自不待言的政治現狀值得人們為之奮鬥的原因。撒切爾時代是挽救了一個國家的重要轉折點,這位偉大的女性喚醒了她的民族和民眾,並再一次使其成為世界的領導者。這本傳記並非僅僅講述了撒切爾夫人的人生,更圍繞著各重大事件,對相關理念、利害關係和背景進行了檢視。撒切爾名言:.我不知道有誰不經過努力就能出人頭地。努力便是成功的處方。儘管努力付出未必總能將你帶到頂點,但它總會讓你更加接近。.天上不會掉銅板,需要我們在世間努力爭取。.如果你打算對任何事情都隨時準備妥協,那你將一事無成。.我從事政治是因為善惡鬥爭的存在,而我堅信善將取得最終的勝利。.有時我覺得,更多的人對教育感興趣並不是出於受教育,而是出於追求平等。.我的政見都是建立在……我和成千上萬像我一樣的人賴以成長的事物之上: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靠自己的雙手生活,留有儲蓄以備不時之需,及時清債,支持警務人員。.在政治中,如果你想要言論,就去找男人.如果你想要行動,就去找女人。.不列顛所需要的是一位鐵娘子。我通常認為,稱號更能反映稱呼者而非被稱呼者。.如果你只想討人喜歡,那就得做好隨時隨地讓步的準備,而且最終必定一事無成。.當權力不再為民眾所享有時,也就不要指望他們對我們還有什麼義務可言。.我們必須樹立一種意識形態。對方已經有了一種意識形態,我們也必須要有。.我們從來不會坐等接受那些來自自稱為智者的“公理”。只要我們每個人另闢蹊徑,回到我們的基本原則和信念上,我們就能找到令政策重獲活力,令我們和孩子的未來更加美好的新途徑。

作者簡介

(英)約翰.布倫德爾,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密友,撒切爾任內智囊。曾任倫敦經濟事務研究所所長。BBC著名記者、主持人安德魯.馬爾稱該機構為“現代英國最具影響力的智囊團”。約翰.布倫德爾是自由企業經濟模式最有力的鬥士之一,而他所致力的這種經濟模式已在世界各地獲得發展並繁榮。因而,由他來向美國人解釋被稱作“撒切爾主義”的那些信條和原則最合適不過。——撒切爾夫人,于2008年夏譯者簡介:鄧繼好,法學博士,現任教于華東政法大學。發表學術論文近20篇,編著、參著和譯著《檢查制度史》、《戰爭的33條戰略》等作品十餘部。

名人/編輯推薦

《鐵娘子撒切爾》由與鐵娘子撒切爾共事多年的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同時也是其摯友的約翰·布倫德爾執筆。布倫德爾自1970年認識撒切爾夫人后,一直是撒切爾夫人的密友和戰友。他曾擔任英國政界最具影響力的智囊團——倫敦政治經濟事務研究所所長一職,為撒切爾勵精圖治出謀劃策。
同時,作為親密好友,布倫德爾不僅知悉撒切爾夫人的仕途歷程,也熟悉這位懷有堅固柔情的“鐵娘子”的童年經歷,乃至她與家庭成員以及摯友同伴之間未曾公開的親密故事。其中就包括,撒切爾夫人的丈夫丹尼斯與她的相扶相持以及撒切爾夫人與里根總統的牢固友情。
《鐵娘子撒切爾》即將登錄中國市場,為您講述這位在政壇呼風喚雨十余年的強悍與柔情,展示執掌不列顛命運的女相神采,揭秘近代史上最傳奇的女性政治家鮮為人知的一面。

我與撒切爾夫人數度相逢,確切地說,自她擔任教育大臣(1970~1974年)起,在她所有職位的任期里我都見到過她,包括影子環境大臣(1974年)、財政副大臣(1974~1975年)、女王陛下的反對黨黨首(1975~1979年)、首相(1979~1990年)以及其后的行政任職。每次見面,她的見識和才智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在我所見過的全世界眾多杰出人物中,撒切爾夫人與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米爾頓·弗里德曼①和FA哈耶克②是并列榜首的。
信仰、家庭和國家占據了撒切爾夫人生活的主要部分,但她依然對科學懷有興趣(早年學習),閱讀廣泛,樂于享受音樂之旅。甚至如我所寫的那樣,我們報紙的體育專欄中還刊有她在溫布爾頓觀看網球比賽的照片。青年時期,她是個很棒的歌手、鋼琴演奏家、獲獎的詩歌朗誦者③、步行者、業余演員和辯手。交際舞如同音樂、戲劇和繪畫一樣,也是她的摯愛。她總是那么讓人著迷和起興,是個絕佳的舞伴。
撒切爾夫人對政治的興趣與我所見過的其他99%的政治家都大不相同。她真誠地庇護著所有的男女同胞,并滿腔熱情地為使全世界更加美好而不懈奮斗,這點與里根總統很像。
作為首相,撒切爾夫人是問題解決者。她充分運用自己的果敢、睿智以及通過科技與法律學習獲得的素養來處理問題。
當你和撒切爾夫人在一起時,要保持機敏,更貼切地說是要保持機警。對不知所云者,她會毫不留情地一劍封喉,切中要害——讓其徹底折服。她能夠很快抓住問題的關鍵并使其明朗,在這一點上,我見過的人中能和她媲美的只有米爾頓·弗里德曼(至于FA.哈耶克則多一分深思少一分爭斗)。
在就任首相之時,撒切爾夫人的從政經驗已相當豐富:在做了一段時間的普通后座④議員(MP⑤)后,她先后出任了一個初級大臣的職位;六個影子職位⑥,其中三個為影子內閣職位;近四年的內閣教育大臣;再次擔任了兩個更高級別的影子內閣職位后,她又擔任了四年的反對黨黨首。在通往首相的征途中,她歷經二十年的歷練。
我對撒切爾夫人的第一印象是她擔任教育與科技大臣時。當時我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保守黨聯誼會的主席,接下來一年我擔任了倫敦大學保守黨聯誼會(LUCA)的主席,而倫敦大學保守黨聯誼會實際上擔當的是保守黨同學聯誼會(FCS)倫敦地區分會的角色。
這就意味著我在負責倫敦大學之外,還要負責其他大學的相關事務。那時我們經常以保守黨同學聯誼會代表的身份拜見她,告訴她我們的想法以及校園里的情況。我們每次會見的時間大約為15分鐘,可我們要為這15分鐘準備一整天。
撒切爾夫人是自己領地的掌控大師,即使我們談論到一些新問題時,她也能冷靜分析并極富洞察力。而且,無論她和誰會談,好像都是如此。
我的前任、經濟事務研究所(IEA)總管拉爾夫·哈里斯(Ralph Harris)(后來的海克羅斯的哈里斯勛爵)過去常對我說起,20世紀70年代初期撒切爾夫人任教育大臣時,為了創辦英國第一所私立大學白金漢大學,他和同事經常去見她。現在這所大學在全國學生滿意度調查中穩居榜首,而且已經持續相當一段時間了。
有一次他們到了那兒,撒切爾夫人則因為參加有關莉拉·哈立德(Leila Khalid)事件⑦的內閣緊急會議(會議的主題為是否遣返此次被捕的恐怖分子)不在辦公室。
拉爾夫和朋友們就坐在那兒等。初級大臣們則對他們奇特的新想法支吾搪塞。最后大臣們直截了當地說,“哦,你們別指望從我們這兒得到幫助,”似乎這樣說便必定能令白金漢代表團泄氣。
代表團還未來得及回應,教育大臣撒切爾便從內閣返回,徑直地走了進來。她一步沒停地走到長椅一端坐下,開始分析代表團的想法:
“現在,你們的確別想,也別指望從我們這里得到'幫忙',”她開口說道。但從她說“幫忙”的口氣中,他們知道她指的是“阻礙”。
“我們能為你們所做的就是最好不介入。
“如果教育部干涉了你們的進程,請告訴我,我會處理他們的。”她最后這樣說。
撒切爾夫人非常清楚他們想聽什么。叫政府不要干涉!
這就是她的訣竅,她切中問題要害的超強能力。
我擔任保守黨校友聯誼會地區主席的日子結束時,一貫蠻橫的歷史學家布萊克勛爵(Lord Blake)為我在貴族院舉辦⑧一頓豐盛的晚宴。具體時間為1974年3月的一天,希斯先生那年第一次落選。
我原先邀請撒切爾夫人以教育大臣的身份給我們講話,但當她出現時,身份已經變成影子環境大臣了。
那個夜晚在我的記憶里揮之不去,原因有三。
那個夜晚的每件事情都是經過精心安排的,主桌上的八位貴賓也適時地相伴而入。忽然之間,大約200位賓客都站在那里,看著我。而我卻暗自納悶,“現在我們忘記了什么?哎呀,肯定有什么不對的。為什么每個人都站著?他們為什么不坐下?”
就在我慌亂之時,撒切爾夫人用左腳踢了一下我的右踝:“該謝恩禱告了,你這個傻瓜。”她輕聲說道。
哦,是的!“愿幸福者幸福。”我們終于坐下了。噓!
后來,她聊到首席上酒水的供應。我解釋說,作為退休的主席,由我負責是職責所在。
“哦,不,”她說,“我不可能讓一個像你這樣的年輕人為我買單。”說著伸手從錢包里掏出了一疊鈔票遞到了我手里,金額不多不少。
幾分鐘后,輪到我講話。我的講話的確很糟糕,而且非常不合適,因為我只是拿她的錢開了幾個玩笑,別的什么也沒做。她那天晚上非常有雅量——不過請接著往后看。
那年稍晚一些,撒切爾夫人還在擔任影子環境大臣。為了選舉,她來到北倫敦選區,我參與了迎接。由于是選舉時期,她來為下面提到的議事日程在公共場合做推介宣傳。她表現得非常完美,我們所有人都為之傾倒。她就是女王,小寫的“q”⑨。一切表現是那么不可思議,令人難以置信。無論她隨我們同到何處,都能令每個人陶醉;攝影上的絕佳機會都落到了我方身上。就是在那天下午,我依稀看到了政治的未來,看到了我們的期待。
幾個月后,我們都參與競選了各自的高級職位。
我參與競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生會職位,如果當選,則是繼約翰·摩爾(John Moore)⑩(后來任職于撒切爾首相的內閣)1960年當選主席之后15年以來的第一個保守黨成員。
撒切爾夫人則參與角逐保守黨黨首(見后文)。
我比她早一兩個星期當選自己在學生會的小職位,主要是負責看管叫作“三大桶”的學生酒吧。
為此,當時的保守黨黨首愛德華·希斯(Edward Heath)先生還專門給我發來賀信。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左派們截取這份賀信,并披露給了媒體。最終《每日電訊報》上刊登了一份全面報道,其結束語稱以上行為導致的后果就是布倫德爾先生已經在為撒切爾夫人努力工作了(對希斯先生來說,這是個很不幸的消息)。在她當選保守黨黨首那天,我提議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生會的名義發封賀信——這當然也遭到了抵制。
在撒切爾夫人擔任女王陛下的反對黨黨首期間,我們在多個場合見過。第一次是在她就任黨首不久,特德·希斯交給她一個任務,在倫敦大學保守黨聯誼會的年度晚宴上就次年的工作開展發表講話。她向自己的右邊瞥了一眼,目光越過首席落到了我的身上,然后開口說,她希望這是倫敦大學保守黨聯誼會而不是倫敦大學滑稽演員聯誼會!哎喲!真夠損人的!
1979年之前,我們經常去拜見撒切爾夫人。我向她提出了將公共房賣給現任租戶的想法,關于她的回應我將在下面介紹。也是在那次晚宴上,我的一位密友(也就是彼得——他最后在內閣的位子上離世)說,撒切爾太過強調經濟自由了,而沒有給個人和社會自由以充分重視。
“就拿大麻來說,”他說道,“到處都能弄到,那為什么不正視現實,把它合法化?”他補充說,“我的朋友就知道去哪兒弄!”
“彼得,”撒切爾說,“我的偵探就坐在外面。我希望你現在就把他叫進來,把你朋友的情況說個仔細!”
啊,一聽這話,他身子一縮,抽身溜開,撒切爾也并未深究。
其實,值得回憶的時刻不限于此。
后來,在邁克爾·福賽思(Michael Forsyth)擔任保守黨學生聯合會全國主席的時候,我擔任全國副主席,負責宣傳工作。對我們來說,即將到來的撒切爾夫人的生日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在生日到來的一個星期前,我們就在離史密斯廣場不遠的、轉彎就能到保守黨中央辦公大樓的格蘭貝馬奎斯酒吧里進行了籌劃。我們能夠做些什么?我們應該做些什么?最終我們決定,那天早上7∶30,我們將來到她位于切爾西弗勒德街的家門口,在一群由我召集來的年輕而富有朝氣的倫敦學生的簇擁下,邁克爾向她送上很大很大的一束紅玫瑰。很快,一切安排妥當,媒體也已待命。到了那天早上,我首先在威斯敏斯特中部的休街接上邁克爾,然后到伯克利廣場一家著名花店拿上紅玫瑰。那束紅玫瑰大得車里根本放不下,以至于我們在路上掉了好幾朵。
當我們抵達時,媒體的相機已經一字排開,有一名警察,可是一個學生影子也沒見到。我有點慌了,就很嚴肅地對福賽思說:“等在這兒。”我快步上前,用眼睛掃了一下街道,最終走向那個警察。
“也許,我想您剛才是否看到過一些學生?”我不安地問道。
“哦,當然,先生。”他回答說,“二十分鐘前,撒切爾夫人看他們站在外面,就請他們進屋喝茶去了!”
“我想,您現在準備好了,先生?”他最后說。
不一會兒,學生們都出來了,組成了一個背景。撒切爾夫人來了,邁克爾獻上了紅玫瑰,隨后這照片傳遍了整個世界。據我所知,她之后的每個生日,邁克爾都會送她紅玫瑰。
將撒切爾夫人帶入唐寧街10號的大選那天,保守黨的競選安排是巡游倫敦選區;除了工黨確保的或擁有巨大領先優勢的選區外,重點巡游工黨占有中等優勢的選區。那天我在西諾伍德協助保守黨候選人參選,因為我當時是朗伯斯區市政委員。
1979年5月3日下午,撒切爾夫人在隨從的陪同下突然來到位于倫敦西南27區諾伍德路495號的保守黨總部。她看上去滿面容光,顯然她清楚自己要贏了——但她要贏得的并非僅是那個職位。她的目標還很遠大。一切需從長計議。
我對撒切爾夫人擔任首相后的個人記憶只有三次。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從1982年4月到1993年1月我都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和弗吉尼亞工作。
第一次是1982年1月,我在那時的全國私營企業聯合會(NFSE,現在被小企業聯合會即FSB所取代)的媒體與議會研究室工作。我們的新主席是大衛·德克斯特(David Dexter),一位來自首相故里林肯郡的會計師。
大衛成功邀請撒切爾夫人過來吃午飯,并在拉塞爾廣場帝國賓館二樓一個隱秘的房間里對他的全國理事會發表講話;拉塞爾廣場距離唐寧街只有一英里,是個花團錦簇的地方。不幸的是,那時撒切爾夫人唯一的兒子馬克參加汽車拉力賽時在撒哈拉沙漠中失蹤了,而且一連幾天都沒有蹤影。關于他已經被找到的報道更是增添了緊張氛圍——因為這些消息隨后又被證明是假的。
德克斯特先生的歡迎詞在幾天之前就通過媒體發布出去了。結果,那天有200多名記者,數不清的鏡頭聚集到了大廈之外。撒切爾夫人的同事和安保人員組成了防護人墻。在她還有幾步就要走到我的跟前時,有人喊著詢問有關馬克的消息。
撒切爾夫人的腳步沒有按照隨從的指示繼續走下去,而是有些紊亂;她努力控制住情緒,說了一些類似“沒有消息,我非常擔心”的話。我想,那應該是馬克六天失蹤中的第五天。此時,她整個人完全崩潰了。兩名大漢一邊一個抓著她的胳膊把她架起來,徑直而迅速地向我走來。我示意向我的左邊,也就是他們的右邊走出大廳,來到一個空著的會議室。
很快,我們就隨便找了把椅子讓撒切爾夫人坐下來;她的同事則站成一排,擋住了窗外的記者。“您想喝點什么,首相?”我問她。“清咖啡,謝謝。”她回答道。正像第二天《每日電訊報》首頁上報道的那樣——每份報紙都在頭版報道了——“接著,一個年輕人(我)從房間沖出來,抓住服務生的領子說,'給我一杯清咖啡,要快。'”
其中,關于撒切爾夫人在公眾面前哭泣了30秒甚至更長時間的報道純屬無稽之談。她很快就鎮定下來,并順利地完成了會議。
賓館的工作人員(絕大多數是新移民)向撒切爾夫人贈送了一大束鮮花;大衛·德克斯特則告訴她,為了感謝她的來訪,聯合會將向其辦公室推薦的慈善基金贈送一筆豐厚的捐款。
由于住在華盛頓城外不遠,1987年我有機會聆聽撒切爾夫人在美國遺產基金會(THF)的演講。至此時,她對部分人(全是男性)掠美“撒切爾主義”明顯感到些許不安。這也暗示了她的著名語錄:“但是請記住,公雞只會打鳴,而母雞才會下蛋。”講這話的那天晚上,里根總統就坐在喬·庫爾斯(Joe Coors)邊上,他說:“哦,不錯,這一定是'米勒時刻'!”
三年之后,我受邀參加為慶祝社會事務小組成立10周年而在倫敦改革俱樂部舉辦的聚會。我準時到場。當我身著西裝拾階而上時,我認出了走在身旁的英國著名電視劇《是,大臣》和《是,首相》的合著者安東尼·杰伊爵士(Sir Antony Jay),他一身黑色短禮服。我們聊著走進了活動現場。一個小時之后,我和他又碰在了一起,這時首相也忙著滿屋子和人寒暄。她從我們旁邊的一群人中轉過來,認出了穿著短禮服的托尼——他是整個屋子里唯一穿禮服的人。
“哈,托尼,”她說,“你一定是之后還要去什么更重要的地方。”
“不,首相,”他懊悔地回答說,“是我看錯了請柬啊!”
你瞧,我親耳聽到《是,首相》的作者對當時的首相說“不,首相”。要知道,幾個星期之后,她就不再是首相了。
當擔任經濟事務研究所總管時,我發現我們已經出版了一本前任哈里斯勛爵的演講集,而書名就叫《不,首相》。所以,當他70歲時,我將他的精華之作匯編出版時,也毫不猶豫地將之取名為《不,首相》。
正如我后文所述,撒切爾夫人從來都沒有退休,即使現在已是80多歲,依然日程繁忙。我常去看望她,而正如我們后文中所看到的,她對今天所發生的一切都興致盎然。
幾年前,我和撒切爾夫人一起參加了一個40多人的圓桌晚宴。飯后,我們和很多貴賓聊了起來。問題來了:出席的賓客都是來自媒體、行政機構、企業和政界的元老;45歲的我已是很年輕的了,但是有個人更年輕,只有31歲,他是代表自己老板出席的。說實話,那晚,他才是那個房間里引領話題的專家。
在貴賓們談論的極短的間隙中,這個年輕人立即插話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可是沒有人能聽到他說了什么。“大點聲,年輕人。”撒切爾夫人命令道。
他又試了一次,可顯然還是不達標。
“大聲點,年輕人!”撒切爾夫人再次命令。
他試了第三次,還是不濟。撒切爾夫人順著桌子瞪眼怒視。
“年輕人,”她說,“站起來,扯開嗓子。我們都想聽聽你要說的是什么。”
他滿臉漲紅,站了起來,扯開了嗓子。他們聽著,最后他們(男士們)都拍手喝彩。
有一次,我做東宴請一位著名的外國政治家。撒切爾夫人辦公室詢問她和丹尼斯爵士可否參加,我回復“可以”。
那天晚上,丹尼斯爵士因故沒能到場,這樣我就面臨空著一個位子的問題。
我很快又請了一個朋友,他也是保守黨議員,比撒切爾夫人年輕一輩,個子高、身板直;用我妻子的話說,就是英俊得讓人想施虐的那種。
我們坐了下來。這時我輕輕地敲了敲杯子以引起注意,宣布了一些事項。最后我說,今天晚上丹尼斯爵士的位子已經安排了議員X先生。
“當真?”撒切爾夫人高聲說道,“可沒人告訴過我啊!”
頓時,整個屋子里爆發出了長時間的笑聲。她對幽默時機的把握絕頂了——她不僅僅敘述演講撰稿人編的笑話,她根本不需要!
在過去的15年里,我個人最大的快樂在于為已故的司令勛章獲得者阿瑟·塞爾頓博士和海克羅斯的拉爾夫·哈里斯勛爵組織生日聚會,他們是經濟事務研究所編輯主任和主管。在2005年12月拉爾夫先生80壽辰聚會上,我將撒切爾夫人安排坐在他的右邊——還能坐在別的什么地方呢?送上禮物的時刻到了,這一環節由我的執行助理克萊爾負責。禮物之一是一款全新的筆記本電腦,不巧的是,禮品帶對拉爾夫來說系得太緊。在他還沒弄明白怎么回事時,撒切爾夫人已經將它奪了過去;在四下飄落的紙屑中,她又把它遞了回來。正如第二天《金融時報》“每日記事”欄目中所寫的那樣,“幸運的是,電腦幸免于難!”
1993年1月1日,在成為被稱為撒切爾夫人的智囊團的經濟事務研究所的主管之時,我發現了一份檔案。其內容是時任經濟事務研究所編輯主任阿瑟·塞爾頓于1969年10月24日寫給一位處于上升中的保守黨議員杰弗里·豪(Geoffrey Howe)的,內容為:“我們能否對瑪格麗特抱更大期望?”
杰弗里·豪的回復是:“我對瑪格麗特根本沒有把握。她的很多經濟成見無疑是合理的。但是她有過于武斷的傾向,在諸如教育這樣敏感事項上憑個人喜好行事,過于簡單化的處理可能會誤事。我們當然應期待她能表現得更好——但我認為,她需要受到你性格中人性化一面的影響,以及純福利市場模式的考驗。在成功與災難之間,存在著一個可對她施加影響的廣袤空間。”
很幸運,最終的結果是成功。

目次

前言序第一章 童年瑪格麗特生於謙遜世家嚴謹的羅伯茨家族瑪格麗特父母的言傳身教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第二章 大學牛津大學是政治家的搖籃政治才是羅伯茨小姐的命運誰影響了未來的“鐵娘子”兩個刻骨銘心的日子第三章 啟程撒切爾初涉政壇大選即將考驗羅伯茨難忘的1951年撒切爾夫人喜得龍鳳胎撒切爾參加競選第四章 當選平民院裡的撒切爾夫人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第五章 在野(一)撒切爾夫人訪問美國撒切爾夫人的演講第六章 教育大臣保守黨內閣中的女性一堂學習“無為而治”的實踐課第七章 反思撒切爾夫人早期政壇經歷第八章 黨首瑪格麗特 撒切爾走上前臺候選人撒切爾夫人撒切爾的競選團隊第九章 在野(二)撒切爾的影子內閣第十章 主政最偉大的朋友被謀殺第十一章 解放經濟首相,首相觀念的轉換才是最大的勝利第十二章 國民經濟私有化再見了,國有化私有化浪潮帶來了什麼第十三章 出售公共房獨立自主源於擁有財產第十四章 開戰福島戰爭第十五章 擊敗礦工法治必須戰勝規則誰是英國政治的注腳第十六章 改造工會首相的策略第十七章 征戰愛爾蘭共和軍愛爾蘭共和軍是恐怖主義組織頭號目標,最大考驗第十八章 交好美國撒切爾的政治信念英國撒切爾夫人與美國裡根總統第十九章 踢倒柏林牆“鐵娘子”綽號的來歷戈爾巴喬夫、撒切爾與裡根第二十章 應對布魯塞爾歐盟瑪格麗特 撒切爾與歐盟第二十一章 辭職撒切爾時代的不滿首相1990什麼改變了歷史撒切爾離開唐寧街第二十二章 退休是的,首相卸任後的撒切爾夫人第二十三章 家人丹尼斯卡羅爾馬克第二十四章 男士們阿爾夫基思羅納德阿爾弗雷德艾倫拉爾夫第二十五章 她的世界西方政黨中第一位女性領導人第二十六章 十條經驗瑪格麗特 撒切爾的成功之道跋:未竟的事業注釋附錄一:瑪格麗特 撒切爾參選情況統計表附錄二:1945~2005年英國大選結果統計表

書摘/試閱



格蘭瑟姆處在一條交通主干線——大北公路上,是一個較為重要的集鎮。鎮上同時還有運河和鐵路可供交通。在瑪格麗特之前,鎮上最著名的人物是科學家艾薩克·牛頓爵士(SirIsaac Newton)。在瑪格麗特年輕時,鎮子上大約有3萬人,既有繁華的富人區,也有簡陋臟亂的貧民區,而她出生和成長于其中的店鋪后方就是個貧民區。
如同撒切爾夫人的前任愛德華·希斯和繼任的四位保守黨黨首——約翰·梅杰、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伊恩·鄧肯·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和邁克爾·霍華德(Michael Howard)一樣,瑪格麗特也出身于常被稱作“謙遜”的世家。但事實上,這些辛勤勞作、自主經營的家庭正是不列顛的脊梁,他們憑借自我進取的精神在經濟和社會階梯上不斷攀升,并為子女樹立了崇高的理想。
瑪格麗特的祖上歷來喜歡自主經營。其祖上連續四輩在北安普敦一帶經營制鞋業,到了父親阿爾弗雷德·羅伯茨(Alfred Roberts)持家時,則開了家雜貨店,而她母親比阿特麗絲·史蒂芬森(Beatrice Stephenson)也做著自己的小生意。
瑪格麗特和姐姐穆里爾(Muriel,1921年出生)一直住在店鋪上面的房間里。此間的18年(直到瑪格麗特離開文法學校去劍橋大學讀書),她對經營雜貨店的日常事務、問題解決以及決斷過程等,可謂是耳濡目染,這些深刻地影響了她后來的政治理念、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法。
瑪格麗特的家鄉格蘭瑟姆經常被屈尊地稱為“鄉鎮”,表明小鎮規模有限,也缺乏城市的時尚、亮麗和精致。如果這種局限的確有所威脅的話,那瑪格麗特的父親則使之統統歸于無效。
阿爾夫·羅伯茨無疑是對瑪格麗特影響至巨的不二人選,就算她的政治導師基思·約瑟夫(KeithJoseph)、丈夫丹尼斯·撒切爾(Denis Thatcher)和摯友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也只能望塵莫及。在早年生活中,父親在身體上(身高超過六英尺)和精神上都令她景仰——他是當地最有學問的人,每個禮拜瑪格麗特都要為父親從公共圖書館帶回一堆書。
阿爾夫在12或13歲時(對此報道不一)就離開了學校,起初在一家不錯的“公共學校”的糖果食品店里當助理,但很快就喜歡上了食品配送和零售生意。瑪格麗特成長的家庭遠談不上富裕,但父母親的生意做得很實在,從來沒有遇到過經濟上的困擾。
當然,由于時代不同,很多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用品在那時都沒有,甚至包括電視機;就是無線電(收音機)也是在瑪格麗特快13歲時才有,而在當時也只有三個無線電臺。于是,看書和聽大人們餐桌邊的談話就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課。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