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理論、實踐、案例(簡體書)
滿額折

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理論、實踐、案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試圖從“理論、實踐、案例”三維視覺構建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框架,揭示企業經營預測與決策規律,完善和充實經營預測與決策理論,突出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的前瞻性、實用性和系統性。主要內容有銷售預測分析、利潤預測分析、資金預測分析、短期經營決策分析和長期投資決策分析。本書為補充和完善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理論做出有益探索,同時也為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理論應用于我國企業管理實踐提供一種現實指導。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引起企業管理學術者與實務界人士對經營預測與決策問題的廣泛關注,并激起他們對這一領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興趣。《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理論、實踐、案例》可作為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學習用書,也可作為企業經營管理類專業師生的教學參考用書。

名人/編輯推薦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是人們實踐經驗的總結,有著深刻的哲理。為了決策正確,就必須對事物的未來進行判斷。預測為決策提供依據,科學的預測是正確決策的保證。預測與決策的質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進行預測與決策所用的方法和技術。
蔡維燦所著的《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理論實踐案例》試圖從“理論、實踐、案例”三維視覺構建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框架,揭示企業經營預測與決策規律,完善和充實經營預測與決策理論,突出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的前瞻性、實用性和系統性。主要內容有銷售預測分析、利潤預測分析、資金預測分析、短期經營決策分析和長期投資決策分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是人們實踐經驗的總結,有著深刻的哲理。所謂預測,是指通過對事物的過去和現在的情況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其發展變化的規律,從而運用一定的方法對事物發展的未來作出預計和推測,簡言之,就是根據過去和現在來預計未來,根據已知推測未知。經營預測作為預測的一個分支,是預測理論和方法在經營領域中的應用。因此,可以認為經營預測是根據企業經營活動的歷史和現實,運用定性和定量方法,揭示出經營活動的客觀規律,指出各類經營現象及其運行過程未來發展的可能途徑及其結果。決策是指對未來實踐的方向、目標、原則和方法所作的決定,而決策學正是研究、探索和尋求作出正確決策的規律的科學。為了決策正確,就必須對事物的未來進行判斷。預測為決策提供依據,科學的預測是正確決策的保證。預測與決策的質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進行預測與決策所用的方法和技術。
本書試圖從“理論、實踐、案例”三維視覺構建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框架,揭示企業經營預測與決策規律,完善和充實經營預測與決策理論,突出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的前瞻性、實用性和系統性。主要內容有銷售預測分析、利潤預測分析、資金預測分析、短期經營決策分析和長期投資決策分析。本書為補充和完善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理論作出有益探索,同時也為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理論應用于我國企業管理實踐提供一種現實指導。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引起企業管理學術者與實務界人士對經營預測與決策問題的廣泛關注,并激起他們對這一領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興趣。
經營預測與決策分析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很強的新興學科,內容涉及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統計學、數學、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人才學、行為學等眾多學科,而且本人的研究和認識能力有限,因此本書難免掛一漏萬,期待著大家的批評指正;同時,本書在撰寫過程中,參考、吸取和借鑒了同行的相關研究成果,在此深表謝意。
蔡維燦

目次

第1章 經營預測分析概述
1.1 預測及預測的發展
1.2 預測分析的意義
1.3 預測分析的分類
1.3.1 按預測的期限范圍分類
1.3.2 按預測的內容分類
1.4 預測分析的特點
1.4.1 預見性
1.4.2 明確性
1.4.3 相對性
1.4.4 客觀性
1.4.5 可檢驗性
1.4.6 靈活性
1.5 影響預測分析準確度的因素
1.5.1 經濟活動具有偶然性
1.5.2 影響因素與預測模型的匹配性
1.5.3 預測者分析判斷的能力
1.5.4 資料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1.6 預測方法選擇的影響因素
1.6.1 預測的目標特性
1.6.2 預測的時間期限
1.6.3 預測的精確度要求
1.6.4 預測的費用預算
1.6.5 資料的完備程度與模型的難易程度
1.6.6 歷史數據的變動趨勢
1.7 預測的基本原則
1.7.1 掌握豐富可靠的信息資料
1.7.2 預測分析的時間不宜太長
1.7.3 根據預測的經濟過程與現象來選擇預測方法
1.7.4 預測分析應充分估計預測的可能誤差
1.8 預測分析的基本原理
1.8.1 慣性原理
1.8.2 類推原理
1.8.3 相關原理
1.8.4 概率推斷原理
1.9 預測分析的步驟
1.9.1 確定預測目標
1.9.2 確定預測因子
1.9.3 收集和整理資料
1.9.4 選擇預測方法
1.9.5 作出預測結論
1.9.6 檢查驗證,修正預測值
1.9.7 報告預測結論
1.10 預測的基本方法
1.10.1 定量預測法
1.10.2 定性預測法
第2章 銷售預測分析
2.1 銷售預測的意義
2.2 定性銷售預測方法
2.2.1 全面調查法
2.2.2 典型調查法
2.2.3 專家集合意見法
2.2.4 推銷員判斷法
2.3 定量銷售預測法
2.3.1 移動平均法
2.3.2 加權移動平均法
2.3.3 趨勢平均法
2.3.4 指數平滑法
2.3.5 直線回歸分析法
第3章 利潤預測分析
3.1 目標利潤預測分析的一般方法
3.1.1 調查研究,確定利潤率標準
3.1.2 計算目標利潤基數
3.1.3 確定目標利潤修正值
3.1.4 最終下達目標利潤、分解落實納入預算體系
3.2 利潤敏感性分析方法在利潤預測中的應用
3.2.1 測算任一因素以任意幅度單獨變動對利潤的影響程度
3.2.2 測算多個因素以任意幅度同時變動對利潤的影響程度
3.2.3 測算為實現既定的目標利潤變動率應采取的單項措施
3.2.4 測算為實現既定的目標利潤變動率應采取的綜合措施
3.3 經營杠桿系數在利潤預測中的應用
3.3.1 經營杠桿的含義
3.3.2 經營杠桿系數及其計算
3.3.3 經營杠桿系數的變動規律
3.3.4 經營杠桿系數在利潤預測中的應用
第4章 資金預測分析
4.1 根據預計的銷售總額確定融資需求
4.1.1 根據歷史數據確定銷售百分比
4.1.2 預測銷售額
4.1.3 計算預計銷售額下的資產和負債及留存收益增加額
4.1.4 計算外部融資需求
4.2 根據預計的銷售增加量確定融資需求
第5章 經營決策分析概述
5.1 決策及決策的發展
5.2 企業經營決策的意義
5.3 企業經營決策的基本要素
5.4 企業經營決策分析的特點
5.5 企業經營決策的分類
5.5.1 按決策的重要程度進行分類
5.5.2 按決策受益期時間長短進行分類
5.5.3 按決策條件的肯定程度進行分類
5.5.4 按決策本身的不同性質進行分類
5.5.5 按決策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進行分類
5.5.6 按決策問題是否會重復出現進行分類
5.5.7 根據決策者身份進行分類
5.5.8 根據決策方式進行分類
5.5.9 根據決策時期進行分類
5.6 企業經營決策程序
5.6.1 提出經營決策問題
5.6.2 確定經營決策目標
5.6.3 擬訂方案
5.6.4 評價方案
5.6.5 選擇方案
5.6.6 實施方案
5.6.7 信息反饋
5.7 企業經營決策模型和方法
5.7.1 企業經營決策的硬技術
5.7.2 企業經營決策的軟技術
5.8 多屬性決策基本原理
第6章 短期經營決策分析
6.1 短期經營決策的含義
6.1.1 短期經營決策的定義
6.1.2 短期經營決策的內容
6.1.3 短期經營決策的特點
6.1.4 短期經營決策的假設
6.2 短期經營決策的一般程序
6.2.1 確定決策目標
6.2.2 擬訂若干可行的備選方案
6.2.3 收集各備選方案的有關信息
6.2.4 考慮不可計量因素的影響
6.2.5 選擇最優方案
6.2.6 在執行決策的過程中進行信息反饋,及時修正決策方案
6.3 短期經營決策應考慮的成本概念
6.3.1 差量成本
6.3.2 沉沒成本
6.3.3 邊際成本
6.3.4 機會成本
6.3.5 現金支出成本
6.3.6 重置成本
6.3.7 專屬成本與共同成本
6。3.8 可避免成本與不可避免成本
6.3.9 可延緩成本與不可延緩成本
6.3.10 相關成本與非相關成本
6.4 短期經營決策分析常用的方法
6.4.1 確定型決策分析方法
6.4.2 非確定型決策分析方法
6.5 產品生產決策分析
6.5.1 新產品開發的決策分析
6.5.2 虧損產品的決策分析
6.5.3 產品直接出售或進一步加工的決策分析
6.5.4 零部件自制或外購的決策分析
6.5.5 資源限制條件下產量的決策分析
6.5.6 生產工藝技術方案的決策分析
6.5.7 生產能力充分利用的決策分析
6.5.8 設備購建或租賃的決策分析
6.5.9 是否接受特殊價格追加訂貨的決策
6.6 定價決策分析
6.6.1 企業的定價目標
6.6.2 定價決策分析方法
6.6.3 調價決策分析方法
第7章 長期投資決策分析
7.1 長期投資決策概述
7.1.1 長期投資的概念
7.1.2 長期投資的特點
7.1.3 企業長期投資的內容
7.1.4 長期投資決策的概念
7.1.5 長期投資決策的特點
7.1.6 長期投資決策的種類
7.1.7 進行長期投資決策需要考慮的因素
7.2 長期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
7.2.1 貨幣時間價值
7.2.2 現金流量
7.2.3 資本成本
7.2.4 投資的風險價值
7.3 長期投資效益的評價方法
7.3.1 靜態分析方法
7.3.2 動態分析方法
7.4 運用不同指標對方案的評價問題
7.4.1 單一投資項目的評價
7.4.2 多個互斥方案的評價與選擇
7.4.3 投資項目評價方法運用實例
附表一 終值表
附表二 現值表
附表三 年金終值表
附表四 年金現值表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第1章 經營預測分析概述
1.1 預測及預測的發展
預測是指根據客觀事物的發展趨勢和變化規律,對特定的對象未來發展的趨勢或狀態作出科學的推測與判斷。換言之,預測是根據對事物的已有認識,作出對未知事物的預估。預測是一種行為,表現為一個過程;同時,它也表現為行為的某種結果。作為探索客觀事物未來發展的趨勢或狀態的預測活動,絕不是一種“未卜先知”的唯心主義,也不是隨心所欲的臆斷,而是人類“鑒往知來”智慧的表現,是科學實踐活動的構成部分。預測之所以是一種科學活動,是由預測前提的科學性、預測方法的科學性和預測結果的科學性決定的。預測前提的科學性包括三層含義:一是預測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即以反映這些事實的歷史與現實的資料和數據為依據進行推斷;二是作為預測依據的事實資料與數據,還必須通過抽象上升到規律性的認識,并以這種規律性的認識作為預測的指導;三是預測必須以正確反映客觀規律的某些成熟的科學理論作指導。預測方法的科學性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各種預測方法是在預測實踐經驗基礎上總結出來并獲得理論證明與實踐檢驗的科學方法,包括預測對象所處學科領域的方法以及數學的、統計學的方法;二是預測方法的應用不是隨意的,它必須依據預測對象的特點合理選擇和正確運用。預測結果的科學性包含兩層含義:一是預測結果是由已認識的客觀對象發展的規律性和事實資料為依據,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作出的科學推斷,并用科學的方式加以表述;二是預測結果在允許的誤差范圍內可以驗證預測對象已經發生的事實,同時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預測結果能夠經受實踐的檢驗。預測是一門研究企業經營活動發展過程及其變動趨勢的學科,它是綜合運用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統計學、數學以及系統工程和電子計算技術等學科的有關理論與方法,根據學科自身的邏輯性,對經濟現象之間的聯系以及作用機制作出科學的分析,并對經濟過程及其各要素的變動趨勢作出客觀的描述,從而對未來的企業發展的軌跡,作出科學的判斷或預見。因此,預測就是一種特殊的分析活動,它的整個預測過程就是一系列科學分析的過程。 預測是一個古老的話題。自從人類誕生以來,預測活動就已經存在了。人類的祖先由于不能理解風雨雷電、隕石流星、潮汐海嘯等自然現象,而賦予它們以神秘的氣息,并逐漸把這些自然現象超自然化,將自己的命運寄托于主宰這些自然現象的所謂的神的身上。遠古的人們利用龜甲或獸骨去占卜(預測)戰爭的勝負、年成的好壞,并據此決定本部落的行動。歷代的占卜士、星相家、預言家、能人、智士等都力圖對未來作出預測,但他們的行為常常被籠罩上神秘甚至是迷信的色彩。
隨著人類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預測的技術也得到不斷發展,預測工作逐漸褪去了神秘的色彩,并從迷信和唯心主義走上了科學化的道路。科學的預測能夠正確地向人們展現未來,使人們不再盲目地行動,使人類可以有計劃地發展自己。
瑞士科學家雅各布·伯努利(Jakob Bernoulli,1654—1705)在其所著的《猜度術》中最早創立了預測學,其目的在于減少人類生活各個方面由于不確定導致錯誤決策所產生的風險。但預測科學在20世紀40年代才真正進人萌芽時期,至20世紀60年代,預測研究開始從初期的純理論研究發展到應用研究。科學技術作用于社會的效果,既體現在它可能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利益,又體現在它可能給社會帶來一些令人擔憂的不良后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預測研究更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預測研究的領域在不斷擴大,研究方法也在逐漸完善。近些年來,預測決策理論和方法漸漸被引入到了工業安全領域,用以科學指導安全生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目前隨著現代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國際上安全評價分析以及預測決策實施得到了廣泛應用,如模糊故障樹分析預測、模糊概率分析、模糊灰色預測決策等。計算機專家系統、決策支持系統、人工神經網絡等技術方法在英國、美國、德國、意大利等國的核工業、化工、環境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以安全分析、隱患評價、事故預測決策為主體的安全評價工作作為一種產業在國際上已經出現。預測科學已經成為一門發展迅速、應用廣泛的新型學科。
1.2預測分析的意義 所謂預測,就是根據過去的歷史資料和現在所能取得的信息,運用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和管理人員的實踐經驗,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有目的地預計和推測未來的行為,即根據過去和現在預計未來,由已知推斷未知的過程。
所謂經營預測,是指企業根據現有的經濟條件和掌握的歷史資料以及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系,對生產經營活動的未來發展趨勢和狀況進行的預計和測算。企業管理中的預測分析,是指運用專門的方法進行經營預測的過程。
管理的重心在決策,決策的關鍵在預測,預測是為決策服務的,它是決策的基礎。這是因為不論何種類型的決策,通常是在信息量不足、不確定性較大、隨機因素較多的條件下進行的,要控制和降低不確定性以及由此帶來的風險,必須將預測看成是決策的先導,正確的決策往往有賴于科學的預測,因此人們把預測喻為探索未來之窗。但是預測并不能代替決策,因為預測分析要解決的是如何科學準確地預見或描述未來的問題,而決策的結論則直接支配未來的行動方案。
預測分析也要為規劃服務,它所提供的許多數據最終被納入預算,成為編制預算的基礎。但預測分析可反復循環進行,并可根據需要選用不同方法,其信息只具有指導性,起參考作用;而計劃或預算的程序則具有相對穩定性,其信息具有嚴肅性和強制性。預測既可在計劃之前進行,也可在計劃或預算的執行過程中進行,以指導修正計劃或預算。
由于任何經濟過程的發展趨勢總有一定的規律,而現代數學方法和電子計算機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深刻理解經濟過程的本質,并能使我們認識和掌握它的規律,這就為人們對經濟過程的發展變化進行科學預測提供了可能。但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在預測分析中必須綜合運用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方面的成果,運用各種預測分析方法開展科學預測分析工作。
1.3 預測分析的分類
1.3.1按預測的期限范圍分類
(1)短期預測。短期預測是指對計劃年度經濟發展前景的預測。它是制訂月度計劃、季度計劃、年度計劃,明確規定一年以內經濟活動具體任務的依據。
(2)中期預測。中期預測是指對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經濟活動的預測。它的主要目的是檢查中期計劃的執行情況以及中期決策的經濟效果,以便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偏差。
(3)長期預測。長期預測是指對五年以上的經濟發展前景的預測。當企業考慮遠景規劃時,它為制定重大經濟管理決策提供依據。比如進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預測時,要對該項目的投入資本、投產后未來現金流入、產品的成本及新增加的利潤等進行長期預測。
1.3.2按預測的內容分類
(1)銷售預測。銷售預測又叫產品需求預測,是指根據企業產品過去的經營狀況及其他有關資料,對未來一定時期內銷售數量(或金額)、銷售狀態及變化發展趨勢的預計和推測。做好銷售預測,可減少盲目生產,使企業的供應、生產、銷售之間合理銜接,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2)利潤預測。利潤預測是指在銷售預測的基礎上,根據企業未來發展目標和其他相關資料,預計、推測或估算未來應當達到和可望實現的利潤水平及其變動趨勢的過程。它可為企業確定最優的利潤目標提供依據。
P1-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