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用年表讀通中國史(簡體書)
滿額折

用年表讀通中國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 元
定價
:NT$ 294 元
優惠價
8725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全書上起遠古,下迄民國,分為十五章,每章前有一總說。
◎用年表貫穿全書,標示公元、朝代、帝王年號,系以歷史事件,包括朝代興衰、帝王更替、戰役、改革、政爭等;世界史大事直接與之對照。
◎二百二十余條“事件敘述”,以“紀事本末體”的形式介紹每個朝代的重要史實,標題清楚,敘事明白,與年表相呼應。
◎一本方便查詢、適合學生與一般讀者閱讀的中國歷史工具書。

作者簡介

1978年生,淡江大學歷史系學士,東吳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1972年生,東吳大學歷史系學士,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專長為中國近代史。

名人/編輯推薦

《用年表讀通中國史》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更是一本有趣的中國歷史書。全書分為“歷史年表”和“歷史事件敘述”兩大部分,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講述史前至民國時期的中國史。每章有一總說,配有精美插圖。

目次

舊石器、新石器時代·傳說時代與三皇五帝
“猿人”出現:人類文明的曙光
“北京人”、“山頂洞人”早就不見啦:出土與失蹤經過
丁村人: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人類代表
長濱文化:臺灣地區舊石器時代的代表文化
左鎮人與網狀文化:臺灣地區的舊石器時代
“北京人”與“山頂洞人”究竟哪里去了:一段追尋的過程
進入新石器時代:特點和遺址分布
燧人氏是不是北京人:遠古帝王與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關聯
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很難懂:用電腦游戲來介紹
臺灣地區的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
“五帝”相繼繼位:中國逐漸從史前時代走向歷史時代了
夏朝·商朝
從“禪讓”到“家天下”:夏朝開國過程
啟殺益和啟與有扈氏的戰爭:“家天下”初期的不安
少康中興:田一成,眾一旅
夏朝:一個古書上說有,部分學者懷疑其存在的朝代
“湯武革命”的前半段:湯伐桀
太甲的失位和復位:輔臣伊尹的功勞
盤庚遷殷:商朝的都城安定了
武丁在位:商朝最后的盛世
商亡周興:商紂對照周文王
周武王繼位與首次東伐:爾未知天命
“湯武革命”的后半段:武王伐紂
周朝
管蔡之亂:周朝初年的政治危機
共和元年:從此史書對于年代的記錄沒有中斷
周幽王被犬戎所殺:都于鎬京的西周時期結束了
周平王率眾東遷:都于雒邑的東周時期開始了
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春秋霸主出現與齊桓公的霸業:“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華元國際和平運動:同恤災厄,備救兇患
句踐復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七雄并立的戰國時代開始:韓、趙、魏“三家分晉”
商鞅變法:以“徒木立信”的方式建立威望
蘇秦與張儀:合眾弱以攻一強,事一強以攻眾弱,都是縱橫家的操盤
呂不韋的拾轎藝術:吾門待子門而大
周朝的最后結局:猶如風中殘燭的赧王
荊軻刺秦王: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戰國時代結束:六國中最后的齊國被滅
秦朝
秦“王”贏政改稱“皇帝”:皇帝之名與制度的開始
秦朝的滅亡與混亂局面:贏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
楚漢相爭:楚河漢界,中分天下
西楚霸王項羽的敗亡:四面楚歌,無顏見江東父老,最后自刎于烏江
漢朝·新·三國
呂后的成與敗:中國第一位女性政治家,外威專權的先驅者
七國之亂:漢室進一步邁向中央集權
漢武帝建元元年:“年號”紀年的開始
漢武帝罷黜百家,提倡經學:漢朝的治國理念與學術風氣為之一變
漢武帝征伐四方:擴展了漢朝的疆域與對外的影響力
張騫“鑿空”,西域開通:中西交通史的源頭
巫蠱之禍:漢武帝晚年的宮廷政變
王莽篡漢:從“假皇帝”到“真皇帝”
新朝傾覆:王莽“托古改制”,漢宗室起兵反抗
綠林兵起兵綠林山:新朝被一群綠林兵給打倒了
光武中興:對人“推心置腹”的劉秀恢復漢政權
班超出使西域:“不入虎穴,不(焉)得虎子”
蔡侯紙:蔡倫造紙術的突破
漢朝的地球科學家張衡:精準的候風地動儀
兩次“黨錮之禍”:東漢朝廷的賢臣幾乎被迫害一空
“黃巾之亂”:亂世即將到來
官渡之戰:曹操稱霸北方的重要戰役
赤壁之戰:決定三分天下的關鍵戰役
曹操侵奪漢獻帝權力:東漢的結局
劉備的發展與即位稱帝:復興漢室的希望
三國鼎立的形勢:互有往來與征戰
三國時代最后稱帝的孫權:與蜀、魏維持既緊張又和平的關系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興復漢室希望破滅
司馬炎篡位:司馬懿家族有樣學樣
三國時代落幕:蜀魏吳,爭奪天下,西晉漁翁得利
晉朝·五胡十六國
“八王之甜’粉墨登場:皇帝領導力不足,皇后忌妒心很重,親戚諸王爭權奪利
八王之亂:每一個王都因其掌權的野心被殺
“五胡亂華”開始:腥風血雨籠罩華北
永嘉之禍(上):晉懷帝被俘,中原陷入哀鴻遍野
永嘉之禍(下):長安繼洛陽之后淪陷,晉愍帝“投降”,西晉瓦解
東晉企圖復興:瑯琊王司馬睿在建康稱帝
祖逖北伐:發下“中流擊楫”的誓言
桓溫三次北伐:回家的路很遙遠
淝水之戰:東晉與五胡最關鍵的一場戰役
劉裕篡東晉,南朝開始: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建康)
南北朝的宋、魏兩強對峙:北涼滅亡,“五胡十六國”時代結束
南北朝
北朝魏前期:小皇帝孝文帝登基之前
南朝宋:奪過皇帝寶座約一甲子就拱手讓人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政策(上):遷都洛陽、革衣服之制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政策(下):改變鮮卑人的語言
北魏的全面性改革
南朝齊:立國不過二十三年就壽終正寢
北魏內亂:高歡獲得權力
北魏分裂為二: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
府兵制:西魏改革兵制,建立軍隊
東魏的滅亡:東魏孝靜帝與高氏父子的關系
西魏的滅亡:改革完成,功成身退
侯景之亂:長達三年八個月,梁武帝憂憤而死,南朝衰落
北齊與北周:北齊先天條件優于北周,但反被北周攻滅
北周興亡:從開國、制伏權臣、擴張到被外戚楊堅篡奪
隋文帝統一天下前的建設:改變官制、修筑長城、增強漕運、開通渠道
南朝陳:南北朝時代的結束
……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國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明國時期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1968年3月4日,臺灣大學地質學系教授林朝棨在調查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的海蝕洞時,發現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以及舊石器時代文化的可能存在跡象;因此該年年底臺大地質系和考古人類學系合組調查隊,在林朝綮和宋文薰教授的率領下,于1969年1月4日確定發現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并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李濟命名為長濱文化。
長濱文化約介于距今五萬至五千年,出土的器物分為可由人類手掌持握的粗石制器、石質堅硬似刀形的細石制器,和作為捕魚用途的骨角器。分析觀察各器物的特性后,學者認為長濱文化源于大陸華南地區。由于長濱文化遺址沒有人類化石出土,所以臺灣地區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就由后來出土于臺南縣境的“左鎮人”作為代表了。
左鎮人與網狀文化:臺灣地區的舊石器時代
在1971年至1978年之間,我國的學者和業余化石收藏者、日本學者,陸續采集、辨認出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化石,這些化石包含頭部的頂骨、額骨、枕骨、牙齒等部分。由于其來源多為臺南縣左鎮鄉菜寮溪一帶,因此命名為“左鎮人”。
“左鎮人”和“長濱文化”分別為臺灣地區舊石器時代人類與史前文化的代表,兩者之間有沒有關系呢?這實在很難完全確認。因為自長濱文化遺址出土的是石器和骨器,卻沒有人類化石,而采集到左鎮人化石之處則是有人類化石,但沒有其他器物;如果只從年代相近這點特征來看,的確不容易判斷兩者之間的關聯。
除了長濱文化和左鎮人之外,臺灣其他各地也有舊石器時代的文化出現,但規模較前兩者為小,或是仍有爭議需要厘清。像“網形文化”(約分布在臺灣西海岸中北部的丘陵臺地,像苗栗縣三義鄉鯉魚潭、大湖鄉網形和伯公壟一帶,可能距今約四萬至—萬年)、屏東縣恒春鎮“鵝鑾鼻第二地點”遺址(1983年由臺灣大學人類學系主任李光周發現)、臺東縣成功鎮馬武窟溪北岸小馬洞穴遺址(1987年由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黃士強和臺東縣政府禮俗文物課課長吳敦善發現,大致與長濱文化有關)等等。
雖然出土的證據并不豐富,但可以確認的是:自約距今五萬年起,隨著長濱文化和左鎮人的出現,臺灣地區的人類歷史也就此展開了。
“北京人”與“山頂洞人”究竟哪里去了:一段追尋的過程
民國二十二年( 1933),在北平西南周口店的北京人遺址附近的山頂洞穴,我國學者裴文中(就是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發現者)帶著一批技工開始新一年度的發掘。在這一年當中,陸續找到與北京人不同的人類化石,還伴隨著動物化石、石器、骨器、角器、赤鐵礦粉末等等遺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