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楊翼驤先生中國史學史手稿存真(全2冊)(簡體書)
滿額折

楊翼驤先生中國史學史手稿存真(全2冊)(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800 元
定價
:NT$ 10800 元
優惠價
879396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著名史學家楊翼驤先生的《中國史學史》著作手稿,雖然未能最終定稿,但許多論述頗具參考價值,如對唐後五代史館建置和官方修史機制的論述,對遼、金時期國史院的評析等等,都極具學術價值。我們此次將先生的手稿予以整理編排,以影印方式出版面世,既保存了手稿的真貌,亦能給學界同行提供以參考。

名人/編輯推薦

《楊翼驤先生中國史學史手稿存真(套裝共2冊)》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

目次

上冊
緒論
一、學習和研究中國史學史的意義
二、中國史學史的內容
1.歷史編纂學
2.歷史觀點
3.史學思想
4.歷史研究法
5.史官制度
6.史學批評
7.史學流派
8.重要史學家的生平事跡與治學經過
三、過去對于中國史學史的研究
四、中國史學史的分期問題
第一章史學的萌芽:殷、西周、春秋時期的史學
第一節史學的起源
一、甲骨文
二、夏代的文字問題
三、金文
第二節殷周時期的史官
第三節西周、春秋時期的史書
一、《尚書》
1.《尚書》的流傳與真偽問題
2.《尚書》的內容與價值
二、《逸周書》
三、《春秋》
第四節殷、西周、春秋時期的歷史觀、史學思想與歷史編纂學
一、歷史觀
二、史學思想
1.肯定了歷史知識的鑒戒作用
2.樹立了歷史記載的直書觀念
三、歷史編纂學
1.記時法的進步
2.記言、記事的分工
第二章封建社會的史學(一):戰國時期的史學
第一節記言史的發展
一、《國語》
二、《戰國策》
三、《戰國縱橫家書》
第二節編年史的發展
一、《竹書紀年》——編年體的通史
二、《左傳》——言事兼備的編年史
第三節其他體例的史書的出現
一、《鐸氏微》
二、《虞氏春秋》
三、《晏子春秋》
四、《世本》
附:《楚漢春秋》
第四節戰國時期的歷史觀與史學思想
一、歷史觀
1.歷史循環論
2.歷史進化論
二、史學思想
1.歷史著作的作用
2.歷史著作的標準
第三章封建社會的史學(二):秦漢時期的史學
第一節司馬遷的史學
一、司馬遷的生平
二、《史記》的體例、內容與價值
三、司馬遷的治史方法(史料學)
1.廣泛搜集文學史料(典籍)
2.實地考察
3.親身訪問
4.慎重取舍史料
四、司馬遷的歷史觀點
1.對于歷史發展規律的看法
2.對于經濟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的認識
3.對于歷史人物的評論
五、司馬遷的史學思想
1.學習和研究歷史的意義
2.編寫歷史的目的
3.史書的作用
六、司馬遷在史學史上的地位與影響
第二節班固的史學
一、班固的生平
二、《漢書》的體例與內容
三、班固的歷史觀與史學思想
1.歷史觀
2.史學思想
四、班固對于史學的貢獻與影響
第三節紀傳、編年兩種體例的確立
一、《東觀漢記》
二、《漢紀》
三、編年體與紀傳體的優點和缺點
第四章封建社會的史學(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史學
第一節歷史著作的繁盛
一、史學本身發展的結果
二、抄輯史料的便利
三、封建割據政權的提倡
四、品評人物風氣的盛行(對歷史人物研究興趣的增長)
五、史官制度的影響
第二節斷代史的發展
一、東漢史
1.謝承著《后漢書》
2.薛瑩著《后漢記》
3.司馬彪著《續漢書》
4.華嶠著《漢后書》
5.袁宏著《后漢紀》
6.范曄與《后漢書》
二、三國史
1.王沈著《魏書》
2.魚豢著《魏略》
3.韋曜著《吳書》
4.陳壽著《三國志》
三、晉史
1.西晉史
2.東晉史
3.通紀西晉與東晉的歷史
四、“十六國”史
1.概況
2.崔鴻《十六國春秋》
五、南朝史
1.宋史
2.齊史
3.梁史
4.陳史
六、北朝史
1.北魏史
2.西魏史
3.北齊史
第三節通史的編纂
一、梁武帝時吳均等著《通史》
二、元暉著《科錄》
三、張彝著《歷帝圖》
第四節地方志的著作
《華陽國志》
第五節傳記的發展
第六節史注的發展
一、裴松之的生平及著作
一、《三國志注》的內容
1.關于文字上的解釋
2.補充記載簡略處
3.補充記載遺漏處
4.考辨記載的訛誤
5.對于各家不同的記載的意見
6.對于史事及人物的評論
7.對于陳壽的批評
8.對于其他史家的批評
三、《三國志注》的價值
四、裴松之在史學史上的貢獻
1.開創了史注新河
2.提出了審查史料的意見
3.發展了歷史考證學
4.開展了史學批評
第七節史考的出現
第八節史學評論的開展
一、煩與省的問題
一、實錄與虛說(直書與曲筆)的問題
三、正統問題
四、史學的作用問題
第九節專職史官的設置
一、三國時期史官的建置與官修國史的經過
1.史官的建置
2.官修國史的經過
一、兩晉時期的史官
三、“十六國”時期的史官
四、南朝的史官
五、北朝的史官
六、魏晉南北朝時期史學總結
下冊
第五章封建社會的史學(四):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時期的史學
第一節封建政權加強對于史學的控制
一、隋唐五代宋遼金元的史官制度
二、隋唐時期所修的斷代史
1.隋朝修史
2.唐朝修史
三、五代北宋時所修的唐史與五代史
1.《舊唐書》
2.《新唐書》
3.《舊五代史》
4.《新五代史》
四、元朝所修的宋遼金三史
1.《宋史》
2.《遼史》
3.《金史》
第二節劉知幾的史學
一、劉知幾的生平及著作
二、《史通》的內容
三、《史通》在撰著上的幾個優點
1.評論有據
2.兼指得失
3.批評尖銳
4.主張明確
四、劉知幾對于史學的貢獻
1.第一次為中國史學作了比較全面而詳細的總結
2.提倡“直書”、“實錄”,揭發并斥責了歷史的歪曲者和捏造者
3.批判了盲目崇拜古代、迷信“圣人”的觀念
4.對歷史編纂學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建議
5.指出了歷史學家必須具備的條件
第三節典章制度史的內容及淵源
一、典章制度史的內容及淵源
二、杜佑著《通典》
1.杜佑的生平
2.杜佑撰著《通典》的經過和旨意
3.《通典》的內容與價值
4.杜佑的歷史觀點與史學思想
5.《通典》的影響
三、鄭樵著《通志·略》
1.鄭樵的生平及其著作
2.《通志》的著作經過
3.《通志》的內容與價值
4.鄭樵的史學思想
四、馬端臨《文獻通考》
1.馬端臨的生平及其著《文獻通考》的旨意
2.《文獻通考》的內容與價值
3.馬端臨的史學思想
第四節編年史的高度發展
一、司馬光著《資治通鑒》
1.司馬光的生平及其著作
2.司馬光著《資治通鑒》的意旨與經過
3.《資治通鑒》的編纂方法
4.《資治通鑒》的內容及其價值
5.司馬光的歷史觀與史學思想
6.《資治通鑒》的影響
二、李燾著《續資治通鑒長編》
1.李燾的生平及著作
2.《續資治通鑒長編》的內容、價值及其編纂方法
三、李心傳著《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1.李心傳的生平及著作
2.《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的內容與價值
四、宋元時期的其他編年史
1.劉恕著《通鑒外紀》
2.朱熹著《通鑒綱目》
3.金履祥著《通鑒前編》《舉要》
4.呂祖謙著《大事記》《通釋》《解題》
5.王益之著《西漢年紀》
6.熊克著《中興小紀》
7.陳均著《宋九朝編年備要》
8.劉時舉著《續宋編年資治通鑒》
第五節紀事本末體的創作
一、袁樞著《通鑒紀事本末》
1.袁樞的生平
2.《通鑒紀事本末》的編纂
3.《通鑒紀事本末》的內容與價值
二、紀事本末的繼作與發展
1.章沖著《春秋左氏傳事類始末》
2.楊仲良著《續通鑒長編紀事本末》
第六節其他各種體例與內容的著作
一、古代史、先秦史
1.蘇轍著《古史》
2.羅泌著《路史》
附:黃震著《古今紀要》、胡宏著《皇王大紀》
二、三國史
1.蕭常著《續后漢書》
2.郝經著《續后漢書》
三、五代史
1.路振著《九國志》
2.龍袞著《江南野史》
3.馬令著《南唐書》
4.陸游著《南唐書》
四、宋史
王偁著《東都事略》
五、遼史
1.葉隆禮著《契丹國志》
2.洪皓著《松漠紀聞》《續》
六、金史
1.宇文懋昭著《大金國志》
2.元好問著《野史》
3.劉祁著《歸潛志》
七、宋金關系史
1.徐夢莘著《三朝北盟會編》
2.曹勛著《北狩見聞錄》
3.失名氏《大金吊伐錄》
4.傅霧《建炎通問錄》
5.失名氏《中興御侮錄》
八、年譜與傳記
1.年譜
2.傳記
九、史評與史學
1.吳縝著《新唐書糾謬》
2.吳縝著《五代史記纂誤》
3.范祖禹撰《唐鑒》
4.孫甫撰《唐史論斷》
5.劉羲仲撰《通鑒問疑》
6.胡寅著《讀史管見》
7.胡一桂著《十七史纂古今通要》
8.王應麟《困學紀聞·考史》
9.倪思著《班馬異同》
10.李心傳著《舊聞證誤》
第六章封建社會的史學(五):明清時期的史學
第一節紀傳史的著作
一、官修《元史》
1.《元史》的纂修經過
2.《元史》的內容
3.《元史》的價值
二、官修《明史》
1.纂修經過
2.《明史》的內容
3.《明史》的價值
4.《明史》之述作
第二節編年史的著作
一、薛應旂著《宋元資治通鑒》
二、王宗沫著《宋元資治通鑒》
三、徐乾學著《資治通鑒后編》
四、畢沅著《續資治通鑒》
五、陳鶴著《明紀》
六、夏燮著《明通鑒》
七、《御批通鑒輯覽》
八、陳桎《通鑒續編》
九、嚴衍《資治通鑒補》
十、談遷著《國榷》
附:學術史
黃宗羲及《明儒學案》
黃宗羲、全祖望等著《宋元學案》
第三節紀事本末史的著作
一、陳邦瞻著《宋史紀事本末》
二、陳邦瞻著《元史紀事本末》
三、谷應泰著《明史紀事本末》
四、高士奇著《左傳紀事本末》
五、張鑒著《西夏紀事本末》
六、李有棠著《遼史紀事本末》《金史紀事本末》
七、李銘漢著《續資治通鑒紀事本末》
八、楊陸榮著《三藩紀事本末》
九、黃鴻壽著《清史紀事本末》
第四節典章制度史
一、《通典》的續作
二、《通志》的續作
1.《續通志》
2.《清通志》
三、《文獻通考》的續作
1.王圻撰《續文獻通考》
2.乾隆敕撰《續文獻通考》
3.《清文獻通考》
4.《續清文獻通考》
四、斷代《會要》
第五節地理沿革史的著作
一、顧祖禹著《讀史方輿紀要》
二、洪亮吉著《十六國疆域志》
三、李兆洛著《歷代地理志韻編今釋》、制《歷代地理沿革圖》
四、楊守敬著《歷代地理沿革總圖》
第六節方志
第七節補史的著作
第八節輯佚
附:上古史之研究
第九節考證
第十節史事的評論
一、王夫之《讀通鑒論》《宋論》
二、《史糾》
三、李贄
第十一節歷史考證學的發展
一、歷史考證學的內容及清代歷史考證學興盛的原因
1.歷史考證學的內容
2.清代歷史考證學興盛的原因
二、清代歷史考證學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1.顧炎武
2.閻若璩
三、清代歷史考證學的派別
1.依據正史
2.博引廣征——錢大昕的史學
3.疑古辨偽
第十二節章學誠的史學
一、章學誠的生平及著作
附:章學誠一生的特點及論學習方法
二、章學誠的史學理論
1.論史學的范疇
2.論纂輯、考證與著作
3.論史意
4.論史家四長
5.論通史
6.論方志
三、對于章學誠的評論
四、章學誠在史學史上的地位
第七章資產階級史學(1840—1949年)
第一節資產階級史學的先驅
一、龔自珍
二、魏源
三、康有為
第二節資產階級史學的建立
一、梁啟超的史學
1.梁啟超的生平
2.梁啟超對封建史學的批判
3.梁啟超建立資產階級史學的主張
附:梁啟超關于世界史的著作
二、歷史教科書的編著
三、章炳麟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史學
第三節資產階級史學的發展
一、新史料的發現、整理和研究
1.甲骨文
2.金文
3.漢晉簡牘
4.敦煌石室書卷
5.清朝內閣大庫及軍機處所藏的書籍與檔案
6.古代少數族及外族文字
7.王國維的史學
8.原始社會史料
二、通史的著作
1.概況
2.呂思勉的史學
3.錢穆的史學
三、斷代史的研究與著作
1.概況
附:官修《清史稿》
柯紹態著《新元史》
2.陳寅恪的史學
3.顧頡剛的史學
四、專史的研究與著作
1.概況
2.陳垣的史學
五、世界史的研究與著作
1.教科書的編著
2.世界史學著作的翻譯
六、史學理論與方法的著作
七、工具書的編纂
1.年表
2.人名
3.地名
第四節資產階級史學的批判
一、否認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否認歷史學能成為科學
二、歪曲、誣蔑馬克思主義史學
三、以史料學代替歷史學
四、鼓吹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五、宣傳以西歐、美國為中心的世界史觀點
附:蔣廷黻
第八章馬克思主義史學(1919—1949年)
第一節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建立(1919—1930年)
一、馬克思主義史學創始人李大釗的貢獻
1.李大釗的生平及著作
2.李大釗的史學著作
3.李大釗的史學理論
4.李大釗對中國歷史問題的研究
二、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斗爭
1.關于“問題與主義”
2.關于歷史有無或能否求得客觀發展規律,歷史學能否成為科學?
三、郭沫若的貢獻
1.郭沫若的生平
2.郭沫若的中國古代史研究
第二節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初步發展(1931—1949年)
一、馬克思主義史學反對各種唯心主義史學的斗爭
1.中國社會史問題的論戰
2.對“戰國策派”史學的斗爭
二、中國通史的著作
1.呂振羽著《簡明中國通史》
2.范文瀾著《中國通史簡編》
3.翦伯贊著《中國史綱》
三、斷代史的研究與著作
1.先秦史
2.近代史
四、專史的研究與著作
五、毛澤東對于史學的貢獻
1.指出研究歷史的重要意義
2.指出中國歷史的特點
3.指出研究歷史的重點
六、新中國成立后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普遍發展
附錄
一、楊翼驤教授自傳
二、懷念爺爺楊翼驤
三、楊翼驤先生學術年譜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9396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