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正說包公(簡體書)
滿額折

正說包公(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6 元
定價
:NT$ 156 元
優惠價
87136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由李煒光教授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的《正說包公》系列講座匯編而成。作者廣泛涉獵《宋史》《續資治通鑒長編》《包拯集校注》等典籍,引經據典,研究性地探討了包公身世及其生平功業,側重表現了包公孝、廉、正、智、真的鮮明個性,立體地再現了一代名臣——包公的清官形象。通觀全書,包公為官,貴在一個“清”字:清正、清明、清廉。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千年后,包公的至理名言仍是當今為政者師表,為民者心愿。

作者簡介

李煒光,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央視“百家講壇”《正說包公》主講嘉賓。主要著作:《李煒光說財稅》《稅收的邏輯》《市場經濟中的財政政策》《中國財政史述論稿》《魏晉南北朝財政史》;論文代表作:《論公共財政的歷史使命》《逃往瓦朗納斯——法國大革命前夕財政改革啟示錄》《梁啟超:中國公共財政的啟蒙師與先行者》等。

名人/編輯推薦

包拯,古往今來知名度最高的官員,黎民百姓呼喚清官與盼望治世的精神寄托。包公秉公執法、一身正氣,其清官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戶曉,世代傳頌,歷久不衰。


一代名臣 為官典范
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官員:一個真實的包拯

孝:天圣進士,辭官不就,十年盡孝揚美名
廉:官場新秀,顯個性,打破潛規則
正:六彈“國丈”,耍大牌,唾濺皇帝面
智:閻羅神斷,懲惡除奸,威風八面
真:忒實誠,輕“名節”,當仁不讓三司使

何為『清官』

包公以自己的一生,撰寫了一篇“清官”的范文,也是從他開始,人們才真正了解了天下原來還真的有“清官”和什么叫做“清官”。根據包公的行為規范,所謂“清官”,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指標”:
一是廉潔。“清官”首先必須是個“廉官”,在這方面,包公堪稱楷模。包公最后官至樞密副使,二品大員,職位不能說不高,但他卻始終保持廉潔的本色不變,衣著、飲食、家什器具等等依然“如布衣時”,跟當官以前一個樣,從未改變。正如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但一輩子做好事就很難很難一樣,為官一生,清廉一世,實非易事。包公做到了,而且無怨無悔。
據說為了表彰包公的政績,宋仁宗曾經要把半個廬州城送給他。包公拒絕了,可是仁宗執意要送。包公就說,這樣吧,您把家門口的一段護城河給我吧。仁宗挺奇怪,要護城河干什么?包公回答:臣將這段河留給后世子孫,他們富也富不到哪兒去,再窮也餓不著。河面不大,但可以養魚、種藕,那都需要靠他們自己的雙手勞動。臣希望他們能自食其力,不要做不勞而獲的人。
這只是個傳說,無法證實,但北宋年間建成的包公祠,就坐落在這段護城河的一塊名叫“香花墩”的綠洲之上,人們把這段河稱為“包河”。夏日里,河面上開滿了荷花,盛產鮮藕。說也奇怪,滿世界的藕都藕斷絲不斷,唯有這包河里的藕,一刀切下去,清清爽爽變為兩段,卻無絲。奇就奇在這里,包公一生清廉無私,這包河里的藕也一身“無絲”,天下竟有這么巧的事!這不是民間傳說,確有其事。《香花墩志》上有記載。
二是不圖虛名,只做實事。包公不講排場是出了名的,這方面的例子多得數不清。慶歷七年(1047)的四月,他被調任陜西轉運使。轉運使是主管運輸事務的中央或地方官職。唐朝的時候在州或郡上設置一級監察機構“道”,宋代改為“路”,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大行政區,跟現在的“省”相近。全國分為十八路,轉運使就是路的行政長官。他的職責是掌管一路的財政稅收,兼考察地方官吏、維持治安、清點刑獄、舉賢薦能等,職權相當大。
包公此前是五品官,穿緋紅色官服。緋紅色就是比較正的紅色,韓愈的詩里有“佩服上色紫與緋”的句子,是說穿衣服什么顏色最漂亮?紫色和紅色,這是當時的最佳流行色。官場上,這卻代表著兩個等級,不能弄錯的。包公穿五品官服才半年就晉升為三品,可謂官運亨通,按規矩,他應當更換紫紅色的“章服”,以標示他新的地位。包公領命,腦子里想的都是陜西夏糧登場如何護農、征稅、轉運的事,忘了去領一套與自己地位相稱的新官服換上,穿著原來那套行頭就上路了。倒是皇上想起來了,馬上派人拿上三品官服在后面追。追的人快馬加鞭,可包公走得更快,一直追到華陰縣才追上,馬都累吐血了。包公換了衣服繼續趕路,此地離西安只有一百多公里了,可見包公走得有多快。也就是通過這一件小事,宋仁宗開始對包公有了新的認識,對他更信任、更加重用了。
三是不徇私情。皇祐五年,也就是公元1053年的時候,包公曾回家鄉廬州府做過一陣子地方官。回到桑梓之地,父母之邦,碰到的最大的難題是盤根錯節的人情網。自古家鄉的官難當,北宋朝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一般不委派官員回原籍做官,這叫“回避”。但包公為什么回去了呢?是他自己主動要求的。他要求,皇上就批準?沒錯,包公家出事了。在他五十五歲那年,獨生子包突發急癥去世了。老年喪子,人生的最大悲劇,一貫服從朝廷調遣、不計個人得失的包公也有些承受不住這個無情打擊,破天荒向皇帝提出調到離廬州近一點的地方任職,以便照顧家庭。仁宗很體諒他的難處,調他回廬州任知州。
包公剛回來,他的一些不明事理的同宗親戚、親朋好友就鬧騰開了,仗著包公的權勢胡作非為,欺壓鄉里百姓。其中就有他的舅舅,被告到衙門。包公認真聽取了受害人的申訴,然后向他舅舅問道:
“他說的,是也不是?”
“是又怎么樣?”
“你不否認?好,來人,打四十大板!”
“包黑子,你敢?我是你舅舅!”
“少廢話,打!”
幾個差役上來把他掀翻在地,照屁股上狠狠開打了,才二十大板下來,就打得包公那個舅舅七竅丟了三對半。
外甥打舅舅的板子,傳將出去,社會上反響不小,褒貶不一。有的說,打得好,不徇私情,難得!也有的說,包黑子太不講人情世故,舅舅都敢打,難道做了官就可以六親不認?
對外面的議論、責難,包公絲毫不予理睬,我行我素。不過,效果很快顯現出來,他的那些親戚故舊,一個個變得安分守己,再也不敢胡鬧了。從此,合肥一帶就流傳著一句話:“外甥有理打得舅。”這件事,在吳奎寫的《包公墓志銘》中有記載。
四是“不與富人交”。包公對與地方豪強富戶交往采取非常謹慎的態度,這是他一生秉持的原則。據史料記載,包公早年在家鄉讀書時發生過一件事。他和一個姓李的同學共同借住在一間僧舍里,在兩人上學的必經之路上,住著一家富戶。有一天,包公和這位姓李的同學經過這家門口時,發現那位“大款”就站在家門口笑吟吟地等著他們。待兩位走近,富人雙手作揖,請他們進屋“坐坐”,“交個朋友嘛”。沒等同學說話,包公即上前施禮,說我們還有急事,不便打擾,婉言謝絕了。過了幾天,大款擺了一桌宴席,再請二位“一定賞臉!”態度非常誠懇。盛情難卻,李同學打算赴宴。包公正色曰:“彼富人也,吾徒異日或守鄉郡,今妄與之交,豈不為他日累乎?”(《朱子語類》)他是誰?大款;我們是誰?窮學生!你動腦想一想,他干嗎請我們?今天跟他勾勾搭搭,日后我們若是考取功名,被派到家鄉來做官,怎么跟他相處?他要是犯了罪,我們怎么好秉公執法?那位同學恍然大悟,結果兩人都沒有去吃飯。十多年后,包公和李同學果然先后被委任為廬州知府,正好應了包公先前的話。
不愿與富人交往的原因,包公說得很清楚,為富不仁,官府、豪門相互勾結,干下多少罪惡的勾當,百姓深受其害。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包公,表現出一種很樸素的思想感情,深切同情民間疾苦。他一生專跟那些為富不仁的有錢人過不去。這是包公被人們歷代傳頌的一個主要原因。
在端州,包公還是這樣,公事公辦,從不與富人拉關系、套近乎,這就切斷了官府與富商們的畸形聯系,為端硯的治理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
五是肯為民請命。《七品芝麻官》里有一句話,叫“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可是歷代官僚很少有人能做到這一點。欺壓百姓,取悅皇上,討好上級,這是做官的“訣竅”。包公在家鄉廬州府做官時,他的前任就是這樣,好事沒干多少,卻總是加糧加稅,把地方土特珍品——深山里的鹿脯、巢湖里的銀魚供奉給皇帝和上司,至于老百姓的死活,他是不關心的。包公自小在廬州長大,非常了解這個地方,土地貧瘠,十年九旱,百姓生活十分貧困。為了讓皇帝了解廬州的真實情況,包公玩兒了一個“花招”。他精心選擇了兩種貢品,一種是細得不能再細的黃鱔,另一種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土老鱉,把這兩樣作為貢品獻給了仁宗皇帝。仁宗一看就挺不高興:怎么用這兩樣丑東西糊弄我?包公見皇上臉色不好看,忙稟奏:“廬州的土地是不少,可是長不好莊稼,這樣的黃鱔算是大的了;淝水不肥,老鱉也就能長這么大。百姓交的賦稅太重了,衣不周身,食不果腹,請皇上開恩減點兒稅吧!”
仁宗嘆口氣說:“廬州,真的是地瘦人窮啊。瞧這黃鱔,細得跟朕的御筆差不多了,免廬州一年的賦稅吧!”包公馬上跪下叩頭謝恩。為了緩和氣氛,包公接著說:“皇上,您看這黃鱔、老鱉雖小,但經我們廬州廚師的烹調,可是味道鮮美啊,您不妨嘗嘗。”仁宗夾起一塊品嘗,吃慣了宮廷大菜,乍一吃這地方風味,覺得格外可口,連連點頭:“不錯,好菜!”從此,“御筆黃鱔”就成了徽菜中的一道名菜,今天去安徽合肥一帶,說不定還能品嘗到這道菜呢。
包公給皇上進貢,皇上吃得怎么樣不重要,卻“騙”來了一項德政,宰相劉羅鍋給乾隆皇帝進貢荔浦芋頭跟包公有得一比。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千年后,包公的至理名言聽來仍如雷貫耳,仍是當今為政者師表,為民者心愿。包公擔任諫官和監察御史期間,鐵面無私,剛正不阿,經他彈劾,一大批腐敗的、不稱職的官員倒了。
包公為官,貴在一個“清”字:清正、清明、清廉。唯其清正,一身正氣,辦事公平,他才能得到大多數人們的信任和愛戴;唯其清明,敢于堅持原則,與貪官污吏和各種丑惡現象為敵,他才能夠在黨爭激烈、腐敗盛行的官場上沒有被污染,被淹沒;唯其清廉,雖居高位,卻嚴于律己,從不以權謀私,他才為世世代代的人們所牢記、所傳頌。
不清者不能為官,包公為此奮斗了一生,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
身世之謎


如果從包公出生的那年算起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了,可是人們從來沒有忘記過包公,仍然世代傳頌包公的故事。
實際上,正史上有關包公的記載很少,幾個版本的包公傳記都不過一千多字,最長的《包公墓志銘》也不過三千多字,可是民間流傳的包公故事可就多了,加起來足有好幾百種。在民間,包公早已經超越歷史,成為神話。
如果只相信那些干巴巴的歷史記載,人們怎么可能如此長久地記著他?可是如果說那些傳說就是事實,那歷史本身不是變成神話了嗎?可見,在包公身上,是圍繞著一層神秘光環的。人們一直在問:那些民間傳說,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真實的包公究竟是什么樣的呢?
如果把包公的這些未解之謎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五個問題:
第一,有關包公的身世,如,包公剛一生下來就被父母拋棄了嗎?后來又是被他的嫂子養大的嗎?
第二,關于包公的形象,他的臉真是黑的嗎?真的有一個月牙兒嵌在他的額頭中央嗎?
第三,包公都斷過哪些案子?真的是斷案如神嗎?那些著名的公案,“貍貓換太子”、“秦香蓮”等等,跟包公有關系嗎?
第四,包公歷來嚴于律己,也嚴于待人,經他指名道姓彈劾過的本朝官員就有六十一名,連宰相也被他拉下馬,甚至還膽大包天地沖撞過“龍顏”。
換別人,早就遭報復了,可是,包公卻能很好地保護自己,而且一直受到重用,這其中的“奧秘”是什么呢?
第五,包公是怎么死的?是被人害死的?后又身葬何處?等等。

目次

第一章:身世之謎
第二章:精誠盡孝
第三章:牛舌疑案
第四章:端州清風
第五章:真假皇子
第六章:包公上疏
第七章:開封府尹
第八章:宋宮秋月
第九章 包與歐陽
第十章 勁正之臣

書摘/試閱



第三,如果進宮困難,見不到皇上,那就實施第二套方案:在開封的大街上散布謠言,把冷青是皇子的信息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當信息傳進宮中,肯定會引起皇上的注意。盼子心切的仁宗皇帝必定派人來核實冷青的身份,也有可能親自驗證。那時候沒有DNA檢測技術,只要日子算著差不多,皇上瞧著冷青長得有點像自己,同樣可以達到目的。
第四,如果事情被人揭穿,或被嚴重懷疑,那就必須設法脫身。可以讓冷青偽裝成精神病人,裝瘋賣傻,讓人覺得不過是場鬧劇而已,不再較真。這個結局雖不大理想,但至少可以保證自己和冷青免受牢獄甚至斷頭之災,弄好了可以全身而退。
假冒皇子,可是殺頭大罪,要冒極大的風險,這個道理全大道不會不懂。可事情一旦成功,就能成為人上人,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在等著自己,這個前景實在太有吸引力了!讓人怎能不動心?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全大道決定還是干。又經過一番精心準備之后,兩個人結伴下山,潛入東京,計劃進入實施階段。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