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躁動的帝國:不為人知的美國歷史(上)(簡體書)
滿額折

躁動的帝國:不為人知的美國歷史(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2 元
定價
:NT$ 312 元
優惠價
8727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波瀾壯闊的美國百年擴張史

超級帝國崛起的黑暗征程

★一戰、二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操縱美國參戰的幕后黑手究竟是誰?

★蘇聯出兵在即,日本徹底投降已是板上釘釘,為何美國仍執意投下兩顆原子彈?

★奧巴馬秉持新冷戰思維,把戰略核心轉向亞洲,夸大中國威脅,到底意欲何為?

100年前,美國只是歐洲老牌帝國的跟班,而今天它卻躍居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短短百年間,美國何以變化如此巨大?縱觀20世紀,美國是唯一連續打了多場戰爭的國家,好戰是其本性使然?本書卻給出驚人的答案:戰爭是美國的發財良機!

從兩次世界大戰中為交戰國提供軍火,到冷戰時視蘇聯為假想敵惡意挑起核競賽,從“阿伊戰爭”中為能源肆意侵略他國,到以反恐為名橫行全球……凡是戰火燃起之地,就有美國做大生意的機遇。

《躁動的帝國:不為人知的美國歷史(上冊)》基于最新解密文件、世界上最優秀學者的研究成果,以犀利的筆觸,對一戰至今17位美國總統執政時期的外交政策進行深度解讀,揭開美國本性中最陰暗的一面。

美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躁動百年的帝國又將何去何從?本書給出了最真實的答案。

作者簡介

奧利弗·斯通(OliverStone),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在中國最知名的美國“老憤青”,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得主

奧利弗·斯通是世界影壇的杰出人物,同時也是著名編劇和作家。其作品多為政治、戰爭或人性題材,包括“越戰三部曲”(《野戰排》、《生于七月四日》和《天與地》)、《刺殺肯尼迪》、《華爾街》、《天生殺人狂》等。

斯通曾參加越戰并負傷,因而在其作品中注重對社會進行反思,體現對人類命運的深切關懷。許多人深受他啟迪,稱其為“當代海明威”。

《不為人知的美國歷史》是其最新作品,該書比同名紀錄片更為詳實精彩,一經出版即引起轟動,并迅速竄上亞馬遜暢銷榜和《紐約時報》暢銷書。

 

彼得·庫茨尼克(PeterKuznick),美國著名歷史學家,美國高級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歷史學家協會杰出講師

彼得·庫茨尼克是一位歷史教授,寫過關于科學、政治、核能歷史以及冷戰文化方面的大量作品,包括《超越實驗室: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中的政治活動家》等。

名人/編輯推薦

★連續10周高踞亞馬遜分類暢銷書榜首!

★近百年來最具顛覆性的圖書之一!

★《躁動的帝國:不為人知的美國歷史(上冊)》紀錄片歷時5年,耗資千萬打造而成,榮膺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向大師致敬單元”作品

★美國最具世界主義良知的自我批判之作!

★前蘇聯總書記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傾情推薦!

★中國互動媒體集團CEO,《ILOOK》雜志主編洪晃熱推!

★帝國源起:戰爭是筆大生意!

軍火是他們的股票,政府是他們的客戶,最終的消費者既有敵人,也有同胞。

“一戰”戰場上每1名敵軍倒下,美國就有25000美元入賬……

“二戰”初期,美國仍在與納粹德國做生意,250家美國公司擁有價值4.5億美元的德國資產;“二戰”結束后,美國利用37.5億美元貸款打開了大英帝國的市場……

伊拉克戰爭后,美國公司在伊拉克等國大肆斂財。2008年,哈里伯頓伊拉克分公司的利潤超過240億美元……

“基地”組織花了區區50萬美元策動的“9·11”恐怖襲擊,居然導致美國經濟出現1萬多億美元的赤字……

目次

序言帝國源起:戰爭是筆大生意

第1章 “一戰”爭鋒威爾遜與列寧的激烈較量

威爾遜從“一戰”中大發橫財后,趁機提出“十四點和平原則”,企圖建立利于美國的世界新秩序,但最后重整世界的依然是代表英法等老牌帝國利益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在威氏郁郁而終的同時,這個分贓不均的體系也正在孕育一個即將掀起腥風血雨的恐怖畸胎……

1.“十四點和平原則”新鮮出爐

2.操縱輿論,主動跳入“一戰”旋渦

3.慘無人道的毒氣戰

4.兩種對立的思潮

5“.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埋下禍根

6.大力經營拉美“后院”

第2章 新政興衰羅斯福與大軍火商的拉鋸戰

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20世紀以來,美國連續打了多場戰爭。它為何如此熱愛戰爭?操縱美國參戰的幕后黑手究竟是誰?為何如此神通廣大?而為何現在史學家們屢屢批評美國是納粹德國的肆虐的助推者?

7.大危機籠罩,羅斯福急推新政救市

8.納粹思潮秘密蔓延

9.路在何方?資本主義PK蘇聯模式

10.800%的利潤:軍火商們骯臟的戰爭交易

11.“死亡販子”抱團反擊國會軍火調查

12.美國公司與納粹德國結為“利益聯合體”

第3章 “二戰”英雄之爭誰徹底打敗了德國

提起“二戰”英雄,大家津津樂道的多半是美國,但死在蘇聯手里的德軍超過600萬,英美擊斃的僅100多萬!為抗擊德國,蘇聯更是死了2700多萬軍民!而在蘇聯苦苦支撐之時,英美不僅屢次食言陷蘇聯于水火,還趁火打劫,在蘇聯背后大打黑槍!

13.復仇!復仇!復仇!14.《租借法案》會斷送美國和平嗎

15.英美西線戰場遲遲不開為哪般16.誰徹底打敗了德國

17.《雅爾塔協定》是不是一份相互妥協的利益分配方案

18.無知者無畏:膽小鬼公然挑釁大獨裁者

19.德國投降,

美蘇進入短暫蜜月期

第4章 核爆小個子釀成了大悲劇

德國投降后,軸心國集團大勢已去。陷于中國戰場多年的日本敗象早現,而蘇聯也出兵在即,日本徹底投降已是板上釘釘的事。然而,面對幾乎已是手無寸鐵的日本,美國為何仍然堅持投下兩顆原子彈?而這居然并非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

20.啟動曼哈頓計劃

21.羅斯福逝世,杜魯門“意外登基”

22.癡人說夢的“一億玉碎”

23.“東京大轟炸”背后的切骨仇恨

24.使用原子彈是否意在威懾蘇聯

25.“小男孩”襲擊廣島,核武首登戰場

26.蘇聯出兵,日本火速投降

27.廣島事件是否針對蘇聯

第5章 冷戰探源誰挑起了美蘇40年冷對抗

原子彈給了美國底氣,頻頻威脅盟友蘇聯,兩者關系一落千丈。“紳士”英國卻是唯恐天下不亂,頻頻以密友之姿挑撥美蘇,“鐵幕”演說更是直指蘇聯染指世界。但杜魯門主義與馬歇爾計劃相

繼出臺,卻在喂飽西歐與英國的同時,提醒全世界:到底誰欲稱霸世界?

28.頻繁“核威懾”,積蓄蘇聯怒火

29.丘吉爾“鐵幕”演說居心何在

30.杜魯門主義與馬歇爾計劃--誰欲稱霸世界

31.CIA開展全球秘密行動

32.北約:柏林危機背后的“美國禍心”

33.兩大挫折:失去中國和蘇聯首次核試驗成功

第6章 核擴散年代“朝戰”與“越戰”中的核危機

蘇聯研制出原子彈令美國在核研究上越來越瘋狂,到1950年,美國的原子彈足以毀滅地球數十次。朝鮮戰爭中,核戰爭幾乎一觸即發。斯大林死后,蘇聯釋放停戰信號,但美國卻沒有罷手,反而越來越偏激:不間斷的核試驗,核武器常規化,軍方接管核武器……世界距離毀滅還有多遠?

34.擴充核軍備,搶占核優勢

35.冷戰中的熱戰--從朝鮮內戰到朝鮮戰爭

36.中國險些成為“核犧牲品”

37.軍方要接管核武器

38.伊朗與危地馬拉政變的幕后黑手

39.“越戰”:中國出兵差點引來核攻擊

40.“第五福龍丸”核污染事件

第7章 古巴導彈危機與人類擦肩而過的核浩劫

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核武器已達3萬枚!而且這些武器全部不加鎖,美國軍方有數十人可未經總統授權發動核戰爭!險些毀滅人類的古巴導彈危機以蘇聯的妥協而告終。出于對核浩劫的恐懼,赫魯曉夫與肯尼迪努力尋求緩和路徑……但在兩國鷹派勢力的叫囂下,他們的努力能支撐多久?

41.“導彈差距論”引發核競賽新高潮

42.“SIOP”打擊目標鎖定中蘇

43.誰應為豬灣慘敗負責

44.柏林之爭與新一輪軍備競賽

45.美蘇險些互射核彈

46.遲來的核禁試

47.肯尼迪:是和平英雄,還是叛國者

書摘/試閱

第3章二戰英雄之爭:誰徹底打敗了德國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破壞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戰爭,超過6000萬人因此而死。提起二戰英雄,讓大家津津樂道的多半是美國。

然而,死在蘇聯手里的德軍超過600多萬,英美擊斃的僅有100多萬?!為抗擊德國蘇聯更是付出了2700多萬人民的生命!而在蘇聯苦苦抵抗之時,英美不僅屢次食言陷蘇聯于水火,還趁火打劫,在蘇聯背后大打黑槍?!到底是拯救世界的英雄,誰是卑鄙小人?

復仇!復仇!復仇!

對于多數經歷過二戰的美國人來說,會認為二戰是一場“正義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打敗了德國、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邪惡同盟。但在世界其他地方的人看來,二戰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為慘烈的一場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世界超過6000萬人失去了生命,其中2700萬蘇聯人,1000萬~2000萬中國人,600萬猶太人,550萬德國人,300萬非猶太波蘭人,250萬日本人,還有150萬南斯拉夫人。奧地利、英國、法國、意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和美國各國都有25萬~33.3萬不等的人在戰爭中死亡。

一戰因為一個導火索就爆發了,但二戰卻是逐步蔓延開來的。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三省,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的標志。

19世紀晚期,當西方列強逐步擴大他們的殖民統治勢力范圍的時候,日本也通過明治維新走上現代化的工業道路,躋身于世界發達國家之列。1894~1895年,日本在中日甲午戰爭中以它的堅船利炮打敗了中國的北洋水師。在10年之后的日俄戰爭中,日本又打敗了俄國。這是自成吉思汗以來700年間,東方國家第一次戰勝西方列強。俄國的失敗大大削弱了俄國沙皇獨裁的統治,最終導致1905年革命的爆發。連綿不斷的叛亂,再加之沙皇的黑暗統治,以及與德國開戰帶來的深重苦難,最終導致了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日俄一戰,也造成俄國和日本之間長達數十年的不睦。

與此同時,德國也磨刀霍霍,加緊備戰,以報一戰喪權辱國、割地賠款之仇。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1936年結成了軸心國聯盟,并援助佛朗哥的軍隊顛覆了西班牙共和國。而西方各大國對埃塞俄比亞和西班牙的法西斯勢力妥協退讓,更助長了希特勒征服歐洲的野心。斯大林也認為,英國、法國、美國都沒有共同阻止納粹擴張的意愿。

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當年12月,日本在南京實施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20萬~30萬中國平民被殺,約8萬婦女遭到強奸。日軍很快就占領了中國的東部沿海地區,2億中國人淪為亡國奴。

1938年,國際局勢繼續惡化。德國吞并奧地利后,又強迫英、法等國簽定《慕尼黑協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英國首相張伯倫恬不知恥地說,《慕尼黑協定》給歐洲“帶來了和平”。羅斯福心知肚明,他說,英法出賣了弱小無助的捷克,并且“急于洗刷自己背信棄義的污名”。但是羅斯福也清楚地知道,美國能夠為反對納粹獨裁提供的幫助也是杯水車薪。美國對身處德國和奧地利統治之下的猶太人抵抗組織幫助也甚少。1939年,美國接收了2.73萬名來自德國和奧地利的移民,這是美國能接收的最高移民數量,也是接收數量最多的一年。但是隨著猶太難民的不斷增加,美國為他們的幫助就十分吝嗇了。羅斯福也沒有試圖去修改美國在1924年制訂的帶有歧視性的移民法的相關條款,以提高對移民數量的最低限制。

1939年3月,希特勒得寸進尺,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斯大林明白,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蘇聯了。多年以來,蘇聯政府一直懇求英、法等國聯合對付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為此,1934年蘇聯加入了國聯。但是蘇聯的一再請求還是無人理會。隨著德國占領捷克斯洛伐克,斯大林再一次懇求英國和法國聯合阻止德軍東擴。但是這一次的懇求依然是石沉大海。

由于擔心德波聯軍共同進攻蘇聯,斯大林決定暫時妥協以爭取時間。1939年8月,蘇聯被迫與終有一戰的德國簽訂了一份秘密和平協定。在這份和平協定中,蘇德將東歐進行了分割,分別劃入自己的勢力范圍。事實上,蘇聯政府和英、法也簽訂了軍事互助協定,但是英、法都不接受斯大林把蘇聯軍隊開進波蘭以最大限度地遏制德國的計劃。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閃電戰”。英、法隨即對德宣戰。9月17日,蘇聯紅軍進入波蘭,并很快控制了波羅的海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芬蘭。

在一個短暫的間歇過后,1940年4月,希特勒再一次發動了“閃電戰”。德軍迅速攻取了丹麥、挪威、荷蘭和比利時。6月22日,法國,這個其有生力量已在一戰中折損大半,而目前由一個保守的反猶政府執掌政權的國家,在僅僅6周之后就向德國投降,只剩下孤零零的英國在堅持戰斗。1940年夏,不列顛之戰讓英國損失慘重。但是德國并沒完全摧毀英國皇家空軍,這使得德國在接下來9月份的跨海對英國進行地面進攻的計劃成為泡影。不過,德國空軍對英國大城市的轟炸依然在繼續。

羅斯福想伸出援手,但美國的中立政策仍未改變,軍事的準備也十分不足,國內孤立主義的氣氛依然濃重,他只能望洋興嘆。他還受到來自內閣成員和軍界的阻撓,這些人都認為英國大勢已去,美國應該集中資源保衛美國本土。不過羅斯福最終還是挺身而出,繞過國會,為英國提供了50艘超齡的驅逐艦。條件是英國同意將它在西半球所轄的8個地方建立美國的軍事基地,租期99年。隨著不列顛之戰進入白熱化階段,羅斯福不顧外界反對,決定幫助英國戰斗到底。

盡管世界的譴責聲不斷,但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根本擋不住日軍對中國各大城市的狂轟濫炸。1939年7月,美國終止了與日本在1911年簽訂的貿易法案。這一行為扼住了日本經濟的咽喉,切斷了其工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供應,并且美國停止向日本出口日本發動戰爭所急需的軍備物資。同時,在中國的東北邊境,蘇聯和日本也因為邊境爭端打了起來,朱可夫將軍領導的蘇軍讓不可一世的日軍第一次吃了敗仗。這一仗也加劇了遠東戰事的緊張程度。

1940年9月,德國、意大利和日本正式簽署三國同盟條約,成立了“軸心國”集團。匈牙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亞隨后加入。

《租借法案》會斷送美國和平嗎?

眼看著戰爭的黑云壓境,羅斯福決定打破舊例,參加第3屆總統選舉。共和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是來自印第安納州的企業律師溫德爾·威爾基,一位政治上的調和派,對新政的大部分政策持支持態度,并宣稱會對英國提供軍事援助。事實上,威爾基是位加入共和黨不久的新黨員,他的提名受到了來自前議員詹姆斯·沃頓等共和黨內部頑固勢力的阻撓。詹姆斯·沃頓說:“如果一個妓女想入教堂懺悔,我會接受并引領她入場。但是,我永遠都不會,讓她去指揮一個唱詩班!”

由于事關重大,羅斯福對其副總統的提名考慮了很久。整個國家正面臨著一場大戰。經過反復地權衡,他最終提名他的農業部長——亨利·華萊士為其競選伙伴。羅斯福知道,提名來自愛荷華州的前共和黨議員華萊士,會遭到來自民主黨內的激烈反對。華萊士祖父創辦的《華萊士農場》被認為是美國現代農業的權威雜志。直至1924年去世,華萊士的父親在哈定和柯立芝總統時期一直擔任農業部長。華萊士在1928年大選中支持史密斯,1932年大選中又改投羅斯福,一直到1936年他才正式從共和黨轉入民主黨,這導致一些民主黨高層質疑他的忠誠,就像威爾基在共和黨內遭到的質疑一樣。

羅斯福則沒有如此顧慮。他了解華萊士的一貫立場。作為農業部長的華萊士一直是新政的堅定執行者,他成功地將美國的農業從蕭條帶入繁榮。1933年,在華萊士接任農業部長時,美國的農民雖然仍占全國人口的1/4,但他們的生活卻大不如前。農產品充斥市場,壓低了價格。這種情況貫穿了整個20年代,直至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1932年,整個農業的產值只有1929年的1/3。到1933年,整個美國農村毫無生機。羅斯福清楚,農業的復蘇是整個新政的基石。但華萊士提出的解決辦法卻頗受爭議。基于限制人多地少的情況會刺激需求從而提升價格的考慮,他建議給農民補貼,讓他們減少農業生產。但是在1933年,他被迫采取了更為激進的做法。當時的棉花價格已經跌至每磅5美分,庫存積壓,海外市場也逐漸萎縮,而另一場大豐收又指日可待。面對這種形勢,華萊士決定付錢給農民,讓他們毀掉了1/4正在生長的棉花。多年以來,華萊士一直致力于改良雜交玉米,他認為只有充足的食品供應,才能有力地維護世界和平。這種想法連他自己也不敢相信。“必須毀掉那些馬上要收割的莊稼,”他嘆惜道,“這是對我們文明最大的反諷。”那年8月,有1000余萬英畝的棉花被犁到了地里。

但是接下來的問題更為棘手。華萊士依然需要處理大量的生豬。按照養豬戶的提議,他提出了宰殺600萬頭體重在100磅以下的小豬的計劃。而市面上出售的成年豬,平均體重在200磅。批評者說華萊士是“豬崽的劊子手”和對“豬的強制節育”。華萊士反駁道:“宰殺豬崽無疑是不人道的,但我更不愿看到,這些豬崽只能像寵物一樣養大,卻無法賣掉。”他相信這一計劃會產生有利影響。他將1億磅的豬肉、豬油和肥皂分給急需的美國民眾。華萊士說:“當時沒有多少人意識到這個辦法多么有效。這相當于政府從那些產品剩余者手里把東西買來,再把它們分給那些買不起的窮人。”

華萊士的這些極端的措施終于達到了預想的效果。棉花的價格翻了一番。農民的收入在一年內增長了30%。不過,華萊士還是對其產生的后患表達了無奈:“1933年8月,把1000英畝的棉花毀掉。9月,又宰掉了600萬頭小豬。這在任何正常社會都是無法想象的。這是對1920~1932年間世界陷入無序混沌發展的反撥,是必須采取的應急方案。”盡管華萊士做出了解釋,但這種毫無節制的毀壞莊稼和屠宰牲畜的行為,仍使得窮人的處境雪上加霜,并給新政蒙上了一層“對民眾疾苦麻木不仁、通過減少供給來刺激經濟”的污名。

總之,就像小阿瑟·施萊辛格后來寫道的那樣:“華萊士是一位卓越的農業部長……他適時地從農業商品化的窠臼中脫離出來,更多地去關注農產品的自給自足和農民的貧困現象。對于城市中的窮苦大眾,他提供免費的食物配給和學校午餐。他科學地安排耕地的使用,并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他還推動了對植物病蟲害、動物防疫的常態化研究,培育種植抗旱和雜交的農作物以增加糧食產量。”

在華萊士任農業部長的8年間,他對內通過了一系列農業政策,成就了他堅定的新政政治家的美名,對外他是一名堅定的反法西斯主義者。1939年,他成為美國民主和學術自由委員會(ACDIF)的堅定支持者。這個委員會由美國著名的人類學家法蘭茲·鮑亞士在1938年發起成立,主要由左翼科學家組成。1938年底,鮑亞士發表了《學術自由宣言》。這份宣言由1284名科學家簽名,對納粹主義和它對科學家和教師的迫害進行強烈譴責,并且倡議保衛美國國內的民主自由和學術自由。科學家們給予華萊士很高的評價,公認他是羅斯福政府中最具有科學素養的高官,是科學家們最好的盟友。在1939年10月紐約世界博覽會上,科學家們還邀請他參加了美國民主和學術自由委員會關于“科學家如何參與反法西斯”的高層論壇。華萊士將“種族主義”定義為“一些特定群體中的人們試圖通過編造虛假的種族理論以實現其統治他人的目的”。他還以植物遺傳學為例,重點闡述了“科學家可以利用自己的學識,來戳穿種族理論的虛假面具,并阻止法西斯利用這些理論來破壞人類自由”。他號召科學家們團結起來進行斗爭。

為了防止法西斯的毒牙咬壞我們的自由民主之體,在與他們的斗爭中,科學家們有必要承擔起責任。說其必要,是因為如果沒有個人之自由,就沒有學術研究之自由。說其責任,是說只有他們才能夠為人民提供打倒種族主義謬論的事實真相。唯有他們能夠澄清在我們學校教育和大眾傳媒中的種種錯誤認識。唯有他們能夠向人們說明那些只有某個民族、某個國家或某個階級才能替天行道,接受上帝的旨意實行獨裁統治的荒唐與無稽的言論。

現在,歐洲的民主岌岌可危,羅斯福需要有一個為自由和民主而戰的斗士來擔當他的競選伙伴。羅斯福看中了華萊士,但卻遭到了黨內高層和保守勢力的阻撓。他們認為華萊士過于激進,并且懷疑他的政治立場。一切都預示著他的提名將引起軒然大波。羅斯福又羞又惱,給與會的代表們寫了封信,信中直截了當地以拒絕接受總統提名相威脅,并且告誡代表們要謹慎、理智地行事。他說:

民主黨的大會必須堅持進步和自由的政治主張方能贏得勝利。如果我們的黨沾滿了銅臭,被金錢左右,喪失了對自由、民主的追求,那么我們將輸掉這場大選。如果我們的黨不能夠從保守勢力、反動勢力和綏靖勢力的桎梏中擺脫出來,我們將無法奪取最后的勝利。民主黨將無法應對這些勢力的并存。因此,我無法承擔起代表民主黨競選總統這一大任。

埃莉諾·羅斯福打破了僵局。作為第一夫人,她在大會上做了發言。她說,“我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難時局”,并提醒大家現在并非“一個尋常的時期”。在巨大的壓力之下,那些手里握著提名大權的大佬和代表們妥協了,同意華萊士成為副總統人選。但是他們并不善罷甘休,伺機報復的日子還在后頭。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7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