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圓通的人際關係(簡體書)
滿額折

圓通的人際關係(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18 元
定價
:NT$ 708 元
優惠價
87616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人際關系既復雜又很微妙,而這種復雜與微妙性,在中國文化背景下體現的尤為突出。對大多數人而言,人際關系無疑是件頭痛但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如何吃透中國特殊的人際關系文化?如何在當今復雜的人際依賴網絡中做到輕松自如?如何將人際關系能力演化為事業成功的法寶?對每一個人特別是職場人士而言,是值得思考的。曾仕強教授在《圓通的人際關系》一書中立足于中國文化,全面解析了圓通人際關系之道,以期幫助讀者走出人際關系困境,提升個人交際魅力,促成事業成功。

作者簡介

 曾仕強教授
中國式管理之父,當今中國極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與國學大師。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師范大學教授。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研究中國管理哲學三十年,首倡中國式管理,名動政商學界,享譽海內外。
曾仕強教授深諳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管理學術,學問淵深,世情洞達。他是央視《百家講壇》最受歡迎的主講專家之一,以其深厚的中國文化功底和中西貫通的淵博學識在中國管理界獨領風騷,被著名國學專家錢文忠教授尊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天人之師”。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式管理全集》煌煌二十四卷,囊括曾仕強教授全部管理著作
匯集大師畢生心血,引領事業人生至高境界
傳世文化瑰寶,盡攬領袖智慧,饋贈、收藏首選珍品
1. 全集首度出版
《中國式管理全集》首次結集出版,精心修訂,集中展示曾仕強教授中國式管理系統理論與系列方法,內容之豐、規模之全、編撰之精,同類書無出其右者。從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人際關系到中道管理,透徹領會修己安人的管理真諦,從容駕馭復雜局面;從易經管理的智慧到三國的奧秘,輕松掌握中國文化的精髓與實質,豁然貫通應對變化的不二法門。
2. 典藏珍品
煌煌二十四卷,設計精美典雅,豪華圓脊精裝,內文印刷采用品質最佳的80克純質紙,實屬閱讀精品、收藏珍品。
3. 饋贈佳品
全球限量發行,倍贈收藏價值。集傳家之寶,搜贈友之禮,《全集》乃不二之選!

目次

書摘/試閱

《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彼此都是中國人,建立人際關系時,就更需要確確實實了解對方在說些什么、想些什么。
言模棱兩可,言不由衷
俗話說,言為心聲。中國人的心是難以捉摸的,所以中國人的話常常模棱兩可。我們主張“逢人只說三分話”,同樣主張“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逢人只說三分話”是對交情不深、關系不夠的人而言的,因為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當然應該小心試探。“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是對交情深厚、關系密切的人而言的,既然大家親如一家,也就不需要互相隱瞞。
其實,中國人說“逢人只說三分話”的時候,已經含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意思。況且中國人所說的“三分”,既可以是“三分流水七分塵”的“三分”,也可以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就看到時如何拿捏了。當彼此尚不熟悉時,當然“未可全拋一片心”,等到互相信賴了,完全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同樣,中國人說“言無不盡”的時候,也不要忘記“逢人只說三分話”,因為彼此雖然關系密切,但是有的話可能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或者引起他的嫉妒,所以必須有適當的保留,說三分留七分,那七分就心照不宣了。

聽話不如“看”話

不了解中國人的人覺得我們很難捉摸:“我明明聽懂了他的話,他怎么還是不高興?”因為中國人說的話通常包含很多意思,聽懂了表面意思卻常常聽不懂言外之意。有時候,中國人不說話,只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包含了很多意思,這當然需要彼此的默契。如果沒有默契,要搞清楚中國人到底在說什么,確實很難。下面這個小故事就說明了這一問題。

蘇東坡被貶至黃州后,一天傍晚,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通長江。忽然,蘇東坡用手往岸上一指,笑而不語。佛印順勢的望去,只見岸邊有一只黃狗正在啃骨頭,頓有所悟,便將自人己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蒲扇拋入水中。兩人心領神會,不禁相視而笑。
原來,這是一副啞聯。蘇東坡的上聯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聯是“水流東坡尸(東坡詩)
當然,要達到蘇東坡與佛印這種心靈相通的程度,除了默契之外,還要有較高的智商才行。中國人南腔北調,就算大家都說普通話,也很難保證彼此聽得懂。勉強聽懂,也未必弄得清楚他的真正用意。
指鹿為馬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人們把“指鹿為馬”理解為“不明是非、顛倒黑白”,其實很不恰當。趙高只是借此試探一下究竟自己在朝廷的權勢怎樣,其真正的話意是:“你們是服從秦二世,還是服從我?”我們嘲笑群臣不分黑白,其實他們才是真正聽得懂話意的人。
案例
有一天,我搭出租車到某地。由于大路發生事故,所以司機改走小路。但小路蜿蜒曲折,司機不太熟,越走越覺得沒有把握,便停下來,問路旁邊一位老先生:“請問我要到某地去,該怎么走?”
老先生氣定神閑,不慌不忙地回答:“有路就可以走,多問幾次就會到。” 這兩句話,叫人聽了覺得十分有道理,同時又覺得摸不著頭腦。司機表示感謝,很有信心地向前駛去。我覺得很納悶,問他:“你知道怎么走了?” 他說:“知道。有路就可以走,表示我走的路是對的。如果我已經走錯了,他會把手一揚,然后指向正確的方向。現在我走對了,他不必舉手,所以說有路就可以走,告訴我順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多問幾次就會到,意思是后面會有幾個比較復雜的岔路口,那時候一定要問路,不要亂闖。”
經他這么一解釋,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中國話如此簡單明了,兩句話就可以交代清楚。但聽者必須動腦筋才能聽懂。現在有些人只聽不想,以致聽不懂中國人所說的話,實在是一種遺憾。
中國話很不容易聽,才是我們真正的難處。中國人要人家不要“聽”話,其中含有“中國話不可以用耳朵聽”的意思,必須特別小心。“不要聽他的”,包含“不要聽他的話”,也包含“不要單憑耳朵聽他的話”的意思。中國人很少說:“聽他說什么。”反而常常告誡我們:“看他怎么說。”也就是說,中國話不適合單用耳朵聽,應該配合眼睛看。中國話聽起來含含糊糊,“看”起來清清楚楚。中國人不喜歡里唆講一大堆,只喜歡簡單明了,短短一兩句話,含意很深,所以“看”了之后,還要多想。如果不用心想,還是弄不清楚中國人的話意。也就是說,“看”話不能單憑一雙眼睛去看,還要動用“心眼”,才能夠真正看清楚,才能領悟“話中的話”,以及“話外的話”。
“心眼”要大,才聽得真實。“心眼”太小,成了“小心眼兒”,就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果對方有難言之隱,有說不出來的苦衷,有說出來反而彼此難過的事情,千萬不要用不正當的心思去曲解。
一句“你看著辦吧”,究竟是“全權委托你”,還是“猜猜我的用意”,甚至“居然搞成這樣子,你自己收拾爛攤子吧”?短短五個字,足夠讓別人思前想后了。凡是耳朵聽不懂的時候,就要用眼睛看,還要動腦筋,結果呢? 你看著辦吧!

“隨便”并不隨便

關系中國人常把“隨便”掛在嘴邊上。請客吃飯時,總是說:“沒有什么好菜,隨便吃點。”實際上菜肴十分豐盛。反過來說,客人真的隨便吃喝,絲毫都不客氣,即使賓主交情甚深,主人看在眼里,也會不太舒服:又不是只有你我兩人,當著我的妻兒,你也未免太隨便了! “隨便”的意思有兩種:一是“隨意、任意”,一是“不拘束、不認真”。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使用起來卻有三種含義:第一,“隨便”代表“看看你的誠意”。人家問我要什么,我說“隨便”,意思就是說:衡量你自己的能力,可以提供什么。中國人認為,我說“隨便”是不想為難你,如果你真的“隨便”,就是輕視我。如果我到你家做客,你問我喝什么,我說“咖啡”,你沒有,豈不是很尷尬,所以我只能說“隨便”,給你留了面子。你雖沒有咖啡,但是給我端上一杯好茶,我自然也很高興,因為你沒有“隨便”應付我。但是,你真要“隨便”給我一杯白開水,那我肯定不高興:“如果只有白開水,何必問我喝什么?”
你請我吃飯,問,到哪里用餐? 我當然不能直截了當地提議上豪華酒樓,萬一你認為那樣不值得,我豈非自討沒趣? 不過我也不愿意自貶身價,一開口就選擇普通餐廳,非但顯得土氣,對方也未必領情。最好的辦法,還是說“隨便”。至少可以了解你認為拿什么招待我最合適,進而了解我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以便調整自己所應表現的態度。你經濟拮據,只能夠請我上普通館子,我照樣吃得高興,因為你夠誠意,我不在乎吃什么;如果你手頭寬裕,豪華酒樓也請得起,卻只請我上普通的館子,我就知道你不夠意思。
“隨便”絕對不是含糊,而是“在和諧中找到合理”的一個代名詞。中國人如果真的隨隨便便,一定沒有前途。

案例
甲和乙是好朋友。一天,乙到甲家里做客,甲熱情招呼,順口問他:“喝點什么東西?”乙回答:“隨便,隨便。” 甲當然心里有數:家里確實有好酒,是留給上司丙的,現在當然不能拿給乙喝。衡量與乙的關系,決定泡一壺好茶招待他。乙見甲并沒有敷衍他,自然很高興,也知道自己在甲心中的分量。
正在此時,丙不期而至,明顯就是來喝那瓶好酒的。此時,甲該不該將好酒拿出來?如果拿出來就會得罪乙,不拿出來又會得罪丙。這種兩難的情況卻也難不倒深諳圓通之道的甲。
甲對他太太大聲說:“我剛才找了半天,你到底把那瓶好酒藏

到哪里去了?”甲的太太明白甲的意思,也大聲地回答:“我昨天收拾屋子,怕把它弄臟,特地藏起來了。”
話音未落,甲的太太就拿著好酒出來了,并準備了豐盛的下酒菜。乙和丙都很高興,當然,甲將危機巧妙地化解于無形,更是高興。
用高聲說話來向別人傳達自己的想法,是中國人的絕招,在人際關系的運作中,具有轉危為安的決定性力量。甲很清楚,丙提前來就是想喝自己的那瓶好酒,可是乙來了自己沒拿出來,等丙來了才拿出,乙心里肯定不高興。可是不拿出來,就會引起丙的不滿。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但是高聲說話就解決了問題:“剛才找了半天”就是告訴乙“我本來想請你喝,但是沒找到”;而丙明白,就算乙是甲的好朋友,還是沒我的面子大,哪怕是“特地藏起來了”,到了緊要關頭,也得拿出來。知識很重要,但是知識之外,人際技巧也很重要,若想圓滿解決問題,在知識之外,還需要一些藝術氣氛。第二,“隨便”表示具有“單憑物質不足以表達全部的敬意,必須拿精神來補助”的用意。以請客吃飯為例,主人即使準備很多佳肴,仍然說“隨便吃點”,意思是這些菜雖然很好,但總覺得應該有更好的,才足以表達主人對貴賓的敬意。如果客人認為過于豐盛,就會說“太破費了”;如果客人覺得不過爾爾,既然主人說了“隨便吃點”,那客人也不會不滿。如果東西非常好,中國人也會輕描淡寫地說“隨便買的”,這不是謙虛,而是中國人認為精神重于物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同時,也希望對方不會有“受之有愧”的負擔。如果東西并不好,一句“隨便”,表示“我已經盡力,希望你能夠諒解”。中國人講究“盡心盡力”,只要盡力而為,對方多半是會體諒的。
第三,“隨便”暗示“我有我的意見,只是不便說出來”。上司征求下屬的意見,下屬絕不敢說“隨便”,而是請上司做主。因為說“隨便”,就意味著下屬有自己的意見,只是不方便說而已。
“隨便”正是孔子的“無可無不可”的體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很微妙的,時時有變化,如果絲毫不加考慮,冒冒失失地說出自己的意見,很可能使對方為難,不如將心比心,先說“隨便”,好讓彼此有個商量的余地。
既然“無可無不可”,“隨便”就不是對“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地”都通用的。有的時候,隨便說“隨便”也會給對方造成困擾。例如,晚輩對長輩最好別說“隨便”,否則就顯得太隨便。朋友之間也有不宜說“隨便”的情況,同是請客吃飯,說“隨便”可以讓主人根據自己的情況準備,但是如果主人境況不好,要保全主人的“面子”,就不宜說“隨便”,最好說:“我最近腸胃不好,很怕油膩,就在附近這家飯館吃點素菜就行。”
有人托你幫忙,要請你吃飯,你就要暗自盤算一下,“吃人家的嘴軟”,背負人情太重,哪里敢說“隨便”,趕忙借故推辭,心領為上。
“隨便”并不是“差不多”,而是以“合理就好”為原則,應該說“隨便”的時候,才可以說,不應該說的時候,就不可以說。別人在對你說“隨便”的時候,如果他不是隨便說的,那就等于說:“你自己想想,怎樣才合理;只要合理,我當然就隨你的便!”
“隨便”絕不是“馬馬虎虎”,我們將心比心,既不希望人家“馬馬虎虎”待我,當然也就不可以“馬馬虎虎”對待別人。該“隨便”才能隨便,不該“隨便”絕對不可以隨便。
以“不隨便”的態度來“隨便”,才能符合合理的標準。我們一方面不可以隨便說“隨便”,另一方面也不能夠隨便理會或處置別人的“隨便”,因為一個有修養、有分寸的中國人,是不隨便說“隨便”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1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