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著名大學校長開學訓詞(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著名大學校長開學訓詞(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價
:NT$ 179 元
優惠價
8715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收錄了50余篇中國近現代最有影響力大學校長的開學訓詞,包括北京大學之父蔡元培,清華大學之父曹云祥,北京大學芻狗蔣夢麟,中山大學之父鄒魯,中央大學校長張乃燕等等。這些訓詞涵蓋了大學怎么上、學問怎么學,大學生如何看待社會、政治、學問等問題,本書引經據典,對時事進行了深刻的點評,對大學生的性格分析的入木三分,時至今日,仍舊具有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湖口縣。中國科學院院士,原華中理工大學校長,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教育部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先后受聘為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30余所大學的兼職、客座、顧問、名譽教授。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等稱號,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在先進制造技術、設備診斷、信號處理、無損檢測新技術、人工智能與神經網絡的應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獲國家、省部級科技與教學重要獎勵20余項。所指導的研究生中,已有百余人獲博士學位。

名人/編輯推薦

1、首次篩選收錄近百年著名大學校長開學訓詞,涵蓋了民國時期和新時期中國最著名的大學校長;2、語言古樸有力,極具文化內涵,深刻回答了當下大學怎么讀,讀大學有什么用,以及大學的真正涵義;3、收錄諸多鮮為人見的開學訓詞,具有史料價值;4、大學第一課,從大師開始,更好的把握大學生活。

珍惜讀書的機會
西方有句名言:“好的開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新生入學,祝愿新生有個好的開始。
是的,又到一年開學日,校園里頓時熱鬧起來。新生入學,頗有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喜悅和新奇。他們對大學的憧憬、對未來的展望,讓我無限感懷。
我時常想起51年前,我走進大學的第一天。若說百感交集也不為過,新中國建國初期,百業待興。作為新中國的青年,我深知讀大學的機會來之不易。老師生活清貧,教學設施不齊,生活環境艱苦,但立志報國、研究學問、攀登業務高峰的熱情讓同學們克服了種種條件上的限制,發奮讀書,精神十分充實地度過大學流金歲月。要報效國家,就要有知識,有本領;書本是知識的載體,知識是本領的基石。是的,入了大學,就要珍惜時間,好好讀書。而且大學讀書,與中、小學讀書,大不相同,要獨立地讀,要思考地讀,要實踐地讀,就是要把學、思、行緊密地結合起來讀。
今天,又與我上大學時大不相同了。改革了,改革還正在深化;開放了,開放還正在擴大;國富了,國家還在進一步富強。尤其是個人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形勢很好。但是情況復雜了,社會丑惡現象多了,貧富差距大了,思想觀念多元化了,如此等等。然而,“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廣大青年意氣風發,欣知天高海闊,大可拼搏,展翅高飛。為此,腳踏實地,銳意進取,抓緊機會,好好讀書,準備未來承擔光榮的重任。但是,有的同學,看不到社會主流,消極悲觀,厭惡生活;有的同學,沉迷網絡,無視現實,醉于“虛擬”世界;有的同學,害怕艱苦,講求舒適,甚至尋歡作樂;更有個別的同學,擺著與社會對立之勢,凡事必反。如此種種,無不導致“流光容易把人拋”,誤了讀書,誤了自己,誤了社會。其實,講透了,一句話,這一切取決于一個人的人生價值的取向。
在此,我就不能不想到北京大學校史館八個大字:“溫故知新,繼往開來。”只有溫故,才可知新;只有繼往,才可開來。當然,溫故是為了知新,繼往是為了開來。在溫故中知新,在繼往中開來,同時,在知新中溫故,在開來中繼往。在我們新同學入學之際,讀一讀民國時期著名大學校長開學訓詞,會大有好處,“觀今宜鑒古”。誠如著名大學校長蔡元培反復所講,大學并不是販賣畢業的機關,也不是灌輸固定知識的機關。中國現代大學建立也不過百余年。新中國成立前,國家外受列強宰割,備遭欺凌,內臨百業凋敝,民不聊生,可謂內憂外患。老一輩的教育家們,如蔡元培、張伯苓、竺可楨、蔣夢麟,等等。奔走呼號,籌措經費,一磚一瓦,從無到有,嘔心瀝血,克服種種困難,為有志青年們,更是為人生價值是為立志報國的青年們搭建一方求學的殿堂。個中艱難,辦學人的艱難,求學人的艱難,實難與人言說。也正因此,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同志的建議和幫助下,我才有了整理這些著名大學校長開學訓詞的想法。在開學之際,將他們辦學的精神、對青年的期望傳遞給我們當代的青年,我深感有必要。同時,收錄了當今少量大學校長的訓詞。在這些校長的訓詞中,我們會發現中國大學的精神,“大學之道”,沒有中斷,而是薪火相傳,一脈相承,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新中國的成立,中國的崛起,民族復興,這一切有了新的詮釋,邁向了新的高度。
青年們,一生之計在于勤,一生之基在于誠,一生之道在于學。學,對于你們,首先,就在于好好讀書了,在于珍惜讀書的機會。能夠走進大學,對每一個青年來說,都是極其幸運的。四年的大學生活,也是極為短暫而寶貴的。青年們要正確面對現實,勇于承擔責任,敢于做好準備,立好志,讀好書,練好本領,迎接挑戰,為發展個人和服務社會,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圓中國夢這一事業中圓個人夢作出應有的努力。

目次

民國著名大學校長開學訓詞
游學的功用蔡元培
培養學問家之人格蔡元培
大學不是販賣畢業的機關蔡元培
管理好自己蔡元培
珍惜研究學問的機會蔡元培
學校是為研究學術而設蔡元培
打破貧富差距周予同
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并重蔣夢麟
珍惜讀書的機會蔣夢麟
提高與普及胡適
空談無用,實干興學胡適
切實務虛張鑄
南開大學成立之動機張伯苓
南開的目的與南開的精神張伯苓
約束身心,勤求學業曹云祥67自助,然后才有天助曹云祥
鞏固大學之根本曹云祥
建設革命軍的重要性孫中山
教授的責任梅貽琦
學生應注重實際工作以救國鄒魯
大學生與中學生鄒魯
武漢大學所應當注重的精神王星拱
真正的大學李蒸
為社會求出路梁漱溟
放開眼光,捐棄舊習何炳松
全面發展,主動學習任鴻雋
從細節做起竺可楨
青年應負的責任薩本棟
認清使命,自覺自新章淵若
師范生之責任榮一心
新時期著名大學校長開學訓詞
知中國,服務中國饒子和
文化李培根
大學的追求張杰
求真求知求新李曉紅
浙大學子的遠航之路是求是創新之路楊衛
新里程新跨越新精彩李家俊

書摘/試閱

管理好自己

——一九二○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學開學日上的演說詞

今日為北京大學第二十三年開學日。回溯去年開學時候,這一年中很有幾件重要的事情。我在去年開學時說過:“我希望本校以諸教授為各種辦事機關的中心點,不要因校長一人的去留使學校大受影響。”但那時已經組織的惟有評議會、教授會與教務會議。一年以來,行政會議與各種委員會均已次第成立。就中如組織委員會、聘任委員會、預算委員會、圖書委員會等,都已經辦得很有成效,與從前學長制時代大不相同。其余若儀器委員會、審計委員會等,也想積極進行。我們敢信這種新組織試辦得很有效果,可以繼續辦下去。日內就要呈教育部,請他承認。
一年以來,覺得學生方面近來很有覺悟:把從前硬記講義、騙文憑的陋見漸漸兒打破了,知道專研學術是學生的天職。本校也就循這種方針定了幾種辦法:
(一) 不專叫學生在講堂上聽講,要留出多少時間,讓他自己去研究。把課程表重新整理一番,把幾種不要緊的功課、可以讓學生自修的,減去了。又預備特籌經費,擴張圖書館。
(二) 本校所辦的研究所,本為已畢業與將畢業諸生專精研究起見;但各系分設,覺得散漫一點,所以有幾系竟一點沒有成績。現在改組為四大部,集中人才,加添設備,當能有點進步。
(三) 從前中國研究純粹科學的人本來不多,不能不假借一點。譬如,請礦物學者講地質學,請農學者講生物學或博物學,都是不得已。現在,專門的學者漸漸多了,我們此后聘任教員,總要請專門的,并要請愿意委身教育、不肯兼營他事的。這一學期,已經請到幾位,我將為諸君介紹。
(四) 除了各種學科必須專門學者而又熱心教育的擔任外,如有名人講演的機會,我們也不肯放過。杜威先生已經是請來講過多少次。從今年起,還要請他留華一年,在本校教授。法國的社會學者來維勃呂爾(疑為維勃呂爾,偏者加)先生、數學者班樂衛先生,均不能久留,只能請他講一二次。英國的羅素先生、德國的愛因斯坦先生,不久都要來華,我們一定也要請他講演。這種世界著名學者的著作,我們固然可以閱覽,但親聽了他講演以后,更可引起研究的興味。
以上各種設施,都是為便于學生研究學問起見;但學生一年以來,不但有研究學術的興趣,兼具有服務社會的熱誠,這也是可喜的事。須知服務社會的能力,仍是以學問作基礎,仍不能不歸宿于切實用功。還有一層,望大家勵行自治。諸君多有盡力于平民夜校與平民講演的,就要能夠以身作則。去年以來,尊重人格的觀念,固然較從前為發達,然試各自檢點,果能毫無愧怍么?以后望注意“自治”二字,人人能管理自己,同學能相互管理,不要如從前樣子,定要學監、舍監等來管才好。
今日我所報告的與希望的,不過如此。不日我就要到法國去,我本來預備七月就去,后來因為有事,改在十月。本校的新組織既然完全成立,我暫時離校,沒有什么不放心。關于校務,擬暫請蔣夢麟先生代理。今天就乘此機會,與諸君作別。

原題《北大第二十三年開學日演說詞》,據《北京大學日刊》第695號

提高與普及
——一九二○年胡適在北京大學開學典禮上的講演

今天我帶病來參與開學典禮,很愿意聽聽諸位新教授的言論及對于我們的希望。我從1917年(即民國六年)來到本校,參與了三年的開學典禮。一年得一年的教訓,今天又是來親受教訓的日子了。
我本來不預備說話,但蔣先生偏偏提出我的談話的一部分,偏偏把“且聽下回分解”的話留給我說,所以我不能不來同諸位談談。
我暑假里,在南京高等師范的暑期學校里講演,聽講的有七八百人,算是最時髦的教員了。這些教員是從十七省來的,故我常常愿意同他們談天。他們見面第一句話就恭維我,說我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我聽了這話,真是“慚惶無地”。因為我無論在何處,從來不曾敢說我做的是“新文化運動”。他們又常常問我,新文化的前途如何,我也實在回答不出來。我以為我們現在哪里有什么文化,我們北京大學,不是人稱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嗎?你看最近的一期《學藝雜志》里有一篇《對于學術界的新要求》,對于我們大學很有些忠實的規諫。他引的是陳惺農先生對于編輯《北京大學月刊》的啟事,我們大學里四百多個教職員,三千來個學生,共同辦一個月刊,兩年之久,只出了五本。到陳先生編輯的時候,竟至收不到稿子,逼得他自己做了好幾篇,方才敷衍過去。《大學叢書》出了兩年,到現在也只出了五大本。后來我們想,著書的人沒有,勉強找幾個翻譯人,總該還有。所以我們上半年,弄了一個《世界叢書》,不想五個月的經驗結果,各處寄來的稿子雖有一百多種,至今卻只有一種真值得出版。像這樣學術界大破產的現象,還有什么顏面講文化運動。所以我對于那一句話的答語,就是“現在并沒有文化,更沒有什么新文化”。再講第二個問題,現在外面學界中總算有一種新的現象,是不能不承認。但這只可說是一種新動機、新要求,并沒有他們所問的新文化運動。他們既然動了,按物理學的定理,決不能再使不動。所以惟一的辦法,就是把這種運動的趨向,引導到有用、有結果的路上去。
這種運動的趨向有兩個方面:
(一) 普及。現在所謂新文化運動,實在說得痛快一些,就是新名詞運動。拿著幾個半生不熟的名詞,什么解放、改造、犧牲、奮斗、自由戀愛……無政府主義……你遞給我,我遞給你,這叫做“普及”。這種事業,外面干的人很多,盡可讓他們干去,我自己是賭咒不干的,我也不希望我們北大同學加入。
(二) 提高。提高就是——我們沒有文化,要創造文化;沒有學術,要創造學術;沒有思想,要創造思想。要“無中生有”地去創造一切。這一方面,我希望大家一齊加入,同心協力,用全力去干。只有提高才能真普及,越“提”得“高”,越“及”得“普”。你看,桌上的燈決不如屋頂的燈照得遠,屋頂的燈更不如高高在上的太陽照得遠,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既有這種新的要求和新的欲望,我們就應該好好預備一點實在的東西,去滿足這種新要求和新欲望。若是很草率的把半生不熟的新名詞,去解決他們的智識饑荒,這豈不是耶穌說的“人問我討面包,我卻給他石塊”嗎?
我們北大這幾年來,總算是掛著“新思潮之先驅”、“新文化的中心”的招牌,但是我剛才說過,我們自己在智識學問這方面貧窮到這個地位,我們背著這塊金字招牌,慚愧不慚愧,慚愧不慚愧!所以我希望北大的同人,教職員和學生,以后都從現在這種淺薄的“傳播”事業,回到一種“提高”的研究工夫。我們若想替中國造新文化,非從求高等學問入手不可。我們若想求高等學問,非先求得一些求學必需的工具不可。外國語、國文、基本科學,這都是求學必不可少的工具,我們應該拿著這種切實的工具,來替代那新名詞的運動,應該用這種工具,去切切實實的求點真學問,把我們自己的學術程度提高一點。我們若能這樣做去,十年二十年以后,也許勉強有資格可以當真做一點“文化運動”了。二三十年以后,朱逖先先生和陳女士做中國現代史的時候,也許我們北大當真可以占一個位置。
我把以上的話總括起來說:
若有人罵北大不活動,不要管他;若有人罵北大不熱心,不要管他。但是若有人說北大的程度不高,學生的學問不好,學風不好,那才是真正的恥辱!我希望諸位要洗刷了它。我不希望北大來做那淺薄的“普及”運動,我希望北大的同人一齊用全力向“提高”這方面做功夫。要創造文化、學術及思想,惟有真提高才能真普及。

載1920年9月23日《晨報副鐫》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