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獻給商業領袖的25項課程:CEO溫斯頓·邱吉爾(簡體書)
滿額折

獻給商業領袖的25項課程:CEO溫斯頓·邱吉爾(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CEO溫斯頓丘吉爾:獻給商業領袖的25項課程》以紀傳體的形式講述了丘吉爾輝煌、復雜的一生,并將他的為人處世的思想貫穿始終,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永不退卻,永不退卻,永不,永不,永不,永不——無論事情大小、輕重,除了出于對榮譽和理智判斷的堅持外,不要屈服于任何事物。”憑借著強大的毅力、勇氣和恒心,他在一次次的挫折中爬起來;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領導英國人民英勇抗擊德國法西斯的瘋狂進攻,并最終取得了勝利,他的功勞被世界人民所永遠牢記。本書寓教于樂,使讀者在了解丘吉爾事跡的同時學習到管理的理念,不同于專門的、枯燥的管理理論書籍,比較適合現代讀者的口味。

作者簡介

作者:(美)艾倫·阿克塞爾羅德 譯者:吳修華、楊耿業

名人/編輯推薦

艾倫·阿克塞爾羅德編著的《獻給商業領袖的25項課程--CEO溫斯頓·丘吉爾》以紀傳體的形式講述了丘吉爾輝煌、復雜的一生,并將他的為人處世的思想貫穿始終,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永不退卻,永不退卻,永不,永不,永不,永不——無論事情大小、輕重,除了出于對榮譽和理智判斷的堅持外,不要屈服于任何事物。”憑借著強大的毅力、勇氣和恒心,他在一次次的挫折中爬起來;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領導英國人民英勇抗擊德國法西斯的瘋狂進攻,并最終取得了勝利,他的功勞被世界人民所永遠牢記。

目次

第一章 一路品嘗刺激
第二章 直面現實
第三章 界定你的命運
第四章 失敗和學習
第五章 工作要做
第六章 親自見證
第七章 公平公正
第八章 界定底線
第九章 絕不戴他人的帽子
第十章 以事實質問強權
第十一章 要有自己的主張
第十二章 拒絕與暴君談判
第十三章 接受不確定性
第十四章 提倡奉獻精神
第十五章 充分利用困境的價值
第十六章 將威脅用得其所
第十七章 高度重視“谷底效應”
第十八章 利用良知的武器
第十九章 藐視敵人
第二十章 視困境為機遇
第二十一章 設定視角,分清主次
第二十二章 不屈不撓
第二十三章 集合優秀搭檔
第二十四章 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第二十五章 贏

書摘/試閱

雖然難以相信,但“創新思維”曾經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一個新鮮而引人人勝的忠告。自從20世紀70年代的某個時間這個詞語第一次出現以來,它已經被不斷反復使用,以致它已成為一種陳腐的思維方式,一種陳詞濫調——實際上可以這么說,它意圖去解放盒子里的決策者及其決策,但它自己卻成為了那個盒子里的囚徒。不過,你不妨把它當作一條全新的建議,如此一來,你就會理解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在1914年末——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約五個月所面臨的問題。
他的部隊和在西部前線的所有其他參戰人員一起被困在一個長達六百多英里的溝渠。該溝渠戰況慘烈,血流成河,從英吉利海峽沿岸一直延伸至中立的瑞士邊境。1914年夏天,戰爭看起來好像在第一個月就將結束,因為德國軍隊已長驅直入比利時和法國北部,迫不及待想入侵巴黎。但后來,指導這次掃蕩行動的著名的施利芬計劃卻動搖、潰散,最后徹底失敗了。1914年9月5日,入侵的德國軍隊停止行進,在法國首都三十英里左右的馬恩河兩邊挖戰壕。看到這里,法國和英國燃起了獲救的希望,但這個血腥僵局帶來的恐怖也由此增加。
西線是一個盒子,沒有人比溫斯頓·丘吉爾自己更清楚這個盒子的性質。戰后,在其所著的關于此次戰事的五卷權威紀實——《世界危機,19l1一1918》中,他稱戰斗是“通過殺戮和策略贏得勝利的”。技高一籌的將領依賴更多的是策略而不是殺戮。事實上,這是體現指揮官能力的一種指數:使用策略越多和依賴殺戮越少,他就越優秀。策略是應對戰爭的經濟和高效的方法,而殺戮則是浪費和高代價的方法。西線的僵局問題源于條件不允許使用策略。在戰場上,敵對的軍隊都力求側擊對方,即正面避開對方后,從側面攻擊或者繞過去從背后攻擊更好。正面戰斗是殺戮的行為,側擊戰斗是策略。然而,在西線上,每一次當一方想避開對方,把戰壕延伸到北邊或南邊時,另一方也會做同樣的事情。很快就沒有了進行這類回避的空間。在最后,唯有在把西歐一分為二的前線位置展開殺戮。
如同任何真正無畏的領袖,無論其來自一個軍隊、一個國家,還是一家公司,丘吉爾竭力去創造性地思考問題。他的觀點非常簡單:西線是一個盒子,因此,要從中跳出來。既然在西線上策略不可能得以執行,那么就轉移到還存在可能性的前線去。
“偉大的事情都很簡單。而且很多都可以被凝結成一個詞語:自由、正義、榮譽、責任、仁慈、希望。”——1947年5月14日在倫敦阿爾伯特大廳發表的演講
丘吉爾明白“大戰”是一場世界性戰爭,所以他想到了歐洲以外的地區。他審視著全世界的局勢,然后他所看到的是,與德國毗鄰的土耳其對英國和法國的東部盟友俄羅斯是一個威脅。土耳其威脅著俄羅斯的南部邊界,捆住了俄羅斯本來可以用來直接對抗德國和奧地利的部隊。在東線與俄羅斯對抗的兵力越多,德國和奧地利可以用于對付西線上英國和法國的兵力就越少。土耳其同時控制著達達尼爾海峽——把巴爾干半島與小亞細亞隔離開來的長而窄的海峽。如果盟軍能夠占領這個海峽,他們就可以打開一個去俄羅斯的直接通道,讓軍需物品和部隊可以從西到東自由流動。此外,土耳其將發現自己受到威脅,因而,甚至可能把這個國家徹底趕出戰爭之外。在這兩種情況下,土耳其軍隊均將不得不從俄羅斯邊界回撤,從而讓俄羅斯騰出很多兵力來對抗德國和奧地利。最后,奪取達達尼爾海峽的成功很可能會促使意大利加入到戰爭中來,加入盟軍;另外還有一些沒有參戰的其他巴爾干半島國家也可能加入盟軍,尤其是希臘。
在奪取達達尼爾海峽這件事上,說比做容易得多。狹窄的海峽防御工事穩固,對戰艦是一個極大的危害。在20世紀的早些時候,丘吉爾本人曾發表觀點說,牢固的防御工事和達達尼爾海峽的重炮決定了“強攻”該海峽幾乎不可能,因此,把“一個現代艦隊暴露”在海峽面前是愚蠢的。不過,丘吉爾還主導了對英國皇家海軍的大規模現代化建設,包括配備先進裝甲板、更為大型的槍炮和更為精準的射擊指揮系統。1915年1月,他向指揮地中海東部艦隊的海軍上將薩克維爾·卡登發去了一個問題。他詢問,在軍事技術取得進步的情況下,單獨依靠海軍力量是否可以削弱和攻克達達尼爾海峽?卡登回答說,如果船只數量足夠,就可以做得到。要制造真正大規模的火力,就意味著要在較舊、甚至過時的戰艦的基礎上補充現代化戰艦。這些老式戰艦配備的裝甲板沒那么強大,因而它們在土耳其海岸炮臺的火力下會更易受創。但是,丘吉爾認為這些戰艦過于老舊,或多或少可以犧牲。此外,一些較為老舊的戰艦及其船員的犧牲,將能挽救會在西部戰線被無謂殺戮的生命,這是值得的。P31-3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