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全國中草藥彙編‧卷一(第3版)(簡體書)
滿額折

全國中草藥彙編‧卷一(第3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35 元
定價
:NT$ 810 元
優惠價
87705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編寫說明

本次修訂基本沿用原版的體例與格式,但補充了“藥材性狀”、“道地產區”、“飲片性狀”、“性味歸經”及“用藥警戒與禁忌”等項目。具體說明如下:

一、正名

一般以常用的藥材名為主,凡《中國藥典》收載者,均遵從《藥典》,《藥典》未收載者可參照《中華本草》及謝宗萬先生的《中藥材正名辭典》,并同時標注該名稱的漢語拼音。

二、別名

中草藥各地別名甚多,此次修訂時盡量收載各地較為通用的別名,一般不超過6個。一般不注明地區,但遇有異物同名問題時,則于別名之后加括號注以地區名,以資區別,避免混淆。如連錢草,別名:金錢草(江蘇)。

三、來源

凡《中國藥典》收載者均遵從《藥典》,《藥典》未收錄者,一律不作為正品而收載。如果在各地比較習用的品種,可作為該品種的附錄收載作簡單說明。植物藥的來源系記載原植物的科名、屬名、植物名、拉丁學名及其藥用部分;動物藥除昆蟲類加寫所屬目名外,與植物藥相同,礦物藥則記載其原礦物的名稱。

關于原植動物的拉丁學名,原則上應與《中國藥典》保持一致,如《藥典》未收載者,則參照《中國植物志》等權威著作。

原版中原植物或原動物的拉丁學名后所附異名,因時間已過去三十余年,新版則將異名一律刪除。

四、形態特征

主要概述中草藥原植物(或原動物)全貌(包括藥用部分)的形態特征,如系多來源并列品種,則重點記載其與前種形態上的區別點,若為礦物藥,則僅描述藥材性狀。此部分內容是原匯編的特色之一,形態描述簡潔而準確,故予保留。凡是新增品種或是原列表品種而轉為正文者,其形態描述均參考《中國高等植物圖鑒》或《中華本草》。對于那些栽培品種與原野生品種出現的形態變異,則著重指出其區別點。

本項在礦物藥條文中則為“原礦物”。

五、生境與分布

生境是指植()物在野生狀態下的生活環境,了解和掌握其生境,對采集有所幫助;分布也是指野生植()物的自然分布地區,寫到省或大區,其排列順序參照中國地理區劃的順序,一般是由北而南,由東而西。如并列品種的生境分布不一致,則直接于該種形態特征描述之后敘述。對于栽培品種的生境,則在“栽培要點”項目中介紹。

六、藥材性狀

這是新版新增項目,藥材性狀的經驗鑒別在現實工作中很實用,主要參考《實用中藥材經驗鑒別》、《中藥材手冊》等,文字盡量簡潔,突出經驗鑒別的關鍵點。對于那些栽培品種與原野生品種出現的性狀差異,則著重指出其區別點。

七、道地與產區

也是新版新增項目,道地藥材是傳統藥物學的特色之一,對當前中藥學的繼承與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主要是指傳統而國內一般公認的道地藥材的產區以及道地藥材的性狀特征。道地產區具體到縣。主要參考《實用中藥材經驗鑒別》、《中藥材手冊》、《中國藥材商品學》等。

八、栽培要點(養殖要點)

重點寫植(動)物習性、適宜栽培或養殖環境和條件、主要繁殖方法。中藥材的栽培養殖技術近20年來發展較快,特別是自國家推行中藥材GAP規范以來,與過去的傳統栽培技術都有了明顯的改進,所以基本重新改寫了原版的此部分內容,如過去常用的苯制劑農藥現早已禁用。主要參考《中國藥用植物栽培學》等。

九、采集加工

重點突出生長年限、采收季節和產地加工方法,野生品與栽培品采收時間不同者均作說明。

十、炮制

各地炮制方法不甚統一,南北習慣不同,近來又有不少新的改進。原版所收炮制方法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63年版)一部。新版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2010年版),同時參考《歷代炮制規范》及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各省市制定的中藥采炮制加工規范等文獻。

十一、飲片性狀

是新版增加的項目,飲片的性狀特征也屬中醫藥學特色之一,特別是在中醫藥臨床和流通領域的實際工作中很常用。主要參考《醫用中藥飲片學》及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各省市制定的中藥采炮制加工規范等文獻。

十二、化學成分

原版主要記載正文中所列中草藥的有效成分及一般成分,部分附有英文名和分子式,在二版時對常用品種做了補充。化學成分是進展最大的一部分內容,此次修訂是在充分檢索相關報道的基礎上加以分析,盡量選擇與該品種藥物傳統功效相符合的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而不是將所有化學成分的報道全部包容。

十三、藥理作用

30年來中藥藥理研究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二版時有所補充,但仍顯不足。在充分檢索的基礎上,加以梳理,將那些與傳統中醫藥學功能主治相符合的藥理報道,排列在前面。

十四、性味歸經(含有毒無毒)

原版沒有歸經內容,新版時做了相應改動。性味先寫味,后寫性,與原版一致。

按照傳統習慣,應將有毒或無毒的內容放在歸經的后面。所以對傳統中醫藥學認為有毒的中藥,在本項內按毒性大小,寫明小毒、有毒、大毒等,以便引起注意。

十五、功能主治

此項內容主要依據《中國藥典》,而藥典未收錄者參考《中華本草》及最新版本的中醫院校本科《中藥學》教材等資料。主治一般只寫該藥所治的主要病癥,但中醫治病多用復方,故也包括一些以該藥為主與其他藥物配伍后的主要病癥。

十六、用法用量

新版基本遵從原版的內容和寫法,除研粉吞服、沖服、鮮品搗汁服以及鮮品搗爛外敷等加以說明外,其余未寫明用法的均為水煎服。用量,凡《中國藥典》收載者原則應遵從藥典的劑量,但對于實際處方的應用也可以收錄。而《藥典》未收載者可依據《中華本草》。劑量單位,按國務院規定一律采用法定計量單位,并使用英文縮寫表示。

十七、用藥警戒與禁忌

是新版增加項目,有關中藥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應的報道近年來日益增多,而在原版中沒有專門的項目設置,只是在附注中有所提及。但對相關報道也作具體分析,如制劑(注射液)的不良反應,并不應歸在這里。如無此方面報道者,在此項下注明“尚未見此方面的報道”。

十八、常用處方

原版主要收集20世紀70年代以來,廣大群眾和醫務工作者從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簡驗便廉的方藥,也適當收集一些中醫臨床常用的方劑。此次修訂經臨床專家再梳理,精選簡單而實用有效的方子。并將屬于原版制劑的附方全部刪除。原則上規定每種藥材收錄5個處方,傳統經方12首,現代經驗方23首。收錄原則在方中以本藥為主,且方中藥物不超過六味的處方。每個處方均注明出處。

附方主治病癥,原版書為了方便普通基層讀者,中西醫病名混合采用。此次修訂應該盡量采用中醫病癥名,但對比較常見的感冒、氣管炎等西醫病名也可采用。

對于古代處方的計量單位,因對古代度量衡制與現代計量單位換算沒有統一定論,所以新版中對此基本保持原方標注的計量單位,而只是個別的經典名方并有了現代研究依據者才注明現在公制計量單位。

十九、附注

包括如下內容:①概括敘述在不同地區由于就地取材而使用的一些中草藥類同品或主要的地區習慣用藥品種(主要是指在某地具有長期的應用歷史或地方藥品標準所收載的品種),其形態描述則簡單扼要的描寫其主要區別點。②有關同屬近緣植物的化學成分。③藥材的毒性反應及解毒方法。④如屬于瀕危物種者,應在此加以說明。⑤其他有必要闡述的一些問題。

二十、附

某些地區的誤用品種或混淆品種及偽品也適當提及,以引起注意,避免錯用。或科屬不同而主治用法相似者,如紫菀與山紫菀;或中藥原植物雖然相同,但其藥用部分和主治用法不盡相同者,如蓮子與荷葉、藕節等,概將后者列入“附”之項下。

全書共收錄各類藥材3880種,為方便讀者查閱應用,將所有植物類藥材分為常用品種、較常用品種和不常用品種三部分,而將動物類、礦物類及其他類藥材單獨分為一部分,分別按卷一、卷二、卷三和卷四四冊出版。各卷的藥材目錄單獨排列。每卷后附中文索引和拉丁名索引,包含本卷所收載中藥材的藥材正名、別名、來源動植物的中文名和拉丁名,以及與之相關易混淆品的動植物的中文名和拉丁名。并且每卷附光盤一張,包含四卷的全部中文索引和拉丁名索引,便于讀者分卷檢索。

名人/編輯推薦

全國中草藥匯編共四卷 購買地址如下

全國中草藥匯編卷二

全國中草藥匯編卷三

全國中草藥匯編卷四

它誕生于全國大搞中草藥群眾運動的20世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大型中草藥工具書,現代本草的代表著作之一。本次修訂全面配合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主持并擔任主編,組織全國58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學者近500人,歷時近六年完成。并由國醫大師路志正、肖培根院士、王永炎院士、陳可冀院士、顏正華教授、金世元教授、周超凡研究員等一批專家審定把關。收載3880種中草藥,幾乎涵蓋了有應用價值的主要中草藥品種,補充了藥材性狀、道地與產區、炮制、飲片性狀、歸經、用法用量、用藥警戒等7項內容。

目次

一畫
1.一枝黃花

二畫
2.十大功勞
3.丁公藤
4.丁香
5.八角茴香
6.人參
7.兒茶(附:柏勒兒茶>
8.九里香
9.刀豆

三畫
10.三七
11.三白草
12.三棱(附:荊三棱)
13.三顆針
14.土木香
15.土貝母
16.土沉香
17.土茯苓
18.土槿皮
19.大葉紫珠
20.大血藤
21.大豆黃卷(附:淡豆豉)
22.大青葉
23.大棗(附:棗核、棗樹根、棗樹皮、棗葉)
24.大黃
25.大蒜
26.大薊
27.小茴香
28.小通草
29.小薊
30.山豆根
31.山茱萸
32.山藥
33.山柰
34.山香圓
35.山楂
36.山慈菇
37.千年健
38.千里光
39.川木香
40.川木通
41.川貝母
42.川牛膝
43.川芎
44.川續斷
45.川楝子
46.廣金錢草
47.廣藿香
48.女貞子
49.飛揚草
50.馬齒莧
51.馬勃
52.馬錢子
53.馬兜鈴(附:天仙藤)
54.馬鞭草

四畫
55.王不留行
56.天門冬
57.天竺黃
58.天南星
59.天麻
60.天葵子
61.木瓜
62.木香
63.木賊
64.木通七葉蓮
65.木棉
66.木蝴蝶
67.木鱉子
68.五葉木通
69.五加皮
70.五味子
……
中文索引
拉丁名索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70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