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古代城市文學史(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古代城市文學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9 元
定價
:NT$ 474 元
優惠價
87412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首先以“人與城市關係”為標準,對搜集到的大量第一手文獻資料,認真進行甄別和篩選,按照既定標準分門別類之後,再以時間先後為序進行縱向排列組合。本書一共分為七章,按時代先後順序依次為第一章先秦文學:中國古代城市文學的孕育期;第二章漢魏晉南北朝文學:中國古代城市文學的形成期;第三章唐代文學:中國古代城市文學的發展期;第四章宋代文學:中國古代城市文學的成熟期(一);第五章元代文學:中國古代城市文學的成熟期(二);第六章明代文學:中國古代城市文學的鼎盛期;第七章清代文學:中國古代城市文學的餘勢期。餘論:中國城市文學古典性的消褪與近代性的開啟。我們將古代城市文學史的上限定為先秦的《詩經》時代,下限定為晚清 。每一章的最後一節均為該時期城市文學特點的總結。通過大量城市文學文本的解讀以及客觀準確的描述,成果清晰地凸現了古代城市文學的發展歷史及其階段性特徵。其次,為突出寫作的“文學本位”立場,在分時段研究的總體框架下,按照文本體裁的不同,分別對散文、辭賦、詩歌、小說、戲曲等幾類重要文體的創作情況進行梳理和歸納,突出其文體特徵與審美價值。

作者簡介


周曉琳(女),西華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他們長期合作,共同完成了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1項,四川省教育廳科研項目2項,四川省教育廳青年項目1項。出版學術著作《藝術的幽思——琴棋書畫》(四川人民出版社)、《中國文學的倫理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中國古代作家的文化心態》(巴蜀書社)、《中國古代文學女性形象新論》(作家出版社),獲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四川省社科聯優秀成果獎1項。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古代城市文學史》由周曉琳、劉玉平著,首先以“人與城市關系”為標準,對搜集到的大量第一手文獻資料,認真進行甄別和篩選,按照既定標準分門別類之后,再以時間先后為序進行縱向排列組合。本書一共分為七章,按時代先后順序依次為第一章先秦文學:中國古代城市文學的孕育期;第二章漢魏晉南北朝文學:中國古代城市文學的形成期;第三章唐代文學:中國古代城市文學的發展期;...

目次

緒論
第一節 城市文學界說
第二節 中國古代城市文學的文學史意義
第三節 中國古代城市文學史研究視角與基本思路
第四節 中國古代城市文學發展概況及其歷史分期
第一章 先秦:中國古代城市文學的孕育期
第一節 先秦城市概述
第二節 《詩經》:詩人的傳唱勾勒早期城邑的輪廓
一、鄉村里的都邑印象
二、都邑里的感傷情懷
第三節 諸子散文:游士的活動與城市魅力的初步彰顯
一、出入都邑:《論語》《孟子》中的孔孟形象
二、守衛城邑:《墨子》中的墨子形象
三、遠離城市:《莊子》的“理想國”與隱士群像
四、關注城市:《韓非子》的言說視角與特征
第四節 歷史散文:描寫的觸角在城市進一步伸展
第五節 屈原與楚辭:宮廷逐臣的“郢都情結”
第六節 先秦城市文學的歷史影響
第二章 秦漢魏晉南北朝:中國古代城市文學的形成期
第一節 秦漢魏晉南北朝城市建設與發展以及城市文學創作概述
第二節 都邑賦:城市文學典范之作的問世
一、壯美富麗的都市景觀
二、殘破衰敗的荒城景象
第三節 都市詩歌:城市合奏曲的初步奏響
一、勾勒居民形象,拓展文學資源
二、描繪名城圖景,表達個體訴求
三、書寫都市體驗,展示人生困境
四、譜寫荒城哀歌,抒發黍離之悲
五、傳達民間情緒,折射時代風云
第四節 各體散文:城市文學資源的多元補充
一、政論散文中的城市觀照視角
二、史傳散文中的城市文學價值
三、地理著作中的城市描寫成就
第五節 秦漢魏晉南北朝城市文學的時代特色及其歷史影響
第三章 隋唐五代:中國古代城市文學的發展期
第一節 隋唐五代城市建設與發展以及城市文學創作概述
第二節 都市小說:城市文學創作中的文體拓展
一、還原城市生活場景
二、刻畫城市人物形象
三、凸顯城市審美取向
第三節 都市詩歌:城市文化景觀的全面呈現
一、眺望與俯瞰:色彩斑斕的城市風貌
二、近觀與特寫:可觸可感的都市生活
三、沉潛與體驗:五味雜陳的個體生命
四、傷今與懷古:多重視野的文化觀照
第四節 都邑賦:繼承傳統與創作新變
一、建筑景觀賦:歷史繼承中的創新
二、邊城荒城賦:時空交匯處的感傷
三、兩都賦:傳統題材的“絕唱”
四、百戲賦:都市審美的奇觀
第五節 實用體散文:城市鏡像的歷史碎片
一、城市景觀折射大唐風采
二、城市場景籠罩時代陰云
第六節 隋唐五代城市文學的時代特色及其歷史影響
第四章 兩宋:中國古代城市文學的成熟期(一)
第一節 兩宋城市建設與發展以及城市文學創作概述
第二節 都市詞:充溢于城市空間的藝術新聲
一、繁華富麗的都市映像
二、深婉悲壯的都市哀歌
三、淺斟低唱的都市浪子
第三節 都市詩歌:二元互參的觀照視角與二律悖反的心靈體驗
一、城中與城外:二元互參的自覺觀照
二、沿襲與超越:都市詩歌的新變“宋調”
三、享受與批判:都市體驗中的二律悖反
第四節 實用體散文:城市建設的局部特寫_
一、“題樓記”中的山水城市勝賞
二、“修城記”中城防建設的宏大敘事
三、筆記散文中的城市景觀與個體情懷
第五節 兩宋城市文學的時代特色及其歷史影響
第五章 元代:中國古代城市文學的成熟期(二)
第一節 元代城市建設與發展以及城市文學創作概述
第二節 戲曲:城市文學創作中的文體再度拓展
一、戲曲舞臺上展示的城市敘事
二、戲曲沖突中折射的都市文化特征
三、戲曲形象中充溢的世俗氣息
第三節 散曲:新興詩歌中的“反城市文化”傾向
一、作家的城市經歷與文本的都市題材
二、遠距離的觀照與城市文化弊端的批判
三、都市浪子的情感拒斥與行為反叛
第四節 都市詩詞:城市合奏曲新編
一、日新月異的城市風貌
二、多民族文化元素建構的京都景觀
三、喚起黑色記憶的荒城哀歌
第五節 話本小說:市民的“在場”與都市敘事
一、都市敘事中市民眼光的“在場”
二、都市文化空間視角中的市民形象
第六節 元代城市文學的時代特色
第六章 明代:中國古代城市文學的鼎盛期
第一節 明代城市建設與發展以及城市文學概述
第二節 都市詩歌:城市樂章 的歷史新高潮
一、推陳出新的城市文化叢系列
二、空前完備和豐富的城市畫卷
三、多重主題的城市體驗書寫
四、姿態各異的下層市民形象剪影
第三節 小說:城市文化培育的豐碩成果
一、兩都:《三國演義》敘事的空間鉸鏈
二、東京:《水滸傳》敘事圓形結構重要的空間標示
三、清河縣:《金瓶梅》中焦點透視的金錢社會
四、城市群落:“三言”、“二拍”中散點透視的市民世界
五、名城風采:個性化書寫中的城市敘事
第四節 游記散文:城市游樂生活的藝術寫照
一、游郊記:再現亦城亦野的公眾樂園
二、游園記:呈現可居可游的詩意境界
第五節 戲曲:蔚為大觀的都市勝景
一、城市空間與戲劇作家的文化沃土
二、城市元素與戲曲文本的文化格調
三、戲曲演出與市民階層的文化消費
第六節 都邑賦:再度奏響的城市贊歌
第七節 明代城市文學的時代特色及其不足
第七章 清代初、中期(1636—1840):中國古代城市文學發展的余勢期
第一節 清代城市建設與城市文學創作概述
第二節 都市詩歌:遺民的痛苦吟唱與末世的多味體驗
一、冬青樹老六陵秋,慟哭遺民總白頭——易代之悲與城市懷古
二、復送酒船歌板至,那知中有斷腸人——末世鏡像與多味體驗
第三節 小說:古典敘事的絕響
一、長安:漢唐盛世的遙想
二、北京:日下風情的寫真
三、南京:“現代”氣息的傳遞
四、海外奇城:雅俗共賞的心靈幻象
第四節 散文與辭賦:傳統曲調中的新聲
一、散文:多視角觀照中的城市側影
二、辭賦:“在場者”鋪寫中的新城形象
第五節 戲曲:四大名城與劇壇氣象
一、蘇州風云:姑蘇任俠,吳市英豪
二、南京印象:桃花扇底送南朝
三、京城舞臺:南腔北調,備四方之樂
四、揚州風俗:亂彈戲班看人多
第六節 清代城市文學的時代特色及其不足
余論 中國城市文學古典性的消退與近代性的開啟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