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世界主要國家安全機制內幕(簡體書)
滿額折

世界主要國家安全機制內幕(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9.8 元
定價
:NT$ 359 元
優惠價
8731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這是一本寫給大眾讀者的熱點時政類暢銷書。
當今世界主要國家都已經建立起高度統一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或類似機構,實現國家戰略的頂層設計,以更方便、更流暢、更及時、更高層次地協調各部門的行動,既進行戰略規劃,又能及時有效地應對各種國內外突發事件。
本書從熱點時事出發,既總體上介紹了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印度、以色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古巴、巴西等國家的安全機制,展示其安全機構的設置、性質、職能、許可權、統屬關係、反應程式、歷史沿革等內容,又結合典型事件,以及作者在國外的親歷親聞、第一手獨家資料,揭開了上述國家安全機制的神秘面紗,以國際視野解讀安全、外交、國防、反恐等鮮為人知的內幕,講述大國安全背後的戰略博弈和政策競爭。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國家風險中國創始人,英國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理事,中國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研究員。現任職于中國進出口銀行。
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設立,可能是中國自1949年以來最重要的國家制度創新舉措之一。
可以說,國家安全委員會(通稱國安委,英文名稱Council of State Security)本身就是一場劃時代的社會實驗。它統籌協調涉及國家安全的重大事項和重要工作,提供了內政外交合二為一的總平臺和總架構。
國家安全就其塑造因素而言,國際、國內和對外、對內,很難說孰輕孰重。但是,人們通常更多地討論國際層面,因為國家之間的戰略博弈和政策競爭,以及由此形成的國家地位,會一覽無余地暴露在國家之林和世人眼中。相形之下,國內層面顯得過于簡單明了。雖然因政策失誤、領導無能和民眾造反都可能輕易顛覆一個政權,但這種“自找的麻煩”,是純粹的政治失敗,不屬于國家安全。不得不說的另一點是,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的積貧積弱和落后挨打,外部因素即便不是決定因素,也是基礎因素。中國就是在外強凌侮中睜眼看世界,痛切認識到外部因素實際上才是國家安全的根本推動力。
這里,我們對國家安全的若干節點做一些粗略梳理,以便引起更多人的深入思考和更廣泛的討論。
理解國家安全
國家安全就像空氣一樣,正常情況下感覺不到,只有失去了才知道它須臾不可或缺的珍貴。國家安全當然是國泰民安的前提,也是實現國家復興的前提,更是國家在國際社會維持基本利益的前提,但它首先是國家公民可以正常生活、生產的基礎。
當代國家安全領域處在不由自主的變革當中。在不斷變化著的復雜而危險的國際環境中,國內與國際、有形與無形、傳統與非傳統事件,都可以構成國家安全的威脅。一方面,內部沖突在各類國家中司空見慣,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復雜多變,交織互動;另一方面,對安全事件的預防、處置和后果管理,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領域、新挑戰,使得主動塑造安全環境遇到越來越多的未知因素,從而給對安全事件做出敏捷反應的能力提出了永不滿足的要求。
當代國際安全領域同樣在經歷迅猛劇烈的變化過程。我們正處于一個史無前例的世界全球化的開放形勢中。國際體系的結構正是轉型時期,這個時代的動蕩包括大量不確定因素和不可預知因素,在國際關系中出現了一系列新的還沒有探討的問題和危險。曾幾何時,在20世紀后半期,特別是蘇聯解體以后,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一個全球體系。但是,由于現存政治單位的崩潰,大大增加了由國際金融和技術進步推動的全球性互動。一個以國家為中心的模式不足以形容當代的全球體系。問題在于,這些變化極為迅速和廣泛,理論和被理論解釋的現象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
當代世界安全變革集中于四個方面,或曰四個特征。一是正規機制的無效化:傳統機制和能力面臨根本挑戰,日益繁多的傳統上的非安全問題轉化為安全問題,傳統上的非安全領域因素轉化為安全領域要素,大量問題出現在職能部門權責范圍之外,而傳統職能部門之間的分工界線已經變得模糊不清。二是混合威脅的常態化:天災人禍同時存在,大國對抗與合作同時發生,經濟因素成為國際政治的必要組成部分,對外政策出現更復雜局面。三是次國家力量方興未艾:各種團體、甚至個人登上安全舞臺,不對稱性凸顯,某種微小的非安全輸入和低成本、低技術手段,就可能迅速傳導為連鎖反應的爆炸性事件,給社會、國家和世界造成不成比例的影響。四是國際危機破壞性之間的互動關系:安全危機根源復雜、爆發突然、后果嚴重。一個國家做出一項決策或者采取一個行動,會引起另一個國家的反應,由此形成一個互動過程,結果使危機國際化。
研究表明,先失敗后改革,小失敗小改革,大失敗大改革,不失敗不改革,是大國安全體制的普遍現象。面對這種情勢,沒有哪個國家的安全體制能夠經受不變革的代價。
迄今為止,國家安全往往充滿神秘色彩,人們寧愿透過種種迷霧看待和討論國家安全。
定義是系統研究的開始。明白國家安全到底是指什么,十分必要。這就要從概念出發,因為明確概念已成為國家安全研究以至國家安全實踐無法繞開的關鍵環節。雖然這些概念的定義遠未達成共識,但起碼有助于基本的理解。讓我們用中國學者的現有工作成果略加說明。
首先,國家安全,是指一個國家處于沒有危險的客觀狀態,也就是國家既沒有外部的威脅和侵害又沒有內部的混亂和疾患的客觀狀態。當代國家安全包括10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國民安全、領土安全、主權安全、政治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態安全、信息安全。
其次,國家安全戰略,是指關于維護國家安全的宏觀籌劃,也就是一個國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綜合運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種資源,應對核心挑戰與威脅,維護國家安全利益與價值觀的總體構想。
再次,所謂的“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在規范的中文語境中是不能成立的概念。“安全”作為一種客觀狀態,本身并不存在“傳統”與“非傳統”的區別。能夠區分為“傳統”和“非傳統”的,可以是“安全觀”,也可以是“安全的構成要素”,甚至可以是“威脅安全”和“安全威脅的因素”等等,但絕不是“安全”。
另外,新安全觀包括主權安全、綜合安全和合作安全。國家享有主權,包括獨立權、管轄權、平等權、自衛權。國家綜合安全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信息、國防安全等;經濟安全是國家綜合安全的核心,軍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支柱。
最后,中國社會主義的國家性質,決定了中國國家安全戰略內向型、防御型、和平型的特點。這是中國國家安全戰略與美國和西方大國外向型、進攻型、擴張型的安全戰略根本不同之處。中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可概括為:“衛主權、求和平、保穩定、謀合作、促發展”。

名人/編輯推薦

超越《中國不高興》《中國可以說不》《C形包圍》的熱點時政暢銷書!中國第一部大國安全權威讀本!
1.頂尖的學者創作陣容: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參考消息》前副總編、新華社海外分社社長及常駐國外首席記者、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戰略防務專家、國家風險理論創始人……傾力打造。
2.豪華的名家推薦陣容:來自新華社、央視四套、鳳凰衛視、解放軍戰略學會的國際問題專家聯袂推薦。
3.聚焦時事熱點:我國設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后,“國家安全”成為熱門話題和社會輿論焦點。本書揭開了世界主要國家安全機制的神秘面紗,以國際視野解讀安全、外交、國防、反恐等鮮為人知的內幕,講述大國安全背后的戰略博弈和政策競爭。
4.內容新穎、全面:普京憑什么強硬?日本國安會如何劍指中國?美國國安會究竟給世界帶來了什么?伊朗誓不低頭的背后是什么?卡斯特羅怎樣粉碎638次暗殺陰謀?
5.觀點犀利、見解深刻:既有對美、俄、德、法、伊朗、以色列、敘利亞、伊拉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的安全機制與決策的點評,又有作者的國外親歷親聞,披露第一手獨家秘聞,有料,有趣,好讀。

自以天下為己任
趙昌會
作者簡介:國家風險中國創始人,英國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理事,中國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研究員。現任職于中國進出口銀行。
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設立,可能是中國自1949年以來最重要的國家制度創新舉措之一。
可以說,國家安全委員會(通稱國安委,英文名稱Council of State Security)本身就是一場劃時代的社會實驗。它統籌協調涉及國家安全的重大事項和重要工作,提供了內政外交合二為一的總平臺和總架構。
國家安全就其塑造因素而言,國際、國內和對外、對內,很難說孰輕孰重。但是,人們通常更多地討論國際層面,因為國家之間的戰略博弈和政策競爭,以及由此形成的國家地位,會一覽無余地暴露在國家之林和世人眼中。相形之下,國內層面顯得過于簡單明了。雖然因政策失誤、領導無能和民眾造反都可能輕易顛覆一個政權,但這種“自找的麻煩”,是純粹的政治失敗,不屬于國家安全。不得不說的另一點是,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的積貧積弱和落后挨打,外部因素即便不是決定因素,也是基礎因素。中國就是在外強凌侮中睜眼看世界,痛切認識到外部因素實際上才是國家安全的根本推動力。
這里,我們對國家安全的若干節點做一些粗略梳理,以便引起更多人的深入思考和更廣泛的討論。
理解國家安全
國家安全就像空氣一樣,正常情況下感覺不到,只有失去了才知道它須臾不可或缺的珍貴。國家安全當然是國泰民安的前提,也是實現國家復興的前提,更是國家在國際社會維持基本利益的前提,但它首先是國家公民可以正常生活、生產的基礎。
當代國家安全領域處在不由自主的變革當中。在不斷變化著的復雜而危險的國際環境中,國內與國際、有形與無形、傳統與非傳統事件,都可以構成國家安全的威脅。一方面,內部沖突在各類國家中司空見慣,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復雜多變,交織互動;另一方面,對安全事件的預防、處置和后果管理,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領域、新挑戰,使得主動塑造安全環境遇到越來越多的未知因素,從而給對安全事件做出敏捷反應的能力提出了永不滿足的要求。
當代國際安全領域同樣在經歷迅猛劇烈的變化過程。我們正處于一個史無前例的世界全球化的開放形勢中。國際體系的結構正是轉型時期,這個時代的動蕩包括大量不確定因素和不可預知因素,在國際關系中出現了一系列新的還沒有探討的問題和危險。曾幾何時,在20世紀后半期,特別是蘇聯解體以后,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一個全球體系。但是,由于現存政治單位的崩潰,大大增加了由國際金融和技術進步推動的全球性互動。一個以國家為中心的模式不足以形容當代的全球體系。問題在于,這些變化極為迅速和廣泛,理論和被理論解釋的現象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
當代世界安全變革集中于四個方面,或曰四個特征。一是正規機制的無效化:傳統機制和能力面臨根本挑戰,日益繁多的傳統上的非安全問題轉化為安全問題,傳統上的非安全領域因素轉化為安全領域要素,大量問題出現在職能部門權責范圍之外,而傳統職能部門之間的分工界線已經變得模糊不清。二是混合威脅的常態化:天災人禍同時存在,大國對抗與合作同時發生,經濟因素成為國際政治的必要組成部分,對外政策出現更復雜局面。三是次國家力量方興未艾:各種團體、甚至個人登上安全舞臺,不對稱性凸顯,某種微小的非安全輸入和低成本、低技術手段,就可能迅速傳導為連鎖反應的爆炸性事件,給社會、國家和世界造成不成比例的影響。四是國際危機破壞性之間的互動關系:安全危機根源復雜、爆發突然、后果嚴重。一個國家做出一項決策或者采取一個行動,會引起另一個國家的反應,由此形成一個互動過程,結果使危機國際化。
研究表明,先失敗后改革,小失敗小改革,大失敗大改革,不失敗不改革,是大國安全體制的普遍現象。面對這種情勢,沒有哪個國家的安全體制能夠經受不變革的代價。
迄今為止,國家安全往往充滿神秘色彩,人們寧愿透過種種迷霧看待和討論國家安全。
定義是系統研究的開始。明白國家安全到底是指什么,十分必要。這就要從概念出發,因為明確概念已成為國家安全研究以至國家安全實踐無法繞開的關鍵環節。雖然這些概念的定義遠未達成共識,但起碼有助于基本的理解。讓我們用中國學者的現有工作成果略加說明。
首先,國家安全,是指一個國家處于沒有危險的客觀狀態,也就是國家既沒有外部的威脅和侵害又沒有內部的混亂和疾患的客觀狀態。當代國家安全包括10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國民安全、領土安全、主權安全、政治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態安全、信息安全。
其次,國家安全戰略,是指關于維護國家安全的宏觀籌劃,也就是一個國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綜合運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種資源,應對核心挑戰與威脅,維護國家安全利益與價值觀的總體構想。
再次,所謂的“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在規范的中文語境中是不能成立的概念。“安全”作為一種客觀狀態,本身并不存在“傳統”與“非傳統”的區別。能夠區分為“傳統”和“非傳統”的,可以是“安全觀”,也可以是“安全的構成要素”,甚至可以是“威脅安全”和“安全威脅的因素”等等,但絕不是“安全”。
另外,新安全觀包括主權安全、綜合安全和合作安全。國家享有主權,包括獨立權、管轄權、平等權、自衛權。國家綜合安全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信息、國防安全等;經濟安全是國家綜合安全的核心,軍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支柱。
最后,中國社會主義的國家性質,決定了中國國家安全戰略內向型、防御型、和平型的特點。這是中國國家安全戰略與美國和西方大國外向型、進攻型、擴張型的安全戰略根本不同之處。中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可概括為:“衛主權、求和平、保穩定、謀合作、促發展”。

目次

第一章

1.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體制掃描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雖然幫助美國贏得了某種競爭優勢,但這套體制對世界、對美國的消極作用大于積極作用,負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美國沒有這套體制,世界會更安全,美國也會更安全。作者為什么會得出這樣驚世駭俗的結論?

2.美國:總統最高智囊平臺——國家安全委員會

為什么世人說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不是“國家的”,而是總統的?最初只是為總統服務的幕僚和參謀機構,為什么到尼克松時期,卻逐漸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外交政策決策和執行機構?總統的個性和風格,又如何決定著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地位及發揮作用的方式呢?


第二章

俄羅斯:安全決策最高咨詢機構——聯邦安全會議

面對外國學者對俄羅斯出兵反擊格魯吉亞的質疑,普京反詰道:“人家打俄羅斯維和軍人,屠殺無辜平民,怎么,你難道想叫我用鉛筆刀、用皮彈弓反擊嗎?!我們以牙還牙,我們的反擊恰如其分!”“我們俄羅斯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問題上,從不乞求任何人!”


第三章

法國:“反恐”考驗國家安全機制

冷戰后,與鄰國開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恐怖主義襲擊卻日益嚴峻,法國該如何應對?國防部門與國內安全部門“兩張皮”,不走美國之路,另辟蹊徑,薩科齊是如何走出一條“法國式道路”的?


第四章

英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前世今生

英國國家安全委員會 “就像一臺昂貴而耀眼的勞斯萊斯汽車一樣,它的主人把時間都用在給它拋光打蠟上了,以至于很少真正坐在駕駛室里”。


第五章

德國:聯邦安全委員會,離真正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有多遠?

有人說建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不是面向未來,而是可能將德國帶回過去。國家安全委員會雖然可以顯著加強政府在安全領域的工作效率和行動能力,但國家安全問題一旦成為少數人主導的領域,將破壞目前德國國內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這無疑將是德國的大倒退。”德國該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第六章

日本:“國安會”劍指中國

安倍力推成立“國安局”,旨在盡快落實新《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加強自衛隊“機動防衛力量建設”;充實、擴展《日美防衛合作指針》;推動修改憲法解釋,賦予日本“集體自衛權”;應對中日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爭端。以上這些無一不在劍指中國。安倍,你究竟想要把日本帶向何方?


第七章

印度:國家安全委員會,在有形與無形之間

行政官和外交官一直被視為印度精英中的精英,而這些印度精英總是在“以一種懷疑的眼光看待外人”。“印度政治領袖對于建立國家安全體制缺乏熱情,這恰好可以讓他們堂而皇之地保持對外交安全政策方面的影響力。”可這些印度的精英們總是一錯再錯,為什么會是如此的局面呢?


第八章

韓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演變過程

萬一遭到遠程炮擊時,居民的避難和防護設施情況如何?首都圈和后方地區一旦遭到恐怖襲擊,有何應對措施?網絡和GPS受到攻擊和干擾后如何應對?爆發戰爭時物資生產與供應情況如何?如果生活設施遭到破壞,如何解決居民的吃飯問題?

以上這些都是韓國國安會考慮的問題。


第九章

以色列:國家安全委員會在炮火中“異軍突起”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國,拉開了阿拉伯世界和猶太民族長達半個多世紀生死較量的序幕。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力量對比之懸殊,讓人感到這個新生的猶太國家不堪一擊,但它竟奇跡般地生存了下來,還發展成為中東地區首屈一指的超級強國。以色列是如何應對的?


第十章

伊朗:在夾縫中維護國家安全

豐富的油氣資源既是伊朗的“武器”,也是伊朗的“軟肋”。伊朗動用石油“武器”向西方“宣戰”,也因西方的石油出口制裁導致經濟發展受阻。石油對于伊朗而言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伊朗是如何自如地使用這把雙刃劍的?


第十一章

敘利亞:正在經受戰爭考驗的國家安全機制

2012年2月4日,俄羅斯和中國共同否決了聯合國安理會關于敘利亞問題的決議草案,俄領導人多次發表講話批評美國等西方國家要求改變敘利亞政權的言論。國土面積只有18.5萬平方公里的敘利亞為什么會被大國如此看重?


第十二章

伊拉克:“伊拉克安全模式”改變了中東安全格局

伊拉克國家安全機制是建立在如何維持薩達姆政權獨裁的基礎上,因此,它是薩達姆家族的安全機制。然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當由美國統率的大軍壓境時,那些“無限忠于”薩達姆的國家機器卻消失得無影無蹤,最終自己也落得個被送上斷頭臺的結局。其中的內幕究竟如何?


第十三章

古巴:在抗爭中維護獨立和安全

卡斯特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總共逃過了638次暗殺陰謀,其中有些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直接策劃的,其余的則是由中情局獻計、安排和予以經濟支持的。”卡斯特羅同時幽默地對記者說,“假如(被謀殺)這是奧運會上的項目,我肯定奪得金牌。”古巴安保工作為什么做得如此成功?


第十四章

巴西:完善國家安全新機制

巴西亞馬遜地區是巴西國家安全最敏感的問題,領土主權安全和經濟安全是重中之重。動植物種子和基因在遭到大量偷盜時,巴西政府該如何應對?動植物基因戰是如何上升到巴西國家安全戰略層面的?


第十五章

拉美六國:面向新形勢的國家安全機制

長達一個多世紀以來,拉美各國都把鎮壓國內游擊隊和應對鄰國的領土爭端放在首要位置。如今,毒品泛濫,有組織犯罪屢禁不止,拉美各國一方面要脫離美國,獨立自主開展外交和安全建設;一方面又離不開美國的合作,究竟該何去何從?


第十六章

世界能源安全:時代變革中的戰略選擇

美國能源安全的軟肋在哪?誰告誡美國不要癡迷于石油?面對能源資源控制格局朝著有利于資源國的方向發展,國際能源市場重心東移,石油依賴性過大的局面,美國、歐盟、俄羅斯有哪些能源戰略和對策呢?

書摘/試閱

戰略評估和戰略推演:為前蘇聯解體做準備
在老布什總統任內,前蘇聯解體。當時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的蓋茨在回憶錄中提出:“新政府上臺四五個月后,我發現中情局很不看好戈爾巴喬夫的政治前途,甚至對蘇聯政權的未來都感到悲觀,這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在1989年7月,我向總統提交了一份備忘錄,請求他授權常務副部長級委員會,組建一支規模很小、保密性極強的任務團隊,為蘇聯解體制訂應變計劃。總統批準了我的請求,于是在1989年9月,這支小團隊開始行動。那時,離前蘇聯解體還有2年時間。賴斯(后在小布什總統時期任國安助理、國務卿)是這支隊伍的主管,參與團隊的國防部成員是助理部長沃爾福威茨(在小布什時期任常務副國防部長)。這支小團隊為美國迎接即將到來的重大轉折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實,早在1987年,安德魯·馬歇爾就在國防部長辦公廳凈評估辦公室主持了對蘇競爭戰略推演。這個推演的想定及演變是羅馬尼亞政局出事,其領導人齊奧塞斯庫被暗殺,蘇聯未介入(蘇聯是否以武力介入東歐事變,是美國判斷蘇聯內部強弱的重要指標);受蘇聯未干涉的鼓舞,羅馬尼亞政局動蕩傳導到東德和其他東歐國家,導致柏林墻倒塌,華約解體,蘇軍從東歐撤軍;2年后,蘇聯解體。當時參加推演的一位中情局資深蘇聯問題專家認為,這純粹是胡扯,中途摔門而去。2年之后,這位專家打來電話,專門為退出推演表示道歉,并聲稱這個推演要比前蘇聯解體本身更令
他感到震驚。
戰略推演與戰略評估的結合,往往能夠產生驚人的預見性和戰略判斷。其根源在于,戰略的本質在敵我對抗和互動,無論技術如何發展,制定和執行戰略的主體都是人。與技術和戰術性的模擬仿真不同,戰略推演的要害是以人演人,通過設置場景、提供環境,用高質量的人員扮演敵我雙方,因而可以通過內部頭腦風暴式的撞擊形成對復雜戰略問題的新認識。珍珠港事件10年之前,美國海、陸軍曾在夏威夷舉行“第4號大聯合演習”,在演習中出現了日軍航母部隊偷襲珍珠港的場景。這個演習被當
時美國陸軍航空部隊駐珍珠港司令攪黃了。他的理由是只要他的部隊在,日本人就不敢來。在被美國海軍反復駁斥后,他提出的最后一個令人無可奈何的理由是“文明國家從來不在星期天打仗”。接近10年之后,日本海軍在一個周日的凌晨偷襲珍珠港。日本海軍對襲擊珍珠港和中途島海戰事前都進行了推演,在中途島推演中,出現了美軍陸基飛機襲擊日軍航母艦隊,擊沉4艘航母的情況。當時的日軍導演部主任南云將軍武斷地做出裁決,將被擊沉的日本航母從4艘減為1艘。后來,南云率領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進行中途島海戰,日軍航母被擊沉4艘,率先發起攻擊的正是從中途島起
飛的美軍陸基戰機。
這些歷史事例表明,無論對于國安會辦公廳這樣的最高決策者身邊的小團體,還是對于大的職能部門,戰略評估和推演是發揮決策支持作用的重要基礎與手段。搞好評估與推演,需要開闊的視野、歷史的智慧、專業和接地氣的情報信息、對跨部門資源的管理協調,以及最重要的、適當的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