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6歲前就愛上學習(簡體書)
滿額折

6歲前就愛上學習(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
優惠價
87167
領券後再享91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0~6歲的孩子認生、調皮、做事三心二意……有些家長會覺得,這些問題很小很平常,也很容易解決:哄一哄、訓一訓、講講道理,再不見效,等孩子長大了自然而然就好了。
在優秀中學教師王金戰的眼里,這些問題可不是小問題,他在30多年的教師生涯中發現,中學生的很多習慣比如馬虎、閱讀能力差、厭學等,表面上看都是孩子在長大之后日益顯現的,事實上,這些問題的根源在孩子6歲上小學之前就已經成型,而且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難改變。
《王金戰從零培養尖子生6歲前就愛上學習》中的70個問題,都是0~6歲孩子的家長最容易遇到也是最頭疼的,家長從現在開始對癥下藥,讓孩子形成了好的性格、習慣,掌握孩子主動成長的秘密,不僅避免了在中學階段出現各種問題,還能為孩子快樂的一生打下基礎。

作者簡介

王金戰,中國科學院博士,全國優秀教師,中國人民大學附中數學教師,國家“十一五”重點課題“素質教育中的家長作用研究”課題組組長,美中英才教育聯盟理事長。出版教育專著十余本,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有三篇論文獲全國優秀論文一等獎,兩次在國際學術大會上宣讀論文,十多次在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舉辦專題講座。本著“每個孩子都是潛在英才”的理念,形成了一整套獨特而實用的教育模式。

名人/編輯推薦

從小讓孩子受歡迎,孩子才會有幸福的人生。中學是差生,并不是孩子差,是父母在孩子學齡前沒教好。家長要把孩子當成未來的人才來培養,而不是當成寵物來養。
王金戰是一個傳奇人物,作為家長,他為女兒精心設計,讓她全面發展,毫無懸念地考入北大;作為老師,他總結30多年的教學經驗,深入研究孩子在6歲前養成的難以改變的習慣對中學階段的影響,幫無數學生重塑信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教育奇跡。在《王金戰從零培養尖子生6歲前就愛上學習》中,王金戰深度解析了幼兒階段的教育重點,首度提出情商和智商深度結合的新概念——“受歡迎”,告訴家長,孩子的性格、習慣是立足之本,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是成長的動力,讓孩子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健康地度過快樂、有趣的一生。

目次

前言
PART 1 好孩子是培養出來的
1.大人意見不一致時,如何教育孩子
2.避免孩子依賴性強失去主見
3.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規則
4.恰當地給孩子自由和規則
5.換一個角度發現孩子的優點
6.家庭條件好,就要富養孩子嗎
7.年輕父母跟長輩的教育觀念有分歧,聽誰的
PART 2 與孩子溝通的智慧
1.恰當表揚孩子的進步
2.孩子犯錯,你能正確處理嗎
3.應對孩子的問題“我是從哪里來的”
4.得到孩子的信賴,成為他的朋友
5.如何跟固執的孩子溝通

前言 PART 1 好孩子是培養出來的 1.大人意見不一致時,如何教育孩子 2.避免孩子依賴性強失去主見 3.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規則 4.恰當地給孩子自由和規則 5.換一個角度發現孩子的優點 6.家庭條件好,就要富養孩子嗎 7.年輕父母跟長輩的教育觀念有分歧,聽誰的

PART 2 與孩子溝通的智慧 1.恰當表揚孩子的進步 2.孩子犯錯,你能正確處理嗎 3.應對孩子的問題“我是從哪里來的” 4.得到孩子的信賴,成為他的朋友 5.如何跟固執的孩子溝通 6.面對孩子的錯誤行為,家長如何說“不” 7.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小矛盾和小戰爭 8.給孩子上認識社會不良現象的預備課 9.孩子無理取鬧 10.對待孩子,如何避免情緒失控 11.孩子什么都跟家長對著干 12.孩子“誠懇認錯,屢教不改”

PART 3 別因孩子的成長而煩惱 1.孩子為什么會吃手,需要糾正嗎 2.孩子養成了抓人、打人、咬人的習慣 3.孩子該不該看電視,怎么把握度 4.孩子喜歡“搞破壞” 5.讓孩子學會單獨睡一張床 6.漸漸長大的孩子喜歡自作主張, 7.孩子喜歡亂涂亂畫 8.孩子對心愛的物品過度依戀 9.孩子很調皮,什么都敢動 10.孩子特別任性

PART 4 讀懂孩子的行為 1.孩子忽然說話不利索了 2.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為什么總是不快樂 3.孩子對媽媽過于依戀 4.孩子一到人多和陌生的環境就緊張 5.怎樣呵護“認生”的孩子 6.孩子愛玩生殖器 7.你找到孩子說臟話的原因了嗎 8.孩子以前嘴可甜了,可是大了就不懂禮貌了 9.孩子一到外面就搶人家的東西,像個小霸王 10.孩子動不動就“出口傷人” 11.你的孩子喜歡過圣誕節嗎 12.在孩子的生日派對中,家長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PART 5 習慣和性格的培養決定孩子的一生 1.找對孩子自卑的原因 2.讓孩子學會面對失望、挫折和困難 3.孩子做事總是三心二意,怎樣培養他的注意力 4.孩子過度膨脹 5.怎樣確定孩子是不是嬌氣 6.孩子膽小,怎么才能讓他更勇敢 7.如何讓孩子端正競爭意識,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8.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交流能力 9.孩子自私,是家長的錯么 10.家里被孩子弄得亂七八糟 11.孩子做什么都慢吞吞的 12.孩子撒謊,家長該怎么辦

PART 6 讓孩子從小愛上學習 1.引導學齡前的孩子學習 2.根據孩子的成長選擇合適的玩具 3.孩子到底多大上幼兒園比較好,如何讓孩子開心順利地入園 4.孩子提前入幼兒園好不好 5.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學習的能力 6.培訓孩子廣泛的閱讀興趣 7.在閱讀中培養孩子的開放式思維 8.低齡幼兒背誦古詩詞有必要嗎 9.學齡前孩子要不要上各種知識興趣班 10.孩子學琴究竟是為了什么 11.幼升小,家長要做好哪些準備 12.孩子上學前有必要學識字嗎 13.上學前有沒有必要學寫字 14.學齡前學珠心算有沒有必要 15.學齡前的孩子要不要學英語 16.培養孩子的數理邏輯智能 17.孩子總是坐不住怎么辦

書摘/試閱

好孩子是培養出來的
4.恰當地給孩子自由和規則
情景再現
場景一:媽媽帶著3歲的清清串門,清清一到別人家,就開始翻抽屜,把抽屜里的東西翻得一塌糊涂。清清媽媽面對這一切,只是聽之任之,始終沒有對清清說一個“不”字。
場景二:1歲半的點點喜歡到處跑。有一次,媽媽帶點點到花園里玩。媽媽坐在凳子上,點點卻要自己到處跑。媽媽怕點點摔跤,使勁拽著點點說:“點點,你乖啊,媽媽給你吃果果,你乖乖坐著啊。”點點根本不愿意聽,還是一個勁掙扎著。過了一會兒,點點又想去池塘邊看小魚,媽媽怕點點會掉進池子里,于是也制止她。點點很生氣,開始又哭又鬧。媽媽很苦惱,覺得女兒怎么這么不乖,不聽自己的話。
關鍵點分析
這兩個場景就是在講關于自由和規則的問題。清清媽媽對于清清的破壞行為聽之任之,也沒有去了解孩子不當行為背后的原因,長此以往,清清就會覺得自己這樣做是被允許的,她會缺乏內在的自律。而且隨著發育,孩子會制造一些危險。所以讓孩子自由過度,實際上是放縱,對孩子成長是不利的。媽媽應該跟清清說:“孩子,亂翻別人的抽屜是不禮貌的,你告訴媽媽,是不是這里沒有玩具不好玩啊?那媽媽給你找個玩具,好嗎?”
而點點媽媽對于剛學會走路、正處在探索期間的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是不了解的,給孩子很多限制。這就像你餓的時候,如果制止你吃東西,你會很難受。過多壓抑孩子的天性,孩子就會亂發脾氣、愛打人。媽媽應該在保護孩子的同時,給孩子探索世界的空間,幫助孩子成長。孩子只要不出危險,跑跑、看看魚又有何不可呢?
自由對于孩子來說,就是在探索世界,在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一個在行動上比較自由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得到了發展,其實內心是平靜的,沒有受到壓制,孩子就更會樂意遵守規則。所以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去自由探索。當然也應該明確一點,自由要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每個孩子都需要知道他所做事情的底線。把規則用于保護孩子的自由,而不是限制自由,家長要結合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發展特征來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關鍵幫助
家長一定要明白,建立規則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所處的環境在不斷變化,因此規則也應該不一樣,要有彈性。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呈現全部的生活狀態,孩子才會在自由的實踐中理解規則的存在。那么怎樣去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呢?
招數一:不斷重復,體驗后果。家長都希望自己對孩子講的話,一遍兩遍孩子就可以記住,但是往往重復上千次孩子都是記不住的。那是因為孩子內心沒有規則意識,不接受家長的教誨。所以需要家長不斷重復,并且告知后果,比如:亂扔玩具會把屋子弄臟,還會把奶奶絆倒。讓孩子去體驗后果,逐漸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招數二:孩子違反規則是有原因的,家長不能強行制止,而是先要問清楚孩子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比如孩子想給臟玩具狗洗澡,沒有把狗洗干凈,倒是弄得地上、自己身上全是水。這時候家長不能一味指責,應該問清原因后告訴孩子,下次要給狗狗洗澡的時候,可以叫上媽媽一起,不然自己弄濕了衣服,會感冒的。特別在孩子不知所措的時候,更應該給孩子提供方法,而不是斥責。
招數三:家長火冒三丈的時候,一定要冷靜一下再處理。面對孩子的錯誤,很多家長很難控制情緒,說出一些不可能實現的話,比如“你再哭,媽媽就把你丟出去,叫狗狗來咬你”之類的。但是由于這樣的后果一定不會出現,所以以后孩子就不再相信媽媽的話,今后執行規則就很難了。
招數四:孩子最喜歡模仿,利用榜樣是建立規則意識的好辦法。比如要求孩子早晚刷牙,那么家里的成員每天也要遵守這個規則,不然孩子就會鉆空子。而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因為受自己的某些行為影響而破壞了規則,應該向孩子道歉,并一起改正,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

名師看點
在孩子當眾犯錯時,家長礙于情面,當時可以不教育孩子,但是事后要告訴孩子,他今天的行為有些不好,今后要注意,而不是訓斥孩子。平時告訴孩子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不如事情發生以后對事情做點評效果更好。但是點評完不能要求孩子之后再也不犯錯,而是有一點進步就要表揚。
好多家長是在孩子第一次犯錯時就嚴厲批評,其他時候反倒聽之任之;孩子二次犯錯的時候繼續批評孩子,其實孩子只要比第一次有改觀,就應該對孩子的進步進行表揚。
5.換一個角度發現孩子的優點
情景再現
1歲半的雅雅吃了一口水果,可能味道不好,就直接吐到了地板上,然后轉身離去。媽媽當時剛擦完地板,有點生氣,就問:“雅雅,這是誰干的?誰把地弄臟了?”雅雅大聲說:“我!”媽媽氣憤地轉向爸爸求救,說:“你看這孩子,做錯了還理直氣壯!”爸爸卻說:“至少孩子沒有說謊,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媽媽覺得爸爸有點放縱孩子,可是細細一想,爸爸說得很有道理。后來媽媽告訴雅雅:“雅雅很棒,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是個好孩子。但是東西不好吃,不能吐到地上,可以吐到垃圾桶里,或者告訴爸爸媽媽,好嗎?”雅雅高興地點著頭說:“好吧!”這種教育的效果確實要比批評更有效,因為孩子以后想吐東西,就會提前告訴父母了。
關鍵點分析
換一個角度發現孩子的優點是很新穎的做法。在大家習慣了批評教育的時候,換一個孩子樂于接受的方式,真的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與硬生生的批評相比,鼓勵和表揚會讓孩子更加自信,在肯定孩子的同時給他提出建議,孩子也更容易接受一些。嬰幼兒的教育應該以肯定為主,童年是最快樂的時光,換一個角度發現孩子的優點,讓孩子快樂健康地成長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關鍵幫助
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都希望被別人肯定,哪怕是1歲的孩子也希望獲得表揚。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他們勢必會受到大人的指正,但是教育孩子或許可以打破傳統的理念,不要一味批評訓導,而要在肯定孩子的前提下給予正確的引導。而且對于家長而言,換一種方式看孩子,去發現孩子的優點,也是一個自我鍛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成人也可以學會樂觀地看待事情,若有一天你可以和案例中的父親一樣,那么相信你的孩子將來一定是一個樂觀積極,并且勇于接受別人批評的人。
7.年輕父母跟長輩的教育觀念有分歧,聽誰的
情景再現
黃女士的兒子3歲,一直是爸媽幫忙帶著,可是兩代人之間的教育觀念和方式不同。黃女士喜歡帶兒子到處去玩,尤其是周末,幾乎不想讓兒子待在家里,而是帶他去公園,去少年宮,甚至去銀行辦事也喜歡帶著他,她覺得這樣可以讓孩子見世面。但是孩子的外公外婆就怪黃女士折騰。在家里,兒子畫畫常常畫得滿墻都是,外公外婆不讓畫。黃女士卻對孩子說:“畫吧,畫了再擦掉。”外公外婆就不高興,說她太寵孩子。黃女士讓孩子玩水,孩子把水弄到身上,外公外婆也會怪,說會著涼。這樣的事情很多,時間久了,不但影響對孩子的培養,而且影響了家庭和諧。
關鍵點分析
很大程度上,不是老人不愿意改變教育觀念,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需要改變。如果孩子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相互尊重,做晚輩的尊重長輩的經驗,為老人創造接觸科學理念的學習機會;長輩學會尊重科學,尊重孩子不同時期的內在需求,“隔代教育”這個越系越緊的鈴就會放松,自由地發出悅耳動聽的鈴聲,為孩子的成長奏出最美的樂曲。
0~3歲是嬰幼兒潛意識(自我意識)形成的關鍵期,是他們形成最早期、最深層的自我意識的時期,是建立良好完善的自我評價系統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嬰幼兒在與成人的每一次互動關系中,都是以這個人作為他的一面“鏡子”,他只是簡單地通過這面鏡子來“看見”(投射)自己、認識自己、確定自己。這種認知的形象將會以“印刻”的方式儲存在他的意識深處——潛意識里,這些形象不斷地重復“印刻”和儲存,形成他對自我的本質性認知和判斷,并伴隨其終生,深層次影響其后來的所有行為。如果被“印刻”和儲存的形象具有一致性,則形成具有統一性質的圖像——健全的人格;反之,則形成不同程度的分裂型人格。
由此可見,當我們無意識地為孩子制造“分歧環境”時,孩子就不斷地接受到“分歧”散發出的不愉快信息,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矛盾或分裂的雙重性格特質。早期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盡最大程度減少孩子人格上的分裂性,讓“分歧環境”對孩子的人格影響降到最低。
關鍵幫助
招數一:有孩子在場,一律只聽到一個聲音。即使有不同的想法,也得忍著等孩子不在的時候大家再坐下來溝通。年輕父母的初衷都是對的,可方式并不一定比老人合理。幾個不同的聲音出現,對孩子的影響又能好到哪里去呢?當年輕父母跟老人糾結的時候,就已經背離“為孩子好”的目標了。
招數二:明確分工,換位思考。如果覺得老人不適合承擔教育孩子的工作,那就請他們只負責養育孩子的事情,料理好孩子的生活起居就可以了。換位思考會讓年輕父母更理性地面對和接受事實,理解、體諒老人的難處。老人確實是有經驗的,只要再多了解一些科學的方法,也許會比年輕父母做得更好。想到這些,年輕父母自然就能冷靜下來跟老人一起去探討,而不是心理權力的抗衡,更不是誰贏誰輸的問題。大人們爭了輸贏,卻輸了孩子的健全人格,實在是得不償失。
招數三:記住目標。每個家庭成員都要記住:我的目標就是做好孩子的一面鏡子,大家一起齊心合力、朝著同一個方向為孩子創造和諧的生活環境。發生分歧時,請共同去溫習目標,偏離了就及時調整。嬰幼兒教育不是觀念之爭,更不是心理抗衡。如果大人為了嘴巴快活,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而耽誤了孩子,忘卻了孩子的成長才是目標的話,就成了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我相信沒有一個家長愿意承認自己是絆腳石,愿意成為絆腳石。

名師看點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某一種氣味是比較敏感的,經常換地方是沒有安全感的,所以孩子需要一個固定的教養場所。以養育孩子的人作為教育的主導,和孩子最親近的人最適宜教育孩子,通過這個最親近的人去跟孩子交流。觀點不同的情況下全家要形成一個聲音,先溝通,達成共識后再進行教育。
準備一些家庭教育類的圖書,全家都學習。書的科學指導有很強的說服力,讓全家人能就教育問題達成共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