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致年輕加爾文主義者的信:改革宗思想之旅(簡體書)
滿額折

致年輕加爾文主義者的信:改革宗思想之旅(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5 元
定價
:NT$ 150 元
優惠價
8713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提起加爾文主義,許多人馬上想到的是預定論或加爾文主義的“五要點”(TULIP)。作者指出,其實改革宗傳統比這種單純救恩論的理解要寬廣和深刻得多。本書是一位資深加爾文主義者寫給剛踏上改革宗思想之旅的年輕后進的牧函。作者以親切的書信體,解答了一位年輕加爾文主義者思想和生命中可能遇見的各種問題和困惑,并帶領他進入到更加豐富的改革宗傳統,使他可以從這口深井中汲取生命之泉。

作者簡介

詹姆士·史密斯(James K. Smith),美國哲學家和神學家,現任加爾文大學哲學教授。著有《帶著后現代上教會》、《激進正統神學導論》、《話語與神學》等多部作品。

名人/編輯推薦

詹姆士·史密斯編著的《致年輕加爾文主義者的信--改革宗思想之旅》是一位著名學者撰寫的一部人文小書,是一位精神導師寫給一個年輕加爾文主義者的一系列書信。作者以信函的方式生動地勾勒出了西方文化的思想輪廓,既有廣闊的歷史視野,又有深刻的思想動機,是一本大氣的小書。書中還穿插一些幾百年前的明信片復印件,并列入本書目錄,以及手寫簽名,更讓讀者感到很親切。

序言
第1封信 歡迎加入大家庭
第2封信 論人的宗教驕傲
第3封信 為成為加爾文主義者而驕傲?
第4封信 一路追溯下去
第5封信 上帝什么都不欠我們的
第6封信 上帝甚至不欠我們一個答案
第7封信 不斷歸正來自日內瓦的明信片
來自日內瓦的明信片
第8封信 改革宗神學的歷史之旅
第9封信 奧古斯丁: 改教家的守護圣徒來自普林斯頓的明信片
來自普林斯頓的明信片
第10封信 成為改革宗信徒,就是成為一名大公信徒
第11封信 論“信條”
第12封信 超越威斯敏斯特
第13封信 上帝的“社會”福音
第14封信 我們守約的上帝來自阿姆斯特丹的明信片
第15封信 蒙揀選,為去愛
第16封信 教會很重要
第17封信 太改革宗了,以至于不適合教會?來自首爾的明信片
第18封信 對批評論調的思考
第19封信 廣角的加爾文主義
第20封信 凡咒詛所及之地
第21封信 我們得救是為了什么?
第22封信 上帝預備的書目
第23封信 借著享受被造物,來享受上帝
致謝

目次

序言
第一封信 歡迎加入大家庭
第二封信 論人的宗教驕傲
第三封信 為成為加爾文主義者而驕傲?
第四封信 一路追溯下去
第五封信 上帝什么都不欠我們的
第六封信 上帝甚至不欠我們一個答案
第七封信 不斷歸正來自日內瓦的明信片
第八封信 改革宗神學的歷史之旅
第九封信 奧古斯丁: 改教家的守護圣徒來自普林斯頓的明信片
第十封信 成為改革宗信徒,就是成為一名大公信徒
第十一封信 論“信條”
第十二封信 超越威斯敏斯特
第十三封信 上帝的“社會”福音
第十四封信 我們守約的上帝來自阿姆斯特丹的明信片
第十五封信 蒙揀選,為去愛
第十六封信 教會很重要
第十七封信 太改革宗了,以至于不適合教會?來自首爾的明信片
第十八封信 對批評論調的思考
第十九封信 廣角的加爾文主義
第二十封信 凡咒詛所及之地
第二十一封信 我們得救是為了什么?
第二十二封信 上帝預備的書目
第二十三封信 借著享受被造物,來享受上帝
致謝

書摘/試閱

親愛的耶西:
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總結改革宗信仰,那可真是一項高難度的任務啊!我猜你可能會期待我說出那個奇怪的詞:TULIP(郁金香)。正是這個恰到好處的表達,既總結了《多特信條》的要點,也將改革宗神學從其發源地(遍地都是郁金香的尼德蘭)引介出來。想必你已經聽說過這種說法,但我會用稍微不同的方式來回答你這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用一句話來說,改革宗神學的根本是恩典。請讓我解釋給你聽。
加爾文主義就其核心而言提供給我們一個透鏡,它把在上帝自我啟示敘述中反復出現的主題放大并呈現出來:一切都取決于上帝。一切都是上帝所賜的禮物。不僅對救贖而言是如此,對所造萬物自身也是如此。上帝創造世界是一個愛的行動,該行動是出于——也是為了——上帝的喜悅。這里所表達的意思并沒有上帝必須做什么的意味:上帝本可以選擇不創造世界萬物。世界的存在以及維持只是出于上帝主權的行動。所造之物現今仍要完全依靠上帝使之存在的恩典(西1:16—17)。因此,我們可以說,上帝的恩典是與萬物一路同行的。作為受造之物而存在,就是倚靠上帝所賜下的使我們存活的恩典:存在就是領受恩典。如保羅所說:“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們作詩的,有人說:‘我們也是他所生的’(徒17:28)。
這一關乎根本恩典的神學,在奧古斯丁最喜歡的一句經文中體現出來:“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什么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夸,仿佛不是領受的呢?”(林前4:7)當然,這里的答案是,沒有什么不是領受的。或者,從正面來說,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帝所賜的禮物。因此我們沒有什么理由去“自夸”,正如保羅所說的。
現在,當人們開始思考加爾文主義時,通常他們關注的是救恩論(也就是救恩的教義)。而涉及的核心問題,用一種并非正確的問法就是:“救贖是上帝的工作,還是我自己的?”但是,當我說到加爾文主義(或者改革宗神學、奧古斯丁主義,或者無論你怎么稱呼)的根本就是恩典時,我已經在有意提醒你回到上帝的創造上,而不至于混淆或將主題轉變為僅僅是救恩論。如果加爾文主義對上帝恩典在救贖中的作用持有一種根本的理解,那么這也只是直接延伸了對上帝在創造中的恩典的理解而已。如果有人不強調創造中的恩典,那他就可能陷入一種很有問題的思想觀念,即上帝只是因為人墮落以及在人墮落之后,才是有恩典的上帝(這點我們以后再細談)。
但是,當談及我們的救贖時,恩典是與我們一路同行的。上帝在圣經中的啟示表明,罪人完全沒有能力去選擇良善(如同哲學家們所言)。事實上,圣經描寫有罪的人時,說他們是“死的”(弗2:1),而正如你所知道的,死人是沒有任何能力的。換句話說,罪的影響正是這樣,盡管人的受造結構中仍舊保留著對上帝的某種渴求,但這種傾向是被扭曲的,并且會錯誤地指向各樣受造之物,而不是指向那位造物之主(羅1:21—23)。受造物的這種構造——他們對上帝的渴望——只有通過上帝自己才能歸正方向。那么,這就要求上帝進行一次修復、更新的工作,也就是重新創造的工作(林后5:17)。因此,當保羅在《以弗所書》2章繼續談論時,他用詞非常謹慎:因為我們都是死的,沒有能力選擇上帝作為我們的人生目標,上帝就“叫我們活過來”(弗2:4—6)。要注意,在這句話中,行動者是上帝,而不是我們。因為我們已經死了,只有通過恩典才能夠讓我們因信得救,并且圣經告訴我們,這些都不是出于我們自己(弗2:8)。這樣說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救恩只是一樣恩賜,并且救恩不只是基督在十字架上客觀的作為,也是人對信心之工的主觀應用:這就是整全的救恩。真理必須如此。因為對于“已死”的罪人而言,這種信心不可能有。事實上,保羅告訴我們,對于那些“屬肉體的人”,也就是不能悔改的人,整個事情都是“愚拙”的,并且也是他們不可能理解的(林前2:14)。
所有這些都是對上帝恩典的見證,不只是因為這是上帝白白的恩賜,也是因為上帝本可以不做這些。正如帕斯卡爾的名言:“上帝什么都不欠我們的。”這非常接近于加爾文主義的座右銘,我要給這座右銘再加上一句:“所有一切都是上帝所賜的!”P26-29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1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