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時光幾何
滿額折

時光幾何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60 元
優惠價
90234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我沒有結論,只有紀錄──

多年來我都有寫手記的習慣,但我唯一收集成書的只有《時光幾何》
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一本 ──張讓

高度理性的寫作,知名散文家張讓,最鍾愛、唯一出版的手記。
感受,從何而來?透過自己,穿針引線到別處。
時光從秋天開始,延展開來兩個年頭的夏季、冬季,最後定格於春天,美國台灣兩地飛行停留;死亡在前面,一種已知的未知,寫作三年多期間,經歷母親久病與逝去。沒有英雄創舉,智者洞見,只有從季節到生死,螢火到星空,微小的生活細節和足以打倒人的強烈悲痛,點點滴滴,緩慢刻畫出一名中年人艱苦的思考、領悟與成長。手記特有的自由隨心,打破線性敘述方式的思考,事件跟意念可以往返跳躍,或是靜默獨白。

書裡其中一部分的手記,以真實的方式記錄生活的即興跟時刻發生的「瑣事」,捕捉時間永逝的流動定律,另一方面以思考、抽象、回味來加以平衡,在文學、存在、宗教、哲學、生死間來回。日記是組織的敘述,用一個情緒或想法,給與散漫的事件特定的意義。手記是斷裂的,紀錄不連續的事件,不意圖賦與一定的意義,不偽裝統一。手記比日記接近真實,因為生活本身雖然感覺上連續,其實是不連續的。文學作品中連續性的敘述因而是虛構,所以讓人喜歡,因為給人完整的錯覺。

作者簡介

張讓

曾獲首屆《聯合文學》中篇小說新人獎、聯合報長篇小說推薦獎、中國時報散文獎,並多次入選各家年度散文或小說選集。著作包括短篇小說集《並不很久以前》、《我的兩個太太》、《不要送我玫瑰花》、《當愛情依然魔幻》,長篇小說《迴旋》,及散文集《當風吹過想像的平原》、《斷水的人》、《時光幾何》、《剎那之眼》、《空間流》、《急凍的瞬間》、《飛馬的翅膀》、《和閱讀跳探戈》、《當世界越老越年輕》、《高速風景》、《兩個孩子兩片天》(與韓秀合著)、《旅人的眼睛》、《一天零一天》、《裝一瓶鼠尾草香》、《我這樣的嫖書客》,以及兒童傳記《邱吉爾》等,並譯有童書《爸爸真棒》,與小說集《初戀異想》、《感情遊戲》、《出走》和非小說《人在廢墟》、《一路兩個人》。現定居美國紐澤西州。

目次

新版序 撿拾昨天
原序 尋找一種透視

1993秋
1994夏
1994冬
1995春

書摘/試閱

■1993秋
1
林中一條小徑細細長長的,像縫線。
2
咖啡濃濃的,對了牛奶,香得很放縱,很豪華,很性感。喝進嘴,絲絨的液體抱著舌頭流下去,餘下一點獨立的苦味,像失望,像心得。
3
街上碰見,這張臉我認識,可是這個人是誰?
4
河面倒臥的死樹幹上停著一排烏龜,一、二、三、四、五、六、七。我們的獨木舟划過去了。
5
長髮的女孩飄然走過去,外八字步,踢得死人的牛仔靴尖。
6
從圖書館四樓窗子看灰色渲染的雲低低覆著屋頂,一個陰沉多風冷瑟的日子。九月中。
7
夢裡決了河,為了窗外有一片茫茫水色。
8
佛家說隨緣,道家說順其自然。信便不需要辯解。
9
齊克果的一本書名叫《或者》(Either/Or)。所有的哲學只為了說「就是」。
10
我要,小孩說。我要,小孩說。為什麼?小孩說。
如果,我們說。但是,我們說。因為,我們說。
把眼睛還給天空,一句詩說。
11
心情壞的時候就突然全面壞下去了。沒有理由,因為觸目都是理由。
12
翻開一本書,閤上。翻開一本書,閤上。翻開一本書,閤上。想在書裡找到什麼?所有的一切!
13
這張臉讓我想起另一張臉。同一個型,可做成譜。
14
她說她是無骨如爛泥的人,沒有勁頭活著,天上掉下來好東西不會丟出去,好東西跑了也不會追。
15
沒有資格的理想主義是奢侈。資格本身是不是一種理想主義?如果你腳踏現實,便不會自認有資格。沒有資格抱持理想,於是可以老老實實地做一些小奸小壞,問心無愧。為生活所迫,形勢所逼,追求絕對的是傻子。沒有絕對的理想,只有相對的是非成敗。哲學嚮往絕對,所以只能自說自話,如理想主義最終變得有些羞於告人。
16
她是個好看的女孩,稱不上多美。瘦骨細緻的臉,剪得短短貼住頭殼的棕色頭髮,眼睛清清亮亮很精神,很聰慧,笑得隨和大方。她在Fino泡Espresso和Cappuccino,穿著圍裙。她泡的咖啡最好,老顧客她給折扣。我要到紐約去了,做到下星期三為止,她說。能不能不走?你泡的咖啡最好喝,老顧客說。她笑著搖頭,牙齒細白整齊。我訓練了新的人。而且我可能回來,說不定紐約不要我,她說。她有個好聽的名字:吉兒(Jill)。
17
講理不是本能,意氣用事才是。
18
在校園遠遠看見一個男生穿裙子走來。薄細的印度印花過膝長裙,格子襯衫放在裙外,腳上一雙到腳脖子的黑色靴子,長髮及肩,臉有鬍渣,背著背包在華氏六十度出頭的冷風裡神色自若大踏步走著。
19
讀到最不解的句子(而這不是老子的《道德經》):「我們的無知更勝於知,因為我們的知識離開了生命。」
20
見山與見水不需三十年,一轉念就夠了。
21
所見是錢,所聽是錢,所想是錢。
提到錢,其他的都似乎太虛無,太高尚,太不值得。
22
怎樣能夠長大而又保留心裡的那個孩子?不能。成長便是謀殺孩子的過程:喪失天真以獲取知識,馴服野性以創造文明。鍾愛的孩子,你看了又看,要他長大,又要挽留現在。他的可愛正是他的不可忍受,等他能夠講理,自作主張,你惋惜了。失去自己的無邪是不自覺的,目睹孩子成長卻充滿了觀照比較。成長,說得醜一點,是庸俗化的過程。你看著孩子,帶著眷戀和感傷。這是墮落以前的狀態,不能長存——你並不清清楚楚這樣想,但是那莫名的悲哀之感已經在悼念,為自己失落的童年,為所有完美的消逝。
23
愛情會用老,因為愛情始於一樁騙局。真正的愛情像任何真正的感情,是無我,不要求回報的。平常的愛情在一再的要求之後或者昇華為友情,或者墮落為習慣,不管哪一個,都洗淨鉛華了——一個愛自己的人當初不免在「所愛」身上創造一個蒙蔽自己的幻象,而稱之為愛。
24
我們生活的方式,基本上便是對死亡的一種思索。不管去不去想,死亡的意識籠罩著我們。所以我們潛意識覺得要往什麼地方去,急切的,刻不容緩。我們不必時刻去思考死亡,已經對它做了最強烈的反應:我們怕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34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