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治大國:古代中國的正義兩難(簡體書)
滿額折

治大國:古代中國的正義兩難(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00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熊逸編著的《治大國(古代中國的正義兩難)/知 識生產文叢》講述了:親情與國法孰先孰后;法律面 前是否應該人人平等;法律條文是否應該向全社會公 開;特權制度是否應該受到道德表彰;敵人陣營里的 起義者是否應該受到我們的熱情接納;一切的侵略戰 爭是否都是非正義的;在利益足夠大的時候,見利忘 義是否才是惟一合乎道德的選擇……這些問題在今天 看來似乎沒有任何值得討論的必要,然而古人的深思 熟慮往往能使我們大吃一驚,而在我們認真聽過他們 的理由之后,又不得不承認在這些看似荒誕的理由之 中確實飽含著真知灼見。
《治大國(古代中國的正義兩難)/知識生產文叢 》作者學貫中西古今、論述充滿智慧與思辨,同時沒 有絲毫的晦澀難懂,相反,即便是最普通的讀者也能 看懂全書、并且為其真知灼見拍案叫絕,作者深知古 人的觀念的確與現代人隔閡太大,必須先從觀念上懂 得他們,然后才能夠妥當地理解他們的言談與舉止, 憧憬與顧慮,乃至他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讀 者來說,定能從中體會到智慧與思辨的趣味;而在思 想界,它更是一本奇書,對于中國古代的政治、倫理 、思想的把握與剖析,入木三分、一針見血,對于我 們當今社會的思想發展有深遠啟示。

作者簡介

熊逸,著名學者。出版有《謀殺正義:正義觀念的心理根源、經典謊言與兩難問題》、《春秋大義》、《隱公元年》、《道可道:老子的要義與詰難》、《逍遙游:當莊子遭遇現實》、《思辨的禪趣》等書。他的真知灼見在思想界引發廣泛關注,有網友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讀熊氏書,想見其為人……”

名人/編輯推薦

1. 關注思想家在各種流行的社會觀念和社會思潮中所扮演的角色。
2. 探討古人對正義問題的紛紜復雜的或清晰、或模糊的認識。
3. 正義問題在抽象思辨中的邏輯終點及其在古代社會里的復雜呈現。
4. 延續了對自洽性正義規則的否定,揭示在古人的觀念里其實已經具備這樣的否定精神。
5. 探討古人所面臨的倫理上的兩難困境。

親情與國法孰先孰后;法律面前是否應該人人平等;法律條文是否應該向全社會公開;特權制度是否應該受到道德表彰;敵人陣營里的起義者是否應該受到我們的熱情接納;一切的侵略戰爭是否都是非正義的;在利益足夠大的時候,見利忘義是否才是惟一合乎道德的選擇……這些問題在今天看來似乎沒有任何值得討論的必要,然而古人的深思熟慮往往能使我們大吃一驚,而在我們認真聽過他們的理由之后,又不得不承認在這些看似荒誕的理由之中確實飽含著真知灼見。
作者學貫中西古今、論述充滿智慧與思辨,同時沒有絲毫的晦澀難懂,相反,即便是最普通的讀者也能看懂全書、并且為其真知灼見拍案叫絕,作者深知古人的觀念的確與現代人隔閡太大,必須先從觀念上懂得他們,然后才能夠妥當地理解他們的言談與舉止,憧憬與顧慮,乃至他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讀者來說,定能從中體會到智慧與思辨的趣味;而在思想界,它更是一本奇書,對于中國古代的政治、倫理、思想的把握與剖析,入木三分、一針見血,對于我們當今社會的思想發展有深遠啟示。

近幾年我的興趣主要集中在觀念史上,《古代中國的正義兩難》是計劃要寫的觀念史系列的第一部,探討古人對正義問題的紛紜復雜的或清晰、或模糊的認識。這個系列接下來還想寫的有《古代中國的詩歌生活》,從社會功能而非審美的角度分析詩歌的歷史流變;以及《古代中國的怪力亂神》,梳理古人信仰的歷程與旁門左道的觀念背景。
不同于將重點放在各大思想家與思想性名著之上的思想史,我所謂的觀念史,關注的是各種流行一時的社會觀念或社會思潮,當然,思想家在其中也扮演著或隱或現而不可或缺的角色。《古代中國的正義兩難》可以看作是《謀殺正義——正義觀念的心理根源、經典謊言與兩難問題》的續篇,事實上后者原本是作為前者的序言的來寫的,是希望在進入具體的古代中國的語境之前,先做一番抽象的思辨性概述,結果想說的話太多,不知不覺就形成了一本書的篇幅,于是就拿出來單獨出版了。
《謀殺正義》最先在香港出版,后來出大陸簡體版時,出版方迫于市場壓力,將書名改成了頗具公知風采的《我們為什么離正義越來越遠》。其實我對現實問題早已失去了關心,多年來過著足不出戶、目不窺園的日子,不看電視不讀報,如果不是因為顯示器上總有新聞彈窗出現而我又不懂屏蔽技術的話,我會連現任國家主席是誰也不知道。
我總是對一些遠離現實的東西興味盎然,因為在我看來,那里邊往往潛藏著一些更為本質性的奧秘,而其相關材料,只要我不惜氣力,也完全可以竭澤而漁,不至于如現實問題那樣只能讓我擁有盲人摸象般的管窺視角。所以,我既不知道、也不關心正義是否真的離我們越來越遠;假定該命題為真,我也既不知道、也不關心我們為什么離正義越來越遠。我略知且關心的,是正義問題在抽象思辨中的邏輯終點及其在古代社會里的復雜呈現——《謀殺正義》聚焦于前者,《古代中國的正義兩難》聚焦于后者。
《謀殺正義》,正如書名所暗示的那樣,否定了迄今一切正義理論的自洽性,亦即無論自由主義、社群主義,無論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康德的定言令式還是羅爾斯的無知之幕,以及其他種種試圖給正義做出自洽性框定的理論都是在邏輯上無

目次

第1章 圣天子的違法逃亡
第2章 特權的道德依據
第3章 叛徒·正義的邊界

書摘/試閱

桃應的箭矢是這樣一個問題:“假如舜為天子,皋陶為法官,舜的父親瞽瞍殺了人,怎么做才是對的?”
在儒家傳統里,舜是理想型的天子,皋陶是理想型的法官,舜的父親瞽瞍則是一個理想型的壞分子。瞽瞍和那個同樣卑鄙惡劣,卻占有自己的全部父愛的小兒子象一起,三番五次地安排毒計,大有不把舜害死誓不罷休的勢頭。盡管瞽瞍是一個壞到令人發指且壞得完全不可思議的父親,舜卻始終是一個無怨無艾、一心盡孝的好兒子。那么,桃應的問題我們便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天子是完美的,法官也是完美的,如果天子的壞父親殺了人,應該怎樣處理才是對的?
對這個貌似需要長篇大論來反復論證的問題,孟子只給了一個極其簡單明了的回答:“把瞽瞍抓起來就是了。”仿佛在孟子看來,桃應的問題根本就不成其為一個問題。
在孟子的直截簡略面前,桃應不免錯愕,于是追問道:“難道舜就不加阻止嗎?”
這個追問看來正在孟子的意料之中,而孟子繼續給出了一個直截簡略得近乎過分的回答:“舜怎么能去阻止呢?瞽瞍殺了人,當然應該被捕。”
桃應更加困惑了:“難道舜就這樣任由父親被捕不成?”
今天的讀者已經不太能夠理解桃應的困惑。在中國傳統的法律理想里,有一句眾所周知的名言,即“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也就是說,在法律面前應當人人平等。皇親國戚或任何特權階級肆意作奸犯科而不受法律制裁,這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但在法理上毫無疑問是大大不該的。然而事情的另一面是,儒家認為國家法理是家族倫理的自然拓展,孝道處于毋庸置疑的核心位置。桃應的問題便關乎法理,其言下之意是:舜如果聽任父親被捕伏法,作為兒子顯然有違孝道,那么以儒家的標準來看就很不合適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