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北平歷史地理(簡體書)
滿額折
北平歷史地理(簡體書)
北平歷史地理(簡體書)
北平歷史地理(簡體書)
北平歷史地理(簡體書)
北平歷史地理(簡體書)
北平歷史地理(簡體書)
北平歷史地理(簡體書)
北平歷史地理(簡體書)
北平歷史地理(簡體書)
北平歷史地理(簡體書)
北平歷史地理(簡體書)
北平歷史地理(簡體書)
北平歷史地理(簡體書)

北平歷史地理(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北平歷史地理》是侯仁之1949年於英國利物浦大學完成的博士論文。作者在本書中開創性地運用了現代歷史地理學的方法,強調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分析相結合,文獻研究與田野考察相結合,對北京城的興起和發展變遷史做了詳細的考證和精闢的闡釋。 《北平歷史地理》是中國歷史地理學界第一部關於城市歷史地理研究的專著,無論是在侯仁之個人的學術發展歷程中,還是在中國歷史地理學發展史上均具有重要的標誌作用,於今天的城市規劃與保護,也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北平歷史地理》中含54 幅地圖,全部為作者親手所繪。

作者簡介

侯仁之(1911—2013),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是中國現代歷史地理學的奠基者、開拓者和學術泰斗,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為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在北京城的起源、發展以及歷代水源的開辟方面所作的系統、科學的闡述,為北京的城市發展規劃提供了重要參考。

名人/編輯推薦

哲人其萎,文字不朽。《北平歷史地理》,一部記敘北京歷史文化的經典之作,從時間和空間上展開北京城的歷史地圖。《北平歷史地理》中含54 幅地圖,全部為作者親手所繪。書中以四色印刷方式呈現。

目次

導言:地形地貌及地理關系
 1、北平灣
 2、兩河之間的土地
 3、地理關系
第一部分 邊疆之城
 第一章 周代的薊城:燕的國都
1、燕的建立及其擴張
2、薊城,燕國的都城
3、古代大道與薊城的興起
A. 自然地理環境與古代大道發展
B. 平原上早期居民點的分布與古代大道的關系
C.古代大道的進一步發展與薊城的興起
 第二章 秦漢時期的薊城:商業拓展階段
1、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
2、邊疆都會
 第三章 隋統一前黑暗時期的薊及地方水利建設
1.政治地理
2.地方水利建設的開端
 第四章 隋唐至契丹占據時期的幽州:在邊疆斗爭中的關鍵地位
1.對外擴張時期的軍事重鎮幽州
2.邊疆防御時期的幽州
3.契丹人占領的幽州
 第二部分 過渡階段:形成中的國家中心
 第五章 遼南京
1、作為文化交流重鎮的幽州
2、陪都南京
 第六章 金中都
1、女真人的入侵
2、金中都,舊址上的新城
3、水道
4、漕運
 第三部分 王朝都城
 第七章 元大都
1、都城新址
2、一座精心規劃的城市
A. 皇城
B. 大城
3、人口及其分布
4、全國的中心
 第八章 明清兩朝的北京
1、皇宮和城市的重建
A. 北京重新成為首都
B. 改建大城
C. 重建皇城
D. 外城城墻的修建
2、皇家園林的興建
3、人口的增長與分布
A. 明代人口的增長
B. 清代人口的增長
C. 人口的分布
4、與漕運相關的水源供應
 附錄一
北平歷史沿革表
 附錄二
古城研究文獻來源
表格Ⅰ 唐幽州城
表格Ⅱ 遼南京城
表格Ⅲ 金中都城
 附錄三
古城遺址
1.關于古薊城城址的問題
2. 唐幽州城
3. 遼南京城
4. 金中都城
 附錄四
北平附近的河道變遷
1. 早期河道(6世紀)
A. ?纍水(今渾河)
B. 洗馬溝
C. 高梁河
2. 渾河(7世紀早期)
3. 渾河(10世紀后期)
4. 渾河(自12世紀以來)

書摘/試閱

1.燕的建立及其擴張
如前文所述,北平是一座邊疆城市,位于華北平原盡頭的北平灣,標志著中國早期疆域范圍的北界。可以肯定的是,北平灣在周代(約公元前1122─前221)初期已屬于華夏文化區的一部分,但是,它融入華夏文化區的確切時間則不能確定。薊城是今北平城的前身,要了解薊城,就必須先對諸侯國燕有所了解,因為薊城正是燕國的國都。因此,本節首先論述分封制度下的燕國,下一節再專門論述其都城薊城。在周代的漫長統治時期,華夏族在文化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地域上也進行了擴張,同時,其社會政治形態也由奴隸制發展為封建制。周天子并不直接管理整個國家,而是只統治他自己的領地,即王畿地區。除此之外,國家由諸侯王在各自的封國進行統治,最初的諸侯王多為宗室子弟,只有少數幾個例外。商代(約公元前1766─前1122)在統治華北平原中部數個世紀后,被周武王率軍征服。武王定都鎬京,其王畿地區位于以鎬京為中心的渭河谷地,隨后他立即對新征服的土地進行分封。最早的八個諸侯國正是在此時產生的,其中就包括燕國。周代的第二位統治者、武王之子成王,也承襲了分封這一傳統。根據各種資料,周代前十年就至少分封了30 個諸侯國。……
多數諸侯國集中在中心區域,燕國距王權中心最遠,距王畿地區也最遠。因此,燕國從分封之初,便是一個邊陲封國。誠然,位于版圖最南部的聃國也與中心區域相距甚遠,與地處遙遠的北部邊境的燕國似乎形成一種南北相對的平衡。但是,當時周代的南部邊界并不與任何自然地理界線相重合,盡管淮河下游與長江下游之間的山脈從某種程度上給南北交通造成了一定阻礙,但并非難以逾越。況且不久之后,位于這道障礙以南的地區也被并入華夏控制區,使得日后華夏族向更南部地區的擴展得以實現。簡而言之,歷史上中國疆域向南方的發展沒有因為天然的、決定性的屏障而受到阻礙。現在,中國的南疆已經位于南方的南海岸線。
而在北方,燕國作為邊陲城市的這一性質,則比南方的聃國更加持久。如導言所述,由于燕山分隔所造成的不同自然地理環境,奠定了南方的中原農耕區與北方的草原游牧區之間的差異。因此,這一原本地理意義上的界線便開始具有了顯著的政治、社會內涵,而北方邊疆歷史發展的基本模式也由此確定,即主動進犯的游牧民族與被動防守的漢族之間的持續斗爭。公元前三四世紀時一個巨型防御體系的修筑,標志著漢族的這種被動防御達到了頂峰,這一防御體系正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長城的前身。燕國也是最早興建長城的諸侯國之一。
對于燕國從分封建國至公元前五世紀這段時期的歷史,我們所知甚少,只知其歷代同族統治者的名字及一系列與其他諸侯國的戰爭。當時的史料記載中,僅有一處明確提及燕國遭受北方山戎的入侵,并在鄰國齊的協助之下將其擊退。齊國的早期疆域范圍位于今山東省的東北部。這段記載十分重要,它發生在公元前664 年。
毫無疑問,燕國與北方游牧部族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出現的時間是很早的,并且隨著草原游牧民族的強大而日趨激烈。公元前四世紀,北方邊疆第一次出現騎馬的入侵者,這也標志著草原游牧民族的強大。或許正是這些騎兵的入侵,使得中原地區不得不修筑長城。
當位于北方邊疆地區的諸侯國為了抵御游牧民族騎兵的入侵而陸續開始修筑長城時,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也從這時起拉開序幕,比較可靠的戰國時期起訖年代是從公元前480 年至公元前221 年。燕國在這一時期開始崛起,成為戰國七雄之一。這一時期也有一些極具地理意義的資料,將在下文論及。
首先,我們可以根據《戰國策》中的描述大致圈定燕國的地域范圍,《戰國策》是收集戰國時期關于政治斗爭論述的著作,其中有這樣一段引述:“ 燕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雖然此處直接敘述了燕國地域范圍,但四條邊界實則無一可以準確界定。在此不具體論述上述地名,即使論述一二,想必也不會有什么結果。不管怎樣,我們可以依照人們對于前六個地名的傳統解釋,大致確定燕國的范圍:
朝鮮: 現代朝鮮
遼東郡: 現在的南滿
林胡和樓煩: 游牧部落,大約占據今山西省北部和察哈爾省南部
云中郡: 今山西省最北部及綏遠省東部的中心地區
九原郡: 今綏遠省西部的中心地區
引文最后提及的滹沱河(即古呼沱河)與易水,河名從古代一直保留至今,所以我們可以有更多的了解。易水是大清河的一條支流,燕國曾沿易水修筑過一段南長城, 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曾在他的著作《水經注》中記載過這段長城的遺跡。于是,燕國在戰國時期的南部邊界可以大致確定下來。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基本確定,戰國(公元前480─前221)前期燕國的領土僅局限于今易水、大清河以北的平原,并沿海岸低地向東北方向延伸到遼東地區。我承認這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估計,燕國很有可能已經占據了臨近的山區,但是尚未深入。
直到戰國后期,燕國才在北方和東北方取得了比較重要的地域擴張,這一時期的擴張也使得修筑長城成為必然。燕國修筑的長城在今長城以北,并延伸至南滿地區。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里有這樣的記載:“燕亦筑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造陽被認為是今天的懷來城,位于南口鎮的燕山北麓,襄平則位于今南滿的遼陽以北25 英里(約40.2 公里)處。這五個邊郡地區的位置如下表所示。

2.薊城,燕國的都城
不管怎樣,本研究主要關注的并不是燕國本身當時的一般性的地理情況,而是其具有特殊意義的都城——薊。薊是今北平城所在地或其附近最早形成的居民點。可以假設,燕國的都城最早就設在薊。但這只是一個假設,沒有任何當時的資料可以證明。據我們所知,可以確定薊城為燕國都城的最早記載出自公元前三世紀中葉著名思想家韓非子。他在論述天下大事時,有這樣一段話:“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 年在位)以河為境,以薊為國,襲涿、方城,殘齊,平中山。”值得注意的是,此處都城薊與燕國在公元前三世紀與南方及西南方鄰國進行的一系列聲名赫赫的軍事勝利一并提及。或許正是這些軍事勝利,使得薊城在當時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這里再引述一段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關于燕國及其都城的記載,很有意思。《資治通鑒》是中國著名的政治史著作,雖然成書于公元十一世紀,但被認為是基于可靠史料來源編纂的。這段記載是這樣的:
齊人食邑于燕(國)者二十余君,有爵位于薊(城)者百有余人。(公元前28 4)六月之間,(燕國軍隊)下齊七十余城,皆為郡縣(當時的行政單位)。
這里所提及的燕國所取得的軍事勝利情況與前引韓非子的記述完全一樣,在薊城有爵位的齊人人數,也反映了作為一個日益強大的諸侯國都城政治重要性的提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