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政府與市場:變革中的政府職能(簡體書)
滿額折

政府與市場:變革中的政府職能(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凝結了維托·坦茨作為學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高級官員和政策制定者的獨特經歷,深入淺出,發人深省。作者以現代的視角對政府在當前形勢下本書是第一部從歷史變遷過程和全球經濟視角來考察政府經濟職能的文獻。它回答了政府應當做什么這一根本問題,說明了政府在過去和近期的經濟活動中所發揮的不同作用。本書還對政府未來的經濟職能進行了構想。最近一個時期,也有其他經濟學著作考察了規范理論、公共選擇理論、福利國家理論等,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著作能夠如此廣泛而深入地分析政府的經濟職能。本書作者通曉幾國語言,這使他可以綜合借鑒前人的諸多研究成果。本書包含了大量統計信息,可以對那些致力于探討政府最優經濟職能的學者提供幫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具體如何操作,本書給出了極具價值的參考。

作者簡介

維托·坦茨博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財政事務部主任,于1967年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任意大利經濟財政部副部長,并以財政事務部主任的身份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任職20年。維托坦茨博士曾以“坦茨效應”聞名于世。“坦茨效應”是指,在高通脹時期,由于征稅具有滯后性,會造成稅收收入實際價值的下降。維托坦茨博士的著作還有《20世紀的公共支出:全球視野》(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和《通貨膨脹與個人所得稅》等。

名人/編輯推薦

1.2010年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和2009年我國4萬億投資所引發的種種后遺癥又一次把政府與市場關系這一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更是將這一問題明確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見過諸多大場面的作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財政部主任通過十多年對這一問題的潛心研究給出了自己的獨到解讀。
2.本書的結論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決議充分契合,閱讀本書能夠讓我們深刻領會三中全會決議背后的理論依據。
3.作者維托·坦茨長期就職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一超政府機構中,為其分析研究增添了一份國際化視角,這對于中國決策層更深入地思考如何正確地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一種頗具價值的補足。

目次

第一部分 政府職能
第一章 總論和主要問題

第二部分 歷史回顧
第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政府職能
第三章 推動政府職能變化的力量
第四章 20 世紀政府支出與稅收增長情況
第五章 政府的社會保障職能:歷史里程碑
第六章 全球化與政府支出

第三部分 理論分析
第七章 政府行為理論: 政府類型
第八章 自愿交換理論與公共選擇理論
第九章 北歐國家財政政策的經濟理論
第十章 政策工具和政府職能

第一部分 政府職能
第一章 總論和主要問題 

第二部分 歷史回顧
第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政府職能
第三章 推動政府職能變化的力量 
第四章 20 世紀政府支出與稅收增長情況 
第五章 政府的社會保障職能:歷史里程碑 
第六章 全球化與政府支出

第三部分 理論分析
第七章 政府行為理論: 政府類型 
第八章 自愿交換理論與公共選擇理論 
第九章 北歐國家財政政策的經濟理論
第十章 政策工具和政府職能 

第四部分 干預效果
第十一章 政府支出對社會經濟指標的影響 
第十二章 從定量角度看當代的社會保障體系 
第十三章 國家的作用及北歐國家的經濟運行

第五部分 未來政府
第十四章 政府未來的經濟職能:結論與思考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第一章總論和主要問題一、引言在市場經濟國家,政府應該發揮怎樣的經濟職能?這是經濟學最根本的問題。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對這一問題的討論顯得更為緊迫,因為與以前歷次危機一樣,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加強政府干預的呼聲再次高漲。政府干預的理論基礎主要來自凱恩斯主義。凱恩斯主義認為,在經濟危機和危機后的蕭條時期,政府應該采取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來提振經濟。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人們不僅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刺激經濟,還要求政府加強監管,特別是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如果加強政府干預還意味著增加政府支出和提高稅率的話,那么,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的政府經濟職能以及公共財政狀況可能發生深刻的變化。
一些觀察家認為,在一些國家(尤其是在美國),政府干預很少。統計資料表明,同一國家的政府職能會隨時間的變化而改變,不同國家的政府職能存在較大差異。實際上,無論在何時何地,無論是經濟學家還是政治學家,都很難就政府職能達成一致。無論一個國家是貧窮還是富有,政府的最優職能都將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一如通常的做法,經濟學家也提出了有關政府職能的規范經濟理論。所謂規范經濟學主要產生于20世紀的英國和美國,其前提假設是市場經濟中會出現"市場失靈",為此,應該由政府來糾正"市場失靈",以保護社會公眾利益。如果市場機制運行完好,那么,政府的經濟職能也許就沒必要存在。不過,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政府仍然需要承擔政治和社會職能,行使這些職能也需資金支出。1只是這種情況下,政府職能及其所需支出都會受到限制。
規范經濟學假定,糾正"市場失靈"的政府干預行為本身是善意的,而且政府也有能力糾正"市場失靈"。政府作為代表國家的政策制定者,都是選民們忠實、明智而有能力的代理人,他們具有所羅門的智慧、谷歌所能搜索到的廣博知識及圣人般的誠信,因此,可以放心地賦予他們獨斷權。這些政策制定者無意追逐個人或團體利益,全心全意地為大眾謀利益。同時,政策的執行機構都具有韋伯式官僚的干練作風,忠實而高效地執行政策制定者的指示。不管是在政策決策層面還是行政實施層面都不存在委托-代理問題(principal-agentproblem)。基于"市場失靈"假設的理論主要與政府在資源配置方面的職能相關。在一個有效率的市場上,收入分配不均即使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市場失靈",至少也是"政治失靈"。這些理論強調,公共物品、準公共物品、自然壟斷、外部性和其他因素(最近新增加了信息不對稱因素)都會導致私人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失靈。這種失靈經常被視為經濟疾患,而政府則被看作是誠信博學的醫生,能夠對癥下藥,治愈疾患。因此,這些理論呼吁政府干預經濟,以糾正市場失靈。
一些"市場失靈"現象,比如,純公共物品或自然壟斷是自發性的、無法避免的。規范經濟學通常假設這類"市場失靈"現象外生于政府行為。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政府能夠充分發揮其經濟職能,有些"市場失靈"現象是可以減少甚至避免的。比如,取締非自然壟斷和其他市場濫用行為。在美國,政府就曾經采取過強有力的行動,打擊非自然壟斷和其他市場濫用行為。近期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情況表明,在一些領域中,政府管理和監督職能的有效發揮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政府不履行這些職能,或者不能很好地履行這些職能,就會造成一些嚴重的問題。2例如,一些金融機構"大而不能倒"的現實就是"政府失靈"而非"市場失靈"的標志,政府原本應該通過加強金融監管,防止金融機構達到如此龐大的規模。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凱恩斯主義盛行,為政府干預增加了重要的理論依據:逆周期政策,又被稱作穩定政策或者微調。逆周期政策的正當性是基于一種特殊的"市場失靈",即市場未能創造出有效的總需求水平,以實現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目標。凱恩斯主義之前的理論認為,價格靈活、利率合理的市場經濟總能創造出足夠的總需求,否則就是價格不夠靈活或者利率未達到均衡水平。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MaynardKeynes)對此提出質疑,他將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歸因為總需求不足。他認為,政府有責任促進投資和儲蓄,使其達到充分就業的水平。但是,對充分就業的界定是個有爭議的話題,對充分就業的測度也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上半期,逆周期政策或者說穩定政策非常盛行,但由于種種原因,在隨后的20年中它飽受冷落,在理論經濟學界尤其如此。直到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逆周期政策或者說穩定政策才再次流行起來。
關于政府在降低收入不平等、克服貧困以及保護公民免遭風險沖擊等方面的具體作用,經濟學理論的表述較為模糊。在后面的章節中,我們將會看到,很多國家都將這些作用混淆在一起。但至少在理論上,這些作用各不相同。例如,政府可以通過征稅或者運用其他經濟政策工具來改善收入分配狀況,而不必讓社會公眾直接面對風險沖擊;政府也可以選擇讓市場機制決定收入分配,與此同時,通過政府的力量幫助窮人免受風險沖擊。
大家所熟知的理論無一與此相關,但是,的確有一些經濟學家、哲學家和政策制定者主張政府應在收入再分配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最近幾十年來,很多政府干預行為都是出于改善收入分配或者保護社會公眾免受風險沖擊的目的而實施的。改善收入分配與保護公眾免受風險沖擊有時被看作兩個不同的目的,有時又被歸于同一目的。在現實生活中,政府的干預行為往往不是因為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失靈,而是出于界定模糊的收入再分配目的。
理查德?馬斯格雷夫在一本頗有影響力的著作中將政府預算的一部分稱作"再分配項"。他認為,再分配項、配置項以及穩定項覆蓋了政府幾乎所有的經濟職能,再分配項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他認識到,有關再分配的決定不能交由市場來做出,而應當由政府決定,因此,政府干預是必不可少的。但正如許多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所擔心的那樣,這樣一來,政府活動就可能偏離公眾利益,容易產生尋租行為,導致預想不到的不良后果;這樣做還可能對個人產生負面激勵,影響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過去時期的政府活動,或者說當權者憑借政治權力進行的管理活動,經常扭曲市場機制,將收入從社會公眾手中再分配到寡頭統治集團手中。民主制度建立后,法國自由放任派經濟學家克洛德?弗雷德里克?巴斯夏(ClaudeFrédéricBastiat)曾告誡人們,現代社會的危險在于每個人都想借助國家的名義,以他人的犧牲為代價讓自己生活得更好。他認為,現代社會,多數人在推行以少數人利益為代價的政策。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