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遊戲裡的舊時光(簡體書)
滿額折
遊戲裡的舊時光(簡體書)
遊戲裡的舊時光(簡體書)
遊戲裡的舊時光(簡體書)
遊戲裡的舊時光(簡體書)
遊戲裡的舊時光(簡體書)
遊戲裡的舊時光(簡體書)
遊戲裡的舊時光(簡體書)
遊戲裡的舊時光(簡體書)
遊戲裡的舊時光(簡體書)
遊戲裡的舊時光(簡體書)
遊戲裡的舊時光(簡體書)
遊戲裡的舊時光(簡體書)
遊戲裡的舊時光(簡體書)

遊戲裡的舊時光(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2.00 元
定價
:NT$ 192 元
優惠價
87167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那是個年代特殊、物質匱乏的時代,孩子們極少有現成的玩具,以至于人們會將一切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好玩的東西,全部自制成游戲玩具。一根粗鐵絲,可以做成滿地轱轆的鐵環;一塊榆木疙瘩,可以削成滴溜亂轉的陀螺;幾根羽毛和幾枚銅錢兒,可以做成上下翻飛的毽子;幾塊石頭瓦片加上些爛泥巴,可壘成城堡行營供孩子們任意攻打與防御……
作家趙冬用細膩而溫馨的筆觸,為我們介紹屬于他們那個年代的游戲,講述一個個游戲背后的故事,展現那些特殊年代特有的風采和味道。讓人在扼腕而嘆、會心一笑和淚眼朦朧中感嘆:那是他們找不回的兒時游戲,那也是所有人回不去的舊時光!

作者簡介

趙冬
吉林市人,《女友》雜志全國十佳散文作家之一。作品數百次被《讀者》《青年文摘》等報刊轉載,并在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及全國各地電臺播出。出版文集百余種,多篇散文入選中學閱讀教材及高考語文模擬試卷,其創作經歷備受國內外文壇關注。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青春文壇“四大白馬王子”之一、著名散文作家趙冬暌違多年后,懷舊散文隨筆的最新集結
★細膩而溫馨的筆觸,展現那些特殊年代特有的風采和味道,帶我們領略那再也回不去的舊時光
★每一代人都有著各自的童年,對于每個人來說,童年并沒有一個標準而清晰的模樣,卻多多少少打著時代的印記。如今的一切華麗而耀眼,而我們卻再也無法找回那個伴著蟬鳴和蛙叫的一個又一個夏天。
★看兒時的游戲,想當年的玩伴,讓我們一起重溫小時候的溫馨樂趣
{過家家,丟手絹,老鷹開始捉小雞;疊飛機,疊紙船,搭起積木扇啪唧}
{翻花繩,跳皮筋,畫起格子跳房子;放風箏,蕩秋千,雞毛毽子上下飛}

目次

001 很想很想小時候(序言)

第一輯 游戲
003 丟啊丟啊丟手絹
007 柔情從過家家開始
010 老鷹先捉最弱的那只小雞
014 大家都來玩捉迷藏
020 小手藏身后,石頭剪子布
025 疊飛機、疊紙船
030 積木搭起理想的彩虹
034 扇啪唧的樂趣
039 畫格子,跳房子

第二輯 玩具
047 彈起我心愛的玻璃球
001 很想很想小時候(序言)

第一輯 游戲
003 丟啊丟啊丟手絹
007 柔情從過家家開始
010 老鷹先捉最弱的那只小雞
014 大家都來玩捉迷藏
020 小手藏身后,石頭剪子布
025 疊飛機、疊紙船
030 積木搭起理想的彩虹
034 扇啪唧的樂趣
039 畫格子,跳房子

第二輯 玩具
047 彈起我心愛的玻璃球
051 寒風做鞭冰做猴
056 巧手慧心翻花繩
061 小姑娘玩轉嘎啦哈
067 彈弓響處鳥獸驚
072 沙盤軍模與子彈殼
080 幸福就是滾鐵環
084 泥巴捏成你和我

第三輯 娛樂
093 小小郵票伴童年
100 煙標:小時候的收藏趣味
105 糧票:與饑餓相關的日子
112 魂牽夢縈小人兒書
117 青春韶華情迷《大眾電影》
124 貼心貼意貼年畫
130 放飛童年的動畫片
135 天籟里飄來的歌聲
141 電影院里的黑眼睛

第四輯 運動
149 我們的運動會
156 冰場上升起彩色的夢
162 蕩起秋千飛向天
166 現在開始做廣播體操
171 雞毛毽子飛起來
176 風箏寄托我的愛
181 冰車在童年滑起快樂
188 大繩小繩跳翻天
192 跳起皮筋唱起歌

第五輯 家什
199 手表是腕上的精靈
205 懷念我家的自行車
212 神奇的縫紉機
218 午夜的收音機
223 歲月的留聲機
231 癡迷收錄機歌曲
236 難忘的電視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 疊飛機、疊紙船 』
我的媽媽心思巧手也巧,她經常用紙給我疊一些小動物,有燈籠、南瓜,還有小兔子,疊完以后用嘴一吹,立即就變大了。我也跟著學,卻學不會。后來上了幼兒園,我跟小朋友學會了折紙,學會了疊好多的東西。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可那時的玩具不多,用紙疊東西是個不錯的選擇,若能用彩紙疊出各式各樣的作品,那更是歡喜得不得了。老師也提倡小朋友們開動腦筋,自己發明,疊出新作品來。等上學后,美術老師告訴我們才知道,用紙疊東西叫作折紙。據了解,折紙對任何人都有好處,無論是兒童、青年人還是老年人。喜歡折紙的孩子們可以通過折紙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使大腦得到開發和鍛煉,同時也促進對其他知識的學習。
有人說,折紙講究對稱,可以培養孩子的對稱性;折紙需要耐心,可以鍛煉兒童的耐心;折紙需要有一定的空間感,可以培養兒童的立體感;折紙能讓人學會舉一反三,會折了飛機,就會折飛船,這樣,孩子的創造性就能夠得到有益的培養。
我們那時的小伙伴們最喜歡的是疊飛機、紙船和手槍。疊飛機是將一張普通紙縱向對折,折出一條線再展平,然后選擇橫向的一端,沿對折線的頂點向里折,折過來的兩個短邊要保持在一條線上,使頂部成為一個尖角的形狀,兩個短邊對齊成為一個三角形,然后朝著三角形的底邊方向折……我們將紙飛機的翅膀對齊壓平,手持紙飛機,把機頭放在嘴前使勁哈氣,仿佛是在給飛機加油,最后呼喊著模擬著飛機的聲音滿懷期待地用力向天上拋出,紙飛機就會飛起來了。有時為了讓飛機飛得更高,我們就會用銅版紙來疊,疊好了后還要用蠟筆在機頭處和翅膀處涂上顏色,這樣就加重了飛機的分量,能飛得更高更遠,飛起來也更好看。
有人為了讓自己的飛機能飛得更遠更高,竟爬到房頂上往外拋,這非常危險,老師發現了會呵斥一頓,然后那個人就只能灰頭土臉地悄悄下來。
那時候只要你站在校園的操場上,就會聽見打著呼哨尖叫的雀躍聲,就會看見操場的上空飄滿了飛來飛去的紙飛機,令人眼花繚亂,場面蔚為壯觀。
疊手槍也很開心,那時幾乎每個小男孩手中都有一把紙制的小手槍。我們在屋里屋外到處跑,玩著打仗的游戲,有的扮演八路軍,有的扮演小鬼子,手中拿著小手槍瞄來瞄去的,嘴里發出“嗒嗒、啪啪”的聲音。經常玩到天黑,不玩到天黑不玩得酣暢淋漓就不會回家。
疊小船是一件很浪漫且極富幻想的事,尤其是女同學,更喜歡疊紙船。疊一只紙船,帶著夢想,載著心愿,披滿身星輝,迎滿目斑斕,在通向青春花季的微波里蕩漾……好多女生都會疊很多紙船,經常紙船會塞滿她們的書桌。她們尋找著有水的地方,路旁的水溝、水渠等都是她們放紙船的地方。有的干脆打來一臉盆的清水,把疊好的紙船放在水面上,然后用手指攪動水波,紙船就緩緩向前開了。我與別的男同學還曾經去江邊放過呢,那種感覺很特別,像是在放飛一個夢想或者是希望一樣。
后來,我在好友汪國真贈我的一本詩集里看到了一首《疊紙船的女孩》,在詩里我找到了那時的感覺:“他長大了/認識了一個/喜歡疊紙船的女孩//那個女孩喜歡海/喜歡海岸金黃的沙灘/喜歡在黃昏里的沙灘漫步//有一天/那個女孩漫步/走進了他家的門口//晚上/媽媽問他/是不是有個女孩子來過了/他回答說/沒有/沒有呵//媽媽一笑/問那個紙船是誰疊的……”
是的,紙船遠遠地走了,可是心事卻來了,愛情也跟著來了。這小小的紙船,給人帶來了無限的遐想和期待,那份浪漫,那份純情,浸染心間,紙船的夢啊,馨香斑斕……
那時候真的很簡單,藍藍的天空里,桂花樹下白兔在游玩,槳兒帆兒都看不見,飄呀飄呀飄到天邊的小白船……每每聽到有人吟唱這首歌,我馬上就會想起小時候我們疊的小船——我心愛的人兒會纖巧地登上這只小船,依偎在我心畔,赴我一生的喜宴,讓我寶貝一輩子,永不厭倦!
『 寒風做鞭冰做猴 』
自小就特喜歡猴子,是因為那個在西行漫漫征途中開山辟路、降妖捉怪的猴子太有本事、太神通了,我情愿自己的身邊都由猴子來做伴。終于有了一只猴子,卻不是從千年巨石里蹦出來的猴精,而是伯伯站在車床前,撿了一塊實心硬木疙瘩,用刀頭給我精心旋出來的陀螺,我給它取了個名叫冰猴。
冰猴,又叫陀螺,是一種兒童玩具。“抽冰猴”,是用繩子繞在陀螺上,然后用力一拉,冰猴就在冰面或雪地上旋轉起來,接著玩者對它不停地抽打,使它在冰面或雪地上長久地轉動。
抽冰猴我們喜歡在冰場的角落里玩,很多孩子都在這湊熱鬧,比看誰的冰猴轉得時間長,比看誰的冰猴能把別人的撞倒,比看誰的冰猴能走過不好的冰面而不壞,還有人用一條鞭子抽三四只猴,照樣玩得滴溜轉。
鞭子不能用布條,因為抽幾下就會爛了,最好用皮條,耐用、結實。找不到合適的皮條也可以用輪胎里的繩子做,繩子上裹著膠,綁在一根竹竿上,十分耐用。
我的冰猴面上涂了五顏六色的油漆,它就有了活靈活現、變幻多端、人見人愛的臉;在錐點處鑲嵌一個圓珠,它就有了能走四方、行萬里的腳。當爸爸下班回家把這只猴子放到我面前時,我就左看右看,百看不厭,一蹦幾尺高,甚至想當即就和別人大戰一場,那架勢就如同將軍有了戰馬,即將馳騁疆場一般。想要馴服猴子,沒有法寶可不行,唐僧還有緊箍咒念呢!我需要一條鞭子,最后爸爸給我弄了一條。奶奶說:“這下可壞了,有的玩兒了,這孩子天天還能記得回家嗎?還能再找回家來嗎?”我的童年就注定要與這猴子一樣躁動不安、不再消停了。
有了鞭子,我就成了武松,老虎給我拉爬犁;有了鞭子,我就成了郭靖,金雕替我滑冰車;有了鞭子,我就成了哪吒,翻江倒海,力敵千軍;有了鞭子,我就成了沉香,敢去劈山救母……這是一條霸王鞭!誰敢再欺負我?誰敢再不老實?誰敢再不服?誰敢再跟我叫板?
在不開心的時候,只要鞭子一抽,心情就豁然開朗了;在不痛快的時候,冰猴一轉,煩惱便逃之夭夭了。
冰猴不抽不愛轉,像極了我寫作業,媽媽不催我不寫。我把冰猴放到書桌上,老師一轉身,我的冰猴竟在書桌上轉起來,而且轉到同桌本子旁,她手疾眼快,一把抓進手里,隨手一扔,我心愛的小猴兒就咕嚕滾到了教室的最前排。同學們哄笑起來,老師發現后就沒收了我的小猴兒。課下被老師批評教育了一頓,我不停認錯,才算還給了我。我心想,我要和同桌從此井水不犯河水,你桌子上的雞毛毽子和皮筋兒也給我小心點兒!
天寒尤厲,凍風時作,我依舊揣著我的冰猴兒,拿起我的小鞭子,溜出家門,來到冰地上,這里已聚集了不少的小伙伴。都別惹我呀,遠遠地給我看著,我給你們露一手,我在冰面上把猴子耍出了花兒,猴兒不停地飛轉,轉得忘情,轉得投入,轉得極致,冰猴兒給我賺足了面子,過癮極了。小伙伴們都站一邊看著,也時不時地嘖嘖贊嘆,有的還鼓掌蹦跳著,我心里那個美呀!我的同桌啊,你要是來了,我非叫你看看,我的小猴兒有多厲害!抽到你也喜歡上我的小猴兒,再不隨意扔我的小猴為止。
木頭的,鐵管的,塑料的、紫銅的……幾十個猴子,幾十條鞭子,幾百號人在看熱鬧,這么多雙眼睛都圍著我轉,那叫一個得意,這才叫爽啊。我的猴子好像很有靈性,似有了生命一樣。我抽冰猴,猴轉、我轉、車輪子轉,甚至都覺得地球也在轉。
有人使壞,放出猴子來撞我的猴子,那就撒馬過來吧!看看誰才是真正的猴王。我抽猴子既是撒氣也是鞭策。我的寶貝猴子呀,還真爭氣,一路上過關斬將,遇雞殺雞,見狗滅狗,所向披靡。
我的寶猴太棒了,抽它不哭、罵它不鬧、踢它不倒;相反,越打它越迅敏,越罵它越抖機靈,越踢它越顯威風。
男孩們抽動著冰面上轉動的冰猴,顧不上天冷雪大風呼嘯,也顧不上日落漸黑肚子叫,更哪管它什么作業不作業!一年中難忘的季節,在冰雪里,我抽,我抽,我抽抽抽;猴兒在冰面上,我轉,我轉,我轉轉轉,那真是要多帶勁兒就多帶勁兒!
枯枝鼓掌雪伴奏,寒風做鞭冰做猴。玩起它,好不帥氣,好不暢快!我問你:你有嗎?再問你一句:你行嗎?!記住啦,誰也別氣我,誰氣我,我就抽誰。
后來,雜貨鋪子里的猴子漸漸多起來,拿鞭子的孩子卻漸漸少了。而冰猴這么多年就一直在我心上轉啊轉,旋轉出的日子也有滋有味。
『 現在開始做廣播體操 』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鍛煉身體,保衛祖國。”這個我們曾經非常熟悉的口號,蘊含著一個民族的愿望: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鍛煉身體就是為了保衛祖國、建設祖國!
我小的時候,每天上午10時整,學校各個班級就會按時就操,架在大榆樹上的高音喇叭格外響亮:“現在開始做廣播體操,原地踏步……走……”那個渾厚洪亮的男中音,伴隨著我度過了童年、少年,直到青年,就是走上工作崗位也經常與之不期而遇,當時所有國人對廣播體操都有非常深的印象。
我們從小就被學校要求做廣播體操,下課鈴一響,腿腳靈活的男生們會箭一樣沖出教室,第一時間去享受陽光、自由和新鮮空氣。有的跑去上廁所,有的就湊在一起在房前擠擠“香油”、說說笑話,等待著一會兒就需要做的廣播體操。
各班的體委需要站在隊的最前面領操。面對我們有個臺子,各個班級的體委輪流在臺子上為全校學生領操,能在臺上領操就等于是全校的焦點,被那么多的女生注目著,真是太帥了!可惜幸運兒只是那么幾個人,我并不是其中之一,只能在心里幻想一下。
做課間操的時候,有一些同學喜歡偷懶,躲在教室里不愿意出來,有的能逃掉,但大部分人都會被檢查組發現然后攆出去。每個班都按順序排好了隊站著,那些后跑出來的都是想偷懶而沒成功的學生。每班站隊都是四排,男生兩排女生兩排,然后體委一喊“向前看齊”,我們都伸出雙臂向前,又瘦又小的體委就得兩手叉腰,他連想與我們一樣向前伸手的機會都沒有。班主任老師也都跟著做操,他們在班級學生的最后面,也能看著我們,有不聽話的、淘氣的,老師就點一下名以示警告,秩序就不會亂。
對學生來說,上午上了兩節課,中間需要休息一下。每做完一套廣播體操,身體各部分的關節、肌肉、韌帶都得到鍛煉,增加了氧氣和養料的需求,加快了呼吸和血液循環,從而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各器官的功能。
從小到大,廣播體操換了好幾套,我們是在第五、六、七套廣播體操的音樂里長大的。做的時間最長最熟的是第五套廣播體操,旋律非常好聽,每一節我們都爛熟于心,聽到音樂就知道動作該怎么做。
我沒做過第三套廣播體操和第四套廣播體操,但也偶爾聽過那音樂。那時候人們吃得很差,都很瘦,體力上也在削減,但是高漲的全民體育熱情幾乎沒有間斷。直到動蕩時期,廠礦企業、機關學校等都號召做操,鍛煉身體。
1971年,重新修訂的第五套廣播體操新鮮出爐。第五套廣播體操吸收了前四套的優點,動作新穎活潑,活動部位比較全面,難度和運動量也比過去稍大,還穿插模仿生產勞動和舞蹈形象的動作。
現在能做廣播體操的地方已經很少很少了,那種集體做操的壯觀場景已成了回憶。曾經一度輝煌的廣播體操,此刻被人們遺忘在看不見的角落。人們工作之余、晚飯之后想要找到一個可以鍛煉一下的地方很不容易了,只能到廣場上,主要鍛煉方式是散散步、跑跑步、扭扭秧歌、打打太極拳、跳跳老年舞什么的。偶爾胳膊酸、脖子疼了,也只能在家里做幾個體操動作舒活舒活筋骨。社會健身已經變成了“奢侈品”。
有時在上班的路上,能看到某商家的員工整齊地站在店前跟著大喇叭的號子在做廣播體操,引得路人不時駐足觀看。這也正說明了廣播體操在人們的心目中依然被懷念。“擁有時不知道珍惜,失去了才知道它的可貴”,當上趟廁所都要被老板限定時間、加班加點成家常便飯的時候,十分鐘的做操時間就更顯得彌足珍貴了。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想起那陪伴你我走過青春歲月的廣播體操呢?
假如一切能夠昔日重來,我依然愿意天天都做廣播體操。好想再聽到那熟悉清朗的聲音:“現在開始做第五套廣播體操……”
『 糧票:與饑餓相關的日子 』
20世紀的中國人基本都是吃不飽的,而戰亂、瘟疫、饑荒等災難一直伴隨著大家,不僅時刻摧殘著人們的肉體,而且還有可能隨時掠奪生命。那是個物質貧乏、沒有票證難以生存的年代。國家初建,民眾貧困,工農業生產大幅下降,交通運輸癱瘓,百業凋敝,國民經濟幾近崩潰。加上帝國主義包圍封鎖,私人投機糧商乘機興風作浪,囤積居奇,使得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米價天天都在漲。自1955年,4億多人的吃飯成了問題,于是,毛主席和他的財經助手陳云不謀而合,又一次想到了糧票。
普通百姓只好憑借票證生存了,買衣服要用布票,買棉花要用棉花票,買肉要用肉票,買油要用油票,買豆腐用豆腐票,還有鹽票、煤票、肥皂票、香煙票、水產票、手表票、自行車票、縫紉機票、收音機票及電視機票,還有紡織品券、工業品購貨券、副食品購貨券……一張張的票證,構成了那個年代人們的生存方式,而其中痕跡最深的,莫過于糧票了。曾經,糧票比鈔票還值錢,家家戶戶藏糧票省糧票,手中沒有糧票,那真的是寸步難行的。在所能想得到的吃穿用的方方面面,票證嚴格地控制著人們的欲望,把中國人納入全國統一的分配制度之下。直到20世紀90年代以后,糧食緊缺的問題才得到了根本性的解決,傳統的節儉的中國人終于擺脫了對饑餓的恐慌。因為國家限量供應的政策,在那個糧食市場尚未開放的年代,人們只能用糧票來換購定量的糧食。糧票,穩定了社會,并凝聚起中國人民的民心,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改變了一窮二白的面貌,使中國逐步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在我很小的時候,看見媽媽總是把省下的糧票換成全國糧票,有時還要花錢買,兩毛五一斤,攢夠了幾百斤就給住在遼寧熊岳城的姥爺和大舅家寄過去。那時大舅家孩子多,糧不夠吃,媽媽就節省節省再節省,到現在,節約糧食這個習慣依然改不了。聽媽媽講,鬧大饑荒那年,老家難以生計了,他們在饑餓中煎熬著生存。有一次大舅家的6個兒子不知是哪個惹了禍,人家來找,姥爺一生氣就坐火車一個人來到了我們家,他的到來,在街坊四鄰中產生了不小的轟動。姥爺他身穿舊式大氅,戴禮帽,左手拎著個大皮箱,右手拄了根文明棍,真的是儀表堂堂、身材偉岸。后來,竟有家屬委員會的人誣蔑我家是大地主家庭,因為他們看到了一個“大地主”來到了我們家。
媽媽說,姥爺性格倔強,一輩子都很要強。他寧可自己吃最差的,也不愿連累子女。那時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樣的,城里人一個月30斤糧票,7兩油,一年2斤半瓜子,工作的掙48塊錢,而住在鄉村的人就很難,尤其家里孩子比較多的就更難。
我10歲時,爸爸被借調到長春的省獸研工作,我跟姐姐中午就在學校的教職工食堂吃飯。每個月爸爸都會給我和姐姐每人一份糧票和錢票。錢票是綠色的,分分角角的;糧票分粗糧細糧,黃色的粗糧票有厚厚的好幾十張,白色的細糧票就兩三張,也就是2斤多點。平時我都舍不得用細糧票吃饅頭和大米飯,因為吃幾次就用光了,姐姐經常省下她的細糧票給我吃。排隊打飯時,人們大多都買粗糧吃,玉米餅,高粱米飯,都是天天吃,細糧一般是有人生病了或來客人時才會吃。教職工食堂炒菜的兩個大師傅,炒的菜都是一盆一盆的,都是用大鐵鍬炒菜盛飯。不論天多冷、多熱,他們穿著水靴,扎著大圍裙,每天都揮汗如雨。那時候的我總是想,他們都吃什么呀?是不是頓頓都吃大米飯呀?收票的人是食堂管理員宋繼發,他每天把收來的飯票錢票都用一個木匣子裝著,回去要清點、記錄。望著那木匣子里的花花綠綠的票子,我時常幻想,要是能把匣子里所有白色的細糧票與我和姐姐黃色的粗糧票對換一下該多好啊!
十二三歲時,記得食堂里有一個外號叫“大德子”的臨時工,在學校的工程隊做工。他30多歲,來自農村,每天只知道默默干活,干的都是苦活累活。夏明告訴我,我們手里的糧票可以在“大德子”手里換錢,說他很能吃,每天都吃不飽。我也試著用糧票跟他換了點兒錢,錢雖不多,但我卻非常開心。那段時間,我經常省下些糧票換錢買小人兒書、棋、玩具什么的。后來,我又聽說“大德子”用錢買糧票并不是為了自己,而是把糧票都郵回了老家,因為老家的父母兄弟一大家人都吃不上飯。聽到這兒,我不禁有點兒心酸,差點兒流了眼淚。
我家最初買糧油的地方是九站糧店,后來學校這邊的人口増加了好多,糧管所才在校園大門口新設了個糧店,就在我家的房后。那時候糧店可算是一流的好單位,你想想誰家不需要買米買油啊!糧店是社區居民的中心,是僅次于電影院的熱鬧場所。這個糧店是一間面積約200平方米的平房,店內左側是一排米面柜臺,柜臺上擺有秤盤,柜臺下裝著接糧的漏斗,右側是小豆、綠豆、黃豆、黏米等雜糧柜臺,靠近后門的位置放有許多油桶,長長的抽油器插在桶中。屋里光線很暗,射進窗戶的陽光光柱內,各類粉塵飄飛其中。每逢周末或月底,糧店門前總能見到排著長隊的人們,有大人也有小孩,孩子是大人先打發來排隊的,等快排到時,大人就會拎著面袋子匆匆趕來。買糧的人們都會目不轉睛地觀察秤桿的準星,生怕給少了或稱錯了。買到糧后,再小心翼翼地扎緊口袋拎回家。不富庶的年代,人們有序地生活著,鄰里親戚互幫互助,和睦相處,那時社會的安寧,甚或好過于當今某些場合下的喧囂。
那天陪媽媽整理相冊時找到了一沓子全國糧票,我知道都是她多年前積攢的。媽媽小心翼翼地把它交給了我,說:“現在糧票沒用了,廢除糧票制度時,許多人家就把剩余的糧票給扔了,這些我沒舍得扔,都保存了20多年了,你留著吧。”我說:“媽,這東西你可真能留,都發黃了。”“別小看它,那時有錢不如有糧票,你可以用糧票換到錢,卻很難用錢買到糧票。家家都不夠吃,現在的人真幸福啊!”
爸爸在大學教書,那時他的學生們都很珍視糧票,領到糧票第一時間就把它換成飯票,生怕丟了。老師讓他們登記糧食定量,按照年齡、性別和身體狀況,確定每人每月的糧食分配數量。一般的定量是每月三十市斤,其中有三分之二是粗糧(玉米面),三分之一是細糧(大米、白面),因此就需要用“粗糧票”“面票”和“米票”來區分。基本上,每個人的糧票剛夠用,女同學胃口小,可能會攢下一些糧票。那個時候,向同學借幾斤糧票,是很重的人情,爸爸說:“當時,十斤糧票可以換一斤雞蛋,但一斤雞蛋卻很難換到一斤糧票。”
糧票雖已永遠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歷史卻會記住它。在那與饑餓相關的日子,是糧票醒目地告訴人們要珍惜糧食,因為世界上現在還有許多人連飯都吃不飽。
『 神奇的縫紉機 』
縫紉機是媽媽的寶物,這么多年來多次搬家,家里的許多老物件相繼都被送了人或被扔掉了,但縫紉機是為數不多的幸運者之一。前幾天,媽媽搬家了,家里一切東西都是新的,但縫紉機雖然早就用不著了,可她就是不愿意扔掉它。
搬家第二天,媽媽沮喪地對我說,縫紉機上一塊電渡的壓板丟了,找遍了新家舊居都沒找到。沒有了這塊鋼板,這臺縫紉機就廢了。媽媽到處找,可是還是沒有找到。幾天后,媽媽開心地給我打電話,說那塊板子找到了。原來在搬家的前些天,她就擔心搬家時會把縫紉機里容易松動的零件弄丟,于是就把那些小零件提前卸了下來用布包在一起,放在了它隨身攜帶的兜子里。搬了家之后,竟將這事給忘得一干二凈。
人們都知道,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買東西光有錢是不夠的,購食品要糧票,買衣服要布票,連火柴、肥皂都要憑票購買。像“三大件”這般的緊俏貨得憑“工業券”。“工業券”一個家庭一年才發幾張,一個大件起碼得十幾張“工業券”。所以想購齊三大件除了自己的積攢,還得靠親戚鄰里的幫襯。
我家的縫紉機,是我兒時的一件大玩具。那是一臺上海產的飛人牌四斗家用腳踏式縫紉機,款式漂亮,功能齊全。這臺老式縫紉機比我的年齡還大,自打我記事起,它就是我家的重要的成員之一。爸爸說買它時花了120多塊錢,那幾乎是爸爸三個月的工資。但那時媽媽在商店工作,工業劵相對得到容易些,否則想擁有它是很難的。當時飛人牌縫紉機是名牌,每一個家庭都以能擁有一臺飛人牌縫紉機而感到自豪。
當時爸爸的幾個大學生幫著將縫紉機小心翼翼地從商店搬回了家,那場面一點也不亞于現在搬回家一臺鋼琴。媽媽還請來了學校的工程師,安裝、調試、注油……給機器做完調試,用它試驗縫制了衣物,效果很好,工程師不住地點頭夸獎說:“不愧是名牌呀,就是好!”媽媽也跟著學了很久,將機針插入針孔板內,抬起壓腳,手搬腳踏,一趟一趟地跑線。媽媽心靈手巧,很快就完全掌握了使用技術。她找來一塊大絨布罩蓋住機頭,以防塵屑侵入,后來還給縫紉機做了一個布罩蒙住。
買了縫紉機后,媽媽學做了幾件衣服,隨后是,窗簾、圍裙、枕套、套袖、鞋墊、裙子、襯衣、褲子,甚至做了一件呢子大衣,穿了好幾年,那時媽媽做衣服都上癮了。無紡布、的確良、尼龍布、花達尼,什么布的都做過。從此,家里就時常會響起那“噠噠噠”的有節奏的聲響,那是媽媽在辛勤勞作,那是我家幸福的音符,那是童年里歡樂的聲響。
家里的縫紉機是栗色的臺板,黑亮的機頭上印著金光閃閃的三個字“飛人牌”,而木制的機箱卻是“無敵牌”。那時候,媽媽常常用這臺縫紉機給我做新衣服,給姐姐做漂亮的花裙子,用很厚的布料給我做書包,用自己不穿的綢緞旗袍給我們改衣服,這讓我身邊的小朋友很是羨慕。我從小就喜歡解放軍叔叔,想自己長大了也要做一名解放軍戰士。那時大人小孩都愛穿草綠色的軍便裝,媽媽也用一件大人的軍便裝給我改了一件小孩穿的,我就守在這臺縫紉機旁看著媽媽為我改制服裝,想象著當自己穿上綠軍裝,一定英氣十足,就如同解放軍叔叔一樣,那多帶勁兒呀。我很感激家里的縫紉機,它幫我圓了一個穿綠軍裝的夢!
當時的人們尚處在還為吃穿憂愁的時代,一個人沒有幾件衣服,一件衣服更經常是縫了補、補了縫的,有的縫補了幾十次,補丁摞補丁的,十分常見。這樣的日子,用縫紉機做出的活兒要比手針縫的活兒不知好看多少倍,人們都愛穿用縫紉機做出來的衣服。那時的家庭主婦們手里的縫縫補補,就成了空閑下來邊聊天邊要做的主要活計。不會縫縫補補的女人在當時就不是個好女人,確切地說不是個稱職的女人。
媽媽在縫紉機前做活時,我就喜歡站在旁邊細心看著,悄悄學會了很多,我小時也是公認的聰明伶俐。但是媽媽不準我碰她的縫紉機。我常趁媽媽不在家時擺弄她的縫紉機,縫紉機是翻斗式的,不用的時候就放在斗內,用的時候就拿出來,然后再和腳踏滾輪用一根皮帶連接。我十分熟練地安裝好縫紉機,穿好縫針線。第一次用它做了鞋墊,針腳雖然歪歪扭扭的,我卻無比興奮,這代表我已經會踏縫紉機了。再往后我還做椅墊、小寵物衣服、外國兵的船形帽……四個小抽屜里裝著剪刀、直尺、軟尺、粉線、油壺、線索子和各種零件什么的,很好玩。我有幾次不小心把縫紉機針弄斷了,媽媽發現針越來越少了,就懷疑我鼓搗過她的縫紉機,于是再三警告我不許再打縫紉機的主意。女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美,姐姐很快就學會了鉤、織、繡,她用縫紉機時,媽媽不僅不批評反而還鼓勵她。
那時候,有縫紉機的家庭并不多,因此有很多鄰居家的阿姨、大娘、姐姐都來我家借用縫紉機做活,每次媽媽都高高興興地笑臉迎送,還熱心地幫人家設計,這樣我家就擁有了非常好的鄰里關系,這是不是應該歸功于縫紉機呢?
我看書或寫作業時都喜歡坐在縫紉機邊,兩腳蹬著腳踏板,上面學習,下面就“咯噔、咯噔”地踩動著腳踏板。
沒想到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我家這臺縫紉機也成了“老物件兒”,算是古董級的東西了,在別人看來它成了我家的“雞肋”,再沒有了實用價值,只能供愛好者收藏。然而每當看到它我就想起以前那么多的幸福時光,這又是怎樣的價值呢?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