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7/10,三民書局週年慶暖身活動,簽到拿好禮!
港口城市與入侵者:現代社會早期斯瓦希裡海岸、印度和葡萄牙(簡體書)
滿額折

港口城市與入侵者:現代社會早期斯瓦希裡海岸、印度和葡萄牙(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6 元
定價
:NT$ 276 元
優惠價
87240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涉及現代社會早期的非洲東海岸,也就是人們熟知的斯瓦希裡地區。研究涉及一系列的社會結構變遷、某些持續的現象和不同類別的分析方法,它們貫穿在多個章節中。書中的很多資料來自東非,但我希望在更寬泛的語境下利用這些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所熟知的素材,使自己的分析可以通過涉及基於西印度洋和其它領域的類似研究得到充實與提高。

作者簡介

邁克爾.N.皮爾森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名譽教授。多年來潛心研究,是南亞和葡萄牙擴張方面的傑出學者。

名人/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港口城市的歷史與作用
-----《港口城市與入侵者:現代社會早期斯瓦希裡海岸、印度和葡萄牙》
恩格斯說:“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此語表明對黃金的追求是開闢新航路的經濟動因。
歷史學家邁克爾皮爾森在本書中探討了早期現代時期的港口城市作用及其取向,沿海與內陸之間的關係,世界經濟中的海岸以及葡萄牙的影響。
現代社會早期的非洲東海岸,也就是人們熟知的斯瓦希裡地區。作者運用了一系列的社會結構變遷、某些持續的現象和不同類別的分析方法,將它們貫穿在本書的多個章節中。而黃金在本書中將是一再出現的商品,是連結沿海地區和內陸的紐帶。
首先,作者對世界海事概念下的斯瓦希裡海岸和其東部的關係進行了分析,這裡的“東部”是指阿拉伯海、亞非海和印度洋。這一分析的關鍵在於海事史的真實、有效,同時還介紹了海岸或沿海社會容易混淆的概念。
緊接著作者又嘗試著分析什麼使沿海地區和內陸之間互相聯繫,並描述了港口城市與內陸地區是如何聯繫的。在對這些斯瓦希裡城邦的分析中,作者規範了一些術語的使用範圍。同時還提出了港口城市的劃分方法。這種劃分方法對研究其他地區和時期的學者也很有啟發。
同時作者還探討了世界體系中的政治經濟概念,更準確地說是資本主義出現之前的世界經濟類型。作者不僅引用了一些回顧東非政治經濟的文獻,而且還關注了近年來有關世界體系的研究成果,並運用沃勒斯坦的理論對前資本主義時期和現代世界體系進行初步簡要的說明。通過研究,證明海岸和內陸之間存在聯繫,分析了這種聯繫在資本主義出現前的世界歷史中扮演的經濟角色。
最後,作者通過葡萄牙人進入斯瓦希裡海岸,探討了沿海-內陸關係和海事主題。其中大量引用了記載現代社會早期葡萄牙人在世界各地活動的史料。其主要觀點是儘管葡萄牙人野心勃勃,但他們在大部分地區從事的活動都以失敗告終。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對於最早向外探索的歐洲人走向世界其他地區並不意味著能夠“引起變革”,葡萄牙人的活動只是改變了某些事物,並部分地融入到當地的社會經濟生活中。
作者認為,我們應該立體地觀察事物,站在世界歷史的角度審視印度洋上長期以來發生的變化。如果把現代工業以及今天它的發展視作過去兩百年間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力量,這樣會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它對東非的影響。
作者邁克爾.皮爾森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很有名的歷史教授。他在本書中引用了大量的參考文獻,讓讀者可以將這本書視作簡單的資料庫:當庫門打開時,不同學者可以對其中不同庫存產生興趣,可以就書中某一內容提出問題,並從中得到或多或少的幫助。
“最好將本書視作能為自己的研究服務且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資料彙編。”

目次

001出版說明
001作者序

1第一章概論:東非海岸的定位
58第二章亞非海中的斯瓦希裡海岸
117第三章斯瓦希裡海岸與內陸地區
197第四章世界經濟中的東非
250第五章海岸上的葡萄牙人
309第六章結論

327縮寫列表
331索引

書摘/試閱

第一章概論:東非海岸的定位第一章概論:東非海岸的定位
“世界史”的現代定義相對較新,並且仍在廣大範圍內被誤讀。時至今日,它仍在美國和其他地區的學術研討中大量存在。“世界史”和“全球史”兩個概念也許會使人困惑,但二者並不相同。世界史的研究方向並非關注我們這個星球的各個角落。“世界史”不是世界的歷史,就像“世界音樂”並非全世界的音樂一樣。政治經濟學家,特別是他們中認同伊馬繆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世界體系”概念的那些人,長期以來詳盡地撰寫了“世界史”。20多年前,沃勒斯坦提出了“現代世界體系”的定義,這一概念將19世紀之後的全球視為一個整體。對於19世紀之前的時代,他使用了術語“‘世界’體系,不是因為它囊括整個世界,而是因為它遠遠大於任何一個法律界定的政治地理單元。”①5一些自稱“世界史”學家的經濟學人和作為他們傳聲筒的《世界歷史雜誌》(Journal of World History)同意這一觀點。該刊物的編輯傑瑞本特雷(Jerry HBentley)認為世界歷史無需囊括全球。確切地說,世界歷史是“一個超出國界的歷史視角”。而學者們需要“一個基於區域、大陸或者全球的評判標準”,以此來審視歷史進程中的重要力量。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於拋開國別史。②世界史應該研究超越任何有關特定“國家”的主題、發展趨勢和國家間的關係。
但是,這裡提到的“世界史”和“世界體系史”存在差異。由伊馬繆沃勒斯坦提出的後者較前者更加嚴格而縝密。“世界史”是分散甚至沒有中心的,這個特點導致兩種結果:一方面,意味著“世界史”並不被新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特質束縛;但是另一方面,“世界史”沒有“世界體系史”涵蓋面大。無論這一理論是否可行,沃勒斯坦和他的追隨者的理論旨在解釋我們身在何處,去向何方。這種創新和宏大的視野追求顯然不符合所有人的口味。本書第四章專門聚焦世界體系的理論在分析某一時期某一地方的作用。
6初看,世界史很像過去所說的“比較”歷史。即比較不同地區或歷史時期的同源現象。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在撰寫世界歷史時都並未意識到自己究竟要寫什麼。相對而言,我主張,比較歷史最終經常得出諸如此人有蘋果而彼人有柳丁,或者此人在很長時間、很多地方都擁有蘋果的結論。正如我所言,世界史最重要的革新在於它超越了單純尋找異同的理論化自覺。因為毫無疑問,世界史是建立在一種範式或“理論”的基礎上,這種“理論”比簡單的經驗主義賦予世界史更強大的分析和解釋問題的能力。
如果我們關注一位著名學者近期定義“世界歷史”的嘗試,這個問題就會變得更加清晰。菲力浦柯爾廷(Philip DCurtin)稱他的新書就是在套用世界史的比較問題。“‘比較’來自於關注特定的現象……並且在其中尋找異同;‘世界’是為脫離西方人種中心論的窠臼,而非試圖‘覆蓋’每個地方發生的事情;‘歷史’則指關注較長時間裡的社會變遷。”③由此看來,僅僅尋找“異同”是不夠的。
“世界史”還有另外一層的含義,就是擺脫歐洲特權書寫世界歷史。這一趨勢很早之前就已經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荷蘭學者范勒爾(JCvan Leur)就對前人撰寫印尼歷史的方法進行了批評:對荷蘭人到達之前的歷史記錄是以印尼人的視角,但這一視角在寫到荷蘭人到來後的歷史時發生偏移,印尼人只能通過荷蘭人的眼睛反觀自己。正如範勒爾所言,這是“不能令人滿意的事情”。④從那時起,以殖民主義的視角書寫歷史的嘗試從未終止。所幸歐洲以外的國家開始反對“歐洲中心論”,但是其間也遭遇少量的“人種中心論”回潮。今天,如果一部作品持“歐洲中心論”或“東方主義”的論調,一定會遭到譴責。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40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