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悟道錄(簡體書)
滿額折

悟道錄(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悟道錄》是修學隨筆。以生活為本位,以國學為根基,以修學為媒介,以經典為標準,以散文為構架,以敘述為筆法,講了作者所體悟的“道”,如修身之道、煉養之道、處世之道、居家之道、盡孝之道,甚至書畫之道。作者還講述了發菩提心之道、觀心之道、持咒之道、念佛之道、氣脈之道等等,涉及具體的修持。道,既可指理,也可指法。有些文章講述理,有些文章講述法。修持法門,重點講了佛門的觀心法、念佛法,丹道的辟谷法、太乙金光修持法,儒家的志道游藝修身法。作者將很多修持法門和竅訣融化到日用平常中。365篇文章,意味著365天,我們的心都要在道中,在常道里悟非常道,在常道里觀天道,造常道里修佛道,在常道里成就事業,在常道里積累功行,在常道里解脫煩惱,在常道里悟證菩提,也在常道里做好生命間的友善與互助。體現“道法自然”、“處處見道”、“即事而真”、“道在日用”的精神。如是思,如是感,如是見聞覺知,如是本末究竟,如是生活,如是情感,如是表達,如是狀態。

這是一本能帶給讀者啟示和清涼的書。

作者簡介

陳全林甘肅天水甘谷人,1969年生,現居北京。傳統文化民間發揚者、體驗者。努力用生活體驗傳統文化,用生命悟證傳統文化。對儒、釋、道、中醫、古典文學都進行過深入研究,并有相關著述。提倡“自性寫作”,有經典的教誨,有理法的闡述,有修學的體驗,有文字般若。在民間講學、辦刊、著述二十年,系統講過一些道家道教經典,整理出版了《道德經真義》、《參同契注譯》、《悟真篇注譯》、《南宗心法——青華秘文講義》、《新編呂洞賓真人丹道全書》《新編張三豐先生丹道全書》等道家著作。在新浪網有“國學乾坤——陳全林的博客”,把網絡看作發揚國學、傳播正見、傳遞正能量的陣地;也把網絡看作道場,以發揚中華修道文化精華。堅持不懈,在民間主編國學內刊《益生文化》已十五年,提倡“大眾國學”,走“國學民間路”,在民間傳播國學,為其工作,為其生活,為其使命,為其事業。

名人/編輯推薦

陳全林甘肅天水甘谷人,1969年生,現居北京。傳統文化民間發揚者、體驗者。努力用生活體驗傳統文化,用生命悟證傳統文化。對儒、釋、道、中醫、古典文學都進行過深入研究,并有相關著述。提倡“自性寫作”,有經典的教誨,有理法的闡述,有修學的體驗,有文字般若。在民間講學、辦刊、著述二十年,系統講過一些道家道教經典,整理出版了《道德經真義》、《參同契注譯》、《悟真篇注譯》、《南宗心法——青華秘文講義》、《新編呂洞賓真人丹道全書》《新編張三豐先生丹道全書》等道家著作。在新浪網有“國學乾坤——陳全林的博客”,把網絡看作發揚國學、傳播正見、傳遞正能量的陣地;也把網絡看作道場,以發揚中華修道文化精華。堅持不懈,在民間主編國學內刊《益生文化》已十五年,提倡“大眾國學”,走“國學民間路”,在民間傳播國學,為其工作,為其生活,為其使命,為其事業。

目次

道風
道教與道家
普世的守一法門
站活樁,煉活步
道不需要誰來證明
事業與命運
所謂事業
事業與發心
治病與修道
習畫與悟道
我們該如何學佛
如何學習道術
說說辟谷
心氣不二
念經為什么
自發動功,動何時了
失眠的時候念佛去
修道者的畫境界和道境
和靈魂撞面
讀書能專自悟道
名相對修道者真的那么重要嗎?
不要背著陰影生活
禪者的見地與情懷
心印即道友
誰能報怨以德?
我妻有顆文藝心
學道何必糾結情
王學的缺陷何在?
早起后的第一件事
無念與智慧
用與成
隱私與陰影
發愿與成就
氣脈修持的內外明徹
念佛與安心
孤獨與習氣
文人畫的弊端與狂禪
名與身,知與行
學佛與居家
眼中看到的不一樣的境界
老了還是悟了?
余習未斷
安之若命,需要境界
報怨以德,需悟空性
觀夢與自性為師
宿命與天眼
神奇的拔牙術
精進與慢生活
年終的覺察和年初的愿力
智者格言
人生如夢,無得無失
做一個不打擾他人的學佛者
溫暖自己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不再漂泊
靈修沒有歸宿
你找到歸宿了嗎?
靈性世界和物質世界
你愿意布施嗎?
如何鑒定明師
你境界夠了,就能知道他們在哪里,也能與他們相遇。
屠夫與氣功師
跟著感覺走和“頂門上具一只眼”。
實修實證,需要克服因循懶散之習氣
“你的歸宿在哪里”
笑看今生因緣
佛經的集成與高僧的方便道
何為經典
窮經與辯經的好處
道的體悟
經典與生存
婚姻中的守一
與孩子一起成長
詩歌與哲學象征靈性
網絡亦道場
雷雨身中靜一心
日行一善
畫壇尚有文心在
唐詩為奇男,宋詞為美女
九字真言
唐伯虎得宋人心法沈周得元人精義
修行或可落空,愿力不可落空
人的自欺
不動心與不生心
所謂底蘊
也談保守
修養非自培訓
方便善巧
小孩該學些什么
但見花開落,不言人是非。
無常與精進
人天乘
性問題
智慧之用
“不要給女人講道理”
法身境界
學術的“無用之用”
念頭動處是玄關
無常到來心安否?
善念難得
口業頗難除
把知識變成智慧
易道之靈活
翻譯之道
能力修養比知識文憑更重要
“相逢一笑泯恩仇”,需要悟空
聆聽需要耐心
祖靈與木主
念住和息住脈住
返本還原是藥王
家教
道演西北
詩人和時代
與自己相遇
衰老
懷舊,觀照命運的種子
各安其位
相與見
鄉村佛音
艾草的能量
家譜和祖先的情懷
城市化中的環保與人心
凡夫的覺照與欣喜
做好老人自己的事情
誰人有顆向道心?
老人的生存陰影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看看因果
此身如何非是客
偶像與江湖
如何是不雜用心處?
吃素與保護牙齒
宗教修煉與常識
生火與煉丹
老人的放下與解脫
前生或許是禪僧
神仙之事本難說
生死之間
念佛與“了生死”
感應與命理
也有仙真入畫壇
習慣與定力
吃茶煮茶與禪道
原來窮理便通仙
祖先們的功德與陰惡及因果
小孩的心思
“老顛頓”與了生死
我亦悟得畫中禪
阿那個弄是閑情
念佛與法緣
術士的命運
學佛者的業債
緣遇
好道與修道
如何當好老人
不害怕,不逃避
沒有對錯
生命的光輝
精勤不已,虛明無邊
大愿
修證
直心是道場與直心能結怨
佛為體,道為用,儒為相
信根
因果的說教
放下身段與打起精神
這三德很重要
氣功的出路在哪里
人體科學的未來
大成拳站樁與修道筑基
保任
時間都去哪了?
初發心與因緣
透明的障礙
商道與道商
婚姻命數與初心
平凡的修持者
愛與慈悲
“無壽者相”的真義
時節因緣
“心量事大,不行小道”與“心大不小”“量事行道”
窮理入神與見聞多方
福緣雙結與身心同調
男女那點事
是非經過不知難
觀死
慈悲與攝受
孤獨者
超越自我
但得愿力透法界
覺后心常愜,春來草自青
見地或有異,修行兩相當
欲望迷眼
齊白石的“三不”
莫與天使擦肩而過
發揚國學要重視信愿行見
讀書
把理聽在心里,把法觀在身上
縱然身具六神通,也難度化枕邊人
成功的成本
自問三句話
“法理要通,深信因果”
什么是正業?
謹慎的利弊
夢與見
不要有太多的“為什么”
父親和我,覺察我們和父輩相處的時間
生死之夢
說身口意
人生的逃避心結
言有宗,事有君
從義和團的某些言行看中國文化的某些弊端
觀心和覺察之道
胸中丘壑
如何面對疾病和死亡
病緣亦成禪修緣
本來面目玄關,明師的教誨
念力
莫把閑談當成本事,莫把社交當成修學
重相與重道
得失寸心知
哪些是用錢不能解決的事?
波旬的子孫
“大款”的“力量”
妄心的召喚
反思定慧
六祖去哪了
讀文言與得文字般若
著述與證果
丹道的實證與“意生身”
六根清凈方為道
不辯解,不指責
虛云的勝境與禪宗的教化
今世前生云何身
覺察兩種念頭
閉關的條件
修財運法的利弊
能凈口業,運自轉好
耐心與信仰
修身銘
病緣與病因
守望
經典與法
商人的無明推手
經典的點校與功德
止觀說
反聞聞自性
老人的自吝
辟谷的妙用
呼吸法門的妙用
不教一日空過
為什么反季節的菜不香
畫龍點睛
學道的技術與哲理
我們還缺什么?
破與立
六祖的預言
僧肇的《心經》與秋白的悟境
百歲老人的生日
神秀的覺照與內省
多生修行者的習氣
須知凈地亦迷人
抖擻精神修禪定
置身圣賢是吾曹
幻聽的折磨——那位偉大詩人之死
母親的的辭世
母親給我的最后一堂課
靈堂即道場
母親的往生
念佛機的功德與耳根圓通法門
見地修身處世這三件事
心猿意馬
閉息鼓腹持咒念佛法門
止俗禪師的功德
廣欽法師的開示和能海上師的傳記
了生死
叩齒與持咒
忍辱與無我相
智能手機與修證法門
病緣即是佛道緣
不堪一試,何堪載道?
空性與智慧
退隱沉淀與實修
母親是再來修行的人嗎?
金光咒的次第
治病與救命
心學的“心”
整理婚姻
解脫緣與牽纏緣
百年虛云
西藏大師們的“心靈雞湯”
手機和異化
再說修身
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
白石老人的“三余”
那些人的“大師”情結
止俗禪師
壞因緣成好因緣
有根基與沒根基
也說雙運道
解構與建構
不責于人
相續力
孔子的教誨
明師與傳承的加持
文化的序列
傳法記
以攀緣心為自性
所謂入山修道
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
明師的相應與加持
生命的暖與樂
修道人的潔癖
知天命
喪事禁忌和死亡恐懼
張伯端對丹道的革新與對佛禪的學習
禪道看婚姻
生日
占卜學的利弊
事功與法身慧命
縱留肉身又如何
純情即墮與愛情無住
出離心與解脫道
國民的因果教育
事去心空與即事即空即用即空萬法本空
不要因怨人而生報應想
即事悟真
了生死
國民性問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對國學的認知
幻覺的生發與因幻生障
氣脈問題與斂氣入骨和光同塵
讀史使人明智
受罪即是消罪
千年國民性
西方的眼睛
你怕什么
夢觀與解夢
說琴
守一的境界與太極拳修煉
需要的是修身,而不是呼喊與洗腦
火宅與清涼
“藝多”與本末
打通之妙用
打坐之新說
“不如不學”
一切皆玉成
內護摩
山僧與山參
釋懷
隱惡
所謂陰影
必讀書
修道與著述
紀曉嵐說心說陰陽
跏趺靜坐夜讀書
貪官的“信仰”
內心的成長
古典時間療救法
吃藥
誘惑
過午不食
家大業大
布施想與還債想
送禮的有用與無用
方便即布施,即用即大成

書摘/試閱

1、道風
看2013年底東方衛視的《中國達人秀》,看到了令人感慨的一幕。一個道士,身穿道袍,站在“中國達人秀”的舞臺表演,要做“達人”。他自稱從終南山下來,修煉多年,煉成了大小周天,能控制自己的血液。他的表演,是用一尺長的粗粗的鋼針穿透自己右手腕的皮膚,皮膚未流血,然后他把水桶掛在鋼針上懸空。嚇得做評委的趙薇女士尖叫,不敢正視。所有評委都給這位道士滅燈。道士不死心,對著鏡頭說他剛表演的是“雕蟲小技”,他最高的功夫是“能半個月不吃不喝(所謂辟谷)”,他自稱是“世界第一”,然后坐在桌子上打坐。
看到這,我難過的是,這是道士。
假如這個人不穿道服,不自稱是終南山修煉的道士,倒也罷了,我們看做江湖也行,但他聲稱是終南山的修煉的剛出山的道士,自稱“世界第一”,以自殘的形式表演,我認為這是修煉出偏。一點小法術不無,鋼針穿過肉皮真沒流血,但修道、悟道、道風,夢都沒夢見。即便鋼針穿肌肉不流血,也算不上什么,國外類似的表演也不少。這與什么“大小周天”的修成毫無關系。
身穿道服而如此表演,是敗壞道風,敗壞道教形象,也敗壞修道者的形象。
此人想做中國“達人”,只怕永遠成不了“達人”,魔障入心,心里存的不是道,而是名利、狂亂。
但愿修道者引以為戒。真正有道之人絕不會人前表演什么,不會叫囂自己是“世界第一”,更不會以危險的近乎自殘的方式作為噱頭吸引目光。真正得道的人,和光同塵,不顯圭角,不露神異。他們的道行藏在隱的一面,默默地參贊天地之運化。他們救人度眾于默默無為之中。除非某些有時代大因緣的人,才會偶然顯露一些神異,神異不昧其道心之光明。他們的顯,是以隱為心境,以道為根基,以德為門戶,以因緣為契機,以妙用為方便。豈有妄行?達道之人才是達人。在古代文化里,“達人”是很高的境界。《左傳·昭公七年》云:“圣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后必有達人。”《鵬鳥賦》云:“小智自私兮,賤彼貴我;達人大觀兮,物無不可。”《悟真篇》云:“達人心若明鏡,鑒而不納。”看看,達人與圣人、大智、見性相關,哪里是娛樂圈的玩樂搞笑之人?
2、道教與道家
我和一位朋友最近一直在探討歷史上的道教與道家。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歷史上,每到亂世之時,都會有道家人物來撥亂反正。姜尚、管仲、范蠡、張良、諸葛亮、王通、魏征、劉伯溫都是道家之流,即便曾國藩,也是外儒內道而能安天下的偉大人物。但自道教創立以來,天下之亂,大多與道教徒的禍國有關。從早期的黃巾起義,到魏晉時代一些道士如孫恩等造反,乃至張道陵的孫子張魯擁兵關中,到唐代安史之亂前唐玄宗的迷信道教,唐代皇室有幾位皇帝都是吃外丹而被毒死的,到宋徽宗,明代的嘉靖皇帝之迷信道教,都使國家衰亂。
問題何在?道教是宗教,也是利益集團。道教徒攀附官僚、影響王室,為的是名利,不是為了天下。很多道教徒修習一些法術,本身并不修道,也未悟道,更未得道,他們的行為早就遠離或背離了黃老、老莊之道,他們沒有安天下的胸懷和智慧,也不會功成身退。他們往往代表的是集團利益,但范蠡、管仲、張良、諸葛亮等道家人物,超乎名利之外,或能功成身退,或能善始善終,他們是真正得黃老之道的人物。
道教雖然奉老莊為祖師,奉老莊著作為經典,但道教更多的是原始巫術的繼承,而道家的道論,只在個別高道那里繼承,更多的道教徒拋棄了道家的道論和修道的精神、修養。
當代道教要發展,還必須回歸到黃老思想里尋找力量,尋找智慧,尋找方向,尋找法門,也尋找靈魂的寄托與歸宿,尋找民族崛起的力量與信念,也尋找宇宙人生的終極真理,為人類的發展做出光明的指引。
3、普世的守一法門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尋找道家的一些能普世的、安全的、人人可學可修的濟世法門。丹道不是這樣的法門,因為丹道不可能普世,也不可能有很多人修成功。世間好丹道者多,但真正修成丹道的人,百萬人中罕見一人,乃至千萬人中罕見一人。
不光我在思考這個問題,我認識的一些道門名人也在思考、尋找一些能夠普世的修身修持的法門。一些人自己走偏了,空有此愿,而因自己未開悟,未斷名利,未得道,結果掉到名利和魔障的陷阱里。令人長嘆。
這樣的普世法門,我感覺,很難在道教里找到,但回歸道家,回歸到老莊質樸的道論和修身修道的世界,回歸到上古“道濟天下,德化人間”的境界,回歸到“天人合一、無我無為”的修為,或許能找到適合當代人安頓身心的道家法門。
4、站活樁,煉活步
很多人喜歡站樁、喜歡太極拳,結果發現膝蓋受傷了。問題何在?
有一天,武術家張旭光教授來訪,談到這個問題,我們的看法完全一致。我們認識的一個武術家、太極拳傳人,年過七旬腿腳就不靈便了,問題何在?
張教授提出了“站活樁”理法。
我的經驗也是:不要固定地一個式子、一個動作站很長時間,否則,很容易“久站傷骨”。站活樁的要領即是,站幾分鐘就活動一下,或者調整一下式子。就不會傷及膝蓋。
站樁架子不要太低,架子太低,傷膝蓋不說,還容易使中氣下陷,引生毛病。
我認識一位大成拳傳人,是王薌齋老人的弟子。站樁架子很低。他九十歲時,行動不便,身患糖尿病。
有一位道友站樁多年,結果腸胃出了問題,每天要大便四五次。我發現,他的問題在于站樁的架子太低。架子太低,就不能做到“提肛收腹”。提肛對站樁非常重要,站樁架子一底,就難以提肛,中氣自然下陷。中氣不固,會引生很多腸胃毛病。我告訴他要兩腿微曲,提肛收腹,兩腳之間的距離與肩同寬。
朋友如此試驗之后,基本解決了他的問題。
再說太極拳,很多人打太極也傷及膝蓋。一是架子底,二是腳不輕靈,腳上用力過多,下沉之勁力太重,體會不到“虛靈頂勁”之妙。
一些人站樁膝蓋出問題,亦復如是,雙腿用下沉勁太重,沒有“虛靈頂勁”的那種能使身體微微向上一提的勁。
張教授提到,太極拳不必打那么多架勢,只需要精選一些架勢如云手等,堅持練習,慢慢地就會有感覺,會找到那個竅門。
5、道不需要誰來證明
一位多年的老友,天涯訪道十余年,名山名觀幾乎都住過。問及道要,一片茫然。依然是靜坐中“看見太上老君來了”,“聽見觀音菩薩跟我說話了。”我勸她把這些都拋棄,可是她喜歡住在境界里。很多年前,我勸她不要到處跑,安心在家修行,她怕寂寞,做不到。
她說,她必須聽音樂才能入靜,不聽音樂心就亂。我說,這不是修行,修行的靜心是內在的安寧,絕不是憑借某種外在的存在或形式才能入靜。你聽音樂才能入靜,說明根本不曾入靜。真正的靜,既是獨立于萬物萬緣之外的,也是融化于萬物萬緣之內的,毫無障礙。修行的解放,是做一個“不與萬法為侶”的自由人,才能心無所羈;心無所羈,才能得大自在。
她說,她要向世人證明道教的修煉是真的,她要證明老祖先的道是真的。
我告訴她:道不需要任何人來證明。我們不需要向誰證明。何況,在大道面前,我們也證明不了什么。
多少人還在發心去證明什么。這證明的心正是妄心,正是無明。因為無明,你才會想著去“證明”。真正開悟,就會知道,沒有什么“道”可以靠我們的證明而顯現其偉大的存在。你不證明,道的偉大不減一份,你去證明,道的偉大不增一份。道無形無質,你能證明什么?
自己的修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需要向誰去證明什么。這樣的人,是真正安了心的人。
6、事業與命運
好友的侄兒來訪,希望我幫他看看“命理”。我壓根不懂“四柱命理”,只是學習過“梅花易數”和霍斐然先生創立的“小成圖”,偶然一用。因是好友的侄兒,不好拒絕,也就看看。發現財運平順,沒有大起大落,不會缺錢,不會有非常之財。
這樣的命理,一般而言是好命。但不是創業成就之命。這樣的命中沒有大富大貴,沒有大起大落,平順安全,衣食無憂,容易碌碌而過,庸庸而活。
《易》云:“吉兇生大業。”真正做事業,一定會遇見吉兇,做事業,必有大起大落、成敗得失、恩怨悲欣。比如史玉柱,掙錢時能很快掙過億,賠錢時曾賠得精光,億萬資產在經濟大潮中交學費、打水漂。這是“吉兇生大業”的道理,至于政治家的“吉兇生大業”,與國家民族,與世界格局都非常重要,像鄧公文革中的“三起三落”,在這樣的苦難中依然為民族的進步、國家的發展尋找出路,而他,成了了我們國家的“第二代領導中心”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中國的和平崛起影響了整個世界的格局與潮流。
真想做事業,要把握“吉兇生大業”的機變而成就大業,自能超越于吉兇之外,一如張良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且能知進知退,全身全功,遺澤子孫,聲名千古。這需要修身修道的悟達境界、通徹智慧。看破“吉兇生大業”的本質,其心坦然,正好做事。
平順命也是福報。世人多是勞碌命、勞苦命。能有平順之命,更當珍惜,精進修身,不把平順變成簡單的享受生活,要在平順之中提升自己,培植福慧。
7、所謂事業
和朋友的侄兒談及事業,談到的是“吉兇生大業”之理,也談到《易》所云:“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會辦公司會掙錢,還不叫事業,你的公司你的產品你的經濟能造福國家和民眾,乃至造福人類,才可以談“事業”兩字。“事業”而言,要有胸懷,有志愿,有魄力,有本事,有因緣,有境界,有膽識,有擔當,有功勛。現在的人,把掙錢當“事業”,把能掙錢的能力當本事,這本事里還包含著不擇手段和撥無因果,這樣的事業缺少了很多與天道相應的東西,故而,大利中蘊藏大害,只是世人不覺察而已。
真正做事業的人,明天道,知因果,有慈悲,有敬畏,有覺察與觀照,擔當與慈濟。
8、事業與發心
和朋友的侄兒談到事業與發心。南懷瑾先生最后幾年收了個學生叫呂松濤,大起大落過很多次。有能力很快掙到億萬財富,也有因緣使他賠盡家產。如此幾起幾落。如今他做中醫藥產業,曾經,他的公司冒南先生之名宣傳產品,也因虛假廣告上過“焦點訪談”,算是個知名人物,也是個只會掙錢,缺乏正見、缺乏智慧的“土豪”。
可是,在困惑中他開始閱讀南先生的書,當他遇見了南先生,懂得了發心與人生、發心與企業的重要關系。他從事中醫藥的生產與研究,現在,目標不在只是掙錢,而是發心推動國民的健康,推動國家中醫藥的發展,為人類健康事業造福。同樣的事業,同樣掙錢,僅僅因為發心,他的事業就成了真正意義上事業,有了“舉而措之天下之民”的目標。
我們做同樣的事情,掙同樣的錢,很多時候,僅僅因為發心不同,境界頓異,因果亦異。我們做事,經常發心不夠,發心不廣,發心不正,怎能期望會有好的、長久的效益?
發心即知因果,發心即知心行,發心即知天道。人心若與天心合,何愁事業不發達?發心對每一個人都重要,善的、正的發心可以提升心靈的品位,能使身心靈的信息、事業的信息透入法界而獲得正能量的支持,我們會因發心而有功德,而有冥冥中與天相應的成就。這不是玄學,而是人生真相。這是我過去在文章里多次提到的一重“法界的秘密”。
呂先生如此發心,由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變得有了家國情懷。即便如此,他以為自己理解南先生了,南先生卻對呂松濤說:“你不理解我的發心。”
南懷瑾先生的發心何其偉大啊。他的心與十方諸佛同心同愿,沒有局限。
僅僅因為一個正善的發心,就會使我們的工作我們的行為我們的人生我們的生命有了超度自我靈魂的意義。
發心之義,大矣哉。
9、治病與修道
一個朋友打電話說,他有重病,想通過修道來治病。
我說:治病是治病,修道是修道,不要往一起扯,也不要把治病當成修道的目標。要治病,最好找醫生、吃藥,或去練功,未必要借助修道。因為,你修道的目的是治病,萬一病治不好,你會失望,就會動搖對修道的信念和信仰。修道,是以超越生死,悟證實相為目的的。對病,心理上會完全放下,才可以修道,而在修道的過程中,病可能因修道而治療好,也可能治不好。即便治不好,真修道人,絕不會懊悔,絕不會因此懷疑修道的選擇,動搖修道的心念。疾病是因緣生滅法,而修道,是尋找超越因緣生滅之外的真相。真修道人,“朝聞道,夕死可矣。”把生死看得輕,看得破,才可會悟道。這樣的人,抱病修道,而不會把修道的目地定在治病上。要治病,可以吃藥,可以練功,但別跟修道混談。因地不真,感果曲迂。真修道,即便因修道治好了疾病,那僅僅是修道的副產品,不是目的。
很多人修道,本末倒置。盡管,人生的各種際遇如疾病、喪親、苦難等會促成我們去修道,那僅僅是個因緣,修道的終極目的在形而上的不生不滅的靈性境界,不在形而下的不離成住壞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
10、 習畫與悟道
讀李德仁教授的佳作《道與書畫》一書,感慨很多。通過這本書,我了解到宗炳、顧愷之、謝赫、張彥遠、郭若虛這些大師們的畫論都是道論,他們的理論,都融化了儒釋道的精華,他們論書畫也是在論大道,論修身,論心物,論禪道,讀他們的畫論,有益修道悟禪。書畫,的確是道之載體。
那些古今偉大的書畫家們,一生孜孜于斯,不疲倦,不厭棄,獨得其樂,他們在書畫創作中自然得到了悟道修身的快樂。這是超越畫畫本身的事情。單純的畫畫,如果不是為了生計,也許難以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不懈,樂此不疲。唯有悟道修身的喜樂境界,足以使人一生涵詠其中,不生異想。真正懂得欣賞國畫的人,自然會通過畫面的物象直接感受他們精神的境界,也生喜樂。
當代的國畫家,大多只是在畫畫,不研究古代那些以道論為本體的畫論,也不參究心性、體悟大道、修治國學,他們的作品難有載道境界。
我治學,是自學;我修道,是自學;我習書作畫還是自學。我的法訣是:“豐識神,用元神。致虛極,守靜篤。事里參,玄中悟。”我讀書過萬卷,有閑暇則手不釋卷地讀書。這是“豐識神”。我寫作時會用靈性思維,心靈專一,靈感自生,智慧自出。這是“用元神”。“致虛極,守靜篤”是素常的修道境界,我如此努力。“事里參”,日用平常中悟道。“玄中悟”,在玄妙的修道境界去觀照。
我品讀、觀摩過的名畫數以千計,品讀、觀賞過的畫作圖片數以萬計。我收藏有各種畫譜、名家畫集、數百本拍賣會圖錄,經常翻看。這便是“豐識神”。我作畫速度很快,一些畫一揮而就;興致好的時候一天會畫七八幅乃至十余幅。有時客人來訪,我一邊和客人聊天,一邊揮毫作畫,和客人聊五個小時,也能畫五福畫。這種作畫,融進了修持境界,即是“用元神”。我自習畫以來,每晚的夢境里會出現大量國畫畫面,自然夢觀,我把夢修法融到習畫中。夢醒之后未必會畫夢里河山,但那種筆墨、意象自然融化到創作中去。這是“事里參,玄中悟”。我在體驗將定慧融化到書畫和人生的一切心行里去的修持,這是“致虛極,守靜篤”所要達成的。
在我,書畫成了修身、悟道、載道、弘道的器用。
11、 我們該如何學佛
一位博友寫來了一封信,其中一段是:
“更糟糕的是,當年指引我學佛的班主任老師,自己也因世俗煩惱一時想不開,去年選擇了以跳樓的方式結束了她不過60歲的生命。自恩師走后,悲痛茫然之中,我一度對因果和佛法產生了懷疑,直到有緣得閱您的博客才得以重建正知正見,體會到之所以諸事不順,身心失調,并非佛法不度人,實乃自己修行不得法,心性有缺陷。當努力克服習氣和我執,踏踏實實地從人道修起,以出世的心態行入世之事,否則只是妄談仙佛而已。現承蒙您的教誨,我的身心狀態向好,也試著努力融入世俗,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其實這本身也就是修行了。但不爭氣的身體狀況或會帶來諸多違緣,應對諸事怕是有心無力,仍覺有些信心不足。”
我們應該怎樣學佛?我寫過一篇數萬字的《修道者如何學佛》的文章,只怕認真閱讀的人還是比較少。這位博友的佛學老師自殺了,肯定是學佛沒學好。某大學的一位研究佛道、研究“生死學”的教授在人到中年的鼎盛時期自殺了,學佛肯定沒學好;2012年,一位朋友的一位至親自殺了,她也曾學佛。很多年前,一位朋友的朋友在學佛多年后自殺了。一位朋友,在學佛數年后自殺了。
這些學佛而自殺者,肯定是佛學沒學好,被業障、怨業所障。自殺不僅不能解決那些煩惱和矛盾,在生死輪回里反而會加重那些煩惱和矛盾。
真學佛的人,要發心利樂有情,莊嚴國土,要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哪里會自殺而自害生命?學佛而自殺的人,是沒有發過菩提心的人。真誠發過菩提心的人,自然會因愿力故,珍惜生命,絕不會自殺;因發菩提心故,冤業不擾。發菩提心,對修行者,何其重要。
佛學,學佛,學而不修,只能種點善根慧根,因無明習氣故,因妄想糾纏故,很難因學佛而解決現實里的身心困頓。佛學、佛法,都要即學即修,乃得真宰,乃得受用。
若欲學佛,發心、實修是得益的基礎,是成就的保證。信夫?
12、 如何學習道術
三年前我給一位朋友教過內功“氣脈手訣”,當時她身體不好。三年過去了,朋友沒有練習,身體依然不好。我問她:“為何不練?你要是堅持練習下去,身體早就調整好了。”朋友說:“我不想在道術里沉迷。”
我說:“別找借口了。你都沒有進入到道術里去,談何迷在道術里?也不想想是誰教的道術,是什么道術,就談不想迷進去。我教的道術,你要是能‘迷進去’,那才好呢。你要是‘迷進去’,就會成功。”
我教她的是一套包含道家內功修持的丹道筑基功。當然是道術。她說不想迷進去,完全是借口。我多少有點失望,失望于這樣推脫式的回答。
三年前我有教有緣人道術之心,現已息心,不再教人。
道家的道術很多。一些道術與修身、養生有關,如導引、吐納呼吸、氣脈法訣等,可以堅持修,可以一生修,可以“迷進去”,沒有壞處。道術里某些道術,如占卜、風水、符咒、度煉等,最好不要迷。某些巫術不僅不能迷,也不能學。
前幾天看東方衛視“達人秀”節目,某個從“終南山下了山”的道士登臺表演道術,用一尺長的粗鋼針刺穿手臂肌肉懸掛水桶。這樣的道術不學也罷,更不能迷。此等道術,于身心的安頓與升華,毫無價值。
道術有正有邪。有可聞而不可學者,有可學而不可修者,有可聞可學而可修者。
我認識一些修道的人,學會了很多道術,從未修成過那些道術。有些道術的修煉需要條件,條件不具備,就不能修,但道術可以傳承下去,因為,后人中有具備因緣而可學可修者。過去某些道術會“隔代傳”、“借此傳彼”,在于下一代人有緣能修,你無緣修,跟你有緣的某個人有緣修,不能斷絕道脈,你要傳他。或者,某個時候你會具備那個修法因緣,完滿宿愿。
但凡涉及神異神怪,涉及與鬼神打交道的道術,涉及用多了會損陰德或者傷及自身的道術,不要學,不要迷,否則會得“孤(自己孤獨一生)、夭(子女長不大)、貧(晚景凄涼,貧困潦倒)、橫(遭意外橫死)”等報應。
《蜀山劍俠傳》雖是小說,但寫了不少道術原理,基本說來,那些正道正派之人修持的道術都是正法正道;那些旁門左道修持的道術,大多損人利己,乃至是損人不利己的邪術(最終慘遭報應,故不利己)。作者“還珠樓主”的這些描寫不是隨便寫寫,不是文人筆戲,深有寓意,大有根據。還珠樓主是伍柳派丹道傳人,一生精研《道藏》,自身有修持,青少年時拜訪過很多高人異士。他的書中,那些但凡練習巫術邪術的修煉者幾乎沒有好的下場,除非得遇高人指點、降伏而改邪歸正,洗心革面,實修正道。想修道的朋友,可閱讀此書,要把這本書當《西游記》一樣的“演道書”讀,能悟真詮。
修身相關的道術,如觀心、導引、氣法、禪法,可以修持,更要傳承。這樣的道術,養的是浩然正氣,修的是天地光明,成的是人生正覺,積的是世間大德,得的是人天正果。修持起來,光明正大,祛病強身,安神寧心,悟道合真。
氣脈手訣結合了導引與氣法,是可聞可學可修可成的正道,是需要一生修持的法門。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