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爆發的貨幣戰爭:破解美元套牢全球金融市場,尋找投資與財富避險天堂(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510453885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美)埃斯瓦爾‧S.普拉薩德
出版日:2017/04/26
裝訂/頁數:平裝/358頁
規格:23.5cm*16.8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一部警醒國人的美元陷阱警報
獨家權威揭秘大國貨幣暗戰真相
◆資本為何從窮國流向富國?新興市場的重商主義政策才是資本逆流的罪魁禍首?
◆不合理的貨幣估值導致了貨幣大戰?為何說“競爭性不貶值”才是解決貨幣戰爭的最終出路?
◆蓋特納以浮動匯率制和資本管制阻止人民幣加入SDR收到了怎樣的效果?中國作出了怎樣的反擊?
普拉薩德全面剖析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扮演的角色,并以資本流動和儲備貨幣歷史為切入點,潛入金融危機跌宕起伏的深水區,探討美元未來的路線圖。
他整合大量數據和最新研究成果,闡述無法將美元排除在貨幣中心體系的原因。同時,他還對當前掣肘全球金融體系的各種矛盾進行深刻解析,并將當代國際金融體系中的重大問題呈現在讀者眼前。
崛起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復雜的中美關系、不甘寂寞的IMF、國際金融交易背后的陰謀詭計,不甘心退出世界舞臺的美元正在加緊套牢全球金融市場,洗劫全球財富,深陷陷阱的人越來越希望擺脫困境。弊端百出的國際貨幣體系再次烽煙四起,下一場貨幣戰爭一觸即發………
作者簡介
埃斯瓦爾·S.普拉薩德
(EswarS.Prasad)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處前處長
◆康奈爾大學教授/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研究員普拉薩德研究領域廣泛,主要涉及金融全球化下新興市場國家的宏觀經濟、金融監管、貨幣政策及匯率政策等,特別是對中國和印度經濟發展研究頗豐。
他創建了“布魯金斯—金融時報”世界指數。他的研究成果受到美國參議院的關注與認可,并發表在《美國經濟評論》《美國經濟期刊》等頂級學術期刊,文章多被《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紐約時報》《新聞周刊》《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媒體引用和轉載。他是BBC、CNBC、CNN等媒體的座上常客。
他還是《IMF研究報告》季刊的總編輯、暢銷書《新興市場》的合著者。
他是地道的“IMF中國通”,經常受邀出席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清華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等機構的學術活動,相關新聞見諸各大媒體。
中文版序言貨幣亂戰時期,哪里才是財富資產的避險天堂?1
前言美元,不得已的避險天堂7
名人/編輯推薦
埃斯瓦爾·S.普拉薩德
(EswarS.Prasad)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處前處長
◆康奈爾大學教授/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研究員普拉薩德研究領域廣泛,主要涉及金融全球化下新興市場國家的宏觀經濟、金融監管、貨幣政策及匯率政策等,特別是對中國和印度經濟發展研究頗豐。
他創建了“布魯金斯—金融時報”世界指數。他的研究成果受到美國參議院的關注與認可,并發表在《美國經濟評論》《美國經濟期刊》等頂級學術期刊,文章多被《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紐約時報》《新聞周刊》《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媒體引用和轉載。他是BBC、CNBC、CNN等媒體的座上常客。
他還是《IMF研究報告》季刊的總編輯、暢銷書《新興市場》的合著者。
他是地道的“IMF中國通”,經常受邀出席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清華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等機構的學術活動,相關新聞見諸各大媒體。
中文版序言貨幣亂戰時期,哪里才是財富資產的避險天堂?1
前言美元,不得已的避險天堂7
目次
第一部分美元陷阱的前世今生17
第1章美元荒唐劇擺在陷阱前方的迷魂陣19
末日崩塌:美元崩潰的前奏
荒誕的世界:災難制造者為何成了安全庇護所?
第2章囂張的特權美元的底氣從何而來29
刀口嗜血:安全性資產的供需盛宴
美國的底氣:特立獨行絕不是例外
國際協調等同于白日夢
囂張的美元如何走上巔峰之路?
任性的“敗家子”:由他國埋單的揮霍史
價值儲存:美元留守世界舞臺的救命稻草
縱然流動性攪局,強勢美元依舊無法撼動
第二部分劇前鋪墊49
第3章盧卡斯之謎待解的資本逆流悖論51
資本逆流怪象:理論與現實無法跨越的鴻溝
窮國養富國困局下的畸形資本流動
資本逆流而上的現實謎題
第4章救贖還是毀滅固守信條的新興市場69
越膨脹,越慌亂:國家資產負債表的良性管控
好資本與壞資本:投資資本的風險剖析
世界引擎對高風險負債退避三舍
傳統風險漸去,新型風險來襲
金融全球化下再無安全避風港
第5章貨幣儲備的安全性訴求87
人民幣:被冤枉的升值?
硬通貨儲備的“金鐘罩”效應
保爾森口袋里真有“大火箭筒”?
加強火箭筒:新興市場樂此不疲
駕馭野性的火箭筒絕非易事
安全性使然:對政府債券趨之若鶩
唬人的火箭筒也代價不菲
矛與盾:新興市場力求自保最終加劇風險?
第6章萬億美元大騙局115
越膨脹越脆弱:不安全的安全性資產
押注美元,新興市場是否心有余悸?
刀不血刃:美元貶值造成的財富轉移
不是誰都能像美國那樣保持債務可持續
山姆大叔“囂張的特權”
浪漫的法郎遇到硬不起來的英鎊
飛蛾撲火:要么忍受升值,要么繼續購買
第三部分逃離陷阱的制度頂層設計147
第7章新貨幣戰爭激戰正酣149
QE時代貨幣戰爭上演
從亞當·斯密到凱恩斯:未曾間斷的貨幣戰
貨幣戰爭:國家資本狩獵新玩法
既傷及無辜又傷及自身:頗具嘲諷的貨幣大戰
無節操的貨幣戰何時停歇?
宏觀經濟政策施展無法承受改革之痛
第8章貨幣戰爭何時休?IMF與中國的世紀大戰185
虛無縹緲的多邊協商機制
IMF向中國扔出炸彈
作繭自縛的IMF:向中國開出罰單最終自縛手腳
第9章現實很骨感不靠譜的全球政策協商199
從協調到被協調:不靠譜的全球政策協商
不甘心的IMF試圖東山再起
顧此失彼:均衡化標準終究胎死腹中
金融監管缺失及普遍性的政策差異
第10章靈藥還是毒藥新興市場資本控制之殤219
資本控制強勢回歸,迫不得已還是勢在必行?
只有對癥下藥,沒有萬能靈藥
在資本流動漩渦中尋找平衡點
第11章漏洞百出的安全網貨幣互換和保險基金就能補上?233
強勢美元造就力度空前的貨幣互換
齊心協力打造更大的火箭筒再次徒勞
如何靈活應對狡黠多變的IMF
全球保險基金:解決經常賬戶失衡的良藥?
紙上談兵:國家性保險何時才能付諸實施
第四部分貨幣戰爭261
第12章人民幣國際化中國是否已經做好準備?263
躍躍欲試的人民幣,咄咄逼人的美元對手
人民幣國際化的三大“攔路虎”
中國開放資本賬戶的時機和路線圖
艱難的人民幣國際化:以香港為基石,以亞洲為立足點
成為主要儲備貨幣,人民幣還需長途跋涉
金融市場的發展深度成為最大掣肘
勢如破竹:正在起飛的人民幣
人民幣向SDR發起沖擊
最后的沖刺:世界需要國際化的人民幣
第13章覬覦美元寶座的其他對手299
儲備貨幣多樣化,未來經濟更美好?
金磚五國“貨幣起義”無疾而終
百花齊放:其他信用支撐的儲備資產崛起
全球儲備貨幣備選:SDR能否撼動美元“王者之位”?
“安全性資產”彈性供給,穩定性轉瞬即逝
第14章誰將引爆美債核彈?323
引爆美元暴跌的“黑天鵝”何時出現?
中國引爆美債核彈的假設
危險的烏龍球:美債核彈極有可能由美國引爆
海外融資力挺美元的歷史插曲
撕掉“安全”面紗,繼續加固沙堆根基
第15章終極悖論:脆弱的貨幣體系孕育美元的穩定337
囂張的債務人也會與全世界分擔痛苦
美國統治世界的邏輯
貨幣的未來:繼續亂戰還是一統天下?
弱不禁風的平衡,無可奈何的美元陷阱
致謝347
書摘/試閱
第十二章咄咄逼人的美元對手
全球金融市場已高度發達,因此,美國的領導者地位已岌岌可危,盡頭似乎就在眼前。即便是香港和新加坡這些相對較小的金融中心,也在不斷挑戰美國的地位,至少已構成威脅。他們提供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在范圍和復雜性方面,絲毫不遜色于任何傳統意義上的金融中心。此外,隨著金融交易越來越多地依賴電子化平臺,物理距離和時間跨度或許已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如果一個國家擁有蒸蒸日上的新型金融市場,只要這些市場擁有良好的監管,而且有值得信賴的政府機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那么,這些改變必然讓他們在全球金融戰役中贏得公平競爭的機會,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那么,其他貨幣取代美元,并成為全球貨幣體系核心的前景又如何呢?或是從事實角度出發,是否存在現實可行的選項,不斷侵蝕美元的體制地位,讓美元僅被當作貨幣游戲中的眾多參與者之一呢?在很大程度上,這些問題的答案取決于,美元的潛在替代者是否已經做好了登堂入室的準備。
很多發達經濟體前景不佳,最理想的情況也只能說是弱勢增長,因此,他們的貨幣也在日漸衰微。可以說,在它們中間,似乎還找不到任何一種貨幣能向美元發起真正有威脅的挑戰。地域相對有限,但經濟實力異常強大的歐元區似乎大有讓歐元重登巔峰的勢頭,但真正實現這個目標還需假以時日。于是,就只剩下新興市場的貨幣了。這些經濟體增長勢頭迅猛,并在世界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從現有規模和發展趨勢看,中國首當其沖。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國家。或許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就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因此,人民幣登堂入室,成為主要國際貨幣似乎只是一個時間上的命題。不過,眼下討論人民幣還為時過早,因為中國既未實行彈性的浮動匯率制度,也未開放資本賬戶。這兩點恰恰是一種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成為主角的基本前提。
然而,中國政府近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化使用。考慮到在中國的經濟體量及其在全球GDP和貿易中的份額持續提高,這些措施正在形成巨大推力,并預示著人民幣必將走上國際主要貨幣的舞臺。
在本章里,我們將討論人民幣的發展前景,并在第13章里對更多潛在的國際性貨幣及其他儲備資產加以剖析。
人民幣國際化必過三關
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頌揚顯然有些夸大其詞,甚至有評論人士稱,人民幣即將取代美元成為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這些無邊無際的夸張令人著魔,讓人瘋癲,更是讓美國人對中國感到心生畏意。姑且不論好與壞,單就事實而言,顯然并不令人振奮。首先,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厘清某些基本概念。實際上,對于貨幣在國際金融體系中扮演的角色,它存在著三個相互關聯又相互區分的方面,而坊間有關人民幣的討論,則大多將這三個方面混為一談:
◆資本賬戶的可兌換性。一國對金融資本流入和流出本國的限制程度。開放資本賬戶對跨境資本流動的限制最小,它意味著,本國的貨幣可以按市場匯率自由兌換為其他國家的
貨幣(反之亦然)。
◆國際化使用。貨幣用于對跨境貿易及金融交易進行計價和結算,也就是說,這種貨幣可進行國際交易的記賬單位和交換媒介。
◆儲備貨幣。外國中央銀行持有以某種貨幣計價的資產,用來防備國際收支遭遇危機。
一種貨幣的可兌換性及其國際化使用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兩者之間相互不為充分或必要條件。通過下文分析,我們將會看到,盡管中國對資本流動依舊進行嚴格限制,但人民幣在當前國際交易中的使用確實在不斷增加。
當然,還有很多國家已經充分開放資本賬戶,但其貨幣卻未能在全球市場上得到普遍運用。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誤區是,一個國家充分開放其資本賬戶,并不一定意味著它一定會采取以市場為基礎的浮動匯率制。比如說,香港很早就開放其資本賬戶,但它的貨幣局制度,實際上就是采取了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因此,只有同時具備資本賬戶的可兌換性、國際化使用和浮動匯率制這三個條件,才是一種貨幣成為儲備貨幣的必要條件。在本章里,我們首先考慮中國在這三個方面到底取得了哪些進展。
開放資本賬戶
在原則上,中國依舊對資本的跨境自由流動實施嚴格限制。但隨著時間推移,很多針對資本流入和流出的限制已有松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民幣作為國際性貨幣的使用。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限制只是有所松動,但絕非一次性的徹底取消。最近幾年,中國政府始終鼓勵企業和包括養老基金及保險公司在內的機構投資者走出國門,以抵消貿易順差及資本流入帶來的人民幣升值壓力。此外,針對資本流入的控制措施依舊存在,但控制程度卻在逐步放松。對于外國直接投資,中國政府始終采取歡迎的態度。目前,政府已開始允許經過篩選的外國投資者進行更廣泛的投資,借助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政策投資于中國的股票和債券市場。
除了對資本賬戶限制之外,評價一國金融開放程度的另一種指標就是,這個國家持有的外國資產及債務總額。中國的對外總頭寸規模持續增長,僅在5年時間里就翻了3倍。2012年,已突破8.5萬億美元。這個數字甚至已經超過了其他主要新興市場以及瑞士的對外總頭寸,但還不及其他主要儲備貨幣國。目前,中國的對外資產及對外負債總額與GDP的比率超過100%,相對于反映經濟總體規模的指標而言,對外頭寸總額對GDP的比率更適用于反映一國的經濟開放度。按照這一指標,盡管中國的實際金融開放度超過大多數新興市場,但還遠遠滯后于所有儲備貨幣發行國。
簡而言之,盡管中國始終執行全面的資本控制制度,但已經開始審慎而有選擇性地取消或放松了部分管制。正是由于在資本控制方面的放松,使得中國的資本賬戶正在表現出越來越明顯的開放性,但距離放開資本自由流動顯然還有相當長的距離,而這也是儲備貨幣的基本特征之一。
人民幣離岸與在岸價格背離
1997~2005年,人民幣采取了盯住美元的匯率機制。從2005年7月開始,中國政府允許人民幣對美元緩慢升值。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人民幣恢復盯住美元,并在2010年6月再次取消。盡管中國在人民幣實現浮動匯率制的進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將匯率圍繞前日中間價的日波動幅度擴大到±1%,但始終對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實行嚴格管理。
目前,人民幣已實現了在岸金融市場和離岸金融市場的交易,因此,通過限制兩個方向上的資金流動,資本賬戶管制有助于實現控制人民幣價值。人民幣在這兩個市場上的匯率符號分別為CNY(在岸)和CNH(離岸)。在岸交易通過由中國人民銀行管理的中國外匯交易系統(ChinaForeignExchangeTradeSystem)進行,而離岸交易主要由香港銀行間市場(HongKongInterbankMarket)完成。人民幣在上述市場上的交易需遵守政府的監管體系。在岸市場必須遵守大陸的資本賬戶管制,因此,人民幣在該市場上的價值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管理。
相對于在岸市場,離岸市場則不接受中國政府的直接控制或干預。自2010年底以來,兩個市場上的匯率走向在總體上還是同步的,反映出中國在岸金融市場與離岸金融市場一體化程度的不斷增強。兩個市場間的資金流動仍然受資本控制及其他監管規則的嚴格管制,因此,它們之間的一體化進程還遠未完成,而且兩種匯率也經常會出現背離的現象。
把名義匯率當作緩沖器
在實現匯率完全浮動之前率先開放資本賬戶,這樣的做法是否可以說,中國正在本末倒置呢?這種安排通常會帶來高風險。由于固定匯率或者嚴格管理下的名義匯率不能發揮緩沖器的作用,導致對資本流波動性的管理難度更大。比如說,當凈資本流入因國內利率上調而增加時,匯率通常會上漲,這就進一步限制了因貨幣升值帶來的資本流入。固定匯率制度破壞了這種自我調節機制,進而引來更多的資本流入,加劇了資本流動的波動性。
另一個風險來源是,開放資本賬戶往往會催生外債的積累。中國的外債不足GDP的10%,而對外資產的凈額則在2012年底達到1.7萬億美元。換句話說,中國擁有的對外資產不僅足以償付外債需要,而且遠超過其對外債務的總額。因此,中國的外債在結構和規模上均不會招致大的風險。
如第4章所述,最大的風險可能在于國內。嚴格管理的匯率制度和不斷開放的資本賬戶相結合,限制了中央銀行通過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管理國內增長和通脹的能力。中國同樣不能規避這種束縛。盡管資本控制的范圍依舊廣泛,但中國的資本賬戶實際早已名存實亡,尤其是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利息差擴大情況下,逃避資本控制的動機更為強烈。不妨以當前形勢為例:美國以低利率推動經濟增長,而中國則需以高利率抑制通脹。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央行就會被迫上調利率壓力,但這又會吸引外資流入,進而增加貨幣升值壓力。事實上,僅是對人民幣價值進行嚴格管理引發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就有可能加劇投機性的資本流入。
此外,強化資本流動控制也有可能給整個金融系統帶來風險。直到最近,中國政府還一直對銀行貸款設置了利率下限,并同時對用銀行存款設置利率上限。最低貸款利率和最高存款利率之間的差額,形成了銀行的凈利差。由于銀行間缺乏競爭,使得上述利差不會自動下降,從而讓銀行得以坐享不菲利潤。這種利潤是以存款人付出的高利率為代價的。存款利率上限意味著,在過去幾十年里,經通脹率調整后的實際銀行存款利率很低,甚至是負利率。在維持存款利率上限的同時進一步放開資本流出,必然會導致家庭和企業將放置在銀行的存款轉移到離岸市場。大規模提存不僅會給銀行帶來損失,甚至會讓整個金融體系承受壓力。
那么,中國到底應對這些風險給予多大程度的關注呢?中國政府不僅對金融市場擁有足夠的控制,也擁有充足的資源支持銀行。因此,這些風險可能還不至于釀成銀行的系統性危機乃至更廣泛的金融危機。除此之外,只要發達經濟體的通脹調整后的利率繼續維持低位運行,中國的銀行存款繼續由政府給予無形擔保,那么,向海外轉移資金的動機就十分有限。
盡管我們很難為中國勾勒出一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的圖景,但中國的銀行系統的確存在很多不健全之處,金融體系不受監管的部分依舊有可能誘發嚴重問題。在國有銀行發放的貸款中,很多貸款對象為虧損的國有企業或地方政府為支持當地項目建立的空殼公司,這些貸款全額償還的可能性很低。儲蓄者和借款者也開始遠離銀行,越來越多地轉向非正式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它們既不受政府監管,也沒有政府提供的隱形擔保。
逐漸開放的資本賬戶很有可能導致某些問題不斷激化,甚至演化為危機。那么,中國到底如何保證他所進行的一系列改革始終維持正確的方向呢?
摸著石頭過河會不會摔倒呢?
所有關于中國改革的討論,都會無一例外地提到鄧小平,提到他的傳世留言:“我們必須學會摸著石頭過河”。作為奉行改革精神的領袖,鄧小平被視為引領中國走向市場經濟的帶頭人。自鄧小平以來,中國始終對改革采取謹慎態度,如針對稅收政策的改革。他們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有效地實施了各項改革。首先,在少數省份進行試點改革,經過去偽存真的甄別之后,然后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在經濟改革這個問題上,中國是少數真正系統性采取“邊干邊學”策略的國家之一,首先從簡單的措施做起,然后在實踐中不斷汲取教訓,最后將經過實踐檢驗的改革措施推向全國。
2006年,拉格拉邁·拉詹和我曾經發表了一篇有關中國改革的文章。這篇論文包含兩個觀點。第一個觀點是,在改革進程中,中國已進入到以漸進式改革根本不足以解決現實問題的階段。實際上,無論是這篇極富說服力的論文,還是其他評論人士的觀點,有一點應該是毋庸置疑的:“邊干邊學”也有局限性。我們在這篇文章中指出,漸進式改革策略或許已經不再適合于中國,尤其是在匯率彈性和開放資本賬戶這樣的問題上。道理很簡單:如一國逐漸提高匯率的彈性,即使實行資本控制,資本也會涌入這個國家。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貨幣升值可能成為所有人的唯一賭注。
另外一個觀點是,根據2005年我與托馬斯·魯姆博夫(ThomasRumbaugh)、王慶以及IMF同事進行的研究,拉詹和我認為,保證順序的正確性至關重要。對中國來說,在開放資本賬戶之前實行彈性匯率制度,才是最符合邏輯的路徑。
中國特色的資本賬戶自由化
中國則向我們證明,第一種路徑在某些方面是錯誤的,而且他們也正在實施第二種策略。在改善彈性匯率方面,中國始終進展緩慢。在開放資本賬戶方面,步伐快速但幅度卻非常有限,而且必將繼續維持嚴格管理。中國政府喜歡讓一切都處于可控狀態,而且不承擔任何重大風險。很明顯,即便是對于大規模的宏觀經濟改革,他們也希望能采取類似措施。那么,他們會如何在不失去對資本賬戶控制前提下實施漸進性的開放呢?
2007年之前,中國的貿易順差持續增加,普遍存在于投資者中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以及受益于中國經濟增長的想法,造成了大量的資本涌入,使得人民幣一度承受巨大的升值壓力。為抵消大規模資本流入的影響,中國政府積極鼓勵一部分私人資本走出去。
2007年8月,中國政府推出“港股直通車”計劃,為大陸的散戶投資者直接購買在香港股市交易的股票提供渠道。由于預計會有大量資金涌入香港股市,香港恒生指數應聲暴漲,并在10月份創下歷史新高。考慮到該計劃不僅會成功,而且完全有可能取得超乎想象的成功,以至于導致整個局面失控,因此,中國政府開始重新審識這項計劃。監管者最擔心的是,在整個股市陰云密布的情況下大舉投資于香港股市,可能會導致中國家庭遭受巨大損失。當年晚些時候,就在“港股直通車”計劃還尚未完全執行的時候,中國方面暗示無限期擱置該計劃。于是,整個計劃戛然而止。
中國政府實行資本自由化的第二個步驟顯然要安全得多。實際上,在2008年發表的另一篇文章中,我和拉詹提出的建議與這項措施不謀而合。我們在文中指出,通過積累儲備這種官方渠道循環利用外幣流入是無效的。相反,我們認為,通過可控制的方法,如經官方注冊登記并設置投資配額的共同基金,允許私人資本流出才是更好的思路。這種方法會減少外匯市場干預的必要性,通過增加對外投資等方式,為私人投資者提供投資組合多樣化的機會,并借助于強化金融市場的競爭來推動中國銀行業改善績效水平。
實際上,這也是中國政府實行“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政策的實質,根據這項在2010年推出的計劃,資本流出將在可控前提下實現增長。QDII的范圍涵蓋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以及保險公司等其他大型機構投資者。QDII可以集中散戶投資者的資金,并以規模較大的資金投資海外。當然,盡管投資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和普通的散戶投資者相比,QDII畢竟擁有更完善的信息和更專業的投資管理能力,這些優勢有助于改善投資的風險-收益狀況。更重要的是,政府每年發放具體的投資配額,因此,QDII模式讓政府對資金的離岸時間和方式擁有更強的控制力。
盡管QDII模式運行良好,但考慮到直通車帶來的經歷,中國政府還是對有可能擺脫控制的新投資渠道心有余悸。既然如此,中國怎么循序漸進地放寬控制,允許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呢?在不開放資本賬戶并允許人民幣自由進出中國的前提下,他們又如何推進以人民幣計價的貿易和金融交易呢?同樣,中國再次將目光盯住了香港。
推進貨幣的國際化使用
香港不僅擁有高度復雜的現代化金融市場和強大的監管及其他相關機構,而且與中央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因此,香港為中國政府進行政策改革提供了最完美的試驗場。香港允許中國政府試驗性推行人民幣國際化使用,并接受后者監管。這樣,當局不僅能維持大陸金融市場與香港市場的隔離,而且能隨時把握形勢發展,一旦改革導致局面可能失控,中央政府就可以輕而易舉地中止試驗。另一方面,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可以積極推進人民幣的地位,至少可以提高人民幣在亞洲地區的重要性。
實際上,中國在很多年前就已開始嘗試把香港作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試點地區。早在2004年,中國政府既已允許香港居民開立人民幣存款賬戶。2007年,中國開始進一步采取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措施,且大多數政策均以香港為平臺。
考慮到中國貿易總量的迅速增長,鼓勵在貿易結算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幣,顯然是貨幣國際化進程中符合邏輯的一個步驟。自2009年首次推出人民幣國際化措施以來的較短時期內,以人民幣結算的跨境貿易持續快速增長。2012年,以人民幣結算的貿易總額達到4650億美元,相當于中國商品服務貿易總額的11%左右。
和中國其他大部分數據一樣,貿易數字背后同樣隱藏著故事。在最初兩年里,進出口貿易的結算數據是可以單獨獲得的。這些數據表明,以人民幣結算的貿易主要針對進口貿易。當中國進口商以人民幣支付進口款項時,外國貿易商就可以獲得難以通過其他渠道在海外得到的人民幣。相比之下,以人民幣結算的出口業務相對較少則意味著,對于中國出口商的接受方,要么是持有有限的人民幣存量,要么是拒絕減少人民幣的持有量。
對于貿易結算的這種單邊性特征,一種解釋是,它反映了國外貿易商篤定人民幣必將升值,因而盡可能多地持有人民幣。此外,中國的貿易、金融與全球市場一體化程度的提高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對人民幣的對外價值進行嚴格管理將變得越來越困難。到2012年下半年之前,隨著人民幣升值壓力緩解,人民幣結算貿易在進出口交易之間的比重趨于均衡。
要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首先應有權使用人民幣。為支持此類交易,香港銀行間市場于2006年3月啟動人民幣結算系統。該系統可以提供票據交換、匯款處理以及銀行卡支付機制等服務。另一個重大變化是增加人民幣債券的發行量,這種債券被稱為“點心債券”(DimSumBond),即在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盡管這些舉措在規模上很有限,但卻備受關注。不過,離岸人民幣市場出現的各種形態和迅速發展意味著,人民幣至少已經在亞洲的貿易和金融交易中找到了立足點。
直接結算,擺脫美元盤剝
除此之外,中國還積極采取措施,通過與主要貿易伙伴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2010年12月15日,人民幣對盧布的直接交易在莫斯科銀行間外匯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與此同時,上海也正式開展盧布與人民幣的直接交易。2011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與俄羅斯聯邦中央銀行正式簽署雙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