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英美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1970-2010):以安吉拉‧卡特為個案的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英美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1970-2010):以安吉拉‧卡特為個案的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
優惠價
87167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研究以安吉拉·卡特為個案,採用文化研究方法,結合社會學、文學理論與文化人類學等理論來分析“1970-2010年間英美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文化現象。目的不在於證明安吉拉·卡特對於1970-2010年間歐美英美重寫和童話批評的重要性,而在於從具體的“社會-歷史-文化-政治”語境中來考察這一文化現象與意識形態、種族、社會階級或性別等議題產生關聯的方式。對於童話重寫、童話批評和安吉拉·卡特研究而言都是重要而有益的,意義有兩點:(一)為國內外童話創作的提供理論參照;(二)為國內童話理論建構提供重要支撐。

作者簡介

潘純琳,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研究》雜誌社副編審,文學博士,四川省企業文化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歐美文學、童話及兒童文學研究。曾主持四川省教育廳項目1項、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1項,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項。已出版專著1部、譯著1部,發表論文15篇、翻譯論文9篇。

名人/編輯推薦

本研究著力呈現1970-2010年間英美童話重寫與批評的整體文化景觀,目的並不在於證明英美童話批評對童話重寫有直接影響,而是想說明二者分享了關於傳統童話的一個持續和動態的對話:童話重寫和童話批評對傳統童話的共同關注將復興童話精神的解放性潛能。

童心的執拗——代序
◆王曉路
無論是人類個體還是群體,其實均尚在童年。這是因為與至今未知的宇宙天體的形成史和大約40億年的地球史相比,?人類歷史實在是太過短暫。然而人類又是一個有著獨特精神氣質的生物體,盡管在自身歷史的長河中經歷了過多的苦難,但是他們在歷史境遇中,對改善生存條件和探索可能世界一直抱有與生俱來的渴求。想象和虛構就是其中兩種持續至今的藝術形式。人們以這樣的形式,輔之以隱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對過去、今天和未來的世界加以再現、洞悉、反觀、刻畫和描述,同時也以一顆永不泯滅的童心揭示成人世界的惡、印證世間的善,並訴說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文的“童”與“稚”往往相互關聯,詞義多指純良,其實就是對污垢的唾棄。明代李贄的“童心說”可謂是中國古典文學理論中不可多得的洞見。“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蓋方其始也,有聞見從耳目而入,而以為主於其內而童心失。”?雖然其童心說並不是指童話,而是針對文學寫作,但是作為創作主體和接受主體,若失去童心,自然也就脫離了人之本性。顯然,童心是應當留存並發揚的。筆者相信,時至今日,做人與為學,童心的重要性毋庸贅言。可以說,尚處於童年的人類與童話相隨相伴,童話本身亦是人類文化得以延續的有效方式之一。
中國早期的文獻中,如《山海經》等,就不乏豐富的童話色彩。而經、史、子、集各部以及各歷史時期中大量的野史、托名小說、軼事小說以及志怪傳奇等等留存的文獻中,都有許多借動物、植物或直接用想象的神鬼形象對現世進行諷刺或反襯。?但是作為一個文類(genre)的童話還是一個舶來品,所以,中國童話的主要創作期是從近代開始的。在西方童話(Fairy Tale)譜系中,人們可以找到異常豐富的文本。從意大利16世紀G. F. 斯特拉帕羅拉的《愉快的夜晚》和G. 巴西萊的《五日談》到稍後法國C. 佩羅的《鵝媽媽的故事》等童話集裡,我們就可以讀到至今仍然膾炙人口的《白雪公主》、《睡美人》、《灰姑娘》和《小紅帽》等童話名篇,盡管其中一些版本存在著爭議。?時至丹麥的安徒生,童話的內涵得到了極大的擴容,社會性問題也開始以童話方式呈現出來。這些名篇不斷地得到再版、改寫和改編,並跨越了文化區域,進入到無數小讀者甚至成年人的心靈之中,形成了關於善惡的集體記憶。
人們逐漸意識到童話的學術意義,因為童話本身是人類精神成長的一個隱喻,它以直覺、幻想、非概念化等“兒童”方式述說人類與自然、社會以及自身內心的關係,並將天地萬物和人類各個階段的發展狀況用兒童的眼光重新加以審視和排序,以自然景觀、動植物的率真揭示出其間人類物欲的弊端和私欲的可悲,同時用天真無邪和純凈陽光去鋪墊人類理想的路徑。因此,童話逐漸成為西方人文學術中的一個重要分支領域,長期以來,童話書寫與研究在英美國家中均占有重要的位置。
20世紀後半期以來,世界的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技術普及、物化生產和同質消費所引發的群體交流方式和消費方式的改變,使得某些類似的社會現象不同程度地在一些國家和區域中顯現出來。經濟、文化和民生固有的問題不僅依然存在,而且在新的歷史階段中出現了新的結構性矛盾,以群體焦灼感和物化追求為標識的社會文化問題開始集中凸顯。對此,童話文學再一次以其特有的表現方式展示了其巨大的文化功能。人們認識到,現實世界的不完美和陰暗,可以在文學中,尤其是童話書寫中,得以補償、宣泄、提醒、反抗、倡導、呼吁和激發。而童話的獨特性則可以使人們從完全不同的視角反思一些深刻的人性本質問題。因此,童話式的想象和虛構並非只是一種對殘酷現實和人性丑惡一面的刻意逃避和自欺欺人的天真美化,而是針對社會現狀、人類心理和文化成規的另類顛覆和心靈復蘇,它實際上起到了某種觀念引領的作用。童話的這一難以替代的美學特質和倫理主旨,促使人們不斷地投入其中,以不同的藝術編碼的形式,進行著創作和再創作。據不完全統計,1970-2010年間,僅德語和英語的童話重寫文本就達400多部,形成了學界稱之為新時代童話文藝復興(M?rchenrenaissance)的浪潮。與此同時,西方文學批評界通過並借鑒文學理論和文化研究的方法,對該領域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討,成果也相當豐富。
童話文本首先是以文字符號為文本特質的,許多作者在措辭、句型、篇章、承接和照應等幾個方面,都采納了“兒童式講述”,其語體色彩十分明顯。在主題上也存在著一些循環反復的互文設置,原型和互文亦成為童話書寫的重要形式。其次,童話中的男女角色在故事情節中又折射出不同性別的社會性。可以說,童話故事實際上反映著當今社會、文化和心理的各個方面。當代童話批評也因此勃興,相繼出現了針對童話文本的特質的批評方式,諸如語言學、民俗學、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心理分析、歷史主義、馬克思主義以及女性主義等童話批評流派。在西方學界,這方面的重要論述很多,諸如《童話中的原型模式》(Archetypal Patterns in Fairy Tales 1997)以及《童話傳統中的語言和性別:新老故事講述的語言分析》(Language and Gender in the Fairy Tale Tradition: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Old and New Story-telling 2003)等等。
但童話研究在總體上與人文社科其他的分支領域還不能相比。在國內,童話創作和童話批評在某種程度上由於被歸類在兒童文學範圍內,因此顯得“小兒科”,受重視的程度目前還遠不及其他分支領域,其創作和批評群體也較之其他文學群體小許多。在相關的學術生產,如批評、改寫、改編以及系統研究等方面,童話還沒有得到與其本身重要性相一致的重視。這一現象是值得重視的,也需要學界持續關注並且深入其中。
純琳君一直對文學研究偏愛有加且持之以恒。她的這本新著以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為個案,采用文化批評的視角和方法,結合社會學、文學理論與文化人類學等理論來分析“1970-2010年間英美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這一文化現象。其目的並不僅僅在於論證出安吉拉·卡特對於1970-2010年間英美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的重要性,而主要在於通過梳理這位文學家的創作與相關研究,從具體的“社會-歷史-文化-政治”語境中來考察這一文化現象與觀念形態、種族身份、社會階級及性別主體等議題產生關聯的方式。而此書對“1970-2010年間英美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整體文化景觀的呈現,目的也不只在於以線性的方式再現這一時期的童話書寫的發展軌跡,並以此考察英美童話批評對童話重寫的直接影響,而主要試圖說明二者分享了關於傳統童話的一個持續和動態的對話:童話重寫和童話批評對傳統童話的雙重關注將復興童話精神的解放性潛能。這樣一種研究視角對於童話研究和安吉拉·卡特研究領域而言都是十分有意義的。該論著顯示出作者良好的學術眼光和研究能力,其選題意義和研究方式均是值得肯定的。
目前,國內在外國文學的研究方面,尤其是對國別文學史的梳理和研究,很普遍的做法是依據外文材料進行編譯式的轉述和引介,這樣的做法其實弊端是很多的。因為對已知事實的獲取可以通過外文工具書和史論著作查閱,並不需要通過現代漢語的轉換。中國人研究國外文學,在材料上創新的可能比較小,而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以及跨文化理解和闡釋卻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作為一種學理性的研究,研究者首要需要依據第一手材料的解讀,並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找出已知事實之間的有機聯系,並以此呈現出個人的洞察。如是,才可能推進某一分支領域的研究。?可喜的是,該書作者並沒有簡單地轉述和介紹英美兩國在這一歷史時段的研究概況,而是依據具體的文本材料,采納了不同的視角和方法加以綜合,對其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探討和追問,如:促使1970-2010年間童話批評和創作崛起的社會文化力量是什麼?即此領域的歷史發生學的社會緣由是什麼?英美兩國為什麼在這一時段同時集中涌現了大規模的童話重寫和童話批評作家和作品?在文學研究經歷若幹世紀之後,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童話為什麼會成為這一時期批評家們和作家們共同關注的一種藝術形式,這種關注與對傳統童話相比,其差異性是什麼?等等。這些問題顯示出作者具有很強的問題意識。
重要的是,作者對這些問題的觀察、揭示和解釋都是在學理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的,並在詳盡分析後提供了比較有效的答案,因此避免了外國文學領域常見的空疏的描述和概念的演繹。如作者對童話重寫與童話研究之間的互文關係和相互闡發的解釋方式,對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對於傳統童話的意義分析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啟示意義。作者的研究結果表明,童話批評持續影響和改變著童話重寫的文學生產場,同時童話重寫客觀上促使童話批評系統不斷升級,二者的結合在維持傳統童話的文化經典地位、突出傳統童話的意識形態塑形功能的同時,也更新了傳統童話的文化資本含量。因而,此書對國內的童話重寫和童話批評研究目前尚處於相對邊緣化的狀態可以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同時,作者的這一重要實踐也將為國內童話的理論建構提供重要支撐,其借鑒意義是明顯的。
當然,作者作為一個年輕的學者,還有不少提升的空間。筆者認為,此研究中有關意識形態的提法,還應多參考一些權威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文化批評領域中對此關鍵詞的界定和言說。因為,每一時期的童話書寫必定有其歷史的文本環境和對應性條件。作者還可以針對國內在這一領域中的研究方式提出自己的觀察視點。此外,在當今視覺文化影響日益廣泛的時代背景下,“1970-2010年間的英美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這一研究由於篇幅所限沒有過多地涉獵童話電影、童話繪本、童話音樂、童話戲劇等影像視聽類型的改編或重寫文本,而將研究範圍限定為文字重寫文本和批評,顯得稍有遺憾。建議可以在後續研究中專門納入影像試聽類型的重寫文本,以便更全面深刻地揭示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的共謀,及其在復興童話精神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概言之,人文社科領域的任何一種研究,必定為理論陳述。英美童話批評在其話語形態和理論指向上也會受制於其文本特質。對待這樣一種理論資源,如果再深入挖掘,亦會對國內童話批評有較好的推動作用。
純琳君多年以前到四川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讀期間及畢業之後,始終勤勉積學,克競其功,因而在學術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績。這一次英美童話批評的研究完全是她自己的選題,而且能夠做得可圈可點,這說明她已經擁有了某種可持續的研究能力。難能可貴的是,純琳始終謙虛低調,堅持為人為學的一致。看到學生逐漸走出學術的“童年”,開始在學術的海洋中暢遊和成長,這是作為老師最感欣慰的。純琳囑我作序時正值春意漸濃的四月,我對童話本無研究,只能略談一些門外的看法而已。謹此祝純琳在學術上“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是為序。
2015年4月於成都

目次

目 錄
緒論1970-2010年間英美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的文化場 1
一、20世紀70年代英美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興起的文化動因 4
(一)20世紀60年代末歐美反文化運動/4
(二)英美第二波女權主義運動/5
二、1970-2010年間英美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的時間坐標 5
(一)本研究的時間起點/6
(二)本研究的時間終點/8
三、1970-2010年間童話重寫和童話批評的意義地圖 8
(一)大部分童話重寫作家集中在英美/9
(二)大量童話批評論著集中在英美出版/9
(三)童話研究學者及學術資源集中在英美/9
四、1970-2010年間英美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的互文關係 11
(一)童話重寫的繁榮刺激了童話研究的多元化/12
(二)童話研究的多元促進了童話重寫的繁榮/14
(三)童話生產與童話研究的新趨勢/15
五、研究現狀 18
(一)國內研究現狀/18
(二)國外研究現狀/21
六、研究內容 29
(一)重塑女性:女權主義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30
(二)重新敘述:後現代童話小說與童話批評/31
(三)重構奇境:童話幻想小說與童話批評/31
(四)重歷成長:青少年童話小說與童話批評/32
七、研究意義 33
(一)理論意義/33
(二)實際意義/33
第一章重塑女性:女權主義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 35
第一節女權主義童話重寫的文化語境 37
一、女權主義文學童話傳統/38
二、20世紀60年代英美女權主義運動/38
三、女權主義童話的重寫策略/39
第二節女權主義童話詩歌 40
一、童話詩歌概述/40
二、女權主義童話詩歌集/44
三、女權主義童話詩歌選集/45
四、重要詩人/73
第三節?女權主義童話小說 113
一、青少年兒童本位的女權主義童話/114
二、成人本位的女權主義童話/115
三、女權主義童話小說選集/115
四、重要作家/117
第四節女權主義童話批評 121
一、文化語境:20世紀60年代末歐美女權主義運動/122
二、研究起點:盧裡與利伯曼之間的“催化交換”/122
三、重要批評著作/123
四、代表性論著:唐納德·哈斯《童話與女權主義:新方法》/124
五、女權主義童話批評對女權主義童話重寫的影響/125
第二章重新敘述:後現代童話小說與童話批評 131
第一節後現代童話重寫的文化語境 134
一、後現代主義的影響/134
二、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134
第二節後現代童話小說 135
一、後現代童話創作概況/135
二、重要作家/136
第三節社會-歷史-馬克思主義批評派童話批評 150
一、社會-歷史-馬克思主義批評派/150
二、社會歷史派童話批評對後現代童話重寫的影響/151
第三章重構奇境:童話幻想小說與童話批評 153
第一節?童話幻想小說的文化語境 155
第二節?童話與幻想小說 155
一、童話與幻想小說的區別/155
二、童話幻想小說的涵義/156
第三節童話幻想小說 157
一、童話幻想小說的理論資源/157
二、童話幻想小說創作概況/164
三、重要作家/169
第四節童話幻想小說批評 192
一、科林·尼古拉斯·曼洛夫的幻想小說研究/192
二、瑪麗亞·尼古拉耶娃的批評/195
三、特裡·溫德爾對童話幻想小說的編選與研究/197
第四章重歷成長:青少年童話小說與童話批評 201
第一節?青少年文學興起的文化語境 203
一、青少年文學的興起/203
二、青少年文學的特征/205
第二節青少年童話小說 205
一、青少年童話小說創作概況/205
二、重要作家/207
第三節青少年童話小說批評 226
第五章個案研究:安吉拉·卡特與1970-2010年間的英美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 233
第一節安吉拉·卡特其人其作 235
一、生平介紹/235
二、創作生涯/236
第二節安吉拉·卡特的童話情緣 239
一、兒童童話繪本/240
二、童話翻譯/240
三、短篇童話故事/241
四、長篇童話小說/243
五、童話選本/245
第三節代表作《血淋淋的房間及其他故事》 245
一、《血淋淋的房間及其他故事》概述/245
二、《血淋淋的房間及其他故事》的童話重寫策略研究/246
第四節卡特對1970-2010年間歐美童話創作復興的影響 258
第五節?卡特對1970-2010年間歐美童話研究復興的影響 260
一、卡特關於童話的論述/260
二、歐美童話學界對卡特的關注和研究/263
三、卡特對童話研究者的影響/267
結語 童話精神的解放性潛能復興 269
(一)維持傳統童話的文化經典地位 271
(二)凸顯童話的意識形態塑形功能 271
(三)更新童話的文化資本含量 272
參考書目 273
後記 283
目 錄
緒論1970-2010年間英美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的文化場 1
一、20世紀70年代英美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興起的文化動因 4
(一)20世紀60年代末歐美反文化運動/4
(二)英美第二波女權主義運動/5
二、1970-2010年間英美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的時間坐標 5
(一)本研究的時間起點/6
(二)本研究的時間終點/8
三、1970-2010年間童話重寫和童話批評的意義地圖 8
(一)大部分童話重寫作家集中在英美/9
(二)大量童話批評論著集中在英美出版/9
(三)童話研究學者及學術資源集中在英美/9
四、1970-2010年間英美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的互文關係 11
(一)童話重寫的繁榮刺激了童話研究的多元化/12
(二)童話研究的多元促進了童話重寫的繁榮/14
(三)童話生產與童話研究的新趨勢/15
五、研究現狀 18
(一)國內研究現狀/18
(二)國外研究現狀/21
六、研究內容 29
(一)重塑女性:女權主義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30
(二)重新敘述:後現代童話小說與童話批評/31
(三)重構奇境:童話幻想小說與童話批評/31
(四)重歷成長:青少年童話小說與童話批評/32
七、研究意義 33
(一)理論意義/33
(二)實際意義/33
第一章重塑女性:女權主義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 35
第一節女權主義童話重寫的文化語境 37
一、女權主義文學童話傳統/38
二、20世紀60年代英美女權主義運動/38
三、女權主義童話的重寫策略/39
第二節女權主義童話詩歌 40
一、童話詩歌概述/40
二、女權主義童話詩歌集/44
三、女權主義童話詩歌選集/45
四、重要詩人/73
第三節?女權主義童話小說 113
一、青少年兒童本位的女權主義童話/114
二、成人本位的女權主義童話/115
三、女權主義童話小說選集/115
四、重要作家/117
第四節女權主義童話批評 121
一、文化語境:20世紀60年代末歐美女權主義運動/122
二、研究起點:盧裡與利伯曼之間的“催化交換”/122
三、重要批評著作/123
四、代表性論著:唐納德·哈斯《童話與女權主義:新方法》/124
五、女權主義童話批評對女權主義童話重寫的影響/125
第二章重新敘述:後現代童話小說與童話批評 131
第一節後現代童話重寫的文化語境 134
一、後現代主義的影響/134
二、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134
第二節後現代童話小說 135
一、後現代童話創作概況/135
二、重要作家/136
第三節社會-歷史-馬克思主義批評派童話批評 150
一、社會-歷史-馬克思主義批評派/150
二、社會歷史派童話批評對後現代童話重寫的影響/151
第三章重構奇境:童話幻想小說與童話批評 153
第一節?童話幻想小說的文化語境 155
第二節?童話與幻想小說 155
一、童話與幻想小說的區別/155
二、童話幻想小說的涵義/156
第三節童話幻想小說 157
一、童話幻想小說的理論資源/157
二、童話幻想小說創作概況/164
三、重要作家/169
第四節童話幻想小說批評 192
一、科林·尼古拉斯·曼洛夫的幻想小說研究/192
二、瑪麗亞·尼古拉耶娃的批評/195
三、特裡·溫德爾對童話幻想小說的編選與研究/197
第四章重歷成長:青少年童話小說與童話批評 201
第一節?青少年文學興起的文化語境 203
一、青少年文學的興起/203
二、青少年文學的特征/205
第二節青少年童話小說 205
一、青少年童話小說創作概況/205
二、重要作家/207
第三節青少年童話小說批評 226
第五章個案研究:安吉拉·卡特與1970-2010年間的英美童話重寫與童話批評 233
第一節安吉拉·卡特其人其作 235
一、生平介紹/235
二、創作生涯/236
第二節安吉拉·卡特的童話情緣 239
一、兒童童話繪本/240
二、童話翻譯/240
三、短篇童話故事/241
四、長篇童話小說/243
五、童話選本/245
第三節代表作《血淋淋的房間及其他故事》 245
一、《血淋淋的房間及其他故事》概述/245
二、《血淋淋的房間及其他故事》的童話重寫策略研究/246
第四節卡特對1970-2010年間歐美童話創作復興的影響 258
第五節?卡特對1970-2010年間歐美童話研究復興的影響 260
一、卡特關於童話的論述/260
二、歐美童話學界對卡特的關注和研究/263
三、卡特對童話研究者的影響/267
結語 童話精神的解放性潛能復興 269
(一)維持傳統童話的文化經典地位 271
(二)凸顯童話的意識形態塑形功能 271
(三)更新童話的文化資本含量 272
參考書目 273
後記 28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