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醫美容皮膚科學(簡體書)
滿額折

中醫美容皮膚科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9 元
定價
:NT$ 354 元
優惠價
8730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醫美容皮膚科學》是中醫美容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課程之一,被列為“雲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十二五'規劃教材”。本教材內容共分總論與各論。總論重點闡述中醫美容皮膚科學定義、實施範圍、基本任務、體系結構及其與醫學美學、中醫藥學、中醫其它臨床學科、美容醫學及皮膚修飾美容的關係,並系統論述中醫皮膚美學基本思想、皮膚陰陽五行學說、皮膚與人體臟腑經絡、氣血津液之間的關係、皮膚發病學(病因、病機研究)、皮膚診斷學(四診審美、辨證施美)、皮膚美容治療方法與手段、皮膚美容保健方法與手段、皮膚美容保健治療方藥;各論為各種損容性皮膚病的中醫治療。對於所論述的每一疾病,除了病因病機分析、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中醫辨證論治外,還進行了疾病的損美評價,中藥外治,針灸、刮痧治療及藥膳保健等內容。

作者簡介

劉志明,雲南中醫學院中青年骨干教師。雲南中醫學院“伍達觀獎”、“紅雲園丁獎”獲得者。2003年主持雲南省教育廳科研課題“中醫美容皮膚科學文獻整理與研究”,並於2006年12月通過鑑定;2003年以課題組第二名參與雲南省教育廳科研課題“中醫美容方劑組方配伍規律研究方法課題研究。2009年主持雲南省教育廳科研課題“穴位埋線對糖尿病家兔模型血糖影響的實驗研究”,並於2011年通過鑑定;參與國家科委項目《中華大典*衛生學分典》編撰;2010年5月擔當云南省十二五規劃教材《美容方劑學》主編,所編教材已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於2012年10月出版,並且該教材於2013年被評為雲南省精品教材。
楊恩品,雲南中醫學院重點課程“中醫外科學”課程負責人。參與***特色專業及省級特色專業中醫學專業的申報、建設工作。參與省級教學團隊中醫臨床教學團隊的申報、建設工作(常務負責人)。獲雲南中醫學院第二屆教學名師,雲南中醫學院第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師。雲南中醫學院“伍達觀獎教金(先進獎)”、“紅雲園丁獎(優秀獎)”。

皮膚是人體的器官,同時也是對審美最為重要的器官。中醫在皮膚美容保健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極為重要的地位,作為美容醫學方面的一門分支學科,中醫美容皮膚科學既古老又新興。古老是因為她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人文內涵,新興是因為她同現代美容醫學一起產生於這個新的時代。社會的進步和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類對醫學有了新的要求,人們不單渴望治癒疾病,對疾病所造成的對身體外在形象的影響及自身審美器官的瑕疵也希望通過醫學行為得到改善,並且希望自己的皮膚永遠呈現青春靚麗的狀態,中醫美容皮膚科學就是為培養掌握這些中醫技藝的專業人才而設立的。本教材不僅可供中醫藥院校美容專業學生在專業必修課上使用,而且對從事生活美容的工作者來說也是一本開拓知識、提高個人美容技術水平的實用參考書。
本書被列為“雲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十二五'規劃教材”。在編寫時,我們既注重中醫皮膚理論內容的闡述,同時也增加了現代醫學的皮膚病診斷、防治內容,其目的是增強該教材的科學性與臨床實用性。全書分為上下兩篇,共十九章。上篇敘述了中醫美容皮膚科學的發展簡史、定義、性質、研究對象、任務、與相關學科的關係、特點、研究方法及學習方法,中醫美容皮膚科學理論基礎,中醫皮膚美學基礎,以及皮膚的中醫美容護理與保健等內容;下篇闡述了損美性皮膚病的中西醫病因病機認識、臨床表現、中醫辨證、西醫診斷及中西醫防治等內容。後附有按筆劃順序排列的常用美容方劑,方便讀者查詢。
對於該書的編寫,我們有一定的教學、科研基礎。一方面,我們自2003年起就為中醫學專業中醫美容方向的學生開設了“中西醫美容皮膚科學”課程,採用自編教材,並在教學中不斷補充和完善;另一方面,我們獲得云南省教育廳資助,開展並完成了“中醫美容皮膚科學文獻整理與研究”項目。在此基礎上,我們組織既有長期中醫美容和皮膚病診療工作實踐經驗,又有多年實際教學經歷的專家、教授組成編委會,他們本著發展中醫藥皮膚美容事業的遠大理想,為這部書的編撰付出了大量心血。
在此要感謝雲南省教育廳為這部教材所給予的資助;感謝雲南中醫學院領導及雲南省中醫醫院的鼎力支持與幫助;感謝編委會全體成員在編寫過程中齊心協力、不計得失,在完成本職工作前提下,又花費大量時間,按時保質完成編撰任務。更難能可貴的是,有的專家把自己多年臨床經驗毫無保留地編入書中,充實了本書的內容。此外,我們還參閱了大量國內外相關文獻;為了增加閱讀者的興趣,我們在各論中特設“臨床報導參考”一欄,這些內容均從公開發表的期刊文獻中摘錄。對被選錄文章的作者在此一併致謝。
由於我們水平有限,再加上時間緊迫,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懇請同仁及學習者提出寶貴意見,以便我們不斷改進,再版時給予補充和修正。

目次

上篇總論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中醫美容皮膚科學發展簡史
一、遠古至先秦時期
二、秦漢時期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四、隋唐時期
五、宋金元時期
六、明清時期
七、近現代時期
八、中西醫皮膚美容的現狀與展望
第二節中醫美容皮膚科學的定義、性質、研究對象和任務
一、中醫美容皮膚科學概念
二、中醫美容皮膚科學研究對像
三、中醫美容皮膚科學研究任務
四、中醫美容皮膚科學的實施範圍
第三節中醫美容皮膚科學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一、中醫美容皮膚科學與中醫學的關係
二、中醫美容皮膚科學與醫學美學的關係
三、中醫美容皮膚科學與中醫皮膚科學的關係
第四節中醫美容皮膚科學的特點及研究方法
一、中醫美容皮膚科學的特點
二、中醫美容皮膚科學的研究方法
第五節中醫美容皮膚科學的學習方法
一、重視基礎知識和技能學習
二、融會貫通學科內容
三、理論學習與I臨床實踐相結合
四、衷中參西,樹立正確的整體辨病辨證思維觀
第二章中醫美容皮膚科學基礎
第一節中醫美容皮膚科學的整體觀
一、皮膚與臟腑的關係
二、皮膚與氣血津液的關係
三、皮膚與經絡的關係
第二節損容性皮膚病的病因病機
一、病因
二、病機
第三節損容性皮膚病的診法
一、望診
二、聞診
三、問診
四、切診
第四節損容性皮膚病的辨證
一、八綱辨證
二、臟腑辨證
三、氣血津液辨證
四、經絡部位辨證
第五節損容性皮膚病的治法
一、中藥療法
二、針灸療法
三、按摩療法
四、氣功療法
五、飲食療法
六、芳香療法
七、心理調節
第三章中醫皮膚美學基礎
第一節人體皮膚美學
一、人體皮膚美學的意義
二、人體皮膚美學的特點
三、人體皮膚美學的要素
第二節中醫人體皮膚審美
一、“天人合一”的整體審美思想
二、健康是健美皮膚的基本保障
第四章皮膚的中醫美容護理與保健
第一節皮膚保健
一、健美皮膚的標準
二、影響皮膚健美的因素
三、皮膚的類型及特點
四、日常皮膚的清潔保養
五、不同季節顏面皮膚的清潔養護
六、對日光損害的防護
第二節損美性皮膚病的防護
一、損美性皮膚病的預防
二、損美性皮膚病的護理
第三節皮膚的中醫護理保健技術
一、駐顏除皺
二、增白潤膚
三、潔膚香身
四、潤唇艷唇
五、烏髮固發

下篇各論
第五章色素障礙性皮膚病
第一節黃褐斑
第二節雀斑
第三節黑變病
第四節眶週色素沉著症
第五節白癜風
第六章皮膚附屬器疾病
第一節尋常痤瘡
第二節酒渣鼻
第三節脂溢性皮炎
第四節斑禿
第五節雄激素性脫髮
第六節白髮
第七節多汗症
第八節汗皰疹
第九節臭汗症
第七章病毒性皮膚病
第一節帶狀皰疹
第二節單純皰疹
第三節扁平疣
第四節尋常疣
第五節傳染性軟疣
第八章細菌性皮膚病
第一節膿皰瘡
第二節毛囊炎
第三節丹毒
第九章真菌性皮膚病
第一節頭癬
第二節體癬
第三節手足癬
第四節甲真菌病
第五節花班糠疹
第十章動物性皮膚病
第一節疥瘡
第二節蠕蟲皮炎
第十一章物理性皮膚病
第一節手足皸裂
第二節日曬傷
第三節多彤日光疹
第四節凍瘡
第十二章變態反應性皮膚病
第一節濕疹
第二節蕁麻疹
第三節接觸性皮炎
第四節化妝品皮炎
第十三章瘙癢性皮膚病
第一節神經性皮炎
第二節瘙癢症
第三節急性癢疹
第十四章紅斑鱗屑和角化性皮膚病
第一節銀屑病
第二節玫瑰糠疹
第三節多形紅斑
第四節剝脫性角質松解症
第五節毛髮苔蘚
第十五章結締組織病
第一節紅斑狼瘡
第二節皮肌炎
第三節硬皮病
第十六章大皰性皮膚病
天皰瘡
第十七章黏膜疾病
第一節剝脫性唇炎
第二節接觸性唇炎
第三節口角唇炎
第十八章皮膚腫瘤
第一節脂溢性角化病
第二節汗管瘤
第三節色素痣
第四節瘢痕疙瘩
第五節血管瘤
第十九章其他損美性皮膚病
第一節換膚術後綜合徵
第二節糖皮質激素依賴性皮炎
第三節人工染色後遺症
第四節魚鱗病
第五節毛囊角化病
第六節汗孔角化症
第七節掌蹠角化病
第八節瞼黃疣
第九節褐黃病
第十節原發性皮膚澱粉樣變
第十一節維生素A缺乏症
第十二節菸酸缺乏病
附錄
常用中醫皮膚美容方劑

書摘/試閱

(一)脈診
1.正常脈象又稱平脈。基本特徵:三部有脈,沉取不絕;一息四至五至(相當於70~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從容和緩,柔和有力,節律一致。即有胃、有神、有根。有胃即從容、和緩、不浮不沉、不快不慢,反映脾胃旺盛和氣血充盈。有神以應指柔和有力、節律整齊為主要特點,反映心氣健旺,血脈充盈。有根以遲脈沉取不絕為特點,反映腎氣足,生機不息。總之,平脈反映了機體氣血旺盛,臟腑功能健旺,陰陽平衡,是健康的標誌。
正常脈象可由於人體內外諸多因素的影響而發生相應的生理性變化。如四季氣候的影響,平脈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變化。地理環境的影響,如南方人脈多細軟或略數;北方人脈多沉實。婦女脈象較男子濡弱而略快。年齡越小,脈搏越快,五六歲幼兒,每分鐘脈搏90-110次,年齡漸長則脈象漸和緩。短暫的情志變化也可影響脈象,如喜則脈緩。腦力勞動之人,脈多弱於體力勞動者。飲食也可影響其脈象,如酒後脈多數而有力,飢餓時脈多稍緩而無力。脈像變化多樣,但總以有胃、神、根為平脈範圍。
2.常見病脈與主病疾病反映於脈象的變化,稱為病脈。疾病的性質不同,表現出的脈像也不同,故可將脈像作為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之一。我國最早的脈學專著《脈經》提出24種脈象,《瀕湖脈學》提出27種,《景岳全書》提出16種。雖然脈象種類較多,但總離不開位、數、形、勢四個方面的相兼和變化。脈象主要體現在脈位的深淺、脈率(至數)的快慢、脈力的強弱、脈律(節律)的整齊與否、脈形的粗細長短、脈勢的大小,以及氣血的充盈度、脈動的流利度、血管的緊張度等方面。
浮脈:輕按即得,重按稍弱。主表證。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
沉脈:輕按不顯,重按始得。主裡證。有力為裡實,無力為裡虛。
遲脈:脈搏遲慢,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鐘在60次以下)。主寒證。有力為實寒證,無力為虛寒證。
數脈:脈搏急數,一息五至以上(每分鐘逾90次)。主熱證。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
虛脈:三部脈輕取,重按均無力。主虛證(氣血兩虛)。
實脈:三部脈輕取,重按均有力。主實證(表實證、裡實證、實寒證、實熱證)。
洪脈:寬大如洪,來盛去衰。主實熱證。
細脈:脈細如線,應指明顯。主諸虛勞損,又主濕證。
滑脈: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如珠走盤。主痰飲,實熱,食積,孕脈。
澀脈:往來艱澀,如輕刀刮竹。主氣滯血瘀,精虧血少。
弦脈:端直以長,如按琴弦。主肝膽病,痛證,痰飲。
緊脈:脈體急束,崩急如繩,左右抗指。主寒證,痛證。
濡脈:浮而細軟,重按不足。主濕證,氣血虧虛。
促脈:數而一止,止無定數。主陽盛實熱,陰血不足。
結脈:緩而一止,止無定數。主陰寒氣結,寒凝,血瘀。
代脈:緩而一止,止有定數。主臟氣衰弱。
3.相兼脈與主病在疾病過程中,由於病變機體的正氣有盛衰不同,致病因素可以兩種以上邪氣相互兼夾,病變的部位和性質也不斷變化,所以在臨床上見到的病脈往往不是單一的脈象,而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脈象同時出現,即“相兼脈”。相兼脈的主病,一般為組成該相兼脈的各單一脈主病的相合。如:浮緊脈,浮脈主表證,緊脈主寒證,浮緊脈即主表寒證,餘可類推。如沉遲脈主裡寒證;沉細數脈主裡虛熱證;滑數脈主痰熱、痰火,或內熱食積證;沉澀脈主血瘀;弦數脈主肝鬱化火,或肝膽濕熱;沉緩脈主脾腎陽虛,水濕內停等。
(二)按診
醫生用手指、手掌對病人的肌膚、手足、脘腹及其他部位施行觸、摸、按、壓,了解局部冷暖、軟硬、潤燥、壓痛、凹凸等異常變化,以測知病情的寒熱、虛實,推斷疾病的部位和性質。在中醫美容中,用按壓的方法察皮膚寒熱、潤燥、瘡瘍,可測知疾病的寒熱屬性、津液的盈虧,以及辨別膿瘍性質、成與未成等。皮損按壓後色澤的改變,皮損是否凹凸,皮膚是否光滑或粗糙,毛髮、鱗屑是否易於脫落等對診斷和治療有所幫助。
1.按肌膚主要診察皮膚的溫度、潤燥、腫脹等。一般來說,熱邪盛的身多熱,陽氣衰的身多寒。凡身熱,按其皮膚,初按熱甚,久按熱反轉輕的,是熱在表;若久按其熱更甚,熱自內向外蒸發的,是熱在裡;肌膚熱泛而無蒸騰感的.屬虛勞發熱。皮膚潤澤的,多屬津液未傷;乾燥或甲錯的,多屬津液已傷,或內有乾血。按之凹陷不起,多為浮腫。
2.按手足主要是察寒熱,診手足溫涼,以判斷陽氣的盛衰。手足俱冷,多是陽虛寒盛;手足俱熱,多為陽盛熱熾。手心熱盛,多為內傷;手背熱盛,多屬外感。
3.按脘腹主要是通過輕觸表面,以察皮膚的潤澤;觸壓局部,以了解有無痛感;審其軟硬,以辨別臟腑虛實、病邪性質及積聚的程度。脘腹疼痛,按之則舒,局部柔軟者,多屬虛證;按之堅硬或疼痛加劇者,多屬實證或瘀血。腹部包塊固定不移,痛有定處,按之有形者,為積;若按之聚散無常,痛有定處者,為瘕為聚。臍腹包塊,起伏聚散,往來不定,按之指下蠕動者,多為蟲積。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