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項脊之光:歸震川傳(簡體書)
滿額折

項脊之光:歸震川傳(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歸有光,一個已經存在了500余年的名字。他是在項脊軒枯燈夜讀的學子,是在荒江僻壤設課授徒的經師,是晚年才考取功名的官員,更是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散文大家。他的一生,只是用手中的筆,抒寫尋常家事、素樸親情,卻因為真切而真摯,讓充溢著暖意和惠愛的震川文章獨樹一幟,讓那些叱咤風云、指點江山的人物黯然失色,也讓我們闔目沉思,今天該怎麼讀、怎麼寫,又該怎麼選擇生活、面對生活……
《項脊之光:歸震川傳》以人物生平時間為序,用流暢的文筆,串聯起歸有光一生軌跡,同時以他為主線,展示了明代社會生活以及文壇的種種,有利於讀者了解歸有光其人,以及明代世態萬象。

作者簡介

陳益,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蘇州市作家協會散文分會副會長。已著有長篇小說《天吃相》《收拾起》《漂移的古鎮》,文學傳記《心同山河——顧炎武傳》,散文集《我的先祖是蚩尤》《十八雙鞋》《欲望漫思錄》《水巷裡的浮雕》《如花似玉的江南》《尋夢六百年》等六十余種,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各類評獎中獲獎,收入教科書和各類作品選集,並在日本、臺灣、香港出版、譯介。

名人/編輯推薦

明代中葉,散文家歸有光開一代新風,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其名篇《項脊軒記》《先妣事略》等至今仍散發著動人的光彩。本書正是這位大家的傳記,作者陳益力求通俗易懂,以一個個故事講述了歸有光坎坷起伏而又千古流芳的一生;同時結合相關文史研究,真實描述、再現了歸有光的形象以及他生活的時代。

引子

歸有光,蘇州府昆山縣人氏,明代著名散文家。明代的蘇州府,曾經涌現出不少杰出的文學家。他們有的是本地人,對吳文化爛熟於心;有的是外地人,卻長期寓居蘇州,將蘇州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在這裡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佳作。

袁宏道就是其中的一位。

風流倜儻的袁宏道(字中郎),考中進士的第一任職務是吳縣縣令。他從湖北公安下長江、走運河,瀟瀟灑灑地前來上任。

吳縣,也就是今天的蘇州,一直是一個繁華而又風雅的古城。袁中郎心裡想,自己這個風流倜儻的讀書人前來當縣令,真是再合適不過了。事實上,他在任內也充分顯示了才幹,政清刑簡,革除弊端,廉潔奉公,為老百姓做了許多的好事。

然而,僅僅幹了兩年,風流的袁中郎就風流不起來了。他深感厭倦,既不願像以前的知縣那樣與衙門的胥吏同流合污,也不想整天面對鶉衣百結的糧長、簧口利舌的刁民和蟣虱滿身的囚徒,雜事纏身,於是乾脆提交辭呈。接連不斷地上了7次稟牘,才算得到允準。這位浪漫佻達的讀書人,把無官一身輕的感覺,比喻成“如遊鱗縱壑,倦鳥還山”,“走出刀山劍樹,跳入清涼佛土”,真是快活不可言!

隨即,他和好友陶望齡一起,開始了在吳越山水之間的漫遊。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裡的山水歷來如同仙境。袁中郎放浪形骸,無拘無束,高興的時候就在湖邊的樹下狂呼亂叫。當縣令時的那般威嚴矜持,早已不知丟到哪兒去了。

一路遊覽,一路談笑,身心融入大自然的旖旎景色,全然忘記了人間的煩惱。他們欣賞了五泄的瀑布,飽覽了黃山煙嵐,也遊遍了西湖和天目山勝景,果真像神仙一樣。

那天,從天目山歸來,袁中郎住進了陶望齡的家,感到有些疲倦。晚上,不想像往日那樣在燈下興致勃勃地寫遊記,但因百無聊賴心裡發空,便在樓上隨意翻書,無意中看到《闕編》一帙。

那書印得實在糟糕——惡楮毛書,煙煤敗黑,微有字形。他在燈下讀了幾頁,卻不由驚異地跳了起來,忙問陶望齡:

“《闕編》的作者是誰?是今人還是古人?”陶望齡笑著告訴他:“嗬,這不是別人,是徐渭徐文長先生,一個狷狂怪異的奇才呀。”

袁中郎大感詫異:“真的?”

他們兩人捧著《闕編》,在燈下並肩閱讀。一邊讀,一邊叫,叫完了又繼續讀,看來是太興奮了,連酣睡中的童仆都被他們的聲響驚醒,還以為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袁中郎不由感慨道:“我今年30了,可是到今天才知道海內還有一位徐文長先生,真是相識太晚!”

從此以後,袁中郎成了徐文長的熱心崇拜者,不僅到處推崇他的詩文和繪畫藝術,還專門寫下了一篇《徐文長傳》,刻畫出一位狂放不羈而又命運多舛的杰出藝術家形象。這篇《徐文長傳》,成為散文家袁中郎全部作品中最為精彩的代表作,也是僅有的一篇傳記文,流傳至今。

徐文長自然是中國藝術史中的一個奇才。但他並非眼睛長在了額角上,永遠望著天空,他也有自己的景仰者。散文家錢謙益在《列朝詩集小傳》中,記敘了下面這段有趣的故事:

嘉靖末年,某個月明星稀的夜晚,狀元出身的禮部侍郎諸大綬回家鄉紹興置酒招待徐文長。誰知等候了好久,差不多是深夜了,這位狂放不羈的先生才姍姍來遲。究問原因,他忙說途中在一戶人家避雨,發現墻上掛著歸有光的文章,回翔雒誦,覺得簡直是歐陽修再世,不能舍去,所以來遲了。認罰,認罰!諸大綬等人聽他一講,十分驚訝,連忙派人取來歸有光的文章,在燈下聚讀。

大家擊節贊嘆,直到天色發白。至於原來想做些什麼事情,已經無所謂了。

“公安”派的旗手袁中郎,其實是在徐文長逝世後4年,才讀到他的作品的。而徐文長也是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才讀到了歸有光的文章。可是他們在讀到精美之作時欣喜若狂,發出由衷的贊嘆的情景,不能不讓人深深地感動。文人之間的心會神往,乃至成為知音,歷來是非常珍貴的。難怪《文心雕龍》中說:“逢其知音,千載其一乎!”這幾位在明代文壇有著十分重要地位的人物,恰恰擁有奇妙的心靈感應。

徐文長早年受浙江巡撫胡宗憲賞識,作為幕僚,在抵御倭寇中顯示過才能。但是胡宗憲後來在權力斗爭中失敗,被緹騎——錦衣衛逮捕,死於獄中。徐文長深感岌岌可危,惟恐受到株連,便佯狂裝瘋,以免牢獄之災。也許是整天處在極度緊張和猜疑的不正常狀態下,他的精神失去平衡,佯狂竟真的導致狂疾。袁中郎的《徐文長傳》描繪他在精神錯亂時說,“自持斧擊破其頭,血流被面,頭骨皆折,揉之有聲。或以利錐錐其兩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簡直驚心動魄。46歲時,他因精神錯亂失常,誤殺了妻子張氏,身陷囹圄,在監獄中度過了七八年。幸而朋友大力營救,才獲釋出獄。

徐文長的境遇,使人想起出生於荷蘭的藝術殉道者梵?高。生前,除了弟弟提奧之外,幾乎沒有人賞識他的藝術天才。可是他獻身於藝術的意志從來沒有動搖過。他說:“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體和靈魂,為了它,我甘願冒著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險。”在他自殺之前,精神病發作的間隙,他總是拼命地作畫。如果說,著名的《向日葵》——12幅鑲板畫是以金黃的色彩表現了他對生命的狂歡和對幸福的渴望,而在身患精神病以後,他的作品便轉向了對“人類恐怖意識”的揭示。

自戕,顯然是人生最為殘酷的一幕。遠大抱負一夕幻滅,人情世故諸多險惡,清名功績被玷污,悲憤填膺,難以自遣,在精神寄托突然崩解,理想追求卻依然尚存時,徐文長縱酒狂歌已無濟於事,他唯一的選擇就是自戕。在《自為墓志銘》中,他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乃渭則自死,孰與人死之。渭為人度於義無所關時,輒疏縱不為儒縛,一涉義所否,幹恥詬,介穢廉,雖斷頭不可奪。故其死也,親莫制,友莫解焉。

他是熱愛生活的,他的思想境界也完全不同於落拓文人的失意彷徨,盡管很難得到別人的理解,可他還是為自己的人生閉幕式作出了與眾不同的設計。這無疑說明了他的極端清醒和難以企及的自我意識。此刻,早已不是害怕被胡宗憲案牽連了!

不是說每個藝術家天生都與精神病有某種因果關係,但他們總會有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這卻是凡俗間的人們不容易理解的。猶如梵?高將藝術創作作為生活的唯一目的,徐文長在走出權法和精神的囹圄之時,也以他的高超才華,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精美的文章和畫作。這位全能的文人、畫家,不論選擇什麼題材,運用何種形式,從筆墨到意境總是洋溢著一股自由不羈、狂傲不馴的激情。

徐文長這麼一位詩文、雜劇、書畫俱佳的天才藝術家,難免會目空一切,甚至連自己都不放在眼裡。但他卻十分欽佩歸有光先生的文章,如此真誠地推崇歸有光,絲毫也不掩飾對歸有光的崇拜。

看來,我們應該一起讀讀震川文章,走近一代散文家……


目次

引子001


項脊軒001

不安寧的陶庵021

安亭江上047

畏壘亭下065

師生之間083

讀書人治水099

抗倭方略115

長興縣令131

共事夢鼎堂149

命運的玩笑169

震川文章183

心有戚戚197

文字的光焰217

寂寞身後事239


附錄:

(一)歸有光評論資料選輯249

(二)歸有光年表269


後記280


書摘/試閱

進入隆冬臘月,按說很寒冷了,可是天氣似乎有些異樣。昨晚剛剛下過了一場小雪,早晨就停止了。天空中厚厚的陰云漸漸變淡,屋外的寒風先是凜冽地呼嘯,隨後也和緩了。
今天是大明正德元年臘月廿四日(1507年1月6日),正值農歷年底,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過年了。按照吳地的風俗,“手不動廿四”,到了廿四夜,所有做工務農的人都要領了工鈿歇息回家,闔家老少團團圓圓地吃一頓湯圓,然後殺豬蒸糕,準備好好地享受節慶的歡樂了。
位於江南古城昆山東南門宣化坊的歸家,從早上起就不停地有人出出進進,似乎比別人家更熱鬧。後街河裡的水結起了一層薄薄的冰凌,仍有婦人在河埠上洗滌。
一陣脆亮的嬰兒啼哭聲,終於在濱河的幾間平房裡響起,打破了焦慮的沉悶。每一個人的臉上頓時洋溢出一片暖意。
“生了!……”
“是個男孩,是個男孩呀!”
“歸家添丁,老天開眼啦!……”
幾乎就在嬰兒離開母腹,來到人世的時候,有人發現,仿佛是老天開眼,頭頂的云層裡射下明亮的光芒,歸家的庭院裡突然出現了一道虹霓,將古舊的黛瓦粉墻老屋都映亮了。假如在夏天,雨後出現彩虹毫不稀罕,在冬天卻是難以得見的跡象,這讓歸家所有的人都感到十分奇怪,也意外地高興。
在產房外焦灼等候的歸正,不由聯想起今年自家園中所植的薔薇,春天盛開時,花蕊中間重疊結子,周圍滿架,五色燦爛,引來了大群的鳥兒,仿佛前來朝拜。是啊,伴隨著新生兒而來的虹霓,當是祥瑞之兆。沉寂了多年的歸家,確實也很需要有人為之耀祖光宗了。
做父親的實在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歸正是一個讀書人,腦子裡立即冒出了《尚書》的詞句“周有大賚,於湯有光”。
“對,”祖父歸紳沒等歸正把話講完,立即拍手叫好,“孫兒的名字就叫有光!”
歸家在昆山,是一個有名的大族。明代以前有不少人人仕當官,即使不當官,也是在當地頗受敬重的讀書人,所以民間歷來有“縣官印不如歸家信”的說法。這意味著歸家在昆山地方上享有足夠的影響力。然而,到了明代中葉,歸家漸漸地走向了衰落,不僅再也沒有人當官,多少年來也沒有出現過哪怕只是在小地方聲名顯赫的人物,更不用說是超越前人了。歸有光的曾祖父歸鳳,算是一個佼佼者,在明成化十年(1474年)中了舉人,做過一任城武縣的知縣,但是不久就以病免歸。歸有光的祖父歸紳和父親歸正,從小都刻苦讀書,很想經由科舉走上仕途,可惜白費了努力,並沒有取得什麼功名,以布衣終老。
這實在讓歸家人感到不甘。
作為普普通通的讀書人家,還有些田產,歸家人不至於為溫飽擔憂,但是社會地位的降低,卻叫人難以忍受。歸家家道衰落的一個標志,是歸氏的祖塋居然被衙門的老役盤踞了。曾經頗有氣勢的歸家墓地,大片的樹木被砍伐殆盡,桓表碑亭也被拆毀,一片狼藉,慘不忍睹。祖先的靈魂難以得到安寧,是可忍,孰不可忍?歸家人再也咽不下這口氣,不得不走進衙門,向昆山縣令哀請幫助。在縣令的關照下,總算將歸氏祖塋收了回來。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