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里山資本主義:不做資本主義的奴隸,做里山的主人
滿額折

里山資本主義:不做資本主義的奴隸,做里山的主人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9031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人類的創意及最先進的技術,為里山──農村帶來革命改變。
拯救先進問題國家的全新經濟生存模式,
就是「里山資本主義」。
▶地方的赤字,就是買下「能源」與「物品」的金額
▶成本零元的經濟再生、地方復甦,一定做得到
▶不為人知的超優良國家──奧地利
▶倫敦、義大利也流行木造高樓層建築
▶真正的結構改革是要「確立可以提高薪資的商業模式」
▶「邁入高齡化的社會將會衰退」是錯誤的想法

日本經濟靠「里山資本主義」再生,也是全球先進國家的終極借鏡。
事例1經營地方經濟的小鎮用木屑發電,能源不受石油價格、煤炭價格影響。
事例2超高齡化社會的島嶼,想出能為自己與地方同時帶來利益的辦法。
事例3奧地利等國已展開能源革命,木材將掌握今後的經濟狀況。

日本人隱約可以感受到,金錢資本主義已面臨極限。為了解除這樣的不安與不滿,「里山資本主義」提供全新的富足體驗,改變原本的生活常識。里山資本主義再次善用前人曾經建立的休眠中資產,以「成本零元」的方式讓經濟再生,重建彼此間的互動交流。而人類的創意及「最先進的技術」,將為鄉間生活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日本的鄉間生活環境,已經能與「都會」及「世界」迅速連結。本書的用意,並非是倡導捨棄方便的都會生活,到鄉下過活,而是自許為地方居民的生活實踐導引,並為居住在都市裡的讀者提供新的想法,讓讀者重新審視生活與價值觀,看見自我的生活與未來。

推薦人
學界:
吳茂昆 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海外院士
張聖琳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吳靜吉 政大創造力講座名譽教授
馬振基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國家講座主持人
李光中 東華大學環境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
蔡培慧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張正揚 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校長

官、法、公益團體:
曹啟鴻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黃育徵 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創辦人暨董事長
黃淑德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
彭裕民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所長
丘如華 社團法人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祕書長
陳瑞賓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祕書長
邱銘源 財團法人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
蘇治芬 前雲林縣長、現任立法委員
陳曼麗 現任立法委員
詹文男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顧問暨所長

民間產業:
羅文嘉 水牛書店社長
陳偉望 台灣永光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石茱樺 Hugosum和菓森林紅茶莊園總經理
林婉美 黃金種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顧問

作者簡介

藻谷浩介(Kousuke Motani)
一九六四年生於日本山口縣。日本綜合研究所調查部首席研究員。日本政策投資銀行特別顧問。一九八八年自東京大學法律系畢業,進入日本開發銀行(現為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就職。
曾留學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歷經日本經濟研究所等職務後,於二○○○年前後致力於多種領域,為振興地方,展開研究、著作、演講等活動。曾經自費訪問平成大合併(一九九九年至二○一○年)之前約三千兩百個市町村,以及海外五十九個國家。除了現場實際觀察,同時也對照人口數據等各種統計數字及鄉土史,因此能多方面且詳細的掌握地方特性。於二○○九年得到新加坡的工作機會後,為地方、日本、世界的將來,進行多方的考察。於二○一○年起,成為地方企畫部地方振興團體的一員,到二○一二年仍任該職,且身兼數種政府相關公職。著有銷售衝破五十萬本的暢銷書《通貨緊縮的真面目》(角川出版),奠定「生產人口」的說法,並向大眾提出人口動態對社會的影響。另著有《實際測試!日本的地方力量》(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

NHK廣島採訪小組(日本放送協會廣島放送局)
二○一一年夏天,看到中國山地超有活力的伯父們採取革命式的行動後大受衝擊,與藻谷浩介協力創造「里山資本主義」一詞,展開為時一年半的採訪與製作。
井上恭介:在雷曼兄弟金融事件發生前,主導採訪節目《妖魔化的世界經濟最前線》。看透「金錢資本主義」的極限後不久,遭逢東日本大震災。就在製作該節目之際,調職到廣島,因而遇見里山資本主義。
夜久恭裕:除了里山經濟學,著手調查的報導內容非常廣泛,包含醫療、教育、戰爭等,是新聞專題節目中的專家。在探討里山課題的同時,也發掘了奧地利的「金山」。

【推薦序】一同創建屬於臺灣的「里山主義」/ 曹啟鴻
全球資源正面臨長期耗用、極度枯竭之窘境,各國對於自然資源的永續使用愈來愈關注。近年氣候變遷議題益發受到重視,大型的經濟規模及工業開發,已不再是追求經濟成長的唯一手段。
本書提到日本八○至九○年代經濟泡沫化後,景氣持續低迷,許多人在城市無法生存,回到自己兒時生活的農村或山村,基於里山的理念及對家鄉的愛護,利用生活中的閒置資產,使社區逆轉復活,變成一個可以自體循環、生生不息的完整生態體系,發展出新的經濟型態。

我非常敬佩真庭市的行動力,徹底翻轉對傳統農村廢棄物的認知,也挑戰了原有資本主義的運行邏輯,發展出在地主體性的能源網絡與經濟秩序。這與農委會積極調整臺灣農業結構,推動對地的綠色環境給付、強化農業安全體系、茁壯小農、擴大並深化「里山倡議」精神,達成環境永續利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施政理念相符合。
面對貿易自由化、極端氣候的衝擊,農委會自推動《里山倡議》後,受到地方政府和民間的歡迎,臺灣各地符合里山倡議精神、從事農村生態保育與生產地景保全活用的案例也愈來愈多。

水梯田暨濕地生態復育工作,恢復舊有灌溉水路及田埂,保存水梯田與埤圳濕地生態環境,引導農民採取友善耕作或有機農法,結合地方人文資源,發展在地特色產業,創造兼顧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居民生計之經典案例──「貢寮水梯田」。調查不僅發現五百種以上共生生物的高生物多樣性;農民成立的狸和禾小穀倉工作室,發展出保育優先的「六級化產業」,像是將環境友善程度的稻米分級販售、生產相關副產品及加工品和環境學習體驗活動等產業,光在經濟生產方面所創造的價值在二○一五年已超過政府投入補貼給付的三‧二五倍。

又如「八煙聚落」,保有傳統水梯田砌石圳道灌溉系統、砌石三合院、水中央等特殊人文地景,並修繕八煙出張所做為聚落小賣店,銷售聚落生產之農產品及手工藝品,讓在地小農的收入比以往增加十倍,第二代也願意回鄉深耕。
另外,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台灣第一個加入「國際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會員的政府機構,開發田埂植被營造生物棲地,輔導宜蘭、花蓮農民運用生態平衡原理管理田間蟲害問題,於富興LiPaHak(里拔哈)生態農場,以農田綠籬景觀植物「扶桑花」降低甜玉米遭受玉米螟危害,促進農業生產環境之永續經營。

近年,屏東也發展出以在地社區為主體的生態旅遊,從霧台山線到恆春半島蓬勃發展;此外,屏東林邊也有縣政府與在地文史工作室公私合作,以光電、風力、生質能與氫能等再生能源為發電動力,在地自主營運管理的光采濕地智慧微電網示範園區。

現在,我們也要持續擴大、深化與在地夥伴和專業社群的合作,推動友善環境的農村循環經濟,例如:利用生物炭重新回復土地生命力、發展農村再生能源與節能技術來回應氣候變遷、推動食農教育與有機農業等。
臺灣農業技術先進,是立國的基礎,加上多樣化的自然資源及人文地景,造就不少地區性及社區性的特色農業。面對全世界的經濟變局,本書可以讓民眾了解里山所創造的經濟效益,相較傳統商業模式不但毫不遜色,且更為永續,進一步讓更多人願意共同創建臺灣自己的「里山經濟」,打造幸福農民、安全農業、美麗農村的全民農業新願景。(本文作者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推薦序】里山主義與循環經濟是相同的理念 / 黃育徵
里山一書對於時下生活的洞察,讓我想起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Kennedy)對國民生產總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做的評論:

「國民生產總值無法看出我們子女的健康和他們所受教育的品質,
公共辯論的深度,公共人物清廉與否……。
國民生產總值無法衡量我們的風趣幽默,
也無法衡量我們的勇氣,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學習,
既無法反應我們的慈悲心,也看不出我們對國家的忠誠。
簡單地說,它囊括了一切,除了那些讓生命有意義的事。」

現代人「忙碌」、「空轉」的生活,是因現在的經濟發展建立在大量製造、大量消費的模式上,因此我們需要不斷產出、不斷消費來轉動社會運作的齒輪。而如同主流檢視總體經濟表現的指標GNP,只衡量了「量」──市場價值,卻失衡於「質」──環境品質和生活方式。我們的生活變得好像需要不斷地為「量」衝刺,才叫進步。

源於十九世紀中葉的工業革命,發展出一個以「開採、製造、使用、丟棄」的產業發展模式,稱之為「線性經濟(Linear Economy)」。俗話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放對地方叫資源、放錯地方叫廢棄物,而大自然裡從來就沒有廢棄物。人類,從工業革命以降,奢侈地耗用地球資源,時至今日,我們該好好反省,看看被我們利用怠盡,資源枯竭、環境汙染的周遭,未來該如何走下去?

「里山資本主義」分享的是以新的眼光觀察我們生活中的資源,了解這些資源所蘊含的可能潛力與機會,運用創意將資源的潛能做最大的發揮。這些資源就是存在於大自然的水、能源、生物性物質、工業性物質和土地等,以及通常不被看見的「用後丟棄物」,或稱「廢物」、「無用物」。
如何活化那些沒被人們好好使用或發掘潛能的資源?書中案例之一為,一家木材製造廠開始在一九九七年導入木材生質發電,不但省下了原先的廢木處理費,還可以賣電賺錢。我常說廢棄物的再利用,不僅是好主意,更是一門好生意,就是這個道理!

如此振奮人心的故事,臺灣是否也有這樣的機會?答案是肯定的。雖然台灣沒有太多天然資源,但地狹人稠的特性,帶來另一種資源──「廢棄物」,特別是廚餘、禽畜糞和水肥等有機廢棄物。這些另類資源經厭氧發酵後,產生沼氣能源,可用於發電,還有沼液、沼渣可做為肥料,讓養分回歸土地。不僅創造售電、肥料收入,更帶來工作機會。這些物質若以廢棄物去化的角度出發,就需要經費處理其對空氣、河川的汙染;但若以資源化來做規畫,則能創造收益,製造在地的就業、創業機會。這種在「三生」──生活、生產、生態上,都帶來正面效益,達到社會面、生產面及環境面的三贏,正是「里山主義」所追求的核心價值。

「里山資本主義」促進日本思考如何復甦在地經濟,創造人民幸福感,邁向循環型社會。看看別人、想想自己,發展失衡的臺灣,該問的早已不是我們要不要做,而是我們可以怎麼齊心齊力,開拓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
「里山資本主義」和我目前極力推展的「循環經濟」,其實是相同的理念與實務。臺灣在未來的新經濟發展模式上,我們有機會引領風騷,晉升全球的領先群中,希望讀者開卷有益,從中吸收新知,更甚者,化為行動,則個人和社會幸甚!(本文作者為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創辦人及董事長)

【推薦序】吸引年輕人回鄉安身立命的共生經濟 / 黃淑德
「里山經濟」已成為日本向全球行銷的新名詞,有農林循環經濟或偏鄉的新低碳經濟的意涵,在台灣我們比較熟悉的是梯田復育、搶救特定生物或聚落保存的亮點,如八煙、花蓮豐濱、貢寮等。本書以再生能源的開發,活用造林間伐的「碳經濟」為里山資本主義開場。

真庭市的中島先生將木材場的木屑由需花錢處理的廢棄物,轉為生質能發電的燃料,除了自己供電,還能將多餘電售給電力公司。另將木屑透過造粒機處理,轉為高效能的木粒,可以取代煤油成為新型暖爐的燃料,能減少對進口原油的依賴。庄原市的和田先生改善「火箭爐」,設計成人人皆可DIY的「環保爐」。這樣以少量木材就可炊飯的「不插電飯鍋」,在東日本大地震後,受邀到各地推廣成為啟發不依賴電仍可生活的新思考。里山,周遭為森林的聚落不必然是經濟寥冷的,雖然看似落後,卻可能走在世界的最前端。

奧地利活用木材的先進技術,除了木質造粒提供做家戶暖爐的燃料,也以發電廠的汽電共生系統形成山村的區域暖氣供應網,這樣七二%能源自給率,是全體公民以「地方經濟再生」,向進口能源說再見的決心下,花了十多年時間,村民共同出資,加上銀行融資,合力經營供暖公司,創造能源淨收入。這一切是在「公投」制度中,由公民主導創造出能源價格自己決定的生活。透過林業的振興,奧地利找到拒絕核能、擺脫俄羅斯以切斷天然氣為政治威脅,能源自給自足靠的是精確掌握森林資源管理,更創造了年輕人的就業。

既然無法脫離主流的金錢資本主義,若能建構一個不依賴金錢的子系統,讓高齡者、年輕人、從都市生活解放歸田的夫妻們,創造自己覺得有用的生活,克服對生活及社會的「不安、不滿、不信任」,那麼里山資本主義就提供了「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的思想與行動準備。(本文作者為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

【推薦序】實踐由民眾自決的里山資本主義 / 丘如華
二○一一年,我曾受邀出席第三十四屆全國町並保存聯盟古川大會,有機會與東京大學西村幸夫教授對談,討論台灣聚落保存經驗,以及與亞洲各地區相互學習的可能。而這場大會的開幕演講,便是由本書作者藻谷浩介主講,題目為「從土地本位制到町並本位制──活在高齡化時代當下的我們,能留給下一代什麼?」。當中所提出的町並本位制、地域文化觀光、高齡者消費力等概念,著實為特別的觀點。
藻谷為推動日本地域振興,曾實地走訪日本各地的市町村,進行現地調查,並針對各地特性提出活化建言。自二○○○年起,他針對地方振興、人口過剩等議題進行研究、寫作與演講,每年維持著超過三百場的驚人演講場次。

而《里山資本主義》一書,是集結了他的觀點的著作之一。「里山資本主義」一詞是藻谷浩介與NHK廣島採訪小組所創造的詞彙,為「金錢資本主義」的相反詞。在走訪日本各地的市町村後,藻谷發現,當日本經濟衰退,尤其東日本大地震後,人心惶惶不安之際,居住在山中的高齡者卻仍能過著安穩的生活。這些高齡者即使沒有財富,但因為生活環境易取得水、食材與燃料等資源,生活不虞匱乏,間接獲得生活上的安全感,不受社會經濟動盪所波及。
從這些經驗中,藻谷看見充分利用地方自然資源,並將自然資源轉化為經濟利益的鄉鎮,不但解決了地方財政問題,也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讓外流的年輕人回流,甚至還產生了新移民,重現地方生機。因此,他認為由地方既有資源著手創造利益,並讓金錢在地域內部流動循環的「里山資本主義」,正是解決社會少子化、過疏化、高齡化問題的對策。

台灣許多鄉村正面臨相同的問題,試圖學習、實踐日本里山經驗的社區營造工作者也不在少數。藉由藻谷的《里山資本主義》一書,應可提供台灣讀者另一種看法與想像,進而理解里山經驗中所強調的「由民眾自決、民眾參與」的永續經營觀點。(本文作者為社團法人台灣歷史資源經裡學會祕書長)

【推薦序】以里山資本主義創造環境美好價值 / 詹文男
為了生存,人類不可或缺的東西是金錢嗎?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同意,沒有錢哪來水、食物及燃料呢?也因此大家都拼命賺取金錢,讓經濟持續成長。為了在全球景氣低迷的當前,讓經濟持續成長,各國都採取便宜行事的辦法,就是以量化寬鬆政策,讓更多的金錢得以流通。大量印鈔也是個辦法,若不印鈔,就讓銀行買下國債等措施。明知道這樣會債留子孫,但要說未來的事,不如先把眼前不景氣的問題解決了再說。

像「滾動金錢就能解決萬事」這樣的議論,在日本及許多國家不斷渲染開來,彷彿一隻追著自己尾巴的狗。但實際上愈努力愈是失去體力,宛如自殘的行為。為了生存,不可或缺的東西真是金錢嗎?本書作者不禁語重心長地再問了一遍,他認為不能搞錯方向。為了生存,人類必須擁有水、食物及燃料,金錢只不過是其中一種手段而已。但許多社會為了獲取更多金錢,不惜破壞環境,製造許多供過於求的產品,更多的是設計許多消費者根本搞不清楚的金融商品,來進行金錢遊戲,資本主義已到了需要深刻反省的時刻。

本書作者就提出了另外一種思考途徑。他發現在日本各地的深山中,有許多居民為了取得必要的水、食物及燃料,會到很遠的地方,以不用付出金錢的方式取得。他們取山中的雜木作為柴薪,汲取井水,在梯田種稻米,在住家旁種植蔬菜,並以此維生。他認為祖先在山中經營起來的潛藏資產,依然保有養活人類的能力,如果我們再附加上最先進的手段「木質生質能源的完全燃燒技術』,沈睡至今的資產,將能一口氣復甦,成為二十二世紀的資產。

這樣的觀念,我們可以「里山資本主義」稱之。「里山(Satoyama)」是指住家、村落、耕地、池塘、溪流與山丘等混和地景。這類多樣化的環境,因為在地居民的合理運用,不僅提供了當地所需的糧食、水源與生活物資,並達到環境永續利用的目標。里山資本主義的意涵是,要愛護自然、擁抱山林,更要利用生活中的閒置資產,使社區再生,變成一個可以自體循環、生生不息的完整生態體系,也是當前被各界認為可以振興日本地方、保障社會、因應少子化等課題的解決方向。
本書完整的介紹了里山資本主義的內容與精神,並透過實際地方案例的解說,讓讀者可以理解其運作的可行性。對於即將邁入人口減少、缺乏能源世代的台灣而言,很值得政府和相關研究機構,以及關心臺灣永續發展的人士參考。(本文作者為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顧問暨所長)

【推薦序】里山的書店──像燈塔一樣 / 羅文嘉
我在鄉下有一家小書店,長長的街屋,中間有一個採光的天井,偌大的廚房有個燒木頭的大灶,屋子後頭的空地用來養雞鴨,且搭建了一間豬舍。我的童年與青澀的少年時期都在這裡度過。
後來,父親走了,我們也搬離那間屋子。直到多年前,我回到鄉下,接下一家老出版社,因為庫存書太多,我索性開了一家書店。城裡的書店多經營不易,更何況鄉下書店。於是,這間小書店,提供大家看書、換書,而非賣書為主。
城裡的朋友總關心地問我:「書店經營得好嗎?營業額如何?」我只能搖搖頭,因為沒有營業額。「那麼,來客數多嗎?」我還是搖頭,因為從來沒計算過來店的人數。我們習慣用量化數字來評估一件事物的價值,就像社會習慣用金錢來評量一個人的成就與所有事物。但在這家鄉下小書店,我決定打破這個觀念與重新定義價值。
「像燈塔一樣的小書店,」我這樣告訴同事。海角的燈塔,孤獨地佇立著,也許只為那偶爾經過的一艘船。我們的書店,除了週休一天外,每天都會開著,為需要的人而開。如果五十年、一百年後,這間不營利的小書店還能繼續開著,這不就是一種價值嗎?
書店的工作,由三位媽媽組合起來、輪流擔任,滿足鄉間婦女二度就業與照顧家務的需要。這樣的模式,在都會幾乎不可能出現,但她們的工作表現,常讓人驚艷。
鄉村擁有許多都會沒有的優勢,如果只是一味複製都會的建設或樣貌,鄉村永遠比不上都會,這就是「里山資本主義」想談的重點。被忽視的地景、被遺忘的自然資源、被放棄的聚落、居民等等,如果我們重新定義價值,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原來我們擁有的,才是真正的幸福。
本書介紹的實例,不管在日本或歐洲,都驗證了在全球化金錢資本主義橫掃之下,有另一種人類和自然、個體與社區,共同美好生活的可能。人們總以為有了金錢,就擁有幸福,卻忘記在追求金錢的過程中,我們早已失去品嚐幸福的能力。里山精神,是要找回人類因文明而遺忘的事物。(本文作者為水牛書店社長)

【推薦序】重返過去美好的生活體驗 / 石茱樺
這不是一本探討艱深經濟能源問題,也不是在倡導移居鄉下過生活的指導書,而是提出「里山資本主義」,來引導讀者思考及檢視現在的生活模式。不管是目前在都會生活或鄉下過活的人們,認同里山資本主義的當下,就可漸漸得到幸福。
關於成本零元的經濟再生,物質本身就看你用什麼眼光去看待,木屑是廢棄物、是副產品,也能變成有價值的生質能源。在鄉下,你眼中的日常,卻是他人的不尋常,你的生活便是他人遠道而來的風景。只要用心觀察,大自然中有很多可用資源。書中對金錢資本主義提出了幾個相對命題。譬如:一、恢復無法用貨幣換算的以物易物,二、抵抗規模經濟生產,三、向比較優勢理論提出異議。透過舉例來讓讀者了解,也期待經過時間驗證。文中對於少子化及高齡化社會,也有正向的解讀及解決方法。
作者也希望讓居住在鄉下的人們認知到,他們一直以為自己跟不上「自以為」引領世界潮流的都市人,但其實他們才是引領潮流、走在前面的一群人。希望讓他們感到驚訝的同時,也產生自信;去發現在地的資源、善用當地資源,並導入創新的營運模式來帶動地方復甦。同時書中也建議生活在都會中的讀者,只要在稍微改變目前的生活方式,就能實踐一小部分的理念。
在閱讀此書的同時,發現自己本身類似里山資本主義所描述的U型移居者,在外面求學出社會後再回到家鄉,以復興地方產業為己任的工作者,對於本書內容的敘述更是認同。
有趣的是在回到家鄉創業的這幾年,經常有來自高科技產業的朋友投以羨慕的眼光,讚嘆我們除了擁有好山好水的環境,還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生活的多樣化、豐富度、人際間的交流,確實都較為精彩。如果能找到一個符合鄉下的發展方式,不管是I型或U型人,都可在此實踐里山資本主義。(本文作者為Hugosum和菓森林紅茶莊園總經理)

【推薦序】GDP以外的幸福 / 林婉美
日本走過一九八○年代舉世欽羨的繁榮,卻在一九九○年代突然陷入泡沫經濟的泥淖,「失落的十年」過了一個又來一個,到了今天,平均每年一%左右的低成長率已是日本近二十五年來的常態了。伴隨經濟停滯而來的還有日本嚴重的少子化、社會高齡化趨勢,以及人口減少所意味的國力衰頹,一切都看來不妙。

不過日本綜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藻谷浩介卻不這麼想,他發現主流資本主義不能提供所有的答案,GDP也不足以定義快樂與幸福,因此提出「里山資本主義」作為未來重要的發展蹊徑,他大膽打破「規模經濟」與「專業分工」兩大資本主義公式,棄全球化而走入地方,喚醒生活周遭「沈睡中的資產」,使社區逆轉復活,成為可以自體循環、生生不息的完整生態體系。「里山資本主義」是一個不易很快理解的概念,不過從日本岡山縣真庭市利用木屑發電扭轉乾坤、奧地利以木材推動能源革命等等大小實例中,我們彷彿逐漸撥開雲霧,看到了全新的光明。
當環境發生巨變,重新適應是唯一的生存之道。例如伊朗自一九七九年伊斯蘭革命以來即遭到西方的經濟制裁,二○一二年更受到看似致命的石油禁運打擊,然而藉著以物易物貿易、私有化、提高營業稅等方法,伊朗成功兼顧了尊嚴與自給自足的經濟生活。「里山資本主義」的作用不是取代金錢資本主義,而是一套不依存金錢的副發展架構,也是全球化高度不確定化之下的一道保險。《里山資本主義》一書出版後備受日本朝野重視,各地方官員幾乎人手一冊,作者藻谷浩介如今是日本內閣府登記在案的三二三名「地區活性化傳道師」之一,每年演講三百場,大力傳揚「經濟不成長依然可以很幸福」的觀念與做法。
今天台灣面臨著與日本極為類似的前景,在薪資超過十五年未提高的情形下,多數人卻依然迷信經濟成長至上論,候選人在任何窮鄉僻壤都只會主張開發「工業園區」,從台灣頭到台灣腳不停蓋出一棟棟的蚊子館……
認識「里山資本主義」,此其時矣!(本文作者為黃金種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顧問)

目次

推薦序 一同創建屬於臺灣的「里山主義」 曹啟鴻
推薦序 里山主義與循環經濟是相同的理念 黃育徵
推薦序 吸引年輕人回鄉安身立命的共生經濟 黃淑德
推薦序 實踐由民眾自決的里山資本主義 丘如華
推薦序 以里山資本主義創造環境美好價值 詹文男
推薦序 里山的書店──像燈塔一樣 羅文嘉
推薦序 重返過去美好的生活體驗 石茱樺
推薦序 GDP以外的幸福 林婉美

前言──引薦「里山資本主義」
打破「百年的經濟常識」/構想起源自「金錢資本主義」/「經濟衰退的國家」成了熱錢的獵物/自「強硬的經濟」中解放/鄉下人跑在世界的前端

第一章 世界經濟的最先鋒‧日本中國山地──由零元成本開始的經濟再生,地方復甦
二十一世紀的「能源革命」自山中展開/替代石油的燃料/向國外採買能源,就躲不開全球化的影響/一九六○年代前,能源皆來自山中/重新啟動金流,創造就業機會與所得/二十一世紀的新經濟產品—「環保爐」/以山林作為食材/什麼都沒有,才有機會做每一件事/從人口過疏,反敗為勝/得到道具,誇耀「富足的生活」

第二章 二十一世紀超優良國家奧地利──不受歐元危機衝擊的國家的祕密
不為人知的優秀國家/林業變身為先進的產業/最新技術支持「里山資本主義」/口號是「打倒石化燃料」/獨門技術釋出許多工作機會/林業,守護「永續存在的富足」/年輕人湧入山中/林業哲學就是「靠利息生活」/「里山資本主義」帶來安全保障與地方經濟自立/自極度貧困中奇蹟復活的小鎮/從一個買進能源,轉換為自給自足的區域/增加雇用機會與稅收,將經濟交回居民手裡/以居辛郡為榜樣,找到「經濟上的穩定」/「開放的地區主義」正是里山資本主義/從鋼筋混凝土到高樓層木造建築的趨勢/倫敦、義大利也流行的高樓層木造建築/工業革命之後的變革開始了/錯層壓木材產業讓日本動起來

中間總結 「里山資本主義」的精華──不倚賴金錢的子系統
以加工貿易立國的榜樣,因資源價格高漲轉為貿易逆差/重建不倚賴金錢的子系統/強勁逆風的中國山地/即使用振興地方的三種神器,也完全沒有經濟發展/全國各地都可以仿效的庄原市榜樣/日本也推展利用木材的技術革新/奧地利將能源從地下資源轉為地上資源/不認同左右開弓極端論點的錯誤/恢復「無法用貨幣換算的以物易物」──金錢資本主義的相對命題①/抵抗規模利益──金錢資本主義的相對命題②/向比較優勢理論提出異議──金錢資本主義的相對命題③/「里山資本主義」在都會中輕鬆實現/你是無法用金錢買下的個體

第三章 不做全球經濟的奴隸──在里山鄉間投入資金、人力的成功買賣
人口過疏的島嶼才能成為開拓二十一世紀的前線/從大間的電力公司到「島上的果醬店」/為自己和地方帶來利益的果醬製作/暢銷的祕訣在於「高價購買原料」、「投入手工人力」/以島嶼為目標的年輕人增加了/「新常態」將改變時代/五二%、一年半、三九%,數字道出的事實/符合鄉下的發展方式/地方赤字,就是買下「能源」與「物品」的金額/在高知縣展開真庭模式/日本正走向「令人懷念的未來」/關於「分享」的認知,已在無意間轉變的社會/在「食物自給率三九%」的國家中廣布的「耕作放棄地」/「味道每天都不同的牛奶」成了品牌/「耕作放棄地」是聚集希望的理想環境/活用耕作放棄地,重點就是樂在其中/「一定要在市場上販售」的謬想/收穫的市場外的「副產品」

第四章 克服「無緣社會」──先進福利國家也向「過疏化小鎮」請教的智慧
反對「倚賴稅金與社會保障的整體改革」/「殘缺」非缺陷,而是藏寶箱/「腐爛的蔬菜」正是寶物/讓「有用」、「值得努力」變成人生的意義/讓富足在地方中循環,發行地方貨幣/打造親子安居的環境/讓年長者、母親及孩子都散發光芒的設施/無緣社會的解決對策,互相交錯的「幫忙」/住在山中的達人/「禮尚往來」正是山村的深義/先進福利國家正在學習二十一世紀的里山智慧

第五章 從「強硬的二十世紀」到「柔軟的二十一世紀」──拯救先進問題國家的里山榜樣
新聞導演眼中的日本二十年/「都會住宅區」與「里山」擁有相似的形態/「里山資本主義的違和感」正是「捏造出來的輿論」/新世代產業的最前端與里山資本主義的志向有「驚人的雷同」/以里山資本主義加強競爭力/日本企業的強項即是「柔軟」和「細緻」/聰明城市的目標──互動交流的復甦/「都會的聰明城市」與「鄉村的里山資本主義」是「車輛的前後輪」

最後總結 用「里山資本主義」向不安、不滿、不信任訣別──日本真正的危機與少子化的解決對策
愈是繁榮,對「日本經濟衰退」就愈感到不安/強硬的解決方法會產生副作用/對「日本經濟衰退論」抱持冷靜的懷疑態度/日本的經濟繁榮不會輕易結束/將零成長與衰退混為一談──「日本經濟無救論」的誤解①/不看絕對值的論述者認為「國際競爭力低下」──「日本經濟無救論」的誤解②/象徵「近代經濟學的小規模事業經營」的「脫離通貨緊縮」論──「日本經濟無救論」的誤解③ /真正的結構改革要「確立可以提高薪資的商業榜樣」/克服不安、不滿、不信任,誕生未來的「里山資本主義」/天災使「金錢資本主義」的機能停止/通貨膨脹將使政府的貸款陷入滾雪球的狀態/「金錢資本主義」衍生的「突發行動」蔓延的病理/「里山資本主義」是保險,讓人安心的另一個原因/希求短暫的繁榮,以及讓內心深處產生不安的少子化問題/「里山資本主義」正是防止少子化的解決對策/「邁入高齡化社會將會衰退」是錯誤的想法/「里山資本主義」能延長健康壽命,誕生光明的高齡化社會/「里山資本主義」能產生無法用金錢換算的價值,迎向光明的高齡化社會

終章──二○六○年的日本,吹拂著「里山資本主義」的清爽微風
二○六○年光明的未來/有機會親眼看見國債餘額減少/未來,已在里山的山麓間展開

後記

書摘/試閱

第一章 世界經濟的最先鋒‧日本中國山地
──由零元成本開始的經濟再生,地方復甦(NHK廣島採訪小組 夜久恭裕)

‧二十一世紀的「能源革命」自山中展開
在東京電力公司的福島第一核能發電廠發生事故後,「能源」成了眾所關心的問題。里山資本主義所謂的能源問題卻與眾不同,這裡指的是「改用自然能源,發展零核電」的做法。本章中要討論的是一種徹底顛覆二十世紀以來,日本人視為理所當然的能源觀念。
這個案例的舞台位於日本岡山縣真庭市,距離岡山市區往北約一個半小時車程的地方。真庭市是位於海拔一千公尺高、山脈連綿的中國山地裡的城市,正發展著全世界最先進的能源革命。
真庭市在二○○五年合併了周圍九個城鎮,為岡山縣內土地面積最廣大的城市。人口只有五萬人,全市有八成的土地被山林所覆蓋,是典型的山城。
「歡迎來到木材城市」──國道旁的看板驕傲地迎接到訪的客人。
自古以來,維持這個地區經濟的就是林業以及砍伐木材進行加工的木材製材廠。在市區內開車行駛,裝滿原木的卡車不時擦身而過,市區四處可見高高堆疊木材的儲材場。
在真庭市,約有大大小小三十家的製材工廠。幾十年來他們承受著住宅動工數低迷,看不到未來的景況,在嚴苛的環境下經營。當然,木材產業經營困難的情形不只發生在真庭市。全日本在一九八九年有一萬七千家製材廠,二十年來數量持續下滑,到了二○○九年只剩不到七千家。
置身於這麼嚴苛的製材業中,真庭市有一位人物,認為「只要一八○度轉換觀念,就算是夕陽產業也能變身世界最尖端的產業」。這號人物就是擁有一頭讓人印象深刻的雪白白髮、剛滿六十歲的中島浩一先生。
中島先生是生產住宅用建材的製造廠——銘建工業公司的董事長。他的員工約兩百人,一年加工二十五萬立方公尺的木材。銘建工業公司是真庭市內規模最大的製材所,在西日本也是號稱規模最大的製材業者之一。
中島先生在一九九七年底感受到建材業逐漸日落西山,於是率先引進了一套祕密武器,就是座落在廣大廠區正中央的銀色巨大設備,高約十公尺,圓錐形的線條沈穩安定。從這套設備的頂端,正不斷朝向天空冒著蒸氣。
這套設備就是今日銘建工業經營上不可或缺的發電設施。
在製材所發電?用什麼能源發電?如果看懂這個提問,你一定原本就有在關注自然能源議題。答案是製材過程中產生的木屑。在專業用語上稱作「木質生質燃料」。
山上的木材砍下來以後,以原木的狀態被運送到工廠。在工廠剝去樹皮,切掉四邊,經過刨光後成為板材。這當中會產生樹皮、木片、刨木屑等的木屑,一年的產量高達四萬噸。過去這些木屑都被當成垃圾處理掉,現在則透過輸送帶從工廠的四面八方集中送入火爐中。我請工作人員打開火爐厚重的鐵門,灼熱的火焰立即映入眼簾,火花四射,我整張臉也被熱氣籠罩。
這座發電廠二十四小時運作,發電量為一小時兩千千瓦(kW),換算成家庭用電量,足以供應兩千戶家庭使用。
不過這個發電量與能夠生產一百萬千瓦電量的核能發電廠相比,實在小巫見大巫。
談論到這個話題,特別是在三一一大地震發生後,我們的重點往往容易陷入「是否不再需要核電廠了」的漩渦中,但是中島先生語氣堅定地認為那不是問題的重點。
「一座核能電廠的發電量,我們的發電廠必須運作一整個月才辦得到。但是重點不在發電量的多寡,而是把眼前現有的燃料用來發電這件事。」
關鍵就在於,這項做法能為公司與地方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
銘建工業所使用的電力,幾乎百分之百仰賴生質能源發電。換句話說,這家公司完全不需要向電力公司買電,這樣一年就能節省一億日圓(以二○一五年九月的匯率台幣一元≒四日圓計算,約二千五百萬新台幣。以下匯率皆以此時期匯率計算。)。而且夜間幾乎不用電,因此生產的電量還有剩餘,可以賣給電力公司,這又為中島先生的公司創造一年間五千萬日圓(約一二五〇萬新台幣)的收入。電費節省了一億日圓,賣電的收入是五千萬日圓,一年合計就幫公司增加一億五千萬日圓(約等於三七五○萬新台幣)的收入。
除此之外,過去每年產生的四萬噸木屑若當作產業廢棄物處理,一年需要二億四千萬日圓的處理費,現在也不需花費一分一毫,整體而言,一年可獲得四億日圓(約一億新台幣)。這座完成於一九九七年底的發電廠,當時的建設費用是十億日圓。
當時的日本正進入泡沫經濟破滅後所謂「失落的十年」,建築用木材的需求逐步下滑陷入低迷,中島先生的公司也首度嘗到赤字的滋味。公司向銀行提出興建環保發電廠的計畫,辦理融資的銀行職員聽了大吃一驚。因為一般的設備投資,都發生在企業計畫擴大事業規模的階段。
「當時銀行告訴我,要借錢投資,應該用在能提高生產規模的設備,或是提升加工效率的設備,投資的對象有很多,能源不是最優先的項目。」
在那個時代沒有人想得到,竟然有一天我們也可以把電賣給電力公司。不過中島先生還是說服了銀行,開始邁出發電事業的第一步。但是起初,生產的電力還無法賣給電力公司。
「因為當時電力公司向民間買電不划算。電力公司說一千瓦算三日圓。但是這個價錢實在太低了,我問電力公司為什麼是三日圓?電力公司說,因為煤炭火力發電的燃料最便宜,如果向你們買電,就可以減少煤炭的使用。所以三日圓就是換算減少煤炭使用量的價格。」
這座發電廠當初興建的目的是為了自家公司的需求,但時代的腳步很快就跟上了。二○○二年,日本政府立法通過,強制規定電力公司必須引進自然能源。這麼一來,電力公司上門來要求中島先生提供電力給他們,價格也一舉漲到有利可圖的九日圓,銷售電力終於正式實現。
我們去採訪銘建工業時,該公司已經引進生質能源十四年,設備的折舊年數已經滿期回本,儘管如此,這套發電設備仍然繼續運轉。和石油或煤炭發電相比,木材比較不傷火爐,連負責保養的業者都很訝異發電機爐損傷很輕微。
在這個過程中,中島先生又重振公司的經營。製材業原本被視為落後時代的領域,但其中資源再生的可能性清楚呈現眼前。
談到農林水產業的重生時,大家談的都是「創造暢銷的商品」。追求的不是生產高附加價值的蔬菜,不然就是如何提高售價。或是更有效率地進行擴大生產規模。
我們的想法應該轉個方向,運用過去丟棄的東西開始著手。公司的重整也可以從避免不必要的費用,將負數轉化為正數開始。這正是中島先生的經營重建方法。

‧重新啟動金流,創造就業機會與所得
岡山縣真庭市所推動的山林運用對策,讓當地的能源得以自給自足,也使從二十世紀後期開始,一直屈居受全球化負面影響的鄉下地方重新站起,挑戰、爭取經濟上的獨立。
這項挑戰始於一句話,「為什麼我們輕易就能取得的木材,無法帶給地方豐饒的生活?」事情的契機始於一九九三年。當時當地二十歲至四十多歲的地方年輕經營者,一起成立一個名為「二十一世紀真庭塾」的讀書會。這個讀書會的目標遠大,主題定為「利用繩文時代代代相傳的豐富自然創造未來」。
當時一路帶領著大家討論的主席就是中島先生,著眼的重點則是一直被當作垃圾處理的木屑。
「只要有人提起『廢棄物只要經過巧妙的再利用,就能……』的話題,大家就會彼此罵成一團。『不是廢棄物,是副產品』。木材的全部都是有價值的東西,對於這一點我們已經討論過了。當時的看法認為木屑是副產品,不過後來這個想法又更上一層樓,現在我們認為包含木屑在內全部都是產品。我們希望把整個原木徹底活用,若不能將整支原木完全派上用場,這個地區就無法存活下去。」
經過大家認真討論,各種想法紛紛出籠,各種從前未曾想到過的木屑運用法,陸續出現。包括水泥公司將木屑混入水泥中出售、成立試驗機構研究從木材中萃取出生質酒精(Bioethanol)等構想,想法中具體誕生了幾種不同的新事業。
二○一○年,為了進一步創造生物質能源(Biomass)產業,當地企業除了與真庭市或其他縣市的研究機構、大學及民間企業展開技術的共同研發外,也成立了一個培育生質能源人才的機構。一度被逼到無路可走的真庭市,搖身一變成為生質能源的城市。
新的產業也創造了就業機會。二○○八年度所成立的「生質能源聚積基地」是一處將棄置在山裡的間伐木(為了避免森林中的林木過密,砍伐直徑較小的樹木,以維持固定的樹木間距,被砍除的樹木就是間伐材),攪碎作成燃料用木片的工廠。有了這座工廠,原本離開故鄉到外地就業的年輕人也回來了。其中一人是二十八歲的樋口正樹,他在高中畢業後由於在真庭市找不到工作,一度前往岡山市,在一家知名車廠的汽車銷售公司工作。現在的他已經能夠輕鬆地駕馭堆高機,搬運間伐木。他原本以為這裡工作的薪水較低,其實加上獎金,現在每個月的薪資和過去在岡山市的工作相差不多。然而最吸引他的是,被木材香味包圍的工作環境。
「來這裡之後,我發現工作比我原來想像得還有趣,我覺得流著汗在大自然中活動很適合我的性格。我以為木材產業是非常古老落伍的產業,直到認知生質能源是走在時代尖端的技術時,我感覺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
真庭市的經濟再度活絡起來。這個在二十世紀全球化中被遺忘的鄉下地方,將木材定位為能源的來源後,不僅減少對外的能源採購量,也讓各種產業有了契機。追求地方自給自足的二十一世紀革命,四處奔走帶動周遭前進的中島先生信心滿滿,他說:
「要招商設立新工廠很困難。但是我們建立起一套機制,運用眼前的機制,因而刺激了經濟、產生良性循環,也創造了地方的就業機會與國民所得。」
二○一三年中島先生又著手展開一項大型計畫,由銘建工業、真庭市、當地的林業、木材製造公會等九個團體,共同出資成立「真庭生質能源發電股份公司」。這家公司以二○一五年開始生產為目標,興建一座以木材作為燃料、可生產一萬千瓦電力的發電廠。這家發電廠的發電量將是中島先生的發電廠的五倍,計算起來,足以供應真庭市半數居民所需電力。過去中島先生獨力推動的發電事業,現在能夠獲得這麼多團體參與,都是因為電力公司收購電力的環境出現劇烈的轉變。在二○一一年福島核能電廠事故以後,往常一千瓦電力三日圓的收購價,在該年八月通過的可再生能源特別措施法的立法之下,價格一口氣往上躍升。利用製材剩餘木料所產生的電力一千瓦可賣二十五.二日圓,利用間伐材發電的電力為三十三.六日圓。由於國民崇尚自然能源的想法,逼得電力公司不得不照單全收。
這座新的發電廠總建設費用四十一億日圓,其中扣除補助款後,還需要二十三億日圓的資金。這筆資金立刻就有大大小小三家銀行願意提供融資,相較於過去中島先生第一次興建發電廠,向銀行融資必須看人臉色的情景,現在的情形恍如隔世。發電廠預計在二○一五年開始發電,一旦正式啟用,將成為日本全國第一個全地區都採用生質燃料發電的案例。更多的所得及就業機會,可望帶動地方經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