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修身(簡體書)
滿額折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修身(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6 元
定價
:NT$ 276 元
優惠價
8724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華傳統文化:修身》分為四篇,每篇下設計了六個標題,每個標題下編選了15條資料。為了便于講授和自學,在篇目下撰寫了導語。對這360條內容,主要做了三項工作。一是題注,說明文字出處,并做簡單評析引申。二是注釋,對難字難句給出簡單注解。三是譯文。由于所選內容都是古文,為幫助讀者閱讀,我們為大部分條目列出了譯文。少數條目因為內容直白,沒有列出譯文,則在“題注”里做了重點解說,以彌補無“譯文”的缺憾。凡是引用其他著作的“譯文”,都做了“腳注”。

目次


前言

篇 志于道
一、立志
二、貴生
三、自強
四、節制
五、勇敢
六、謹慎

第二篇 據于德
一、厚德
二、善惡
三、孝悌
四、誠信
五、敬畏
六、中庸

第三篇 依于仁
一、識仁
二、行義
三、達禮
四、恕人
五、儉約
六、躬行

第四篇 游于藝
一、為學
二、從師
三、交友
四、文學
五、藝術
六、勤勉

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中華傳統文化:修身》:
人生當立志,立志則應“志于道”。這是修身的起點,也是修身的重點和終點。
主席曾在《深化伙伴關系共促亞太繁榮——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階段會議上的發言》中講道:“中國古代先賢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人不能沒有理想,合作不能缺少方向。”其中引用的中國古代先賢的這句話出自于明代思想家王陽明的《教條示龍場諸生》:“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學者曠廢隳惰,玩歲偈時,而百無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主席借這句話,指出了人不能沒有理想,做事不能沒有方向。王陽明則認為立志是為學和為人的基礎和前提,志向理想不能立定,天下便沒有可以做成功的事情。他們都十分強調立志及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生當立志,目標和理想信念的樹立是修身為學做事的基礎和起點。志,是我們的目標和方向,立志,就是確立人生目標和理想,明確自己要做什么,做什么樣的人,立志關系著我們的人生道路。人生價值目標的選擇,決定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制約著人生所能成就的事業和人格。只有確立志向,才會明確努力的方向,才會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向著目標前進。一個人如果沒有志向,生活中就會沒有方向,沒有動力,就會隨波逐流,虛度年華,一事無成。如王陽明所講,各種工匠的技藝,也都是靠志向才學成的。志向沒有立定,就像沒有舵的船,沒有嚼子的馬,隨水漂流,任意奔馳,不知歸向何處。朱熹也提到:“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性理精義》卷七)沒有志向,就沒有方向,不知往何處用力。所以,志不立,事不成。
然而,現實中正處在人生重要階段的很多大學生實際上是沒有志或志不明,并沒有真正樹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在中小學階段,似乎都以考大學為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付出了很多努力。但這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目標,并不是人生的志向所在。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考上大學的同學,在階段性的目標實現以后,很多人不知道下一步朝哪個方向發展,因此便會感到失落,感到茫然,會手足無措,會松懈,會失去求知的熱情和學習的動力。這種情況的出現,正是因為我們沒有長遠的目標,當階段性的目標實現以后,我們就進入了一段無目的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快走出目標盲區,重新樹立目標,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地度過大學生活,才能正確地有意義地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重要階段。
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目標呢?每個人的追求是不一樣的,所以每一個人的目標也是不同的。有人以追求物質利益為目標,要掙大錢,謀求大量的物質財富;有人以事業成功為目標;有人以擁有權力為目標。而傳統文化則給我們提出了另一種更有意義的人生目標,即“志于道”。《論語·述而》中講道:“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這通常被看作是孔子教學的總綱目,教導人修身為學應當如此。其中,孔子明確地指出,為人求學首先要“志于道”,就是要以道為志趣。修身為學要立志,立志要志于道,如果一心向此“道”,志向高尚遠大,目標明確堅定,那么在修身為學過程中就能始終正其心,去其蔽,不入歧路,不被迷惑。
在傳統文化中,“道”是一個重要范疇。“道”本義為道路,引申為事物間的法則、規律。“道”包含所謂“天道”和“人道”兩方面內容。“天道”是指宇宙天地之本源和規律法則,“人道”是指人世間人們應當共同遵守的原則和規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準則,是社會道德準則和道德理想。“道”既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又是高層次的精神實體,又是社會道德原則,代表著高的存在本體與后的意義目標及價值歸依,因此“道”具有一種必然性的和至高無上的永恒的真理性,對人事與自然都有著根本性的指導統率作用。
在修身為學中,“志于道”的“道”則主要是儒家視野中的“道”。這個“道”,既是天地之道,又是人道,在傳統文化中,很多哲學家認為人道正是比附天道而產生的。儒家的“道”具有豐富的內容,是集政治、倫理、道德功能于一體的主宰性觀念,“道”是根本之德,是人生信仰的根本原則、政治理想和治國安民的戰略。這個“道”就是儒學的根本之道——“仁道”,其核心就是禮和仁。在傳統文化中,禮具體表現為君臣父子夫婦等等級名分,禮的深層含義是“親親”“尊尊”。禮是基本的行為規范,是國家社會秩序穩定和存在的根本,是一套現實而具體的社會制度,是人的立身之本,人因守禮而成仁,一切道德因禮而成德。如果說禮是人的外在規范的話,那么仁就是人的內在美德,仁是禮的內在根據,禮則是仁的外在體現,仁是一種內在的自覺的道德規范,是一種主觀化的道德修養和道德標準,通過仁的德性修養,外在的禮就會變成一種內在的自覺的道德規范。在儒家文化中,仁是理想人格的代表,是人之為人的精神和根本,是個體而關注整個人類社會和人類文明的存續和發展的。仁是基本的成人之道,是人走向人的必由之路。仁者愛人,愛是仁的基礎。愛人,就是推己及人,由對父母兄弟之愛而推廣到對一切人的愛,由孝悌而推及天下之人,達到“博施于民而濟眾”的境界。愛人,就是儒家所講的“忠恕之道”,即“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衛靈公》)。愛人是為了立人,立人則達仁,達仁則守禮,仁禮兼備則成人。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4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