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農田清潔生產技術評估的理論與方法(簡體書)
滿額折

農田清潔生產技術評估的理論與方法(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農業清潔生產技術是農業產業生態化發展的核心技術,也是工業化中期協調產業發展與資源環境壓力,加強農業可持續能力建設的技術選擇。本研究針對目前國內技術應用的價值評估相對薄弱,為政府決策提供技術支持力度不足的問題,以技術評估的政治訴求和社會意義為切入點,探明技術評估與技術補償內在的邏輯關係,初步建立多角度、多方法相結合的技術應用價值評估方法體系。研究科學運用意願價值評估方法(CVM),以我國貴州省黔東南自治州、雲南省大理州及河北省保定市為典型案例,定量分析不同區域典型農田清潔生產技術補償意願的影響機理,確定技術應用補償標準的閾值和估計值。研究創新性提出以技術補償標準的評價過程替代技術評估的價值判斷過程的研究思路,並進行了相關的實證印證;為決策中技術補償政策效能的提高提供指導參考,為實踐中技術應用障礙問題的解決提供方法依據。

作者簡介

周穎,1975年1月出生,北京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生態學專業理學博士,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業生態補償、農業清潔生產補償機制及循環農業理論與模式,共參加研究課題20余項,其中主持7項,作為主要成員參與課題19項;參加規劃項目13項。公開發表論文近30篇,其中第1作者19篇,通訊作者2篇;出版科技著作6部,其中專著l部,副主編2部,合著2部,合編1部,撰寫研究報告多份。
近年來,獲得的主要獎勵4項:①獲得2015年度北京市優秀工程咨詢二等獎,成果名稱:河南省盧氏縣特色生態農業發展規劃(第1完成人)。②獲得2015年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成果名稱:山東省臨沂市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第2完成人)。③獲得2012年度北京市優秀工程咨詢二等獎,成果名稱:石家莊市現代都市農業發展規劃(第3完成人)。④獲得2010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二等獎,成果名稱:三亞市熱帶特色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第2完成人)。

目次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農業現代化發展迫切要求推進農業清潔生產
1.1.2 農業清潔生產技術的應用亟須加強政策扶持
1.1.3 農戶缺乏環保動力成為技術推廣的主要障礙
1.2 研究意義
1.2.1 技術評估成為提高農業補貼政策影響力的重要支撐
1.2.2 技術評估是實現補貼政策項目預期目標的根本途徑
1.2.3 技術評估是破解清潔生產技術應用障礙的有效手段
1.3 研究目標
1.3.1 總體目標
1.3.2 具體目標
1.4 研究內容
1.4.1 研究內容
1.4.2 技術路線

2 農業清潔生產理論基礎與技術體系
2.1 農業清潔生產理念的產生
2.1.1 清潔生產思想的起源
2.1.2 清潔生產的理論內涵
2.1.3 農業清潔生產理念產生
2.2 農業清潔生產理論基礎及內涵特征
2.2.1 農業清潔生產的理論基礎
2.2.2 農業清潔生產的內涵
2.2.3 農業清潔生產的特征
2.3 農業清潔生產技術體系構成
2.3.1 農業清潔生產技術研究進展
2.3.2 農業清潔生產技術體系框架
2.3.3 農業清潔生產技術基本類型

3 技術評估與技術補償的內涵和關系
3.1 技術評估的內涵與特征
3.1.1 技術評估的內涵
3.1.2 技術評估的特征
3.1.3 技術評估的方法
3.1.4 社會研究的步驟
3.2 技術補償的內涵與特征
3.2.1 技術補償的內涵
3.2.2 技術補償的特征
3.3 技術評估與技術補償的關系
3.3.1 政治意涵和服務對象的統一性
3.3.2 辯證邏輯中事物本質的一致性
3.3.3 形式邏輯中事物自身的等同性

4 理論基礎、研究方法與研究進展
4.1 農業生態補償理論與實踐
4.1.1 農業生態補償的理論基礎
4.1.2 農業生態補償的政策實踐
4.2 農業生態補償標準確定的原理
4.2.1 生態補償標準核算理論與方法
4.2.2 清潔生產技術補償標準確定原理
4.3 環境物品非市場價值評估方法
4.3.1 直接市場價值評估法
4.3.2 間接市場價值評估法
4.3.3 假想市場價值評估法
4 4CVM方法理論基礎及研究進展
4.4.1 CVM方法的理論基礎
4.4.2 CVM方法的研究進展

5 技術應用價值評估方法體系構建
5.1 研究思路與框架結構
5.1.1 研究思路
5.1.2 框架結構
5.2 評估步驟與關鍵技術
5.2.1 評估步驟
5.2.2 關鍵技術
5.3 技術選擇與樣本容量
5.3.1 技術選擇的原則
5.3.2 樣本容量的確定

6 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典型案例實證研究
6.1 貴州省黔東南自治州案例研究
6.1.1 研究區域農業經濟現狀
6.1.2 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6.1.3 描述性統計分析
6.1.4 研究小結
6.2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縣調查案例研究
6.2.1 研究區農業發展現狀
6.2.2 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
6.2.3 樣本特征與技術選擇
6.2.4 描述性統計分析
6.2.5 研究小結

7 華北平原農業主產區典型案例實證研究
7.1 研究區域與數據來源
7.1.1 研究區域概況
7.1.2 數據來源
7.2 問卷設計與變量選擇
7.2.1 問卷設計
7.2.2 變量選擇
7.3 描述性統計分析
7.3.1 個體稟賦特征
7.3.2 生產經營特征
7.3.3 社會資源特征
7.3.4 環保認知特征
7.3.5 支付意愿與受償意愿
7.3.6 政策偏好特征
7.4 補償意愿影響機理分析
7.4.1 單因素統計分析
7.4.2 多元回歸統計分析
7.5 支付意愿擬合值的計量
7.5.1 模型構建
7.5.2 模型檢驗及修正
7.5.3 支付意愿擬合值計算
7.6 受償意愿擬合值的計量
7.6.1 模型回歸分析結果
7.6.2 模型的檢驗及修正
7.6.3 受償意愿擬合值計算
7.7 補償標準的確定
7.8 研究小結

8 農業清潔生產技術推廣的對策措施與建議
8.1 加強農業技術補貼政策立法
8.1.1 確定主要目標
8.1.2 遵循基本原則
8.1.3 明確資金來源
8.1.4 強化程序性規定
8.2 完善補貼政策運行管理機制
8.2.1 補貼的主要對象
8.2.2 補貼主要環節及范圍
8.2.3 補貼方式的選擇
8.2.4 補貼標準的確定
8.3 健全補貼資金管理監督機制
8.3.1 補貼資金的監督管理
8.3.2 補貼資金的準確到位
8.3.3 補貼管理的獎懲機制
8.3.4 補貼政策的長效機制
8.4 落實相關配套的扶持政策
8.4.1 實行項目管理模式
8.4.2 增強物化補貼力度
8.4.3 完善農機補貼政策
8.4.4 強化產品質量控制
8.4.5 加強技術宣傳培訓

9 秸稈粉碎還田技術補貼政策設計
9.1 總體要求
9.2 實施范圍
9.3 補貼機制
9.3.1 補貼對象
9.3.2 補貼標準
9.3.3 補貼方式
9.4 項目實施
9.4.1 項目申報
9.4.2 制定方案
9.4.3 落實責權
9.4.4 組織調查
9.4.5 作業核實
9.4.6 審核驗收
9.4.7 資金兌付
9.4.8 項目督查
9.4.9 績效評估
9.5 保障措施
9.5.1 加強組織領導
9.5.2 加強資金監管
9.5.3 創新工作機制
9.5.4 強化技術培訓
9.5.5 完善檔案管理
9.6 相關附件

10 結論與討論
10.1 創新之處
10.2 研究結論
10.3 研究討論
參考文獻

附錄
附件1:貴州省黔東南自治州農戶調查問卷
附件2:云南省大理州洱源縣農戶調查問卷
附件3:河北省徐水區農戶調查問卷
后記

書摘/試閱

《農田清潔生產技術評估的理論與方法》:
2.1農業清潔生產理念的產生2.1.1清潔生產思想的起源
工業革命以來。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社會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但同時也造成了資源過度消耗和日益稀缺,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從而大大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不得不開始對過去的經濟發展模式進行反思。重新審視經濟與環境以及環境資源間的關系。通過過去幾十年的環境保護實踐。人們逐漸認識到,僅依靠開發更有效的污染控制技術所能實現的環境改善十分有限,關心產品和生產過程對環境的影響。依靠改進生產工藝和加強管理等措施來消除污染更為有效,于是清潔生產戰略應運而生。
清潔生產的起源來自于20世紀60年代美國化工行業和污染預防審計,并迅速風行全球。“清潔生產”概念的出現,最早可追溯到1976年。當年歐洲共同體在巴黎召開“無廢工藝和無廢生產國際研討會”,會上提出“消除造成污染的思想根源”的思想,即清潔生產的思想。1979年4月歐共體理事會宣布推行清潔生產政策。70年代末期以來,不少發達國家的政府和各大企業集團(公司)都紛紛研究開發和采用清潔工藝(少廢無廢技術),積極開辟污染預防的新途徑,把推行清潔生產作為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的一項戰略措施。80年代國際社會高度重視清潔生產的發展,1984年、1985年、1987年歐共體環境事務委員會三次撥款支持建立清潔生產示范工程。1984年和1988年美國與荷蘭也相繼實施清潔生產。1989年,聯合國環境規劃(UNEPIE/PAC)正式提出了清潔生產的概念,即生產的全過程污染控制模式。其實質(含義)是把污染預防的綜合環境保護策略持續應用于生產過程、產品設計和服務中,從污染源的產生開始,減少生產和服務過程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性。
20世紀90年代,實施清潔生產成為國外重要的環境預防戰略。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大會通過的《21世紀議程》更明確地指出,工業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具體途徑是實施清潔生產。1996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又對清潔生產概念進行了修訂,認為“清潔生產是一種新的創造性的思想.該思想將整體預防的環境戰略持續地應用于生產過程、產品和服務中,以增加生態效率并減少人類和環境的風險”(呂志軒,2009)。1998年,在韓國漢城第五次國際清潔生產研討會上,代表實施清潔生產承諾與行動的《國際清潔生產宣言》出臺,到2002年3月,已有300多個組織在該宣言上簽字。清潔生產正在不斷獲得世界各國政府和工商界的普遍響應(楊再鵬,2008)。
清潔生產理念,自誕生以來迅速發展成為國際環保的主流思想,有力推動了世界各國的環境保護。各國在清潔生產實踐中不斷刨新,新的清潔生產思想、新的清潔生產工具大量涌現,豐富了傳統清潔生產。催生了新型清潔生產。發達國家清潔生產的驅動力主要來自政府導向和大型企業的自愿性。近年來.國外在推行清潔生產的企業試點示范、機構建設、政策制定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進展.清潔生產也成為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切入點而備受關注。2.1.2清潔生產的理論內涵
根據1996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定義。清潔生產包含了兩個全過程控制:生產全過程和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全過程。對生產過程.要求節約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削減所有廢物的數量和毒性。對產品生命周期,要求減少從原材料提煉到產品最終處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響。其核心是將環境、資源的考慮有機融人產品及其生產的全過程。其結果是生產過程對環境的友好及資源的節約。
清潔生產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對生產過程與產品采取整體預防的環境策略,減少或者消除它們對人類及環境的可能危害,同時充分滿足人類需要。使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的一種生產模式。清潔生產貫穿于工農業生產的全過程,即從產品開發、規劃、設計、建設到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從原材料加工到產品、產品使用、廢品的再資源化各個環節(楊再鵬,2008)。由此可知。清潔生產的理論內涵至少包括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