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大夏書系‧語文課堂變革的創意策略:周一貫談好課的應有樣態(簡體書)
滿額折

大夏書系‧語文課堂變革的創意策略:周一貫談好課的應有樣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價
:NT$ 270 元
優惠價
87235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語文教育研究專家周一貫,近年來致力於語文課堂改革與創新的研究,他從課程建設、傳統文化教育、生本課堂、翻轉課堂、低碳課堂、“互聯網+”、課堂統整、核心素養等八個方面,系統總結了近十年的語文教育觀察和思考,揭示了語文課堂變革的有效路徑和創意策略,描繪了好課的應有樣態,為一線語文老師構建魅力語文課堂提供了範例和樣本。

作者簡介

周一貫,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語文教育研究專家。全國嘗試教育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全國語文板書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在多所學校任顧問。曾任浙江省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浙江義務教育教材小學語文編委會副主編等。從事語文教學和研究60年,在國家級、省級報刊發表教育論文1400餘篇,出版《小學語文文體教學大觀》《語文教學方法論》《語文教學改革研究概況》《語文教學優課論》《閱讀課堂教學設計論》等著作百餘部。

名人/編輯推薦

*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語文教育研究專家周一貫最新力作。
*著眼于語文課堂研究,系統總結課堂變革的創意策略,展示魅力課堂的構建藝術,讓學生站在課堂正中央。
*切准課堂變革的時代脈搏,就特色課程、翻轉課堂、“互聯網+”、 核心素養等提供可複製的範例。
*系統總結近十年語文課堂觀察與研究,描繪了語文好課的應有樣態。

前 言
把握語文好課創意的世紀脈動
歷史是以歲月書寫的,如果年度只是一個節點,那麼世紀之交往往具有“全息元”的內涵與意義。
中國教育改革在21世紀初呈現的景觀,也有著這樣的意義――
始於1999年的第八次課程教材改革,提出了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的課程標準(實驗稿),並相應編寫施行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進入21世紀,至2010年,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的語境下,又完成了對課程標準的修訂,並正式予以頒佈。2016年,部編的“義務教育教科書”正式面世。十年課改和《規劃綱要》的實施,極大地革新了中國的基礎教育,對語文課程的建設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更給語文教師帶來了許多新概念、新內容、新思想、新策略。
改革開放的大潮如此洶湧,社會文明的進步如此迅猛,教育革故鼎新的風景又如此明麗。這一切都給21世紀初語文教育的歷史記錄留下了光輝的篇章。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失去了對世紀脈動的感悟,淡化了對腳下大地的熱愛,失去了對時代節拍的理解和響應,追尋好課的創造之花必然枯萎,教師的專業發展步伐也將因此失去速度和力度。由此看來,語文的改課舉措、好課策略,都必須以課改的世紀脈動為節拍。
“課改”(課程教材改革)必須落實於“改課”(改革課堂教學),這是因為課改的決勝環節在課堂。“十三五”規劃把提高教育質量放在教育發展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這就意味著,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質量時代”。這也就不難理解,體現新質量的“好課”必然會成為語文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好課,是一種對課堂教學的價值判斷。好課的縱向發展,無疑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概念,有著鮮明的時代印記和課改進程中被發現、被實踐的諸多公共理性。好課的橫向發展,則更為注重如何把課改的時代成果具體落實到學生的生命成長之中,落實到課堂教學的理念、形態、模式、策略之中,為未來社會造就創新一代。為此,筆者在本書中將從與語文教育改革有很多相關性的八個方面進行梳理闡述:新課改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師被動執行課程的狀態,而成了站在課程改革潮頭的創導者(第一輯);新課改強調的“讓兒童站在課堂正中央”,正在成為公共理性(第二輯);新課改在調整“教”與“學”的關係上,義無反顧地主張課堂應由“唯教”向“導學”翻轉,重建學生的自信心與自動力(第三輯);新課改呼喚綠色的低碳課堂,主張課堂的“小生態”必須實現新平衡(第四輯);新課改呼應“互聯網+”的時代旋律,尋求語文教學“新質量觀”的實現(第五輯);新課改推進了語文教育在統整中實現超越,讓語文真正成為生命的存在與表現(第六輯);新課改直面未來社會的挑戰,努力踐行以培育“核心素養”為靶向的語文好課新策略(第七輯);新課改在語文教育實踐與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對接方面,開始取得不俗的成績(第八輯)。當然,今天的新課程改革全景對語文教學好課的召喚還不只是這八個方面。誠如中國教育科學院院長田慧生所言:“時至今日,我國課堂教學改革還沒有走出傳統經典教學體系的羈絆和束縛,師生的教與學關係沒有得到根本性調整,學生被動地學,教師強制性、捆綁式引導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人民教育》2016年第20期)因此,從以上八個方面進行審視,只能是筆者一個角度的識見,筆者更希望能夠聆聽來自讀者的批評指正。
同時,語文教育從本質上說,其實就是一種生命化的哲學探求,有著自己的“詩”和“遠方”。它不可能窮盡於一隅。因此,筆者也只能永遠在路上,一邊埋頭踐履,努力研究;一邊溫暖期待,守候花開。
周一貫
2017年9月8日晨于容膝齋

目次

目錄
前言 把握語文好課創意的世紀脈動 / 001

第一輯 教師要有課程建設的勇氣
語文課改:在整合中實現課程的超越 / 003
課程:改革“教”的“供給側” / 010
“微課程”:教育人性化的時代之舞 / 018
語文戲曲課程開發的成功樣本 / 024

第二輯 讓兒童站在課堂正中央
生本:語文教育的原點思維 / 033
在課堂裡“尋找”兒童 / 043
“教什麼”“怎麼教”與“為誰教” / 049
新“課標”的主導價值追求 / 055

第三輯 由“唯教”向“導學”翻轉
翻轉課堂:重建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自動力 / 063
學與導,尋求語文課堂形態的深度變革 / 068
翻轉課堂:越界與回歸帶來的教學挑戰 / 076
語文課,請多讓學生享用“自助餐” / 085

第四輯 低碳課堂讓教學更有效
“漸近自然”與低碳課堂 / 097
小語教學必須擺脫“高耗低效”的夢魘 / 104
語文教學呼喚低碳課堂 / 111
課堂:警惕“流行”的軟暴力 / 118

第五輯 “互聯網+”時代的教學變革
“互聯網+”思維鏡像中的語文教學變革 / 127
閱讀課堂新常態:“1+X” / 134
兒童習作在網絡“自寫作”時代的履新 / 142
重構以“讀寫一體”為本位的語文教學體系 / 150

第六輯 在統整中實現課堂超越
整合:語文在體制內外的碰撞與交集 / 159
語文課堂的“超文本”結構 / 167
語文教學:堅守本色與適度“混搭” / 173
綜合性學習:跳出語文學語文 / 182

第七輯 核心素養:給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須瞄準“核心素養” / 191
語文課堂改革的五大發展新走向 / 196
關注課型,感知“改課”的風向標 / 204
“後作文時代”:在自由表達中提升核心素養 / 210

第八輯 民族傳統文化:“漢語文”教育之魂
“課標”語境中的語文傳統教學經驗審視 / 219
由國民的“文字功底”反省識字教學問題 / 230
用“中國功夫”教學中國語文 / 238
古詩文誦讀與語文教學傳統經驗的承傳發展 / 245

書摘/試閱

“互聯網+”思維鏡像中的語文教學變革
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商貿、互聯網+出版、互聯網+通行、互聯網+教育,或者互聯網+某一其他的傳統專業或行業,都會極大地改變其業態,呈現出一派全新的氣象。互聯網在未來的數字化時代顯然還會一直發展前行。這種奇特的變革,表面上看是一種運行方式的變化,但從本質上說,卻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是一種新的思維鏡像,它改變了這個世界為人們所熟悉的傳統景觀。邱華國在《一位名校長對教育的破壞性設計》一文中,對“移動互聯網思維”的問題作了一些思考,認為如“C2B”反向定制思維、“粉絲化”思維、“信息對稱”思維、“品牌”思維、“大數據”思維、“開放化”思維、“極致”思維、“碎片化”思維、“移動化”思維等,都可以遷移到教學改革中來。(《教師博覽》,2015年第8期)雖然這些思維的移植並不都完全適合教育的客觀規律,有待變通和改造,但對於“互聯網+”的思維原點的開掘卻給人以很大的啟發。
“互聯網+”時代的思維方式,其共同的特徵是發掘事物之間本然的深度聯繫和融通,以求在統整、融合中的創新發展。數字化為這種統整、融合構築了最有效的平臺。須知科學技術的發展歷來總是朝兩個方向推進的,一個是不斷地分化,一個是不斷地整合。以化學為例,細化分裂出現了有機化學、無機化學,而不斷整合又衍生出了量子化學(與物理學融合)、生物化學(與生物學融合)。細化固然很重要,但不同程度的整合卻往往可以使我們更接近“順乎天而應乎人”(《周易·革卦》)這一無限精彩的真理世界。
由此總觀“互聯網+語文教學”,也從根本上體現著當下語文教學變革的總體走向。中國語文教學歷來倡導“以閱讀為本位”,似乎教語文就是教閱讀,其他都不是問題。一本語文書基本上就是一本閱讀課本。在語文未曾獨立設科的幾千年的漫長歲月裡,讀經明道是主體,閱讀地位之重要是毋庸置疑的;即使在語文獨立設科百年之後,也一樣秉承以閱讀為本位的傳統。當然,閱讀對於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我們都不會懷疑,但“讀”畢竟不是語文教學的“唯一”。特別是在“互聯網+”這種思維鏡像裡,人們已經開始思考:作為語文教學組成的各部分,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學習實踐活動等,都不應該各立門戶、畫地為牢、互不相干,而應當從人為的過分窄化、僵化的傳統藩籬中突圍,以“學生的生命成長”為取向作整合,向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總目標靠攏,走總體把握、綜合推進的新路。應當把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與培養兒童在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中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結合起來,確立“互聯網+”時代的語文教學變革新常態。
提出研究在“互聯網+”思維鏡像中的語文教學變革,不是主觀臆想的產物,而是要對千姿百態的語文改課實踐探索,作相互聯繫的、抽象的理性分析,並從中發現其共通的、富有時代性與前沿性的規律。之所以要梳理總結規律,是因為要用它去觀察指導教學實踐活動,以求得驗證和深化。
那麼,哪些語文教學實踐在由“課改”到“改課”的有效探究中,共同揭示著“互聯網+”時代語文教學變革的基本走向呢?
一、文本+文本的“群文閱讀”
小學生課堂閱讀總量太少嚴重影響著兒童閱讀能力的提升,這一直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沉屙。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一代一代的名師都在為此作殫精竭慮的思考和探索。早期的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斯霞、霍懋征等採取的方法是加快閱讀教學進度,從而騰出四分之一的時間來做補充閱讀,這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之後,又有教師採用“讀一篇(課本教材)帶一篇(課外補充文本)”的方法,走擴充閱讀與對比閱讀的“雙贏”之路。近年來在“互聯網+”思維的啟迪下,出現了“文本+X文本”的“群文閱讀”策略,即教師在一個單位時間內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聯的一組文章(三四篇不等)。這種“群文閱讀”在本質上已經是一種帶研究性的“參讀”。閱讀學認為,閱讀的展開並非單純直線式的順序,而是一個互為參照的網絡。任何一篇或一本讀物都必須有幾篇或幾本參照讀物才能為讀者所完全讀懂。(李佳成,《閱讀辭典》)特級教師蔣軍晶在創導群文閱讀方面不遺餘力,他認為這種閱讀的課型既能加快學生的閱讀速度,提高閱讀能力,增加閱讀量,又能夠培養學生對讀物的理解探究和感悟。教師在指導群文閱讀時,要把這種功能有意地凸顯出來。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充分關注群文之間互補互參的結構化特點。這裡的“+”不只是文本與文本簡單的物理性積累,更應當有化學性聚合中的新變化和新生成。
二、課文+單元整體的“單元教學”
小學語文教材歷來基本上都是按單元編課文的,一個單元有一個統領的主題,或按思想教育編主題,或按課文文體分主題,或依作家作品定主題,或照語文訓練項目劃主題,等等。所謂單元教學就是以語文單元化教材為依據,把一個單元教材作為一個教學單位,進行整體教學的一種方法。(朱紹禹,《語文教育辭典》)就單元教學而言,早在20世紀初的歐美教育中就已經產生了這一概念,較早明確提出“單元教學法”一詞的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莫裡森。我國雖然在20世紀30年代就有提倡並嘗試,但真正興起卻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彼時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對單元教學法都有所突破,並形成了自己的特點。
問題在於,當下“互聯網+”時代的“課文+單元整體”的“單元教學”實踐,在理念和策略上已與傳統的“單元教學法”不可同日而語。之前的“單元教學法”更多地體現於各篇課文在教學時均能聯繫單元的主題,如今的單元教學,按葉根娟老師的認識是更強調從單元整體入手,佔領思維高度,對整體單元有一個客觀思考和通盤把握,以單元主題為軸貫穿始終,刪繁就簡,主次分明,並輔以多樣化的閱讀配餐,致力於表達能力和綜合性學習能力的生長,以提高語文教學整體效率。(《單元整體:走出“碎片化教學”的泥淖》)顯然,以系統論為指導,教師對單元作整體教學規劃,學生對單元教材作整體先學,然後對單元教材內容分清主次、刪繁就簡,作讀寫一體化整合推進,淡化傳統的分課教學,正在形成一種全新的“互聯網+”時代的新單元教學格局。
三、閱讀+學習實踐活動的“開放語文”
學習實踐活動在“課標”中稱“綜合性學習”,具體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這就可以理解為其指向是“大語文”――生活的語文和開放的語文,從根本上體現了母語課程的本質特徵。“綜合性學習”要求必須聯繫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開展學習活動,本身就體現了“互聯網+”的時代精神和整體思維特徵,也更具有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價值。所以,如何把閱讀、寫作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體驗機會,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也就更容易受到各地人們的關注。如浙江省教育廳《關於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中就特別強調:“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積極探索綜合實踐活動校本化實施的有效途徑,建立學生參加社會活動的有效機制,確保課程計劃內三四年級每學年不少於5天、五至九年級每學年不少於10天的社會活動的時間。”
“閱讀+學習實踐活動”,就是在有些課文閱讀中結合教材內容開展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訪問、調查、遊覽、公益活動和勞動,等等。學生的文本閱讀與學習實踐活動相結合,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閱讀、寫作的能力,而且學生會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真正的體驗和感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勞動觀念、集體觀念、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以更好地滿足“互聯網+”時代對未來一代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要求。
四、閱讀+習作的“指向寫作的閱讀課”
“指向寫作的閱讀課”是著名特級教師管建剛積極創導的一種讀寫一體化的語文教學理念,受到中國小語界的普遍關注。可以認為,這是管建剛繼他的“作文教學革命”之後的又一場“革命”,充分體現了“互聯網+”的時代特色和思維特徵。在我國的語文教學發展史上,閱讀和作文是有著嚴格分野的不同疆域。雖說我們有所謂“讀寫結合”的傳統教學經驗,但在教學實踐中,二者卻是難以結合的兩張皮,因為嚴重缺失了可供結合的具體操作方略和聯繫途徑。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指向寫作的閱讀課”相當明確地指明了讀寫結合的內在機制和實現“結合”的方向與通道。具體地說,也就是以寫導讀、以讀促寫、讀寫一體、整體推進。當然,在實踐運作層面,它要受到各方面的檢驗,問題就會複雜得多。因此,要確立一個比較典型的“指向寫作的閱讀課”課堂樣本,還存在一定距離,有待我們的共同努力。如閱讀有其獨立的知識與能力的培育體系,在“指向寫作的閱讀課”中如何防止閱讀的扁平化、邊緣化是應當關注的話題;另一方面,“指向寫作的閱讀課”不僅僅是指向寫作技巧,這裡更主要的應是在閱讀中如何揣摩課文作者用詞遣句、立意謀篇的功夫。特別是準確、生動、鮮明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恐怕是比寫作技巧更為重要的方面。當然,所有的新生事物都有一個不斷成長發展的過程,所以“不夠成熟”不是問題,而它所體現的前衛理念,才是我們最應該珍惜的。
五、習作+自媒體影響的“自由表達”
北京一名六年級女孩作過的一份“小學生微信使用情況調查”表明:90%的小學高年級學生都使用微信,平均每一個同學有10到50個微信好友,10到20個微信群,名稱有“EXO星際學院”“英雄戰歌會”“三個偷彈賊”“薔薇妙女群”“三個火車狗”……甚至還有“被老師罵了”和“問作業”群,等等。這說明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自媒體”時代,即任何個人都可以擁有同他人聯繫、表達和交流的個人媒體。這是一種私人化、平民化、普及化、自主化的新聞傳播工具,使每一個普通人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後,可以相互表達交流。在自媒體中,最有代表性的博客、微博、微信、論壇等網絡社區,不僅深刻改變了人們的觀念、生存狀態和自我認識,也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寫作、對交流、對分享的理解。正是在這個根本點上,推動了人們個性的、自由表達的、交際的寫作觀,這當然也為寫話、習作教學,展開了一個新的全視野景觀。
“習作+自媒體影響”的小學寫作教學,把作文課歷來讓人望而生畏的“要我寫”開始向“我要寫”轉化,讓寫作更多地有了自我表達的需求;同時,學生也開始逐漸習慣於寫作就是表達自己的思想,想說什麼就寫什麼;另一方面,也逐漸不再拘泥于作文的形式、字數,而向關注內容轉化……所有這一切都能夠讓學生把作文視為要用另一種言語(特別高雅動聽的),按照命題的嚴格規定性,道循一定的章法、技巧,寫出為成人社會所喜歡的,有一定字數的文章,逐漸轉向於想說什麼就寫什麼,有話即長、無話即短,一切為了表達和交流的需要。於是,寫作就有可能真正成為思想的真情交流和自由表達。所以,習作與自媒體影響的相加,正在成為當下的寫作教學改革的主體走向,無疑也是“互聯網+”時代之光在寫作教學中的有益投射。
六、全課型+微課型的“生活化語文”
中國語文教學歷來以閱讀為本位、以課文為中心,常按一篇課文從識字學詞到初讀課文,從讀通課文到深解課文的程序組成全課型的教學全程。然而在語文教學更為關注語言文學、語言文化乃至語文生命時,它的內涵變得空前豐富起來。拓展性課程的設計,不只是有“全課程”(40分鐘一節),也有了“微課程”,出現了“趨微”新樣態,即在課堂中加入某種“微課程”,如“微演講”“微報道”“微故事”“微寫作”“趣味漢字”“笑話中的語文”“漢字聽寫大賽”“比比查字典”等,只占時三五分鐘,被安插在語文課堂的課始預熱之中。每當預備鈴響起,學生就很快投入在這類微課型的“准遊戲”之中,由學生自主推進。如一位教師針對班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差的問題,設計了“微報道”:讓學生按座次輪流,在每節語文課開始時,由一位學生在講臺前用三兩分鐘報告一則或國內國外,或家庭校園的“信息”。由於能細水長流、日積月累,其訓練效益之顯著常會超出預期。顯然,這樣的“微”不是“微不足道”,而是“從微知著”。這種在全課型中插加“微課”的做法同樣體現了“互聯網+”的思維特點。
海涅曾經說過:“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課題,解決了它就把人類向前再推進了一步。”“互聯網+”的時代,已體現了信息革命的強大威力,深刻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語文教學的改革創新自然也無法擺脫它的影響。這也就是我們必須以新的思維方式來審察和把握語文從“課改”到“改課”發生的深刻嬗變的理由所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