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7/10,三民書局週年慶暖身活動,簽到拿好禮
分布式信息融合:理論與方法(簡體書)
滿額折
分布式信息融合:理論與方法(簡體書)
分布式信息融合:理論與方法(簡體書)
分布式信息融合:理論與方法(簡體書)
分布式信息融合:理論與方法(簡體書)
分布式信息融合:理論與方法(簡體書)
分布式信息融合:理論與方法(簡體書)
分布式信息融合:理論與方法(簡體書)
分布式信息融合:理論與方法(簡體書)
分布式信息融合:理論與方法(簡體書)
分布式信息融合:理論與方法(簡體書)
分布式信息融合:理論與方法(簡體書)
分布式信息融合:理論與方法(簡體書)
分布式信息融合:理論與方法(簡體書)

分布式信息融合:理論與方法(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價
:NT$ 528 元
優惠價
87459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系統深入地闡述了分布式信息融合的理論與方法,作者將自己在信息融合方向的研究成果和對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與成果的理解及對其中錯誤的修正意見奉獻給相關專業的研究人員,以促進和引領國內分布式信息融合領域的發展和應用。 全書共11章,主要介紹了信息融合學科及其向分布式發展的動因、趨勢和挑戰性問題,分布式信息融合中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分布式融合系統的結構與估計算法,多傳感器特別是無線傳感網絡(WSN)面對的分布式目標聯合檢測理論和實現算法,多傳感器多目標跟蹤中各類分布式融合準則和關聯度量指標,分布式目標分類識別的特徵、類型、結構和分類方法,分佈環境中的威脅估計方法,一致性數據融合的概念和多傳感器分布式管理算法以及分布式融合發展的理論基礎等內容。 本書可作為信息融合學科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的參考學習用書,也可供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及從事相關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趙宗貴,研究員級高#工程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院特殊津貼,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曾任電子工業部第#十八研究所科技委主任、副總工程師等,以及空軍、海軍、陸軍多項大型電子系統工程主師、總師,長期從事C4ISR系統論證、設計和研製工作,曾任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電子部科技進步特等獎、部委科技進步獎多項和光華科技基金獎。主要從事分布式信息融合技術和C4ISR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


信息時代產生的網絡中心戰(NCW)催生了分布式信息融合。其概念、技術與方法對基於網絡的軍事領域態勢感知及民用領域環境感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因而有學者認為,分布式信息融合已成為與大數據和雲計算並駕齊驅的改變人類傳統觀念的當代信息處理技術之一,是當今信息融合學科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本書主筆趙宗貴研究員自1965年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以來,一直在C4ISR領域工作,是我國信息融合學科的開拓者之一。1993年2月,他把美國JDL融合專家E L Waltz與J Llinas的專著《多傳感器數據融合》一書引入國內,成為促進我國信息融合學界發展的里程碑。近三十年來,他與其團隊一直從事戰場態勢感知信息融合領域的理論、方法和工程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作為我國信息融合學會指導委員會委員,趙宗貴研究員多次應邀在全國信息融合年會做報告並在國內外相關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和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的博士生導師,先後培養了信息融合領域十余名博士和二十余名博士後;領銜研製的我軍多軍兵種C4ISR系統裝備應用于陸、海、空軍,填補了多項空白,為我軍指揮信息系統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1993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8年被國務院授予自然科學類“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近二十年來,趙宗貴研究員以敏銳的眼光和扎實的專業功底,一直跟蹤和致力於分布式融合領域的研究。本書是他繼《信息融合概念、方法與應用》《信息融合工程實踐――技術與方法》兩部專著後,又一部信息融合領域的力作,展現了他在分布式信息融合領域的研究和工程應用成果。本書的第一個特點是創新性,清晰地描述了與傳統集中式融合不同的分布式融合新概念、新問題和新方法,如分布式融合中的相關性、信息重用、信息價值等新概念,以及有界協方差控制、信用估計和效用計算等新方法;第二個特點是前瞻性,分布式融合位於融合學科前沿,是面向信息時代分布式應用產生的,建立了分布式信息融合的相關性準則、精度準則和分級融合方法,以及作為理論基礎的概率假設密度濾波和基數概率假設密度濾波等具有前瞻性的分布式融合理論和方法;第三個特點是綜合性,本書幾乎包含了當前分布式融合領域所有已經出現的研究成果,如分布式融合結構,分布式目標檢測、分類識別與跟蹤算法,分布式威脅估計,以及分布式感知資源管理算法等,為進一步研究分布式融合奠定了基礎;第四個特點是應用性,本書是作者從工程技術研究實踐中總結經驗撰寫的,具有顯著的應用特徵,從書中所述的網絡中心戰對分布式信息融合的需求和應用案例可以看出這一點。
本書的出版和發行將會推動和繁榮我國信息融合學科理論和技術的研究,並產生很大的社會和軍事效益。期望趙宗貴研究員及其團隊為我國信息融合學科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 費愛國
2016年12月

前 言
由於分布式應用的驅動,關於分布式信息融合的一些技術和方法由來已久,但直到21世紀初才出現分布式信息融合這一新概念,其含義是將傳統集中式的單點信息融合擴展為多點網狀信息融合。在步入信息時代的今天,信息技術、信息產品及人類觀念的信息化正在使當今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之一就是全球範圍內人類活動正在加速向分布式擴展,包括行業內分布式經營活動、多行業分佈貫通、大範圍信息分佈共享,以及大範圍/多業務分佈應用交互等正在成為產生分布式感知應用需求的持續動力。特別是在當前這場新軍事變革所產生網絡中心戰需求的驅動下,無處不在、隨時可用的網絡連接支撐著分布式信息融合技術與應用的迅速發展。美國國防部實驗室聯合理事會(JDL)數據融合專業組於2005年將分布式信息融合作為信息融合學科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旨在實現信息融合在技術上與信息網絡的緊密耦合,在應用上與分布式需求,特別是網絡中心戰的分布式戰場感知需求緊密耦合,以使信息融合科學具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活躍的生命力和更深入的邊緣學科凝聚力,從而對信息時代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研與實踐活動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支持。
與計算機網絡合為一體的網狀分布式信息融合結構產生了與傳統單一點狀集中式融合結構大不相同的新概念、新技術和新方法。其中既有從集中式融合引申出來、向分布式融合擴展的概念和方法,又有分布式融合特有的創新概念和方法,以及取自其他學科用來解決分布式融合新問題的技術和方法,如與集中式融合完全不同的相關性概念,網絡融合結構和信息圖產生的信息重複計入(重用),反復分布式信息融合中的共用過程噪聲和共用先驗信息,多傳感器協同探測、信息接入與傳輸路徑、網絡節點的信用估計與信息交換對象的選擇、節點自利行為與利它行為的全域控制,以及在系統資源(網絡帶寬、探測傳感器、融合軟件、信息效用、信息成本等)統一約束下的融合網絡結構優化等都是分布式信息融合出現的新概念和新問題。此外,由於集中式融合中的兩個統計獨立性假設(不同來源信息相互獨立、不同時間信息相互獨立)在分布式信息融合中已不再成立(不能夠忽略),因此在分布式目標檢測、分布式目標跟蹤、分布式目標識別及分布式估計算法中都出現了許多有待解決的技術和方法。到目前為止,國際信息融合學界,特別是JDL頂級融合專家們將該融合方向的論文彙編成專著出版。其中包含了近十年來關於分布式信息融合的重要研究成果。這些專著主要有:
David L. Hall, Chee-Yee Chang, James Llinas, Martin Liggins ll, Distributed Data Fusion for Network-Centric Operations, 2013.
Panl M. Salmon, Neville A. Stanton, Guy, H., Walker, Daniel P. Jenkins edt., Distributed Situation Awarness: theory,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to teamwork, 2009.
David L. Hall, John M. Jordon. Human-Centered Information Fusion, 2010.
Erik Blasch, éloi Bossé, Dalc A. Lambert edt., High-Level Information Fusion Management and Systems Design, 2012.
Dvaid L. Hall , Sonya A. H. MeMullen. Mathematical Techniqus in Multisensor Data Fusion, 200 4.
Martin E. Liggins, David L. Hall, James Llinas, edt., Handbook of Multisensor Data Fusion-Theory and Practice, 2009.
這些專著中的研究成果大多處於理論和方法層面上,工程應用以集中式融合向分布式擴展的成果居多,創新成果應用尚不多見,但從中可以看出分布式信息融合的廣泛需求和廣闊應用前景。
國內自2009年成立信息融合分會以來,信息融合理論和方法研究及技術應用得到了迅速發展。自2005年以來,筆者一直跟蹤分布式信息融合方向發展動態,並進行該領域的研究,包括對已有分布式融合方法和應用技術進行總結和提升,以及開展分布式信息融合新方法研究。筆者曾在全國信息融合第二屆年會(2010年杭州)上做了分布式融合結構與應用的報告,並在2012年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專著《信息融合概念、方法與應用》中,以一章的篇幅描述了分布式系統中的信息融合結構、原理、算法及工程應用的結構與案例。筆者還在國內工業部門和高校、軍事研究院所和院校舉辦信息融合講座,培訓分布式融合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上海交通大學史習智教授主持翻譯出版了美國頂級融合專家David L.Hall,Chee-Yee Chang,James Llinas編輯的論文集《面向網絡中心戰的分布式數據融合》。國內高校和企業對分布式信息融合領域的研究也開始起步,主要單位有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海軍航空工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以及一些國防工業集團的研究所,如中國電科集團28所、中船重工集團709所和716所等。在這期間,國內陸續出現一些關於分布式信息融合的論文,但關於分布式新概念和新方法的研究基本上處於理論、概念和方法層面上,在應用層面上,與國外狀況類似,主要是從傳統集中式信息融合擴展的一些成果,如多傳感器分布式檢測、分布式目標跟蹤與分類識別等。分布式結構與估計算法也有一定程度的應用。
本書出版的動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響應我軍在信息化轉型中,保衛國家領土、領海和領空主權所面臨的信息化戰爭對分布式感知的需求;第二個是筆者將自己在信息融合方向的研究成果和對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與成果的理解及對其中錯誤的修正意見奉獻給有關研究人員,以促進和引領國內分布式

目次

第1章 信息融合及其分布式發展概述
1.1 信息融合技術發展沿革
1.2 數據融合模型的概要分類
1.3 JDL數據融合過程模型
1.3.1 JDL數據融合結構模型
1.3.2 JDL頂層融合模型的演變
1.3.3 JDL融合頂層模型的主要功能
1.4 Endsley態勢感知模型
1.5 影響信息融合學科發展的相關動向
1.6 信息時代對分布式信息融合的需求
1.7 分布式融合面臨的主要挑戰
參考文獻
第2章 面向網絡中心戰的分布式信息融合
2.1 網絡中心戰(NCW)的概念及背景
2.1.1 新軍事變革與聯合作戰
2.1.2 新軍事變革與信息化
2.1.3 新軍事變革與網絡中心戰
2.2 網絡中心戰(NCW)中的信息價值
2.2.1 網絡中心戰(NCW)中的信息價值概念
2.2.2 網絡中心戰(NCW)中的價值鏈
2.2.3 最優行動的期望效用
2.3 網絡中心戰(NCW)中的認知問題
2.3.1 認知的概念
2.3.2 認知的本質和過程
2.4 網絡中心戰(NCW)中的自組織和自同步
2.4.1 網絡中心戰(NCW)的主要特徵
2.4.2 自組織的概念和效用
2.4.3 自同步的概念和效用
2.5 分布式信息融合在網絡中心戰(NCW)中的作用
2.5.1 分布式網絡中心戰(NCW)與分布式信息融合
2.5.2 信息融合對網絡中心戰(NCW)價值鏈的貢獻
2.5.3 信息融合在網絡中心戰(NCW)認知中的作用
2.5.4 信息融合在網絡中心戰(NCW)指揮控制中的作用
2.6 分布式信息融合中的挑戰性問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分布式信息融合中的新概念和新方法
3.1 引言
3.2 分布式信息融合概念與問題概述
3.3 控制相關信息融合誤差的有界協方差增長方法
3.3.1 有界協方差增長控制方法的概念和應用背景
3.3.2 BCI模型
3.3.3 分散式目標跟蹤誤差分析案例
3.4 傳感器協同方法
3.4.1 極大和算法模型
3.4.2 極大和算法約束條件與模型求解
3.4.3 基於極大和算法的多傳感器協同跟蹤案例
3.5 自利平臺的優化協調方法
3.5.1 概念與背景
3.5.2 目標跟蹤中的多代理協調問題
3.5.3 目標跟蹤MAS模型的效用評價函數
3.5.4 考慮信道衰減的信息多級最優傳輸路徑
3.5.5 基於拍賣機制的網絡帶寬優化分配
3.5.6 仿真案例
3.6 合作對象信用估計
3.6.1 合同的期望效用與協方差的概念
3.6.2 基於獨立貝塔分佈的合同信用估計
3.6.3 基於卡爾曼濾波的異類服務合同信用估計
3.6.4 合同信用模型仿真驗證案例
3.7 基於人―代理集合體(HAC)的分布式信息融合
3.7.1 問題的提出
3.7.2 人―代理集合體(HAC)中的用戶精煉
3.7.3 人―代理集合體(HAC)中的用戶控制與管理
3.7.4 用戶在人―代理集合體(HAC)系統評估中的作用
3.7.5 人―代理集合體(HAC)設計中的挑戰與機遇
3.8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分布式融合結構與估計算法
4.1 引言
4.2 分布式信息融合結構
4.2.1 融合結構的依賴因素
4.2.2 融合結構與依賴因素之間的關係
4.2.3 分布式融合結構的選擇基準
4.2.4 分布式融合結構分類
4.3 分布式融合信息圖
4.3.1 單連接信息圖
4.3.2 無反饋層次融合的多連接信息圖及連接轉換
4.3.3 有反饋層次融合信息圖及連接轉換
4.3.4 對等式分佈融合信息圖及連接轉換
4.4 分布式估計算法
4.4.1 分布式估計概述
4.4.2 貝葉斯分佈估計中的重複信息去除原理
4.4.3 最優貝葉斯分佈融合算法
4.4.4 次優貝葉斯分佈融合算法
4.4.5 高斯分佈或帶有誤差協方差估計的全域估計
4.5 目標跟蹤中的分布式估計
4.5.1 問題描述
4.5.2 確定性動態過程
4.5.3 非確定性動態過程
4.6 對象分類識別的分布式估計
4.6.1 對象分類的分布式識別結構
4.6.2 對象分類的分布式識別算法
4.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多傳感器分布式目標檢測
5.1 分布式檢測問題描述
5.1.1 集中式與分布式檢測
5.1.2 分布式檢測結構與模型
5.2 基於LRT的分布式檢測方法
5.2.1 貝葉斯分布式檢測
5.2.2 基於LRT的奈曼―皮爾遜檢測方法
5.2.3 基於LRT的融合檢測邏輯設計
5.3 基於計數表決規則的WSN檢測方法
5.3.1 計數表決檢測方法
5.3.2 多傳感器全域表決檢測準則
5.3.3 不同性能傳感器的全域表決檢測通用模型
5.3.4 同類傳感器表決檢測通用模型
5.4 基於虛發現率的分布式檢測門限控制
5.4.1 統計學中的多比較問題
5.4.2 基於FDR局部門限控制的全域優化檢測算法
5.4.3 基於FDR的分布式檢測系統設計
5.5 相關情況的分布式檢測
5.5.1 基於相關觀測的最優分布式檢測研究現狀
5.5.2 基於相關局部判定的最優分布式檢測研究現狀
5.5.3 進一步說明
5.6 非理想通信信道下的分布式檢測
5.6.1 概念與模型
5.6.2 考慮信道衰減的分布式檢測規則
5.6.3 基於部分信道狀態的分布式檢測
5.6.4 具有非信道狀態信息的分布式檢測
5.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航跡融合與航跡關聯――分布式多目標跟蹤要點
6.1 引言
6.2 航跡融合的概念與模型
6.2.1 目標動態與觀測模型
6.2.2 一次航跡融合的概念
6.2.3 反復航跡融合的概念
6.3 一次航跡融合準則
6.3.1 一次航跡融合狀態估計及其協方差
6.3.2 融合準則
6.3.3 航跡融合準則性能評估基準
6.4 一次航跡融合準則性能評估案例
6.4.1 案例劇情模型
6.4.2 追加傳感器情況仿真案例
6.4.3 互補傳感器情況仿真案例
6.5 目標連續跟蹤中的反復航跡融合
6.5.1 反復航跡融合結構與分類
6.5.2 不帶反饋的反復航跡融合
6.5.3 帶反饋的反復航跡融合
6.6 分布式航跡關聯
6.6.1 航跡關聯的基本假設與評估函數
6.6.2 航跡關聯度量指標及其計算
6.6.3 航跡關聯度量指標比較仿真案例
6.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分布式目標分類識別
7.1 目標分類的概念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5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