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國家治理的歷史經驗:《資治通鑒》三十三講(簡體書)
滿額折

國家治理的歷史經驗:《資治通鑒》三十三講(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 元
定價
:NT$ 294 元
優惠價
87256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經驗是寶貴的財富。享譽古今中外被稱為“帝王的鏡子”的《資治通鑒》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國家治理經驗。本書從禮治之道、德才之道、用人之道、賞罰之道、吏治之道、 施政之道、決策之道、安民之道等三十三個方面解析了《資治通鑒》中的國家治理經驗,並附有《資治通鑒》所載成功之君、中興之君的案例,講述了成功執政者、中興執政者治理國家之道以及特質,闡釋了執政者應當具備什麼樣的道、德、心。本書“有資於治道”,可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作者簡介

羅英桓,法學學士、公共管理碩士,通過國家司法考試。業餘時間潛心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讀經史、諸子等典籍二十多年,現供職於某省直機關。已出版專著《中華文化大智慧》(嘉言篇)、《中華文化大智慧》(善行篇)。著名文史大家、《曾國藩》作者唐浩明先生題字推薦。

目次

引言 《資治通鑒》是最好的國家治理教科書 /001

一、《資治通鑒》書名的含義 /001

二、《資治通鑒》是史學巨擘司馬光歷時十九年修成的 /002

三、《資治通鑒》的內容關乎國家興衰、生民休戚 /004

四、《資治通鑒》對國家治理具有重大參考價值 /005

五、《資治通鑒》是一部福澤天下之書 /007

六、《資治通鑒》的後世評價 /008

第一講 周威烈王承認三家分晉的教訓――論禮治之道 /010

一、周威烈王承認三家分晉 /011

二、司馬光對周威烈王承認三家分晉的看法 /012

三、禮治名分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 /014

第二講 智宣子重才輕德立智瑤――論德才之道 /018

一、智宣子立智瑤為接班人 /018

二、智瑤貪婪剛愎導致家破族滅 /020

三、司馬光評智瑤滅亡的“德才論” /023

第三講 趙簡子派尹鐸治晉陽的方略――論保民之道 /026

一、趙簡子令尹鐸保障百姓 /026

二、國家治理中關於保障百姓的基本措施 /027

三、保障百姓關乎國祚的長短 /029

第四講 魏文侯禮賢下士稱雄中原――論禮賢之道 /030

一、魏文侯禮賢下士 /030

二、魏文侯禮賢下士的效果:稱雄中原 /032

三、禮賢下士是國家治理的重要舉措 /033

第五講 魏文侯問李克擇相――論識人之道 /035

一、魏文侯與李克關於擇相的對話:識人五法 /035

二、識人之難: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036

三、識人在國家治理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038

第六講 衛侯不任苟變為將――論用人之道 /040

一、衛侯因兩個雞蛋棄將才不用 /040

二、劉劭關於人之長短的分析 /041

三、國家治理中需要注意的用人原則 /043

第七講 齊威王一封一烹而國家大治――論賞罰之道 /046

一、齊威王封即墨大夫、烹阿大夫 /046

二、賞罰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 /047

三、國家治理中如何實施賞罰 /049

第八講 秦孝公重賞求賢――論求賢之道 /051

一、秦孝公頒佈求賢令 /051

二、歷史上有名的求賢詔 /053

三、國家治理的啟示:重賞是求賢誠意的體現 /055

第九講 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而國富兵強――論變法之道 /057

一、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057

二、商鞅變法的效果、歷史意義及商鞅本人的結局 /060

三、國家治理中如何推行變法 /063

第十講 秦孝公不廢徙木之賞的經過――論立信之道 /065

一、秦孝公不廢徙木之賞 /065

二、司馬光對秦孝公不廢徙木之賞的評論 /066

三、信用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 /067

第十一講 韓昭王不因私請而廢法度――論奉法之道 /070

一、韓昭王拒絕申不害私請 /070

二、名將趙奢的經典之論:奉法則國強、法削則國弱 /071

三、國家治理當確立法度、任用法度、奉守法度 /072

第十二講 燕昭王尊郭隗為師高築黃金台――論尊師之道 /076

一、燕昭王屈身尊郭隗為師 /076

二、燕昭王尊郭隗為師、高築黃金台的效果 /078

三、國家治理中的一條規律:得師者王、得友者霸、得徒者亡 /079

第十三講 秦王政廢除逐客令――論聚才之道 /082

一、秦王政因李斯上書而廢除逐客令 /082

二、秦國的外來大才:由余、百里奚、商鞅、張儀、范雎、尉繚、李斯 /084

三、如何集聚天下之才 /089

第十四講 漢高祖不誅秦王子嬰愛惜人命――論護生之道 /091

一、漢高祖不誅秦王子嬰 /091

二、《易經》揭示的原理:天地之大德曰生 /093

三、執政者須愛惜民命不妄殺人 /094

第十五講 漢高祖“約法三章”定漢基業――論治民之道 /096

一、漢高祖“約法三章” /096

二、“約法三章”體現的治理哲學 /097

三、“約法三章”與治民之道 /099

第十六講 漢高祖不封六國之後――論經權之道 /102

一、漢高祖聽張良之議不封六國之後 /102

二、荀悅論立策決勝之術 /104

三、如何推行經權之道 /108

第十七講 漢高祖用三傑取天下――論建功之道 /110

一、漢高祖論用張良蕭何韓信而取得天下 /110

二、柳宗元《梓人傳》的觀點 /112

三、如何用人建功 /112

第十八講 漢高祖遷都長安――論定都之道 /115

一、漢高祖聽婁敬張良之議遷都長安 /115

二、首都關係國脈 /118

三、如何選擇首都:地緣政治的運用 /118

第十九講 漢高祖封鄂千秋為安平侯――論進賢之道 /122

一、漢高祖封賞進賢之功的鄂千秋 /122

二、孔子論賢:進賢為賢 /125

三、如何做到進賢 /126

第二十講 漢文帝廢除誹謗妖言之罪――論暢言之道 /129

一、漢文帝廢除誹謗妖言之罪以開言路 /129

二、言路事關治道興衰 /131

三、如何廣開言路 /132

第二十一講 漢文帝景帝實行清淨恭儉的國策――論休養之道 /134

一、漢文帝、景帝清淨恭儉 /134

二、漢文帝、景帝清淨恭儉的主要舉措 /136

三、執政者如何推行清淨恭儉的休養之道 /139

第二十二講 漢武帝避免秦亡之禍――論罪己之道 /142

一、漢武帝罪己改過 /142

二、司馬光對漢武帝一生功過是非的評價 /145

三、罪己改過是避免危亡、走向興盛的重大舉措 /153

第二十三講 漢昭帝明察秋毫不疑霍光――論明察之道 /155

一、漢昭帝明察秋毫粉碎陰謀 /155

二、《資治通鑒》對漢昭帝明察秋毫的評價 /158

三、執政者要善於明察 /162

第二十四講 漢宣帝狠抓吏治開創中興――論吏治之道 /164

一、漢宣帝狠抓吏治 /164

二、漢宣帝狠抓吏治的效果:循吏最多、刑獄公平、民安其業 /169

三、國家治理中必須將吏治置於優先地位 /174

第二十五講 光武帝徵召民間隱士――論舉逸之道 /176

一、光武帝詔征周党嚴光 /176

二、司馬光、范仲淹對光武帝舉逸民的評價 /177

三、執政者必須重視舉逸民 /179

第二十六講 光武帝勤於講經論理――論好學之道 /181

一、光武帝談論經書義理常至深夜 /181

二、光武帝能夠建大業、創太平緣于好學 /182

三、執政者讀書學習應當納入國家治理體系 /184

第二十七講 劉備危難之際不棄荊州眾人――論人本之道 /187

一、劉備逃離荊州不棄荊州眾人 /187

二、劉備以人為本的效果:得人和、成大業 /189

三、以人為本是國家治理的立足點 /190

第二十八講 諸葛亮集思廣益、開誠佈公――論施政之道 /192

一、諸葛亮施政的風範:集思廣益、開誠佈公 /193

二、《資治通鑒》所引張裔、陳壽、習鑿齒、唐太宗對諸葛亮施政風範的

評價 /197

三、執政者如何做到集思廣益、開誠佈公 /198

第二十九講 苻堅與王猛君臣相得――論明良之道 /201

一、苻堅與王猛相知極深 /201

二、古代君臣之間的四種關係:師、友、臣、役 /204

三、國家治理中的明良之道 /205

第三十講 北魏孝文帝選官重門第之失――論選官之道 /208

一、北魏孝文帝選官重門第 /209

二、司馬光對北魏孝文帝選官重門第的批評 /210

三、執政者應當立賢無方、不拘一格 /211

第三十一講 唐太宗推行三省六部制和五花判事制――論決策之道 /214

一、唐太宗推行三省六部制和五花判事制的由來 /214

二、三省六部制和五花判事制的特點 /220

三、如何保證決策正確、減少政事失誤 /222

第三十二講 唐太宗慎擇刺史縣令――論安民之道 /224

一、唐太宗極為重視刺史縣令的選用 /224

二、戈直、張居正對唐太宗慎擇刺史縣令的評價 /227

三、選拔賢良任地方長官是安民、安天下之本 /228

第三十三講 唐宣宗不輕授官職而創晚唐治世――論清明之道 /230

一、唐宣宗不輕授官職 /230

二、司馬光及其他史家對唐宣宗的評價 /233

三、政治清明的重要因素:官不輕授、政府精簡 /234



1.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執政者(以唐太宗為例) /236

一、唐太宗成功的五大原因 /236

二、唐太宗治理國家的主要特點 /239

三、史學家李百藥論唐太宗治理國家的工作方法 /249

四、司馬光及其他史家對唐太宗的評價 /250

五、最重要的治理之道:愛民、用賢、納諫 /253

2.如何做一名優秀的中興執政者(以唐憲宗為例) /257

一、唐憲宗尊賢求道、克己明斷、擇善而從 /258

二、唐憲宗時的“元和中興” /265

三、唐憲宗的歷史評價 /267

四、歷史上有名的中興之主:少康帝、殷高宗、周宣王、漢宣帝、光武帝、

明孝宗 /268

五、如何做一名優秀的中興執政者 /272

3.執政者需要具備什麼樣的道、德、心 /278

一、執政者之道:用人 /278

二、執政者之德:仁、明、武 /279

三、執政者之心:至公、至敬、至中 /282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