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生活需要儀式感2(簡體書)
滿額折

生活需要儀式感2(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2 元
定  價:NT$ 252 元
優惠價:87219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生活需要儀式感》系列第二部,12位作家親述儀式感獨特體驗,還原50種儀式感場景,帶給你簡單而豐盈的小美好。

當日子清苦而平淡時,儀式感能讓你心懷期望,消除困頓。當日子奢華而濃烈時,儀式感能讓你心有所定,化解沉迷。儀式感能喚醒我們對內心的尊重,從而去尊重生活,尊重一切美好的人和事。

作者簡介

魏文翼
青年作家,十點讀書高贊作者。寫有態度的文字,過有格調的日子,認真對待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見識過太多庸碌、無趣的人生,才決定聽從內心的指引,讓生活更有儀式感。

名人/編輯推薦

喜馬拉雅FM、荔枝FM、鳳凰書城、豆瓣閱讀、新浪讀書、騰訊閱讀推薦。

人民日報、十點讀書、思想聚焦、有書、洞見、簡單心理、瞭望智庫等媒體熱文推薦。


◎ 《生活需要儀式感》系列第二部,數十位明星大咖口口相傳,上萬家主流媒體感動推薦。
◎ 全民都在積極實現的願景,家庭、伴侶、親人、同事、朋友之間必不可少的情感訴求。
◎ 12位作家親述儀式感獨特體驗,還原50種儀式感場景,有溫度、有態度、不刻意、不費神,帶給你簡單而豐盈的小美好。
◎ 與在乎的人情感升溫的共讀佳作,可以當作贈送親友的絕佳禮物,也是你真切體驗儀式感的好機會。給自己、給他人應有的認可和尊重, 拒絕潦草人生,有些日子你必須過得與眾不同。

目次

NO.1 給生活一點儀式感,一切都變得有意義
溫暖:儀式感讓這薄情的世界變得有溫度
浪漫:儀式感才是愛情中最好的禮物
熱情:沒有熾烈的熱情,生活就不值得過
精緻:活得精緻,就是女人需要的儀式感
尊重:即便處境卑微,也可以獲得尊重
分享:為什麼朋友圈越來越沒意思了
上進:對於生活這件事,再難也別將就
優雅:用一顆文藝的心,過煙火日子
美顏:把變美這件事當作一種儀式來練習

NO.2 每一次人生歷練,都值得被莊重對待
活法:生命不允許被任何人否定
莊重:在生命離場之前,彪悍地活下去
態度:你的生活方式決定你的人生
嘗試:別輕易扼殺了生命的可能性
淡然:放棄誘惑並不意味著放棄追求
前行:只要不曾後退,走慢一點又何妨
立足:生活的路,必須自己走出來
拼搏:三十幾歲還一事無成的你,要認慫嗎

NO.3 如果厭倦了格調,你就厭倦了生活
整理:你房間這麼亂,怪不得生活那麼糟
裝扮:不要小看一個穿高跟鞋的女人
修行:你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有教養
用餐:越是孤獨,越要吃飽
健康: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清潔:我對洗澡的堅持
心態:比嬰兒肌更重要的是少女心
專注:所謂成功,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NO.4 你想念的人和事,都能在儀式裡相逢
寄託:你想念的人和事,都能在儀式裡相逢
守望:為你留著一盞燈
飲食:再忙也要好好吃飯
歸宿:在你喜歡的城市,過上你想過的生活
拯救:一路奮戰的人,雖敗猶榮
成熟:用大把時間彷徨,用幾個瞬間成長
閱歷:眼界一開闊,很多東西都會變小
等待:總有一場溫暖的相遇會來

NO.5 不刻意、不矯情,世間人情只在於用心
情趣:我不要毫無儀式感的愛情
放下:沒有不好的未來,只有放不下的過去
自足:一個人也要好好生活
活力:我願朝著太陽生長
準備:給時光以生命,給生命以時光
自律:你的不自律,正在拖垮你
真實:回過頭來,安心做自己
回報:想做好一件事,先放下功利心

NO.6 總有一些日子,你要過得與眾不同
出眾:在人生歷練中變得與眾不同
有趣:用力去關心世界
獨立:你有多獨立,就有多自由
守時:你有多守時,就有多靠譜
美食:愛吃的人,心情總不會太差
非凡:平凡簡單,安于平凡不簡單
生趣:捨得為生活花時間
堅強:若你夠堅強,命運又能把你怎麼樣

書摘/試閱

NO.1 給生活一點儀式感,一切都變得有意義
溫暖:儀式感讓這薄情的世界變得有溫度

秦臻

經常聽到周圍的人說,這個世界有點薄情,人心過於冷漠。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儀式感的缺失。人與人之間,沒有了儀式感的維繫,不知不覺就會疏遠。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都處於急速奔走的狀態,一不留神,就錯失了那些原本縈繞於身的溫暖和美好。因此,對於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和事,我們一定要多花一些時間和誠意,表達自己的愛和重視。
儀式感的功效之一,就是能讓我們感知到那些未曾留意的溫暖,無論何時何境,都覺得心有所定。
不過,有的人會有疑問,一個小小的儀式,真的有那麼大魔力嗎,我怎麼從沒有這種體會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從最為親近的歸屬家來說起。
家是什麼?一個我們隨時可以停靠的港灣。在這裡我們可以訴說委屈,可以放縱天性,可以分享幸福。對大多數人來說,無論自己的家是什麼樣子,即便它破舊貧寒,也一樣能帶來溫暖。而來自家的溫暖,往往是通過特定的儀式感來實現的。
何炅主持的家風類節目《兒行千里》,有一期就談到了關於家的儀式感。
何炅問現場的觀眾:“不知道在座的各位,你們的家裡有沒有什麼難忘的家庭儀式?”
來自浙江台州的宋星翰,離家2226千米,他說:“在我的老家台州種著一片橘子樹,每到橘子成熟的時候,在外工作的叔叔,還有遠嫁的小姑,就會跟我爸媽約好一起回老家摘橘子。其實說是摘橘子,主要是回家看望一下老人,晚上在爺爺奶奶的房間裡,一邊看電視,一邊剝橘子聊天。我們把這一天叫橘子節,雖然並沒有什麼太稀奇的,但是我們一大家子在一起的時候,就有一種團聚的溫馨。”
何炅說:“所以你們家的節日是有一種獨特的香氣的,而且以後不管在哪裡吃到橘子就會想到家。”
來自北京的王澤都,離家1800千米,她說:“從我記事起,我家就有一個簡單的溫暖的儀式,那就是每天出門前都要和家裡人擁抱一下。有一次我問媽媽:‘為什麼每天都要進行這個儀式,怪不好意思的。’我媽說:‘要珍惜每次和家人擁抱的機會,要讓彼此都知道我們非常在乎對方。’我媽還跟我說,有個特定的儀式會讓這個時刻和這個人在我們的心裡變得更加重要。”
何炅說:“你媽媽說得對,我跟你說,你以後會越來越想念這個擁抱。”
來自河北邯鄲的王小寧,離家1207千米,她說:“我們家的特別儀式,是過節一起吃涮羊肉。因為我們全家都覺得坐在一起涮了羊肉,這個節日才算是過了。爸媽經常說,家人圍著紅彤彤的爐子一坐,什麼隔閡、煩惱都煙消雲散了。”
何炅說:“對,吃火鍋涮羊肉,是一種特別親近的感覺,所有人都在一個鍋裡夾東西吃,特別有一家人的味道。”
何炅也分享了自己的關於家庭儀式感的感受:“其實我們家也有小儀式,每次回家再次出門的時候,我媽媽都要送我到電梯口。無論對她還是對我來說,這都是一個儀式。只有牽著媽媽的手走到門口,才覺得這一次的出門,一定會順利,一定會踏實,所以想到這個儀式,我心裡就會覺得特別溫暖。”
有獨特香氣的橘子節的家庭聚會,出門前和家裡人的擁抱,和家裡人圍著爐子涮羊肉,被媽媽牽著手送到門口,正是這些特定的儀式感,讓當事人感受到了滿心的溫暖。
回答文章開頭的那個問題,我給出的答案是:並不是我們的生活裡缺少儀式感,而是那些充滿儀式感的行為,我們覺得稀鬆平常,沒去留意罷了。
何止是家庭的儀式感能帶給我們溫暖,生活和工作中很多細小的事情,只要賦予它儀式感,我們都會備感溫暖。
記得男友剛追我的時候,他就經常營造一些很有儀式感的氛圍打動我。
那時我們在同一家公司上班,有一天,老闆讓我寫一份產品報告,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到好的創意,心裡特別煩悶。
忽然,有人輕輕地拍了下我的肩膀,打斷了我的思路,於是我煩躁的情緒瞬間爆發了,也沒看是誰,就忍不住喊道:“幹什麼?沒看到我正在認真工作嗎?”
“不好意思,我只是想請你喝杯咖啡,希望你能提提神,順利完成工作。”
我回頭一看,才知道是他,只見他手中端著一杯咖啡,從我的角度看過去,杯口正好呈現出一個奇妙的心形,很是溫馨。
“謝謝!”我接過咖啡,頓時覺得心中很暖。我猜,他應該是刻意把這顆心展示給我看的。
一個普通的杯子,轉了個角度,杯口就變成了一顆心,這讓我覺得很有儀式感。也就是說,用非凡的態度對待生活裡那些普通的小事,就能展現出非凡的姿態。賦予一件事溫暖的態度,那件事就變得溫暖;賦予一件事浪漫的態度,那件事就變得浪漫。
這同時也啟發了我的思路,使我很快就完成了那份產品報告。
後來,我接受了男友的感情,他確實善用儀式感來溫暖我。比如,我想吃蘋果,他就把蘋果洗乾淨,然後用不銹鋼湯勺挖出心形的蘋果肉給我吃。比如,我愛吃小番茄,他就把十幾顆小番茄擺成心形放在盤子裡,端給我吃。他的這些愛心,讓我時刻感受到溫暖,所以我們的感情一直很好。
可見,儀式感並不一定是要特別肅穆、隆重,反而多見於那些小而美好的事情中,隨時隨刻對我們的內心進行洗禮,讓我們感到溫暖的同時,學會感恩和珍惜。
我承認,這個世界確實是薄情的,它不會因為你貧窮就讓你一夜暴富,它不會因為你平凡就讓你一夜成名,你想要的一切,都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但是,我想說,人心絕對不是冷漠的,我們可以用儀式感來維繫彼此間的溫情,一起擁抱溫暖。

浪漫:儀式感才是愛情中最好的禮物

未末小七

你覺得愛情中的儀式感重要嗎?
我之前一直覺得只要兩個人相敬相愛,有沒有儀式感並不重要。橙子卻不這麼認為,她覺得沒有儀式感的愛情就不算愛情,就因為儀式感的問題,她和土豆先生分手了。
這是我一直不能理解的。我和周圍的朋友都認為土豆先生老實正派,對感情執著專一,以後和橙子結婚了,他也一定是個顧家的好男人。
就是這樣一個被眾人看好的男生,橙子偏偏選擇了放棄。
有一次,我和橙子一起去沃爾瑪超市購物,走著走著,橙子忽然停下來了,呆呆地看著各種口味的哈根達斯,說:“你知道嗎,土豆先生從來沒給我買過哈根達斯。”
“這能說明什麼嗎?”我疑惑不解。
“你沒聽過一句廣告語嗎,愛她就帶她吃一次哈根達斯吧。”
“他不帶你吃,你自己不會買嗎?”
“你不懂,那種感覺是不一樣的。”
“可是,你也不能因為這麼一件小事就和土豆先生分手呀!”
“當然不止這一件事了!情人節時,他在外地工作,我對他說工作忙就別來了,結果他就真的沒來,甚至連一份節日禮物都沒送我。後來我們見面時,他送給我一張銀行卡,說讓我自己買點喜歡的東西。他把我當什麼了,給點錢就打發了嗎?你知道嗎,更讓我無法忍受的是,自從和他交往以來,他從來就沒像別的男生那樣送過我玫瑰花。”
“他不是給你錢讓你自己去買喜歡的東西了嗎?”
“是的,我要真在乎錢,大可以找一個比他有錢的男生,而且我自己也不差那點錢。我想要的是他對我用心,而不是用錢,這樣會讓我覺得自己被敷衍。”
“可是我男朋友也沒送過我花呀,我覺得沒什麼。”
“不是吧,你男朋友竟然也沒送過你花,太不可思議了。”
“談戀愛一定要送花嗎?”
“當然了,送花代表浪漫,更是愛意的表達,每個女孩子都希望收到喜歡的人送的花。如果你們戀愛結婚,攜手走了大半輩子,回首往事的時候,你發現你們的生活除了柴米油鹽,連一束玫瑰花都沒有,不是很無趣嗎?”
我想了想,很認真地點了點頭。
其實土豆先生真的很愛橙子,只是他覺得愛應該體現在日常生活中,比如說他努力掙錢,然後把錢統統交給橙子。他覺得儀式感這種東西太流於形式,平平淡淡才是真。
而橙子卻覺得愛情中必須有一些儀式感,這樣才能讓兩個人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激情與樂趣。她不在乎土豆先生掙了多少錢,只希望他可以為她花點心思。她不要求每天都過得像情人節一樣,但至少在某些特定的節日要有一些小小的浪漫。
橙子說:“戀愛時就這麼平淡,以後結婚了豈不是更像一潭死水?我想用力地去愛,想和愛的人一起做很多很多浪漫的事,我想給以後的自己更多美好的回憶,可是這些土豆先生他永遠不會懂。”
可能女生就是這樣吧,對那些儀式感的東西總是格外重視,以至於在男生眼裡,覺得這很矯情。
可是,愛情有時候矯情一點又有什麼不好呢?
過生日的時候,哪怕沒有豪華的法式西餐,但有他親手為你做的飯,還有一個小小的生日蛋糕,也會讓你覺得是被愛著的。
情人節的時候,未必一定要有九十九朵玫瑰,一朵就好,一心一意,也可以代表他對你的真心。
求婚時,哪怕沒有很大顆的鑽戒,但有他單膝跪地含情脈脈地說“嫁給我吧”,也會讓你喜極而泣。
結婚時,哪怕沒有盛大豪華的排場,但一個簡簡單單的婚禮,在親友的見證下正式結為人生伴侶,這個幸福的時刻已足以讓你感動到流淚。
如果沒有這些儀式感,生活中的每一天對我們來說就毫無分別,只是在機械地重複而已。多年以後回憶戀愛時光,沒有任何甜蜜的記憶,也沒有任何驚喜,那該多麼可悲。
生活已經夠平淡了,在某些特定的日子裡,再不來點儀式感,你們的愛情婚姻得多無趣呀!
而有些場合缺了儀式感,人生從此就多了一個遺憾。
檸檬領結婚證都好幾年了,卻一直沒辦婚禮。
以前想著先領證,等以後有時間了再回老家補辦婚禮,可是檸檬和老公工作都很忙,這件事就一拖再拖。後來檸檬有了寶寶,就和老公商量要不要補辦個婚禮,老公說孩子都快出生了,再折騰著辦婚禮不是沒事找事嗎?
檸檬想想覺得也對,補辦婚禮要忙裡忙外太麻煩了,於是就不再提了。雖然沒有辦過婚禮,但只要兩個人婚姻幸福,也就夠了。
有一天,檸檬去參加一個同學的婚禮。
婚禮現場雖然排場不大,但小而美。新娘穿著潔白的婚紗,在音樂聲中緩緩走向新郎,然後彼此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互相堅定真誠地說“我願意”。他們以後的婚姻會怎樣,沒有人知道,但至少那一刻,他們是真正幸福的,並且被所有的人祝福著。
檸檬看著看著,眼睛不知不覺就濕潤了。
原來她的內心還是像個小女生一樣,渴望著有一場屬於自己的婚禮,遺憾的是這個願望一直未能實現。
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儀式感不重要,可是有時候,有些事情,缺少了儀式感難免不夠完美。
那份缺失的儀式感讓我們面對幸福時,少了一份期待與欣喜,讓我們的人生始終留有一個缺口。
《小王子》裡狐狸對小王子說:“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時間來,比如說你定在下午四點來,那麼到了三點我就會很高興。時間越是接近,我就越高興。等到四點,我會很焦躁,坐立不安;我已經發現了幸福的代價。但如果你每天在不同的時間來,我就不知道該在什麼時候開始期待你的到來……我們需要儀式感。”
“儀式感是什麼?”小王子說。
“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狐狸說,“它使得某個日子區別於其他日子,某個時刻不同於其他時刻。”
生日、情人節、結婚紀念日等,這些特定的日子我們之所以記憶深刻,不正是因為它們對我們有不同的意義嗎?
雖然儀式感不是獲取幸福的終極手段,但滿懷期待地迎接那些儀式的時候,人真的會更快樂一些。
愛總是需要表現出來,而這些儀式感就是愛的表現形式,是你在這段感情中所投入的時間、心思與愛意。
儀式感就像一顆定心丸,讓人們感到在這段感情中自己是被愛著的;儀式感也像是一劑興奮劑,讓彼此在平淡而繁忙的生活中始終對愛情保持激情與樂趣。
生活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在某些特殊日子就別再對儀式感如此吝嗇了。

熱情:沒有熾烈的熱情,生活就不值得過

青檸

我曾在娛樂節目《歡樂喜劇人》裡看到過這樣一個場景:一位在偏僻山村執教二十多年的老師,他的班裡只有三個學生,但他每天上課都要點名。有人問,一共三個學生,看一眼就知道誰來誰沒來,點名有什麼意義?他說,這是一種儀式感。
對於儀式感,每個人的理解也許不一樣,但通過這個點名的場景我體會到,儀式感就是對生活充滿熱情。試想,那位教師能夠在山村堅守二十多年,不正是憑藉著心中的一股熱情嗎?
沒有熱情的人,就像一潭死水,沒有一點兒活力,無法讓人感受到溫度,更無法打動別人。生活的熱情,是永遠對未來充滿期待和憧憬,不論現實多麼嚴酷,始終相信美好的事物會降臨。有了對生活的熱情,才有信心去做想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有了熱情,人生就會呈現出一種積極的狀態,讓人充滿信心地應對突如其來的打擊。
有個女朋友離婚了,還帶著一個孩子。
離婚是發生在人生中的大事,很容易被人議論紛紛,難逃父母的哀歎,引發旁人或悲憫或同情的眼光。
當然相對於別人唉聲歎氣的同情,她自己倒沒什麼,請了一周假,處理好各種離婚事宜之後,仍然像往常一樣熱情地生活著——健身、學舞蹈、學插花,離婚似乎並沒有在她身上留下什麼陰影。
後來,她在健身房認識了一個條件很不錯的男人,未婚,有車有房,年輕有為,長相也不錯。沒過多久,這個男人開始追求她。
每當看見這個男人開著車接送她上下班,大家都抱著一種看笑話的心態,因為所有的人都認為,離婚的“二手女”能有什麼優勢?“優質男”大概只是和她玩玩。
豈料這個男人並不是玩玩,在猛烈地追求了她幾個月之後,真的與她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這一下讓很多人心裡泛酸,大家想不通為什麼這樣一個離過婚的女人還能找到一個條件這麼好的男人,跨入這麼美好的婚姻中。
我無意間在朋友圈裡看到她的照片,照片中的她帶著一種溫柔的笑意,眼眸中閃動著天真和熱情,像一塊柔軟的糖,帶著一種甜蜜又熱切的感染力。我想,沒有人能拒絕這種熱情、天真的生命能量。
我曾在路上看見過一個不算漂亮的女人,她行走在街頭,對行人報以善意的微笑,她認真觀察著這個世界,帶著天真與熱情。在她的身上,湧動著一種如同陽光般的溫暖。
我想,內心深處的熱情與相信愛、渴望愛的力量,一定可以感動他人。就如同那個再婚的朋友,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對生活充滿了希望,用熱情的眼光去尋找這個世界的美感,同時感染著身邊的每個人。
婚姻和愛情,就是一個相互感動的過程。每個人的生活,都是靠自己培育的苗圃,當我們不停地加固內心的生命力時,它就會蓬勃生長,當我們失去熱情與力量的灌溉時,生活也只能選擇萎靡。
有很多二十五六歲的姑娘,從未談過戀愛,直到適婚年齡,因為無奈而聽從家長的安排去相親,然後結婚生子,複製著大多數人的人生。
這種老實孩子很可憐,情竇初開的時候父母就要求她們活得像滅絕師太一樣,不能有七情六欲,整天只知道學習,到了適婚年齡,父母又要求她們馬上啟動戀愛程序,恨不得立馬抓來一個異性配對成功,完成人生大事。
這些人沒有太多自己的思想,走在一條被他人安排好的路上,只需要麻木地走下去。
她們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情趣,過於嚴肅和刻板,渾身散發出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氣息。
生活需要物質財富,也需要情趣滋潤。一個人長久地處於麻木中,整個就會變得粗糙和憤怒,不僅僅是因為沒人愛,更因為自己無法給他人以愛,最終失去了本真的快樂和應有的情感體驗。
熱情的人大部分都不會日復一日按部就班,他們喜歡生活中的變化。對於熱愛生活的人,他們會熱愛生活的一切,他們並不害怕打亂生活固有的秩序。在建立關係的時候,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能自我快樂並能讓對方也快樂,這是非常重要的事。
在生活的考驗下依然保持熱情和天真,需要頭腦和體力的雙重配合,這體現了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要有和熱情匹配的經濟能力和智慧才能保持自己心靈的明亮,這需要慈悲與智慧。
其實,不論是愛情還是生活,那些能感動別人的人永遠是活力四射的。他們時時刻刻都在展現著自己愛的期待和意願,透過生命的熱情,他們同時也將自己浪漫的情致傳遞給別人。
能用整個生命的熱情對待生活的人,他們也很容易得到生活的回饋。

精緻:活得精緻,就是女人需要的儀式感

王鵬

生活需要儀式感,那對於女性而言,儀式感主要體現在什麼地方呢?我覺得主要是活得精緻。具體怎麼樣才算是活得精緻呢?天天拎著高級包,用著高檔化妝品……就算是精緻嗎?未必,正如日本時尚藝術大師加藤惠美子所說“何種際遇都顛撲不破的精緻,應該是外在和內在的琴瑟和鳴,而不是單單用金錢砸來的”。
朋友樂美是一位雜誌女主編,她對我說,關於女人如何變得精緻,她有切身體會。
她曾在法國留學,畢業那年,她四處奔波找工作,忙碌好久,卻遲遲沒能如願。那樣的日子再繼續下去,除了回國,別無他法。她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直到那位女面試官用遺憾的語氣告訴她,她的形象與簡歷不相符。她發誓,可以用能力讓她收回對自己的鄙視。可惜,對方沒有給她展示能力的機會。
她的房東愛瑪是個苛刻而講究的女人,她在家裡給樂美列出了多項要求——不允許十二點之後還亮著燈;不允許洗澡時間超過十分鐘;不允許穿戴不整齊就進入客廳;不允許用整潔的廚房做中餐;不允許家裡有客人造訪時不擦口紅。
樂美坦言,她當時真的很討厭愛瑪,可奇怪的是,周圍的人卻都說愛瑪是一位不錯的房東。
那次,樂美剛洗過頭髮,坐在床上一邊看招聘消息,一邊吃麵包。愛瑪見到後,徑直地走了過來,奪下樂美手裡的報紙和麵包,指責她沒素質,要她離開。一氣之下,樂美披散著頭髮,穿著睡衣,披上外套走了出去。
這些年來,從來沒有誰說過樂美沒素質,她傲人的成績和出色的能力,讓她一路走得很平坦。她的家境不錯,但母親從不嬌慣她,一直提醒她,能力最重要。她想不通,為什麼這裡的人那麼喜歡“以貌取人”!
天氣寒冷,她也很餓,出門後她就去了一家咖啡館。咖啡館裡人很多,服務生將樂美引到一個空位上,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著她。空位的對面坐著一位法國女士,她看起來尊貴精緻,穿著十分講究。樂美有點不好意思,她穿著睡衣、運動鞋,在對方的套裝、絲襪、高跟鞋的映襯下,她像是一個卑微的小丑。樂美突然覺得,若不是因為自己披了一件價值不菲的外衣,這家高級咖啡館恐怕會將自己拒之門外。
樂美點了一杯咖啡。侍者離開後,那位法國女士什麼也沒說,只是拿出一張便箋,寫了一行字給樂美——洗手間在你的右後方。樂美抬頭看她,她卻依然優雅地喝著咖啡,好像全然沒這回事。樂美尷尬至極,想起房東愛瑪方才對自己的指責,忽然覺得愛瑪沒什麼錯。
攬鏡自照,看著自己一身皺皺巴巴的睡衣,被風吹亂的頭髮,嘴邊沾著的麵包屑,樂美生平第一次看不起自己。她覺得,這身裝扮根本就是暗示著她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他人。想起下午面試時穿的休閒便裝,她覺得那更是對一家知名企業以及那位HR經理的不尊重。
稍做整理之後,樂美又回到了剛才的座位上,那位法國女士已經離開。她給樂美留了一張字條,上面赫然一行漂亮的手寫法語:身為女人,你要精緻地活著,這是女人的尊嚴。
樂美迅速離開了那家咖啡館,到家後,才發現愛瑪一直在客廳裡等她。一見到樂美,愛瑪就說她回來晚了,作為補償明天要樂美幫她打掃房間。樂美向愛瑪道歉,同意了她的要求。不過,此時的樂美對愛瑪的印象已經有了改觀,她發現愛瑪的多項要求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益處。比如,早點休息可以讓她擁有更好的精神狀態;穿著優雅可以讓她更自信,並贏得他人的尊重。
後來,樂美如願應聘到一家時尚雜誌做助理,她得體的裝扮和良好的精神狀態,為她贏得了對方的肯定。那位精幹的女上司對她說:“你非常優秀,我們歡迎你。”樂美驚奇地發現,她的上司竟然就是上次她在咖啡館裡遇到的那位女士,她是業界非常有名的雜誌主編,不過她沒有認出樂美。
樂美對她說了一聲謝謝。那一句,不是客套的回應,而是發自內心的感激。她謝謝這位優雅的女士讓她學會了寶貴的一課:身為女人,你要精緻地活著。
樂美的經歷告訴我,精緻,不只是得體的妝容,不只是約會時的刻意裝扮,它應該是一種對生活的姿態,一種對自己負責任的堅持。
精緻,如同無形的精靈,緊緊地抓住人的感官,悄悄潛入人的心靈,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精緻,不只體現在穿著打扮上,它還關乎每一個微小之處。細節最能反映一個人的本質,優雅的女性常常不是在學識、容貌上有多大的優勢,她們會在細微之處顯出自己的與眾不同。
電影《阮玲玉》中,一個女子,高挑的身材,穿著單薄的旗袍,走在幽靜的小巷,輕盈的步態凸顯著她美好的身段。看過這個鏡頭的人,無不為其傾倒。為了這優雅的步態,張曼玉曾經在多面鏡子前苦練走路,最終換得出神入化之效。精緻的女人就是這樣,連走路的姿態也不會疏忽,每一步都帶著一分優雅,一分從容,一分貴氣。
小說《玫瑰門》中,女主人公司猗紋在被人抄家的時候,依然保持著優雅的姿態。女作家鐵凝在描述這一情節時這樣寫道:“院裡突然響起一片雜遝的腳步聲,紅的綠的影子在窗外走馬燈似的晃動。司猗紋連忙放下手中的半塊點心,飛速地用毛巾撣撣嘴擦擦牙就推開了屋門。”精緻的女人就是如此,任爾狂風驟雨,我自淡定從容。
精緻,是一門學問,是隨著年華老去,依然刻骨的格調,讓人怎麼看都不會厭倦,怎麼聽都不會膩煩,怎麼想都依然清新。
精緻地活著,是不濃妝豔抹,也不素面朝天,追求簡約而不簡單的大氣。精緻地活著,是做人群中的焦點,卻不嘩眾取寵;是風情萬種,卻沒有矯揉造作。精緻地活著,是把自尊自愛當成高貴的資本,而不是依靠容貌與青春去保值。精緻地活著,是有奢華的風骨,卻不淪為金錢的傀儡。精緻地活著,是內心充滿自信自愛,賞心於己,悅目於人,把一杯紅酒喝出情調,把一件衣服穿出品位,把自愛當成被愛的基礎。
做女人,就要精緻地活著!為別人,更為自己。

尊重:即便處境卑微,也可以獲得尊重

秦臻

閨蜜薇薇在朋友圈發了一條狀態:擁有儀式感,即便你處境卑微,也可以獲得尊重。配圖是一個外國小男孩眉開眼笑地吃著牛排的照片,位置定位是英國倫敦某星級酒店。
看到這條狀態後,我心想:這瘋丫頭,怪不得好久沒跟我聯繫,原來是出國遊了啊。就是不知道這丫頭又搞什麼玄機,居然弄得這麼有儀式感。
隨意看了幾眼這條狀態下的評論,卻給了我一種畫風突轉的感覺。那些留言評論的人也都是我和薇薇的朋友,但他們言語間無不透露著一股譏諷的味道。
比如:“不就是去了個高級酒店嗎,值得這麼拐彎抹角發出來炫耀嗎?”比如:“我是吃不起這樣高檔的牛排呀,酒店更住不起。”比如:“唉,看了你這高大上的儀式感,我覺得自己很卑微。”
還有一些言辭更犀利的評論,讓我這個旁觀者都難以接受。我認為,薇薇這條狀態只不過是她的旅遊日常,是一種真實的記錄,根本不存在什麼故意炫耀。
幾天後,薇薇回國了,找到我單聚。我們聊著聊著,就聊到了她那條朋友圈的事。
薇薇說:“你知道嗎?其實配圖裡那個小男孩吃的牛排在那家酒店裡是最低檔的。”
我不禁暗吃一驚:這還是我認識的那個低調有涵養的薇薇嗎?難道她真的要跟我炫耀自己吃了多麼高檔的西餐?
薇薇眼珠一轉,似乎在回味當時的情景,緩緩地說:“那家酒店的牛排真的很貴,但我覺得,不體驗一次,又對不起這次旅遊。我找了個位子,拿起菜單後,就開始盤算點哪種牛排。這時,我聽到不遠處有人問:‘這三位客人,你們確定只點一份牛排嗎,恐怕不夠吃吧?’我順著聲音看過去,只見靠角落的位子上坐著一對衣著樸素的夫婦和一個有點瘦弱的小男孩,侍者正在為他們服務。我看得出,這對父母是帶著孩子來享用大餐的,但因為家境不富裕,只好點一份牛排。孩子的父親靦腆地笑了笑,說:‘就點一份,我和妻子已經吃過飯了,牛排是點給孩子的。’侍者聽到這樣的答覆,雖然有點驚訝,但還是禮貌而客氣地說:‘好的,請稍等,牛排一會就送上來,感謝你們用餐。’隨後,我點了一份中檔牛排,因為高檔的我真心吃不起,但又不想吃低檔的。”
我不禁對薇薇的這段經歷好奇起來,忙問:“你拍那個小孩子吃牛排的照片,用意是什麼呢?”
薇薇接著說:“別急,聽我慢慢說。我和那一家人點餐後,沒多久牛排就送上桌了。我發現,我這份牛排的配菜和分量明顯比小男孩的要多,於是我猜出,小男孩吃的牛排,比我的要低一檔。接下來,我和小男孩就各自開吃了。對於我這個中國人來說,平時也沒學過西餐禮儀,只能用刀叉在牛排上亂割亂切了。但是那個小男孩的吃相,實在比我好太多。他的父母耐心地教導他正確的用餐禮儀,包括刀叉的取用順序,牛排和配菜的食用方法。小男孩很聰明,一學就會,然後眉開眼笑地吃了起來。那一幕真的很美好,得到了他們的同意後我抓住時機,拍下了照片。”
聽了薇薇的講述,我也被小男孩一家人感動了。是啊,雖然他們並不富裕,與別人相比甚至有些卑微,但他們通過用餐禮儀這種儀式感,表達了內心對美好的嚮往。
我說:“這確實是一幕很有儀式感的情景。”
薇薇說:“嗯,沒錯,儀式感是一種能讓我們獲得尊重的方式。我拍了照片後,馬上點了兩杯咖啡給那對父母送過去了。他們吃驚地看著我,表示不想接受這樣的饋贈。我說,我想請他們的孩子教我學習西餐禮儀,所以才請他們喝咖啡。還沒等他們答應,小男孩就開心地說願意教我。於是,我把牛排端過來和他們並成一桌。接著,小男孩認認真真地把他剛學會的用餐禮儀教給了我。隨後,我徵詢他們能不能把小男孩吃牛排的照片發佈在我的朋友圈,他們也高興地答應了。”
我說:“你學會西餐禮儀可比你吃頓牛排受用多了吧?”
薇薇說:“那當然啦!用餐完畢,那位父親悄悄地把我拉到一旁,對我表示感謝,他說‘其實我們家庭條件很差,根本吃不起這種高級酒店的牛排,但我們相信孩子將來必定要進入社會,所以及早教會他正確的用餐禮儀,以免在類似的場合尷尬。更重要的是,孩子通過這種儀式感,能體會到備受尊重服務的那種感覺,他將來就會成為一個懂得自重,也能尊重他人的人。’”
我說:“這真是可敬的一家人。看來我也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儀式感的人。”
薇薇撲哧一聲笑了,說:“別這麼刻意,我覺得呢,儀式感的意義就在於,它能喚醒我們對內心的尊重,從而去尊重生活。只要你尊重自己,自然會有儀式感。”
薇薇說得對,儀式感不是刻意為之,而是源於內心的自我尊重。很多時候,我們缺少了儀式感,也就缺少了尊重。
我自己就有過一段不被尊重的經歷。
那是我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剛剛就職三個月,就迎來了元旦。
元旦前一天,公司準備辦一場聯歡會,經理通知了除我之外的所有人。看到大家積極熱情地準備著聯歡活動,唯獨我無所事事,我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我私下裡問經理為什麼不讓我參加。
經理有點過意不去地說:“這次聯歡會有點特別,各項環節花銷比較多,公司出一部分錢,每位員工還要各出200元贊助。你是新來的,剛過試用期,薪資不高,200元對你來說不算小數字,所以我就沒通知你。”
確實,對當時一窮二白的我來說,200元確實不算少,但是集體聯歡這麼有儀式感的活動不讓我參加,明明就是對我的不尊重。與此相比,200元算什麼。
我對經理說:“我願意掏200元參加這次聯歡會。我剛過試用期,已經正式成為公司的一員,通過大家集體聯歡這種有儀式感的活動,能提升我對公司的歸屬感,還能增加我和同事們的親切感。如果我錯過了這次聯歡會,您覺得我還能在公司待下去嗎?”
經理被我的話打動了,他向我致歉:“對不起,是我考慮欠周。你說得對,這種具備儀式感的活動,是每位員工都必須參加的。這是對公司全員的尊重,更是一種激勵和榮譽。”
於是,我和大家一起參加了這次聯歡活動,還表演了一個歌唱節目,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和讚揚。
很多人在生活中感知不到儀式感,其實任何有尊嚴的人,都會發自心底地透露出儀式感。這是因為,儀式感不取決於身份地位、貧窮富貴,它是一種內在的修養,讓你擁有自重、自尊的力量。即便處境卑微,只要你擁有儀式感,時刻以莊重的態度對待自己,自然能迎來機遇,改變命運。
經常做一些有儀式感的事情,你會越來越自信、從容、豁達,周圍的人也會越來越尊重、認可、信任你,因而你在事業、愛情、生活中都會更加順遂。
世界上沒有卑微的人,只有卑微的心,讓自己擁有儀式感,樹立起內心的自尊,任何人都可以活得高貴,活得精彩。

分享:為什麼朋友圈越來越沒意思了

魏文翼

最近,與幾個朋友聊起微信朋友圈這個話題。有人說,好像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轉為“潛水黨”,不再熱衷於發朋友圈了。
仔細想想,還真是那麼一回事。點開部分人的朋友圈,最近一次更新時間好多都是一兩個月之前,有的甚至長達半年之久,也聽到不少人說:“感覺現在的朋友圈越來越沒意思了。”
難道大家都不再沉迷於社交網絡,通通回歸到細碎的生活中去了?
兩三年前,朋友圈裡的內容可謂繽紛多彩。很多人天天發動態,哪怕是一件平淡無奇的小事,也恨不得發到朋友圈裡,好讓全世界都知道。打開手機,每時每刻都會有新的動態跳出來,好像怎麼也看不膩似的。要是長時間不刷一下朋友圈,仿佛自己就和這個社會脫節了。
外出吃飯,興致滿滿地掏出手機對著桌上的菜色一通拍,然後迫不及待地分享出去;
出外旅遊,在朋友圈裡發一組又一組的九宮格,還不忘在底下秀個定位;
男朋友送給自己一支口紅或一個包,也要立馬發朋友圈秀恩愛;
心情受挫了,在朋友圈裡寫一些矯情的文字發洩一通。
時至今日,大家對朋友圈裡的各種內容早已審美疲勞。如今要是生活中沒遇到一些特別重大的事件,還真不好意思隨便發朋友圈了。
其實大家都活躍在線下,日子和從前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不再展示自己的生活。雖然更新朋友圈的次數少了,但每天依然會抽出大把大把的時間來刷一下別人發的動態內容。
朋友圈本來是瞭解朋友們生活近況的一種途徑,而今大家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變成了“潛水黨”,疏遠了彼此之間的距離。
鈴鐺坦言,自己不愛發朋友圈,是因為朋友們已經很少給自己留言點贊了,所以也就沒有了分享的欲望。
鈴鐺記得微信剛興起的時候,她十分熱衷於發朋友圈。每次她更新朋友圈,都覺得仿佛是受到了“全世界”的矚目,往往動態上一秒剛發出去,下一秒就會冒出一大堆的點贊和留言。這個時候,鈴鐺往往會感覺良好,那種驕傲和滿足感別提有多過癮了。
如今,鈴鐺在朋友圈裡發表的內容沒了反響,怎麼看都像是在自說自話。
經歷了無數次從滿心期待到失望的落差之後,鈴鐺也淡出了朋友圈。
對於這點,我也是深有體會。如今翻看朋友圈,除非是特別要好的朋友發了動態,或是看到了一些感同身受的內容,我才會有所互動。除此之外的大多數時候,我刷朋友圈也只是粗略地一目十行滑過,哪怕是別人花費了好大的心思才編輯好的一條圖文動態,我也不會對此過於上心。
莉莉曾經是朋友圈裡的活躍分子,一天能發十多條動態。她對生活充滿了無限熱情,有一段時間,她幾乎每天早上都會準時在朋友圈裡秀出各種頗具情調的早餐圖片。
莉莉是我認識的僅有的幾個把朋友圈經營得很不錯的人之一。她朋友圈裡的每一張圖片,每一段文字,都透露著滿滿的儀式感。
朋友圈對於莉莉而言就是一本公開的日記本,她每天在上面記錄生活的瑣碎美好,也善於從平淡的生活中挖掘出一點兒詩意。她經常拉著朋友去探店,她愛自拍,會花上半天時間使用各種美圖軟件處理圖片,讓最後分享出去的照片呈現出完美無瑕的效果。
可是身邊能真正懂自己的人太少,很多人總會覺得你凡事都愛瞎擺弄一番,浪費精力,並沒有什麼實際用處。
莉莉的一個同事曾這麼評價她發在朋友圈裡那些精緻美食的照片:“拍得再好看有什麼用,吃進肚子裡還不是一樣!”
其實,莉莉更新朋友圈,只是單純地出於記錄美好生活的本心,卻不曾想屢屢遭到身邊朋友們的誤解,被惡意吐槽成愛顯擺。到後來,她連發個動態都要顧慮重重,還總是因為那些不友好的留言一整天都不愉快。所以,她不再那麼頻繁地發朋友圈了,屏蔽掉那些閒言碎語之後,反而樂得清淨。
如果每個人都對那些自己看不慣的動態指指點點,那麼總有一天,當我們隨手點開朋友圈的時候,只會看到一片荒蕪。
聽到身邊人越來越多地抱怨:感覺朋友圈越來越沒有意思了。
相信很多人對此都深有體會。如今的朋友圈,更多的功能是分享一些行業信息,轉發雞湯文字和集贊投票。雖然還有朋友不時地分享自己的生活狀態,但頻率明顯比之前低多了。
其實,越來越沒意思的不是朋友圈,而是藏在屏幕後面的我們。生活還在繼續,只是我們把那份對待生活的儀式感弄丟了。
如果對方是一個對生活抱有極大期待與希望的人,你一定可以從他(她)用心經營的朋友圈裡察覺出些許端倪,因為這份對待朋友圈的熱情,就是他(她)對待生活的態度。
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說:“我們愛生活,並非由於我們習慣於生活,而是因為我們習慣於愛。在愛裡面總有些瘋瘋癲癲,可是在瘋癲之中也總有些理智。在熱愛生活的我看來,好像蝴蝶和肥皂泡以及跟它們類似的人最懂得幸福。”
請珍惜身邊那些還在孜孜不倦地發朋友圈的人吧!正是因為他們對生活的熱情不減,才讓我們平淡無奇的朋友圈多了幾分鮮活靈動的色彩。

上進:對於生活這件事,再難也別將就

未末小七

年後,我來上海工作,朋友陪我一起去找房子。
朋友說:“你想租什麼樣的房子?”
我說:“要乾淨整潔的,最好是整租,這樣我就不用在做飯、洗澡,甚至上廁所時都要等別人了。”
朋友說:“一看就知道,你對上海一點也不瞭解,你知道市區的房價有多高嗎?”
我說:“我知道的,可是我真的不想再和別人合租了。首先,我不瞭解和我一起合租的人,如果都是女生還好,萬一是男生,那多不方便啊!其次,之前就是因為合租,每天晚上回來後幹什麼都要排隊,這太浪費時間了。最後,在外面打拼已經很辛苦了,女孩子更要對自己好一點,這樣才能激發自己努力賺錢的動力。”
總之一句話,房子可以是租的,但生活再難也不能將就。
朋友和我意見相左,她覺得反正房子是租的,能省則省,當然越便宜越好。可是,這樣省的結果是她隔一段時間就要搬家。她的工作隨房子動,而不是根據工作地點找房子。哪個地方房租便宜,她就在那附近找工作,房租一漲,她既換房子又換工作,幾年下來,工作一直沒有起色。
朋友說:“你也來郊區工作吧,雖然工資少點,但房租便宜很多,算下來其實也差不多。”
我搖搖頭說:“我還是想留在市區,努力多掙點錢,然後讓自己的生活品質高一些。”
朋友說:“你就作吧,我沒有你那野心,我只想做份清閒的工作,安安穩穩地過日子,住得好不好對我來說並不重要。”
朋友的想法自然有她的道理,畢竟掙錢不易,能省點總是好的。可是,這種想法也會滋生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對生活習慣性地將就。
工作不好,沒關係,反正清閒;工資不高,沒問題,省點花就行;生活很難,沒什麼,適應了就好。長此以往,對生活的熱情就會越來越少,對自己的要求標準也會不斷降低。
這種觀念看似無欲無求,實則是不對生活有更高追求,因為覺得自己擁有不了,認為自己就應該將就。
人生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退一步就可以海闊天空,有時,你一再地降低要求,最後你發現非但沒有得到命運的厚愛,反而被命運遺忘在角落裡,落滿灰塵。其實,人生是一場激流勇進的旅行。只是有些人窮遊,有些人富遊。也許窮遊也可以讓你享受美麗的風景,但如果你有能力讓自己的旅行更舒適一些,為什麼不去努力嘗試呢?
你明明能擁有更好的,只是不願相信自己,習慣了將就而已。
前幾天看了《東京女子圖鑒》,劇中的綾就是一個不甘平庸、不願將就的人。
女主綾出生在一個偏遠的小縣城,大學畢業後隻身來到東京打工,在一家普通的雜誌社當小白領。
綾和同鄉男友直樹住在一個小房子裡,他們一起牽手逛街,一起做飯,看電視。對生活沒有太高要求,就這樣簡簡單單,兩個人依然覺得很幸福。
可是,時間久了,某一天綾突然感到焦慮:這種生活真的就是自己想要的嗎?自己真的甘心一輩子都過著這種平淡又平凡的生活嗎?
綾不由得反問自己:“和直樹在一起是很安逸,但如果是這種幸福,在秋田到處都是,我為什麼要費那麼大工夫從秋田來到東京呢?”
直到有一天,綾被自己穿到起毛的內褲刺激到了,這才下定決心離開直樹,離開這個讓她看不到未來希望的地方。
不久,綾又開始了新的戀情,交往對象從“高富帥”到離婚大叔,再到職場金領,從嫁給一個平凡的男人到離婚後和小鮮肉戀愛,再到最後和男閨蜜生活在一起。
而她的事業也一路過關斬將,從職場小白蛻變成職場精英。
也許,從愛情的角度來看,綾是坎坷的,談了多次戀愛,卻總遇不到對的人。但從職場或者綾自身的渴望來看,她成功了,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職位,住上了高檔住宅,買得起自己想要的東西。
雖然這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但好在命運並未辜負她的努力。
雖然有過迷茫,但她對自己心裡真正想要的東西一直都很清晰。
雖然生活很難,但她從未想過要去將就。她就像是一匹野馬,永遠在奔跑,努力尋找更肥美新鮮的草地。
很多人都說綾是一個貪婪、不知足、太過物質的女人,難道作為女人就不可以對生活多一點貪心嗎?難道沒有追求,待在一個小縣城裡,和一個沒有什麼目標與追求的男人結婚,從此成為一個圍著老公、孩子、廚房轉的黃臉婆,就是幸福?
真正的幸福不是隨大流,而是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努力得到它。對綾來說,得到即幸福。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是能力,而是思維。很多時候,你需要一點執拗,才有可能被生活溫柔以待。
相信什麼,追求什麼,你才有可能得到什麼。
公司開會時,總監說:“我知道你們很多人都是外地人,在上海租著房子,所以你們更要努力掙錢,讓自己的生活品質盡可能高一些。這樣你就會發現,你的整個精神狀態都和以前不一樣了。”
是啊,穿上一套高檔的衣服,你會時刻注意自己的舉止,是否昂首挺胸收腹;報了一個很貴的培訓班,你會更用心地去學習,恨不得下課了還逮著老師問問題。
這就是經濟學上的沉沒成本。你付出得多,自然就希望得到更大的回報。你想擁有更好的生活,就會要求自己更加努力。
相反,你總是退而求其次,那麼你的人生就可能多年如一日,平平淡淡。
曾經,我也是一個特別愛將就的人,總是能省則省。
可是,這樣過了二十多年,自己依然一無所有,還拼命地告訴自己這就是自己想要的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結果證明,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你所謂的安穩不過是一種心理安慰。其實你心裡很清楚,你連逛品牌店的勇氣都沒有,你連養條狗的經濟能力都沒有,你的安穩體現在哪裡?
斌哥想進外企,無奈英語太差。
他問我該怎麼辦才好。
我說:“英語差那就學唄,在線下或者網上報個班,每天堅持學一點,一年左右口語就會有很大進步。”
斌哥說:“報班不是得花錢嗎,還是自學好了,可能就是慢一點。”
我說:“你學英語的目的是什麼。”
斌哥說:“當然是進外企了。”
我說:“既然目標定了,那為什麼不快一點實現?”
斌哥說:“我家經濟條件也不好,我不想花錢。”
斌哥說的是實話,我表示理解,但是反過來想,正是因為經濟條件不夠好,才更應該報個班,在老師的帶領下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早點進入外企。
其實,如果你真的是為提升自己的實力投資,那麼你花的每一分錢都不會浪費。你花在自己身上的每一分錢,都會在未來得到回報。
在最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在最應該有野心的時候選擇將就,這本身就是一種對生活的妥協。
大多數人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欺軟怕硬,其實生活也是。你只有對它硬一點,它才願意給你更多;你妥協了,它便會將你踩在腳底。等你習慣了將就,你再想爬起來,就會發現身上負重太多,站起來奔跑還不如趴在地上舒服呢。
而那些從一開始就不願意將就的人,總是會想方設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
很多人一看到別人掙的錢比自己多,總喜歡酸酸地來上一句:“別看他掙得多,掙得多也花得多。”
想想總覺得好笑,人生一世,難道非要吃苦受累才算是幸福嗎?不,那只是自我安慰的話。要想讓生活過得更好,自然免不了受苦受累努力進取,而不是停留在揶揄那些有本事享樂的人。
二十幾歲,我們窮,這很正常,但窮則思變,而不是越窮越志短,也不是一邊好吃懶做,一邊又嫉妒別人享受生活。
你對生活的每一次將就,其實都是在降低自己的欲望。欲望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好事,它可以促使你不斷進取。
米蘭•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遺囑》中寫道:“生活,就是一種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於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堅定存在。”
不將就,其實就是對自我的一種堅定。努力向著自己最初的夢想前進,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追自己所愛的人,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才不會辜負此生。

優雅:用一顆文藝的心,過煙火日子

米格格

你最愛買的家居物品是什麼?我最愛收藏的,莫過於餐具和杯子。透明的玻璃碗,裝沙拉和水果最漂亮;萌萌的布丁瓶,用來放酸奶和穀物片可愛至極;各式馬克杯、茶杯、隨手杯,像列兵一樣站在家裡的某個地方,並且隊伍還在不斷壯大。有時,長輩會嘮叨,沒事買那些東西幹什麼?用什麼樣的杯子喝水不一樣?我只是笑,依舊買個不停,樂此不疲。
王小波說過:“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日子是平淡的、瑣碎的、重複的,沒有誰的人生每天都充滿新奇,若有,那也不過是懂得自娛自樂,用心去經營和點綴,讓平凡的日子發出一些微弱的光芒。就像每天喝水、吃飯,是再平常不過的事,隨意敷衍是一天,精心打理也是一天,可二者的感受截然不同。
我是從一個人獨立生活時才開始愛上做飯的。起初,我也是什麼都不會,但後來發現,一個人生活最要緊的就是吃飯,每天在外面吃快餐,始終找不到家的歸屬感。而後,我就買了廚房用品,收拾出陽臺的一角,把它變成廚房。
那時住的房子挺簡陋的,房東給的家具也比較陳舊,為了好看,我就自己去買了桌布以及好看的貼紙,把它們包裝一下。不然它們擺在屋子裡,就很像回到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且風格不一,很不順眼。
有人覺得,講究和精緻是應該有物質基礎的,就好比你得買一套像樣的房子,精心裝扮才有意義,而在我看來,精緻其實是在不起眼的地方,甚至是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花費一些心思,讓自己感到舒適。
精緻,體現於細節,而非表面,更不是做給誰看。
開始自己下廚後,幾乎每週我都會研究新的食譜,嘗試著去做新鮮的菜。說實話,這麼做的樂趣,不在於做出來的飯菜有多好吃,因為有些新試的菜的味道真的不太理想,可鑽研和製作的過程中,那份發自內心的激動和滿足,卻是彌足珍貴的體驗。
每週研究一道新菜,享受的不只是味蕾,更多的是心情,在平凡無奇、普普通通的日子裡,感受到了它的獨特和美好。它會讓你覺得,日子每天看似一樣,卻也可以不一樣。用最合適的餐具,盛親手做的飯菜,把它們擺放成漂亮的樣子,借助一塊亞麻色或深灰色的桌布,就能拍出很有藝術感的照片,掛在照片牆上,勝過昂貴的藝術品。
生活本身就是一種藝術。
你也許不喜歡下廚房,但你勢必得有一樣愛好,或是養花,或是聽音樂,或是寫作,這些東西都是可以陶冶情操的。面對花開的瞬間,你會感受到一種綻放的力量;聆聽音符跳躍的時候,你會感受到內心的澎湃,湧起一股激情;靜心寫作的過程,你體會到的是生命的沉澱,以及對過往經歷的緬懷與感恩。
多年前,我去過一位女同學的家,看到她家的客廳裡擺著一個刺繡的架子,放著一塊藍色的綢布,上面是已經繡了一半的鳳凰圖。問過才知道,這是她媽媽的傑作。周圍的人很少有專門從事刺繡工作的,我初次見到確實興奮無比,也震撼同學的媽媽竟有如此精巧的手藝。
細看她家家居的佈置,也不落俗套,雖然擺設的不是什麼昂貴的物件,可給人的感覺卻格外溫馨、舒適,像置身在一個愜意的小巢裡。有趣的是,隔段時間再來她家玩,我發現家具的擺放調換了位置,添置了一些小擺設,多了幾株盆栽。
後來,我從別人口中得知,其實同學和她媽媽、妹妹,母女三人相依為命,只靠母親一人的收入。但是看同學的媽媽,當時是四十歲左右的年紀,笑起來卻依然那麼美好,臉上不帶一點愁苦,平和而溫婉。
日子對誰來說都不容易,美好都是經營出來的,你願意在細微的地方用心,它就會顯得不那麼枯燥乏味,能維持一股新鮮與美好。
寫作是我日常生活的主旋律,你問我枯燥煩悶麼?說真的,也會有。多數的日子,我都是一個人憋在房間裡,一天下來沒有人跟你說話,甚至長年累月都是在同一個房間裡,沒有什麼新鮮的東西。這種生活比不得坐班,有同事說說話,偶爾能看到新人的面孔,有週末可盼。對自由職業者來說,這一切都是奢望。但打破枯燥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去製造快樂。
每天工作之前,像上班族一樣給自己化個妝,穿上喜歡的衣服,這真的比蓬頭垢面、穿著邋遢的睡衣讓人覺得更有自信;一周給自己做不重樣的早餐,中西餐都嘗試,簡單為上,配上不同口味的咖啡,或是嘗嘗不同的茶,都會找到愛自己的感覺;經常換換電腦桌面的壁紙,把輸入法的皮膚換成喜歡的樣子,也會給單調的工作帶來點小新意。日子每天都是相似的,而這些小小的用心,卻能讓人感受到不一樣的風景。
我們都是塵世裡最平凡的人,也許無緣奢華的生活,然而那種生活也只是一時間的痛快,並非常態。
人生絕大多數時光,都是浸泡在瑣碎繁雜中,甚至還有一堆的煩心事。我所願的、所想的,就是用一顆琴棋書畫的心,去過柴米油鹽的日子。若有懂的人陪伴,自然很好;若無緣相依,也不虛度美麗人生。

美顏:把變美這件事當作一種儀式來練習

阿木

下班的公交車要路過幾個廣告牌。
五光十色的燈光照射下,是幾個年輕明星精緻的面孔,他們在廣告裡燦爛地笑著,身後是他們代言的產品。他們試圖令我相信,我真的需要一件這樣的產品。
我竟然覺得這些廣告並不討厭,因為代言廣告的明星都把變漂亮當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來做。可見,即使是廣告,也是可以成為一道風景的。
在知乎網看到一個減肥帖,一個女孩講述了她運動減肥的歷程。
她本人並不是很胖,1.63米的個頭,體重120斤,花了半年時間減肥,慢慢瘦到了100斤,當然,瘦並不是最重要的,最大的收穫是她的健康和心理狀況,在體重變化的過程中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其實,胖與瘦,不只是一種體型,也可以說是生活態度的選擇。但是那個女孩的一句話卻觸動了我,她說:“人在100斤和120斤的時候,擁有的是兩種人生。當你120斤的時候,你會想著,胖與瘦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也不在乎吃一些看起來可口但卻沒有什麼營養的垃圾食品。但等你通過運動,通過克服自己的各種欲望,努力瘦到100斤的時候,你的心態和生活方式都會改變,同時,會慢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
有個同學有段時間的QQ簽名是:“減肥是女人一生的追求。”這句話多少有些絕對,我覺得不如改成:“讓自己擁有更健康的生活,是每個人一生的追求。”
“羅輯思維”的創立者羅振宇在2016年的跨年演講裡說,2017年他要減肥。他說,即使一個人有敏捷的思維,有豐滿的才華,也是要管理自己的長相的。
我想,把自己收拾得漂亮些、得體些,終究不會錯。
我剛開始健身的時候,覺得很痛苦。眼中看到的一切似乎都在印證自己的想法——我去的健身房始終空蕩蕩的,稀稀寥寥的幾個人,很多還是上了年紀的大爺和大媽。
上網搜索動作示範,網頁顯示的一般是外國女性,她們舉重若輕地做著那些令我痛苦萬分的腹部運動。
越痛苦我就越覺得,我的身體真的是太缺乏管理了。我對它實在太壞了,所以它才給我這樣的反饋。
一個長期健身的朋友和我說:“你要把跑步當成一件鄭重的事情來做。當你跑步的時候,你要和你的肌肉交流,調遣內心暗示的力量,把跑步變成一種莊重的儀式。”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慢慢地,我能一口氣跑十幾分鐘,後來又變成三十分鐘,再後來變成了一個小時。
一個月後,我的身心舒暢了很多,減肥反而成為運動過程中的次要目的。
公司裡有一個女同事,剛剛四十歲,就有了人老珠黃的跡象,而跟她年齡相仿的女同事,大都保養得不錯,完全沒有衰老的狀態。
經過調查,我發現,那些容顏未見衰老的大齡女人,並非完全依賴護膚品和化妝品,而是把變美當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追求。她們在工作之餘,經常做一些修身養性的事情,比如繪畫、養花、寫字、讀書。在這些事情的薰陶下,她們的內心都是充滿美好的,氣質和容顏自然也表現出美的一面。
而那位衰老得比較快的女同事,對待工作缺乏熱情,回家後則把時間都用來抱怨老公不夠體貼,數落孩子不夠懂事,從來沒想過讓自己變得溫柔賢惠。
俗話說相由心生,一個人的心裡如果總是裝著糟心事,那他的面相恐怕也會愁苦悲切,惹人厭惡;反之,一個人的心中如果充滿生趣,那他的一言一行也會典雅大方,受人尊敬。
愛美是人類進步的力量,無論生活多麼困苦,都不要泯滅這種追求。當你變得潦倒時,請不要忘記,把變美這件事當作一種儀式來練習。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1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