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母親節暖心加碼,點我領取「限時加碼券」
均勢與合作:東南亞軍事與安全問題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均勢與合作:東南亞軍事與安全問題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5 元
定價
:NT$ 450 元
優惠價
8739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均勢與合作:東南亞軍事與安全問題研究》希望圍繞一個綜合性架構,結合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建構主義,特別是均勢與合作這兩個視角,全面分析和探討與東南亞軍事和安全有關的問題。同時,與不少研究從大國角度看待東南亞不同,該書主要從東南亞國家和東盟的視角來審視相關問題。第一章主要是對東南亞地區安全環境的總體分析,其中既包括領土海洋爭端等傳統安全問題,也包括恐怖主義、海盜、跨國犯罪、自然災害等非傳統安全問題,還涉及東南亞各國內部的分離主義活動,以及各國政治轉型等對其自身和整個地區的安全影響。在此基礎上,本章還對東南亞安全相關理論進行了梳理與歸納,特別突出均勢與合作安全理念,這是貫穿書後續章節的主線,因其提供了對東南亞諸多安全問題和安全實踐進行解釋的理論框架和深層邏輯。第二章從均勢理論角度探討東盟的大國平衡戰略,這是冷戰後東盟及東盟各國處理與大國關係的主要思想,其內涵及演變對東南亞地區安全具有重要影響。自16世紀逐漸淪為西方殖民地以來,東南亞便成為大國爭奪和關注的地區,大國對東南亞安全的影響深刻而持久。也正因為如此,東南亞安全中對均勢的關注一直很突出。各大國努力實現有利於自身的力量平衡,而東南亞國家則試圖在大國之間保持平衡。近年來,隨著中國崛起及亞太地區安全形勢的重大變化,東南亞因其重要的地緣戰略地位及對遏制中國崛起的重要作用而日益受到各大國的重視,同時,東盟也在不斷調整著自身的大國平衡戰略。第三章探討東南亞地區安全合作機制的構建,主要是從建構主義和自由主義的視角來審視東南亞安全。眾所周知,冷戰結束後,從1994年發起成立東盟地區論壇,到其後的一系列軍事與安全合作機制的建立,東盟均試圖通過多邊主義與安全合作來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同時促使各國形成合作習慣與地區認同。這是東盟對地區安全的重要貢獻,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均勢與合作:東南亞軍事與安全問題研究》從第四章開始主要關注東南亞的軍事問題,因為從現實主義的角度來看,東南亞各國在維護自身安全時,除了利用大國平衡和多邊機制的約束力,還很重視自助,即發展自身軍事力量。這是其實現有利於自身的均勢所做的努力之一,也是冷戰後東南亞出現“逆裁軍”現象的原因,近年來東南亞各國正在繼續加速推進軍事現代化建設。第五章探討東南亞軍事安全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民事一軍事關係。基於歷史、傳統等原因,東南亞各國軍隊歷來在其國家政治、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非同一般的作用,對東南亞各國的軍事發展乃至政治發展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覷,同時也是我國學者在研究中關注比較少的一個方面。第六章研究東南亞國家的軍事和防務合作問題,既包括東南亞各國之間的軍事合作,也包括東南亞國家與諸大國的軍事合作。利用軍事防務關係影響調動與大國的關係,也是東盟的大國平衡戰略的一部分。第七章則從中國的視角考察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的軍事和防務關係,分析其面臨的挑戰並提出應對性思考。

作者簡介

劉琳,大校,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畢業於解放軍外國語學院,獲得科技英語專業學士學位和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學位。2007年獲得軍事科學院軍事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東南亞軍事與安全、南海問題。主要著作有《冷戰後美國東亞安全戰略研究》《東盟國家軍情解析》等。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多次參加香格裡拉對話會、北京香山論壇等多邊防務與安全合作機制交流活動。

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文萊、柬埔寨、東帝汶、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在地理上,東南亞明顯分為陸地(半島)和海島兩部分。越、老、柬、泰、緬五國為東南亞的“陸地國家”或“半島國家”,馬、新、印尼、文、菲、東帝汶則為東南亞的“海島國家”。目前,除東帝汶外,東南亞其餘10個國家均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以下簡稱“東盟”)成員國。東盟10國的總面積約449萬平方公裡,人口6,54億(截至2018年)。2018年,東盟的GDP總量約達2.99萬億美元。①
東南亞作為一個地緣政治地區的概念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太平洋戰場。在對日作戰中,同盟國於1943年8月決定成立一個單獨的“東南亞戰區”(Southeast Asia Command, SEAC),地理範圍包括緬甸、馬來亞、蘇門答臘和泰國。1945年7月召開的波茨坦會議把東南亞戰區的範圍擴展到包括荷屬東印度的其餘部分以及印度支那北緯16度以南地區(只有越南北部、菲律賓和老撾不包括在內)。②東南亞戰區的地理範圍與今天的東南亞不完全一致,但它第一次給這一地區賦予了政治和戰略意涵,而不是二戰前單純的人類學或地理上的意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前,除泰國之外,其餘東南亞國家均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在西方殖民統治期間,該地區在政治和經濟上不是一個整體,也沒有一個將東南亞各國團結在一起的地緣政治架構。1941年12月,日本開始揮師“南進”,先後占領菲律賓、馬來半島、新加坡、荷屬東印度群島、緬甸等地,在二戰期間幾乎控制了整個東南亞。1945年日本投降後,西方列強都曾試圖恢復在該地區的統治,但受到該地區民族主義運動的抗擊,絕大多數國家在此後的12年內獲得獨立。直到東南亞各個新獨立民族國家出現,西方各國外交政策制定者和國際關係學界才開始將這些國家視為一個地區,這主要是由該地區的地緣戰略地位所決定的。
從地理位置看,東南亞位於歐亞大陸東南部,由中南半島向南延伸經馬來半島,至東印度尼西亞群島。該地區處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亞洲和大洋洲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陸空的交通樞紐。位於馬來半島和印尼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更是扮演重要的角色,有“海上生命線”之稱,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不過,東南亞曾長期被視為“破碎地帶”,美國、蘇聯等外部勢力利用區域內的差異,為其發動冷戰和熱戰的目的服務。但越戰結束後,由於該地區在東盟框架下的經濟和政治整合逐步推進,20世紀80年代以來,它已越來越多地與亞太沿岸地區整合在一起。美國著名地緣戰略學家索爾·科恩(Saul Bemard Cohen)認為,東南亞大部分地區(除印度支那半島和緬甸以外)屬於亞太沿岸地區,是海洋轄區的第三大主要地緣政治權力中心。這一地區最大的地緣政治特征是海洋性。該地區十分依賴美國海上和空中力量維持航道的安全。從階段比較層次看,它屬於地緣政治上處於專業化階段的地區,地區內缺乏一體化,很多國家的貿易和政治聯系都是外向的。①科恩還指出:“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亞太沿岸地緣政治區域先後經歷了反抗日本占領的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轟炸的破壞和由蘇聯和中國支持的戰後共產主義運動。亞太沿岸地區缺乏形成瀕海歐洲那樣促進政治融合的結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經濟和社會機制。不過,這一地區通過區域內的經濟聯系和美國軍事力量作後盾的安全框架,也達到了很高程度的一體化。其地緣政治的統一是通過利益和伙伴關係的共同體而獲得的。”②同時,冷戰結束後,印支半島的越南、老撾、柬埔寨歸回到東亞地緣戰略轄區,即使緬甸也於2010年舉行民主大選,開始了民主化進程,在地緣政治上被科恩歸入南亞地緣帶。從科恩所描繪的東南亞地緣政治圖景可以看出,東南亞地緣戰略安全一方面兼具海洋性和大陸性特征,另一方面又易受大國影響。這些地緣戰略特點是內在的、穩定的,對東南亞地區安全具有持久的重要影響,只是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東南亞國家也意識到自身地緣戰略的特點。為此,各國在獲得民族獨立後,就在考慮如何整合這一地區以及如何在大國博弈中保持獨立性。1967年,東盟的成立是這一嘗試的最主要體現。東盟成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希望不被卷入美蘇冷戰的旋渦中,同時加強東盟內部的經濟、政治合作。冷戰結束後,東盟繼續在這兩個方面作出了諸多努力,且在這種努力中逐步壯大並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戰略力量。正如東南亞問題專家韋瑟比(Donald E.Weatherbee)所言,東南亞次體系正在成為國際體系中越來越重要的一個單元,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地區關鍵國家不斷增強的能力和國家雄心。①正是由於東盟的這種發展,每個主要大國都不能忽視東盟的存在和作用。美國新安全中心研究員帕特裡克·克羅寧(Patrick Cronin)認為:“正如中國在世界上重新崛起一樣,東南亞也在崛起。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美國采取所謂的轉向和再平衡的更加積極的政策。”②
東南亞地區不僅有復雜曲折的歷史和地緣政治發展歷程,而且是世界上族群、宗教、語言等多樣性體現最為突出的地區之一。歷史上,東南亞地處種族和民族遷徙的十字路口,該地區也因此而成為“人種和民族的博物館”。這種多樣性和被殖民的歷史使東南亞國家普遍面臨族群矛盾與族群衝突的問題,也使得各國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差異很大。
因此,談論東南亞安全並非易事,特別是隨著安全形勢的變化及安全概念的發展,這種情況更加突出。首先,它涉及的層面較多,既包括地區各國的內部安全(如各國的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社會和諧、內部秩序、政治穩定、國家團結、社會文化、經濟安全和制度安全),也包括各國相互間及與域外大國的安全關係。其次,它涉及的安全議題也很多,除了領土和邊界爭端等傳統安全問題,還包括諸多非傳統安全問題,如海盜、恐怖主義、跨國犯罪、武器走私、漁業糾紛、環境惡化等,以及近年來逐漸引起關注的“人的安全”,東南亞安全的內涵和外延均有很大拓展。再次,東南亞重要的地緣戰略位置,決定了大國對該地區的關注,因此東南亞歷來是大國博弈的重要地區,大國對本地區安全的影響不容忽視。最後,東南亞國家均為中小國家,因此有其政治、經濟、戰略等方面不同於大國的獨特性,這些因素對安全的影響也需要關注。
在對東南亞安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不少學者都借鑒了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和建構主義理論,並結合東南亞的現實加以創新,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是英國學者、著名的東南亞問題專家邁克爾·利弗( Michael Leifer)。他從現實主義視角出發,利用均勢理論對東南亞安全進行闡釋。利弗強調大國因素在東南亞安全中的作用,同時認為,東南亞的“均勢”不同於傳統的均勢,重視多邊機制在均勢中的作用。
利弗的思想對東南亞研究影響深遠,但也有一些學者注意到其研究的局限性,嘗試從自由主義和建構主義角度來建構對東南亞安全的認知。這些看法體現在對安全共同體理論、地區安全復合體理論以及共同安全等理論的運用,對東盟後來的合作安全、共同安全理念以及“東盟方式”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對東盟推進地區一體化進程及亞太地區多邊合作實踐具有深遠意義。
本書希望圍繞一個綜合性架構,結合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建構主義,特別是均勢與合作這兩個視角,全面分析和探討與東南亞軍事和安全有關的問題。同時,與不少研究從大國角度看待東南亞不同,本書主要從東南亞國家和東盟的視角來審視相關問題。第一章主要是對東南亞地區安全環境的總體分析,其中既包括領土海洋爭端等傳統安全問題,也包括恐怖主義、海盜、跨國犯罪、自然災害等非傳統安全問題,還涉及東南亞各國內部的分離主義活動,以及各國政治轉型等對其自身和整個地區的安全影響。在此基礎上,本章還對東南亞安全相關理論進行了梳理與歸納,特別突出均勢與合作安全理念,這是貫穿本書後續章節的主線,因其提供了對東南亞諸多安全問題和安全實踐進行解釋的理論框架和深層邏輯。第二章從均勢理論角度探討東盟的大國平衡戰略,這是冷戰後東盟及東盟各國處理與大國關係的主要思想,其內涵及演變對東南亞地區安全具有重要影響。自16世紀逐漸淪為西方殖民地以來,東南亞便成為大國爭奪和關注的地區,大國對東南亞安全的影響深刻而持久。也正因為如此,東南亞安全中對均勢的關注一直很突出。各大國努力實現有利於自身的力量平衡,而東南亞國家則試圖在大國之間保持平衡。近年來,隨著中國崛起及亞太地區安全形勢的重大變化,東南亞因其重要的地緣戰略地位及對遏制中國崛起的重要作用而日益受到各大國的重視,同時,東盟也在不斷調整著自身的大國平衡戰略。第三章探討東南亞地區安全合作機制的構建,主要是從建構主義和自由主義的視角來審視東南亞安全。眾所周知,冷戰結束後,從1994年發起成立東盟地區論壇,到其後的一系列軍事與安全合作機制的建立,東盟均試圖通過多邊主義與安全合作來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同時促使各國形成合作習慣與地區認同。這是東盟對地區安全的重要貢獻,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本書從第四章開始主要關注東南亞的軍事問題,因為從現實主義的角度來看,東南亞各國在維護自身安全時,除了利用大國平衡和多邊機制的約束力,還很重視自助,即發展自身軍事力量。這是其實現有利於自身的均勢所做的努力之一,也是冷戰後東南亞出現“逆裁軍”現象的原因,近年來東南亞各國正在繼續加速推進軍事現代化建設。第五章探討東南亞軍事安全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民事一軍事關係。基於歷史、傳統等原因,東南亞各國軍隊歷來在其國家政治、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非同一般的作用,對東南亞各國的軍事發展乃至政治發展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覷,同時也是我國學者在研究中關注比較少的一個方面。第六章研究東南亞國家的軍事和防務合作問題,既包括東南亞各國之間的軍事合作,也包括東南亞國家與諸大國的軍事合作。利用軍事防務關係影響調動與大國的關係,也是東盟的大國平衡戰略的一部分。第七章則從中國的視角考察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的軍事和防務關係,分析其面臨的挑戰並提出應對性思考。

目次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東南亞地區安全環境及理論探討
第一節 大國與東南亞安全
第二節 國內政治與東南亞安全
第三節 領土與海洋爭端
第四節 非傳統安全威脅
第五節 對東南亞安全的有關理論探討

第二章 東盟的大國平衡戰略
第一節 均勢與大國平衡戰略的提出
第二節 東盟大國平衡戰略的實踐
第三節 東盟大國平衡戰略面臨的挑戰

第三章 “東盟方式”、合作安全與地區安全合作機制構建
第一節 地區規範:“東盟方式
第二節 合作安全理念
第三節 東南亞地區安全合作機制的建構
第四節 東南亞地區安全合作機制的特點

第四章 東南亞國家的軍事現代化
第一節 東南亞國家軍事現代化概況
第二節 越南軍事現代化建設
第三節 菲律賓軍事現代化建設
第四節 印度尼西亞軍事現代化建設
第五節 新加坡軍事轉型

第五章 東南亞國家的民事-軍事關係
第一節 東南亞國家民事-軍事關係概況
第二節 東南亞主要國家民事一軍事關係演變及現狀

第六章 東南亞的軍事和防務合作
第一節 東南亞地區內部軍事和防務合作
第二節 東南亞國家與美國的軍事和防務合作
第三節 東南亞國家與日本的軍事和防務合作
第四節 東南亞國家與印度的軍事和防務合作
第五節 東南亞國家與俄羅斯的軍事和防務合作

第七章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軍事和防務關係
第一節 冷戰後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軍事和防務關係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 當前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軍事和防務合作
第三節 對進一步加強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軍事關係的思考

參考文獻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