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張昆自選集(全4冊)(簡體書)
滿額折

張昆自選集(全4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98 元
定價
:NT$ 4188 元
優惠價
873644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張崑自選集》為華中科技大學喻園新聞傳播學者論叢中的一本,共四卷,精選了張崑教授30多年來在新聞傳播研究領域的學術論文、報告、學術性講話、致辭以及序跋,全面再現了張崑教授的學術歷程和學術思想。四卷分別為《卷一:新聞傳播教育研究》《卷二:傳播思想史研究》《卷三:政治傳播研究》《卷四:新聞史論及其他》。

作者簡介

張崑

教授,法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傳播戰略研究院院長。曾任武漢大學新聞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第六、七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成員、2006-2010教育部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規劃評審專家。入選國家文化名家及4個一批人才,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年鑑編委會主任。主要研究新聞傳播史、政治傳播、高等教育。獨著、主編專著、教材二十餘部,發表學術論文(報告)230餘篇。

自序

2019年國慶節前夜,我出差回來,一進家門,發現家裡有些異樣。客廳餐廳的白熾燈換了日光燈,不似往日明亮,但顯得更加溫馨,只見餐桌上擺著一個蛋糕,兩支鮮紅的蠟燭在靜靜燃燒著。原來妻子是在準備為我過生日。過了這一天,我就進入58歲的年輪了。真是人生如夢,昨天還是青春少年,生龍活虎,今天卻忽然年近花甲。如果說長命者百歲,我已經過了大半輩子了。
那天晚上,心情實在難以平靜,許久沒能入睡。那個蛋糕和蠟燭的火焰令我在記憶中穿梭,猶如一台永動機,怎麼都難以停下來。乘著這個興奮勁,我嘗試著梳理這已過半百、平淡的人生。
我是一個典型的農家子弟。生於三年困難時期結束後的1962年。至今我還清晰地記得,我家那個破舊的小院,以及生產隊集體出工,“鬥私批修”大會和“割資本主義尾巴”等屬於那個時代特有的場景。8歲時,父親去世,我和母親相依為命。雖然家境貧寒,卻並沒有影響我接受學校教育。那時由於初等教育的強制普及,我們這些農家子弟想逃學都很難。但是那時的學校教育被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由於實行的是半天的學習制度,每天下午我還要到生產隊掙工分,從最初的每天3分到7分、8分。還有學農、學軍、學醫,加上沒完沒了的大字報、黑板報,我們學到的書本知識實在是少得可憐。托鄧小平同志的洪福,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我考上了武漢大學,並在最後以在職的方式拿到了博士學位。這是在早年農村時期我做夢都沒有想到的事情。
在同齡人中,我可以說是屬於最幸運的那一群。出生時躲過了困難時期;少年時接受了強制免費的中小學教育,半天上學,半天勞動,沒有補習班,也沒有升學的壓力,度過了快樂的少年時光;上大學不拼資歷、不論家世,只憑考試成績,讀書期間還有獎助學金;臨畢業時,國家還包分配;到了工作單位,單位又負責分配住房。我們是好處佔盡的那一群。在這群人中,我留校在武漢大學參與新聞學系的籌辦,做了一名令人羨慕的大學教師,一干就是三十多......

目次

《卷一:新聞傳播教育研究》目錄

新聞理想與教育情懷
——寫在《三思新聞教育》付梓之前
新聞教育應堅持人文精神的主基調
新聞傳播教育的支點錯位
新聞傳播教育的理想與困惑
新媒體時代新聞教育的轉型
鑄魂——新聞傳播教育的天職
媒介轉型對新聞教育的挑戰
後喻時代新聞人才培養中的教學相長
從傳播學視角看當代中國新聞教育的缺失
大變局與新聞傳播教育面臨的選擇
略論傳媒教育的十大關係
中國傳媒研究生教育的重大轉型
關於一流大學傳媒教育定位之思考
中國新聞傳播教育的兩大困境
解讀中國新聞教育的“華科大模式”
新聞教育的華科大模式
新聞評論教育的“華科大模式”
三十而立,再創輝煌
固本培元,立德樹人
——新聞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新探索
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的多重角色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新聞學院院長?
新聞學院院長的四大要務
新聞學院院長的戰略思維
依托《華中評論》,培養傑出的評論人才
改革新聞教育,培養引領社會的評論員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轉型時代新聞評論人才的培養問題
開放新聞評論教育,培養新時代輿論領袖
抓住今天,明天將會更好
做最好的自己
——張崑院長寄語新聞學院2017級研究生
18歲的天空
秉中持正,求新博聞,做六星級的卓越傳媒人
——與新聞學院2017級本科生談心
考量傳媒人才的四個維度
培養可愛的人民信賴的傳媒人
拓寬視野,紮穩根基,培養優秀的傳媒人才
媒介化時代傳媒工作者的綜合素養
從“馬航事件”反思新聞傳播人才培養
記者風度論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新聞史學術團隊
中國傳媒教育發展的師資瓶頸
關於設立冠名教授席的思考
論高校新聞專業的教學團隊建設
關於編纂《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年鑑2016》的思考
見證歷史,傳承文脈
紀念新聞教育家何微先生
難忘的神農架會議
三生萬物,眾志成城
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統領,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
視頻公開課的內容設計與展示策略
高校新聞專業教材建設的誤區
高校文科專業教材建設的辯證思考
信息技術變革背景下的新聞傳播學科建設
與時俱進,在改革中前行
學院文化: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基
推進品牌傳播研究,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推展積極公關,繁榮傳播學術
建設好校友的精神家園
論新聞傳播教育的產學合作
幸運感恩期待——卸任感言


《卷二:傳播思想史研究》目錄

柏拉圖的傳播思想
淺論孟子的傳播思想
馬基雅維里的政治傳播觀念
約翰·彌爾頓的出版自由觀念
羅伯斯庇爾的新聞思想
杰斐遜與漢密爾頓出版自由思想之比較
杰斐遜與羅伯斯庇爾新聞思想比較研究
馬克思恩格斯新聞傳播思想研究
列寧新聞思想研究
論空想社會主義新聞傳播思想
梁啟超新聞思想體系
小野秀雄的新聞思想
毛澤東新聞思想體系
鄧小平新聞宣傳思想研究
李光耀政治傳播思想初探
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情結與新聞史體系的建構


《卷三:政治傳播研究》目錄

宣傳過程中的逆反心理
政治魅力與大眾傳媒
媒介發展與政治文明
網絡時代的政治認同:進徑與危機
政治戲劇化與政治傳播的藝術
大眾媒介的政治屬性與政治功能
與時俱進,推動與落實國家傳播戰略
品牌傳播與國家傳播戰略
新時代、新傳播、新戰略
——兼論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傳播的挑戰與對策
時尚傳播與社會發展:問題和反思
國家品牌的內涵、功能及其提昇路徑
國家形象:概念、特徵及研究路徑之再探討
國家形像傳播的四大原則
國家形象研究溯源與前瞻
考量國家形象的政治維度
“共識”與“共識的程度”:國家形象認知的別種維度
時空維度下的國家形像模型探析
——基於認知互動的視角
疏通渠道實現中國國家形象的對外立體傳播
當前中國國家形象建構的誤區與問題
理想與現實:40年來中國國家形像變遷
企業家是展示與傳播國家形象的新名片
郵票中國家形象的符號解析
中國究竟需要樹立什麼樣的國家形象?
對外宣傳的辯證思維
略論對外宣傳體系
講好中國故事,樹立國家形象
講好中國故事,佔領道義高地
“聯接中外、溝通世界”
——打造具有影響力、公信力、感召力的外宣旗艦媒體
非職業因素對跨文化傳播中“誤讀”現象的影響
文化多樣性與對外傳播的差異化戰略
做好議程設置,提高重大活動的對外傳播效果
在新聞傳播中踐行“以人為本”的原則
以理性的靈魂引領健全的輿論
新聞媒體與未成年人的政治社會化
善用新聞媒體創新社會管理
中國公眾的世界觀念調查(2015)
政治領袖的形像變遷


《卷四:新聞史論及其他》目錄

一新聞史論
新聞傳播史體系的三維空間
新聞傳播史演進的三大規律
新聞史家的使命及其素養
世界新聞通史體系芻議
環境要素對傳播史演進的影響
橫向發展——新聞史研究的新維度
秉史家筆法,記錄中國新聞傳播教育的當代史
從世界新聞史的視野看中國報業的集團化
關於中國縣域報紙命運的思考
論傳播發展的八個維度
中國報紙的兩極化格局及未來走勢
解讀新聞觀念歷史的路徑
中國傳統新聞學的反思
二序跋及書評
《國家形像傳播》導論
《國家形象研究叢書》總序
《跨文化傳播與國家形象建構》序言
《三思新聞教育》補記
《新聞教育改革論》後記
《中外新聞傳播史》前言
《中外新聞傳播史》後記
《華大博雅·新聞系列“十三五”規劃教材》總序
《新銳新聞傳播學者論叢》總序
《中外新聞傳播思想史》導論
《中國傳媒產業市場結構演變研究》序
《中國傳媒組織治理模式創新研究》序
《中國近現代漫畫新聞史》序
《中國網絡社群政治參與》序言
《中國現代媒介批評研究》序言
記錄歷史,引領未來——《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年鑑2016》序
《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年鑑2018》序言
《中國新聞界職務犯罪研究》序
《外國新聞傳播史》後記
《旗報:深圳特區報史稿》後記
《新聞與信息傳播論壇》主編致辭
《新聞評論研究與人才培養》前言
《大眾傳媒與少數民族鄉村政治生活》序
《專業學位研究生實驗課程——薈萃篇》前言
《傳播觀念的歷史考察》第二版後記
《戰後美國新聞與大眾傳播教育研究》序言
《網絡輿情平抑的修辭策略》序
《晚明商業出版》序
《全球媒體倫理規範譯評》序
《清末政論報刊與民眾動員:一種政治文化的視角》序
《青少年的手機使用與家庭代際傳播研究》序
《媒介批評學》序言
《歐亞新聞案——中國事件見證與親歷》跋
《傳播力+的風口:融媒體時代的黨報轉型》序言
《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研究》序
《1949~1966年中國對外宣傳史研究》序言
《35年回眸》序
《組織傳播行為》序
評《日本在華首家政論報紙〈漢報〉(1896~1900)研究》
評陳世華新作《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研究》
評劉家林新著《新中國新聞傳播60年長編(1949—2009)》
《中美兩國公眾的世界觀念與國家印象研究報告(2017~2018)》卷首語
擁抱人類傳播史上的新時代——兼評李衛東教授新著《雲傳播時代》
三專訪
一個好的新聞學院,總有一個優秀的院長
——訪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張崑教授
張昆:卸任華科新聞學院院長,安心做個教書匠
攜理念與時俱進,傾思想鑄就華章
特色辦學顯實力銳意進取求發展
努力踐行“秉中持正,求新博聞”
“伯樂獎”獲得者張崑:事師如親,愛生如子
“伯樂獎”張崑:抓住白駒過隙的人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4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