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地緣政治學的世界:行動中的地緣政治學(簡體書)
滿額折

地緣政治學的世界:行動中的地緣政治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原名《豪斯霍弗將軍的世界:行動中的地緣政治學》,出版於1942年,直到今天,此書仍然是美國陸軍學院的基礎教材之一,卻一直未引起我國學界的注意,很可能由原書名誤導,因而中文版書名定為《地緣政治學的世界》。

 

除導言和總結之外,全書主體內容包含六章,每章結構一致:前半部分為作者多爾帕倫的評述,後半部分為其評述所依據的經典文選。第一、二章論及“何謂地緣政治學”、“地緣政治學的‘理論’”,第三到六章分別討論地緣政治學與世界政治、經濟政策、人口政策以及戰爭的關係。至此,地緣政治學的方方面面均有涉及。

 

《地緣政治學的世界》是筆者所見到的最好的地緣政治學教科書——不是“之一”,即便在今天看來仍然如此。

作者簡介

多爾帕倫(Andreas Dorpalen,1911 – 1982),德裔猶太人,1933年在波恩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1936年流亡美國,1937-1942年任《哥倫比亞百科全書》編輯,1942年出版《地緣政治學的世界》,1943年被“美軍特別訓練營”(ArmySpecial Training Program)聘為助理教授,1944年在聖勞倫斯大學(St.Lawrence University)獲得教席講授德國史和歐洲史,1958年轉任俄亥俄大學歷史系教授,直到退休(1978)。主要著作有:《興登堡與魏瑪民國》、《20世紀歐洲史》(大學本科教材)和《馬克思主義視野中的德國史:東德的探究》。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梳理了“地緣政治學之父”豪斯霍弗的地緣政治學思想,包括“理論評述”和“經典文選”兩部分,從地緣政治學的概念到理論,再到與世界政治、經濟、人口、戰爭等的關係,面面俱到。
★本書1942年出版,直到今天依然是美國陸軍學院的基礎教材之一。
★劉小楓為此書撰寫長篇中譯本說明,將此書譽為“最好的地緣政治學教科書”。

導 言

長久以來,史學家就將文明的開端歸於純粹的地緣因素。在三個不同區域——尼羅河谷、美索不達米亞和克裡特小島,那些地緣因素有助於野蠻人群的整合與發展,直至達到一種具有持久價值的政治和文化水平。由於沙漠、山脈或廣闊海域等障礙中的一個或多個的隔離,這些地區的居民相比其他地域,會較少遭到中斷其演化的入侵。一種溫和的氣候,減少了為嚴格意義上的麵包和黃油活動需要付出的努力,減緩了生存鬥爭,為群體的自我發展留下了相對寬鬆的邊界。然而,自然的仁慈並未達到能使之不勞而獲的程度。季節變化迫使那些早期野蠻人種植、收割和儲存莊稼。激勵與鞭策,獎勵和懲罰,使他們承擔起自給自足的任務,這種任務反過來為自我發展提供所需的時間和精力。
我們不知道,文明進程中的這些前哨能在多大程度上意識到文明進步與自身擁有的地理優勢之間的聯繫,這點要打上個問號。任何民族如果能夠意識到自身的利益,就不會忽略這兩者的聯繫。事實上,從最早的歷史到今天,每個征服者以及每個遭到滅絕威脅的民族的人民,或多或少注意到至少一種地緣因素的力量,即自身及鄰國的邊界的防禦能力。然而,地理的更廣泛含義及其長遠影響,仍是軍事專業的學者和學生的專屬領域。將歷史作為“運動中的地理學”來分析,僅限於相對較少的課堂。例如,陸軍戰爭學院講臺上的這種古舊的說法——國家如要獲得和保持權力,必須擁有兩項特殊優勢:廣袤的陸地基礎和海上權力——最近才傳入普通學生(civilian students)的耳朵。必須指出,今天,這種說法會將空中權力放在至少與海上權力同等重要的水平。
1918年的戰敗留給德意志以屈辱和破壞,地理學作為征服或國家自我保護的基礎,逐漸得到重視。正如作者所指出的,德意志在滿世界的圖書館尋找與地理學相關的材料。事實上,德意志研究者在準備自己的論文時,(有鑒別力地)大量借用契倫(Rudolf Kjellén)、馬漢、麥金德等外國人的作品。對這個既新又非常古老的研究領域,契倫最早創造出“地緣政治學”這個名字。
這一新的偽科學的定義、目的陳述以及其他描述性內容,既龐雜又模糊。顯然,完全不受拘束的地緣政治學家們,因內部的頻繁分歧而受阻。顯然,他們也遵循他們的大祭司豪斯霍弗少將的路線,通過蓄意混淆給一般讀者創造一種深奧氣氛。然而,《地緣政治學》月刊(Zeitschrift für Geopolitik)給“地緣政治學”下的定義似乎並無爭議:

地緣政治學是政治進程中關於土地關係的科學,基於地理學的廣泛基礎,尤其基於政治地理學,後者是關於空間中的政治機體及其結構的科學。此外,地緣政治學致力於為政治行動提供工具,為作為整體的政治生活提供指向。因此,地緣政治學變成一門技藝,即指導實踐政治的技藝。地緣政治學是國家的地理科學。

為了區分地緣政治學與政治地理學,另一個定義斷定:

政治地理學從空間角度看國家,地緣政治學則從國家角度看空間。

到現在為止還挺好。這些定義在地緣政治學家的實踐中得到昇華,為考察所有國家或國家聯合體的優勢與弱點提供充分依據。事實上,在慕尼黑“地緣政治研究所”,沒有任何要素從豪斯霍弗將軍指導的研究小組手中的顯微鏡下遺漏。經濟學的所有分支、心理學、人類學、生物學和醫學等學科,為豪斯霍弗的學生們提供研究渠道。拜德意志人典型的徹底性所賜,這套有用的知識不僅有助於納粹一心發動全面戰爭、全面征服的權力狂飆,同樣有助於渴望和平的世界決心實現全面和平。麥金德爵士和海軍上將馬漢,秉持著對塑造國際局勢之力量的誠實調查必不可少的獨立和寬廣視野,他們的研究眼下被視為慕尼黑小組的基礎原始資料。這種解釋基於兩位作家作為英國人和美國人的民族心理背景。他們看到,他們所在國度人民的福祉與各國的福祉密不可分。不能以共同善為代價促進國家利益。
相比之下,過去兩個世紀的德意志學派則繪製出一條截然不同的路線。弗裡德裡希二世指出一條道路,沿此道路,先是普魯士,後來是德意志,註定陷入僭政與民主力量之間的終極衝突。豪斯霍弗和他的同事們個個受到這種民族心理的制約,即把尼采的德語詞匯“超人”對世界的終極統治接受為某種神聖的命運。尋求的目標成為唯一的行動標準,只要能夠實現目的,可以採取任何手段。1918年的重大浩劫,成為影響地緣政治學家們的最終因素。無論他們是否成為納粹的驅動力,或者與納粹直接密切相關(證據指向相反的方向),在任何時候,兩者的總體目標都沒有任何本質差異。除了言辭和修辭之外,納粹最高司令部與慕尼黑小組的宣傳技術之間不存在任何區別。希特勒常對大眾發表長篇演說,而豪斯霍弗將長篇大論投向有知識的上層人士。地緣政治學成為這麼一個過程:忽略或低估對先入為主的結論不利的事實,過分強調有利的論據,最終導致對事實的不知廉恥的批量歪曲。地緣政治學聲稱的科學性,與真正的雅利安人起源於波羅的海沿岸這一納粹理論半斤八兩。壓制德意志各大學的純粹學術研究,與此同時,地緣政治學作為強大的宣傳武器出現——這並非純屬巧合。許多德意志人未受到希特勒和戈貝爾(Göbbels)長篇大論的影響,甚至對之略感輕蔑,但被豪斯霍弗的高論一擊即倒。簡言之,地緣政治學家們架起納粹對德意志作民眾心理動員的重要橋樑。
正如所料,對事實最明目張膽的扭曲,在於對擴張的生存空間理論的論證。在血與土(Blut und Boden)理論為奪取奧地利、蘇台德(Sudeten)及梅默爾(Memel)提供擔保之後,生存空間理論的有效性為納粹第二階段的侵略提供全部的正當性。如果沒有在促成當今的世界悲劇中發揮重要作用,豪斯霍弗的精神建築藝術品將是荒謬的。在研究中,豪斯霍弗不僅發現德意志承受的破壞性的人口壓力,據他所說,這種壓力會使德意志民族受到束縛,而且預計歐洲“強力”民族的人口增長,將大大加劇德意志的危機。預計在1960年之前,歐洲大陸的人口增長將不會少於1億。言下之意是,德意志將佔據這一增長的主要部分。然而,如果認同這個總數——1939年的統計數據可以完全保證這個總數——那麼,在任何不帶偏見的學者看來,俄羅斯將至少產出這個人口總數的一半,這點顯而易見。此外,波蘭,包括幾個巴爾幹國家,年度人口增長率遠高於德意志,儘管納粹費盡心機來提高德意志人的出生率。納粹戰爭機器對波蘭人和其他人不分青紅皂白的駭人屠殺,體現出這個真實情況,大量證據表明,希特勒希望逆大自然的趨勢而為,矯正平衡。
在“地緣政治學與人口政策”一章中,多爾帕倫先生表明,需要之時,慕尼黑可以輕易摧毀基本信條。豪斯霍弗的研究一再總結,國家要實現自己領土的“空間掌控”,必須有一個堅實的農業基礎。根據同樣的道理,城市化被視為不能饒恕的邪惡。隨著論證不斷深入,這種邪惡被披露為緊隨人口遷入城市而來的全國出生率下降。1933年,納粹通過“帝國遺傳農場法”,旨在保持農場完整,讓農場不受抵押、未經分割地傳給單一的繼承人。這個法案的初衷是謀求農業穩定,但後來他們發現,加上那些被“農場法”剝奪繼承權的人,從鄉村到城市的人口正常流動急劇增加。隨著戰爭的到來,德意志農業制度最終遭到破壞,因為,來自被佔領地區的大量囚犯以及其他人,都被拋到農場上。軍隊和戰爭吸收了失去土地的德意志農民。為了彌補這種人口轉移導致的出生率的可預期的降低,一個存在廣泛分歧的出生促進方案登場了。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官方對“性許可”(sexual license)的鼓勵,以及為私生去汙。為了滿足對炮灰的更多需求,他們開始從波羅的海國家大批遣返“德意志人”。在負責檢測這些人的“德意志性”(Germanism)的委員會採取的最終方案中,有一個親戚住在德意志就足以擔保個人通過驗證。正如作者評論,“地緣政治學原則只在有利於帝國時具備效力”。
在這些地緣政治學者的理論中,真正滑天下之大稽的是,他們發現澳大利亞將養活2.2億人口!不管是沙漠地帶、熱帶叢林還是居住區,在這裡,土地(面積)成了衡量標準。同時,這些形而上學家煞費苦心地指出,德意志土地生產力貧乏。
這些例子足以說明地緣政治學家的分析的特徵,以及他們得出的結論的可信程度。由無可爭辯、艱難拼湊的事實組成的固體,迄今為止仍夾雜著對事實的虛報、扭曲和篡改,對那些重要卻不受歡迎的真理——任何或許曾經聲稱可接受地緣政治學為一門科學的基礎早已消失——的小心謹慎的忽略,使這一整體進一步受損。此外,批評不僅反對地緣政治學的內容,也同樣反對它的技術。地緣政治學家首先關心他渴求的目標,這一點顯而易見。為了達到那一目標,他的邏輯呈現為某種歪曲的綜合的模式:得到精心挑選的前提或“事實”的支持。恰恰在這裡,慕尼黑研究所與馬漢和麥金德提出的思路決裂。在這些權力政治的早期學者通過客觀研究得出結論的地方,豪斯霍弗的門徒們則有把斧子要磨,一把國家的而非個人的斧子。 [譯注]“有把斧子要磨”意為別有用心,動機不純。正如作者指出的那樣,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來的豪斯霍弗,更關心德意志戰敗的原因,而非戰敗本身。惠特爾西(Whittlesey)教授評論說:

地緣政治學孕於戰爭,生於革命。

長久以來,豪斯霍弗致力於克勞塞維茨的冷血戰爭理論,以及這些理論對人除了一個生化實體之外的生存的內在否認,他關注如何將“人”這種原材料整合成強大的破壞力量,強到沒有任何外國勢力或聯盟能夠抵擋。這個決定讓他走向兩條不同的道路。第一條道路不可能在統計數字上耍花招,這些統計數字會毫無疑問地成為德意志總參謀部最終起草的戰爭計劃的基礎。第二條道路使他不得不變成宣傳家,以確保民眾對納粹計劃的支持。
第一套工作無疑是科學的,第二套工作——世界只看到這一套——就是地緣政治學,即非科學的夢囈、無可非議的事實以及平實的廢話的奇異混合。
對作為一種塑造人類思想和行動的工具的地緣政治學作最終評估時,嚴肅的學者不會因為其中的大量智識垃圾而棄之不顧,較之煉金術或占星術,他會認為地緣政治學更值得考察。他還會意識到,煉金術和占星術這兩門神秘之學是化學和天文學的先驅。採納真理的堅實核心,恢復國際關係中道德因素的固有位置及其內在要求,即國家需要像個人那樣接受[xvii]統一的行為標準,政治家將在地緣政治學中找到戰爭與和平的藍圖。
無論我們稱之為“地緣政治學”,還是將其視為國際關係的一種獨特變體,抑或將其歸為大國的戰爭資源,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沒有任何國家還能忽略的研究領域,不管大國還是小國。事實上,過去幾十年來,地緣政治學受益於各重要軍事國家的特殊群體的有限研究。總體上,這些研究幾乎完全限於軍事院校的學生,特別是各國的總參謀部和軍事教育系統中的高等院校。
例如,陸軍部軍事情報局的參謀提出的一項研究,細緻調查一切因素,總結一個國家的總體戰鬥潛力,包括短期和長期的戰鬥潛力。地理、政治、經濟、心理和嚴格意義上的軍事因素都包括在內。考慮到美國的相應因素,在需要時這會成為戰爭計劃的充分依據。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可能協同威脅我們國家利益的外國勢力的數據結合考察,是件比較簡單的事。在一般參謀或高級指揮人員的培訓中,陸軍戰爭學院的學員在這種調查的準備工作上受過全面培訓。陸軍工業學院的學員學習的是這類研究的一種特殊變體,主要強調經濟和政治因素。從1930年開始,美國軍事學院的學生都在學習這門課程——即便沒那麼詳盡,但同樣全面。以略微不同的模式和內容,不列顛和法蘭西的軍校學員自1919年以來一直在鑽研如今發展為地緣政治學的東西。
美國不能再忽視地緣政治學。本書作者的調查,詳細追蹤了德意志在這一領域的成就。無論他們的荒謬以及對真理的歪曲達到何種程度,地緣政治學者對德意志開展的侵略影響巨大。對這種影響清晰和全面的瞭解,不僅有助於我們衡量對手,而且將簡化如何處理戰敗德意志的問題。理解他們的觀點,並且探究產生這種觀點的怪異心理,我們才能預見他們對必須設置的控制措施的反應。更重要的是,必須對與即將到來的和平中的世界重組相關的地緣政治因素作實際、艱苦的分析。我們已經瞭解感情用事的和平解決方案以及同樣失效的強制政策的代價。如果和平不只是另一份《凡爾賽條約》,不只是走向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休戰協定,那麼,地緣政治學可以讓我們邁出朝向所需的現實主義的第一大步。
無論在何種名義下,嚴肅的地緣政治學研究都會招致某種危險。感傷主義(sentimentalism)時代的屬人產品(human products),會禁不住給地緣政治學打上禁忌,在這樣一個時代,法西斯主義往往是駡名而非科學調查的領域,而“自由主義”的內涵則覆蓋從黑色反應(black reaction)到消極無為的全域。地緣政治學在為這場戰爭奠基上發揮的作用,地緣政治學在哲學上的破產在於否認道德力量是國際政治的因素之一,都會重重地壓迫這類感傷主義者。開拓與各國的切身安全和未來福祉密不可分的領域的教育者,既需遠見也需勇氣。
從各個角度看,多爾帕倫先生的分析將對這個終於逐漸為公眾所知的問題作出非常寶貴的貢獻。他從麥殼中篩選出地緣政治學的小麥,從無意義中找出意義,已經為把一些基本原則應用於我們的切身及長期的問題提供基礎。對空間與權力之關係的研究,無需只留給少數陸軍和海軍軍官。對於我們日漸產生的國際責任意識,我們可以將調查與履行責任的手段聯繫起來,並在必要時與實施可接受的最低國際禮儀(decency)的權力聯繫起來。對那種權力的衡量,不會有任何謎團。衡量標準不再隱藏在聯邦執行機構的回廊中,而可以提供給大學教室裡的學生,甚至一般的閱讀公眾。老諺語告訴我們,知識就是力量。地緣政治學的知識最能說明這個道理。

貝克馬(Herman Beukema)
陸軍上校
美國軍事學院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教授

目次

中譯本前言(劉小楓)

導言(貝克馬)

第一章何謂地緣政治學
一豪斯霍弗少校之旅
二為何是地緣政治學
三日本作為地緣政治的學校
四地緣政治學的定義
五地緣政治學的兩項任務
六作為宣傳者的豪斯霍弗
七豪斯霍弗與納粹黨

文選
一“官方”定義
二地緣政治學成為戰爭地緣政治學
三地緣政治學與政治地理學
四為何是地緣政治學
五日本:典型的地緣政治學家
六德意志如何重獲自己的生存空間

第二章地緣政治學的“理論”
一地緣政治學理論的演變
二豪斯霍弗的“地緣政治學”
三空間
四邊界
五海洋
六飛機
七地緣政治壓力儀

文選
一空間感
二權力與空間
三空間意志
四空間的主人
五邊界感
六地緣政治學解決一切邊界問題
七邊界作為世界政治的目標
八海洋作為民族偉大之源
九海洋的召喚
十飛機作為地緣政治力量
十一地緣政治壓力儀

第三章地緣政治學與世界政治
一德意志與歐洲大陸
二德意志的敵人
三德意志的盟友
四下一步如何?
五假如軸心國勝利

文選
一歷史的地理樞紐
二世界政治一覽
三小國沒有生存權利
四外交政策中的最初幾步
五季風國家與德意志
六歐亞大陸與不列顛

第四章地緣政治學與經濟政策
一自給自足:一個政治問題
二經濟政策作為強權政治武器
三壓力政治與經濟政策
四歐洲:一個經濟空間
五全球貿易戰
六地緣政治學與殖民地
七未來的經濟政策

文選
一自給自足
二大空間經濟體
三行動中的大空間經濟體
四1939年3月23日的德意志—羅馬尼亞貿易協定
五對該協定的評論

第五章地緣政治學與人口政策
一德意志帝國的人口政策
二人口政策與“新秩序”
三定居能實現空間掌控?

文選
波蘭西部的德意志化

第六章地緣政治學與戰爭
一戰爭地緣政治學
二陸戰
三海戰
四空戰

文選
一空間作為武器
二若干戰爭地緣政治學問題

第七章總結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