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人民之子:陶行知(簡體書)
滿額折

人民之子:陶行知(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44 元
定價
:NT$ 864 元
優惠價
87752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陶行知是我國近現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是由卓越的民主主義戰士轉變而來的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是中國進步知識分子的典範。本書為陶行知的人物傳記,通過四十多萬字的文字,生動、翔實地記錄了陶行知從貧寒之家起步,通過自身努力,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實踐,逐步成長為一位偉大的教育家的經歷。同時,本書著重刻畫了陶行知“人民之子”的形象,突顯了其作為人民教育家的特點,是一部較為全面且權威的陶行知傳記著作。

作者簡介

周洪宇,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現任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科評議組成員。長期從事教育史、教育理論和教育政策研究,著有《教育公平論》《教師教育論》《教育史學科的重建》《學術新域與範式轉換》《陶行知與中國現代文化》《陶行知生活教育學說》等26種專著,主編出版《中國教育活動通史(八卷本)》《教育史學通論》《教育智庫與教育治理研究叢書》等,在《教育研究》《歷史研究》等雜志發表論文近300篇。研究成果20余次獲教育部、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一、二等獎和國家新聞出版署所頒國家圖書出版獎,“三個一百”學術願創獎。2017年入選中國“當代教育名家”。

名人/編輯推薦

閱讀本書,可以讓讀者真切觸摸到一個集教育家的慈愛、學者的淵博、政治家的氣魄、社會活動家的能量、詩人的豪放於一身的栩栩如生的陶行知,尤其是他那“愛滿天下”“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的精神質量,感天動地,無疑是對人的精神的洗禮。本書展現了陶行知偉大的教育思想,堅強不屈的民主斗士風貌和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之情,他的開拓精神、創造精神和實踐精神,對處於社會大發展時代的我們仍具有巨大的啟迪作用。

陶行知是中國近現代 享有盛譽的教育家、思想 家、政治家和文學家,也 是中國近現代原創力** 、真正形成了自己的教育 學說體系、富有世界影響 力的教育思想家。2007 年,美國知名學者、哥倫 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大衛· 漢森教授在其主編的《教 育的倫理視野——實踐中 的教育哲學》一書中介紹 了世界**影響力的十大 教育思想家,其中唯一的 中國教育思想家就是陶行 知。該書將陶行知與美國 的杜威、義大利的蒙臺梭 利等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 並列,足見陶行知在國際 學術界的巨大影響力及其 被國際人士高度認可。 2020年是陶行知研究 100周年,2021年是陶行 知130周年誕辰和逝世75 周年。借此機會,我們與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合作 ,編輯出版“陶行知學文 庫”叢書50余冊,約2000 萬字,以深化陶行知研究 ,推動中國教育改革發展 ,加快建設中國教育學。 “陶行知學文庫”叢書 的編輯出版具有重大的學 術價值與現實意義。 2020年是國家“十三五”教 育事業發展規劃的收官之 年,2021年是國家“十四 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的 起步之年。值此重要歷史 節點,編輯出版“陶行知 學文庫”叢書意義重大而 深遠。 其一,這是深化當代 陶行知研究的迫切需要。 如果將1920年北京大 學繆金源所寫的關於陶行 知學生自治思想研究的文 章算為正式起點的話,陶 行知研究到現在已有整整 100年歷史。回顧百年陶 行知研究,可以發現陶行 知研究已經逐步發展為一 門國際性的學問,在美國 、德國、法國、日本、韓 國等國家都有不少學者在 進行研究並取得了豐碩成 果。陶行知研究是一門中 國本土成長起來的學問, 它是對中國近現代教育家 陶行知的專門研究之學。 既然是本土之學,中國人 自己首先要研究好,這樣 才能更好地與國外學術界 對話和交流,提高我國在 國際學術界的話語權。 深化當代陶行知研究 需要建立專業的、系統的 、科學的“陶行知學”。所 謂“陶行知學”,就是一門 以陶行知的家世家庭、個 人生平、事業貢獻、思想 學說、人格精神、歷史作 用和國際影響為主要研究 物件的學問。它涉及陶行 知本人及其所處的時代環 境、所經歷的重要活動和 重要事件、所交往的重要 人物等,重點是研究陶行 知的精神文化世界,對陶 行知的歷史價值及其局限 進行歷史反思。透過這種 研究來看在當時的時代環 境下,以陶行知、魯迅為 代表的中國近現代進步知 識分子如何處理中西古今 關係,走上一條追求真理 、救國救民的歷史道路, 以及我們今天怎樣學習和 借鑒陶行知思想,推動當 代的教育改革和社會進步 。“陶行知學”的具體內容 應該包括歷史研究、文本 研究、理論研究、應用研 究、比較研究、海外研究 和研究史研究等。就其性 質而言,它有應用研究的 一面,但主要還是基礎研 究。換句話說,它就是以 基礎研究為主、應用研究 為輔的一門專門學問。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 發展、國際地位的日益提 高,中國的學術和文化也 要有相應的提升,以適應 時代的需要。在當前西方 學術文化占據強勢地位的 情況下,加強與西方學術 界對話,發出中國自己的 聲音,很有現實意義。中 國當代陶行知研究的重要 任務之一,就是發展陶行 知學術文化,形成陶行知 學術話語體系,促進中西 教育學術交流,在國際上 擁有更大的話語權。“陶 行知學文庫”叢書的編輯 出版正有助於此。 其二,這是加快建設 當代中國教育學的迫切需 要。 陶行知從20世紀10年 代開始撰寫教育論文,至 40年代中期去世前,披閱 不停、筆耕不輟,數十年 如一日,圍繞其獨特的生 活教育思想,著述達四百 萬字以上,客觀上構建了 一個概念清晰、原理明確 、主張具體、內容豐富、 結構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 ,得到了教育界、學術界 的充分肯定。陶行知教育 學說由若干概念範疇、基 本原理和具體主張組成。 具體而言,它以政治理念 、哲學觀點和文化思想為 理論基石,以“生活”範疇 為邏輯起點,以“生活即 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 做合一”三大原理為教育 哲學依據,以民主教育、 科學教育、鄉村教育、師 範教育、幼兒教育、創造 教育、全面教育、終身教 育等為具體教育主張,將 其有機地建構成一個緊密 聯繫、不可分割的整體, 而且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 與教育實踐的深入,不斷 發展變化,具有鮮明的時 代特徵和特定的歷史內涵 。 20世紀上半期,陶行 知在反傳統教育和反洋化 教育的斗爭中,在長期的 教育實踐過程中,通過批 判地吸收古今中外各種教 育思想精華和總結自己的 教育實踐經驗,創立了具 有中國特色、以教育哲學 原理為基礎、以各類教育 主張為內容的一套完整的 生活教育學說。他的生活 教育學說是在半殖民地中 國社會歷史條件下中國人 民爭取解放、自由、平等 的教育理論,也是既符合 中國國情又適應社會發展 和世界潮流的現代教育思 想,達到了近現代中國社 會教育思想所能達到的最 高高度,成為新中國教育 思想體系的重要理論來源 之一,也是當今與未來中 國教育

目次

一、家世背景
出身貧寒
徽州府與“徽駱駝”
徽商與徽州文教
孩提歲月
二、教育經歷
鄉村私塾的傳統啟蒙
內地縣城的西式洗禮
繁華都市的現代文化熏陶
世界教育中心的留學深造
哥倫比亞大學
三、愛情、婚姻與家庭
父母
姐妹
第一任妻子汪純宜
四個兒子
第二任妻子吳樹琴
四、社會交往
前輩
師友
弟子
五、教育改革
提倡高等教育革新
主持全國教育改革
開展平民教育運動
發起鄉村教育運動
組織普及教育運動
推動戰時教育運動
推動民主教育運動
六、辦學實踐
曉莊師範
山海工學團
育才學校
社會大學
七、教育學說
思想來源
形成與發展
基本範疇和三大命題
根本原則
具體主張
性質與特徵
歷史作用及其現代價值
八、文藝新風
大眾詩人
大眾教育小說家
現代雜文家和散文家
音樂大眾化的健將
大眾戲劇家
大眾美術的倡導者
九、文字改革
提倡新文字改革
推動大眾語文運動
十、新聞出版
主編《新教育》、《新教育評論》
創辦《鄉教叢訊》、《鄉村教師》
主辦《生活教育》、《大眾教育》等
就任《申報》總管理處顧問
創辦《平民周刊》
編寫平民讀物與創立大孚出版公司
支持進步報刊
十一、新圖書館運動
倡導成立圖書館教育委員會
促進中華圖書館協會成立
籌設教育圖書館
提倡流通圖書館
十二、科學普及
倡導科學教育
推動“科學下嫁”運動
出版科普書籍
十三、民主之魂
政治理念的轉變
民主活動的展開
十四、偉大人格
愛滿天下
樂於奉獻
熾烈真誠
剛毅質量
求真務實
開拓求新
陶行知大事年表
主要參考資料

書摘/試閱

一、家世背景
出身貧寒
陶行知原名陶文溶,字世昌,1891年10月18日出生於安徽省歙縣西鄉黃潭源村的一個貧寒家庭。他有一姊一妹:姊名寶珠,幼殤;妹名美珠,又名文漠。
陶行知的父親名長生,字位朝,號笑山(筱山),粗通文墨,為人厚道,原在休寧縣萬安鎮經營亨達官醬園。鴉片戰爭之後,由於帝國主義列強的人侵和洋貨傾銷,農村的自給自足經濟每況愈下,百業蕭條。陶家家境困難,陶父只得將醬園出頂給曹氏親戚,回故鄉黃潭源村種田務農,賣柴賣菜。陶行知的母親曹翠仂,除種田務農、操持家務外,還替人縫補漿洗做傭人。
陶行知乳名和尚,這是因為他有一個姐姐幼年夭折,陶父鑒於人丁不旺,出於迷信觀念和民間習俗,想讓陶行知寄於沙門,蔭佛長壽,故取乳名和尚。同時,也是因為他小時候為省事起見頭髮常常被母親剃得光光的,村裡人都叫他“小和尚”。陶家那把剃刀,用過三代人,遂有“一把剃刀剃三代”之說。陶行知把母親使用過的剃刀視為最可紀念的傳家寶。母親逝世後,他曾作詩一首:“這把刀!曾剃三代頭。細數省下錢,換得兩擔油。”
由於家境貧寒,陶行知自幼便飽經世故滄桑,深知農家疾苦。十一二歲時,他就成為家中的半個勞動力,每天和祖母一起績麻,跟母親一起種菜,隨父親一起砍柴、賣柴和賣菜。他平日接觸的大多是貧民,一直生活在貧民社會環境中,對勞苦大眾無比摯愛,對有錢有勢者則極為鄙視,自幼便形成了親民、愛民、為民、救民的思想。
當時,歙縣西幹十寺有兩個當家和尚勾結官府,魚肉人民,利用宗教,作威作福,強奸婦女,並以宣揚佛教為名,沿西幹山坡修建18座佛龕,強捐惡索,惹起眾怒。陶行知激於義憤,與同學朱家治等人,把西幹沿河的木雕菩薩全部摔人河裡,並質疑說:“佛心何在?”還告誡小和尚不要為虎作倀,應修善寧人,方是佛門本色。可見他自小就有一種強烈的正義感,這是他日後親民、愛民、為民、救民的思想起點。
徽州府與“徽駱駝”
陶行知的故鄉歙縣,舊屬徽州府,在安徽省南部。徽州全境多為山區,雖風景秀美,但山多地少,土瘠民貧,全年生產的糧食僅夠當地居民三月之需。因此,為了生存,徽州人大多離鄉背井,外出經商。他們多以小生意起家,吃苦耐勞,積累資金,逐漸擴大勢力,有的競成為富商大賈。徽州人以善於經商聞名全國,甚至有“無徽不成鎮”的說法,意指一個地方只要徽州人進來,就開始設店經商,把小村落變成小市鎮。徽州人特別能夠吃苦耐勞,富於開拓創業精神,人稱“徽駱駝”、“績溪牛”。陶行知自幼便深受這種精神的感染,萌生了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意識。
徽商與徽州文教
為了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徽州商人十分注重自身文化素養的提高,因此,徽州地區的學習氣氛格外濃厚。孩子們從小就要進各類塾館讀書,接觸儒家經典。許多徽商都是或“先儒後賈”,或“儒而兼賈”,或“亦儒亦賈”,或“先賈後儒”。由於徽商具有這個特點,因而他們在商業競爭中,具有“權低昂,時取予”的洞察能力,容易發財致富,並易於與政界官場建立密切聯繫,為進一步擴大勢力創造條件。
與此相關,徽州人非常重視發展教育事業,興建各級各類學校。自明初起,各鄉創辦社學,徽州六縣共有社學394所。及至清朝康熙年間,發展到512所。嘉慶以後,社學漸衰,私塾又起。“遠山深谷,居民之處,莫不有學有師”,“十戶之村,不廢誦讀”。徽州的書院也有相當發展。從北宋到清末,徽州六縣共建書院70所,其中宋建18所,元建6所,明建34所,清建12所。明清時期,徽州宗族還普遍實行資助學員的宗規家法。《重修古歙東門許氏宗譜》卷八《許氏家規》規定:“凡逼族人子弟肄習舉業,其聰明俊偉而迫於貧者,厚加作興,始於五服之親,以至於人之殷富者,每月給以燈油、筆札之類,量力而助之。”
徽商擁有的雄厚經濟實力與徽州甚為發達的教育事業,導致徽州地區的文化學術在明清時期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地域性哲學、經學、醫學、繪畫、戲劇、建築、雕刻、盆景等專業性文化得到了長足發展,相繼衍化為自成一體、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派別。新安理學、徽派樸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班徽調、徽派建築、徽派雕刻、徽派篆刻、徽派盆景等,無不享有盛名,著稱全國。尤其是徽派樸學,在清代學術史上力壓群芳,影響深遠。徽派樸學的創始人為婺源江永,他一生從事教育與著述,學問淵博。江永的高足戴震是徽派樸學的集大成者,其治學“長於分析條理,而裁斷嚴密,每獲一義,乃參互考之,往往確不可易”。繼戴震之後,黟縣俞正燮,歙縣洪榜、凌廷堪、汪萊、程恩澤,績溪胡匡衷、胡培翠、胡春喬等,都是清代學術界出類拔萃的著名學者。徽派樸學代表了清代學術的最高成就,其學風集中體現了清代學術尚實、求實的特點。
P1-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75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