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康德與形而上學疑難(精裝)(簡體書)
滿額折

康德與形而上學疑難(精裝)(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康德與形而上學疑難》是20世紀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的主要著作之一。本書主要是將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闡釋成形而上學的一次奠基活動,其目的在於將形而上學疑難作為一種基礎存在論的疑難問題展現出來。基礎存在論就是對有限人的本質作存在論上的分析工作,是人的親在的形而上學,它與所有的人類學,甚至與哲學的人類學都保持著根本性的區別。因此,出於何種意圖和以怎樣的方式對基礎存在論的觀念做闡釋工作,在什麼範圍之內以及在什麼樣的前提條件之下提出“什麼是人?”這一根本性問題,以及這一問題如何導向存在問題的重新發問,此乃本書探究和思考的主題。


作者簡介

馬丁•海德格爾(1889-1976),德國哲學家,西方哲學史中最富原創性的哲學家之一,20世紀現象學運動與存在哲學的裡程碑式人物。

名人/編輯推薦

關於海德格爾的前期作品,讀者往往只了解《存在與時間》,但往往將其誤解為“哲學人類學”。《康德與形而上學疑難》的出版正是為了矯正對《存在與時間》的表面化理解,借康德之口直指存在論的核心問題,可以視為通往理解《存在與時間》,乃至海德格爾的存在論的最重要的通道。


在本書第一版樣本的扉頁處,夾有一張紙條。根據字跡判斷,紙條應當寫於1930年代中期,上面寫著:
《康德書》。
僅僅通過《存在與時間》——這一點很快就清楚了——還沒有進入真正的問題。(參見第一部分第三篇和拆建)
一條避難出路——在途中,並不是一些對康德的語文學上的新發現。——[存在]存在物性——物件性與“時間”圖式化。
但同時:本己的道已被遮斷,曲徑叢生。
參見第4章。
《論稿》——新的開端之開端——反思概念。
上面的筆記點明了決定出版《康德書》的動因,這就是:到1929年,已經變得很清楚,人們誤解了《存在與時間》中提出的存在問題。在準備1927/1928冬季學期關於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的課程時,我關注到有關圖式化的那一章節,並在其中看出了在範疇問題,即在傳統形而上學的存在問題與時間現象之間有一關聯。這樣,從《存在與時間》開始的發問,作為前奏,就催生了所企求的康德闡釋的出場。康德的文本成為一條避難出路,在康德那裡,我尋覓我所提出的存在問題的代言人。
如此這般規定的避難出路就引導我們,從《存在與時間》的發問視野來闡釋《純粹理性批判》;然而事實上,這就將康德的問題置放在一個它所陌生的,盡管它是以其為前提的發問之上了。
在後來的作品中(參見1965年第三版前言),我曾試圖從對康德的過度詮釋中退回,而不是在同時相應地重新撰寫《康德書》本身。
漢斯格奧格·霍培〈Hansgeorg Hoppe)在由維托裡奧·克勞斯特曼出版社出版的論文集《概觀》(1970年,第284-317頁)中,對於我早年批判性地解釋康德的立場中所發生的變化,提出了富有教益的、批評性的觀察意見。

目次

第四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前言

導言:本書探究的主題及其章節
將《純粹理性批判》闡釋為形而上學的一次奠基活動,由此來展開一種基礎存在論的理念
第一章 形而上學奠基的開端
第1節 形而上學的傳統概念
第2節 傳統形而上學奠基的開端
第3節 形而上學奠基之為“純粹理性批判”
第二章 形而上學奠基的進程
A.標明形而上學奠基進程的回溯走向
Ⅰ 淵源域的本質特征
第4節 一般認知的本質
第5節 認知的有限性本質
第6節 形而上學奠基的本源
Ⅱ 揭蔽起源的方式
第7節 對存在論奠基諸階段的標明
第8節 揭蔽起源的方法
B.存在論的內在可能性之籌劃進程的諸階段
奠基的第一階段:純粹認知的本質要素
a)有限性認知中的純粹直觀
第9節 澄清作為純粹直觀的空間與時間
第10節 時間作為普遍的純粹直觀
b)有限認知中的純粹思維
第11節 純粹的知性概念(觀念)
第12節 作為存在論謂詞(範疇)的觀念
奠基的第二階段:純粹認知的本質統一性
第13節 純粹認知的本質統一性問題
第14節 存在論綜合
第15節 範疇難題與超越論邏輯的角色
……
第三章 形而上學奠基活動的淵源
第四章 形而上學奠基的一次復返

附錄
說明
德文全集版編者後記
德-漢、拉-漢主要譯名對照表
譯後記

書摘/試閱


這就表明,在對概念性形象的經驗性起源進行特征描畫時,那個作為第三種綜合浮現出來的東西,恰恰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說,它是導引著先前已經標畫過的兩種綜合的首要的綜合。它仿佛領先於後兩者。康德給了這一認同活動的綜合一個恰當的說法:它的統合活動是一種認定活動。它事先偵察,並且對那些從一開始就必須作為具有自身同一性的東西而自身持留的東西,進行“透徹地探察”③,這樣做的目的就在於,能夠為統握著的綜合及再生著的綜合之一般,找到某種存在物意義上的完整範圍,在這個範圍裡,這些綜合有可能將它們提供出來的和遭遇到的東西——仿佛作為存在物——顯現出來和加以領受。
但是,這種偵察著的、擠迫前行著的認同的綜合,作為經驗性的綜合,必然以某種純粹的認同為前提,這也就是說,正如純粹的再生活動形象為一種“重新一提供一出來”的可能性一樣,純粹認定活動必然相應地提供像認定活動那樣的東西的可能性。但是,如果這種純粹的綜合在進行認同,那麼這同時也就是說,它不是在偵察一個它能夠將之作為同一個東西保持在面前的存在物,而是說,它在偵察可持駐性之一般的境域。它的偵察活動作為純粹的偵察活動就是對這種預先的粘連活動,即對將來的源初性形象活動,這就表明,綜合的這第三種模式在本質上也就是一種時間性的形象模式。對照康德所指出的經驗性想象中的映象、後象和前象諸模式,那個預先粘連活動本身的形象活動,就是純粹的前一象活動,這是純粹想象力的行為之一。
將純粹概念的內在形象過程視為在本質上具有時間規定性的東西,雖然這在一開始似乎是毫無前途的,甚至還是荒謬的,但現在,不僅純粹綜合第三種模式的時間特性得到了澄明,而且純粹前一象這種模式,由於其內在結構,甚至還顯現出一種比其他兩種在本質上同時共同隸屬的模式更為優先的位置。康德式的關於“概念中的純粹綜合”的分析似乎完全對時間避而不談。時間的最源初性的本質就是時間原本是從“將來”到時。它何時才會在這一分析中顯露出來呢?
如上所示,仍然懸而未決的、對超越論想象力之內在時間特質進行某種證明的任務已經得到了完成。如果超越論想象力——作為純粹形象的能力——本身形象為時間,即讓時間得以源生出來的話,那麼,我們就會無可回避地直對上面已說出的命題:超越論的想象力乃源生性的時間。
但純粹感性的普遍特質,實時間的普遍特質,現在同樣也得到了顯明。因此,超越論的想象力才能夠將那個曾經宣稱過的,人之主體的特定有限性的源初統一性和整體性承載和形象出來,而這種人之主體的特定有限性就是某種純粹的感性的理性。
不過,純粹感性(時間)和純粹理性難道不是全然不同種類的東西嗎?難道說純粹感性的理性這一概念不是一個悖謬嗎?將自我的自我性統握為在自身中就是時間性,而不是僅僅把經驗主體的經驗性掌握描畫為具有時間規定性的,對這一企圖的反對意見似乎是難以克服的。
但如果不可以成功地將自我闡明為時間性的自我,那麼,相反的道路會有成功的希望嗎?如何才能證明,時間本身具有自我性的特質?“主體之外的”時間“什麼都不是”,這幾乎是不可能錯的,同樣也是無可爭辯的,然而,它說的卻是:所有的一切,均在主體中。
但是,這裡說的“在主體中”意味著什麼呢?確實,時間並非像腦袋裡的細胞那樣,是“在主體中”現成地存在著。不斷地絮叨時間的主體性沒什麼助益。當康德說“主體之外的”時間“什麼都不是”時,他是不是僅僅看到了這個消極性的方面?難道康德沒有在超越論演繹和圖式化章節中顯明,時間在根本上參與構成了超越之最內在的本質建構嗎?難道說有限自我之自身存在不是由超越來規定的嗎?如果僅僅只是想要追問那些被廣泛議論的時間的“主觀”特性的話,我們就並不一定必須要盯住主體性的這一本質嗎?如果說康德是在超越的本質性根據的“深處”遭遇時間,那麼,超越論感性論中以導引的方式所說的關於時間的東西,就成了最終的東西嗎?抑或說,在那裡所討論的東西,僅僅只是對時間的更為源初的本質的某種提示嗎?難道主體的時間特性不是最終只有從被正確把握的時間的主體特性中才會得到澄清嗎?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