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高效能溝通的七個習慣(簡體書)
滿額折

高效能溝通的七個習慣(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9 元
定價
:NT$ 354 元
優惠價
87308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維持穩固的關係並非易事,它建立在強烈的渴求之上,需要人們付出相當多的精力,同時也需要一定的天賦與遠見。《高效能溝通的七個習慣(精)》側重在溝通過程中的應用,是一本人人都需要的溝通指南,提供了一些普遍適用的原則,為實現高效溝通、成功解決問題提供了大體思路。不論你來自哪個國家,身處何種社會環境,本書的原則都將幫助你建立穩固親密的情感聯結,讓你能夠在當今這個動盪不安的時代維持良好的溝通狀態,建立更為幸福、高效的關係,並與對方向著同一個目標攜手共進。

作者簡介

史蒂芬.柯維 Dr. Stephen R. Covey

是一位享譽國際的關係專家、老師、組織顧問、作家。他持有哈佛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數百萬人因他的真知灼見而受益。他的著作被譯為 50 種語言,在全球總計售出 4000 萬冊,代表作品《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他的思想成就與卡耐基、德魯克、杰克?韋爾奇並肩比齊。他是備受推崇的領導工作權威、家庭問題專家、教師、企業組織顧問,在領導管理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財富》雜志100強中的90%和500強中的75%的企業是他的受教者,AT&T、通用電子、微軟、可口可樂等大公司的高級主管都是他的學生,李開復等中國企業家和管理者也深受其思想的啟發。

他是為組織和個人提供培訓和管理咨詢的知名機構——富蘭克林柯維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公司與世界500強公司和成千上萬的中小型企業及政府職能部門都有建設性的合作關係。

作為9個孩子的父親,50個孫輩的祖父,柯維博士曾被授予“父親獎”,他將此看成他此生得到的有意義的獎項。


名人/編輯推薦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史蒂芬?柯維經典代表作

※史蒂芬?柯維被《時代》周刊評為“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

※每個人都需要的高效溝通指南,好的人際關係來自高效能溝通

※踐行高效能溝通的7個習慣,成就幸福人生的必修課

※幫助你建立穩固親密的情感聯結,在不安的世界維持良好的溝通狀態


你好,我是史蒂芬.柯維。歡迎閱讀本書,它將教會你在家庭和婚姻中運用七個習慣。我堅信,健康的婚姻和家庭是文明的基礎、社會的基石,我們最大的幸福與滿足來自家庭和家人。我也相信,我們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家中。

在對衛斯理女子學院的畢業生做演講時,美國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曾說道:

“當醫生、律師、商界領袖固然重要,但有一點同樣重要。那就是,你首先是一個人,你與伴侶、子女、朋友的關係,是你可以做出的最重要的投資。在生命的盡頭,沒有通過更多的考試,沒有打贏更多的官司,沒有談成更多的生意,這些事並不會讓你感到遺憾。會讓你感到遺憾的是,沒有多跟丈夫、孩子、朋友或父母共度時光。我們整個社會的福祉並不取決於白宮裡發生的事,而取決於你家裡發生的事。”

我堅信,如果整個社會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都勤奮努力,卻忽略了最重要的關係,也就是與伴侶和家庭的關係,就會像試圖擺正傾斜的泰坦尼克號上的折疊躺椅一樣徒勞無功。聯合國前秘書長達格.哈馬舍爾德曾說:“將自己完全奉獻給一個人,要勝過為大眾辛勤勞作。”我太太很喜歡引用這句話。

人類有著相似的需求。我們需要安全感,需要得到讚賞、尊重、鼓勵和愛。這些需求可以在戀人、夫婦、親子之間得到滿足。因此,當某個家庭中的個體無法滿足這些需求時,境況就會變得悲慘萬分。人類的一切互動中都存在某些基本原則。要想擁有高質量的家庭生活,就必須與這些原則(或者說是自然法則)和諧相處。在過去五十年裡,我目睹了婚姻和家庭狀況發生的巨變。

例如:

單親子女數量增加了400%。

單親家庭的比例翻了三倍多。

離婚率增加了一倍多。

青少年自殺率上升了近300%。

父母一方白天在家照顧孩子的家庭比例從66.7%下降到了16.9%。

想到過去五十年裡家庭發生的巨變,真是令人既震驚又恐懼。偉大的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指出,我們可以用一句簡單的話總結整個人類歷史:“沒有比成功更大的失敗了。”換句話說,當對策符合挑戰的時候,就是所謂的成功。但當挑戰發生變化後,過去成功的對策就不再奏效了。我們社會面臨的挑戰發生了變化,影響了家庭和伴侶關係,所以我們必須制定符合全新挑戰的對策。

僅僅是想要建立穩固的伴侶關係和家庭還不夠。為了應對變化,我們還需要全新的思維方式、技能和工具。挑戰已經發生了巨變,如果我們想拿出有效的對策,就同樣需要做出改變。

“七個習慣”這個框架就展示了上述思維方式和技能。許多伴侶和家庭都在使用“七個習慣”框架內的原則,來鞏固關係並保持正軌。

至於如何將這些行之有效的原則運用到生活中,與我相伴五十年的愛妻桑德拉,以及我弟弟約翰和他的太太簡,提供了眾多真知灼見。我們衷心希望本書能引起你內心的共鳴,幫助你將這些原則運用到自己的婚姻、伴侶關係和家庭之中,並像我們和我們的家庭一樣從中獲益。

請記住,只知不做等於不知,只學不做等於沒學。

——史蒂芬.柯維


目次

第1 部分 高效能溝通的七個習慣 002

不同家庭,不同風格 _ 004

充分發揮各方長處 _ 006

移情溝通是關鍵 _ 007

重視差異,彼此學習共同成長 _ 009

敞開心扉,請相互稱讚 _ 010

大張旗鼓地表達愛與重視 _ 011

良好的關係需要一點幽默感 _ 012

給自己一段心理空間 _ 018

成長與幸福的關鍵 _ 018

我們擁有選擇權 _ 020

你有能力選擇響應方式 _ 025

將腦海中的圖景化作美好現實 _ 025

學會傾聽自己的良知 _ 028

生命向我提出了什麼要求 _ 030

人類四大天賦 _ 033

擁有獨立意志 _ 033

人類四大天賦 _ 034

實踐你的自由,定期使用 _ 035

不斷練習,不斷反思 _ 036

離婚的七大代價 _ 037

公眾領域的成功 _ 042

從“我”到“我們”,尋求雙贏 _ 043

練習移情聆聽 _ 045

尋找第三種解決方案 _ 047

給自己留出時間 _ 048

第2 部分 打造高效能溝通文化 051

檢驗七個習慣 _ 052

婚姻/伴侶關係的四個C _ 054

信守承諾,彰顯品格 _ 056

你能夠克服艱難險阻 _ 058

打造高效能溝通文化 _ 059

基於人類效能原則的七個習慣 _ 061

習慣一:積極主動——將選擇與責任帶進關係 _ 063

你有選擇響應方式的自由 _ 069

你可以控制自己的響應 _ 072

實踐習慣一:積極主動 _ 075

關注影響圈 _ 076

生活中的影響圈 _ 076

積極主動的關注:屬於“影響圈”的活動 _ 077

如何做出積極主動的選擇 _ 078

習慣二:以終為始——將目標與願景帶進關係 _ 081

毫無目標地拼拼圖 _ 082

實踐習慣二:撰寫關係使命宣言 _ 089

習慣三:要事第一——共度一對一時間 _ 100

為最重要的事物留出時間 _ 103

為了婚姻美滿,請將伴侶關係擺在首位 _ 104

實踐習慣三:規劃留給親密關係的時間 _ 105

配偶/伴侶活動 _ 108

習慣四:雙贏思維——在關係中建立信任 _ 110

情感帳戶代表關係的質量 _ 112

存款和取款分別是什麼 _ 115

活動:與伴侶共建情感帳戶 _ 116

考慮與對方達成雙贏 _ 118

實踐習慣四:得到想要的結果 _ 120

雙贏思維 _ 120

習慣五:知彼解己 _ 123

探索溝通的核心 _ 123

聆聽者的意願比技巧更重要 _ 131

實踐習慣五:有效的聆聽 _ 135

習慣六:統合綜效——考慮雙方的長處 _ 139

實踐習慣六:重視彼此,意識到彼此的長處 _ 145

習慣七:不斷更新——推動關係日新月異 _ 149

不斷更新 _ 151

實踐習慣七:投入時間、精力和金錢培養自身

技能 _ 155

高效能溝通總結 _ 159

高效能溝通中的反思 _ 163

七個習慣的定義 _ 165

作者簡介 _ 168

富蘭克林柯維公司 _ 171

環球出版社 _ 172


書摘/試閱

習慣一“積極主動”根植於“我們擁有選擇權”這個信念。遵循自然法則行使的選擇權越多,刺激與響應之間的空間就越大,你擁有的自由也就越多。你越是不行使選擇權,或是不遵循正確原則行事,刺激與響應之間的空間就會越變越小,直到不存在一絲一毫的空隙。只有動物才會那樣。動物沒有選擇權,完全由生物DNA及其訓練或環境造就,因此無法重塑自我,但人類能做到。人類能夠改造自己的生活,因為他們擁有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人類獨有的特徵。它是無機物加上生命,加上意識,再加上思考自己意識的能力。換句話說,它就是意識對自身的反省。因此,你有能力重塑自己的生活,重塑自己的經歷。事實上,通過適當利用這段空間和這種自由,你可以治癒家庭帶給你的創傷,開創全新的當下和未來。這是人類獨有的能力或天賦,也是上天特殊的饋贈。

重點在於,在應付家庭生活、婚姻和撫養子女的時候,人們需要意識到自己擁有選擇權。如果他們充分關注,時刻反省,就能審視自己的思維,反思自己的感受。這就意味著,你不僅僅是自己的感受,不僅僅是自己的想法。你可以超脫開去,做出選擇。這正是習慣一“積極主動”的基礎。

我的朋友布倫特·巴洛是一名家庭顧問,他提出:“如果你想改善婚姻,請照照鏡子。”如果我認為問題出在我的伴侶身上,那問題就在這裡了。其實,問題的根源在於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蘇菲派著名詩人魯米說過:“世人不審視自己,所以互相指責。”如果我認為,面對毫不理性、麻木不仁、令人厭惡的伴侶,自己是個無助的受害者,那我就否定了一個簡單的人世真理:我享有自由選擇權,可以選擇對刺激做出什麼樣的反應。未經我的同意,誰也不能讓我產生任何感受,誰也不能逼迫我做任何事。也許我無法控制自己的遭遇,但我能決定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為。

很多人都忽略了這個基本原則。他們會抱怨說:“他把我氣壞了。”“她快把我逼瘋了。”雖然對她來說,我也許是個受害者,但說到底,我可以選擇要不要扮演“受害者”這個角色。如果我陷入了“我是好人,伴侶是壞人”的思維模式,就只能從上述兩個選項中二選一。如果我將自己視為受害者,就只能無助地抱怨說“這真是太不公平了”,而不相信存在第三個選項。

反過來,如果我能看清自己的本真,能夠獨立做出判斷,就能選擇自己的響應方式。我可以選擇用善意的話語做出響應,可以選擇露出微笑,而不是感覺受了冒犯。如果我的伴侶今天過得不順,所以脾氣不好,我可以選擇體貼和關心她,而不是抱怨自己今天多難熬,跟她比較兩個人誰更痛苦。

我相信,上述洞察能挽救大多數陷入泥沼的婚姻。我可以選擇打破怨恨的怪圈。我帶進這段親密關係的不光是文化,還有我自己。我不光是衝突中的“我方”,也一直在尋找第三個選項。

你有能力選擇響應方式將腦海中的圖景化作美好現實

除了“自我意識”之外,還有另外兩種天賦共同促成了習慣二“以終為始”。第一種天賦叫作“想象力”。如果你能擺脫包括記憶在內的歷史(因為你的歷史並不是你的全部),就能想象一個截然不同的未來,就可以開始重塑自己的人生,乃至重塑整個婚姻和家庭生活。

第二種天賦叫作“良知”,也就是對於“是非對錯”固有直觀的認識。如果你將上述兩種天賦結合起來,運用良知和想象力開啟“以終為始”,就能弄清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未來。這能幫助你擺脫自己的過往,治癒家庭帶給你的創傷。

人們生活中的大多數問題都是家庭文化的產物。甚至有研究表明,生物DNA受到孩子在母體內與母親互動的經歷,以及孩子本身思維過程的影響。這些經歷將深深植入胎兒體內。一個人呱呱墜地後,就進入了被我們稱為“文化DNA”的世界,而文化DNA置於生物DNA之上。

在當今世界上,“離婚”已成為一種流行病,而且普遍被人接受。有時候,人們甚至很願意考慮分居或離婚。從這個角度思考問題的時候,人們會開始尋找離婚的理由,找出合理的借口。“合理化”意味著對自己說出理性的謊言。你會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結論和決定,因為你似乎很想擺脫可能是由另一個人造成的痛苦,或是你與另一個人之間獨特關係帶來的苦楚。於是,你開始放任這種疾病滋長。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給青年總裁組織上課。那次大會為期一天兩晚,宗旨是寫出家庭使命宣言。有些家庭讓十幾歲的孩子也參與進來。最開始,是家長想要這樣,也大力推崇這麼做。但等到孩子們真正參與進來,想打退堂鼓的也是家長。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按照宗旨和價值觀許下承諾,他們就會受到孩子的監督,要為這些宗旨和價值觀負責,而這讓他們心生恐懼。

於是,我問那些青年總裁和他們的伴侶,如果你所在的行業和公司出現了嚴重的營銷策略問題,你會怎麼辦?那些人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顯然,那些經驗豐富的首席執行官每天都在處理類似的營銷策略問題。我問他們,如果你把家庭擺在生活中的第一位,擺在像能節約資金、促進業務的營銷策略一樣重要的位置,那會怎麼樣?如果你優先考慮自己的家人,那又會怎麼樣?你會像解決營銷問題一樣充滿活力、熱情和想象力嗎?他們這才恍然大悟。

我們就像終於發現了水的魚兒。有時候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我們過於沉迷日常瑣事,忽略了親密關係的重要性。我們很容易覺得“生活就該如此”。

事實上,生活本該比那美好得多。

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擁有選擇權,可以選擇讓生活變得更美好,選擇重塑自己的人生,重新發現對彼此的愛。我們擁有選擇的能力,完全可以讓生活變成一場激動人心的大冒險,變成一件真正能讓人激動萬分的東西,就像那些人談論營銷問題的時候一樣。

那些總裁和伴侶漸漸開始意識到這一點。他們開始跟青春期的孩子討論家庭使命宣言的時候,我能看出他們的態度有多麼認真。寫下使命宣言就是在意識與潛意識之間架起橋梁,因為在書寫的同時,你也在鍛煉自己的心理神經肌肉,這種運動能在你的潛意識中留下烙印。

學會傾聽自己的良知

請試試下面這個練習。今晚上床睡覺前,寫下你想要記得明早最先做的兩件事,然後看看明天早上會發生什麼情況。如果你將書寫與“心靈演練”相結合,盡可能調動多重感官,就能在潛意識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接下來,用這個練習來想象你的婚姻。請充分發揮想象力,將所有感官結合起來,去觀看,去聆聽,去品嘗,去觸摸,去嗅聞。試著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全方位的心靈演練,在腦海中勾勒你想要的生活,你想擁有的婚姻和家庭。聚焦於你真正想要的東西,適合你們兩個人的東西。這就是傾聽自己的良知。隨著漸漸入定,沉浸在冥想中,你會發現自己的良知。通過入定、冥想和正念,你會感覺到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通常來說,那會跟你拿到的“人生劇本”不大一樣,跟伴隨你成長的“文化腳本”也不大一樣。

正如桑德拉先前提過的,那些是我和她在結婚前分別拿到的人生劇本。你也許會認為“生活就該如此”,但其中很多不過是錯誤的傳統,或是根深蒂固、含蓄內隱的信念體系。你從來不會去質疑它,只會假定生活就是這樣的。

我做現場演示的時候,經常會用到錯覺圖。我會先向屋裡左右兩側的人展示不同的圖片,然後向所有人展示第三幅圖。在大多數情況下,看到第一張圖的那一秒決定了人們將如何看待合成圖,也就是第三幅圖。那就像個立竿見影的文化腳本,從此人們將通過那個“透鏡”解讀

一切。

人們也正是這麼做的。他們逐漸失去了這種內在能力,意識不到生活是由自己創造的。他們意識不到可以在婚姻中創造出一種和諧、幸福、高效的氛圍。這種氛圍才是人類真正渴望的。你可以治癒家庭帶給你的創傷,不必成為過往人生腳本和成長背景的產物。你擁有選擇的能力。

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也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對我來說,僅僅是意識到這一點就讓我激動不已——我能夠選擇自己對任何情境的反應。

生命向我提出了什麼要求

在德國納粹的死亡集中營裡,維克多.弗蘭克爾將問題從“為什麼我要在這些人手裡受苦?”變成了“生命向我提出了什麼要求?”他認真聆聽了自己內心的回答,意識到了其他人的需要。雖然缺乏過去享有的人身自由(包括食物和溫暖),但他聽見自己的良知在說:“拿出你微薄的口糧分給別人,幫那個人活下去。”

弗蘭克爾去世前不久,我和他通了電話。當時,他在奧地利住院。我表達了對他畢生事業的欽佩之情,贊美了他對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的巨大影響。他說:“史蒂芬,你跟我說這些話,就像我快要不行了似的。我還在忙兩個重要項目呢!”其中一個項目是跟一位傳記作家合作,弗蘭克爾將那個項目稱為“生命的召喚”。這正是“良知”問題的本質:生命對我們有何要求?當生命召喚我們的時候,在可能對某事做出過激反應的時候,請在關鍵時刻暫停片刻,從一數到十,捫心自問“生命向我提出了什麼要求?伴侶對我有什麼要求?我的孩子們現在需要什麼?”然後,認真聆聽內心的回答,通過“心靈演練”想象那樣的生活,在腦海中勾勒出自己的響應方式——體現習慣二“以終為始”精髓的響應方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8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