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美國陷阱:橙色計劃始末(簡體書)
滿額折

美國陷阱:橙色計劃始末(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69.8 元
定價
:NT$ 1019 元
優惠價
87887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橙色計劃由美國戰略智庫謀劃近40年之久,制定者都曾宣誓保密。基於對保密檔案長達20年的研究,《美國陷阱:橙色計劃始末》首度披露“橙色計劃”的全部意義。
《美國陷阱:橙色計劃始末》的出版意義非凡,獲得了許多重要獎項,其中包括著名的美國海軍協會紐約委員會“杰出圖書獎”。

作者簡介

愛德華·S. 米勒(Edward S. Miller,1930年—)

愛德華·米勒生於193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雪城大學,並參加了哈佛商學院的高級管理課程,然後開始企業財務的職業生涯,並擔任財富500強企業AMAX公司的首席財務官。1982—1984年,他被羅納德·裡根總統任命為美國合成燃料公司的財務副總裁。

從商界退休後,愛德華·米勒將其大部分空閑時間用於研究、學習和撰寫美國海軍的戰爭計劃形成過程,時間跨度為20世紀初到美國加入二戰。


譯者:劉嘯虎(1986年—),山東濟南人,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湘潭大學碧泉書院•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著有《帝國的墳場:阿富汗戰爭全史》《普京的鐵拳》等。


名人/編輯推薦

【榮獲五大國際知名獎項,美國諸多軍政高層推薦閱讀】

本書所獲獎項包括紐約軍事論壇1991年度“杰出圖書/作者”獎、美國海軍協會紐約委員會“杰出圖書”獎、軍事歷史協會1993年度“杰出圖書”獎、北美海洋歷史協會1993年度“杰出海軍圖書”,以及美國海軍學會1992年度“年度作者”。

此外,包括科林·鮑威爾(前國務卿、參謀長聯席會議前主席)、小威廉·詹姆斯·克勞(參謀長聯席會議前主席)、約翰·萊曼(海軍部前部長)在內的美國軍政高層對此書贊譽有加,認為其不僅真實、準確還原了美國二戰太平洋戰略,更是一部戰略學者、軍隊參謀、軍校成員不可或缺的佳作。


【充滿閱讀趣味的戰略神作,揭秘為日本量身打造的“美國陷阱”】

不同於其他很多戰略/戰術類作品,本書在內容上並非單純羅列歷史事件,而是通過相應人物、事件體現出戰略發展:為什麼麥克阿瑟一心想要打回菲律賓?珍珠港究竟有沒有為日本可能發起的入侵做準備?美國海軍的裝備序列中為何長期沒有陸基遠程飛機?

以上問題迷人而富有研讀趣味,但有意思的問題莫過於:早在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美國戰略智庫便以擊敗日本,逼迫其無條件投降為目標,制定了對日戰略。那麼,其底氣何在?


【美國究竟是依靠什麼,才篤定打贏太平洋戰爭?】

談起這個話題,很多人的答案自然而然會傾向於美國龐大的海空力量、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或是從經濟實力、將領個人能力等角度展開論證。以上種種當然是關鍵因素,但重要的還是,基於一種正確合理、富有成效的戰略提供指導,美國才能擊敗日本,贏得太平洋戰爭。這就是橙色計劃,它並不是美國戰勝日本的全部因素,但完全可以稱為主要因素。


【橙色計劃既是一種海軍戰略,也代表一種海權思想】

橙色計劃是二戰前美國針對日本制定的進攻性海軍戰略,思路是橫渡太平洋,逐步逼近日本本土,對其領土實施封鎖,逼迫日本政府無條件投降,從而取得戰爭勝利。從歷史結果來看,橙色計劃無疑大獲成功;此外,美國如今所享有的太平洋霸權,在很大程度上也應當歸功於該計劃,比如諸多軍事基地、有權在亞太多國駐軍等。要想打破美國的霸權封鎖,就需要鉆研美國的海洋霸權如何形成,而橙色計劃正是其亞太霸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約20年前,愛德華·S.米勒從他高級商務主管的繁忙日程中抽出閑暇,去探訪美國海軍歷史中心的檔案館。在那裡,他深入閱讀了許多與太平洋海軍戰略相關的檔案。當時檔案館由我負責,這裡一般是作為資料來源供美國海軍軍官、其他海軍專業人士、歷史學者及海軍退役人員使用。我記得我的工作人員和我本人對此頗為感動:米勒先生的興趣竟指引他,來到了我們位於華盛頓海軍工廠一處老廠房內的專業辦公地點。這片區域遠離一般到訪華盛頓的遊客常走的道路,鮮有人員涉足。接下來數年時間裡,米勒先生又多次重訪海軍歷史中心,我們因他的研究計劃而更加感動。他的研究原本由業余愛好而始,後來逐漸成為就美國海軍對日作戰計劃的緣起和演變而進行的高度專業性研究。那些年他努力的結果,最終便呈現為這本對學習20世紀美國軍事者具有核心重要意義的著作。
盡管米勒先生從事的是企業經營管理而非教學科研工作,但他的著作乃是歷史研究的絕佳範本。為研究橙色計劃,他在美國海軍歷史中心、美國國家檔案館,以及其他檔案圖書機構涉獵了難以計數的檔案記錄。這些材料基本都未曾被其他歷史學者使用。由於沒有事先預設的歷史學理論,作者自己提出了富有想象力的問題,用以評估其搜檢所得原始材料的大體意義。這一過程中,米勒先生在評估其證據的可信度時得出了一個精彩異常的懷疑論觀點。
有人當然會認為,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早已無甚新意可談。本書卻說明就該題目而言,仍然可以做出成果豐碩的研究。愛德華·S.米勒一個主要的貢獻在於,他將多個不同版本的橙色計劃預案背後那具有持續而廣泛影響的籌劃過程細節化。有一種流傳甚廣的論調認為,美國海軍領導層在戰前的多年時間裡沉迷於戰列艦的神話,基本與真實的現代戰爭脫節。他對此予以堅決駁斥。因為恰恰相反,本書作者發現,美國海軍的眾多戰略家堪稱眼光長遠。他們制定的彈性戰略原則讓日本帝國無法逆轉其命運,只能於1945年被迫投降。米勒先生展示了海軍上將金、尼米茲,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其他美國海軍高層將領如何運用橙色計劃裡長期堅持的構想,指揮美軍橫掃太平洋,打到了敵人的家門口。
部分歷史學者持有異議。他們認為橙色計劃是失敗的,因為其未能阻止日軍占領菲律賓。米勒先生則進行了論證,指出這一觀點的出現原因是未能理解美國海軍戰略家們心中的主要目標。對於那些美國海軍將領來說,橙色計劃並不是意在保衛美國屬地的防御性措施;相反,該計劃代表著一種進攻性的思路,意在擊敗侵略成性的日本,從根源上解決美國在遠東的安全問題。
在籌備本書的過程中,米勒先生從五角大樓、海軍戰爭學院及其他海軍教育機構現代海軍戰略家們的深入洞察中受益不少。這些關聯也說明,今天的美國海軍戰略的制定折射出1897-1941年間橙色計劃的制定過程,同時折射出了眾多構想在作戰計劃中的應用。研究過去如何取得勝利,在這些情況下因而愈發意義重大——不只是對於歷史學者,同樣是對於未來國家安全政策的制定者。
自存在的那一天起,海軍便吸引了許許多多富有才華的歷史學者紛紛將興趣傾注其中。這些人中既有身穿制服的海軍人員,也包括興趣和背景各異的平民大眾。本書證明,這種關注能實現多麼高的價值。美國海軍的歷史學者們期盼著未來能從愛德華。S。米勒的著作中受益,願他的著作在挖掘海軍機構豐富歷史的重要意義和當下關聯方面給我們啟發。

目次

引言
序言
第一章 橙色計劃與全球戰爭
第二章 美國的謀劃之道:獨立的參謀機構
第三章 太平洋戰爭的地緣政治
第四章 宏觀戰略
第五章 東太平洋堡壘
第六章 西太平洋淪陷
第七章 西太平洋大型基地
第八章 美國的謀劃之道:“疾進派”與“緩進派”
第九章 “通票直達”方案
第十章 “緩進派”戰略
第十一章 “疾進派”再起
第十二章 美國的謀劃之道:專才專用
第十三章 略微理智的策略
第十四章 封鎖日本
第十五章 對於戰略的探尋
第十六章 美國的謀劃之道:配合協作與戰役計劃
第十七章 坦途:大洋戰役
第十八章 坦途:路徑劃分
第十九章 美國的謀劃之道:“防御派”的逆襲
第二十章 “防御派”抗衡橙色計劃
第二十一章 北線進攻
第二十二章 西太平洋大型基地,最終下馬
第二十三章 美國的謀劃之道:戰爭前夜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
第二十五章 中太平洋艦隊決戰,1941年
第二十六章 全面戰爭,還是有限戰爭?
第二十七章 美國的謀劃之道:戰時的作戰計劃制定者
第二十八章 戰時的橙色計劃:投入實施的大洋戰略
第二十九章 戰時的橙色計劃:革新與“意料之外”
第三十章 戰時的橙色計劃:更好的戰略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距離和地理將橙色計劃的內容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中,日本方面(“橙方”)會占領防御力量薄弱的美軍基地,確保自身能從西太平洋和南太平洋地區獲取石油和原料。美國海軍此時還集中在本土港口內,無力保護這些委任統治地,但可以向東太平洋機動轉移。除了有可能遭受“打了就跑”的襲擊,東太平洋被認為是美國海軍的安全區域。
到第二階段,“藍方”遠征艦隊會以強大的海空力量為先導,開航向西。“藍方”將進行一系列激烈但規模較小的戰役,奪取日本方面在中太平洋地區控制的島嶼。一連串海空力量前方基地將隨之建立,補給線也得以確保。日本人會把軍隊視為消耗品,用來拼命抵抗,以距離換取時間,消耗進攻方的艦隊力量;但美國人將逐漸贏得消耗戰。經過兩到三年的時間,美國人會在菲律賓重新建立基地。美國會逐步強化海上封鎖,斷絕日本的遠洋貿易。在日本選擇的時間和地點,美日兩國的龐大艦隊將進行一場巨艦大炮的史詩對決,而美國艦隊最終會取得勝利。
戰爭第三階段裡,日本與外界相隔絕的島國狀態將成為其致命弱點。美軍會一路向北,沿著亞洲海岸越島前進,沿途建立新的基地,跟日本人打經濟戰。美軍將徹底斷絕日本的物資進口,通過空襲毀滅日本的工業和城市,直至迫使日本求和。即便到這時,日本人光榮的陸軍依然原封不動地待在本土列島和東亞大陸。
特定的戰役計劃同樣是由地理決定。第一階段中,困守孤島菲律賓的美國士兵需要死守馬尼拉灣(Manila Bay)入口處的筑壘地域,以自我犧牲之舉來遲滯日軍的行動。美國艦隊集結於珍珠港,其在此處可免遭大規模襲擊。起初,美國艦隊的行動被限制在條件相對有利的中太平洋海域,通過突襲處於邊緣地區的日軍前哨,尋找作戰機會。美軍將在世界其他大洋對“橙方”船舶進行獵殺。貿易封鎖戰將在西太平洋的廣闊範圍內全面展開。經過大約六個月,美國人就會發動第二階段攻勢。在海空力量的支援下,美國兩棲突擊力量會橫掃日本人占領的密克羅尼西亞群島(Micronesia)。美方將在馬紹爾群島(Marshall)、加羅林群島(Caroline)和菲律賓南部,相繼建立起艦隊的前方基地。美軍還需要奪回馬裡亞納群島(Marianas),將其用作空中力量的基地。在尚且無法確知的時間和地點贏得決定性的海戰勝利後,兵力獲得極大擴充的“藍方”軍隊將發動第三階段作戰。一旦占領衝繩(Okinawa),日本就會被完全孤立。接下來,美國會用封鎖和空襲迫使日本投降。
總體而言,該計劃有著極強的預見性。當然,上述內容同戰爭的實際進程相比,亦有頗多不符之處。不過《美國陷阱:橙色計劃始末》第27-30章將進行論證,這些不符並不能否定該計劃的正確性和有效性。該計劃幾乎在太平洋戰爭中得到了完整的實施。本章節將平衡其中最顯著的分歧——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球範圍,與橙色計劃中的單一戰區、兩國開戰(至少直到1939-1941年的版本中仍是如此),這兩者之間的矛盾。
希特勒還沒有大獲全勝時,我們似乎很難想象日本人會在“藍橙戰爭”中,選擇同時與英國海軍和蘇聯陸軍作戰。但歐洲的危機刺激了日方,使其想要借機大撈一筆。日本先是趁殖民列強和蘇聯被德國的崛起拖住而無法分身,悍然侵略中國;然後趁法國、荷蘭和英國或戰敗投降,或無暇他顧,奪取了這些國家在亞洲的領地。橙色計劃預見到了日本侵華,但認為歐洲國家會保持中立。同時,該計劃認為日本會在掃清菲律賓的“藍方”勢力這一障礙後,滿足於向歐洲國家的亞洲殖民地購買原料(到1939年,一部分美國的作戰計劃制定者認為,美國應該為保護歐洲國家的利益而戰。然而主流觀點認為,只有本國管轄的島嶼遭到蓄意進攻,才會導致美國參戰。詳見第22章)。1942年,盡管日本是通過侵略而不是貿易,獲取自身所需的資源,局勢仍大致符合橙色計劃關於戰爭爆發的設想:即起因是日本的擴張主義,並伴隨著日本對“藍方”領土先發制人的突然襲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本是兩大陣營之間的衝突,日本人卻是獨立作戰,未曾接受或給予希特勒及墨索裡尼直接的幫助。所以橙色計劃關於單獨一個對手的設想也是真實的。但同盟國方面施加的影響更為複雜。美國的盟國確實參與了太平洋戰事,不過它們的主要作用是拖住“橙方”的地面部隊。中國方面進行的遊擊戰爭牽制了20%的日軍;蘇聯方面參戰前和參戰歷時一周的表現,則牽制住了日軍其他師團;荷蘭、澳大利亞、英國及其他英聯邦國家的軍隊,都在西南太平洋地區和緬甸苦戰。盡管這些盟國做出了無畏的努力,“橙方”軍隊被不斷削弱,但還是沒有對戰爭的結局產生什麼影響。不同於德國軍隊,日本軍隊在整體上並未遭到毀滅性打擊。日本之所以陷入崩潰,是因為被敵方海空力量摧毀了制海權和經濟。那些海空力量都是美國的(英國皇家海軍在戰爭爆發的頭幾周和戰爭結束前最後幾周裡,提供了有限的幫助)。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88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